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高频考点知识梳理.pdf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高频考点知识梳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高频考点知识梳理.pdf(2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高频考点知识梳理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单选题 1、南朝时,君主多以宗室子弟为州镇军政长官(刺史),以寒人为典签进行控制。州镇要事,须典签签署方能实行。典签每年数次回京向皇帝报告情况,“刺史行事之美恶,系于典签之口”。这反映了当时()A庶族地主力量上升 B中央集权制度遭受破坏 C门阀士族影响巨大 D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南朝君主面对强大的地方豪强势力,派皇家子弟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以抑制地方豪强势力,但宗室往往兴兵犯上,为了监视他们,皇帝另派寒人出身的典签佐之,实际是代表皇帝监视诸王,牵制地方军事大政,题干材料“刺史行事之美恶,系于典签之口”反映了南朝时寒人出身的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上升,A 项正确;根据以上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排除 B 项;由题干可知,士族势力遭到限制和打击,排除 C项;分化事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不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排除 D 项。故选 A 项。小提示:2、在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 200 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 A581 年 B589 年 C618 年 D689 年 答案:B 解析:2 西晋灭亡之后进入南北朝时期,589 年隋朝统一全国,B 项正确,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3、开疆拓土(1)反击匈奴:汉武帝任用_、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2)张骞出使西域: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_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3)开辟“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公元前 60 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3 (4)加强对东南和西南的控制: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以巩固加强。答案:卫青 张骞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4、孔子和老子及百家争鸣 学派 时间 代 表 人物 学说 道家 春秋 老子“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法 战国 庄子 逍遥自由 儒家 春秋 孔子 战国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4 战国 荀子 隆礼重法、“性本恶”墨家 战国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俭(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法家 战国 韩非子 积极变法革新;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阴阳 战国 邹衍 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相生相胜”百家争鸣历史意义:答案:孔子:核心是仁;“克己复礼”;中庸;有教无类,开创私学;因材施教;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百家争鸣历史意义: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意为关爱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孔子对现实不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孔子在教育方面成就显著。他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乐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所以,孔子的学说是核心是仁;“克己复礼”;中庸;有教无类,开创私学;因材施教;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5、某朝官员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下诏。时任给事中的某官员行使职权,驳回诏书。5 【注:给 j 事中,秦始置,汉魏相沿。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晋始为正官。隋唐以后,成为门下省之属官,掌驳正政令之事。五代、北宋初门下封驳之职渐废。】由此推断,这一片段可能发生的朝代是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某朝官员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下诏。时任给事中的某官员行使职权,驳回诏书”可知是唐朝时期,B 项正确;秦朝时期没有给事中官职,排除 A 项;明清时期,宰相已经废除,排除 CD项。故选 B 项。小提示:6、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选官制度。这说明 朝代 制度 选拔标准或方式 汉代 察举制 德行学问,荐举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第声望,品评 隋唐 科举制 考试成绩 A政府对读书人控制减弱 B官吏道德水平不断下降 C世家子弟入仕日益受阻 D官员选拔整体趋向公平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选拔标准从举荐到门第再到考试成绩,这种演变趋势体现了官员选拔整体趋向公平,D 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科举选官注重读书人的考试成绩,因此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体现了政府对读书人控制逐渐增强,而不是减弱,排除 A 项;“官吏道德水平不断下降”的说法从材料中不能看出,而且说法过于武断,排除 B 项;科举制下,世家子弟也可以通过读书、考试入仕,故“世家子弟入仕日益受阻”的说法错误,排除 C 项。故选 D 项。小提示:6 7、下面为唐宋进士成分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唐(830 名进士)宋理宗宝祐四年(570名进士)士族子弟 小姓 寒 素家 庭子弟 三代不仕 父亲有仕(官职多属低品)其他 70.96%13.14%15.9%53.86%22.63%24.51%A唐宋世家大族的影响巨大 B唐宋科举制选拔方式发生变化 C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减少 D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与唐代相比,宋代进士中,更多的人祖上没有官职或者只是低级官吏,这说明宋代科举制下,门第对社会的影响力减弱,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更强,D 项正确;宋朝时期的世家大族影响力明显降低,排除 A 项;唐宋科举选拔的方式并未发生变化,都是按照科举成绩选拔,排除 B 项;宋代科举录取人数超过唐代,排除 C 项。故选 D 项。小提示:8、“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但后来其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士族为之,以定门胄,品藻人物。”下列对材料中的“其”解读有误的是 A指的是九品中正制 B主要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C实行之初主要以人物德才为品评标准,有积极意义 D形式主要是世袭爵位,容易导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答案:D 解析:7 根据“皆取著姓士族为之,以定门胄,品藻人物”可知是按照门第裁定人物的等级以进行选官,而非世袭爵位,D项解读有误,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ABC 项都是对该制度的正确解读,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D 项。9、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_,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答案:富国强兵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其中变法成果最为显著的是商鞅变法。10、2020 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境外路线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设计。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请回答:(1)A 处是历史上著名的关口 ;B 处以东的地区古称 ;C 处以西是 国家;D 处是秦汉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2)西汉时期,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根据上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路线。(3)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明朝时期,经过郑和下西洋的开拓,最远可到达 和 。答案:(1)玉门关、西域、罗马、匈奴(2)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8 (3)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解析:(1)填空: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 处为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关口玉门关;B 处即葱岭以东在古代称西域;C 处以西为当时的大秦即罗马;D 处是秦汉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2)路线: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为,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3)填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时,最远到达的地方为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11、东汉刘秀时期,三公高高在上,享受-万石的俸禄,却没有权力。尚书台的长官尚书令掌管朝廷大权,却没有三公的地位,俸禄只有一千石。东汉前期这一奇特局面的出现反映了 A刺史巡察制度的强化 B文书管理制度的严密 C考课制度的确立 D君主专制的加强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尚书令属于皇帝的亲信侍从,所以借助皇权,导致其权力较大,说明的是皇权的加强,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刺史以及文书管理制度,排除 A、B 项;考课制度与材料中尚书令的权力无关,排除C 项。故选 D 项。12、唐肃宗曾明令“谏议大夫论事,自今以后不须令宰相先知”;唐德宗时重申,“御史得专弹劾,不复关白于中丞大夫”。这些规定 A提升了中枢机构行政效率 B意在限制三省长官的权力 C赋予监察职权相对独立性 D强化了监察机构内部分工 答案:C 解析:9 由材料可知,谏议大夫、御史在行使监察权时无需向宰相和中丞大夫等上级主管官员汇报,这些规定赋予监察官员独立行使监察权的特殊地位,C 项正确;监察权非行政权,无法提高行政效率,排除 A 项;材料强调唐代监察体系的独立和完善,与“限制三省长官权力”无关,排除 B 项;材料未体现“监察机构的内部分工”情况,排除D 项。故选 C 项。13、人与历史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进程中往往留有杰出人物的印记。请将下列“历史人物”与印记的“历史事件”相对应(填写字母)。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1)周公 颁布“推恩令”(A)(2)秦始皇 挟天子以令诸侯(B)(3)汉武帝 制礼作乐(C)(4)曹操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D)答案:(1)C;(2)D;(3)A;(4)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颁布“推恩令”的是汉武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曹操,制礼作乐的是周公,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是秦始皇。所以 A 对应(3),B 对应(4),C 对应(1),D 对应(2)。14、战国七雄: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了,形成了_、_、_、_、_、_、_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周王室在 256 年被_吞并 答案: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秦国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了,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周王室也在公元前 256 年被秦国吞并。所以,处为齐;处为楚;处为燕;处为韩;处为赵;处为魏;处为秦;处为秦国。15、某同学准备以隋唐时期的历史内容为素材,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认为下列切入点可供其选择的一项是 A闭关锁国 B社会大变革 C政权分立 D繁荣与开放 10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民族融合,对外开放。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同学准备以隋唐时期的历史内容为素材,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可以选择“繁荣与开放”一项为切入点,D 项正确;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排除 A 项;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隋唐时期没有发生社会大变革,排除 B 项;隋唐时期是封建大一统时期,“政权分立”不是隋唐时期的特点,排除 C 项。故选 D 项。小提示:填空题 16、灭亡(1)原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_,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2)概况: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答案:高丽 解析:略 11 17、城市:唐都_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大都会。答案:长安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都长安城内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18、秦朝确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在中央机设置三公九卿制度。设置_、_和_。答案: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其中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19、唐代:_统治者奉行_政策。唐中期儒学大师_率先提出_。答案:唐朝 三教并行 韩愈 复兴儒学 解析:略 20、魏晋:开始实行_,按户征收粮食和绢帛。答案:租调制 解析:略 21、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_ 12 _ 开通大运河 意义:_ 答案:广设仓库 兴建洛阳城 开通的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的各项建设较多,规模宏大。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的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又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开通的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处为广设仓库;处为兴建洛阳城;处为开通的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2、5 世纪后期,_拓跋宏改革,内容是:_改革的历史意义:这次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_,大大缓解了_,促进了北魏的_和_,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答案:北魏孝文帝 迁都洛阳、改籍贯、穿汉服、改汉语、改汉姓等 历史趋势 民族矛盾 经济发展 社会繁荣 解析:5 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内容是:迁都洛阳、改籍贯、穿汉服、改汉语、改汉姓等,改革的历史意义:这次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得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籍贯、穿汉服、改汉语、改汉姓等历史趋势民族矛盾经济发展13 社会繁荣 23、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不仅扩大了统治的_.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答案:社会基础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选官方式考试,体现的是公平公正,这一制度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故答案为社会基础。24、文学艺术 项目 时间 成就 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 此时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以曹操父子为代表_东晋_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_等文学形式;诗歌 唐朝 进入黄金时代,诗仙是_诗圣是_ 书法 东汉 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 此时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书法家_世称书圣。隋唐 融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_的颜体和_柳体最为有名。绘画 东晋 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_。隋唐 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化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称为_ 石窟 魏晋至南北朝时期 著名的石窟有_、_、_ 答案:建安文学 陶渊明 民歌 李白 杜甫 王羲之 颜真卿 柳公权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画圣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解析:略 25、唐太宗时,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宰相议事的地方叫_,后改为中书门下。其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答案:政事堂 14 解析:略 材料分析题 26、中外交通。材料一 京杭运河自隋代开通之后,虽然路线几经变迁,但是历代朝廷无不极其重视大运河的维护疏浚,这是因为运河承担着漕运这一维系王朝正常运转的重要活动。自隋至清,无不如此。清代前期,为了维持漕运的需要,清政府不惜耗费巨资,对京杭运河精心维护,以保证王朝生命线的畅通。在漕运的带动下,大运河商贸兴旺,由此带动运河沿线地区城乡经济的发展,使运河沿线的城乡经济一派繁荣景象。清代中期以后,漕粮改行海运,再加上黄河决口、战争等原因,运河渐趋衰落。随着轮船、火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使用,京杭运河在经历前期的兴盛之后,最终被铁路和海运所取代。摘自孙金浩清中期以后京杭大运河衰落对运河地区城市城乡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运河时代(17611835 年)。英国近代第一条 运河是 1757 年开通的连接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的桑基运河。随之布里奇沃特运河于 1761 年 7 月通航,它同 1830 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一样,成为英国运输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该运河通航后运费大减,丰厚利润的“示范效应”刺激起第一次投资高潮,一大批运河法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此时主要立足于中北部工业城镇向四周扩散。80 年代下半期,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明显加快,运河开凿业掀起第二次高潮,运河兴建遍及全国。1835 年伯明翰曼彻斯特运河的竣工通航,标志着英国运河系统的构建基本结束。英国近代运河体系的最后一笔由 19 世纪 90 年代曼彻斯特轮渡运河的疏通完成。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业发展的经验教训(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作为“王朝生命线”的主要表现,并概括大运河衰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进入运河时代的原因。答案:(1)表现:是漕运的主要通道(南粮北运的主要通道);沟通南北,加强对南方的控制。衰落原因:海运的兴起;河道於塞、黄河决口、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近代交通运输的兴起。(2)原因: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工业革命的开展,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的需要;低廉的运费和丰厚利润刺激15 投资的涌入;政府立法的推动。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这是因为运河承担着漕运这一维系王朝正常运转的重要活动”,可以得出是漕运的主要通道;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杭运河的开通沟通南北,加强了统治者对南方的控制。原因:根据材料“清代中期以后,漕粮改行海运,再加上黄河决口、战争等原因,运河渐趋衰落”,可以得出海运的兴起、河道於塞、黄河决口、战争等因素;根据材料“随着轮船、火车等近代交通工具的使用,京杭运河在经历前期的兴盛之后,最终被铁路和海运所取代”,可以得出近代交通运输的兴起。(2)根据材料“桑基运河”“布里奇沃特运河”“伯明翰曼彻斯特运河”等信息,可知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再结合材料“英国运河时代(17611835 年)”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可以答出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机使用下的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的需要;再根据材料“该运河通航后运费大减,丰厚利润的示范效应刺激起第一次投资高潮”,可以得出低廉的运费和丰厚利润刺激投资的涌入;根据材料“一大批运河法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以得出政府立法的推动。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大批官员的主要来源是科举。唐代已经实行科举,但被门阀贵族操纵,取士很少。北宋初年,科举向文人广泛开放,即使“工商、杂类”及其子弟,只要有“奇才异行”也可应试授官,甚至僧、道有时也可应试。宋太祖时取士较为严格,朝廷下令:考试及第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以防止形成宗派。进士及第要经过皇帝亲自“殿试”考选,从此成为定制。殿试后并在殿前“唱名”,由皇帝“赐及第”。宋太宗时,录取人数逐渐增多,一科进士可多到三、四百人,诸科多到七、八百人。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84 年,朱元璋命礼部制定科举程式,颁行各省,其后遂为定制。规定士子必须先在州县通过预备考试,获得府、州、县学的生员资格之后,才能参加科举考试。正式考试三年一次,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内容包括四书义、经义、论、判诏、经史时务策等多项科目,其中最重要的是四书义、经义。明初科举会试取士中分为南、北两榜分别录取。宣德、正统年间,又分南、北、中卷,“以百人为率,则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后来,虽在比例上有所增减,但其制不变。16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与唐代相比科举取士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科举取士的特点及原因。答案:(1)不同之处:科举成选官主要途径录取人数大幅度增加应试者身份的限制放宽皇帝主持殿试成为定制。(任答 2 点,言之成理即可)(2)特点:官办学校与科举制相结合从四书五经中命题按地域分卷考试和录取。(任答 2 点,言之成理即可)原因:君主专制强化程朱理学成为官办哲学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任答 2 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不同之处:根据“北宋初年,科举向文人广泛开放”得出科举成选官主要途径;根据”宋太宗时,录取人数逐渐增多,一科进士可多到三、四百人,诸科多到七、八百人。“得出录取人数大幅度增加;根据“即使工商、杂类及其子弟,只要有奇才异行也可应试授官,甚至僧、道有时也可应试。”得出应试者身份的限制放宽;根据”进士及第要经过皇帝亲自殿试考选,从此成为定制。“得出皇帝主持殿试成为定制。(2)特点:根据“规定士子必须先在州县通过预备考试,获得府、州、县学的生员资格之后,才能参加科举考试。”得出官办学校与科举制相结合;根据“考试内容包括四书义、经义、论、判诏、经史时务策等多项科目,其中最重要的是四书义、经义。”得出从四书五经中命题;根据“明初科举会试取士中分为南、北两榜分别录取。”按地域分卷考试和录取。原因:根据所学,从政治、南北经济差异、理学影响等方面概括。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图示 17 材料二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 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所反映政治制度的名称和朝代。(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制度有何特点?答案:(1)图一秦朝,三公九卿制,图二:唐朝,三省六部制。(2)秦汉:废除分封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唐朝,将秦汉时期独掌政务权的丞相权力分割到三省六部,完善了专制集权制度。(3)特点: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相互配合、牵制,可以减少决策失误:相权一分为三,强化了(或加强)皇权。解析:(1)制度和朝代:结合所学知识,观察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可知,图一为秦朝时期推行的三公九卿制,图二则为18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2)“大变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唐朝时期,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指的是,秦朝废除分封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和唐朝时期,将丞相权力分割到三省六部,完善了专制集权制度。(3)特点:根据材料三中“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行政、决策和实质等方面分析可知,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相互配合、牵制,可以减少决策失误,通过将相权一分为三,强化了皇权。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也使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成为可能。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单位粮食生产量较先秦时期也提高了 3 倍左右。黄河套区、河湟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摘编自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答案:(1)具体表现:土地大面积开发;农耕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农作物有了一定推广;粮食产量迅速提高;粮食产区扩大。19 (2)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劳动力;南迁人口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稻麦双收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南方统治者的重视。(3)认识: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是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解析:(1)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一“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也使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成为可能”,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土地大面积开发;根据材料一“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农耕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根据材料一“此外,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农作物有了一定推广;根据材料一“单位粮食生产量较先秦时期也提高了 3 倍左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粮食产量迅速提高;根据材料一“黄河套区、河湟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粮食产区扩大。(2)原因:根据材料二“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劳动力;根据材料二“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南迁人口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根据材料二“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根据材料二“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稻麦双收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还有: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南方统治者的重视。(3)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是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等方面谈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小提示:20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汉自武帝时创立太学,所谓“太学”,其实质就是儒家式的大学,太学的教授是五经博士,教学内容是儒家经典。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在太学实行“设科射策,劝以官禄”的政策,下至郡太守卒吏,皆用通一艺(一经)以上者,形成了“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的局面。西汉后期,五经博士增加至十几个,太学生也增加到几千个,太学成为全国文化学术的中心。摘编自毛礼锐汉代太学考略等 材料二 (东汉以后)是以地方之大族盛门乃为学术文化之所寄托。中原经五胡之乱,而学术文化尚能保持不坠者,固由地方大族之力故论学术,祗有家学之可言,而学术文化与大族盛门常不可分离矣。摘编自陈寅恪崔浩与寇谦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时期兴办太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西汉至魏晋时期学术文化中心变迁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特点:规模宏大;朝廷高度重视;与儒学紧密结合;把学校教育与选官结合起来。(2)趋势:从太学向地方的世家大族转移。原因:大一统政权的消亡,官方学校体系衰落;世家大族重视儒家文化传承;世家大族垄断学术以求政治仕进;世家大族经济实力较强,具备钻研学术的经济基础。解析:(1)根据材料“西汉自武帝时创立太学”“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在太学实行”可知,汉武帝主张设立太学,说明朝廷高度重视;根据材料“太学的教授是五经博士,教学内容是儒家经典”可得出;与儒学紧密结合;根据材料“在太学实行设科射策,劝以官禄的政策”等信息可得出把学校教育与选官结合起来;根据材料“西汉后期,五经博士增加至十几个,太学生也增加到几千个”可得出太学规模宏大。(2)趋势,根据材料“太学成为全国文化学术的中心”“是以地方之大族盛门乃为学术文化之所寄托”等信息可得出从太学向地方的世家大族转移。原因,根据材料“中原经五胡之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国家分裂,大一统政21 权的消亡,官方学校体系衰落;根据材料“故论学术,祗有家学之可言,而学术文化与大族盛门常不可分离矣”可知,世家大族经济实力较强,具有研究学术的经济基础,并重视儒家文化的传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强大,垄断学术以求政治仕进。-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答案 高中 历史上 第二 单元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民族 交融 隋唐 统一 封建 国家 发展 高频 考点 知识 梳理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高频考点知识梳理.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090286.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090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