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赓续传统与守正创新之道——评《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传统与现代》.pdf
《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赓续传统与守正创新之道——评《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传统与现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赓续传统与守正创新之道——评《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传统与现代》.pdf(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 40 卷 第 4 期2023 年 8 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赓续传统与守正创新之道 评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传统与现代康雯嘉作者简介摇 康雯嘉,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摇 摇“传统冶与“现代冶是人类社会转型发展中密切关联又极富张力的一对概念。在任何关涉发展命题的领域,清晰梳理与合理调适“传统现代冶关系均是重要的理论议题和实践任务。若以大历史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加以提炼,便可发现其中饱含着对“现代化冶的向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
2、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的主动回应(俞可平,2014)。易言之,国家治理结构与行动的优化升级,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结构性要素。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冶议题的提出,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与艰巨任务延展至基层社会。依循“中国式现代化冶理论范式所探索建构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方案与模式,必然带有“现代性冶的特质,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全面斩断和告别蕴藏中国智慧的治理传统。一言以蔽之,将基层社会治理的运演扎根于中国传统基体之中,建构起“传统现代冶之间并行不悖、互动共生、相得益彰的基层的社会治理模式,是赓续中华民族传统根
3、脉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使命。田毅鹏教授围绕上述提议,将多年来投身发展社会学与城乡基层治理研究的实践加以理论提炼,形成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传统与现代这样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作品。书中对基层社会治理领域传统与现代关系的追问与研讨,给予我们理解此问题以重要启迪。一、基层社会治理的传统与现代关系考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传统与现代一书从“传统与现代冶关系论的研究视角切入,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诸多命题展开论述。意欲充分理解本书,我们必须率先从理论层面对社会发展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复杂关系展开讨论。(一)“早发后发冶范式下传统与现代的区隔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工业化在西方取得的决定性胜利
4、,使得人们划分人类社会的标准开始由“文明冶和“野蛮冶演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冶和“传统非工业社会冶(朱荣贤,2005),“现代化冶由此毫无争议地成为人类追求经济社会发展升级以及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想目的。在奔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实践探索中,世界上形成了以英、美、法为代表的“自然演进式现代化冶模式和以众多第三世界国家为代表的“强行启动式现代化冶模式。学术界采用“早发内生型冶和“后发外生型冶对上述两种现代化模式加以界定,认为前者的现代化道路是一种自发性、渐进性和自下而上的连续不断的创新过程;后者并不是自身内部现代性不断积累的结果,而是对外部现代性刺激或挑战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回应(孙立平,1991)。
5、在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发端之时,西方现代性因素简单粗暴地彰显其优越性,令后进者心向往之。争先恐后和急于求成的发展意识更促使后发地区主动大开门户,积极引进外源性现代成果。由此,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道路和经验对后发地区的现代化逻辑与路径起到了相当程度的支配作用。在“早发后发冶的理论范式下,“发展主义冶凸显为炙手可热的理想信念。“发展主义(developmentalism)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认为经济增长是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的信念冶(许宝强,汪晖,2001:序言)。作为发展话语权的掌握方,处于中心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发展冶为边缘地区勾勒了一幅富足、自由、和谐的美景(田毅鹏,张帆,2016)。在“发展主义
6、冶的视域下,第三世界国家的内生性传统充斥着落后甚至未开化的基因,对其现代化进程构成了莫大的阻力,后发国家只要毅然斩断自己本土社会的传统,转而模仿、移植和追踪西方路径即可在现代化建设中大获全胜。可见,“传统冶与“现代冶二分法是发展主义理解和描述西方与非西方、发达与不发达国家的关键方法论概念(周穗明,2001),即“传统社会冶与“现代社会冶互不相关、截然对立(田毅鹏,2019a)。深陷于对西方现代化成果的迷信和崇拜,第三世界国家开启了“终结传统、迎接现代冶的一系列发展运动。(二)新发展主义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重新界定实践证明,标榜“普世价值冶“放之四海而皆准冶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并未帮助第三世界国家走出
7、困境、迎来富足,反而使诸多国家面临政局动荡、生态失衡、贫富分化等严峻挑战,甚至处于崩溃边缘,发展终究沦为幻象。在对“发展主义冶的系统清算中,以埃斯科瓦尔在 1995 年出版的遭遇发展:第三世界的形成与瓦解为标志,“新发展主义冶思潮勃然兴起。新发展主义认为,西方诸强鼓吹的“传统现代冶二元对立观带有极强的“西方中心主义冶与“殖民色彩冶,对西方现代化模式奉行“拿来主义冶,导致内生于第三世界国家本土社会的历史精髓和传统财富几乎被全盘否决,最终堕入危机与困顿之中。基于以上判断,新发展主义主张,“第三世界各国摆脱西方现代性的价值尺度,拒绝西方主流的现代化发展道路,选择一条尊重各民族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符合
8、第三世界国家社会发展实际的另类爷发展方式和路径冶(周穗明,2003)。391第 4 期摇 摇 摇 摇摇 康雯嘉: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赓续传统与守正创新之道新发展主义在价值立场的高度上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与现代关系做出了全新的界定。其一,从“多元文化主义冶的视角出发,拒斥发展主义贬低第三世界传统文化的理论预设,倡导在平衡均等的视域下对不同文化的内涵加以体认。其二,强调充分认识和尊重本土性知识体系的独特价值,正如埃斯科巴指出,“当地人民通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发展出来的知识是抗拒风险、应付未来危机的最重要保障是恢复活力、持续发展的最稳妥基础冶(帕帕特,2001)。其三,以“依附理论冶为框架,强调“中心边
9、缘冶的政治经济秩序才是造成后发地区发展艰难的深层逻辑,挑战了发展主义所指称的“受援助国家内部落后的文化意识阻滞其现代化进程冶的论调。其四,新发展主义认为,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不是简单地由传统到现代的线性演变过程,“传统不仅仅意味着衰朽和没落,亦蕴涵着文明的传承和创生的躁动冶(田毅鹏,2016)。以此观之,新发展主义试图破除二分思维,在现代化道路上建构起以传统涵养现代、以现代赋予传统全新表达的“传统现代冶连续统,实现创造性转换。(三)社会建设领域传统与现代的良性互动及其价值受发展主义意识形态支配,第三世界国家普遍采取了毕其功于一役的“压缩式发展冶策略,几乎将举国上下的全部气力和一切资源投注经济发展领
10、域,力求实现本国经济数据的快速赶超。此种以“经济建设冶覆盖“社会建设冶的片面性发展取向,导致彰显本土特质的社会文化遗产与历史典藏大量流失,致使其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引发一系列值得高度警惕的社会问题。第三世界国家深刻意识到“社会建设冶的必要性。“社会建设是一个由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与机会、促进社会公正、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民生建设等多个领域构成的宏大系统冶(李友梅等,2012)。一方面,推进社会建设现代化密切关涉社会保障的提升和民生水平的改善;另一方面,经济活动的嵌入性使其被特定社会网络、政治架构、文化传统和制度基础深刻形塑,因而加强社会建设也将为促进经济建设创
11、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如上所述,发展主义不仅全面冲击了迟发展国家的经济建设传统,更倾覆了其深刻悠远的本土性社会文化传统,导致其落入“邯郸学步冶的窘境。随着新发展主义愈发深入人心,第三世界国家意识到在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互动关系。有学者指出,“尽管西方国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但非西方国家无需在文化意义上西化,以及接受从西方国家中发展出来的现代性的具体文化形式和组织形式,也能发展出具有一切现代性特征的社会来冶(艾森斯塔德,1988:57)。这启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在通过社会治理激活多元主体、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公共服务、协调社会关系、增进人民福祉的过程中,对我国社会治理传统的盲目迷信抑
12、或完全决裂,均将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升级的限制。正如田毅鹏(2022)在该书导言中的经典表述,491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2023 年“如果我们的社会治理方案不具有时代创新性和技术先进性,就会落后于时代发展,也无法引领社会治理前进的方向。同样,如果我们的社会治理方案,没有植根于中国本土社会、历史文化的沃土中,只是简单地移植国外经验,便不会与现代中国社会产生应有的亲和性,从而失去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冶。唯有努力推进社会治理领域“传统现代冶关系的创造性转换,方可将社会治理引入走向现代化的正途。二、研究进路及其传统现代关系论的新展开(一)全书的结构框架设定
13、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传统与现代一书以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传统与现代冶为核心线索,通过这一富有特色的研究视角,回应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冶的宏大主题。作者意识到,欲认识我国当前的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与真实展开的基层社会治理行动,必须将作为时间变量的“传统冶纳入研究分析视野,以充分把握体制变革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基础。作者尝试在厘清历史脉络与根源的基础上,探寻推进基层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框架与现实路径,努力建立起“传统冶与“现代冶的有效联结,谋求二者之间的衔接互动,以实现创造性转换。该书导言以“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与现代冶为题,揭示了传统现代化研究范式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忽视,启迪我们在社会
14、治理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应激活“传统冶与“现代冶的关系,在继承、创新、开放的总体氛围中,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制度的创造性转换。其主体部分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理论、基层社会治理的相关政策、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创新模式三大核心问题展开论述,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形成及变迁冶,作者追溯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和中期提出并形成的关于中国社会的基本观点,继而分析探讨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建构 “单位社会冶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变迁引发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的重建与转型,并以我国各地的实践创新模式为案例,进一步展现了当前中国城乡真实的“社会样态冶、
15、实践路径及治理局限。下篇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冶,在城市治理“网格化冶模式、基层技术治理的结构与行动、城乡社区协商与服务能力提升、社区工作法的提炼与有效运用、应急状态下社区“超级网格冶的搭建等方面展开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与探索,为我们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理论与实践指引。在结语部分,作者围绕“社会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冶这一时代主题展开总结式论证,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在追求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中,必须对我国经典的治理传统保持密切关注,高度尊重和深入挖掘其中历久弥新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在积极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实践中,承载我国经典的社会文化传统本色,并赋予其
16、表征当下、面591第 4 期摇 摇 摇 摇摇 康雯嘉: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赓续传统与守正创新之道向未来的新诠释,以传统与现代的良性互动和创造性转换,推进植根本土基体、持续焕发新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二)纵贯传统与现代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阐释1郾 在社会建设与变迁中发现基层治理的传统面向自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社会治理冶的概念纳入顶层政策体系,学术界对社会治理相关问题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掀起了一波高潮。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性命题下,相关研究极具前沿性和未来意识,主要围绕当下的社会治理问题展开现时性和展望性研究。与上述研究不同,该书作者将研究的逻辑起点向传统探源,以求通过对
17、近代以来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传统的挖掘,梳理出其演进脉络,为理解当下提供历史资料、奠定理论前提。作者将社会治理现代化命题的提出视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观在达到全新发展境界的基础上,对治国理政理念的革新与超越。因而,作者在全书论述的起始,将研究精力置于中国共产党人早期的中国社会论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建构的方向上,以求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基层治理追本溯源。作者通过李大钊、瞿秋白、李达等重要马克思主义者的著述,发现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旧中国社会凋敝的宏观环境下,决心以“根本解决冶的力度来全面改造中国社会。特别是在思想理论尚未成熟、对中国社会实践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形成了在马克
18、思主义指导下,钻研中国本土群学和西方经典社会学理论,以及通过社会调查认识中国社会性质和国情的起源性传统。在此基础上,作者细致梳理了毛泽东饱含马克思主义社会分析的思想理论和扎根于中国本土的社会调查方法。其一,作者厘清了毛泽东以阶级分析方法透视基层社会的基本逻辑,及其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推进作用。其二,作者提炼出毛泽东对社会调查理论的三点突出贡献:一是,确定坚持客观性、持续长期性、直接面向群众的调查原则;二是,总结出典型调查和普遍调查的方式,以及调查会、个别访谈、填写表格的技术方法;三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对经验现象加以理论分析和提炼。此外,作者还专门分析了毛泽东为破解中国传统社会涣
19、散性弊端而系统建构的社会动员理论,为我们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动员机制铺设了前提。作为我国单位制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田毅鹏教授以单位制的形成与变迁为视角,揭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生成与演进轨迹。其一,提炼出“两纵一横冶的单位社会治理体系结构,即以“国家单位个人冶为主线、“国家街居个人冶为辅线的两条纵向社会管理体系,以及由具有体制穿越性的“跨单位组织冶所联结而成的横向社会体系。正是基于上述覆盖性极强的社会管理结构,曾经极度涣散的中国社会被强有力地组织和动员起来,实现了基层社会秩序的重建。其二,生产与生活高度合一、单位办社会的全能格局、典型单位制的超强整合能力成为691中国农业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传统与现代 基层 社会 治理 研究 传统 创新 中的 现代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