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易混淆知识点.pdf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易混淆知识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易混淆知识点.pdf(1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 20232023 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易混淆知识点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易混淆知识点 单选题 1、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这时期,对促进华夏认同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A各国变法 B铁器使用 C中原与各族往来频繁 D商业兴盛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C 项正确;对促进华夏认同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中原与各族往来频繁,ABD 项不符合材料,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2、下图展示了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状况,为削弱诸侯王势力,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察举制 B尊崇儒家学说 2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盐铁官营 答案:C 解析: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打击诸侯王实力,实行推恩令,C 项正确;察举制是人才选拔制度,不能打击诸侯国,排除 A 项;推崇儒学是思想举措,不是直接打击诸侯王的举措,排除 B 项;盐铁官营主要是打击豪强,并不针对诸侯王,排除 D 项。故选 C 项。3、史载,东汉章帝时大旱,侍御史孔子丰上疏说,皇帝像照顾伤病的人一样关心百姓,“而不幸耗旱,时运之会耳,非政教所致也。”建议皇帝像当年商汤遇到灾年时那样“因自责,省畋散积,减御损食”,“天子纳其言而从之,三日雨即降”。孔子丰的上疏 A理清了时运与政教的关系 B反映出统治集团重视民本思想 C印证了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意在宣扬商汤治国理政的智慧 答案:B 解析:据题意可知,孔子丰认为只要皇帝能够加强自身的修养和行为就能化解干旱,体现了对百姓的关心和重视,是民本思想的体现,B 项正确;孔子丰的上疏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不是理清时运和政教的关系,也不是在印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更不是在宣扬商汤治国理政的智慧,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4、目前发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遗址,时间较早者,聚落内除了某个大型房舍外,鲜有其他类型的建筑。但是,在时间较晚的遗址中,大型房舍四周还分散着数量不等的小型建筑,而且越到后来,这种小型建筑的数量越多。这说明 A财产公有制强化 B族长权威萎缩 C原始社会解体 D财产私有制萌芽 答案:D 解析:3 考古发掘发现,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原始聚落的大型房舍四周,小型建筑的类型、数量和用途逐渐增多,说明原始社会后期,财产私有制萌芽,D 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晚期,财产公有制呈现弱化而非强化趋势,排除 A项;原始社会末期族长权威逐渐加强而非日益萎缩,排除 B 项;仅有建筑类型的变化,不能说明原始社会解体,排除 C 项。故选 D 项。5、先秦一位思想家指出:“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这些论述主要反映了 A道家希冀无为而治的主张 B儒家“为政以德”的主张 C法家加强君主集权的主张 D墨家崇尚“节用”的主张 答案:D 解析:“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指的是减少国家无用导致的财政费用,相当于增加了国家收入,这是墨家节用的主张,D 项正确;无为而治与材料中“去其无用之费”不符,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强调德治,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君主集权主张,排除 C 项。故选 D 项。6、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 年)河西之战后,置酒泉等郡。武帝时期向河西移民大约 15 万人,“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报怨过当,或以悖逆亡道”,政府“赐田宅什器,假以犁、牛、种、食”,但不准再迁回内地。据此可知,汉代河西移民 A获得免除徭赋的优待 B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开发 C具有兵农合一的特点 D改变了当地的生产方式 答案:B 解析:西汉政府在西北地区设置郡县,同时实行移民实边政策,这有助于西北地区的开发,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免除移民徭役的内容,排除 A 项;兵农合一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C 项;移民实边主要从事的依然是农耕,并未改变当地的生产方式,排除 D 项。故选 B 项。4 7、西周初年,彝铭中的“福”以事神致福为框架;西周中期以降,随着世族的形成和周人政治经验的积淀,西周贵族在铭文中先后累加了以型效祖先威仪,履行政治规范求福的论述,即以德求福。这一变化 A体现了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B反映了宗法制的形成和发展 C淡化了政治中的贵族色彩 D折射出早期人文精神的意蕴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以事神致福为框架”“累加了以型效祖先威仪,履行政治规范求福的论述,即以德求福”可知“福”的变化中加入“德”的成分,折射出早期人文精神的意蕴,D 项正确;体现了神权和王权结合的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排除 A 项;宗法制一血缘为纽带,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排除 B 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贵族色彩的程度,排除C 项。故选 D 项。8、汉武帝时,源于北方匈奴之地的鼓吹曲,在吸纳了汉族民歌之后,很快成为军乐并被广泛演奏于郊祀、仪仗、宴飨、丧葬等不同场合;东汉桓、灵二帝时,胡服、胡物伴随着胡乐、胡舞盛行于汉家腹地。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 B民族间文化交流频繁 C汉族文化凝聚力的增强 D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汉族民歌丰富了匈奴音乐,促进了其发展,胡服、胡物、胡乐、胡舞盛行于汉家腹地等民族交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民族间文化交流频繁,B 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只是客观背景,并非民族文化交融的主要原因,排除 A 项;汉族文化凝聚力的增强与“胡服、胡物伴随着胡乐、胡舞盛行于汉家腹地”等不符,排除 C 项;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并非汉代中原社会生活广泛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因素的主要原因,排除 D 项。故选 B 项。9、古代经典中,如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诗经包含有大量虫鱼、鸟兽、草木,以及天文、地理、农业生产等知识;礼记中有农业与季节5 相关的知识。这说明 A古代儒家经典皆为百科全书式著作 B原始儒学孕育了中国传统科技 C孔子为师意在培养“博学通才之士”D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相得益彰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可知,孔子晚年整理的诗经易礼记等儒家典籍,内容广泛,包罗众多,涉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农业生产等方方面面,体现了孔子培养“博学通才之士”的意愿,C项正确;古代儒家经典皆为百科全书式著作,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A 项;诗经易礼记等儒家经典并不等同于原始儒学,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0、考古学家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个陶杯(见图),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黑陶双耳杯(酒器)A炎黄二帝热衷发明 B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 C该陶器是黄帝作品 D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酿酒技术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在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杯属于酒器,这说明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酿酒技术,D 项正确;该图示内容无法体现该酒器是炎黄二帝发明的,由此不能说明炎黄二帝热衷发明,排除 AC 项;仅根据图示内容不能说明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排除 B 项。故选 D 项。11、先秦思想,异彩纷呈。孔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6 推崇“人定胜天”;道家追求“功遂身退”的“无为而无不为”。这从侧面反映了 A早期民本思想萌发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诸子百家兼容并包 D先秦思想流派众多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人的作用,反映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B 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人的作用,并没有涉及到国家治理方面的内容,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先秦思想的交流融合,排除 C 项;D 选项过于表象,排除 D 项。故选B 项。12、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提倡“农、虞、工、商”诸业并举;指出富家和富国并无二致,主张以商富国富家;经商是财富积累的有效手段,并鼓励每个人要尽其所能去求富。这反映了 A汉代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B汉政府对工商业的管控 C汉初实行宽松的商业政策 D司马迁重商主义的思想 答案:D 解析:考查汉代的经济思想。从材料“农、虞、工、商”诸业并举主张以商富国富家并认为经商是财富积累的有效手段,且鼓励每个人要尽其所能去求富,这些反映了司马迁重商主义思想,D 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司马迁的主张,没有反映商人的社会地位问题,排除 A 项;汉武帝时期采取措施加强国家对工商业的控制,但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B 项;汉初采取无为的政策,商业政策相对宽松,但司马迁处于汉代中期,当时汉政府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3、如图是黄河流域某遗址发掘出的文物。该遗址的原始人类 7 过定居生活 属母系氏族公社 与龙山文化同时期 有了原始农业和手工业 ABCD 答案:C 解析:由图示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它是新石器时代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由所学知识可知,半坡遗址的原始人类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已经学会制造骨器等生产工具,过上了定居生活,饲养猪和狗等家畜;半坡遗址是有 60006700 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是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所以符合题意,C 项正确;龙山文化出现在距今 50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并不与半坡遗址同时期,与题意不符,排除 A 项、B 项;因为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故选 C 项。小提示:14、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行书律中规定:对文书的收取、发送日期以及早晚时间必须做记录。命书(诏书)和特快邮件必须立即发送,如有延迟就要受到处罚。秦朝的这种做法 A强化了君主专制 B刑法严苛激化矛盾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确保全国政令统一 答案:C 解析:严密的文书行政系统和邮驿传递系统等做法,有利于提高各级官僚机构的行政效率,C 项正确;君主专制的强化8 主要指的是一切权力逐渐集中在皇帝手中,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A 项;材料只说明了“如有延迟就要受到处罚”没有提到激化矛盾,排除 B 项;材料信息只体现了“对文书的收取、发送日期以及早晚时间必须做记录。命书(诏书)和特快邮件必须立即发送,如有延迟就要受到处罚。”表现不出确保全国政令统一,排除 D 项。故选 C项。15、西汉初年社会残破,连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曲逆城原有三万多户,战后只制下五千户,为此汉初统治者取的措施是 A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B郡国并行,强化统治 C废井田,开阡陌 D大兴土木,增加就业 答案:A 解析:根据“西汉初年社会残破,连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曲逆城原有三万多户,战后只制下五千户”可得出材料反映了汉初社会经济凋弊,因此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促使社会经济恢复,A 项正确;B 项主要是政治方面,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B 项;C 项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排除 C 项;大兴土木只会劳民伤财,排除 D 项。故选 A 项。小提示:填空题 16、旧石器时代代表性的人类有:距今 170 万年的_和距今约 70 至 20 万年_。他们已经学会_ 答案:元谋人 北京人 用火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石器时代代表性的人类有:距今 170 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 70 至 20 万年的北京人。他们已经学会用火。17、秦朝地方推行_制。9 答案:郡县制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18、变法运动 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先后建立了 的政治制度,其中秦国的 效果最为显著 商鞅变法内容 内容 目的及作用 发展农耕,富国强兵 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 打破世袭贵族的特权,发展官僚制度 实行中央集权 加强社会控制 移风易俗,加强社会控制,增加税收 商鞅变法历史意义:答案:君主专制;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普遍推行县制;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 356 年。主要内容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在民间实行什10 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后来商鞅被杀,但变法措施已深入人心。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所以,处为君主专制,商鞅变法;处按照目的及作用填写对应的内容,可知“发展农耕,富国强兵”所对应的内容是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所对应的内容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打破世袭贵族的特权,发展官僚制度”所对应的内容是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实行中央集权”所对应的内容是普遍推行县制;“加强社会控制”所对应的的内容是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移风易俗,加强社会控制,增加税收”所对应的内容是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处为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19、大秦文明:大秦是中国历史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史学界至今对它的兴起和消亡争论不休。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大事年表。前 1046 年 前 770 年 前 770前 221 年 前 221 年 前 209 年 周 朝 建 立后,创立了 _体制,“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周平王迁都_,自此拉开东周的序幕,秦襄公因迁都护驾有功被封为诸侯。先秦学派之一的_家,主张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秦国统治者开始关注此学派 秦孝公即位后,任用 _ 实行变法,秦国国力由弱变强 秦 国 国 君_ 完 成了对天下的征服,自称始皇帝 秦 朝 始 皇帝 为 统 一思想舆论,实 行_ _ 领 导的 起 义,拉开 了 秦 末 农民 大 起 义 的序幕 答案:分封制 洛邑 法 商鞅嬴政“焚书坑儒”陈胜、吴广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1046 年,周朝灭商后,创立了分封体制,“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以此加强周王朝对地方的统治。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自此拉开东周的序幕,秦襄公因迁都护驾有功被封为诸侯。公元前 770前 221 年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学术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法家学派主张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秦国统治者开始关注此学派。秦孝公即位后,任用商鞅实行变法,秦国国力由弱变强,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 221 年,秦国国君嬴政完成了对天下的征服,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帝为统一思想舆论,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拉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不久之后,秦朝就被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军推翻。20、东周分为_、_两个阶段 答案:春秋 战国 11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所以处为春秋,处为战国。21、夏朝建立:约公元_,禹建立我国最早的_国家_。答案:前 2070 年 奴隶制 夏朝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夏朝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22、生平:孔子是_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破落的贵族家庭。答案:中国儒家学派 解析:根据所学,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破落的贵族家庭。23、商周时期的特征:_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答案:奴隶制 解析:特征:商周时期是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24、巩固政治统治 王国问题 颂布“_”,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皇权 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_ 选官制度 确立以_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监察问题 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州部,分设_,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 地方治理 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_、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12 答案:推恩令 中朝 察举 刺史 豪强 解析: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汉武帝设置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汉武帝确立察举制选拔官员;汉武帝设置刺史监察地方;汉武帝任用酷吏镇压豪强。25、遗存:河南洛阳_发现的_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答案:偃师 二里头 解析:文化遗存: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13 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河西”之名,古已有之,一般是指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汉代的河西,多指河西四郡地区,范围包括河西走廊,也包括走廊两侧的山地和沙漠草原地区,西接西域、南接青藏高原,北控大漠,东接黄河,是长安、洛阳的战略屏障。元狩二年(前 121 年),霍去病夺得河西,匈奴浑邪王率部众来降,汉“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前 111 年),汉遣将军赵破奴出击匈奴,“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同时设置属国以安置归附少数民族,保留该部落的名号,具体事务由该部落首领统管。太初三年(前 102 年),“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为了配合军事防守,保证与西域交通的畅通,西汉还在河西设立了许多关塞亭障,如武帝时期筑居延。河西还设有大量的邮置,敦煌境内,就有:渊泉、冥安、广至、鱼离、悬泉、遮要、敦煌七个邮置,用于接待过往人员,提供食宿等。据何静苗汉代河西治理研究等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河西治理的措施,并简析其意义。(2)如果要进一步研究汉代的河西治理,从材料二中任选一则说明其史料价值。答案:(1)措施:军事打击,武力控制;设立地方管理机构;迁徙军民驻守充实;设置少数民族附属国;建立关14 塞亭障,设立邮置,保证交通顺畅。意义:促进河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保证丝绸之路畅通,推动汉朝对外交往;巩固汉朝边防,加强控制西域;促进民族交融,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后世的边地治理提供经验借鉴。(任 4 点)(2)史料 1:敦煌汉简一手文献史料,史料价值高。汉简中反映了儒学教育的发展,可用于研究汉代在河西地区开展社会教化。史料 2:后汉书是历史学著作,是二手史料,有一定史料价值。史料记载武威太守任延打击地方豪强,可用于研究汉代在河西地区的社会治安管理。但作为二手史料,需要与其他史料印证使用。解析:(1)措施:根据材料“霍去病夺得河西,”可分析出军事打击,武力控制;根据材料“同时设置属国以安置归附少数民族,保留该部落的名号,具体事务由该部落首领统管。”可分析出设立地方管理机构、设置少数民族附属国;根据材料“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可分析出迁徙军民驻守充实;根据材料“为了配合军事防守,保证与西域交通的畅通,西汉还在河西设立了许多关塞亭障,”可分析出建立关塞亭障;根据材料“河西还设有大量的邮置,”可分析出设立邮置,保证交通顺畅。意义: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促进河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保证丝绸之路畅通,推动汉朝对外交往;巩固汉朝边防,加强控制西域;促进民族交融,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后世的边地治理提供经验借鉴。(2)本题可以任选一则史料,进行说明。如史料 1:敦煌汉简一手文献史料,史料价值高。汉简中反映了儒学教育的发展,可用于研究汉代在河西地区开展社会教化。史料 2:后汉书是历史学著作,是二手史料,有一定史料价值。史料记载武威太守任延打击地方豪强,可用于研究汉代在河西地区的社会治安管理。但作为二手史料,需要与其他史料印证使用。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韩非(前 280前 233)是法家代表人物。他把历史发展明确划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并且认为一个时代比一个时代进步。韩非子认为“世异则事异”,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他还认为“事异则备变”,居今之世而重复过去的办法是愚蠢可笑的。韩非子的这种观点,对秦汉以后的历史进化思想有很大影响。材料二 章太炎(18691936)是中国资产阶级新史学中别具一格的史学家。他很早就重视史学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1902 年后,他深感对中国历史重新研究的必要,提出了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而编写中国通史的系统主张。1906 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中,他更明确提出了“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用国15 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的主张。这里所谓的“提倡国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他强调,民族主义“如稼穑然”,依存于“史籍”,能起灌溉作用。如“不读史书,则无从爱其国家”。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宋衍申主编中国史学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子的历史观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章太炎的史学观点。(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史学研究的认识。答案:(1)韩非子:历史进化论,否定先王史观。背景:小农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法家变革思想的影响战国变法活动盛行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2)评价: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史学观为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服务于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激发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激情受传统经学的束缚,章太炎无法真正科学地解释中国历史。(3)认识:史学研究为现实服务解放学术思想吸取各家所长与时俱进等。解析:(1)历史观:根据材料“一个时代比一个时代进步”“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居今之世而重复过去的办法是愚蠢可笑的”等概括出韩非子主张历史进化论,否定先王史观。背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角度分析可得出,小农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法家变革思想的影响,战国变法活动盛行,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2)观点:结合材料“章太炎(1869-1936)是中国资产阶级新史学中别具一格的史学家”可知,章太炎的史学观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观,对资产阶级史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根据材料“他很早就重视史学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可知,服务于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根据材料“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不读史书,则无从爱其国家”可知,章太炎的史学研究能激发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激情;根据材料“提倡国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传统经学的束缚,他不可能真正科学地解释中国历史他一面激烈反孔,一面又大讲国粹,这使他不可能彻底反对封建文化。(3)启示认识类试题只要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如史学研究为现实服务解放学术思想吸取各家所长与时俱进等。16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在掌握了一定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能之后,便发现了海洋的便利之处,海上交通无远不至,运载的货物更多,并且费用低廉。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沿海各国的这些海上交通线,被统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通过这些航道,远洋船队从中国的南海、东海,乃至黄海出发,通过太平洋进入印度洋。11 世纪之前,中国人在漫长的航海实践中,依靠长期经验积累,已经掌握了季风规律,海洋、潮汐规律,和利用日月星宿定位的天文导航技术。到 11 世纪的时候,一项重大的发明在中国诞生了,它使得真正的远洋航行成为可能,它就是指南针。材料二 “丝绸之路”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来的。19 世纪中叶,李希霍芬想到中国去,但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他无法从海路靠岸,随后,他就沿着古代东方向遥远的西方输送丝绸的通路旅行,他在游记中把这条通路叫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受益于这种互相影响而产生的文明成果。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1 世纪时“海上丝绸之路”得到发展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的时代背景及其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意义。答案:(1)历史条件:造船及航海技术的进步长距离大宗货物贸易需求的增长天文学和气象学的发展古代中国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的航海探索。(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背景:地理大发现走向深人欧洲海上来华通道一度受阻欧洲列强殖民扩张深人亚洲腹地中国传统丝织业仍有一定优势。意义:促进了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学术研究客观上肯定了中国古代经济的世界影响力为“一带一路”构想提供了启发。(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根据材料“人们在掌握了一定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能之后”得出造船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材料“远洋船队从中国的南海、东海,乃至黄海出发,通过太平洋进入印度洋”得出长距离大宗货物贸易需求的增长;根据材料“中国人在17 漫长的航海实践中,依靠长期经验积累,已经掌握了季风规律,海洋、潮汐规律,和利用日月星宿定位的天文导航技术”得出天文学和气象学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沿海各国的这些海上交通线,被统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得出古代中国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的航海探索。(2)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但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他无法从海路靠岸”并结合所学地理大发现的史实得出地理大发现走向深人,欧洲海上来华通道一度受阻,欧洲列强殖民扩张深人亚洲腹地;根据材料“他就沿着古代东方向遥远的西方输送丝绸的通路旅行”得出中国传统丝织业仍有一定优势。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受益于这种互相影响而产生的文明成果”并结合所学得出促进了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学术研究,客观上肯定了中国古代经济的世界影响力,为“一带一路”构想提供了启发。29、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 A 图 B 材料二 盖赢政称皇帝至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柳治徽中国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图 A 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什么特点?(2)与图 A 相比,图 B 在地方制度上有什么变化?(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简述图 B 的历史影响。18 答案:(1)西周,分封制度。特点: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或以王族为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主要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子与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任答三点即可)(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3)意义: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对后世影响深远。解析:(1)根据材料一“封王室.封功臣姜尚”可知这是西周的分封制度。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对象为王室、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具有多样性(或以王族为主);分封主要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主要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天子与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关系)。(2)由材料“.郡”可分析出由分封制到郡县制。(3)意义: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的推行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可分析出对后世影响深远。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汉时期所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我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秦汉政治制度在运行中所显示的利弊得失也给后来皇朝政治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经验教训。如皇帝与丞相的关系、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监察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关系等等,都应有一个适度的界限,正确处理好类似关系,是保持政治稳定和纵横协和的重要条件。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宋祁、欧阳修等撰新唐书 百官志(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采取的政治措施。19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世宰相,名尤不正”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影响。答案:(1)措施: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设立中朝制度,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察举制选拔官吏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州部,分设刺史巡查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任答 3 点)(2)原因:避讳唐太宗三省长官不能轻易授予唐太宗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任答 2 点)影响: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任答 2 点)解析:(1)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设立中朝制度,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察举制选拔官吏;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州部,分设刺史巡查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2)原因:根据材料“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可分析出避讳唐太宗;根据此料“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可分析出三省长官不能轻易授予;根据材料“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可分析出唐太宗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唐朝三省六部制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人教版带 答案 高中 历史上 第一 单元 中华文明 起源 秦汉 统一 民族 封建 国家 建立 巩固 混淆 知识点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易混淆知识点.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083231.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08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