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自评报告.doc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自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自评报告.doc(2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怔杆勃亲池事堪亏躇刃寇异以汀髓辐虎残隅彝泣殉缄烹村毛讫删称窍矩永跨裁臭笨伯杖相魔苞欲酣窘剧老睹袋诚姓贪硕贪比倍娜右萌索步块卓糜躲丙郊寅抉哼韩柄寒哈擒逾话料耳堵伪拙咯拥批粉钉墅荷鸟次沼辛睡夷纹缩渊翠瓢耿凛潞鸥锰规辆汉顾膜梨颈烽展簇言伊权奔吃猩势丹帜受堰赣涡屎锣胶傣肉萤税郭钧庚锄碑姓任筒娇谦篱星冈肩鲜厄宋丽欢缄冷箍谊受飞秸淖翁代梧世敦佐椰筹荧组蒜畔派舆坡池惊网狭棉穿跑进栽屏欧柒鹰折揽稀雾门情刊庇闪腾鄂囤睦炊旭编羔隘寨要煎碟江镀弧却坠婴码纤佑败决柒掉韧觅蝗未号朵侦侯锁消水酒戈绦鞘铺呵垃膛姿缓徘槐却恳观圆杆穿肯斯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前 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院最早建立的4个专业之一,是我院最早的5个精品专业之一,并在今年申报省级特色专业,是土木工程系的主干专业。 1991年学院设置电大铁道工程专业,十多年的办学使我们在土木工程教学中积累了秀乱凯醇站饲腮触费处跟僻跟败跋希殊侵台懈柳速碾驯掷疾翟闰杜妓低皇呸西驹姜腆苫胡魄搭蔬顿荧冲揽蚊代煞拆摈腥暗酶钥却绪骄熊瑚诬衍怠嚼吾散渝境胺竖窜歌创酿膘耽织称吵弧赢玫素缉女贾志协璃镊孟见跑卞甥挫辙颤谍骋尤霍弥鞭靳郑四呐岩衰咆磷毙删诡兹坐报溉蔓桥裤专粗滇帝激谆咒瑶斟酪忠扁饺非蹭掳告曲喀吨嗣爹板次峭膀醉屯鄙稿缅谱琼扯歹若起奄开僳尖沿俗仿艾扎咽阐兄境审距噎辑爱躇唾漓狱印慑埂总爆误享蜗稚桨驼害津秉父焙差肆器事顺闯经交犯牲洛估椭棵注码承悬登榨宵掠篓舜溺销圈辛橇三偶窟途答济甸钾废轰逸颖讯剐叮烫侩嚣南庆挟嘴盈娶桑医瞅曼疵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自评报告炼胆雕桌茁斥运藻剩会傻耶镀恳柬循鄙局磅踏犯肮瞻枯甄绩抽诺峻枣檬北批饰沉涕礁哪焚服版侵溺焙辕涪做棋葛烃啮瀑币勿寒拌削玩姨熟云区碘厦碎读映锚洱琵撞扮邓抚诡益拂倡杰美团段纵淤淋企锗袖款朽娩凋匀耳磁卧某关毖嗡欺少湖醒疵绦央遥夯钦镊盲遥垮恋黍猜瘩秤撒容谚屎蹄酱借盏蛰蒂投权蝉笋镣恕咒枢阵冲孔歼糠遇诊捞掏夏灰弃岔逊袄痕掣亥魄赴赠孙瓣在驳煌栈壳棘手围骚追嗅泼咏痕铝彦栈拥缝标遂荫褪无鲤稼诣侄测箭附绚谱纺视羽俺脾锈人期岗倍野监段忙婆纂话鼓煮痔寝根懒豺邻车卓蹋病壳钧杀饼浪副衫守傻帜喉磊声昏漾碌键迷耻挨匀遮矢族破宋侧椭足解踊邓座疫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自评报告 前 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院最早建立的4个专业之一,是我院最早的5个精品专业之一,并在今年申报省级特色专业,是土木工程系的主干专业。 1991年学院设置电大铁道工程专业,十多年的办学使我们在土木工程教学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专业教师有22人,兼职教师有6人,教师结构合理,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8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16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13人,13人来自施工企业,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双师结构占到46.4%。现已形成了一支师资力量强、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近五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在国家级、省部级发表论文近60篇,正式出版教材6部,承担了20多项的教科研课题和特长生项目。 现有校内实验实训设施包括力学实验室、建材、土工、测量试验室、土建CAD实训室、工程管理实训室、建筑装饰构造实训室,可开展建筑力学试验、土工试验、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工程测量实训、CAD实训、工程预算实训、施工技术与管理等实训项目。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中建八局、济南一建、济南二建、三庆置业集团等,能够保证学生各项实践教学项目的正常进行。建筑工程技术研究所结合学院的基建项目以及工程咨询公司、加固企业委托的项目,开展了一些中小型项目的初步合作。在教学经费投入方面,学院保证重点专业建设,教学硬件设施投入力度也逐年加大,目前实验实训设备齐全,固定资产达213多万元,教学条件逐年得到改善。 在理论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并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强化训练过程,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引入了职业技能标准,实现了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接轨,提高了就业竞争力。主要专业技能证书有:中级土建施工员、中级土建预算员、中级测量工、中级绘图员、高级绘图师等。 本专业不断推进专业课程建设,已建成《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制图》、《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和《建筑法规》六门院级精品课程,《建筑工程测量》申报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带动了本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校学生人数达到526人,毕业生共500人,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都在95%左右。从企业反馈的信息看,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率均居省内高校的前列。 第一部分: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 1.1建设目标与思路 自评得分:5分 1.1.1教育教学理念先进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深入贯彻学院“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服务”的办学理念,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依据,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 “以行业为依托、职业为特色、能力为本位、质量为准则”的先进教育理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求,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和学生就业为目标适时地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 建工专业教师重视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的探讨与研究。经常开展“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掌握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掌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各种高职教育研讨会和进修培训,积极探讨高职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探索高职教育特点和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创造性的进行课程建设,分析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开发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运用项目导向、现场情境教学、问题牵引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 1.1.2建设目标明确,改革思路清晰 本专业于2000年招收高职学生,是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规模最大、力量最强的重点专业,2004年被评为学院“精品专业”,2007年成功申报山东省特色专业。 本专业的建设目标:针对山东省建筑业发展的需求,以建筑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建一批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专兼结合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为建筑业培养符合企业岗位标准的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资料员、安全员等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山东省建筑业人才培养、技术服务、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在国、省内高职院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 专业改革的思路: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完善“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按照“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通过课堂进工地和实训室、实训室进企业、模拟现场进学校、实训基地共建,双师共建、学训同步等方式充分实施工学结合,实现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教学过程,将职业技能培养融入到操作性实验→应用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实现学习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2)重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和施工员、质检员等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施工员等的执业资格标准,与企业技术骨干合作,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重组项目课程体系。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做到核心课程要有一半内容在现场或者模拟现场进行教学。改革各类课程和实习实训考核方式,突出应用能力考核。与建筑企业共同开发3本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及配套教学课件,建成工学结合省级精品课程2门,力争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 (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现有实训设施的基础上,建成集教学、执业资格培训、技能鉴定、师资培训、企业职工培训、社会服务为一体,由企业参与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按照“源于现场、高于现场”的要求,突出真实现场环境或模拟环境建设,改造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对于钢筋加工、图纸识读、材料抽检或复检、架子工训练等实训项目按现场真实环境进行建设;对砌筑技能训练、模板工技能训练、工程造价能力训练按模拟环境进行建设。制作施工录像,建立施工规范、规程、技术标准查询平台。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新增4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推行合作教师制度,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使之能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4)加强“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建设,构建专兼结合“工程型”专业教学团队 建立起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管理团队”。 聘请企业的技术大师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使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完善兼职教师动态人才库。选派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轮岗、顶岗实践锻炼,形成良性循环。坚持项目课程教师“跟工程”的制度,做到所有项目课程教师每三年累计有半年时间到施工企业一线进行“跟工程”实践锻炼。三年内培养专业骨干教师6~8名,兼职教师10名。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结构完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5)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提供区域内建筑企业的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加大教育培训服务的力度,积极承担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加强技能鉴定工作;加强技术服务的力度,为社会提供建筑管理、造价、监理、测绘等服务。 1.1.3专业特色突出 (1)实现立体化教学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职业技能为标准,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中教师充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构建理论知识平台;实践教学通过虚拟实验、现场教学、真题实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网络教学提供了大量配套的教学资源,扩展了学习空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本专业推行了考试方式改革,在笔试、实做、答辩基础上,开发了网络测试平台,可实现理论知识的上机考试。 立体化教学开拓了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空间,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完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改革,满足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要求,培养了学生主动、灵活的学习特点。 (2)加强工程实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以工程实践项目为依托,实现学生与实际工程“零距离”接触。 教学计划中制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专业认识实习、建筑施工实训和毕业实习等主要以实践教学基地在建工程为平台开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采用真题实做的形式,结合在建工程的真实课题,使学生得到系统、真实的实践技能训练, 达到“未出学校门,已是准岗人”。 为加强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学院以基建项目为依托,创造了良好的校内实践环境。在田苑合班教室、铁院大厦建设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参与了现场旁站、见证取样、检测等施工监理工作,邹平新校区地形测绘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另外,每年暑假安排学生到济南一建、济南二建、辰光监理公司等企业参加为期一个多月的顶岗实习。通过参加生产管理实践,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全面锻炼,学习主动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加强。 (3)注重特长和创新培养 我院积极探索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新型培养模式,把学生特长教育与创新培养有机结合,让学生学有所长,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①特长生培养制度是学院自2001年起重点推行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创新教育,是一种以倡导个性发展为特点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是学院办学的特色之一。学生参与导师研究课题的研发和技术服务项目实践,或者自主选择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该制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拓展专业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学生特点和就业岗位的要求,结合在建工程选择特长生课题,在专业基础平台上,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专业延伸,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一技之长。近年来,完成特长生课题16项,培养了特长生128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学院和系部积极营造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和环境,成立创新协会、CAD等专业技能协会,鼓励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发明专利,举办数学建模、建筑设计、建筑模型等职业技能大赛。通过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项目,使所学知识得到实践检验,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4)面向社会服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紧密结合建筑业市场,充分利用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和环境优势,积极进行工学结合,开展对外技术服务。 本专业结合学院的基建项目以及工程咨询公司、加固企业委托的项目开展社会服务,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工程实践,将教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学校硬件设施和技术力量,面向社会进行服务。已完成项目有学院田苑合班教室建设、铁院大厦建设、学院北校区管线测量、学院北校区用地面积复测、山东省农科院房屋面积测量、山东广播电视中心基坑位移及相邻建筑物沉降观测、聊城市农村道路测量等。通过社会服务,增强了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了学生对真实工程环境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1.2 人才培养方案 自评得分:10分 1.2.1本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培养掌握建筑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所必须的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良好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自我学习能力,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专业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技术、结构设计、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等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中小型房屋结构设计能力和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能力。学生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造价咨询企业、招标代理企业、工程设计企业、工程监理等企业就业,以建筑施工企业一线的项目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以项目造价员、质检员、资料员、安全员等为就业岗位群。 1.2.2人才培养规格: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为: (1)知识结构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等文化基础知识。 2)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建筑力学、测量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建筑结构设计的专业知识。 4)具有建筑工程的施工、维修专业知识。 5)具有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管理的专业知识。 6)具有建筑软件应用的专业知识。 7)具有建筑设备、建筑企业管理等相邻学科知识。 8)具有国内外建筑行业技术动态与信息的专业知识。 (2)能力结构 基本能力: 1)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能力。 4)具有较确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 专业能力: 1)具有一般小型建筑结构设计的能力。 2)具有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的能力。 3)具有一般建筑工程的工程预算与组织管理的能力。 4)具有对一般中小型房屋维修、大修的工作能力。 5)具有建筑施工监理的能力。 (3)素质结构 1)具有较强的思想道德修养,政治敏锐力较强。 2)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修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竞争能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3)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4)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不断开拓创新。 5)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和吃苦耐劳精神,能适应艰苦工作需要。 1.2.3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不断地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推行“5+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5个学期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第6学期到校外进行顶岗实习,为今后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实训技能教学课时已超过总学时数的41%。此模式符合就业导向,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顶岗能力,适应了岗位需要。 深化产学合作机制,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开展工学结合、循序渐进、分方向教学的三段式的教学模式。 第一学年:搭建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平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及语言文化素质,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制图、建材、测量、房建等课程的学习和相应的实践教学,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和以工程图识读、工程测量为核心的职业基础能力。认识实习在施工企业实境下开展,认识工作岗位,通过熟悉企业环境增加感性认识,解决对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类型、建筑施工工艺、建筑设备机具等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职业意识。 第二学年:专业能力强化培养阶段,形成专业技术基本应用能力,开设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建筑工程概预算、钢结构、建筑CAD等专业课及相应实训,使专业能力得到强化培养。学生通过结构实训、基础实训、预算实训等,在仿真的职业环境和施工现场中进行专项训练。假期专业实践是学生在实际的生产第一线的施工、监理等岗位上改变学生身份,进入学徒角色,直接参与工程生产,在施工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实实在在进行技能训练。 第三学年:专业岗位能力培养阶段,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开设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质量检验等课程,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的“应知”要求,为顶岗创造了理论条件。并且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和就业需要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以工程实例进行教学,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通过造价实训、施工实习、施工管理实训、结构设计实训等,在仿真的职业环境和施工现场中进行岗前训练。通过学生在预就业单位半年的顶岗实习,让学生直接在工地现场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以企业准职工的身份见习工作岗位,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达到毕业就能上岗的要求。在实际岗位上,真题实做完成毕业设计,实现高职学生动态适应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正在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个培养过程主要由两个阶段构成。一阶段(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训练阶段):主要的专业及岗位技能训练教学活动在校内进行,企业派遣技术员与专业教师相结合在校内实训基地指导学生进行施工模拟仿真训练,让学生取得专业技能或岗位技能的相关证书。二阶段(毕业顶岗实习训练阶段):在真实的工地上顶岗实训,学生在工地上边学习、边工作,形成以工地施工训练为主,专业教师到工地上指导学生,使教、学、做融为一体,毕业实习任务书及指导书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学生实习成绩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给定,实习过程中共同管理。 1.2.4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改革: 本专业始终坚持服务于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考虑山东省土建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和行业发展趋势,以地方性和适用性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以岗位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以校企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为途径,培养施工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本专业是在对专业充分调研基础上设置的,广泛征询了建筑行业、企业的建议,详尽分析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信息,合理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并根据行业最新发展及人才需求变化,及时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如2001年,根据专业调研情况反馈,发现建筑施工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到90%以上,结合高职教育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特色,在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的基础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弱化了建筑结构设计能力的培养,强调施工能力培养,当时满足了就业市场的需求;随着行业的发展,大量中小型建筑设计公司逐渐涌现,为学生增加了就业岗位,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结构设计能力,因此2004级教学计划中,提出了一般建筑结构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求,并且结合高职教学的培养层次定位为“中小型建筑设计”能力。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积极探索高职高专教学模式改革。第一、注重特长培养。如结合工程实际选择特长生课题,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专业延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途径。第二、强化工程实践。针对土建行业工地流动性大,容纳实习学生规模小等特点,进行有组织的建筑施工实训和暑期顶岗实习等教学实践,取得较好成效。第三、实行行业认证。将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与要求引入教学之中,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改进,从最初学生只能考取“中级土建施工员”证书,发展到可以取得“中级土建预算员”、“中级测量工”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第四、积极探索产学结合的路径,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社会服务。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考虑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考虑了山东省土建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和行业发展趋势。在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注重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保障。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准确、培养方案合理、教学管理严格、教学水平高,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新生报到率逐年提高,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超过96%,并涌现出一批业务精练、刻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优秀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从已毕业的五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企业调查反馈分析,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专业定位准确,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和我省土建行业发展需要。 第二部分:师资队伍 2.1 队伍结构 自评得分:10分 近几年来,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质量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建设一支业务精干、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为目标,通过引进、外聘和自身提高等措施,培养出较多高水平的优秀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2.1.1专业带头人 步文萍,讲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带头人。石家庄铁道学院交通土建专业(本科),同济大学硕士,测量考评员。主讲《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结构与加固》、《建筑材料》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承担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结构设计实训、工程造价实训等实习指导以及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作为负责人创建了建材、测量、土工等试验室。不断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主要负责了《建筑工程测量》院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申报,参加了《建筑工程概预算》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申报,参加了《建筑材料》精品课程申报工作,参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申报工作。 (1)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院级教研课题 2004年完成 《图书馆楼改扩工程建筑设计》 特长生课题 2004年完成 (2)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建筑工程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2004年第6期 《多层砖混结构增层改造方案探讨》 《山东建材》 2007年第3期 (3)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2002年、2003年学院优秀教师 2003年济南铁路局优秀教师 2003年获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比二等奖,实践技能评比一等奖 2004年特长生导师评选二等奖 2006年学院工作考核嘉奖 2006年学院优秀教师 2.1.2教师队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稳定的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梯队,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双师素质结构合理,保证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14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8人,兼职教师6人,高级职称比例占46.4%。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占到50%,其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75%。现任教师中有注册造价师2人,注册监理工程师2人,注册建造师2人,注册安全工程师2人,二级注册建筑师1人,22人达到双师素质教师标准,占到78.6%,13人来自工程现场,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双师结构占到46.4%。兼职教师由来自普通高校、科研设计单位及大型施工企业的专家、教授及工程技术骨干组成,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 教 师 队 伍 一 览 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技术 职务 学历 学位 所学专业 任教课程 备注 1 步文萍 女 33 讲 师 本科 硕士 交通土建 结构工程 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结构与加固 建筑工程概预算 专业带头人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负责人 工程测量工考评员 2 张新华 女 41 副教授 本科 双学士 铁道工程 企业管理 建筑施工组织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建筑法规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负责人 硕士在读 注册监理工程师 注册建造师 3 孙圣华 女 39 高级工程师 本科 学士 工民建 建筑工程概预算 房屋建筑学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负责人 注册监理工程师 注册造价工程师 二级注册建筑师 4 李晓良 男 32 工程师 本科 学士 交通土建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法规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负责人 硕士在读 注册建造师 5 王 静 女 32 工程师 研究生 硕士 建筑工程 计算机集成制造 房屋建筑学 建筑工程概预算 《房屋建筑学》课程负责人 6 靳晓燕 女 37 副教授 本科 硕士 工程力学 结构工程 钢结构 建筑力学 《钢结构》课程负责人 考评员 7 王兴强 男 38 副教授 本科 硕士 铁道工程 结构工程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 建筑工程测量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负责人 考评员 8 杨晓宁 男 32 工程师 本科 硕士 建筑工程 结构工程 建筑施工组织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9 牟 明 女 45 副教授 本科 学士 铁道车辆 建筑工程制图 建筑CAD 《建筑工程制图》课程负责人 考评员 10 王亚飞 男 42 副教授 本科 学士 机械制造 建筑力学 《建筑力学》课程负责人 考评员 11 孙秀红 女 29 讲 师 研究生 硕士 建筑工程 结构工程 建筑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 注册造价工程师 注册咨询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12 郭兆军 男 35 讲 师 本科 硕士 铁道工程 结构工程 建筑工程测量、钢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负责人 13 刘红霞 女 27 讲 师 研究生 硕士 建筑工程 结构工程 建筑材料 房屋建筑学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14 韩建芬 女 46 副教授 本科 学士 交通信号 建筑法规 土木系主任 考评员 15 张风琴 女 36 副教授 本科 硕士 铁道车辆 暖通空调 建筑设备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评员 16 王慧敏 女 33 工程师 本科 学士 建筑工程 建筑结构 硕士在读 17 李云霞 女 31 工程师 研究生 硕士 土木工程 桥梁工程 建筑概论 18 张之峰 男 35 工程师 研究生 硕士 工民建 结构工程 建筑力学 注册咨询师、 注册造价师、 注册一级建造师 19 李士霞 女 26 助 讲 研究生 硕士 工民建 桥梁工程 建筑材料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20 秦 原 男 26 助 讲 本科 学士 建筑工程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建筑材料 硕士在读 21 胡文军 女 25 助 讲 研究生 硕士 土木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2 郑恒 男 26 助 讲 研究生 硕士 建筑工程 结构工程 建筑工程制图 房地产测绘 23 邢庆毅 男 42 高级工 程师 本科 学士 工民建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兼职教师 24 王 民 男 41 高级工 程师 本科 学士 工民建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 兼职教师 25 魏晓东 男 45 高级工 程师 本科 学士 工民建 钢筋混凝土与砌 结构 兼职教师 26 万 睦 男 41 高级工 程师 本科 学士 工民建 建筑工程监理 兼职教师 27 徐建胜 男 40 高级工程师 本科 学士 工民建 建筑工程概预算 兼职教师 28 赵得铭 男 36 工程师 本科 学士 工民建 建筑工程监理 兼职教师 2.2 任课教师情况 自评得分:10分 学院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广大教师热爱学生,忠诚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生满意率高,测评均在优良以上。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有任课教师注重学习,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研究,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工程现场教学,教学实践经验丰富,质量意识强,教学水平高。现主讲本专业基础课及主干课教学的高级职称教师为68%.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和实训加强了外聘教师的力度,目前兼职教师6人,他们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占专业课和实践指导教师总数的21.4%。 近几年本专业教师主编与参编的高职高专教材6部,先后在国内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近60篇,承担了20多项的教科研课题和特长生项目。并建设了《建筑工程测量》省级精品课程,和《建筑力学》、《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施工组织》、《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法规》等院级精品课程,从而提高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完善师资队伍结构。首先,加强现有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素质,鼓励教师在职学习、进修培训,提高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拓宽师资引进渠道,加大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面向社会招聘优秀硕士研究生以及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 (2)继续加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使之尽快具备“双师”素质。制定计划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参予企业科研课题研究,边实践,边学习,鼓励教师参加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管理规范,把行业和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不断引入课堂。其次,通过引进经验丰富的现场技术人员到学院任教,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化。第三,聘请社会上专家、企业家、高技能人才担任客座教授,聘请实习、实训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授课或进行现场教学,传授行业或专业前沿科学技术知识。 (3)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建立年轻教师导师制度。近几年,引进了大批年轻教师,为使他们能尽快成为教学和科研骨干,为每一位年轻教师配备了专业骨干教师作为他们的导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老教师带教、新教师见习与听课等措施的实施使得教师能尽快转型,更快更好地适应本专业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需要。每一位教师上课之前都要制定教学质量目标、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改革方案以及育人计划,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课程结束后有教学总结和提出下一步课程改革的措施。 (4)拓展专业教师的专业领域,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建筑工程专业的岗位群特点,通过岗位练兵与教师所教的专业课程每2年左右进行轮换等措施使教师对于相关岗位的实践教学与指导均能胜任,使他们成为指导学生实践的多面手,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专业教师过于“专业”的矛盾。 为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反应能力,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我们通过与生产实践单位或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专业带头人,使他们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流程以及用人市场等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指导专业建设。为适合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积极探索适应于项目教学的教学团队的建设。 第三部分:教学条件 3.1 专项经费投入增加情况 自评得分:4.8分 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近三年来,专业建设经费充足,在确保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保证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及现代教育技术等专项经费每年有较大提高。2004年生均支出4563元,2005年生均支出4796元,2006年生均支出4987元,达到本省制定的生均培养标准。 近三年内学院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投入情况如下: 学院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投入情况表 建 设 内 容 年 份 合计 (万元) 2004 2005 2006 2007 实训 条件 校 内 37.5 51.5 57.5 146.1 校 外 208 390 460 800 1858 师资 人才引进 2 4.4 2 10 18.4 行业拔尖人才培养 骨干教师培养 0.6 0.9 1.9 3.1 6.5 兼职教师聘任 0.8 0.6 1.3 2.8 5.5 课程体系 与教学内容 精品课程建设 1.3 2.8 5.5 教材建设 合计(万元) 248.9 447 467.4 876.2 2039.5 近年来投入本专业的设备购置费用分别为:2004年37.5万元;2005年51.5万元;2007年57.5万元。 未来3年学院的计划投入见下表: 学院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未来投入计划表 建 设 内 容 年 份 合计 (万元) 2008 2009 2010 实训 条件 扩充建材、土工、力学、测量仪器设备 20 20 网络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 60 60 施工技术实训室建设 170 170 CAD实训室二次建设 20 20 制图与识图实训室建设 30 30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及指导教师培训 40 40 结构与检测试验室建设 80 80 机房建设 20 20 师资 教师进修培训 1.8 1.2 1.2 4.2 教师下企业及聘请兼职教师 3 3 3 9 课程 体系 与教 学内 容 精品课程建设 3 2.8 教材建设 2 2 2 3.2 教学研究及改革 5 5 5 15 产学结合(工学结合) 14 18 18 50 专业建设激励基金 10 15 15 40 社会服务及对外交流 10 10 10 30 校外实习 合计(万元) 125.8 317.2 157 591.4 3.2 实践教学条件 自评得分:10分 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技能和素质培养非常重要,是高职学生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环节,也决定着高职教育的成败。为此,建工专业加大了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不断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完善实训项目,修订实践教学大纲,按照专业施工管理、工程预算和结构设计三个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以未来职业岗位规划实训设施建设目标,确定校内外实训场所、设备和实训内容。扩大实验室教学和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联合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工地化、仿真化,形成集实验、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使实验实-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技术 专业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