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docx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 2014年9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目 录 一、总说明 1 二、报表目录 10 三、调查表式 11 (一)高等学校基本情况表 11 (二)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 13 (三)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收支情况表 14 (四)高等学校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情况表 15 (五)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 16 (六)高等学校支出与成本情况表 19 (七)高等学校非同级财政补助支出情况表 20 (八)高等学校年末债务情况表 23 (九)中小学校(单位)基本情况表 24 (十)中小学校(单位)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 26 (十一)中小学校(单位)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情况表 27 (十二)中小学校(单位)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 28 (十三)中小学校(单位)非同级财政补助支出情况表 31 (十四)中小学校(单位)年末债务情况表 34 (十五)县(市、区、旗)基本情况表 35 (十六)地( 市、州、盟 )基本情况表 36 (十七)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情况表 37 (十八)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其他属于教育性支出情况表 38 (十九)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月报表 38 四、主要指标解释 40 (一)教财基1表:《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基层表》 40 教财基1-1表:《高等学校基本情况表》 40 教财基1-2表:《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 42 教财基1-2F1表:《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收支情况表》 44 教财基1-2F2表:《高等学校非同级补助收入情况表》 44 教财基1-3表:《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 45 教财基1-3F1:《高等学校教育支出与成本情况表》 51 教财基1-4表:《高等学校年末债务情况表》 53 (二) 教财基2表:《中小学(单位)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基层表》 54 教财基2-1表:《中小学(单位)基本情况表》 54 教财基2-2表:《中小学(单位)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 56 教财基2-3表:《中小学(单位)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 58 教财基2-3F表:《中小学校非同级财补助支出情况表》 64 教财基2-4表:《中小学校(单位)年末债务情况表》 65 (三)教财基3表:《县(市、区、旗)基本情况表》 66 (四)教财基4表:《地( 市、州、盟 )基本情况表》 66 (五)教财基5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情况表》 67 (六)基补1表:《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其他属于教育性支出情况表》 68 (七)月报表:《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月报情况表》 69 五、附录 71 代码匹配表 71 一、总 说 明 (一)制表目的 为全面掌握全国教育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及时了解预算执行进度,监测和评价各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为国家和地方编制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教育财政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此项统计调查。 (二)调查内容 本报表由年报表和月报表组成,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或单位的基本情况,教育经费收入、支出及负债情况,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收支情况和高等学校成本情况;县(市、区、旗)基本情况、地( 市、州、盟 )基本情况;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情况;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其他属于教育性支出情况;公共财政教育预算执行情况等。 (三)统计范围 1.教育部门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事业单位;其他部门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单位(部门);独立师资并按学校体制管理的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各级党委举办的党校,各级政府举办的社会主义学院、行政学院(不含行业、部门办的党校和行政学院);财政部举办的国家会计学院。 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和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学、成人小学等。 3.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经政府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等。 4.科研机构用于国家计划内研究生培养的财政资金。 5.列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6类07款03项“科学技术普及-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财政支出。 6.列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5类08款03项“进修及培训-培训支出”的财政支出。 7.上述项目以外的列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5类“教育支出”科目的财政支出(以下简称“列支205类‘教育支出’科目的其他财政支出”)。 (四)主要指标 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的指标:教育事业费、教育费附加、基本建设经费、科研经费、其他经费、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彩票公益金、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捐赠收入、投资收益、企业拨款、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等。 教育经费支出情况的指标:事业性经费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事业性经费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五部分。 (五)报告期及报送时间 年报: 1.报告期为1月1日至12月31日。 2.报送时间为次年3月31日前。 月报: 另行通知。 (六)报送程序 1.年报、月报工作由教育部统一布置。 2.年报除民办幼儿园以外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行政单位、教育事业单位、党校、社会主义学院、行政学院、国家会计学院等以学校(单位)进行统计。县(市、区、旗)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地( 市、州、盟 )级教育行政部门;地(市、州、盟)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教育部。 3.月报以县(市、区、旗)级为单位统计,通过网络直报的方式,报送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在报告期内收到的本级财政部门公共财政预算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情况。县(市、区、旗)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地(市、州、盟)级教育行政部门;地(市、州、盟)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教育部。 4.教育部负责全国数据的统计汇总工作。 (七)编码说明 1.地区代码说明 (1)地区代码由1~9位代码构成,采用国家统计局《统计用区划代码》12位中的前9位,其各代码表示为: 第1~2位,为省级; 第3~4位,为地级; 第5~6位,为县级; 第7~9位,为乡级。其中,001~099表示街道,100~199表示镇,200~399表示乡,400~599表示民政部门未确认的开发区、工矿区、农场等类似乡级单位。 (2)省、地(市、州、盟)、县 (市、区、旗)本级代码均在其各表示代码末位后加“0”补齐九位。 (3)对于没有国家统一地区代码的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工矿区等财政独立的县级及以上地区,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后统一报教育部,教育部审核通过后按下列规则编制: 对于县级地区:第1~4位为其隶属的地级地区代码,第5位为大写的英文字母,第6位为自编顺序码(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英文字母)。 对于地级地区:第1~2位为其隶属的省级地区代码,第3位为大写的英文字母,第4位为自编顺序码(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英文字母)。 2.学校(单位)地址代码说明 同地区代码。 3.学校(单位)城乡分类代码说明 学校(单位)城乡分类代码由1~3位代码构成,采用国家统计局《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第1位为“1”,表示城镇;第1位为“2”,表示乡村。具体编码为: 111表示:主城区 112表示:城乡结合区 121表示:镇中心区 122表示:镇乡结合区 123表示:特殊区域 210表示:乡中心区 220表示:村庄 (1)主城区是指市辖区和不设区市的下列地域: ①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 ②与城市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完全连接的其他村级地域。 (2)城乡结合区是指与城市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部分连接的村级地域。 (3)镇中心区是指市辖区、不设区的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所辖城区以外的镇的下列区域: ①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 ②与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完全连接的其他村级地域。 (4)镇乡结合区镇乡结合区是指与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部分连接的村级地域。 (5)特殊区域是指地处城区、镇中心区、镇乡结合区以外,不隶属乡级行政区域,且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和其他特殊区域等。其中: ①开发区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区域。 ②农(林)场是指农场、林场的场部所在地的区域,以及经济较发达,具有一定的二、三产业规模的农(林)场职工聚集地。农(林)场部以上管理机构随驻地的行政区域划分城区或镇区。 ③其他特殊区域是指常住人口达到3000人,同时,从事非农产业人员达到70%的独立区域。 (6)乡中心区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驻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和乡所辖居民委员会地域。 (7)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区域,以及未划入城镇的农场、林场等区域。 特别说明:对于教育事业统计学校代码库中已有的学校(单位),其城乡分类代码已绑定,用户不得自行更改;对于教育事业统计学校代码库中没有的学校(单位),其城乡分类代码需用户按照《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规则自行编写。 4.县级属性代码说明 行政区划属性:根据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编制、中国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填报。具体标识代码如下: “1”表示市辖区 “2”表示县级市 “3”表示非少数民族县 “4”表示少数民族自治县(凡少数民族自治州下属各县均属少数民族自治县) “5”表示非少数民族自治旗 “6”表示少数民族自治旗(同少数民族自治县) “7”表示特区 “8”表示农场(林场、牧场) 经济属性: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或省级扶贫办公布的名单填报。 “1”表示非贫困县(市、区、旗) “2”表示省级贫困县(市、区、旗) “3”表示国家级贫困县(市、区、旗) 边境属性:根据国家民委公布的中国陆地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名单填报。 “1”表示非陆地边境县(市、区、旗) “2”表示陆地边境县(市、区、旗) 少小民族属性:根据国家民委公布的少小民族县(旗)、市(市辖区)名单填报。 “1”表示非少小民族县(市、区、旗) “2”表示少小民族县(市、区、旗)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属性: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名单填报。 “1”表示非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市、区、旗) “2”表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市、区、旗) 革命老区县属性:根据发改委社科司提供的名单填报。 “1”表示非革命老区县(市、区、旗) “2”表示革命老区县(市、区、旗) 苏区县属性:根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文件《关于原中央苏区范围认定的有关情况》中名单填报。 “1”表示非苏区县(市、区、旗) “2”表示苏区县(市、区、旗) 上述县级属性代码作为国家统计用标准代码绑定,各级不得自行修改。 5.高等学校分类属性代码说明 “0”表示非“211”学校或“985”学校 “1”表示“211”学校 “2”表示“985”学校 “3”表示既是“211”学校又同时是“985”学校 6.学校(单位)代码说明 对于教育事业统计学校代码库中已有的学校,其学校代码已预制,前10位为教育事业统计学校代码,第11位为“S”,用户不得自行更改;对于教育事业统计学校代码库中没有的学校(单位),其学校(单位)代码需用户按照如下规则自行编写。 学校(单位)代码由1~11位代码构成。第1~2位为学校(单位)类别代码,第3~8位为县级代码,第9位和第10位均为0-9的数字或“A”-“Z”的字母,第11位只能为大写英文字母“J”或“Z”或“H”或“X”。具体为: (1)第1~2位代码为学校(单位)特征码。 ①普通高等学校代码:首两位码为“41”。 ②成人高等学校代码:首两位码为“42”。 ③普通高中:首两位码为“34”。 ④成人高中:首两位码为“35”。 ⑤中等职业学校:首两位码为“36”。 ⑥普通初中:首两位码为“31”。 ⑦职业初中:首两位码为“32”。 ⑧成人初中:首两位码为“33”。 ⑨普通小学:首两位码为“21”。 ⑩成人小学:首两位码为“22”。 ⑪特殊教育学校:首两位码为“51”。 ⑫工读学校:首两位码为“37”。 ⑬幼儿园:首两位码为“11”。 ⑭教育行政单位:首两位码为“61”。 ⑮教育事业单位:首两位码为“62”。 ⑯党校、社会主义学院、行政学院、国家会计学院:首两位码为“71”。 ⑰列支205类“教育支出”科目的其他财政支出:首两位码为“81”。 (2)第3~8位为县级行政区划地区代码。 (3)第9位和第10 位均为0-9的数字或“A”-“Z”的字母。 (4)第11位为自编特征码。 ①单独填报的技工学校,第11位必须为大写英文字母J,机构数为1。 ②单独填报的教育行政单位、教育事业单位、党校、社会主义学院、行政学院、国家会计学院等学校(单位),第11位必须为大写英文字母Z,机构数为1。 ③对于由2个及2个以上合并填报的民办幼儿园,第11位必须为大写英文字母H,机构数大于1。 ④对于由教育、财政部门统一列支教育经费的虚设学校(单位),第11位必须为大写英文字母X,机构数为0。如,统一采购的免费教科书、设备,统一发放的助学金等应按资金实际发生的具体用途,按学校类别和城乡代码虚设相关类型学校分别填报。 特别说明:为避免代码重复,对于需自编代码的学校(单位),其学校(单位)代码由所隶属的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编制并发放。 7. 单位隶属关系码说明 单位隶属关系码由2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首位码代表学校(单位)的具体隶属级别,分别采用“1”和“2”标识,其中,“1”表示中央所属单位,指国务院各部委所属的各类学校和中央所属企业举办的各类学校,教育部、教育部直属的教育事业单位等;“2”表示地方所属单位, 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市、区、旗)教育及其他部门所属的各级各类学校、地方所属企业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民办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事业单位等。 第二位码代表部门类别,分别采用“1”、“2”、“4”、“5”标识,其中,“1”表示教育部门办;“2” 表示其他部门办;“4”表示企业办;“5”表示民办。 ——“教育部门办”是指由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事业单位及教育行政部门。 ——“其他部门办”是指由政府其他部门举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承担国家研究生培养任务的科研机构;列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第206类07款03项“科学技术普及-青少年科技活动”财政支出的单位;列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5类08款03项“进修及培训-培训支出”财政支出的单位;列支第205类“教育支出”科目的其他财政支出的单位。 ——“企业办”指各级各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 ——“民办”指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经政府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 8.学校类别代码说明 学校类别代码由1~3位代码构成,具体编码规则如下: “111” 表示普通高等本科学校 “112” 表示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113” 表示普通高等职业学校 “12” 表示成人高等学校 “211” 表示普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212” 表示普通中等师范学校 “22” 表示职业高中 “23” 表示技工学校 “24” 表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411” 表示高级中学 “412” 表示完全中学 “413” 表示初级中学 “414” 表示九年制学校 “415” 表示十二年制学校 “416” 表示职业初级中学校 “421” 表示成人高级中学 “422” 表示成人初级中学 “61” 表示普通小学 “62” 表示成人小学 “71” 表示特殊教育学校 “72” 表示工读学校 “8” 表示幼儿园 “91” 表示教育行政单位 “92” 表示教育事业单位 “931” 表示党校 “932” 表示行政学院 “933” 表示社会主义学院 “934” 表示国家会计学院 “941” 表示列支第205类“教育支出”科目的其他财政支出 (八)补充说明 1.本套报表中央所属教育行政单位、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单位按照属地统计的原则进行填报。 2.高等学校附设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单位代码按相对应的学校类别代码单独填列。 3.对于由省级、市级、县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其地区代码统一填写省、市、县本级代码。 4.教育行政单位用于非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应根据经费的具体用途按学校(单位)类别分别填报,不应在教育行政单位收支中填列。 5.教育事业单位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事业费支出,按照经费使用的具体“学校类别”分别填报,不应在教育事业单位收支中填列。 6.在教育、财政部门核对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5类“教育支出”决算数时,对核对差异需进行分析填列:对用于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单位的支出,应按学校(单位)类别分别填报;对未用于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单位的支出,应以资金具体用途为单位名称,逐项填报941类别单位。 二、报 表 目 录 表 号 表名 报告期别 填报范围 报送单位 报送日期及方式 页码 教财基1-1 高等学校基本情况表 年报 高等学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 3月31日前由教育经费年报软件上报教育部 10 教财基1-2 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 年报 12 教财基1-2F1 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收支情况表 年报 13 教财基1-2F2 高等学校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情况表 年报 14 教财基1-3 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 年报 15 教财基1-3F1 高等学校支出与成本情况表 年报 18 教财基1-3F2 高等学校非同级财政补助支出情况表 年报 19 教财基1-4 高等学校年末债务情况表 年报 22 教财基2-1 中小学校(单位)基本情况表 年报 中小学校、幼儿园及教育行政单位、教育事业单位、党校、社会主义学院、行政学院、国家会计学院等 23 教财基2-2 中小学校(单位)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 年报 25 教财基2-2F 中小学校(单位)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情况表 年报 26 教财基2-3 中小学校(单位)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 年报 27 教财基2-3F 中小学校(单位)非同级财政补助支出情况表 年报 30 教财基2-4 中小学校(单位)年末债务情况表 年报 33 教财基3 县(市、区、旗)基本情况表 年报 县(市、区、旗) 34 教财基4 地( 市、州、盟 )基本情况表 年报 地( 市、州、盟 ) 35 教财基5 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情况表 年报 省(自治区、直辖市) 36 基补表 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其他属于教育性支出情况表 年报 县(市、区、旗)、 地( 市、州、盟 )、 省(自治区、直辖市) 37 月报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月报表 月报 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单位 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上报教育部,报送时间另行通知 38 三、调 查 表 式 (一)高等学校基本情况表 单位代码: 表 号:教财基1-1表 单位名称: 制表机关:教育部 地区代码: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地区名称: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 78号 隶属关系: 有效期至:2015年7月31日 学校类别: 编号 名称 计量单位 数量 甲 乙 丙 01 01 机构数 个 02 年初在职教职工 人 03 1.教学人员 人 04 2.科研人员 人 05 3.行政人员 人 06 4.后勤人员 人 07 年末在职教职工 人 08 1.教学人员 人 09 2.科研人员 人 10 3.行政人员 人 11 4.后勤人员 人 12 年末编制外长期聘用人员 人 13 年末离退休人员 人 14 年初学生数 人 15 1.博士生 人 16 2.硕士生 人 17 3.普通本科生 人 18 4.普通高职高专生 人 19 5.函授夜大生 人 20 6.来华留学生 人 21 7.中专学生 人 22 年末学生数 人 23 1.博士生 人 24 2.硕士生 人 25 3.普通本科生 人 26 4.普通高职高专生 人 27 5.函授夜大生 人 28 6.来华留学生 人 29 7.中专学生 人 30 年末校舍建筑面积 平方米 31 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 平方米 32 行政办公用房 平方米 33 生活用房 平方米 34 年末危房面积 平方米 35 其中:D级危房面积 平方米 36 图书 册 37 年末固定资产原价 元 38 1.房屋和构筑物 元 39 2.通用设备 元 40 3.专用设备 元 41 4.文物和陈列品 元 42 5.图书、档案 元 43 6.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元 44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元 45 1.房屋和构筑物 元 46 2.通用设备 元 47 3.专用设备 元 48 4.家具、用具、装具 元 49 无形资产原价 元 50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元 51 附1:年初折合学生数 人 52 附2:年末折合学生数 人 填表人: 负责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二)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 单位代码: 表 号:教财基1-2表 单位名称: 制表机关:教育部 地区代码: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地区名称: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 78号 隶属关系: 有效期至:2015年7月31日 学校类别: 编号 名 称 计量单位 本年收入 甲 乙 丙 01 01 总收入 元 02 一、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 元 03 1.教育事业费 元 04 2.教育费附加 元 05 3.基本建设经费 元 06 4.科研经费 元 07 5.其他 元 08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 元 09 其中:地方教育附加 元 10 彩票公益金 元 11 三、教育事业收入 元 12 其中:学费 元 13 四、科研事业收入 元 14 其中:财政性科研经费 元 15 其中:中央财政性科研经费 元 16 五、上级补助收入 元 17 六、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元 18 七、经营收入 元 19 八、其他收入 元 20 其中: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 元 21 利息收入 元 22 捐赠收入 元 23 其中:港澳台及海外捐赠 元 24 投资收益 元 25 九、企业拨款/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 元 26 附1.本年实际收取学费 元 27 其中:普通本专科学费 元 28 附2.本年上缴国库款 元 29 附3.本年实际接受捐赠收入 元 30 其中:港澳台及海外捐赠 元 填表人: 负责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三)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收支情况表 单位代码: 表 号:教财基1-2F1表 单位名称: 制表机关:教育部 地区代码: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地区名称: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 78号 隶属关系: 有效期至:2015年7月31日 学校类别: 编号 名 称 计量单位 本年收支 计 中央 地方 甲 乙 丙 01 02 03 01 一、本年收入 元 × × 02 按资金来源分 (一)政府性资金投入 元 03 1.科研经费 元 × × 04 2.非同级财政科研经费 元 05 3.教育事业费中安排的科研经费 元 × × 06 4.从公办科研机构取得的科研经费 元 07 5.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中属于财政性的科研经费 元 08 6.其他 元 09 (二)非政府性资金投入 元 × × 10 1.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中属于非财政性的科研经费 元 × × 11 2.学校从非财政性资金中安排的科研经费 元 × × 12 3.其他 元 × × 13 按资金用途分 (一)人文社科类 元 × × 14 1.政府性资金投入 元 15 2.非政府性资金投入 元 × × 16 (二)自然科学类(科技类) 元 × × 17 1.政府性资金投入 元 18 2.非政府性资金投入 元 × × 19 二、本年支出 元 × × 20 1. 转拨给外单位经费 元 × × 21 2.科研人员费 元 × × 22 3. 业务费 元 × × 23 4.科研基建费 元 × × 24 5.仪器设备费 元 × × 25 6.图书资料费 元 × × 26 7.管理费 元 × × 27 8.其他 元 × × 28 三、累计结转结余 元 × × 填表人: 负责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四)高等学校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情况表 单位代码: 表 号:教财基1-2F2表 单位名称: 制表机关:教育部 地区代码: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地区名称: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 78号 隶属关系: 有效期至:2015年7月31日 学校类别: 编号 名 称 计量单位 本年收入 甲 乙 丙 01 01 合计 元 02 一、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 元 03 1.教育事业费 元 04 2.教育费附加 元 05 3.基本建设经费 元 06 4.科研经费 元 07 5.其他 元 08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 元 09 其中:地方教育附加 元 10 彩票公益金 元 填表人: 负责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五)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 单位代码: 表 号:教财基1-3表 单位名称: 制表机关:教育部 地区代码: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地区名称: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 78号 隶属关系: 有效期至:2015年7月31日 学校类别: 编号 名称 计量单位 合计 其中:财政补助支出 小计 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支出 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支出 计 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 甲 乙 丙 01 02 03 04 05 01 总计 元 02 一、事业性经费支出 元 03 (一)工资福利支出 元 04 1.基本工资 元 05 2.津贴补贴 元 06 3.奖金 元 07 4.社会保障缴费 元 08 5.伙食补助费 元 09 6.绩效工资 元 10 7.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元 11 其中:外聘教职工工资福利支出 元 12 (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元 13 1.离休费 元 14 2.退休费 元 15 3.退职费 元 16 4.抚恤金 元 17 5.生活补助 元 18 6.救济费 元 19 7.医疗费 元 20 8.助学金 元 21 其中:助学金 元 22 奖学金 元 23 9.奖励金 元 24 10.住房公积金 元 25 11.提租补贴 元 26 12.购房补贴 元 27 13.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元 28 (三)商品和服务支出 元 29 1.办公费 元 30 2.印刷费 元 31 3.咨询费 元 32 4.手续费 元 33 5.水费 元 34 6.电费 元 35 7.邮电费 元 36 8.取暖费 元 37 9.物业管理费 元 38 10.差旅费 元 39 11.因公出国(境)费 元 40 其中:出国(境)考察费 元 41 出国(境)培训费 元 42 12.维修(护)费 元 43 13.租赁费 元 44 14.会议费 元 45 15.培训费 元 46 其中:教师培训费 元 47 16.公务接待费 元 48 17.专用材料费 元 49 18.专用燃料费 元 50 19.劳务费 元 51 20.委托业务费 元 52 21.工会经费 元 53 22.福利费 元 54 23.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 元 55 24.其他交通费 元 56 25.税金及附加费用 元 57 26.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元 58 其中:转拨给其他单位的经费 元 59 (四)其他资本性支出 元-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教育经费 统计 报表 制度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