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运营控制网复测及构筑物变形监测工程实施细则.doc
《高速铁路运营控制网复测及构筑物变形监测工程实施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运营控制网复测及构筑物变形监测工程实施细则.doc(2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沪杭高速铁路运营期 控制网复测及构筑物变形监测工程 实施细则(初稿) 编制单位: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 上海市铁路局 目 录 1 工程概况 1 2 主要工作依据 2 3 工作内容 2 4 控制网平面复测 3 4.1复测的精度指标 3 4.2复测基本原则 3 4.3复测限差要求 4 4.4复测提交资料 4 5 CPI、CPII控制复测技术要求 4 5.1点位踏勘 4 5.2 GPS观测 4 5.3基线处理 5 5.4平差计算 5 6 CPII加密控制网复测技术要求 6 6.1点位踏勘 6 6.2技术要求 7 7 轨道维护基点及轨道控制网(CPⅢ)复测技术要求 7 7.1点位踏勘 7 7.2 仪器及定位精度要求 8 7.3观测方法 9 7.4平差计算 11 8 线下沉降监测网测量技术要求 12 8.1基本要求 12 8.2点位踏勘 12 8.3基准网测量(二等水准复测) 13 8.4线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13 8.5工作基本要求 15 9 线上沉降监测网测量技术要求 16 9.1基本要求 16 9.2点位踏勘 17 9.3工作网测量(精密水准) 17 10 路基重点地段垂直位移监测 19 11 工程沉降评估 19 11.1沉降监测评估判定标准 19 11.2沉降监测评估应急响应措施 20 12 沉降数据管理 21 12.1数据标准化管理 21 12.2报告提交制度 21 沪杭高速铁路运营期控制网复测及构筑物变形监测工程实施细则 1 工程概况 沪杭高速铁路,连接上海与杭州,是中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中沪昆客运专线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工程连接上海、杭州两大城市,由上海虹桥站引出,经松江南—金山北—嘉善南—嘉兴南—桐乡—海宁西—余杭南引入杭州东站,并通过联络线与上海站、杭州站相接,正线全长160公里,其中87%为桥梁工程,全线设车站9座。全线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工程自2009年2月26日动工,2010年10月26日正式通车营运。 根据《高速铁路运营沉降监测管理办法》(运基线路[2010]554号)要求,为确保高铁列车持续安全、平稳运行,对高速铁路建、构筑物的变形监测,及时掌握运行状态非常重要。沪宁、沪杭线均采用 “三网合一”,即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三网的平面高程控制采用统一基准。控制网的复测就是为变形监测提供稳定可靠的基准数据,而变形监测为线路养护维修提供准确数据,两者缺一不可。 为统一沪杭高铁全线的控制网复测及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工后沉降,合理制定线路养护维修计划,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2 主要工作依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6)《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 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8)《关于发布《高速铁路运营沉降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运基线路[2010]554号); 9)《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9]20号); 10)《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运专线建设质量管理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246号); 11)《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3 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1)全线控制网平面复测 ① CPI、CPⅡ控制网复测; ② 线上CPⅡ加密控制网复测; ③ 轨道维护基点及轨道控制网(CPⅢ)复测。 2)构筑物变形监测 ① 线下沉降监测网测量; ② 线上沉降监测网测量; ③ 路基重点地段垂直位移测量。 4 控制网平面复测 4.1复测的精度指标 CPI(GPS 二等)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应小于1/180000,基线边方向中误差不大于1.3″。 CPⅡ(GPS 三等)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应小于1/100000,基线边方向中误差不大于1.7″。 CPⅢ平面网方向观测中误差应小于1.8〃,距离观测中误差应小于1.0 mm,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0mm。 4.2复测基本原则 1)复测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与原精测网相同的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复测的高程系统采用与原精测网成果相同的系统,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 2)控制网的复测按照原控制网的网型结构进行观测。复测采用的方法、精度指标应与原建网测量相同。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的较差如超出限差要求,应进行二次复测,加以确认。 4.3复测限差要求 控制网等级 复测坐标较差限差 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 相对精度限差 CPI 20mm 1/130 000 CPⅡ 15mm 1/80 000 CPⅢ 3mm 相邻点的坐标增量较差限差2mm 4.4复测提交资料 提交的复测报告,编写格式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第5.7.10条执行。 5 CPI、CPII控制复测技术要求 5.1点位踏勘 对全线的CPI、CPII点位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现场踏勘,选择稳定可靠的CPI、CPII点进行复测。CPI要满足规范4km一个点的要求,CPII要满足600~800的边长要求,对不满足点位密度要求的路段要进行补设,补设点位的埋设方法与原设相同,点号在原点号后加“-1”、“-2”表示。 5.2 GPS观测 全线CPI、CPII观测技术要求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要求执行。 各等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等 级 二等 三等 观测模式 静态观测 静态观测 卫星高度角 ≥15° ≥15° 同时观测有效观测卫星数 ≥4 ≥4 观测时段数 ≥2 1~2 时段长度 ≥90分 ≥60分 数据采样间隔 10~60秒 10~60秒 PDOP或GDOP ≤6 ≤8 接收机类型 双频 双频 5.3基线处理 GPS网基线向量解算采用TGO或LGO软件进行,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进行解算。用于解算基线的起算点在WGS-84坐标系中的绝对坐标精度不低于10米,计算同一时段观测值的剔除率应小于10%。解算后按下表的要求进行基线质量检核和分析。 基线质量检验限差表 检验项目 限 差 要 求 X坐标分量 闭合差 Y坐标分量 闭合差 Z坐标分量 闭合差 环线全长 闭合差 独立环(附合路线) 重复观测基线较差 ≤ 注:,本项目a=5mm,b=1ppm。d取基线或环平均边长(以km计)。 5.4平差计算 1)GPS网平差采用经鉴定合格的商用软件进行,本线采用武汉大学开发的COSA 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网平差计算。 2)CPI网采用整体平差,平差前应先对网中起算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控制点进行剔除,满足要求的点全部作为起算点。 3)CPII网采用整体平差,平差以全部的CPI点作为起算点。 4)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各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下式要求: VΔX≤3σ VΔY≤3σ VΔZ≤3σ 5)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各分量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同一基线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下式要求: dVΔX≤2σ dVΔY≤2σ dVΔZ≤2σ 6 CPII加密控制网复测技术要求 6.1点位踏勘 对全线线上的CPII加密点点位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现场踏勘,CPII要满足600~800的边长要求,对不满足点位密度要求的路段要进行补设,补设点位的埋设方法与原设相同,点号在原点号后加“-1”、“-2”表示。 6.2技术要求 1)CPⅡ加密点观测精度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CPII的等级要求。 2)CPII加密观测分区段进行,一般按8~16km设为一区段,每区段应联测不少于线下的2个CPⅠ点及部分CPⅡ点及联测上一区段的CPⅡ加密点,CPⅡ点间的基线长度不小于300m,并尽可能多地联测精测网CPI、CPII点。 3)CPⅡ加密点网平差应采用一个区段内联测的精测网CPI、CPⅡ点和上一区段的CPⅡ加密点作为已知点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平差前需检核已知点间的兼容性,对兼容性不好的已知点进一步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重新测量。 7 轨道维护基点及轨道控制网(CPⅢ)复测技术要求 7.1点位踏勘 1)全线CPIII点进行现场踏勘,破坏的需重新恢复。 CPⅢ控制点平面测量标志采用与国产球棱镜(普罗米新球形棱镜)配套使用的棱镜测量杆及球棱镜转换杆,水准测量标志采用测量位置与球棱镜中心重合的水准尺适配器。2)轨道维护基点设置在相邻点对CPⅢ间,上下行的轨道板中心。维护基准点上下行线分别设置。 60m 维护基点 线路中心 CPⅢ CPⅢ 7.2 仪器及定位精度要求 1)CPⅢ平面控制网的定位精度要求 CPⅢ平面控制网的定位精度要求 控制网 测量方法 可重复性测量精度 相邻点位相对点位精度 CPⅢ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法 3mm 1mm 2)CPⅢ采用的仪器设备和自动观测软件: ① 全站仪标称精度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水平方向测量精度:≤±1″ 距离测量精度:≤±1mm+2ppm ② 全站仪采用高精度以上全站仪,带目标自动搜索及照准(ATR)功能,如Leica TCRA1201、TCA2003、TS30及Trimble S6和S8等。 ③ CPⅢ平面控制网的外业观测,采用智能型全站仪在自动观测软件的控制下进行自动观测。CPⅢ平面控制网的自动观测软件全线统一采用西南交大的CPⅢ数据采集软件(DMS)和数据处理软件(DAS)。 7.3观测方法 1)测量由于受“天窗”时间限制,根据需要进行分区段测量,区段长度4~8km。区段间应重复观测不少于6对CPⅢ点,作为重叠观测区域进行区段衔接。 2)测量方法 由于CPIII点和轨道维护基点同时观测,要求采用强制对中支架完成观测。 图 1全站仪、棱镜强制对中装置 CPⅢ控制网平面测量时应每隔600m左右联测一个CPⅠ或CPⅡ控制点。与CPⅠ、CPⅡ控制点联测时,应至少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测站进行联测, 观测采用边角交会的方法测量,测站强制对中设立在轨道维护基点上,每个测站观测12个CPⅢ点及3个轨道维护基准点。测站间距一般约为120m,观测CPⅢ点的最远距离不大于180m。每个CPⅢ点至少应保证有3个测站的方向和距离观测量。 60m 维护基点 线路中心 CPIII CPIII 测站点位布置图 由边角交会测量得到的维护基准点坐标,需根据矢距测量进行横向精度检核修正。测量采用逐点架设仪器,钢板尺丈量中间点的支距,架设仪器时对中误差应小于0.5mm ,结合实测维护基点坐标输入计算机进行改正处理。 支距值 仪器架设点 测点 约60m左右 3)方向及距离观测技术要求 CPⅢ平面网水平方向观测技术要求 控制网 等级 仪器等级 测回数 半测回归零差 不同测回同一方向2C互差 同一方向归零后方向值较差 CPⅢ 05″ 2 6″ 9″ 6″ 1″ 3 6″ 9″ 6″ 每个测站的CPⅢ距离测量,实时在全站仪中输入温度和气压进行气象改正。温度量测精度应为0.2℃,气压量测精度应为0.5hpa。 CPⅢ平面网距离观测技术要求 控制网等级 仪器等级 测回数 盘左盘右较差 测回间测距较差 CPⅢ 1mm+1ppm 2 1mm 1mm 1mm+2ppm 3 1mm 1mm 7.4平差计算 1)CPⅢ平面控制网平差各项指标: CPⅢ平面控制网平差计算技术指标 控制网 方向观测中误差 距离观测中误差 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 同精度复测坐标较差 CPⅢ平面网 ±1.8″ ±1.0mm ±1mm ±3mm CPⅢ平面网无约束平差主要技术要求 控制网名称 方向改正数 距离改正数 CPⅢ平面网 ≤±3.0" ≤±2mm CPⅢ平面网约束网平差后的主要技术要求 控制网名称 与CPⅠ、CPⅡ联测 与CPⅢ联测 方向观测中误差 距离观测中误差 点位 中误差 相邻点相对点位 中误差 方向 改正数 距离 改正数 方向 改正数 距离 改正数 CPⅢ平面网 ±4.0″ ±4mm ±3.0″ ±2mm ±1.8″ ±1mm 2mm ±1mm 2)区段间接边处理 区段之间衔接时,前后区段独立平差重叠点坐标差值应≤±3mm。满足该条件后,后一区段CPⅢ网平差,应采用本区段联测的CPⅠ、CPⅡ控制点及重叠段前一区段的1~3对CPⅢ点作为约束点进行平差计算,平差后其余未约束的重叠CPⅢ点前后区段坐标差值应≤±1mm,最后重叠点坐标成果采用上一区段成果。 8 线下沉降监测网测量技术要求 8.1基本要求 线下沉降监测网分基准网及工作网。 基准网基准点应采用线路附近的国家一、二等水准点、全线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Ⅱ和二等水准点,使用时必须加以联测验证。 工作网由基准点、工作基点、沉降变形监测点组成。 工作网采取简洁、灵活方式分段布设,布设时应充分考虑可能的重点区域(如已知的沉降区、地质条件不稳定区域、地下水抽采区、水网密集区、河道等)。每段可独立观测,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 8.2点位踏勘 1)对全线的基准点进行现场踏勘,应保证2km一个,不足需进行补设。 根据沪杭客运专线实地走向,宜考虑并行处的国道G320布设一条二等附合水准路线作为长期沉降变形监测的基准网。 2)工作基点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应设在稳定区域作为高程的传递点。可尽量使用沿线的CPII标志及施工单位加密的点位标志,加密后的工作基点间距500~1000m左右。 3)沉降变形点可直接选用原施工埋设在沉降变形体上的观测点,不足需进行补设。点位应选择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 8.3基准网测量(二等水准复测) 1)基准网(二等水准复测)频次同平面网,一般两年复测一次。 2)二等水准精度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单位:mm 水准测量 等级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 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 限 差 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 往返测 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 环线闭合差 左右路线 高差不符值 二等水准 ≤1.0 ≤2.0 ±6 ±4 ±4 --- 注:表中L为往返测程,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仪等级 水准尺类型 视距(m) 前后视距差(m) 测段前后视距累积差(m) 视线高度(m) 光学 数字 光学 数字 光学 数字 光学 数字 二等 DS1、DSZ1 因瓦 ≤50 ≥3且≤50 ≤1.0 ≤1.5 ≤3.0 ≤6.0 下丝读数≥0.3 ≤2.8且≥0.55 水准观测的测站限差 项 目 等 级 两次读数之差 两次读数 所测高差之差 检测间歇点 高差之差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 二等水准 0.5 0.7 1 ---- 8.4线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1)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本线变形测量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三等精度标准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根据需要按二等精度标准的规定执行。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变形测量等级 垂直位移测量 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 相邻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 二等 ±0.5 ±0.3 三等 ±1.0 ±0.5 2)沉降监测技术要求 沉降监测基准网技术要求 变形测量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 二等 0.5 0.15 0.3 0.4 DS05型仪器,按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用于特殊重点地段的观测。 三等 1.0 0.3 0.6 0.8 DS05或DS1型仪器,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用于一般地段的观测。 3)沉降监测点技术要求 鉴于全线90%以上路段为桥梁,线下沉降监测点在每个桥墩处设置观测点2个,位于墩身两侧,其观测路线如下: 沉降监测点编号统一为六位数,具体规则为:3(桥梁代号)+×××(桥墩编号)+××(左侧用“01”,右侧用“02”表示)。 桥梁代号如下: 桥梁 桥梁代号 松江特大桥 1 洞泾港桥 2 横潦径大桥 3 跨沪杭高速公路特大桥 4 步云特大桥 5 嘉桐特大桥 6 桐海特大桥 7 海杭特大桥 8、9 路基段沉降点设置参见10.路基重点地段垂直位移监测。 8.5工作基本要求 1)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必须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严禁采用支水准路线或中视法,水准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2)外业测量使用型号不低于DS1的精密电子水准仪及配套的2m或3m因瓦条码水准尺进行观测。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检查i 角均应不超过15″。水准尺须采用辅助支撑进行安置,测量转点应安置尺垫,尺垫选择坚实的地方并踩实以防尺垫的下沉。 3)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4)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二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 5)在观测过程中,应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记录,如天气情况,地下水影响情况的记录,利于对结构变形特性的分析和异常数据的分析。 6)当发现沉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查,并应重测和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 7)应定期对工作基点的沉降量进行监测,如果在两次复测期间,发现工作基点变形超出两倍中误差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经核实后应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的各期实测高程进行修正。 8)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观测实行“五固定”原则,即“固定水准基点及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9 线上沉降监测网测量技术要求 9.1基本要求 线上沉降监测网分基准网及工作网。 基准网采用线下二等水准基准网,每2km位置处采用不量仪器和棱镜高的三角高程法上桥,详细要求执行《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4.6.6-4.6.8条。 工作网利用CPⅢ点作为线上沉降变形的监测点,观测时采用矩形法精密水准CPⅢ高程方法,对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判断不稳定沉降区域并作细化处理。 9.2点位踏勘 1)对全线的二等水准点进行现场踏勘,应保证2km一个,不足需进行补设。 2)沉降变形监测点使用CPIII点,使用前进行踏勘,丢失或破坏需进行补设。 9.3工作网测量(精密水准) 1)作业方法 3、CPⅢ网高程测量采用采用如图所示的矩形法水准路线形式进行,每相邻的两对CPⅢ点之间都构成一个闭合环。与测区内水准基点的联测采用独立往返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每2公里左右联测一个水准基点。 矩形法CPⅢ高程网测量原理示意图 CPⅢ控制网闭合水准测量路线示意图 CPⅢ网高程测量采用和平面网一致的分段测量,分段测量的区段长度4~8km,区段间重复观测不应少于2对CPⅢ点。区段接头不应位于车站和道岔范围内。 2)观测精度要求 精密水准测量水准路线的精度要求(mm) 水准测量 等 级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 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 限 差 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 往返测 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 环线闭合差 左右路线 高差不符值 精密水准 ≤2.0 ≤4.0 8 8 8 6 注:1、表中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精密水准观测测站的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尺 类型 水准仪 等级 视距 (m) 前后视距差(m) 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 视线高度(m) 精密水准 因瓦 DS1电子水准仪 ≥3且 ≤60 ≤2.0 ≤6.0 ≥0.45 水准观测的测站限差 项 目 等 级 两次读数之差 两次读数 所测高差之差 检测间歇点 高差之差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 精密水准 0.5 0.7 1 ---- CPⅢ控制点水准测量应对相邻4个CPⅢ点所构成的水准闭合环进行环闭合差检核,相邻CPⅢ点的水准环闭合差不得大于1mm。 3)内业数据处理 观测数据存储之前,应对观测数据作各项限差检验。检验合格时,进行数据整理,计算与检核者签名后存储。检验不合格时,对不合格测段进行重测。 CPⅢ控制网高程测量数据计算、平差处理,应采用铁道部主管部门评审合格的软件,而且全线CPⅢ控制网平差计算的软件应统一。合蚌线采用中铁二院和西南交通大学开发的CPⅢ DAS软件进行CPⅢ网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 4)区段间接边处理 区段之间衔接时,前后区段独立平差重叠点高程差值应≤±3mm。满足该条件后,后一区段CPⅢ网平差,应采用本区段联测的线路水准基点及重叠段前一区段连续的1~2对CPⅢ点高程成果进行约束平差计算。平差后其余未约束的重叠CPⅢ点前后区段高程较差应≤±1mm,最后重叠点高程成果采用上一区段成果。 10 路基重点地段垂直位移监测 对线上沉降变形监测点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不稳定沉降区域并作为重点地段,进行垂直位移监测。 对特殊的不稳定沉降区域做高频次的断面沉降监测,每月一次,断面密度根据需要,一般按20米间隔布设,点位设置图如下: 断面沉降监测过程中,如发现点位沉降异常,应在每侧路基坡脚处布设三点,每点间隔5米,共6个沉降监测点,参与线下沉降监测,以整体分析线路沉降。 11 工程沉降评估 11.1沉降监测评估判定标准 1)路基沉降监测评估判定标准 ① 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沉降比较均匀、长度大于20m的路基,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应能满足下列要求: Rsh≥0.4 Vsj2 式中Rsh ——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m); Vsj ——设计最高速度(km/h)。 ② 路基与桥梁、隧道或横向结构物交界处的工后沉降差不应大于5mm,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③ 沉降预测的可靠性经过验证,间隔不少于3个月的两次预测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应大于8mm。 2)桥梁沉降监测评估判定标准 ① 墩台基础的沉降量按恒载计算,其工后沉降量无砟桥面桥梁≤20mm;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要求无砟桥面桥梁≤5mm,超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尚应根据沉降差对结构产生的附加应力的影响确定。 ② 框构、旅客地道及涵洞铺设无砟轨道时,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15mm。 ③ 利用两次回归结果预测的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应大于8mm。 3)过渡段工程的沉降预测评估参照路基标准执行。 11.2沉降监测评估应急响应措施 对观测过程中发生的沉降值异常、区段环境破坏等特殊情况时及时提交报告给路局,并把此地段提升为重点地段,提高观测频率及观测等级,及时做好监控和汇报工作。 岩土工程专业及线路桥梁专业人员及时参与特殊地段的沉降评估分析,结合线下工程不同结构物和不同地质条件,总结沉降变形特点,选择合适预测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应急处理意见,提出维护、加固或抢险技术方案等。 12 沉降数据管理 12.1数据标准化管理 数据传输流程和数据管理办法均标准化设置,设置软件采用西南交大铁发公司开发的高速铁路沉降观测与数据管理系统V3.0。 提交资料包括以下方面: 1)电子水准仪原始观测数据 2)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 3)计算文件(高差文件、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平差计算文件) 4)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 5)桥梁墩部沉降观测记录表 6)桥梁梁部沉降观测记录表 7)时间—沉降曲线图 8)时间—沉降速率图 12.2报告提交制度 对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数据进行汇总,建立报表,明确提交报告制度。 每月均对当月完成的工作量、测量内容、数据处理分析进行常规月报。提交日期为下月的15号前。 每次单项工作完成后编写单项测绘报告提交。 整体工作完成后编写总测绘报告。 22-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速铁路 运营 控制 复测 构筑物 变形 监测 工程 实施细则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