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与共生:想象可供性视域下ChatGPT人机关系分析.pdf
《互补与共生:想象可供性视域下ChatGPT人机关系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补与共生:想象可供性视域下ChatGPT人机关系分析.pdf(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专题262022 年 11 月 30 日,OpenAI 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对话式通用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与传统的聊天机器人不同,ChatGPT 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语言进行对话,实现类似于人际交流的有效沟通,并提供内容完整、重点清晰、逻辑通顺的回答。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代表,ChatGPT 核心的“类人化”特征1引发了人与智能机器交互模式的变革,引起了媒体与学界的广泛讨论。ChatGPT 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工具,它能够理解人类意图,并具备智能化的内容生成能力,以向用户提供相关信息。然而,不应仅仅将 ChatGPT 视为智能聊天软件或大型智能语言模型,
2、应将其视为一种依托 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类实现互构的“智能式认知理解模式”。2ChatGPT 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代表,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还可以改善用户的工作、生活和情感需求,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不再仅仅是一种“延伸人体功能”或“解放人类双手”的工具,而是涉及技术与人的感知相互作用的行为。本文基于想象可供性理论,探讨用户与 ChatGPT 之间的互动以及背后的人机关系。1.理论背景:可供性的综述20世纪后半叶,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吉布森(Gibson)在作为知觉系统的感官中提出“可供性”概念,他认为可供性作为一种真实可感的机制,源自于主体对效用的主观感知与对象的客观特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3、。3随后,吉布森的可供性理论被不断拓展至其他的学科领域。最早,可供性的概念被引入设计学研究中,美国学者诺曼(Norman)将可供性分为感知可供性和实际可供性,因为“事物的感知与实际属性主要是决定如何使用事物的基本属性”。4英国学者盖弗(Gaver)对吉布森的理论进行了发展,指出技术可供性不是技术对象的特征,也不是行为对象的属性,而是两者互动产生关系的产物,技术可供性的体现与行为主体的特征与其设定的目标有着紧密的联系。5此外,威尔曼(Barry Wellman)等人将社会可供性概念引入传播学,并将其解释为技术(物)影响日常生活的“可能性”。6在社交媒体研究中,可供性的概念也不再局限于技术,指能够
4、分析技术对传播实践和社会交往提供多种可能性的存在。可供性视域虽然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其根本属性是强调感知者与环境的互补,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整体特征。在这个理论框架下,Neff 和 Nagy提出了想象可供性(imagined affordance)概念,该概念指向“用户可能对通信技术、媒介等有一定的期望,这些期望在实践中塑造了他们以怎样的行动接近这些互补与共生:想象可供性视域下 ChatGPT 人机关系分析兰 朵 陈舒淇(北京邮电大学 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北京 100876)摘要:【目的】旨在探讨 ChatGPT 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在人机关系中所体现的特征,包括功能、算法逻辑和用
5、户体验,以了解其对人机互动的新型形式和社交范式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想象可供性理论,从物质性、中介化体验和情感三个维度分析 ChatGPT 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实践及其特征。【结果】研究发现,ChatGPT 在可供性方面呈现出“类人化”物质基础、平等化的人机关系和用户情感投入的特征,这种特征构建了 ChatGPT 的技术供给与用户期待之间的桥梁,并推动了人机关系从无机的交互转变为有机的共生。【结论】ChatGPT 的快速发展代表了一次重大技术迭代,要深刻理解人与智能机器相互促进的人机关系,发挥机器的创造力和独特优势,探索建立人机协作、相互补充的新模式。关键词:ChatGPT;想
6、象可供性;人机关系;人机互补 中图分类号:G23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34(2023)08-026-05 DOI:10.19483/ki.11-4653/n.2023.08.004本文著录格式:兰朵,陈舒淇.互补与共生:想象可供性视域下ChatGPT人机关系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23(08):26-30.27专题技术、媒介等”7,具体而言,用户对技术特定的期望依托于物质性(materiality)、中介化的体验(imagined affordances)和情感(effect)三个维度来实现。想象可供性的概念突出了用户的主观感知也即人使用技术的意志决定了最后技术呈现的
7、效果。用户对他们所使用的媒介技术有特定的期待,这些期望可能会塑造他们与媒介的接近程度、互动行为与使用方式,其中,物质性特征依赖于人们的需要而实现,具备一定的社会性;中介化体验侧重用户对技术的感知;情感则诉诸人机交互过程中用户的情绪感知及其使用效果评估。综上所述,本文从想象可供性的视域出发,通过“物质性”“中介体验”和“情感体验”三个维度,探讨处于动态优化中的 ChatGPT 的可供逻辑,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机关系的演变。2.想象的力量:用户与 ChatGPT 的实践互动关系2.1 物质性:以“类人化”为核心的技术基础ChatGPT 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代表,最突出的理念在于能够模拟、延伸和
8、扩展人类智能,作为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的人工智能应用,ChatGPT的主体架构采用“语料体系+预训练+微调”的基本模式,旨在实现其类人智能的目标。首先,ChatGPT 的语料体系是指在训练 ChatGPT模型时使用的大规模文本数据集。OpenAI 使用了广泛和多样化的数据源来构建 ChatGPT 的语料体系,包括从书籍、杂志、百科全书等渠道收集的文本,以及开源代码库中爬取、专家标注和用户生成上传的内容的大规模数据。这一技术架构造就了 ChatGPT 在论文写作、图表、文案、小说等方面的表现不俗,在计算机图形处理、数字虚拟拍摄、CG 特效,以及生成艺术等领域,也已逐渐开启智能化内容
9、生产的创意实践。例如,第一部由 ChatGPT 自编自演的电影短片安全地带展现了它在创意和内容生成方面的能力,这个项目的过程是通过 ChatGPT 预写多个故事想法,然后团队从中选择一个想法,并将其提交给 ChatGPT 以进一步细化拍摄细节和脚本。最终,他们使用 ChatGPT 生成了一个十分钟的剧本级分镜表用于拍摄。尽管类似的智能生成内容在评价方面引发了不同的反应,但它展现了 ChatGPT 在语言结构的完整性、故事情节和蕴含意义方面的理解与转化能力。其次,ChatGPT 使用预训练的算法和模型来实现其语言生成的能力,达成对人类认知机制的深度模拟。在大规模训练语料的基础上,OpenAI 以
10、背后海量知识数据库为支撑训练其自然语言模型,构成了智能对话的数据基地,以及回答各类问题的语言基础,使得ChatGPT 的回答能力从内容结构、逻辑、完整度,以及情绪价值上都远远超出人类的预期。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指出,话语本质上是对话,这意味着说话者所表达的话语不可避免地与之前的话语和语篇产生联系,语篇只有与其他语篇相互关联起来才会变得活跃起来。自 ChatGPT 问世以来,全球数亿用户涌入聊天室与 ChatGPT 对话,这为 ChatGPT 的内容生成注入了大量人类偏好和知识。一方面,语料体系中的数据集构成了回应用户的基础,另一方面,在模型的支持下,ChatGPT 不断通过从用户反馈中进行强化学习
11、,形成了符合人类认知和表达习惯的特点。因此,ChatGPT的强大生成性能源于人类用户的反馈训练,其中语料体系的数据集提供了基础,模型的学习和改进则通过用户的参与和反馈不断进行。最后,ChatGPT 通过在特定任务上进行有监督的训练来进一步优化模型的性能,从而完成算法微调。在智能媒体时代,媒介情境的建构更加依赖媒介技术来实现,人机交互成为一种以信息内容的反馈为关系纽带的场景建构。ChatGPT 作为虚拟伙伴,并不会创造人与人直接交往的场景,而是通过个性化聊天,以及精准的内容生产服务为用户提供满足其媒介预期的虚拟社交环境。传统的聊天机器人通常解决即时的需求,对此前的指令没有学习和记忆的能力,无法营
12、造多轮交互对话的社交场景。ChatGPT 能够在微调算法之上模拟用户心理,通过接收用户语言反馈来动态调整自身的形象,以创造社交连接。用户可以选择在创建的个人账号中保存与 ChatGPT 的对话记录,并对该记录达成长期连续性对话,对ChatGPT进行持续的“数据喂养”,进而提升生成内容的匹配度,让用户获得类似人际传播的社交体验。2.2 中介体验:从单向控制到平等对话在传播学和媒介研究的主流叙事中,“媒介”与“人”的二元对立一直存在,然而,以 ChatGPT 为代表的人机关系正在打破这种二元对立,引发人们对媒介中介体验问题的重新思考。计算机学者莱昂纳迪(Paul Leonardi)曾提出,物质性是
13、“对实现目标很重要的数字或技术制品的特定特征”8,进一步来看,默多克(Graham Murdock)将“媒介物质性”定义为:媒介系统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和资源、支持日常交流活动的设备,以及构建和维护这些基础设施和机器所需的劳动链。9因此,事物的物质性部分与它所具备的社会性相适应,意味着人与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并非专题28源于事物固有的特征,而是嵌入于物质交互中的互动过程。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与事物相互作用并执行不同的社会功能,通过操纵对象来改变先前的意义。ChatGPT 的中介体验指的是用户通过与 ChatGPT进行对话交互时所体验到的中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ChatGPT充当了用户与信息之间的桥梁
14、和中介者。Nagy 和 Neff 认为,中介化体验是传播技术的可供性不同于其他类型工具和环境的方式。10对人类交往和意义建构起到中介作用的,不仅是作为技术和物件的传媒及其特征,同时是技术在文化及社会场景中的使用。如前文中所探讨的,ChatGPT 采用的“语料体系+预训练+微调”模式,实现了从命令驱动到意图驱动的转向,以更符合人类预期的形式进行对话输出,在这种中介体验中,ChatGPT 作为一个对话伙伴,呈现出高度的“类人智能”,改变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际语境。“技术中性论”认为技术是存在的,其自身无所谓善与恶,影响技术走向善或者走向恶的因素是拥有技术的人,拥有技术的人就是指“技术中介”。11在传
15、统媒体中,媒介技术作为物质性客体出现,只能被动地执行人类指令,人类拥有绝对的控制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技术中介”的权力大大增加,ChatGPT 的中介体验更进一步,实现了从单向控制到平等对话的过渡,丰富了人们对中介化概念的理解。ChatGPT 功能、使用方式和形态的不断演变,使其正在成为一种无界的技术形态或平台组织,通过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ChatGPT 深度融入了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生活领域,为媒体介入社会生活提供了多种形态,改变着人们与媒体的互动方式。2.3 情感投入:“客观中立”世界的虚拟伙伴在卡茨提出的个人使用媒介的五大类需求动机中,情感需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情感需求能够“回
16、应用户的情感诉求并产生情感共振点,消除用户使用软件过程中的距离感,建立人机间的情感体验。”12在想象可供性视域下,人与技术的交互在很大程度上受用户情绪和感知的影响,设计和审美特征、设备或数字产品可能会唤起用户的某些情绪。与技术可供性理论倾向于忽视用户和技术在情感和“非理性”元素方面的关系不同,想象可供性将技术产品的某些特征作为用户的“情感线索”,将技术体验视为具有情感的“关系实体”或“社会行动者”。用户可能会与技术形成强烈的情感关系,当人们试图将自己的目标与技术的物质性相协调时,会积极地将某些情感内容投射到它们身上。当 AI 技术强大的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以及对情感与价值传播的偏向赢得了用户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互补 共生 想象 可供性 视域 ChatGPT 人机 关系 分析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