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耐特亚文化承认理论探微.pdf
《霍耐特亚文化承认理论探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霍耐特亚文化承认理论探微.pdf(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霍耐特亚文化承认理论探微*李进书*摘 要:霍耐特认为,亚文化群体因其成就得不到承认,便以文化认同方式进行集体抗议和共同斗争,从而形成一种富有政治性的亚文化承认事件。通过探究亚文化承认问题,霍耐特将其承认理论中的爱、法律和团结三个原则修改为爱、法律和成就,并把亚文化承认列为爱、法律和成就等承认之后的第四种承认,但是他强调这四种承认都必须穿过平等的针眼、尊重平等原则。霍耐特倡导建构多元正义的良善生活,这个公正的场所既能满足自主个体对爱、法律和成就的多种需求,也能尊重亚文化群体的具体权利诉求,从而使人们充分展现其自主性、确立更高品德,也推动着良善生活走向更高阶段。关键词:霍耐特;亚文化承认;自主;良
2、善生活在整个法兰克福学派文化伦理理论方面,霍耐特(Axel Honneth)的亚文化承认理论具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他沿袭着哈贝马斯倡导的规范研究,对亚文化承认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多维度论证;另一方面,他提倡的病理学方法影响了其后的弗斯特(Rainer Forst),后者以这种研究姿态分析了异质文化辩护(justification)问题。亚文化承认主要是指,亚文化群体因其独特身份遭到社会蔑视和不公正对待,为此,他们选择以文化认同方式进行集体反抗和斗争,期望借此能更有效地获得社会承认和更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在霍耐特看来,亚文化承认问题已是当代一个不可回避的伦理和政治事件,因为它是一些文化
3、冲突和社会矛盾的主要诱因之一,它既关系着亚文化群体本身的自由和平等,也影响着社会整体文化的完整性和其伦理生活的公正性。原本,亚文化承认并不在霍耐特的理论规划之内,在很大程度上,他是因为与弗雷泽(Nancy Fraser)论争才重点关注亚文化这个话题。可以说,亚文化承认位于爱、法律和团结等承认原则之后,属于“第四种承认”。不过,亚文化承认这个话题既促使霍耐特修改了他的承认理论框架,如他用“成就”替代了“团结”作为社会中的人的价值体现;也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了“承认理论转向”(recognition-theoretical turn)这种学术影响,推动了批判理论的发展;还加深了霍耐特对良善生活(goo
4、d life)的正义多元性的认识。为此,他把多元902*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 21 世纪西方激进左翼文论批判研究”(项目编号:20&ZD290)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李进书(1972 ),男,1998 2001 年在河北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攻读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伦理思想等。正义的良善生活视作亚文化群体以及人类的理想栖息之所。在这种伦理生活中,每种文化都能得到平等对待,所有个体都可以依靠成就获得社会认可和他人尊重;人们能确立和凸显更高级的美德,能充分展现其自主性(autonomy)和创造潜能,进而推
5、动良善生活走向更高阶段,使其为个体和人类带来更多自由、正义和团结的契机。一 亚文化抗议:反对蔑视和诉求承认在霍耐特看来,社会中之所以出现以亚文化形式进行的抗议,既在于这些群体的亚文化身份招致了社会蔑视,即便他们做出与他人一样的成就和贡献,也在于这种蔑视阻碍着这些群体对其应有权利的享有,使得他们在很多场合承受着偏见和不公正对待。为此,他们通过抗议乃至暴力行动来反抗蔑视以及为自己争取承认的机会。客观地讲,亚文化承认问题既加深了人们对现实不公的认识,也促进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伦理转向,使霍耐特等人看到了文化上更多的伦理潜能。作为自主(autonomous)个体和做出成就的社会成员,亚文化群体因其独特身份
6、而遭到诸多排斥和蔑视,为此,他们借助文化认同方式,以集体形式表达着不满和承认诉求。在霍耐特看来,这些亚文化群体大体上包括女性、青年、穆斯林和一些边缘群体等,他们原本具有一定的文化共性,共享着一些符码、语言和生活方式等,而在历史行进过程中,他们又因遭受相似的社会歧视加强了文化认同和内在团结,从而逐渐确立起相应的文化独立性,形成了独特的女性亚文化、青年亚文化等。1(P162)这意味着亚文化以及异质文化本身就蕴含着一些政治因素和一定的伦理因质。随着社会发展和民主化程度提高,这些亚文化群体在享有和使用社会平等权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不可忽视的成就和贡献。其中,“平等权”赋予他们以自主性,使他们成为具有自
7、主权的个体,他们也以此自主权充分地发挥着其创造才能,展现着其主体性;而“成就”指作为自主个体和有生产力的公民,女性和青年等凭借自己的禀赋、技能和劳作,为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做出了贡献,2(P207)同时他们也体现着美德,促进了伦理生活发展。基于其自主人格和所做出的成就,亚文化群体期望能得到社会平等的尊敬(esteem)、受到公正的对待,但是令他们不满的是,他们的亚文化身份竟招致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排斥和权利限制,他们的某些独特文化风格受到歧视,他们的权利诉求得不到公正对待和合理解决,从而在无形中他们就被界定和被归类为身份特殊的“社会少数派”(social minorities)。1(P162)
8、面对成就受蔑视、身份受歧视和自主性被抑制等种种状况,这些社会少数派或亚文化群体在表达他们的共同痛苦和相似不满的过程中,增进了他们内部的交流和相互支持,提升了他们对文化共同性的认识和对其身份相似性的认同,这也是霍耐特评价亚文化具有偶然组合(contingent collections)特征的原因。而对文化共同性认识的提高促使亚文化群体选择以共同文化方式表达他们的不满和承认诉求,如女性以女性群体方式、青年以青年亚文化形式等。霍耐特认为,虽然这些亚文化群体各自的不满和诉求并不一致,它们所造成的文化冲突和社会影响也不尽相同,但是它们整体的威胁乃至破坏力冲击着社会整体文化的完整性,扰乱着人们的生活秩序,
9、也拷问着社会的正义程度。结果,在一定程度上,012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河北师范大学 120 周年校庆专辑2022 年)亚文化承认问题已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一种富有政治性、伦理性的事件。更令人担忧的是,亚文化抗议引发了新的社会解放运动,诱发了更多文化矛盾和社会冲突,这对人们的共同生活(common life)产生了极大威胁。公允地讲,亚文化承认问题原本不是霍耐特重点研究的对象,虽然他曾经触及了女性主义话题,但是为了维护既有承认理论体系的稳定性,他有意回避了女性主义以及亚文化问题。“尽管当前的女性主义政治哲学著作经常指向与承认理论目的相交叉的一种方向,但是我不得不推迟与这种讨论进行批判性对话的想法。因
10、为这不仅会打破我论证框架的边界,而且会使我超出我当前的专业水平。”3(P2)但是有趣的是,霍耐特最终还是无法回避亚文化承认这个话题。一方面,他在与弗雷泽争论过程中,发现了亚文化承认问题与他原来的理论之间具有一定联系,能够促进他对“蔑视与承认”进行整体意义上的规范思考。霍耐特因此修改和完善了他的承认理论,将亚文化承认诉求提升为一种规范的承认原则,这使得他对“承认理论转向”的形成更有信心。1(P125-126)另一方面,亚文化承认问题已经转化为新的社会解放运动的一部分,这种运动在凸显文化、信仰和社会不公等问题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矛盾和更大的冲突。为此,理论家们从不同角度探究着亚文化承认问题以及这
11、种新的解放运动。其中,弗雷泽将这些问题归入身份政治(politics of identity)范畴内;而霍耐特则把它们视为道德和伦理问题,并通过对亚文化承认进行规范论证,增进了人们对社会不公的认识。“以此方式,我向批判社会理论推荐的 承认理论转向 在弗雷泽论点的下一层运行。这种范畴转型并不服务于包括解放运动在内的所有尚未充分主题化的运动,而是要解决涉及社会非正义主题化的那些问题。”1(P134)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亚文化承认问题赋予了霍耐特承认理论以更大现实意义和更多实践价值,使他的规范论证找到了更多指涉对象,使更多人认可了“承认理论转向”这种研究动向,也吸引了更多人从事承认理论研究。实质上
12、,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在不同程度上都偏爱规范论证而疏于现实批判,这也是王凤才称他们为“后批判理论”的缘故,因为他们身上已淡化了第一代鲜明的现实批判精神,而较突出的则是对某些伦理观念的分析以及抽象化阐述。客观地讲,亚文化承认问题既推动了霍耐特对承认和正义等概念的分析,促进了他对这些概念的规范论证,也加深了他对现实问题和伦理环境的认识,使他的视域中多了一些现实观照和具体关注对象,使他的理论更具生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亚文化承认问题既增进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不公性的认识,也推动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伦理转向,使得霍耐特能够将亚文化问题放在整个伦理生活建构上思考。作为一个笼统的称谓,霍耐特笔下的
13、亚文化涉及女性、青年和一些边缘群体等,这些群体呈现着共同的诉求,也凸显着各自独特的需求;他们有着相似的不满和共同的抗议对象,也各自面对着并不一致的蔑视和不公正对待;他们各自在以独特的亚文化方式进行斗争的同时,也用整体性的亚文化形式表达着共同的权利诉求。事实上,通过分析亚文化承认问题,霍耐特既看到这些群体作为自主个体并没有享受应有的权利,也看到他们因其亚文化身份而承受着社会的蔑视和排斥。这既说明法律制度仍不健全,无法充分体现权利的平等性;也表明社会的包容度仍待提高,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对亚文化的承认会破坏整体文化的完整性。对此,霍耐特在重构其承认理论时,既重申了自主性与法112霍耐特亚文化承认理论探
14、微律的紧密关系,也强调要基于成就原则公正地认可亚文化群体的贡献和价值;而且他依据亚文化群体的承认诉求,更加明确了多元正义原则,他认为,这种原则能使不同群体都得到平等尊重和公正对待,能使人们在需求、自主性和成就上都得到相应的满足。“就此而言,我用来作为批判社会理论基石的正义概念呈现出一种多元形态。这里不再是一个原则,而是由三种原则为社会斗争分析提供信息,为被视作合理的道德诉求转换过程提供消息。”1(P258)从整体意义上讲,亚文化承认问题推动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伦理转向,既使他们看到了当代伦理生活中有很多文化群体承受着身份蔑视和文化羞辱,也使他们认识到良善生活建构的必要性以及艰难性,因为很多消极因素
15、阻碍着社会公正,制造着不满和仇视。这种伦理转向最初体现在第二代的哈贝马斯和韦尔默身上,他们在看到具有很多异质身份的人承受着不公正对待后,加强了对团结和民主等概念的探究,增加了对良善生活以及共同体的探讨,这使得他们的理论本身呈现一种较明显的伦理转向。而后随着霍耐特、门克和弗斯特等人的加入,法兰克福学派整体上展现出一种伦理转向。其中既有这些理论家各自独特的关注重点,如弗斯特对异质文化辩护的探究;也有他们对良善生活和共同体的共同探讨。对于霍耐特来讲,这种整体的伦理转向与伦理研究趋向有助于他从伦理生活层面上来审视亚文化承认问题,使得他既可以从自主个体的视角来分析亚文化群体的不满,也可以从成就立场为他们
16、的地位和价值进行辩护;既可以从社会完整性的维度反思亚文化承认的伦理意义,也可以以文化多元化姿态分析这种承认的多维性和正义的多元性。二 亚文化承认:穿过平等针眼的第四种承认在认识到亚文化承认问题的重要性后,霍耐特便积极地为这些群体的承认诉求进行辩护。一方面,他指出这种承认诉求并非无病呻吟,而是真实地揭示了社会制度的某些缺陷;另一方面,他肯定了亚文化群体在社会生产和伦理建设等方面的多种贡献,支持他们对自主权和社会地位的诉求。为此,霍耐特把亚文化承认纳入其承认理论框架中,将其视为爱、法律和成就三种承认之后的第四种承认。不过,他强调这四种承认原则都必须穿过平等针眼(needles eye of equ
17、ality),都需要遵守平等原则并依据这个原则为各自探寻解决的方法。对于亚文化承认问题,霍耐特坚定地认为,这些文化群体并非社会破坏者,相反,他们所承受的蔑视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制度的某些缺陷和亟待完善的地方;他们是自主个体和平等公民,他们为社会生产和美德推行做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在与弗雷泽的论辩过程中,霍耐特加深了对亚文化承认问题的了解。这既源于他自我认识的提高,例如他意识到亚文化问题是辨析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探究规范伦理环境的一条基本路径;也在于论辩对手弗雷泽给予他启发和反思,比如通过争辩亚文化问题到底属于“再分配”(redistribution)范畴还是“承认”范畴,霍耐特坚定了以道德立
18、场分析亚文化承认的思路,增加了对社会不公的了解,增进了对正义多元性的认识。正是基于对亚文化承认有了更深的认识,霍耐特在指出这些文化群体的承认诉求富有合法性的同时,也对212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河北师范大学 120 周年校庆专辑2022 年)他们的成就和品德给以充分的肯定。其中,“承认诉求的合法性”,主要指亚文化群体对于公正认可和平等尊重的要求属于公民基本的权利,因此他们这方面的诉求是合理的、合法的,而且他们某些深层诉求(deep-seated claims)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不公的认识。“这是一种被那些相关人员认为合理的社会的规范期望令人失望或让人抗议的事情。因此,这种不满和痛苦的感受,只要它们被
19、指定为 社会的,那么就与社会正在做的某些不公正的、不正当的事情的经验相一致。”1(P129)虽然这些承认诉求以及相关的抗议带来一些令人不安的因素,但是它们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社会弊端和时代症候,有益于他们有针对性地完善社会制度,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亚文化群体的不满以及社会中相应的抗议,维护社会更高级的完整性。至于对他们“成就和品德”的肯定,霍耐特指出:亚文化群体也如社会其他成员一样,促进着社会生产,展现着美德,他们的有些成就虽无法估算但不可低估,例如女性为家庭所做的牺牲,因此他们应该得到社会公正的承认和平等的尊重。另外,当下随着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涌现,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越来越明显,这些文化群体为社会创
20、造着物质财富,也展现着良好品格,但是他们因独特身份受到了社会排斥乃至文化上的羞辱,无法享有一个自主个体应有的平等权和社会承认。因此为了合理解决亚文化承认问题,也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发展,霍耐特认为需要建立“承认与辩护”机制,这种机制有助于亚文化群体阐述其承认诉求的缘由,有益于人们更全面地认识这些诉求,从而能有效地、合法地解决他们的承认问题和相应的社会危机。从某种程度上讲,为亚文化承认的辩护也使霍耐特自身受益良多。他在将这种承认视作第四种承认的同时,也从整体上修改了他的承认理论框架。在其成名作 为承认而斗争(1992)中,霍耐特把爱、法律和团结当作其承认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素,同时也把它们看作三种承认形
21、式,分别对应着自主个体的自信、自尊以及自重等情感经验。虽然这三种承认形式各有所关注的对象和所担负的责任,但是它们基于“有效性盈余”(surplus of validity)原则协同合作,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自主个体。其中,“团结”原则是霍耐特对黑格尔和米德的伦理观念批判性继承的收获。在霍耐特看来,从更广阔的生活世界来看,黑格尔和米德都缺少对团结概念的分析和阐述。为此,霍耐特在强调团结对于个体完整性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把团结与爱和法律同等地视为基本的承认形式。“在这种新境况中,这里所勾勒的概念必须从黑格尔和米德建议的失败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要允许一种不可避免的张力:我们不能抑制实质性的价值 它们被假
22、设为一种能产生后传统团结的立场 沿袭着承认形式在爱和发展的法律关系中找到它们的位置。”3(P179)这里,霍耐特指出了自己是基于社会变革和人类发展重估了团结的价值,也以此构建了其承认理论框架。但是当他与弗雷泽就亚文化承认问题进行多维、深度的论争的时候,他既发现亚文化问题是哈贝马斯和他共同倡导的伦理转向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关系着世界范围内诸多类似个体以及相似群体的切实幸福,影响着不同语境中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稳定;也看到亚文化问题所凸显的“成就”原则要比“团结”原则更富规范性,更契合其对多元文化伦理生活的承认理论建构。为此,霍耐特在将亚文化承认视作第四种承认形式的同时,也用“成就”替换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霍耐特 亚文化 承认 理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