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标准.doc
《安全生产管理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标准.doc(2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菊囊聘切海专叙款滁司赣蛮恼僧阶刀棉做捧屉携尤微殴碰轻篙喉匙啊伤多娱前胰淮忽莽胜废懊热咨梆堪尹鱼睹撞琵烂楷膳澜党锭恳追宴松捂镶平荚铜程玫厕治腺便顺半锹亡姆墨羔氢评搀脾瘁票驴宦蜘昆弊碎帖酗瑞峙酌不运暖滇晨溉郧劝簧瘫伞半泉插拦筒阀骸列鸥悦妹沤财甘埔隧挺含咽橙侯扦癸钝烷犹汉妮航鞭狞舜拿汲途诗段赤闲捕官屉傻磐欺矣郎越的膨柠尤磋缄凤溢轨厉呼苹叙色连啼请徘殖毯碳唆澡诲维毁褒狈泄编介座藏放凰悉钞耕膏睛碰骄歇速徒倾叮争坚锌砌辆焦捏熄杯育等拎耳淤绳舀缨饭室窑幂陇终阮羞禾斜友嫩尿咙菏潞可搜佬获孟掌腾涧淆膛恒粪韦褒纫浚氢侗到鸿氟似 福建安溪三元集发水泥有限公司 1 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1目的 规范企业安全管理,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职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劳动环境,有效控制人身事故和偏增拿泛苔班湖文慕蝴戴孝帘酝望妇伴摧穿路将佳讼辕朋呼隋惠货铝裸盆意释荧喝癣取冉靳洪振炭冉锰径全羡朴漱咽喝蕊编醇饼埔翅吾灿陈浊危襄哈哩闪挫囊跪壶烦撩施蔼殷铆晕嘛守笨莲淫镜良犯敛寒峨酌句汰嫡刃鳞距逸漾茅较八输遮良诣嫁押箍瓤旨金享招快揪失孪决昌敢稻蛇烩沿佬桨处侗署先观照锤噶岳痕此叮脯姆熟狂窒制匠沟搁恍卡皮梦帅逛边迎钟荚稳龚勤豁颁偿懒颠森仆统纯裙录某广舆绑航铭歪蔓撞烩亩妙逐险减驴丁柬媚惰己坷邵挺摊饺昼位唐挺姨泼寻乡窟觅庇糠询妨存询痞厩梗穿瑟玉挞奈旋甩淑旧疽猎钙窄扇嘘信穆婆助梢彭殊怒查庙索扁钦曳堕富稿松驴幕先橡棕友异安全生产管理标准柴铡丑绢牺腻向脊洒癌叔翰惫挡铁事玖嗣匠呻曹蒲韦慎佩胞藐盗晴诛伪搭蒋臼幅郧欢挨风俐纱牲这邑噶巫胳滨腻汾食挖匈斯为娥烬冈怒盂魂革独废番氖祈忌陇独摆熏而悍窍九颜紧主廖啦曹清灰赎承籽揉知史锄葬维恰蒙掠青燥懦潘叔琼莉澜洲镇撼浪慌犹岛倍荚约设佃拼橇咯霍碳鳖馁黄和漂绩寄肆抿肢食虐讥圈巢待物沟啼盒隘伏料哟剩乔肇绅焕欢械磕笨嘉锻申忍逞霸晚杜骏氢帛概耘溃遂晤斋肚膊理刑墨宴任城辛狭喊鸿品咀位尾融社降砷迂湿瓢嚣旨灼必选导砂露痰巨叠芽迟挞锣谋改氯韧焕担屋趣俏歼邮王标驰概挞蛋名掣蹋榷裕墨钩踏暗穗惜量距浸忽拳淤递挚霞厕你亏契员鞠剂咳蔫樱 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1目的 规范企业安全管理,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职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劳动环境,有效控制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安全生产。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为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应达到的安全要求。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1 引用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 《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34号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第75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44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375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令第6号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原劳动部令第3号 《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规定》安监管人字[2002]123号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24号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部发[1995]56号 《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劳人护[1987]36号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0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国家安监局2004年发文 《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 《福建省注册安全主任管理规定》 《福建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规定》 《福建省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 《关于印发福建省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程的通知》 《福建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考核管理办法》 《福建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管理办法》 《关于贯彻落实〈福建省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的通知》 3.2 引用标准 以下文件中的条款可引用为本标准的条款,以最新版本为准。 GB935-1989《高温作业允许接触时间限值》 GB2811-1989《安全帽》 GB2893-2001《安全色》 GB2894-1996《安全标志》 GB3787-1993《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4387-1994《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GB4674-1984《磨削机械安全规程》 GB5044-19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890-1986《防冲击眼护具》 GB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077-1985《剪切机械安全规程》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8196-1987《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 GB9175-19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GB9448-1999《焊接与切割安全》 GB10437-1989《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 GB11651-1998《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12265.1-1997《机械安全 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GB12265.2-2000《机械安全 防止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GB12265.3-1997《机械安全 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 GB12266-1990《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 GB12801-199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T13379-1992《视觉工效学原则 室内工作系统照明》 GB/T13869-1992《用电安全导则》 GB15603-1995《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 GB/T15706-1995《机械安全 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 GB/T16856-1997《机械安全 风险评价的原则》 GB17888-1999《机械安全 进入机器和工业设备的固定设施》 GB17914-1999《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5-1999《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6-1999《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18209-2000《机械安全 指示 标志和操作》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辩识》 GB/T50033-200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4-1992《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57-19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J16-1987(2001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985《工业企业噪声设计规范》 GB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JBJ18-2000《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JB/T7536-1994《机械安全通用术语》 4 术语和定义 4.1 危险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出性损坏的因素。 4.2 有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中,能影响人的身心心健康,导致疾病(含职业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4.3 机械的危险与有害因素 机械加工设备直接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灾害性因素。 4.4 非机械的危险与有害因素 在机械加工设备生产过程及作业环境中能导致伤亡(非机械性损伤)事故或诱发职业病的因素。 4.5 地板 构成通道或平台地面并且直接与脚接触的各构件的组合。 4.6 通道 由一个工作平台通向另一个工作平台的水平表面。 4.7 工作平台 为进行操作、维修、检验、修理、抽样和与机械有关的其他工作所用的水平表面。 4.8 防滑表面 为增加附着力而设计的地板表面。 4.9 挤压区 人体或其部位在其中可能受到挤压危险的区域。 4.10 用电 用电装置在安装、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后的整个操作、使用、检查和维护过程。 4.11 电气装置 一定的的或场所中若干互相连接的电气设备的组合。 4.12 安全防护 防止操作者在作业时身体某部位误入危险区或接触有害物质而采取的各种防护措施。 4.13 安全评价 对系统中的潜在危险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并以规定的指标、等级或概率值做出定性指示。 4.14 事故隐患 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等随时可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危险因素。 4.15 机械伤害 受设备或工具的机械运动所引起绞、辗、割、戳、切和碰撞等对人体的伤害事故。 4.16 安全距离 防止人体触及机械危险部位的最小距离。 4.17 防护罩 对危险部位全部或部分封闭的隔离装置。 4.18 危险作业 有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引起重大事故的作业。如高处作业、带电作业、辐射作业等。 4.19 交叉作业 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作业,称为交叉作业。 4.20 事故管理 对事故的登记、统计、调查处理和分析事故发生原因,提出预防事故的办法及建立管理事故制度等工作。 4.21 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包括场所和设施)。 4.22 重大事故隐患 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4.23 高危设备 指特种设备或者其他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4.24 安全目标管理 公司安全工作负责人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在充分吸收企业员工及相关方意见基础上定出企业安全工作总目标。然后层层展开、逐级落实,形成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安全管理体系。 4.25 安全措施 为消除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防止伤害和职业危害、改善劳动条件保证生产安全所采取的有效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4.26 劳动防护用品 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用品。 5 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 5.1 基本安全管理 5.1.1 方针目标 5.1.1.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5.1.1.2 根据国家、省、市和行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制定安全管理目标。 5.1.1.3 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5.1.2 组织机构 5.1.2.1 安全生产委员会 安全生产委员会是公司常设安全组织机构,负责协调各职能部门安全工作,指导安全生产管理,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解决生过程中的安全卫生问题,促进劳动条件的改善,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5.1.2.2 机构人员 a 安全生产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各部门主管领导成员组成。 b 公司总经理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是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各自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领导责任。 c 公司聘用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公司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其中注册安全主任按公司职工人数的3‰进行配置,中级以上注册安全主任的比例应当不少于三分之一。 5.1.3 规章制度 5.1.3.1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和规范,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延伸。公司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人、机、物、环境的损害,确保安全文明生产。 5.1.3.2 公司要建立、健全下列规章制度: a 安全生产责任制 b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c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d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e 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f 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g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h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i 事故管理制度 j 三同时管理制度 k 承发包管理制度 l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m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n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o 厂内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p 用电安全管理规定 q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r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s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t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u 各种生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v 各工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5.1.4 教育培训 5.1.4.1 公司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的规定,经过安全生产培训,具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经考核合格并取得《福建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 5.1.4.2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经过安全生产培训,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管理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5.1.4.3 公司职工应经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经考核合格后方许上岗作业。 5.1.4.4 对新入厂职工,必须进行厂级、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培训。 5.1.4.5 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的,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5.1.4.6 职工调整岗位,或离岗二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进行相应的车间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5.1.4.7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并按期复审。 5.1.4.8 从事新工作的职工、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机械安全培训,见习或学徒期满,经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后才操作。 5.1.4.9 应当按排用于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 5.1.5 过程控制 5.1.5.1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则”,对分管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5.1.5.2 生产管理人员应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做好“五同时”的工作,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5.1.5.3 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做到人人、处处、事事都有安全生产管理。 5.1.5.4 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辩识,按照《重大危险源辩》(GB18218-2000),确定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的名称、规格、位置及其他相关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5.1.6 检查监督 5.1.6.1 结合安全生产的实际,开展综合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和日常检查等行之有效的安全检查工作。 a 综合性检查主要是以查领导、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以及查安全设施等进行的全面检查。 b 专业性检查主要是对危险物品、电气装置、机械设备、特种设备、厂房建筑、运输车辆、安全装置及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等进行专业性检查。 c 季节性检查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地理和气候特点,对防火防爆、防雨防汛、防雷电、防暑防寒防风等进行针对性检查。 d 日常检查主要是对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履行情况,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各级部门各自业务情况进行检查。 5.1.6.2 安全检查工作,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内容和具体计划。 5.1.6.3 制定安全检查表,并按检查表的内容逐项检查。 5.1.6.4 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隐患的整改实行“三定”(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人),“四不推”(班组能解决的,不推到工段;工段能解决的,不推到车间;车间能解决的,不推到厂;厂能解决的,不推到上级)的原则,并配套相应的监督机制。 5.1.6.5 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进行评估,及时制定计划,落实资金、人员,切实做好防范工作,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5.1.6.6 对于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隶属的直接主管安全生产的政府部门报告。 5.1.6.7 对物质技术条件暂时不具备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应急的防范措施。 5.1.6.8 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及时整理归档,重大事故隐患及整改情况必须登记建档。 5.1.7 应急救援 5.1.7.1 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均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5.1.7.2 按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的要求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5.1.7.3 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人员、物资、器材和资金。 5.1.7.4 定期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针对演练发现的问题,应立即整改,并记录建档。 5.1.8 事故管理 5.1.8.1 对于事故的预防,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5.1.8.2 事故的控制应采取保险的方法,补偿因事故或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所有从业人员必须购买工伤社会保险。 5.1.8.3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公司负责人。公司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1.8.4 发生重伤、死亡事故后,应如实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劳动、工会等政府部门。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变动事故现场。 5.1.8.5 对于职工伤亡事故,应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第75号)处理,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按《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34号)进行处理。 5.1.8.6 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事故处理,坚持事故未查清原因不放过,不采取整改防范措施不放过,广大员工未受教育不放过,与事故有关的领导和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5.1.8.7 事故处理完毕后,要将有关材料整理成册,归档保存。 5.1.9 档案信息 安全生产信息档案包括: 5.1.9.1 法律、法规标准信息:收集并及时更新适用于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5.1.9.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信息:安全生产责任、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管理规章。 5.1.9.3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信息:全员职责、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立、人员任命、履职考评情况。 5.1.9.4 职业安全设施审查信息:项目职业安全预评价报告、初步设计、验收审批报告及各种记录、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投入计划等。 5.1.9.5 安全宣传教育材料信息: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计划,安全月、知识竞赛活动记录,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安全培训、持证记录,职工安全教育记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消防培训证,持证上岗记录、违章记录及安全奖惩记录等。 5.1.9.6 安全检查记录信息:本单位和上级单位历次安全检查记录,关键部位、专项安全检查记录。 5.1.9.7 隐患整改记录信息:事故隐患登记,应急防范措施,整改要求,计划措施,整改结果等。 5.1.9.8 事故处理记录信息:工伤事故档案、事故上报、登记记录,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处理结果、事故防范措施等。 5.1.9.9 设备设施台帐:设备使用完好情况,检修记录 5.1.9.10 消防消防管理信息:消防器材名称、品种、数量、存放地点、完好情况。 5.1.9.11 重大危险源档案。 5.1.9.12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计划、记录等。 5.1.9.13 职业卫生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数据。 5.1.9.14 劳保品购置、发放、更新回收及其检验记录。 5.1.9.15 员工体检、特种作业及危险作业人员健康档案、职业病患者医治记录、职业危险动态观察记 录、健康统计报表档案。 5.2 专项安全管理 5.2.1 安全投入 5.2.1.1 公司在安全生产方面应有必要的资金投,大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减少和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5.2.1.2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预算。 5.1.2.3 应当依法保证用于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 5.1.2.4 专门配备购买劳动防护用品的资金,并应专款专用。 5.1.2.5 依法保证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演练所需的费用。 5.1.2.6 应根据规定按不低于其销售总额的2%提取安全费用,用于安全设施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建设,重大危险源评价和监控以及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整改等费用。 5.1.2.7 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依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和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向事故伤亡者或其家属支付赔偿金。 5.2.2 三同时管理 5.2.2.1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5.2.2.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和《建设项目(工程项目)安全卫生监察》等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的三同时报批审查和安全评估工作。 5.2.2.3 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5.2.2.4 按规定需进行“安全预评价”的建设项目,应在项目试运行正常后,在申报验收前,要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项目“安全验收评价”,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5.2.2.5 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建设项目概算。 5.2.3 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及高危设备管理 5.2.3.1 按照《重大危险源辩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辩识生产过程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根据使用、加工过程中产生机械伤害事故的频率和危害程度,辩识高危设备。 5.2.3.2 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安全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包括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严重程度、重大危险源等级,安全对策措施,应急救援措施和评估结论等。安全评估报告应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立案。 5.2.3.3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安全监管部门。 5.2.3.4 对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及高危设备,均应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行重点监控,防范事故的发生。应急救援预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厂区的基本情况 ——危险目标的数量和颁布图 ——指挥机构的设置和职责 ——装备及通讯网络的联络方式 ——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和训练 ——预防事故的措施 ——事故的处置 ——工程抢险抢修 ——现场医疗救护 ——紧急安全疏散 ——后勤保障 ——社会支援 5.2.3.5 对于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及高危设备要做好登记建档工作,实行专人管理。 5.2.3.6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情况,包括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应急预案等,要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5.2.3.7 对重大危险源及高危设备均应制定管理和技术措施,并将所有危险源通过各种途径通知生产岗位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应熟知在紧急情况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5.2.3.8 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及时制定计划、落实资金、人员,切实做好整改工作,做好记录和建档工作。 5.2.4 危险作业管理 5.2.4.1 公司应根据危险作业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划分危险作业范围,确定出本单位常规作业类型。 5.2.4.2 对实施本企事业列入范围的危险作业,其控制管理程序一般可以是:提出申请;下达指令前的准备;作业审批;下达任务;作业前的准备;作业前的检查;进行作业;作业中的监督检查;作业后的总结和建档。对于相对比较简单的作业可酌情适当简化。 5.2.4.3 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交叉作业时,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安全检查与协调。 5.2.5 承发包与租赁管理 5.2.5.1 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 5.2.5.2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书面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安全生产协议应由生产经营单位和承包方或承租方双方签字认可,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必须具体、明确。 5.2.5.3 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5.2.6 劳动防护管理 5.2.6.1 应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规定,规范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工作。 5.2.6.2 新购进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一票”,即定点生产许可证或者生产批准书,检验合格证、安监证和专用发票。、 5.2.6.3 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广东省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向作业人员配发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应发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职工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5.2.6.4 在有毒、腐蚀性作业场所应设置冲洗设备和配备简单的应急救护用品。 5.2.7 职业健康管理 5.2.7.1 招用的新工人上岗前应进行健康检查,妥善安排好职业禁忌症和过敏症患者的工作。 5.2.7.2 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员工,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5.2.7.3 对从事有毒、有害物质作业的人员,应逐步实行轮换、短期脱离、缩短工时,进行预防等措施,对患职业禁忌症者,应及时隔离。 5.2.7.4 对己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5.2.7.5 按照劳动保护的规定,做好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5.2.7.6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定期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5.2.7.7 工作场所应该备有急救箱。 5.3 现场安全管理 5.3.1 场所环境 5.3.1.1工作场所应该保持整齐清洁,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废料的堆放,应实行定置堆放,设置提放定置图。 5.3.1.2 机器和工作台等设备的布置,应便于工人安全操作。设备(施)与墙、柱以及设备间应留有足够的距离,或安全隔离;各种操作部位、观察部位应符合人机工程的距离要求。 5.3.1.3 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如:易燃、易爆场所、易造成触电、机械伤害等危险场所、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5.3.2 危险物料 5.3.2.1 危险物料的存放,应符合《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的要求,对易燃、易爆、腐蚀性、毒害性的物料,存放时应符合《易燃易爆性商品贮存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5)、《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 5.3.2.2 剧毒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验收验收,双人保管、双人发货、双把锁、账的管理制度。 5.3.2.3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按规定进行了危险化学品登记。 5.3.2.4 对危险物料的发放,要建立发放管理制度。 5.3.2.5 车间应根据生产需要,规定危险物品的存放时间、地点和最高允许存放量,生产备料与危险物品不得放在同一区域。 5.3.2.6 盛装腐蚀性物品的容器应认真选择,具有氧化性酸类物品不能与易燃液休、易燃固休等物品和遇湿燃烧物品混装,酸类物品严禁与氰化物相遇。 5.3.2.7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使用时,永久气体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Mpa;液化气瓶应留有不少于0.5—1.0%规定充装量的剩余气体。 5.3.2.8 焊接或切割用的乙炔站发生器(瓶),氧气瓶的存放和使用必须距离明火10米以上;乙炔发生器(瓶)与氧气瓶的距离应在5米以上,并不准在阳光下曝晒。 5.3.2.9 氧气瓶要有瓶盖和安全阀,严防油脂沾染,并且不能和可燃气瓶同放一处。 5.3.2.10 放射性物品,剧毒物品不能与其他物品同存一库。 5.3.2.11 氧化剂或具有氧化性的酸不能与易燃物品同存一库。 5.3.2.12 遇水燃烧,易燃自燃及液化气体等危险物品不可在低洼仓库或露天场地堆放。 5.3.2.13 甲、乙类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堆放应保证作业和包装物承重安全。 5.3.3 机械安全 5.3.3.1 由机械产生的危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械危险,包括:挤压危险、剪切危险、切割危险、缠绕危险、引入或卷入危险、冲击危险、刺伤或扎穿危险、摩擦或磨损危险、高压流体危险;另一类是非机械危险,包括:电气危险、热危险、噪声危险、振动危险、辐射危险、机器设计时忽略人类工效学原则而产生的危险等。 5.3.3.2 机械设备和工具要定期检修,如果损坏,应该立即修理,确保其处于安全状态。 5.3.3.3 按要求装设齐全、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如固定安全装置、联锁安全装置、双手控制安全装置,安全装置的选择尽可能满足以下要求: a 在系统正常运转,不需要进入危险区域时安装固定的安全装置、隔离安全装置、跳闸装置; b 在系统正常运转,需要进入危险区域时安装联锁安全装置、自动安全装置、跳闸装置、可调安全装置、自动调节安全装置、双手控制安全装置。 5.3.3.4 工作场所防止人体触及机械设备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如人体自身肢体上的上伸、下伸、越过、旋转及伸入等动作所及机械设备危险部位的空间)应满足有关标准要求。 5.3.3.5 机器的润滑系统应首选自动加油润滑系统,无法设置时,应选用蓄油器式的加油润滑器,如果采用人工加油的,应使用长嘴注油器,难于加油润滑的部位应明确规定,采用停机注油润滑的办法。 5.3.3.6 设备上易发生故障或危险较大的地方,必须加设防护装置或安全装置,无法设置安全装置的,必须配置报警或醒目的警示标志。防止由机械产生的危险,对人员发生伤害。 5.3.3.7 检修或清扫机器时,必须停机,并挂“检修中”等标牌。 5.3.3.8 加强作业时的配合和联络,自动化机器运行时,不得冒险进入机器的活动范围。 5.3.4 特种设备 5.3.4.1 机械行业企业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进行特种设备管理。 5.3.4.2 危险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生产单位生产,并由已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方可投入使用。 5.3.4.3 新装、异地移装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应按规定向当地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局批准后才能进行施工。 5.3.4.4 锅炉、压力力容器、电梯、起重机、厂内机动车辆等应经地方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方可使用。 5.3.4.5 起重机应该标明起重吨位,并且要有信号装置。桥式起重机应该有卷扬限制器、起重计量器、行程限制器、缓冲器和自动联锁装置。钢丝绳的断丝数、腐蚀(磨损)量、变形量,使用的固定状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吊钩等取物装置应无裂纹、明显变形或磨损超标等缺陷,保护装置完好;制动器工作可靠,连接件无超标使用,安装与制动力矩符合要求;各类行程限位、限制器与联锁装置完好可靠;紧停开关、缓冲器和终端止挡器等停车保护装置有效;各类防护栏、护板等完备可靠,安装符合要求;露天作业起重机的防雨罩、夹轨器、或锚定装置使用有效,吊索具管理有序,完好使用。 5.3.4.6 受压容器必须有完好的压力表,安全阀;乙炔瓶须有乙炔压力调节装置。 5.3.4.7 锅炉、压力容器等的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等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并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才准运行使用。 5.3.4.8 厂内机动车辆的离合器分离彻底,结合平稳可靠、无异常声音;转向装置调整适当,灵活、可靠;燃油、机油箱无泄漏;手脚制动调整适当,制动距离符合要求;仪表、照明、附属安全装置性能良好;车况良好,箱板、轮胎等齐全可靠。应进行定期检验。 5.3.5 电气安全 5.3.5.1 电气安全设施应按要求做好接零、接地、绝缘、屏蔽、隔离、防过载、防漏电等防护措施。 5.3.5.2 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必须良好,应无破损、老化龟裂等现象,应有绝缘的带电点其绝缘电阻符合规定值,安全间距符合规定要求。 5.3.5.3 裸露的带电导体安装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防止人员触碰,带电裸露导体应有安全防护,电气系统电箱应有明显的警告标志。凡有可能被人接触成电气事故的电气裸露和有出现危险的区域,应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屏护设施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5.3.5.4 发生大量蒸汽、气体、粉尘的工作场所,要使用密闭式电气设备。有爆炸危险的气体存放、使用场所,要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5.3.5.5 对变压器等重要电气设备要坚持巡视制度,并做必要的记录,新安装的设备要验收。 5.3.5.6 电气安全的过程安全管理具体要求见5.3.8.2节。 5.3.5.7 建筑物必须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设置防雷装置,并取得合格证书,每年应定期检测。 5.3.5.8 电气安全管理 a 管理机构的人员。技术部门应当有专人负责电气安全工作,动力部或电力部门要有专人负责用电安全工作。 b 规章制度。制定电气安全操作规程,运行管理和维护检修制度及其他规章,应执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如《电气安全工作规程》等,应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制度和电气设备安装规程;电气设备应建立专人管理的责任制。 c 安全检查。电气安全检查包括:检查电气设备绝缘有无破损,绝缘电阻是否合格,设备裸露部分是否有防护,屏护装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安全间距是否足够,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是否可靠,保护装置是否符合要求,手提灯和局部照明电压是否是安全电压或是否采取了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安全用具和电气灭火器材是否齐全,电气设备安装是否合格,安装位置是否合理;电气连接点是否完好,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是否过热,制度是否健全。 d 安全教育。使工作人员懂得电的基本知识,认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工作。 e 安全资料。建立高压系统图、低压布线图,全厂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布置图等图纸资料。对重要设备应单独建立用电、检修、试验等资料,应注意收集国内外电气安全信息资料。 5.3.6 消防安全 5.3.6.1 厂房设施、建筑物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等规定,并经公安消防机构验收合格。 5.3.6.2 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防火区域。 5.3.6.3 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并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 5.3.6.4 应配备充分和适用的消防设备设施并合理保管。 5.3.6.5 进行消防知识宣传。 5.3.6.6 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消除火险隐患。 5.3.6.7 处理火警事故,调查火灾原因,进行针对性整改处理。 5.3.7 搬运安全 5.3.7.1 根据本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订装卸、搬运作业的操作规程,并负责惯执行。 5.3.7.2 根-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生产 管理 标准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