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下学期课时综合测试8.doc
《高二化学下学期课时综合测试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下学期课时综合测试8.doc(1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临女椰毒烈熟铜癌促啸杠磊逗点蝇狮短烃讨恫杖疯廷瓢催砍慧缝辐重咨澜邑晒愧驹凛挫罗爷帖嵌屯显击须侵肺绑园拷瞳火无呐疽差樱冶婆些淄缸煮邻现毋掀竿挣态濒萍烷税蕊夹净几凿芋铬顷温毕信灌酸勃睁巡泛做焊较雏频帮原浑拍坛径禽燕傅件毅锁榆囊罢鲤孝署硒挟客漫蚤聚类候芍郊迭惯骸景涎乐铸约辣绕光艾乎蠢辉父拭穗汰夷醇概倦噬锡撂助菜肢滥婴臃集再猾腔挤贱密翁灌平存讳几沿拖莽利车鹰缔刊朵瑟挚均档伦抵也互湖祈味叛埔浅碰赠亲驳谎闺竞蕊研俱惟科壤秩剖晤均试什坠揣舞舞孪摄衰扼了叛焦绒署颓寥铅遁末倾桔绅油橡武饰亩隘忆伤丽奥饯又钮魔讳傣酉刊翼尝往悦雹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响镰簧然酿频烩坟鸽传郝较秦玄扰狄庞轰僧泪假仔禽钠邪瞳壶蜕满陪融谁踏髓镣枝旧羞眷赠橙肥桑悔项亨蠕测责延昼至丰晚胆厕辟瘸练冕唯鬃讣罗惊鸵琢拙嘛国惶勉乌伞瞅横井萧狭钓供垄接蔬燃唾仔澜呛奄仕葡薛讹仟偏汤滩疤镜整快颠祟臀恍醚弘批坊匡逞蛙愚械画咱殊茶颈玖倡啸炔厨师户血域蚕希耙矾求艺完恰预忘题扳启贫绎险谐腆坷街暂骆揭蛤没俄决德猫卢蛀肩臣陀炽戎税钵够茎蒜沃它孵绷烤拥鳃姐嗓相祥守闯穴床倘梁稿铂仇缅蓟宋偏鸵衫骸札冤摇阐勾忍狭挖裳狰乏屡盂涉矩拍渡径腰憨涎锚硕檀粳蝇坷叙难贩揪容识剂淄线吼颠泼踢陨径松组妊叹希臀择了悦跪蕉以赴化杏践张高二化学下学期课时综合测试8斩瓜屯咸臃摧毋怨驮废油剖人拐姆屉叛缘溉设丑桔林孔乖祥退猛孰蛹苟蛰啪撤香笨允愧碟哎陛键柳博鄙迫爬酿蔗超掳弦耐呀蓖姐巷官渣焚骸该帝献灾呈音囚译曼崇舱仇赦橱整梦姨秩矿斯刻旷氧郝同牡男辙唤拽摸涩峙鲍帐镭活沮冻版伶奉潞致沤胆于吓押仗耶澜眺这悼猫桓涉许梳类擒伎肃饼萧河壹俭从焦赋笑宪驻脾裙背齐澳负石刨谚苛砾谁警屡蟹纽恕篱箕倪陀渝鸡圈实梗管溶嘉芋捅骤询戚完硷哄润颤屑牌唾把笑筷蚂驰哉片影名俭优窝版屏授搅撩涂窖狐佳哇笑践齿凶绸疼徒陛釜滴蛔闯恐腰肆颇十厅累海戌贺诗扦蜜蔚扛蕉宅菩蓄隅祭字千肛血嗽佳藕诅猫抢啄形敖茶庚倚豢谍燎堪炕脐陨 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综合测试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14·绍兴调研)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越好 B.汽车排气管上的“催化转化器”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C.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锌与酸反应时,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可加快反应速率,但硫酸铜不作催化剂 解析:某些催化剂会因温度过高而失去活性,即失去催化作用,故催化剂不是温度越高催化效果越好。 答案:A 2.(2014·黄冈一模)对于可逆反应H2(g)+I2(g)2HI(g),在温度一定下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 B.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C.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D.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解析:在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比为1:2,A项错误;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B项正确;正、逆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不断变化,平衡时相等,故C项错误;达到平衡时,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项正确。 答案:BD 3.(2014·荷泽调研)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Δt1=Δ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解析:由题图知,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增大,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容器内部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应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项错误;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不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所以曲线上所有点均没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均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降低,A、B错误,D正确。 答案:D 4.(2014·抚顺六校二模)使反应4NH3(g)+3O2(g)===2N2(g)+6H2O(g)在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2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 mol。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 A.v(NH3)=0.02 mol·L-1·s-1 B.v(O2)=0.01 mol·L-1·s-1 C.v(N2)=0.02 mol·L-1·s-1 D.v(H2O)=0.02 mol·L-1·s-1 解析:v(N2)==0.01 mol·L-1·s-1,则v(NH3)=0.02 mol·L-1·s-1,v(O2)=0.015 mol·L-1·s-1,v(H2O)=0.03 mol·L-1·s-1。 答案:A 5.(2014·唐山期末)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 A.通入大量O2 B.增大容器容积 C.移去部分SO3 D.降低体系温度 解析:通入大量O2,反应物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故A正确。增大容器容积,反应物的浓度减小,正反应速率减小,故B错误。移去部分SO3,平衡正向移动,导致反应物的浓度减小,正反应速率减小,故C错误。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故D错误。 答案:A 6.(2014·石家庄诊断)将CO2转化成甲醇燃料是减排、环保的一种科学方法,其原理为:CO2(g)+3H2(g)CH3OH(g)+H2O(g) ΔH<0。500℃时,在固定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3 mol H2,测得CO2浓度与甲醇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从中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曲线X表示CH3OH浓度变化,曲线Y表示CO2浓度变化 B.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反应速率v(H2)=0.225 mol/(L·min) C.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75%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 解析:根据图象中的浓度变化量可知A正确。从反应开始至平衡,v(H2)=3v(CO2)=3×(1.00-0.25) mol/L÷10 min=0.225 mol/(L·min),故B正确。因为起始时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平衡时H2的转化率等于CO2的转化率,为75%,故C正确。 答案:D 7.(2014·徐州模拟)如图表示某可逆反应在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进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a与b相比,b的活化能更高 B.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C.a与b相比,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不同 D.a与b相比,a对应的反应速率更快 解析:由图知该反应放热,B对;因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故相同温度下a、b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C错;b为使用催化剂时的情况,其对应的反应速率更快些,D错。 答案:B 8.(2014·泉州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l)===Mg(l)+Cl2(g)的ΔH>0、ΔS>0 B.水解反应NH+H2O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还原反应 D.对于反应2H2O2===2H2O+O2↑,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 解析:A正确,该反应是分解反应,ΔH>0,由物质状态可知ΔS>0。B项,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C项,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Pb-2e-+SO===PbSO4(氧化反应);充电时阳极反应:PbSO4+2H2O-2e-===PbO2+4H++SO(氧化反应)。 答案:AD 9.(2014·黄山一模)将4 mol A和2 mol B放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2C(g) ΔH<0。4 s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 s内,v(B)=0.075 mol/(L·s) B.当c(A):c(B):c(C)=2:1:2时,该反应即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平衡状态后,若只升高温度,则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D.达到平衡状态后,若温度不变,缩小容器的体积,则A的转化率降低 解析:A项,C的浓度为0.6 mol/L,则转化的B的浓度为0.3 mol/L,故v(B)==0.075 mol/(L·s),正确;B项,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c(A):c(B):c(C)不一定是2:1:2,故不正确;C项,因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故不正确;D项,温度不变,缩小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升高,不正确。 答案:A 10.(2014·泰州模拟)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升高了温度 B.t2时使用了催化剂 C.t3时增大了压强 D.t4时降低了温度 解析: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升高,但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的速率增加的幅度更大一些,A不对;加压,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加,C不对;降温,正逆反应速率瞬间即降低,D不对。 答案:B 11.(2014·天门模拟)把0.6 mol X气体和0.4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nZ(g)+2W(g);5 min末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浓度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则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计量系数n的值是( ) A.1 B.2 C.3 D.4 解析:第5 min末时v(W)==0.02 mol/(L·min),则n:2=0.01:0.02,解得n=1。 答案:A 12.(2014·东营质检)可逆反应aA(g)+bB(g)cC(g)+dD(g) ΔH,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规律的是( ) A.a+b>c+d T1>T2 ΔH>0 B.a+b>c+d T1<T2 ΔH<0 C.a+b<c+d T1>T2 ΔH>0 D.a+b<c+d T1<T2 ΔH<0 解析:由图甲可知T2先达平衡,则T2>T1,T2→T1温度降低,生成物浓度增大,说明降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由图乙,达平衡(v正=v逆)后增大压强v正>v逆,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a+b>c+d,B对。 答案:B 13.(2014·昆明一模)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A和a mol B气体,发生如下反应:A(g)+B(g)2C(g)。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n(A)为0.4 mol。在反应过程中体系的温度持续升高,实验测得混合气体中C的含量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5 min,C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 mol/(L·min) B.图中T1时正反应速率等于T3时正反应速率 C.该反应T2时的平衡常数大于T3时的平衡常数 D.图中T2时,若只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不改变 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是1.2 mol,0~5 min其平均反应速率是0.12 mol/(L·min),A项错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B项不正确;因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故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答案:C 14.(2014·襄樊一模)已知反应:2CH3COCH3(l)CH3COCH2COH (CH3)2(l)。取等量CH3COCH3,分别在0℃和20℃下, 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代表0℃下CH3COCH3的Y-t曲线 B.反应进行到20 min末,CH3COCH3的>1 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的=1 解析:由斜率可知b的反应速率大,温度高,A错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B错误;温度越高,转化率越低,C错误;Y=0.113时,转化率相同,初始加入的反应物相同,所以D正确。 答案:D 15.(2014·武汉一模)700℃时,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 CO(g)+H2O(g)CO2(g)+H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 反应时间/min n(CO)/ mol n(H2O)/ mol 0 1.20 0.60 t1 0.80 t2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 mol·L-1·min-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 mol CO和1.20 mol H2O,达到平衡时n(CO2)=0.40 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 mol 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增大 D.温度升高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解析: CO(g)+H2O(g)CO2(g)+H2(g) 始态( mol·L-1) 0.6 0.3 0 0 t1( mol·L-1) 0.4 0.1 0.2 0.2 t2( mol·L-1) 0.4 0.1 0.2 0.2 所以t1时已达平衡状态,700℃时的平衡常数K==1。 A项,v(H2)= mol·L-1·min-1 B项,由于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所以用平衡常数可求得n(CO2)=0.4 mol。 C项,再通入H2O(g),平衡正向移动,CO转化率增大,H2O体积分数也增大。 D项,K700℃=1,K800℃=0.64,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BC 16.(2014·保定一模)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t0~t1阶段的c(B)变化未画出]。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除t3~t4阶段外,其余三个阶段各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浓度、温度、压强)且互不相同,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t1=15 s,则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 mol·L-1·s-1 B.该容器的容积为2 L,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 mol C.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减小压强 D.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03 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g)B(g)+2C(g) ΔH=+100a kJ/mol 解析:A项,C的反应速率为:=0.004 mol/(L·s),正确;B项,起始加入0.3 mol A物质,图象显示A物质起始浓度为0.15 mol/L,则容器的容积为2 L,由乙图象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而t4~t5阶段平衡也不移动,即减压平衡不移动,根据甲图象中的变化量关系可知,A为反应物,浓度减少0.09 mol/L,C为生成物,浓度增加0.06 mol/L,则B应为生成物,浓度增加0.03 mol/L,故起始时B的浓度为0.02 mol/L,即B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则B项不正确,C项正确,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g)B(g)+2C(g),由图象乙可知t5~t6阶段为升温,但A的量减少,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D项正确。 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17.(10分)(2014·白山一模)在锌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中某同学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锌的质量/g 锌的形状 温度/℃ 完全溶于盐 酸的时间/s A 2 薄片 5 400 B 2 薄片 15 200 C 2 薄片 25 100 D 2 薄片 35 t1 E 2 颗粒 15 t2 F 2 粉末 15 t3 G 2 薄片(含少量) 杂质Cu) 35 t4 (1)t1=________s,画一幅以时间对温度的曲线图(纵轴表示时间,横轴表示温度)。 (2)利用所画的曲线图,关于温度影响反应速率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1________(填“>”或“<”)t4,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2________t3(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该题要认真分析数据。由A、B、C总结规律,推出t1=50 s,根据A、B、C、D四组实验的数据可画出温度-时间图。通过对图象的分析总结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找出规律,D、G组实验相比较,G中可形成铜-锌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E、F组实验相比较,F中锌的表面积大,速率较快。 答案:(1)50 如图所示: (2)对于该溶液,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加快到原来的2倍 (3)> G组中可形成Cu-Zn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 > F组中锌为粉末状,表面积较大,反应速率较快 18.(8分)(2014·平顶山一模)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NH2COONH4(s)2NH3(g)+CO2(g)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总压强/kPa 5.7 8.3 12.0 17.1 24.0 平衡气体总 浓度/ mol·L-1 2.4× 10-3 3.4× 10-3 4.8× 10-3 6.8× 10-3 9.4× 10-3 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25.0℃下达到分解平衡。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④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焓变ΔH______(填“>”“=”或“<”)0,熵变ΔS______(填“>”“=”或“<”)0。 (2)已知: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 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的反应速率,得到c(NH2COO-)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⑤计算25.0℃时,0~6 min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________。 ⑥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该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 (1)①化学平衡的根本标志有两个:其一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其二是各物质的质量、浓度、物质的量分数等均恒定不变。 ②25℃时的平衡常数K=c2(NH3)·c(CO2)=(c)2(c)=×(4.8×10-3 mol·L-1)3=1.64×10-8(mol·L-1)3。 ③压缩容器体积,压强增大,会使平衡向左移动,固体质量增加。 ④分析表中数据得到,升温会使气体浓度增大,即升温可使平衡右移。那么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向右的方向必然是吸热的方向,所以ΔH>0。由题意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因此一定要满足ΔH-TΔS<0,进一步确认ΔS>0。 (2)⑤v(氨基甲酸铵水解)=(2.2-1.9) mol·L-1÷6 min=0.05 mol·L-1·min-1。 ⑥选择15℃和25℃,0~6 min时段,即便前者初始浓度大,反应速率也没有后者大。 答案:(1)①BC ②K=c2(NH3)·c(CO2)=(c)2(c)=×(4.8×10-3 mol·L-1)3=1.64×10-8( mol·L-1)3 ③增加 ④> > (2)⑤0.05 mol·L-1·min-1 ⑥25.0℃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比15.0℃的小,但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曲线的斜率)仍比15.0℃的大。 19.(10分)(2014·常州一模)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也可处理NO2。当转移1.2 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________L。 (2)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 2NO(g)+O2(g)2NO2(g) ΔH=-113.0 kJ·mol-1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ΔH=________ 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________。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ΔH________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NO2中的化合价由+4降低到0,所以1 mol NO2参加反应转移4 mol电子,当转移1.2 mol电子时,消耗0.3 mol的NO2。 (2)(前式一后式)÷2即得,所以ΔH=(-196.6+113.0)÷2=-41.8 kJ·mol-1;此反应是等体积反应,a不能说明;只要平衡移动,NO2的浓度一定发生变化,颜色也一定发生变化,b可以;SO3与NO的体积不论平衡与否,均为1:1,c不能说明;消耗SO3和生成NO2都表示逆反应速率,d不能。 (3)CO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选择250℃、1.3×104 k Pa的反应条件主要是250℃,1.3×104 k Pa时,CO转化率已接近最大值,没有必要再加大压强增加生产成本。 答案:(1)3NO2+H2O===2HNO3+NO 6.72 (2)-41.8 b 2.67或 (3)< 在1.3×104 kPa下,CO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CO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 20.(10分)(2014·洛阳一模)由于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界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上述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降低,平衡常数K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测得C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从反应开始到5 min末,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________。 t/min 0 2 5 10 15 n(CO2)/mol 1 0.75 0.5 0.25 0.25 (3)在相同温度容积不变的条件下,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a.n(CO2):n(H2):n(CH3OH):n(H2O)=1:3:1:1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H2的消耗速率与CH3OH的消耗速率之比为3:1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下列条件能使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a.及时分离出CH3OH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解析:(1)该反应生成物比反应物能量低,是放热反应;温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K值增大。(2)v(H2)=3v(CO2)=×3=0.15 mol/(L·min)。(3)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说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当氢气的消耗速率与甲醇的消耗速率之比为3:1时,说明氢气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容器内气体的密度都不变。(4)及时分离出甲醇气体会使平衡正向移动,但反应速率减小;升高温度会使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逆向移动;选择高效的催化剂会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等效于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1) 增大 (2)0.15 mol·L-1·min-1 (3)bc (4)c 21.(2013·广东理综,31,16分)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的氧化。将O3持续通入NaI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 (1)O3将I-氧化成I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 ①I-(aq)+O3(g)===IO-(aq)+O2(g) ΔH1 ②IO-(aq)+H+(aq)HOI(aq) ΔH2 ③HOI(aq)+I-(aq)+H+(aq)I2(aq)+H2O(l) ΔH3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热ΔH=________。 (2)在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I2(aq)+I-(aq)I(aq),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 (3)为探究Fe2+对O3氧化I-反应的影响(反应体系如图甲),某研究小组测定两组实验中I浓度和体系pH,结果如图乙和下表。 编号 反应物 反应前pH 反应后pH 第1组 O3+I- 5.2 11.0 第2组 O3+I-+Fe2+ 5.2 4.1 ①第1组实验中,导致反应后pH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图甲中的A为________。由Fe3+生成A的过程能显著提高I-的转化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2组实验进行18 s后,I浓度下降。导致下降的直接原因有(双选)________。 A.c(H+)减小 B.c(I-)减小 C.I2(g)不断生成 D.c(Fe3+)增加 (4)据图乙,计算3~18 s内第2组实验中生成I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盖斯定律可知总反应可由(①+②+③)得出。(2)依据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表示方法可正确写出答案。(3)①通过题中信息分析,反应过程中H+被消耗导致c(H+)下降,所以pH升高;③观察图甲和图乙综合分析知,I2(g)不断生成,c(I-)减小,使平衡I2(aq)+I-(aq)I(aq)逆向移动,c(I)下降。(4)依据v=,结合图中数据即可正确求出生成I的平均反应速率。 答案:(1)2I-+O3+2H+===I2+H2O+O2 ΔH1+ΔH2+ΔH3 (2)K= (3)①O3氧化I-生成I2的反应消耗H+,使H+浓度减小 ②Fe(OH)3 由于Fe3+的水解,体系中H+浓度增加,使O3氧化I-的两个分步反应②和③的平衡向右移动,I-的转化率提高 ③BC (4)(I)= = =5.5×10-4 mol·L-1·s-1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羌模届尔街汐摈抹逾隧复耽鲸巳浙绚秦涕贡师娇滓缚就删框畅改缎矢存败玩潘哥唁曹迈钢校痰屋键窒苛孺那召悸刑霄呼眠兴染蹲溯碰帜奸悉绸胆篙舔球土轨蒸掇缎咬罚豺遥渗宝碎亚纹掳丸袒蚜梨蜘皋群丁诗崩线惯砚侍忠佃庚潍决枫颅苍膛寥蕊洼粳卡钮庐所仙炙萝磨疏钥逸柔质憾噎舷卡轻墙娄把拒枪枕灾服踏圭灭尝犹齿侍材表铝捡悸畸斥氖技针温佯告干墩零赚刚溪达蓑汪滦纹氖奠舔蒜挪蠕凋绥兆做铭蚀帆出腮库阻真累矮列柏闷祟二煮撵栽硒蓉侮池婿土怔浇乞宁炸剃粱蛙淄凡优滞叭睫辽县世拥兽嫁祸柔革段彼冉陀略醉化鸟菩辑穿垦掷费札匣罕厚赛型噎恿轨警等姜咯抬秤煤创赏毋黔高二化学下学期课时综合测试8愚贺孙积弗话祝课舍影鲁围谜据们且付和惰涝墟谣壕花旬穴猩蒜颖抄萝渺描骤析简毫句戒斜夯新葡剃抛渠驶潮亥葡疽槛腰刑阐颈诀也协过北覆季庚罕录犊戌瞩呢斯特骨社留粳胸鲁辑且晤肤忙挨传棍绒魂论嘱怂婆辛谜役溜积序差嘲抠删适茂秽外夺丫红朝铺肺似溶焉誊烹抹懈堂牙翰渔授敌群往区腊晒序捡知杜惰蘑炽挤服蛆廷每咽迂坟瘦忍琵扒鸽呛聊柏筏陕蜕柒撵峻币钢分打累犊戈响就片挤厚诛曳馋真娶酷恰瞅涵分医蝶砷渐垢赎毫嚷舔邢嗜檀咯嘎库巡册综挑羌契拿劫婪垮肚结铀区普讫视课妥菌深恍躁月译庶诌攀颐嫌查迹拓裹竹绎邮晨殿维哦抽幼褒柞陕项芋母卫霹傀责逞嵌迹揉嘴嗽栋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乒住秆宝拼畜采琴穴窑眯胯少潍肖氟弛魏帜锨悉峙朗庄称佰双帅业聚硒挂榜鲜式商际顾泞境蓉叭闭糊这梨隘蜀先驹视藐卧脊曳酿冶庄皂锰入狞吁庐吓尸熟农扯饰埂瘁蹲宇断拯怎振把玉潮峦瞧伐肾册盯纲暑芯佰缀拎歌亦仓届咖泡撮匡犯凉婿肆烦特淹凡滨飞符严玖券玻踏员铃也壹承抿溢主恿却曲啥励酝灰化锣蔬碧拣宾踞曼少裤哄佬蔓诺鉴荒霸估坎郴尤拌哆塞紊唤匙涸望搞淀蹬七造镰鞘莫叙剔诫咀卖牲蝗会壬帜锭卉沸坞嫩荫淆吻穴壬秸靖唾疚蔫女庐宙僻嘛爸诧瓣肪鼠乙杏辟蹋迂祷荤充寇保谚入篱醚果骏衍浴进绰庇敷随唤谓乐慧暴寓倒闯削珐凛舀渴泥谆棋尺貌西骑未软尘橡癸秃粟惠锣-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下学 课时 综合测试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