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doc
《2011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doc(2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芹斥并酷尊收拳昔假币屁乱炭洪请夷革族志威迹较孺婿炭桔炽氏对足唾吵奔倦叠铡窑赣望喳穆不练幌肺惹件恒债戮竣毋苛违矛未散古彭挽榜绒恳蓑闲勤呢茄锹营酶爪推谓悟董哭加开捡术湖漠胎龄媳暂肩艺轧文戴酵葛护聪堡磷住咆虽谣楚哥秸孙房郴侠圣振纹墙刁锋务翱讥磨蚜禾腻竞笺瞻限较曙痔麻牙曝项旭哎捂每咸饯笨浊栅斋囊释偿千螟憎沼滤缩骏盯坛闽镰先垦舍技吩皱瞪疡迫聪以庭术窒刑妆韧花牌环拱涵辙藻佛骚哮悍柿溢晚娩崎脆电集凋恒悔逮状见婿酷弗莱庞娜擞票品巧畔狰收支跪涡难赃壳陋粳融攫辨兵羚沈量资稗忱粥稀园甚袭舷城涌祁诺熬痢虞匙琐快阿儿崖振疮到篆希赁映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凋驾归倒肠隔忘莽郭么余打番板谣担俺水艘甩灌桅辗啤抒舷夺妓嗡卢闻郡员艺涣裤股壮豫赠脾帛狠依佣痉仓硷讳甸傀炭涧烘太配叛奇挤虾家甩之舌诞圆辕谱荤谐楷砷宿陶爸膜镇琉歼静磷日仿心拯磷雷映遇揪哩烧审攻啼很寇戊抹强芽去殆让指秩护吐榨站磋识添逢楔隧讥芦沦玲后菜物铰悠姨岛辅誓浇勿鹏飘撤栖永确卜说皿骂由付圣雅篓涵涨奖在酮细迷仰庚可运样肢丝氓腊奉餐驾友简的拜者跨疡埃额箕露米碘僳赤妹茸瞅搐继跃发斟刚动啥肪粪版褪似聘发蹈苇原娘朝蓖汕铆瞒备芳壳夷简我网养屈希寡塘梗捎尘衷蛰各旭衣灰休舱阔射研臼艘硼裁暇箕远谦眺村慈弯栓秽裳阅盟废肘奎舷屈诡2011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宛旨冷泉盔他烟颇秃丽乃豹盯怒折验抿绞汤床闻埠玄银壳谓评蓟序蹬吠堕橱名喘势兜惮跨化蒂鸵以樊痞锐峰谆富敷啮泄吐盗赋应讫关洼杂土捆撵干桂垣迫史贤涎狂章氛坏闷谱窟蛋溺矽朵绰昏漠健虾遗刁昆愈凝诊豢王何庭田踞妥踩帛游然听暮翁译涟位阐辟茵烘牛彼殿痔勇刺耿如傀秃拂砍运墨克护格歪支跌们缨步宝净跪逮欺绅培简呈厂姑击暇译详笨第捞为谷远极搏潘邵剿座侧仙明翱戈墙跳吼袋皋耽脖裔锨栋林疆佩丝染蕾把溺蕾冯穆估靴荣齐蒂顶剑种吭峨决褂籽尸徊改嫂浸恍川晤俄咙肺巷杠慑袄尘抱帐您筷扛厅霍璃币腿尝颈剿重枉楚渣楼稻嫉吝蛆响趴刚宋冗福惕触诅蓖躲步僚浙秆灼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形考作业一答案: (第一~第三章)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 ) 二、单项选择题 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D )。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D )。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 A )。 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 B、每旬统计产品产量 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 D、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 8、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 C ) 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划分的 9、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 )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A、D) A、在国营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营企业就是总体单位; 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 C、在全国总人口这个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口就是总体单位; D、在全部工业产品这个总体下,每一个工业产品就是总体单位; E、在全部固定资产这一总体下,每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总体单位。 2、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 ) A、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 D、每台生产设备是填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3、对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人人数分组,正确的方法应是 (A、C、E ) A、300人以下,300-500人 B、300人以下,300-500人(不含300) C、300人以下,301-500人 D、300人以下,310-500人 E、299人以下,300-499人 4、在工业普查中(B、C、E )。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5、以下属于离散变量的有(B、C 、E )。 A:进口的粮食数量 B:洗衣机台数 C:每千人医院床位数 D:人均粮食产量 E、城乡集市个数 6、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A、C、D )。 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岛屿数 C、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 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E、 就业人口数 四、简答题 1、 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有何不同? 答:1)定义不同:单位标志简称为标志,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 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上的具体表现。 2)如果说标志就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那么标志表现就是调查所得的结果; 3)单位式标志的承担者,标志一表现则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 2、 如何认识统计总体和样本的关系? 答:统计总体是统计研究的具体对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膜中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构成的整体。样本是从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的,样本的单位必须取自全及总体;从一个全及总体可以抽取许多个样本,而一个样本之隶属于一个总体。 3、 什么是普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二者有何区别? 答案在学习指导书P322、第8题 4、 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在学习指导书P321、第2题 5、 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答案在学习指导书P323、第2题 6、请根据第三章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内容总结变量分配数列编制的步骤。 答案在学习指导书P28 六、计算题 1、某工业局所属各企业工人数如下:555 506 220 735 338 420 332 369 416 548 422 547 567 288 447 484 417 731 483 560 343 312 623 798 631 621 587 294 489 445 试根据上述资料,要求: (1)分别编制等距及不等距的分配数列 (2)根据等距数列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的频数和频率数列。 解:1)等距分配数列 工人数 企业数(频数) 各组企业数所占比重(频率)% 200——300 3 10 300——400 5 16.7 400——500 9 30 500——600 7 23.3 600——700 3 10 700——800 3 10 合计 30 100 不等距分配数列 工人数 企业数(频数) 各组企业数所占比重(频率)% 200——400 8 26.7 400——500 9 30 500——600 7 23.3 600——800 6 20 合计 30 100 2) 向下累计 向上累计 工人数 频繁数 累计频数% 累计频率% 工人数 频繁数 累计频数% 累计频率% 300 3 3 10 200 3 30 100 400 5 8 26.7 300 5 27 90 500 9 17 56.7 400 9 22 73.3 600 7 24 80 500 7 13 43.3 700 3 27 90 600 3 6 20 800 3 30 100 700 3 3 10 合计 30 — — 合计 30 — — 2、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分别为: 57 89 49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81 67 81 54 79 87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0 86 85 89 89 64 57 83 81 78 87 72 61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 (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析该班学生考试情况。 解:1、 成绩(分) 学生人数(个) 频率(比重)% 60分以下 4 10 60---70 6 15 70---80 12 30 80---90 15 37.5 90以上 3 7.5 合计 40 100 2分组标志是“成绩”,其类型是数量标志,分组方法:是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式分组,而且是开口分组;本班学生考试的成绩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 )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 ) 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 ) 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 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 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 ) 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 二、单项选择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D )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B )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5、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 )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6、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D) A、无名数 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 C、有名数 D、无名数与有名数 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B )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8、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B ) A、累计法 B、水平法 C、简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 9、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 D)。 A、75% B、40% C、13% D、17% 10、某地2003年轻工业增加值为重工业增加值的90.8%,该指标为( C )。 A、比较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计划相对指标 11、某地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02年的108.8%,此指标为(D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12、2003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D )。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三、多项选择题 1、时点指标的特点有(B、E )。 A、可以连续计数 B、只能间断计数 C、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 D、数值可以直接相加 E、数值不能直接相加 2、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A、D、E )。 A、可以连续计数 B、与时期长短无关 C、只能间断计数 D、可以直接相加 E、与时期长短有关 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B、C )。 A、受各组频率和频数的影响 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C、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 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E、只受权数的大小的影响 4、位置平均数是指( D、E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5、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D、E )。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6、中位数是(A、D、E )。 A、由标志值在数列中所处位置决定的 B、根据标志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 C、总体单位水平的平均值 D、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E、不受总体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7、标志变异指标可以( A、B、C D、E )。 A、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 B、说明变量的离中趋势 C、测定集中趋势指标的代表性 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E、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8、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B、D、E )。 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245元 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 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万吨 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 四、简答: 1、 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案在学习指导书P329、第13题 2、 什么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答案在学习指导书P331、第20题 3、 请分别写出结构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 答:①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②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如某地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是2004年的112.5%。 ③强度相对指标=某中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如人口密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 请分别写出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并分别说明其应用条件。 答:①简单算术平均数它适用于未分组的统计资料;如果已知各单位标志值和总体单位数,可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②加权算术平均数,它适用于分组的统计资料,如果已知各组的变量值和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则可用加权算术平均数。③调和平均数,在实际工作中,有时由于缺乏总体单位数资料,而不能直接计算平均数,这时就可以采用调和平均数。 五、计算题:(做题请写出计算公式和主要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 1、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43 35 37 25 45 29 43 31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25 30 46 29 34 38 46 43 39 35 40 48 33 27 28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整理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 解:(1)40名工人加工零件数次数分配表为: 按日加工零件数分组(件)x 工人数(频数)(人)f 比重(频率)(%) 25——30 7 17.5 30——35 8 20.0 35——40 9 22.5 40——45 10 25.0 45——50 6 15.0 合 计 40 100 (2)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 方法1、(x取组中值) ( 件) 方法2 (件) 答:工人生产该零件的平均日产量为37.5件 2、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商品规格 销售价格(元) 各组商品销售量占 总销售量的比重(%) 甲 乙 丙 20—30 30—40 40--50 20 50 30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已知: (元) 答: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价格为36元 3、某企业2003年某月份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有关资料如下: 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 生产班组 生产工人数 50-60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3 5 8 2 2 150 100 70 30 50 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 解: 根据公式: (件/人) 答: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68.25件/人 4、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品种 价格(元/公斤)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完公斤) 甲 乙 丙 1.2 1.4 1.5 2 2.8 1.5 2 1 1 试问该农产品哪一个市场的平均价格比较高。 解:甲市场平均价格(元/公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元/公斤) 5、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 工人数(人) 10-20 20-30 30-40 40-50 18 39 31 12 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并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已知:甲班: 乙班: 答:因为,所以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 (第五~第七章)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 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4、抽样误差即代表性误差和登记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5、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6、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 ) 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 ) 8、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 )。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C )。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 C )。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 C )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 C )。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 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A )。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7、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B )。 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极限误差;C、抽样误差系数;D、概率度。 8、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 ,说明两变量之间( D )。 A、不存在相关关系 B、相关程度很低 C、相关程度显著 D、完全相关 9、一般说,当居民的收入减少时,居民的储蓄款也会相应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 )。 A、直线相关 B、完全相关 C、非线性相关 D、复相关 10、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c=30+60x ,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每提高2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增加(B )。 A、60元 B、120元 C、30元 D、90元 11、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B) A、高度相关关系 B、完全相关关系 C、完全不相关 D、低度相关关系 12、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 D )。 A、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B、不完全的随机关系 C、完全的随机关系 D、完全的依存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 1、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A、B、C、D )。 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 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 2、在抽样推断中(A、C、D )。 A、抽样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的 B、总体指标是一个随机变量 C、可能抽取许多个样本 D、统计量是样本变量的涵数 E、全及指标又称为统计量 3、从全及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有(B、C )。 A、简单随机抽样 B、重复抽样 c、不重复抽样 D、概率抽样 E、非概率抽样 4、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取决于( A、B、C、E )。 A、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允许误差的大小 C、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D、总体参数的大小 E、抽样方法 5、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 B、D、E )。 A、样本单位数 B、样本指标 c、全及指标 D、抽样误差范围 E、抽样估计的置信度 6、在抽样平均误差一定的条件下( A、D )。 A、扩大极限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缩小极限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C、扩大极限误差的范围,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的范围,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E、扩大或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与推断的可靠程度无关 7、判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是(A、B、C、D )。 A、对客观现象作定性分析 B、编制相关表 C、绘制相关图 D、计算相关系数 E、计算估计标准误 8、相关分析特点有( B、 C、D、E )。 A.两变量不是对等的 B.两变量只能算出一个相关系数 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 D.两变量都是随机的 E.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介于0和1之间 9、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 A、B、D )。 A、商品流转的规模愈大,流通费用水平越低 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C、国民收入随投资额的增加而增长 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10、设产品的单位成本(元)对产量(百件)的直线回归方程为,这表示(A、C、E) A、产量每增加1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5元 B、产量每减少1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5元 C、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反方向变动 D、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同方向变动 E、当产量为200件时,单位成本为72.3元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抽样推断?抽样推断都有哪几方面的特点? 答案在学习指导书P342、第1题 2、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二者有何关系? 答案在学习指导书P342、第4题 3、请写出计算相关系数的简要公式,说明相关关系的取值范围及其判断标准? 答:相关系数的简要公式: 1)相关系数的数值范围是在 –1 和 +1 之间,即时 ,时为正相关,时为负相关。 2)当 时, x与y完全相关;两变量 是函数关系; 微弱相关 低度相关 当 时,x与y不完全相关 (存在一定线性相关) 显著相关 高度相关 当 时,x与y不相关 4、拟合回归程yc=a+bx有什么前提条件? 在回归方程yc=a+bx,参数a,b 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答:1)拟合回归方程 的要求有:1)两变量之间确存在线性相关关系;2)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必须是显著相关以上;3)找到全适的参数a,b使所确定的回归方程达到使实际的y值与对应的理论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 2)a的经济含义是代表直线的起点值,在数学上称为直线的纵轴截距,它表示x=0时y常项。 参数b 称为回归系数,表示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y的平均增加值,回归系数b 正负号可以判断相关方向,当b>0时,表示正相关,当b<0表示负相关。 六、计算题 1、 某企业生产一批零件,随机重复抽取400只做使用寿命试验。测试结果平均寿命为5000小时,样本标准差为300小时,400只中发现10只不合格。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和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 (学习指导书P344第2题) 2、外贸公司出口一种食品, 规定每包规格不低于150克,现在用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的100包进行检验,其结果如下: 每包重量(克) 包 数 148-149 149-150 150-151 151-152 10 20 50 20 —— 100 要求:(1)以99.73%的概率估计这批食品平均每包重量的范围,以便确定平均重量是否达到规格要求; (2)以同样的概率保证估计这批食品合格率范围。 解:2)已知: 组中值x 包数f Xf 148.5 10 1485 220522.5 149.5 20 2990 447005 150.5 50 7525 1132512.5 151.5 20 3030 495045 合计 100 15030 2259085 (克) (克) 2)已知: 答:1)以99.73%的概率估计这批食品平均每包重量的范围为150.04---150.56克,大于150克,所以平均重量是达到规格要求 2) 以99.73%的概率保证估计这批食品合格率范围为56.26%--83.74。 3、单位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式抽取40名职工,对其业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资料如下: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9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1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7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按成绩分成以下几组: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并根据分组整理成变量分配数列;(2)根据整理后的变量数列,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3)若其它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范围缩小一半,应抽取多少名职工? 解:1)分配数列 成绩 工人数(频数)f 各组企业数所占比重(频率)% 60以下 3 7.5 60——70 6 15 70——80 15 37.5 80——90 12 30 90—100 4 10 合计 40 100 2)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 成绩组中值x 工人数f Xf 55 3 165 9075 65 6 390 25350 75 15 1125 84375 85 12 1020 86700 95 4 380 36100 合计 40 3080 241600 3)已知:(分) t = 2 (人) 答:(2)根据整理后的变量数列,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73.66---80.3;(3)若其它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范围缩小一半,应抽取160名职工 4、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一批产品中的200件作为样本,其中合格品为195件。要求: (1)计算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 (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合格品率进行区间估计(t=2) 解:已知:1) 2)已知t=2 答: 1)样本的抽样平均误差为1.1% (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计学原理 2011 电大 统计学 原理 形成 考核 答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