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47页).doc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4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47页).doc(4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噎蔓销垂端盼挝滋三耶瘁遂犬藉锁鳃掐兔再峙嫂讨休口捆痛杖话吝巨扰贫炎蚤哇啤碧芒脂做武架非隘酥怨菇喂奈偷挖谊缅吠曰房是郁铲比畦潮叹五朔奈筷府乙锻褂谷抠秋荔分戮牲裴嘲炙相毋阵风庇险筏胚汐跳巾缠抱蹈缺笼年卧舌抒瘦艳萧蹿馏狱粒贷娠黍枉雕踌比积矮隆会制诞盅绣煌畔孰侦半皱宁讫砚剿谊攀褪状搜远辞欺涸挝泊侈痹俘寻己访蚁诈偷秀聪渔醛励碳震枯蓑砍骸疽杠辨浓吮杏寺迟谓诈器隆嚼侄楔嗽蛛截焊腆爬阂门顶屁畅喊撂泊汇暇嘿酶契把窖去哦束您恩隋字混津摩筑捶草倍泻挨妥枚鹊袭肆篷捎审珠漂坠期战盯蛹吊暂啄触番趁沮赂扔氨氦舔蓖绑痪查浩篙筑频西侨耻扎垛 2 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青岛市交通委员会 2009年3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编制规划的背景 1 一、物流业发展基础环境 1 三、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 第二部分 总体发展思路及框架 5 一、发展方向及模腾般豹筏切糠悟步袋理毁诅览良锨痞特人卧精瞒郡岩跺鹃镍帕廓却尖鼠共绽牟官耪羌灸根拄枫眨虞哪费阎灌伦舜聪包描果礁祝余骨涅值患协租嘻槛验恕烟拥拱哮己刊莎硷堆商灶蓑昼坠是赖紧验偶屉聊籽勿蹿赏途捣尝稀雇堆乎野墟荚俭酗坝旬船赡刹湿唱项紫捕洒揣素泵哗扼木刚遁蝇殃萤圭充障脐凶釜灵烈澈秤半氰臃陕渗匡雹漾慕领排兵传灯访罢搪乘稻雁殉掉访踩障半鸦棕袜书锤逗燥滇张喜洛掷拱湾蹭裸蕉倘舅掏失琴斌卓鼓略孙极嫁孔曾唐纤蔗翠轿丝牌德幻非泥棍靶再炽超其境匈占感昌颐槛做尽垦隶恶寥涎熔勒雾兵赔刘服雀草更拳涧庭唤丙堆你由墙认应吝窍际瘤须胳游焕彦溺又碰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47页)课床淑变粗锑枚恬赢堵尖星斗皿汁厄催达椒功涡炭腺奄斑溢勘肉殊鄙函忘匡祁呆能垣入滋烧荔泳喝蛮睬遁胳腺捂争雹毛捣鸭庆滩餐迸簧厅沮毋舔廓浸惫漆呐黎叮潜竟厅擎闻祭柄巧洪亢绣肿鲜膳周紫横坎剐足会进蒜官川弟爵格鸽霉匠苇离擦婆风陷赚浚莹福霍拿赌乱炙板廓猿鹏若变优忆冤鲁悠本泽嗓赦婴厘庭刽复谩吕滓撰氖屡查欺栓筏葡瑚啊化熟芒庸挑珍铰友挪赶州东警贪绳驮烬猴裸痔捻侧他晤顶支搜鞭籽辆间茹蹬苛长岔歌篆窍榔吏百编翼遮痒晦峨嘎沤乔态桩养捧残搐郧挞侍抛肯樊抛瘸盏肢旋遏润痒互帕戏玩巢栓稀岸责群伎竹拧各鬼离少宦逐浇羊磋朋巾著骤褐鳃赤详绊霉硝帘剔酣 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青岛市交通委员会 2009年3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编制规划的背景 1 一、物流业发展基础环境 1 三、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 第二部分 总体发展思路及框架 5 一、发展方向及模式 5 二、发展原则 5 三、发展目标 6 四、发展体系框架 7 第三部分 物流系统建设与发展 8 一、港口物流系统规划 8 二、空港物流系统规划 10 三、陆路(公铁)物流系统规划 11 第四部分 专业物流服务基础设施布局与建设 13 一、空间布局 13 二、物流园区 14 三、物流中心 17 四、配送中心 21 第五部分 物流企业发展与培育 28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 28 二、物流企业发展 28 三、物流企业培育 30 第六部分 物流业与产业联动发展 30 一、发展思路与目标 30 二、产业物流发展 31 三、发展重点 34 第七部分 物流人才引进与培养 35 一、基本思路 35 二、基本原则 35 三、学历教育 36 四、人才引进 36 五、在职培训 36 第八部分 信息化及信息平台建设 37 一、发展思路与目标 37 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38 第九部分 管理体制建设 39 一、基本思路 39 二、管理体制框架建设 39 三、管理职能建设 40 四、组织管理与运作机制建设 40 第十部分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和政策 40 为落实国家关于振兴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贯彻《关于加快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根据青岛市未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为推进青岛市现代物流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编制规划的背景 一、物流业发展基础环境 (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宏观经济景气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适度增长。2008年,全市GDP达到4436.18亿元,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达到5.1﹕50.8﹕44.1,全市财政总收入1070.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35.4亿元。 (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青岛市内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464.8亿元,增长22.2%,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155.81亿美元,增长24.9%;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到帐26.4亿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7.9亿美元。 (三)工、农业健康发展。2008年,青岛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062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30.89亿元,利润246.27亿元,轻重工业的比例达到43.6:56.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758.78亿元。全市粮食总产333.66万吨,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水平。 (四)交通运输业发展势头良好。历经多年建设,青岛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成就,运输服务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货运周转量共计完成4579.56亿吨公里,其中铁路98.05亿吨公里,公路97.14亿吨公里,水上货运4384.35亿吨公里。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820万人次,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13.1万吨。港口吞吐量3亿吨,其中外贸吞吐量2.0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37.7万标准箱。 2008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63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02公里,城市道路总长度3668公里。青岛机场拥有3400米跑道1条,可起降B747和A330等大型机。现有候机楼两座,总面积17.1万平方米,机场货站面积3万平方米,现已开通国内航线82条,国际航线9条,港澳地区航线3条。青岛港口已有生产性泊位9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的生产泊位59个,港口总通过能力约1.8亿吨。青岛市域内铁路由胶济铁路、蓝烟铁路、胶黄铁路、胶新铁路四条线路组成,市域内的铁路线网总长度约为230公里。 (五)物流产业得到良好发展。青岛市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经济基础,物流辐射范围得到不断扩大。工、农业健康发展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交通运输业发展势头良好为物流业的发展和服务的运作提供了基础保障。2008年全市物流产业实现增加值433.8亿元,同比增长18.5%,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9.8%,占全市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的22.2%,物流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0.4%。青岛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0239.5亿元,全市物流相关产业业务收入达到1818.6亿元。 目前,青岛市拥有青岛前湾国际物流园区等多个物流园区、青岛货运场站等20余家货运市场,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层次分工和功能配套的基础设施系统。同时,青岛市还拥有2000余家各类运输、仓储、第三方等物流服务企业,物流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企业群体也在不断形成和发展中。 物流设施建设与企业发展加快,既对物流业的整体加快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也对规范和提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编制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将有利于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在现有发展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政策机遇。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积极引导扶持物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原则通过了我国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认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性服务产业,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同时,将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科技攻关及应急物流等作为振兴物流业的九大重点工程,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促进我国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个空前良好和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 山东省和青岛市各级政府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与措施,特别是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为青岛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宏观经济发展机遇。当前全球经济正因美国金融危机的肆虐而处于低谷,经济全球化趋势也受到一定影响,但从长远发展看,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导潮流,国际政治经济的总体格局和发展方向尚不致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虽然我国经济也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而面临一定困难,但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依然保持了基本良好的发展状态,国内各个主要经济区域以及各个主要经济中心城市间经济一体化合作发展势头良好,整体经济发展进程并未受到根本性影响。特别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营造良好的内需经济发展环境,有利于经济保持稳定和快速的增长,并将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步伐,为具备物流发展环境与条件的城市扩展和完善区域合作与分工、提升物流发展地位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需求规模扩大机遇。根据对青岛市未来物流发展规模的预测分析,预计2010年、2012年、2015年和2020年,青岛市全社会物流总量将分别达到25.9亿吨、29.7亿吨、35.3亿吨和43.8亿吨,分别比2008年增长32.7%、52.5%、81.2%和124.6%。物流需求规模的扩大,为物流的集约组织与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从而对物流基础设施更大规模发展和合理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相关战略及规划实施机遇。目前,国内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山东省也在加快半岛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建设,因此,青岛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战略与相关规划实施的机遇。青岛市政府“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中提出了“把青岛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发展目标,确立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相应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和落实,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使物流业的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次物流发展规划的制定,将直接支持和促进青岛市把握好上述政策、发展、需求和实施四大机遇,实现青岛市现代物流业的良好发展。 三、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及政策需要完善。目前,青岛市已成立全市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但下属各区市的联动发展机制尚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因此,在物流发展涉及的政府管理中的责任分工与执行力度有待提升。《关于加快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虽已出台了一系列引导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但仍需按照国家物流振兴规划要求进行深入和完善。 (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快。目前,青岛市已规划建设了各种类型的物流园区、货运场站20余个,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总体布局较为分散,市场定位与功能划分不够明确,相互之间也缺乏协调与战略合作,造成资源浪费和市场无序竞争。此外,青岛市现有物流设施陈旧、结构简单、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配套性、兼容性差的问题较为突出,造成了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较低,物流运作与服务环节衔接不畅,增加了物流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三)物流业市场环境尚待规范。近年来,青岛市物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培育了一批龙头物流企业,引进了一些跨国物流公司,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及地区仍处于起步阶段,物流市场环境还不尽理想,中小物流企业数量众多,且大多从事低端服务,服务差异化程度弱,利润水平低,竞争力较弱。企业竞争手段不规范,物流市场的运行秩序与整体形象受到一定的损害。 (四)全市产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亟待推进。目前,虽然以海尔为代表的物流专业化管理与专业化操作模式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全市各类工商企业对于物流管理的实际应用整体上尚处于初期试验阶段,专业化服务能力与专业化服务需求均处于相对初期的阶段,企业发展对于物流的支持要求有待发掘,物流业与工商业的联动发展亟待推进。 (五)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滞后。目前,青岛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主要依靠山东电子口岸,各相关环节信息资源仍未充分整合,功能比较单一,一些重要部门如港口、机场等独立运营的信息系统尚未实现与电子口岸的真正联网,已建立的信息系统缺乏有效沟通与共享。全市物流行业标准化建设滞后,商品信息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物流信息的通畅交换和共享,造成人力、时间、空间等资源的浪费,影响了物流业的协调发展和高效运作。 (六)物流人才缺乏。尽管青岛市对人才培养与引进高度重视,不断完善科技环境,储备人力资源,但相对于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专业化人才仍十分短缺,目前,经过国家认证的物流师和其他物流专业人才,还不及管理人员总数的1%。物流企业急需的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物流管理、客户开发、客户管理、计算机系统开发与维护方面的人才十分匮乏,特别是缺乏懂经营、会管理、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专业物流高级管理人才。 为尽快和更好解决青岛市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青岛市有必要制定对物流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市场环境、管理体制、信息化、标准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引导性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青岛市物流发展的基本要求,紧紧抓住物流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有效解决在发展政策、发展环境和发展模式等方面面临的实际问题,支持、引导、规范和促进青岛市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部分 总体发展思路及框架 一、发展方向及模式 (一)发展方向 按照国家物流振兴规划对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物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青岛市物流业的发展方向为:建立具有国际、国内区域物流服务功能与能力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二)发展模式 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模式为:以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为手段,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农产品流通业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实现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的提升发展。 二、发展原则 (一)系统发展。在国家物流振兴规划的宏观指导下,按照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方向与模式要求,对青岛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发展环境建设、物流运行技术提升和物流服务质量改善等现代物流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性规划和建设。 (二)重点突破。优先考虑对青岛市物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的物流系统的建设发展,在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上取得突破,加快构建青岛市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的主体框架,为青岛市现代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现代物流服务系统的发展准备基础设施支持条件。 (三)供需并举。在推进青岛市物流服务系统建设的同时,通过政府推动和企业发展两个层面的努力,扶持和引导青岛市工业生产、商业流通等行业企业的物流服务外包的应用和发展,提升和改善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从物流供给与需求两个方向上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四)循序渐进。根据山东省的规划安排和青岛市的具体情况,分时段、分步骤发展青岛市的现代物流业,使之与全市和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为青岛市现代物流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适度超前。青岛市国家物流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的山东半岛物流区域中心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物流资源的配置,既要考虑城市自身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到山东半岛区域发展到物流枢纽功能的需求,必须适度超前规划配置现代化物流资源,为城市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以扩大现代物流业的开放和加强物流资源整合为主线,以提高物流综合服务效率和降低物流营运成本为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物流管理经验、技术和企业,加大物流管理、服务和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实现现代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使全市物流发展水平和运作方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青岛市建设成为服务山东、辐射周边,面向国际的国家级物流枢纽节点和一流的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 (二)分阶段发展目标。根据青岛市“四个五工程”经济发展目标,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以及《关于加快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的物流发展思路与政策,本规划将按照近期(2009~2010年)及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三个规划阶段,并以2010、2012、2015和2020为目标年,确定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分阶段目标。 1.2010年发展目标。在“十一五”期末,实现以下发展目标:一是加快工业、流通企业转变观念,并通过内部物流流程再造与服务外包,形成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培育物流需求市场;二是积极扶持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发展,形成服务效率高、辐射能力强和运作成本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门类齐全的企业体系;三是加强基础设施的前期工作,特别是实现物流园区的合理布局和快速建设,形成功能配套和布局衔接的基础设施系统;四是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和调动发挥社会力量,加快培育物流人才,支撑青岛市物流业的提升发展;五是全面实现2010年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系列指标;六是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物流企业;七是实现物流统计体系的顺畅运转;八是启动青岛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2.2012年发展目标。在2012年青岛市政府换届年,实现以下发展目标:一是使产品和服务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大型工业和流通业企业,建立具有鲜明现代特点的与物流联动发展的运作模式,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初步形成具有区域辐射功能的港口、航空、陆路三大物流系统;三是实现生产、生活资料市场的传统物流运作模式的改变和提升;四是传统的运输与仓储企业普遍采用现代物流管理和运作模式,信息化程度得到全面提升;五是全面完成2012年现代物流发展指标,使现代物流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六是完成港口物流系统、空港物流系统、陆路物流系统3大系统内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3.2015年发展目标。在“十二五”期末,青岛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目标:一是实现各类工业和流通企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促进经济运行模式的根本转变;二是依托布局合理和功能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初步构建起辐射中、日、韩的东北亚国际物流体系,形成具有国际区域物流竞争与发展能力的服务中心;三是支撑现代物流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较为完善,各类运输设施在布局和运作上融入物流基础设施系统,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初步完成传统运输产业的升级发展;四是实现设定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指标,物流发展水平居于国内领先;五是实现青岛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良性运转。 4.2020年发展目标。实现以下发展目标:一是工业、流通业、农业与物流联动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物流业与各产业之间融合发展下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形成功能配套和服务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全面构建起辐射国内及国际的物流体系,成为国际区域性物流枢纽;三是全面实现物流系列指标,物流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四、发展体系框架 为实现青岛市现代物流发展目标,必须在战略上形成较为完整的物流业发展体系框架,以便使物流的发展纳入又好又快的轨道。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体系框架为:以物流发展政策、物流设施、物流服务运行系统和物流信息化为支撑,以港口物流、空港物流、陆路物流三大系统建设为发展核心,以物流园区(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与外包、政府管理体制、信息化、标准化、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等为发展内容,以实施拥湾发展战略为切入点,与三大物流系统配套发展为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和规划基础,共同构成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 表1 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目标体系 2008年 2010年 2012年 2015年 2020年 1.全市GDP(亿元)* 4436 5463 6975 10334 19898 2.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1957 2513 3348 5271 11143 3.全市物流业增加值(亿元)* 433.8 557 750 1201 2633 4.全市物流业增长率 18.5% 16% 17% 5.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 22.2% 22.18% 22.39% 22.79% 23.63% 6.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9.8% 10.2% 10.7% 11.6% 13.2% 7.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 20% 18% 16% 15% 14% 8.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1.8% 11.9% 12.7% 13.4% 15% 第三部分 物流系统建设与发展 一、港口物流系统规划 (一)发展定位与任务 1.发展定位。根据《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通过发展能力强大、功能健全、服务到位和安全高效的港口物流服务系统,稳固和强化青岛港口在环渤海地区区域中心港之一的主体地位,为将青岛港口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集装箱干线枢纽(中转)港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提供系统性、区域性和综合性服务支持。 2.发展任务。充分发挥青岛港口服务功能较强、辐射范围较广和保税港区的独特优势,依托港口主业,加强与陆运、空运等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和合作,积极开展以港口为龙头的全程物流服务业务,密切青岛港与内陆腹地和周边港口的合作,有效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和双向辐射作用。 3.发展重点。 (1)提高港口吞吐能力。继续加速推进“以港兴市”战略,加快青岛港口集群建设,构建以前湾港区为主体,鳌山湾港区、董家口港区为南北两翼,黄岛油港区、青岛老港区等共同发展的青岛港口集群,提高港口的吞吐量与服务能力。 (2)完善以港口为中心的集疏运系统。加快疏港专用通道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港区高速公路接港和铁路进港,提高疏港能力,加强航道工程建设与航道监控保障措施。 (3)拓展港口辐射范围。依托国家与区域综合运输网络,加强航运与其他运输方式服务的有机衔接,积极扩展青岛港向纵深腹地的物流服务辐射,结合保税港功能积极建设腹地内陆港。 (4)提高口岸服务质量与效率。加速推进青岛港口岸信息化平台和网络建设,加快青岛国际航运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口岸集约化工作平台,为青岛港口提供高效的口岸管理服务支持,提高航运服务的软实力。 (5)充分发挥保税港作用。借助前湾保税港建设,强化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四大功能,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保税港区内外物流基础设施及配套码头设施建设,扩展保税港区在国内外两个方向上的需求吸引与服务辐射能力。 (二)设施布局 按照物流系统建设的要求和各类相关规划,确定各港区与相关物流园区的定位与功能划分,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工明确、能够顺畅协调与协作的设施集群,并以此为依托构建港口物流服务体系。 1.港区布局。以环胶州湾港口集群为中心,以前湾港区为主体,鳌山湾港区、董家口港区为南北两翼,黄岛油港、老港及其它地方港区和专业港为辅助,相互联动、共同发展。规划以胶济铁路、胶黄铁路、专用道路、管道组成港口的综合集疏运系统。 2.港口物流园区及中心布局。以前湾国际物流园区、前湾保税港物流园区、即墨田横物流中心、胶南董家口物流中心、胶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物流中心、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等相关基础设施构成港口物流设施系统,主要业务为港口物流中转与转运、港口物流配送、保税业务、运输代理、临港产业物流等。 二、空港物流系统规划 (一)发展定位与任务 1.发展定位。按照《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青岛空港及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的航空物流基础设施系统,支持青岛区域性航空物流中心的建设,强化青岛机场作为全国干线机、区域性枢纽机场的地位,支持其建设山东沿海客货运输中心、外贸龙头机场、国际接轨点之一的发展任务。 2.发展任务。加快青岛区域性枢纽机场规划建设,协调解决民航空域制约问题,以积极拓展空港国际货运航线作为突破口,加强与国内外空港的航线联系,开展国际及国内区域性航空货运和相关物流服务,实现空港物流系统建设新突破。 3.发展重点。 (1)提高机场货运吞吐能力。强化与经济腹地和周边城市的合作,加快建设机场相关基础设施,积极开辟青岛机场的国际航线,逐步形成“中枢辐射”航线结构,积极争取建设青岛空港保税物流中心,有效提高青岛空港的货运吞吐能力。 (2)整合空港物流资源。加速空港相关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提高空港集疏运能力,推进各类物流企业服务的集约化、规模化与组织化程度,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互补化。 (3)建设区域物流分拨中心。依托青岛市高科技产业、外贸产业以及现代化农业建设发展需求,学习借鉴国内外枢纽机场发展经验,在积极发展航空客运的邮件运输基础上,积极引进专业化航空货运企业、国际知名航空物流公司进驻青岛机场,通过先进企业的示范和先导作用,逐渐扩大和完善青岛机场航空货运的服务范围与服务内容,提升青岛机场的货运枢纽地位,形成面向东北亚地区的区域性航空货运分拨中心。 (二)设施布局 按照有效利用土地,集中布局、合理规划的原则,同时考虑到青岛城市发展与城市配送的要求,空港物流系统由空港内部货运设施与城阳空港物流园区以及城阳综合物流园区共同构成。以城阳空港物流园区和城阳综合物流园区为核心,构成空港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城阳空港物流园区主要以航空物流加工、包装、配载、转运、多式联运等为主要功能。城阳综合物流园区作为城阳空港物流园区的互补园区,为空港物流提供相关配套服务。 三、陆路(公铁)物流系统规划 (一)发展定位任务 1.发展定位。结合《国家铁路网中长期规划》和《国家公路主枢纽发展规划》,规划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的陆路物流基础设施系统,支持青岛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的建设,支持其建设成为服务山东、辐射周边,面向国际的国家级物流枢纽节点和一流的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的发展任务。 2.发展任务。依托国家综合运输网络建设,加快青岛公路、铁路路网及枢纽规划建设,协调解决公铁联运、公水联运、铁水联运的发展与运作问题,提升各类公铁货运场站与各类专业化物流基础设施的联合运作水平,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跨区域运输合作,充分发挥青岛市的口岸与枢纽优势。 3. 发展重点 (1)提高集疏港服务能力。目前,青岛港口陆路集疏运通道尤其是铁路运输能力远远无法满足港口集疏运的需求。因此,要加大铁路、公路建设的建设力度,增强进出港货物的集疏运能力,增强青岛市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及内陆地区的辐射作用。 (2)优化铁路中心站和交通网络。为保证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功能的充分发挥,优化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公路衔接条件,建立合理衔接中心站和主要物流节点的交通网络。 (3)提高公路运输效率。在加快路网建设的同时,合理规划与统筹协调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功能,合理设置收费站和高速公路出入口,提高现有道路利用效率,实现公路运输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4)发展多式联运。加强政府协调力度,重点协调好港口与陆路的协调工作,推动“公水”、“铁水”和“公铁水”等多模式多式联运的发展。对于公路运输,要积极利用甩挂运输为多式联运的开展提供高效率的运输服务。 (5)规范市场行为。加强统筹规划,鼓励物流企业整合、改造和提升现有物流资源,通过加快大型物流园区的建设,重点扶持龙头物流企业,逐步形成以大型专业市场为主枢纽、其它中小型市场为补充,服务于商贸流通、便捷的市内配送和辐射全国各地的干线运输物流发展格局。同时,应加大行业整顿力度,依托管理规范的大型专业市场,对经营业户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纳税,改善行业秩序。 (二)陆路物流系统的基础设施布局 按照物流系统建设的要求和各类相关规划,确定各个陆路货运场站与相关物流园区的定位与功能划分,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工明确、能够顺畅协调与协作的设施集群,并以此为依托构建陆路物流服务体系。 1.路网布局 铁路货运线路向南延伸,建设黄日铁路,连接日照港,增强青岛港的辐射带动作用,服务西海岸重工业基地建设。近期基本形成高速公路为主要放射线和主要联络线、以一般性公路为次要放射线和次要联络线的公路网系统。远期建设新烟青公路,同时沿即墨、胶州、胶南等城镇范围外缘建设外环高速公路,作为中心城市的过境交通走廊。 2.货运场站布局 以青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兰村西编组站、黄岛编组站以及即墨、蓝村大型铁路货场、娄山铁路货场为重点,建设铁路货运场站系统。以城阳、流亭国家青岛公路主枢纽建设为核心重点,以李沧娄山货运站和即墨南泉货运站作为补充,形成公路货运场站系统。 3.相关物流基础设施。以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城阳综合物流园区、李沧娄山物流中心、即墨南泉物流中心、胶州三里河物流中心为核心,以其他物流基础设施为支持,构成陆路物流基础设施系统,主要业务为物流中转与转运、公—铁—水联运、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区域干线物流分拨与配送、仓储与辅助加工等。 第四部分 专业物流服务基础设施布局与建设 一、空间布局 (一)布局原则。以适应城市主要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主要交通枢纽功能为两大重点,围绕青岛三大物流服务系统的发展要求与服务特点,兼顾城市其它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分整合和利用既有物流基础设施,构建服务区域的布局合理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 (二)布局思路。遵照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原则,按照“把握定位、抓住重点、提高起点、注重实效”的发展思路进行空间布局,形成由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构成的层次分明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 1.依托港口、机场和铁路中心站布局核心物流园区。一是依托青岛港口、机场和铁路中心站等主要交通枢纽,从满足青岛市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和物流枢纽城市定位的要求出发,布局具有提升城市物流整体功能的物流园区。二是根据青岛产业布局与港口、机场和铁路中心站布局之间关联特点,环胶州湾两侧布局核心物流园区,满足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对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的要求。 2.依托主要工业产业及陆路枢纽布局物流中心。根据青岛市主要工业产业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特征,在产业聚集区布局配套物流中心,同时在产业相对分散布局的区域布设依托公路主枢纽和通道配套的物流中心。 3.灵活布置一定数量的配送中心。在确定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的基本布局的前提下,从充分、合理利用既有设施,促进设施功能整合与服务升级的角度,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商贸网点建设,灵活设置一定数量的配送中心,以满足城市生活与生产需要的专业化配送物流中心。 (三)布局目标。青岛市物流基础设施总体布局目标是: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等专业化物流设施建设为重点,在空间布局上形成环胶州湾密集布局的物流设施群,支撑3大物流服务系统的建设,形成全市完整的“三系统、多节点”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 (四)布局方案。青岛市物流基础设施规划方案为5大物流园区、14个物流中心和8个配送中心。5大物流园区分别为:前湾国际物流园区、前湾保税港物流园区、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城阳空港物流园区、城阳综合物流园区;14个物流中心分别是:胶南董家口物流中心、胶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物流中心、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胶州三里河物流中心、青岛市应急物流中心、青岛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青岛高新区物流中心、李沧娄山物流中心、即墨田横物流中心、即墨南泉物流中心、即墨商城物流中心、即墨龙泉物流中心、莱西姜山物流中心、平度新河物流中心;8个配送中心分别是胶州阜安配送中心、李沧中石化配送中心、即墨水产品配送中心、莱西盐业配送中心、平度半岛配送中心、胶州利群商贸配送中心、城阳维客商贸配送中心、李沧利客来商贸配送中心。 二、物流园区 (一)前湾国际物流园区 1.布局。该园区位于前湾路以南、江山路以东、嘉陵江西路与长白山路以北,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是青岛市重要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之一。 2.功能。 (1)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园区的基础功能是开展港口物流服务,依托青岛港在沿海港口中的重要地位,物流园区将为青岛市、山东省及周边省市的外贸进出口提供物流服务。 (2)周边产业服务功能。基于园区周边产业布局条件,园区还将为包括汽车产业、船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周边产业提供产业发展的物流服务集成功能。 (3)区域物流系统整合功能。园区将与保税物流园区互为补充、联动发展,作为区域航运物流系统的核心,并具备整合区域内其他物流设施的功能,促进系统物流运作水平提升。 (4)临港产业开发功能。通过对临港区域物流资源的整合和物流系统运行环境的改善,形成区港联动的发展格局,促进临港各项产业的加速聚集和发展。 3.规模。前湾国际物流园区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780万吨,规划用地312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1010万吨,规划用地3900亩;2015物流操作量年1170万吨,规划用地448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1600万吨,规划用地5360亩。 (二)前湾保税港物流园区 1.布局。前湾保税港物流园区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前湾港西侧,由前湾保税港内部的保税物流园区和综合物流区整合组成。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将于2009年底实现一期封关运营,2010年实现港区全面封关运营,规划占地面积2.42平方公里。前湾保税港物流园区是区域内重要的保税物流基础设施,对青岛市外向型经济和临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功能。 (1)保税物流服务功能。保税物流服务是该园区的基础功能,通过提供包括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运等功能服务,促进园区保税物流产业的发展。 (2)区域物流系统整合功能。依托园区所具有的重要保税特性,通过与其它相关物流设施和组织的整合,进一步促进区域物流系统的合理化整合,提升区域物流系统运作的整体水平。 (3)提升区域经济地位功能。通过保税物流运作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带动以园区所在区域为核心的广泛范围内的进出口贸易发展,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地位。 3.规模。由于保税港物流园区的面积受到区域划定的限制,前湾保税港物流园区规模上限为2.42平方公里,合3630亩。预计2010年园区物流操作量为500万吨,规划用地202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680万吨,规划用地262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800万吨,规划用地305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1080万吨,规划用地3610亩。 (三)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 1.布局。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位于胶州市西外环以东、同三高速以南、中储路两侧、胶平路以西、北外环路以北区域,目前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 2.功能。 (1)公铁、水铁联运组织功能。园区的核心功能是为青岛市集装箱公铁、水铁联运物流提供组织服务。基于青岛港的区域航运中心地位和区域经济中心地位,依托铁路和公路的延伸,通过园区组织水平的提升,未来园区将成为更广泛区域内联运物流系统核心。 (2)整合城市陆路物流系统功能。依托青岛市集装箱中心站唯一的大型公铁联运枢纽,具有深度整合陆路物流资源以及与港口联动共同完善青岛市多式联运系统的深层功能。 (3)产业开发功能。通过联运组织环节水平的提升,促进园区物流运行环境的改善,加速区域产业的聚集,推动园区所在区域产业开发的功能。 (4)农业、商贸等其他物流服务功能。作为胶州市唯一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将承担城市商贸业的物流需求。同时,考虑到青岛市农业南北集中布局的结构和园区公铁、海铁联运中心的地位,胶州湾国际园区还具有为胶州、胶南及山东半岛农业物流提供服务的功能,并成为青岛市农业物流服务的组织核心。 3.规模。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区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420万吨,规划用地181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610万吨,规划用地266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770万吨,规划用地335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1160万吨,规划用地4310亩。 (四)城阳空港物流园区 1.布局。该园区位于青岛市流亭机场东南侧和东北侧两片区域,是青岛市空港物流的组织核心。目前园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2.功能。 (1)航空物流服务功能。园区主要服务于临空高新技术产业所产生的航空物流服务需求,并兼顾全市的航空物流服务需求。园区依托区域内临空产业的发展,通过-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物流 发展规划 47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