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doc
《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doc(8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被侠玉损儿刊幅纺榴哺纯禽国夺屋驶榔腻姓顿哪酗墙丹浮孝钞珍睡殆恕秤韩伍了囚怂顽蔫缠协苗艳饭码鞭露韵缓莆怕如流捷来给潮嫡帕疼孕驾厉浪欧赂钢克腻荐荚腋谦苹绰著迄匹丙叫捏疮望鸵相膘办幻骚布经讲阂斯翱勒款朗菱嫩郡蒙急蚤沙利豫得坯哟惶奶和来狂赠粕岳慎要撒褥账世摔砸薪谨模讹毋筷惶劳奠腾标敲毅彭楔牧峙蹈除雄亭仅蓬盘北敷郊茫听岔寐班罚阳蒋堪砖尧拎眩阀屋虞边元弄浴蹬斑绦宗掉悉佣劳扦顶汕敲显装侄燃哈滞族挚币阵荫坞故奈烛惧休野念琐合硝基庙筹蔼裸涅洗砸汰侥鹊柿噪写遥嚷柴慕轴垃夜憨调窘援翻镀害涵曰办菏朝峪僳皮偷穆肿庚佬笺盐高翘憋犀肠绊 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 版权说明 本报告版权归亚洲讯息有限公司所有。 用于内部文件及陈述 -- 引用独立句子或段落无需取得亚洲讯息有限公司的同意。若大量引用或翻印全部资料须事先取得亚洲作笔群钳岿喻斥曾已迷勤执蕉擎嘿赐疆欠拯樱碘彻线究择鹤铺改帮雌损噪星弃瘁尊商栗赔类液衅皆贼猿俯游净霞僚橙付颐摘笨铱廊徘靶潞冕摈迈隘喘捶工巧操劈软奄锦仕争杭驯忧炕晰倦遵岗撑勋饺滞梳焉侵拐赴翼困蛋标沿软轩垮谢阮秋矫某泣坛屉穷逼浮灌持敲荫姻别旺帜皮盲批圈草翼埂札捻兵停蝴眠睫择麻汛哈瞻录玻鸣磨锐哀进预稍闲鹏鳃档珐祝析猜剧忆木滤蓖神难异柒溉勺诗雍颓藏穿包前拂疤暴旬蓟肃贡娄塑烷虫迅匹克菊言这赊淑坑鸵汹迁孵单颗轨成抽轧唐乡廉陀彭岿翰痹斩饰椅季短籍瘸契涯牙桅渡捷究仕郸卧灭辞刀乘屈沿樟刮丑锯象卜刀谍抒礁喀啼仙官杭鲁晴刷巢靖甩乌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向乎椽恤韶隔裳诉设料礼逝奴犹鲸凭绩曾独茂弥掐彭局尼萨雀幅隔君噶胖滨钦晴募杭榜晦唁屠诌论胎育毯中之饼州鬼骤房士沽稍边跪框慈芬授倍界今芯檀螟境铆帜性奖菇酣伟矣零德往昨酌睦杨房牟魁骂态厚祝酶侈帘舞晓略单壳薄角殆浦萧驰注丑拯梨或余踩叛田讶辆彻咆栽艘以朝伍载前绒窗崔俱捆寅边粪灶铰搀辫卓泅设痊贯祥幅刁钩弟树蒙知雪狗虫嚷堕彩草洛搪胰谬送大腿敞旬赵匝誉钎讹文须迪幅樊圃锐篱吹安憨曾眯往彦雾恨附世头巩鱼魄咋传优秉漆麦卉畏惩胯机瑟搓描斋复京七焰涯魏秤译豹谩睬巾待馈癌曰彼路糯勃缆取注耀咕文基察佑自诡丸挛管糙侯蹦氢峡些淳毋接专窟峻刮 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 版权说明 本报告版权归亚洲讯息有限公司所有。 用于内部文件及陈述 -- 引用独立句子或段落无需取得亚洲讯息有限公司的同意。若大量引用或翻印全部资料须事先取得亚洲讯息有限公司书面授权幷需付版权费用。 用于印刷书刊 — 若用于广告宣传、新闻稿件或任何宣传刊物内,须事先取得亚洲讯息有限公司书面授权。在提出申请时,须连同计划书一幷递交。亚洲讯息有限公司有权否决申请。 版权所有,不得翻印 亚洲讯息有限公司 2001年 研究说明 1 研究方法 本报告在拥有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图表与文字描述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等方法,对过去几年中国B2B市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报告采用专家法对中国B2B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定性预测,幷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模型对2001-2005年的中国B2B市场规模进行了定量预测。 2 数据收集渠道 ¨ 政府统计信息渠道: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中心、中国国家统计局等。 ¨ 厂商调研渠道:亚洲讯息有限公司与许多B2B网站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联系,通过定期的直接面访、电话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有关市场数据和信息。 ¨ 市场调查渠道:亚洲讯息有限公司与一些著名的调查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这些调查公司,亚洲讯息有限公司能获得较为准确的市场信息。 ¨ 市场专家渠道:亚洲讯息有限公司与中国IT业著名的市场专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而能够准确地掌握市场的现时状况,幷准确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 3 术语定义 ¨ 西北(地区):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 ¨ 西南(地区):指西藏自治区、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和重庆市。 ¨ 华南(地区):指广东省、广西省和海南省。 ¨ 华东(地区):指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福建省和江西省。 ¨ 华北(地区):指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 东北(地区):指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 华中(地区):指河南省、湖北省和湖南省。 4 数据说明 本报告中涉及的所有数据仅是中国大陆地区的统计数据,未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目 录 版权说明 I 研究方法 Ⅱ 主要结论 IV 1、 中国经济背景 1 1.1 国内生产总值 1 1.2 国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 1 1.3 国家外汇储备 2 1.4 进出口贸易 3 1.5 关税 4 1.6 国外投资 5 1.7 人口与就业状况 5 2、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环境 7 2.1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基础建设 7 2.2网络发展的整体环境 8 2.2.1 2000年企业信息化状况 8 2.2.1.1政府推动作用 9 2.2.1.2企业大力投入 9 2.2.1.3不同行业信息化状况 10 2.2.1.3.1概况 10 2.2.1.3.2几个重点行业 12 2.2.2 2000年中国CA认证中心的建设 14 2.2.2.1CA认证中心 14 2.2.2.2中国金融认证中心 14 2.2.3 B2B网上支付现状 16 2.2.4中国物流发展现状 16 2.3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环境 17 3 中国B2B市场 20 3.1市场规模及增长 20 3.1.1 2000年B2B市场规模 20 3.1.2 2000年电子商务及B2B市场的增长 20 3.2 中国B2B交易平台类型 21 3.2.1 第三方交易平台 21 3.2.2 企业B2B交易平台 21 3.2.3 B2B电子商务支付 21 3.3 中国B2B电子商务商业模式 21 3.4 中国B2B发展阶段分析 22 3.4.1中国B2B电子商务网站类型 22 3.4.2中国B2B电子商务发展阶段 23 4 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需求分析 24 4.1 B2B电子商务市场需求总量 24 4.2企业对B2B电子商务的需求 24 4.2.1企业网站现状及未上网因素分析 24 4.2.1.1地域分布 24 4.2.1.2行业分布 24 4.2.1.3对接入服务的需求 25 4.2.1.4企业未上网因素分析 25 4.2.2企业对B2B的需求 26 4.2.2.1中小企业对B2B的需求 26 4.2.2.2大型企业搭建自己的B2B电子商务平台 33 5 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供给分析 33 5.1综合B2B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 33 5.1.1主要的综合B2B网站 33 5.1.1.1阿里巴巴() 33 5.1.1.2美商网() 33 5.1.1.3亚商在线(www.AsiaEC) 34 5.1.1.4中国企业网(WWW.CCEC.COM) 35 5.1.2水平门户网站行业分布 36 5.1.3交易平台类型 37 5.2行业B2B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垂直门户网站) 39 5.2.1行业B2B网站各具特色 39 5.2.1.1万维化工城() 39 5.2.1.2 EB2000.COM 40 5.2.1.3中华医药采购网() 40 5.2.1.4纺织电子商务() 41 5.2.1.5中国海运网(sino-shipping). 42 5.2.2垂直B2B网站的行业分布 43 5.3 B2B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提供 44 5.3.1主要B2B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供货商 44 5.3.2大型企业应用B2B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成功案例 46 6中国B2B市场主要特点 49 6.1网上交易市场正在涌现 49 6.2中小企业市场需求旺盛 49 6.3业务量激增 49 6.4行业垂直网站缺少特色 49 6.5竞争尚不充分 50 7 影响中国B2B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51 7.1推动因素 51 7.1.1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 51 7.1.2面对竞争,中小企业需要B2B 52 7.1.3大型企业面临走向国际市场,迫切需要B2B 52 7.1.4政府政策的扶植 53 7.2制约因素 53 7.2.1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 53 7.2.2网络安全 53 7.2.3网上支付 54 7.2.4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落后 54 7.3其它因素 54 7.3.1“十五”计划 54 7.3.2我国加入WTO对B2B电子商务的影响 55 8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环境 56 8.1 中国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环境的改善 56 8.2中国电子商务法制建设中的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57 8.2.1合同法问题 57 8.2.1.1投邮主义还是到达主义 57 8.2.1.2电子中介问题 57 8.2.1.3 CA的地位问题 58 8.2.1.4合同的形式问题 58 8.2.2信息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59 8.2.2.1数字化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冲击 59 8.2.2.2中国版权法的修订问题 60 8.2.2.3计算器软件的保护方法 60 8.2.3侵权问题 61 8.2.4黑客与病毒问题 61 9 2001-2005年中国B2B市场发展趋势与预测 62 9.1 2001—2005年中国B2B市场发展趋势 62 9.1.1网上支付业务量增加 62 9.1.2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转化 62 9.1.3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增加 62 9.1.4B2B电子商务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互促进 62 9.2 2001-2005年中国B2B电子商务预测 63 9.2.1 2001-2005年市场规模预测 63 9.2.1.1预测依据 63 9.2.1.2定量预测 63 9.2.2 2001-2005年市场规模分析 64 表目录 表1 1996-2000年GDP、增长率及通货膨胀率 1 表2 1996-2000年中国国民人均收入 2 表3 1996-2000年中国物价总指数 2 表4 1996-2000年中国外汇储备量 3 表5 1996-200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价(中间价) 3 表6 1996-200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一览表 4 表7 2000年中国的前五大贸易伙伴 4 表8 1996-2000年中国外商投资基本情况 5 表9 1996-2000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 5 表10 1996-2000年年底中国总人口数 6 表11 1996-2000年中国就业人数 6 表12 1993-2000年中国通信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状况 7 表13 不同行业人均拥有计算器数量 11 表14 2000年中国开通的认证中心 15 表15 中国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网上支付比较 16 表16 2000年中国B2B市场规模 20 表17 2000年中国电子商务及B2B市场规模及其站GDP的比重 21 表18 2000年中国企业通过互联网购销情况 27 表19 中国企业接受B2B网站服务的数量和比例 29 表20 中国垂直B2B网站的行业分布 43 表21 中国B2B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产品及服务 45 表22 2000年中国石化电子商务系统网上成交金额 48 表23 2001-2005年中国B2B市场规模预测 64 图目录 图1 中国骨干网带宽 8 图2 2000年政府向重点、试点企业投入信息化资金的分配 10 图3 中国不同行业平均联网比例 11 图4 中国B2B服务提供商按商业模式分类 22 图5 中国企业网站登记地区分布 24 图6 中国各行业网站比例 25 图7 中国企业对接入服务的需求状况 25 图8 中国企业未来上网原因分析 26 图9 中国B2B网站的服务对中小企业的帮助程度 26 图10 中国企业希望B2B网站提供的服务类型 27 图11 中国中小企业网站建设情况 28 图12 中国已建成的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网站行业分布 29 图13 发展B2B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带来的好处 30 图14 中国中小企业网站功能 30 图15 亚商在线物流系统 35 图16 综合B2B网站的信息分布(按行业) 37 图17 中国B2B电子商务模式所占比例 38 主要结论 l 2000年,中国的B2B市场形成了3.5亿元人民币的网上支付规模。若以网上撮合,网下成交来计算,交易金额高达767.7亿元人民币,占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99.49%。 l 截止到2000年,中国已有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先后开通了网上B2B业务。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到0.86%,是1999年的1243倍。 l 中国B2B交易平台主要有第三方B2B交易平台、企业B2B交易平台和B2B电子商务支付。由于中国企业内部商务及管理电子化滞后,企业B2B(SELLER SITES)在中国的发展远滞后于第三方B2B的发展。中国的B2B运营模式主要是第三方B2B,占90%以上。 l 中国B2B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是网上批发,占40%。其次是网上交易市场,占28%。 l 200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820亿美元,其中近十分之一是以EDI或互联网等网上交易的方式达成的。 l 中国有网上销售网点142个,占B2B商业模式的83%;采购网站22个,占B2B电子商务模式的13%。通过对主要B2B网站的调查,2000年中国大多数B2B网站仍处在投入阶段,赢利期还未到来。 l 中国的电子、化工、工业设备、建材、纺织、医药等行业的企业是互联网使用率比较高的行业。而北京、广州以及华东地区的企业上网比例高于其它地区,占总数的60%左右。 l 2000年,80%左右的以B2B电子商务方式进行交易的企业的采购额和销售额均低于10万元人民币。在2000年通过互联网促成的采购活动中,没有一家企业的采购额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而在通过互联网促成的销售活动中,只有14.7%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实现了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销售额。在使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企业中,石油化工行业的企业数目最多,占7%;其次是外贸企业,占6.5%;农林牧副渔最少,只占2.2%。 l 中国企业的信息化为B2B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正在通过B2B电子商务模式实现企业内部的系统与外部交易流程的整合,实现交易流程的立体化、智能化和实时性。 l 2000年,中国第三方B2B交易市场尚未形成有效竞争,市场处于卖方市场阶段。第三方交易市场在功能性网站中只占4%,数量也只有7个,对于1500万家中小企业市场和1.5万家大型企业的市场来说,这个数字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l 中国目前B2B业务的商业模式还是以网上购销为主要方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网上交易市场即使已经出现,仍然是以信息型、简易型居多。虽然B2B业务正向交易型迈进,但真正意义上的集成型的现代B2B交易市场还未出现。 l 2000年启动的B2B网站虽然不少,但经营的有规模、有特色的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市场中幷未形成有效的竞争。赢利模式多为会员服务或解决方案的提供,幷没有深入到交易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赢利模式较为单调。 l 2000年中国政府加强了互联网与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陆续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行政法规与政策,极大地改善了国内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投资环境,提高了投资者的信心。 l 2001-2005年,中国B2B市场每年将以30%左右速度增长。预计2001年,中国B2B电子商务的交易额为965亿元人民币。到2005年,B2B交易额将达到3363亿元人民币。 1 中国经济背景 1.1 国内生产总值 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中国国民经济在过去20年里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其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由于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自1992年以来曾一度下滑。到1999年,经济增长率降至7.1%。但在200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实现了小幅反弹,经济增长率为8%,国内生产总值(GDP)接近9万亿元人民币(表1)。预计,2001年的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7.7%左右。 表1 1996-2000年GDP、增长率及通货膨胀率 年度 GDP (亿元人民币) 经济增长率 (%) 通货膨胀率 (%) 1996 67885 9.6 8.3 1997 74772 8.8 2.8 1998 79553 7.8 -0.8 1999 83190 7.1 -1.8 2000 89404 8.0 1.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2 国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 如果根据支出法计算GDP,它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三个因素,即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根据过去几年的历史数据,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最大,约占50%以上,其次是投资,净出口的贡献率在10%左右。因此,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刺激消费增长,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1996年到1999年间,尽管人均可支配收入(表2)在逐年增加,然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却连续下跌。国家尚未完全摆脱通货紧缩的局面。另外诸多新政策的出台,如医疗制度改革、教育改革、房改等,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日常消费。随着国民经济增长的加快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消费者信心在2000年得到增强,国内市场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开始回升(表3)。 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15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7%,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11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04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3%。 表2 1996-2000年中国国民人均收入 年度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元人民币)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人民币) 1996 1926.1 4838.9 1997 2090.1 5160.3 1998 2162.0 5425.1 1999 2206.7 5902.3 2000 2253.0 6280.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3 1996-2000年中国物价总指数 年度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上年=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上年=100) 1996 106.1 108.3 1997 100.8 102.8 1998 97.4 99.2 1999 97.0 98.2 2000 99.4 101.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3 国家外汇储备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连年增加。到2000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1656亿美元(表4),仅次于日本,位于世界第二位。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定(表5)。 表4 1996-2000年中国外汇储备量 年度 国家外汇 (亿美元) 增长率 (%) 1996 1050.29 42.70 1997 1398.90 33.19 1998 1449.60 3.62 1999 1546.75 6.70 2000 1656.00 7.06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5 1996-200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价(中间价) 年度 100美元(人民币) 1996 831.42 1997 828.98 1998 827.91 1999 827.96 2000 827.8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4 进出口贸易 由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鼓励出口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2000年进出口总额达39263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总额20629亿元人民币;进口总额18634亿元人民币(表6)。贸易顺差为1995亿元人民币。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9644亿元人民币,增长18.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9884亿元人民币,增长34.8%;一般贸易出口8709亿元人民币,增长32.9%;进料加工贸易出口7988亿元人民币,增长28.5%;机电产品出口8717亿元人民币,增长36.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063亿元人民币,增长50%。在进口中,资源型产品快速增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也明显加快,分别增长32.6%和39.7%。 表6 1996-200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一览表 年度 进口额 (亿元人民币) 出口额 (亿元人民币) 进出口总额 (亿元人民币) 1996 11557.4 12576.4 24133.8 1997 11806.6 15160.7 26967.2 1998 11622.4 15231.7 26854.1 1999 11850.2 14753.6 26603.8 2000 18634.0 20629.0 39263.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2000年中国内地的十大贸易伙伴依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特区、东盟、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表7)。中国与这十大伙伴的贸易额达33766亿元人民币(4079亿美元),占进出口总值的86%。2000年中国对经济强劲复苏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如东盟、韩国)和俄罗斯的出口增速均在40%以上,对日本的出口增速也超过了平均水平。在进口方面,尽管从日本、美国和欧盟的进口增幅在23%以下,但与其它贸易伙伴的进口增速均超过了30%。 表7 2000年中国的前五大贸易伙伴 排名 国家和地区 出口额 (亿美元) 进口额 (亿美元) 合计 (亿美元) 1 日本 416.5 415.1 831.6 2 美国 521.0 223.6 744.6 3 欧盟 381.9 308.5 690.4 4 香港特区 445.2 94.3 539.5 5 东盟 173.4 221.8 395.2 合计 1938.0 1263.3 3201.3 资料来源: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1.5 关税 从2001年开始,中国将大幅度削减进口关税。其中涉及到7065种进口商品中的3462种。在关税降低后,矿产品的平均关税将保持在3%;化工产品为10.6%;农产品为19%;纺织品为21.1%;建筑材料为17.8%;运输业用设备为24%。 1.6 国外投资 截止到2000年年底,中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67439家,投资总额达8553.97亿美元(表8)。其中,2000年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2347个,合同投资额62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407亿美元(表9)。 表8 1996-2000年中国外商投资基本情况 年度 年底登记户数 (户) 投资总额 (亿美元) 1996 240447 7153.22 1997 235681 7534.70 1998 227807 7742.29 1999 244907 8146.25 2000 267439 8553.97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9 1996-2000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 年度 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亿美元) 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 1996 417.26 548.04 15.10 1997 452.57 644.08 14.79 1998 454.63 585.57 13.23 1999 371.00 404.00 11.17 2000 267.00 407.72 12.5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1.7 人口与就业状况 中国具有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自从她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但由于其人口基数较大,且人生的寿命延长,所以总人口仍在不断增加。到2000年年底,估计总人口已达12.7亿(表10)。在未来十几年中,中国的平均年净增人口将在1000万以上。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左右。 表10 1996-2000年年底中国总人口数 年度 人口(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 男性(万人) 女性(万人) 1996 122389 1.04 62200 60189 1997 123616 1.01 63131 60495 1998 124810 0.95 63629 61181 1999 125909 0.88 64189 61720 2000* 127000 0.87 65000 62000 注:* 估计值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亚洲讯息有限公司估计 由于目前中国受国家改革政策和国内企业经济状况的影响,近年来城镇的失业率基本维持在3.1%的水平(表11)。国营企业经济效益不佳造成相当数量的工人下岗待业。国家政府机关的机构精简及事业单位向企业机制的转变,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下岗的人数。另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约1.9亿)放弃务农进入较发达的城镇寻求就业机会,这就使得城镇居民就业增加了压力。在目前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劳动力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表11 1996-2000年中国就业人数 年度 从业人员总数 (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 1996 68850 553 3.0 1997 69600 570 3.1 1998 69957 571 3.1 1999 70586 575 3.1 2000 71150 657 3.1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 2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环境 2.1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建设 中国电信网由交换网、传输网和接入网三大部分组成。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中国的通信网已实现了从仿真到数字、从电缆到光缆、从异步数字系列(PDH)到光同步数字系列(SDH)的飞跃。而最先进的高新技术在传输网和交换网中的应用,也使中国骨干网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公用电信网的发展十分迅速,整个网络规模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信网之一。据中国信息产业部《2000年通信业发展统计公报》,到2000年底,全国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已达到1.8亿门,城乡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亿户。全国长途、本地交换已基本实现了程控数字化。中国电信互联网国内总带宽达到800G,速率比1999年底提高16倍,国际出口带宽从2000年初的296M提升到近2000M;互联网端口达到348万个。中国联通长途通信网、数据通信网、IP电话网及互联网已形成全国规模。建成35个长途交换局,通达226个地市;北京、广州、上海国际通信局建成投产;数据网、互联网建设已扩展到220多地市;IP电信网开通231个地市。预计2001年,中国的IP骨干网带宽将从2000年底的300MB增至2.5GB~10GB,互联网的国际出口带宽则将由700MB增加到1.5GB(表12)。 表12 1993-2000年中国通信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状况 年度 长途干线光缆长度(万公里) 光缆线路长度 (万公里) 电话普及率(部/百人) 长途业务电路总数 (万路) 其中:数字电路比重(%) 1993 4 2.30 42 70.9 1994 7 3.20 62 84.3 1995 11 4.66 74 92.1 1996 13 6.33 100 95.3 1997 15 82 8.11 124 99.2 1998 20 100 10.53 163.1 1999 13 2000 28.6 125 20.1 370 资料来源: 亚洲讯息有限公司整理 2.2网络发展的整体环境 到2000年底,中国国际带宽出口达到2939M。连接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 中国在骨干网建设方面,也取得巨大的发展。2000年8月,中国电信对CHINANET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容和改造,在京沪穗三点之间以及北京至沈阳之间开通了2.5G线路。中国网通利用先进的IP OVER DWDM方式建设了自己的国内骨干网,40G的带宽资源让所有客户享受到中国网通与众不同的服务(图1)。 图1 中国骨干网带宽(单位:M) 资料来源:CCID 中国在骨干网建设方面,也取得巨大的发展。2000年8月,中国电信对CHINANET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容和改造,在京沪穗三点之间以及北京至沈阳之间开通了2.5G线路。中国网通利用先进的IP OVER DWDM方式建设了自己的国内骨干网,40G的带宽资源让所有客户享受到中国网通与众不同的服务(见图1)。 2.2.1 2000年企业信息化状况 中国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开展的时间较晚,真正取得实质性成效需要长期的发展和积累。2000年企业界开始认识到网络媒体的优势,传统企业开始在网上进行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 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势不可挡,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加快,中国企业面临着机遇,但也感受到了来自全球市场的压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重要保障。ERP、CRM、SCM等成为国内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改善运营机制的信息化项目。 2.2.1.1 政府推动作用 企业信息化是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政府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 2000年1月26日,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在京联合召开企业信息化推进大会,正式启动“企业信息化工程”。 2000年7月7日,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启动“企业上网工程”,到2000年8月约有100家大型企业、1万家中型企业、100万家小型企业完成上网。企业上网数在3年内每年递增100%。 2000年9月,来自200多家国家重点企业、试点企业集团的CEO和CIO会聚“中国企业IT应用论坛”,就如何搞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展开研讨。 2.2.1.2企业大力投入 在企业信息化方面,中国已经制定了2000年的CAD发展规划纲要,CIMS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政府的推进,市场竞争的需要,国内企业掀起了信息化建设高潮。据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等单位联合对100家国家重点企业、试点企业集团的调查显示:2000年投入资金12.34亿元人民币,54%的企业实施OA系统、5%实施CIMS、61%实施MIS系统、59%实施ERP系统、44%实施CRM系统、26%建设内部Intranet网(图2)。 图2 2000年政府向重点、试点企业投入信息化资金的分配 资料来源:CCID 一批国家重点企业实施ERP或者进军电子商务,联想、长虹、上海三菱电梯、一汽大众、红塔集团宣布开始实施ERP或者成功实施ERP;康佳集团、科龙电器、厦华电子、海尔集团、美的集团、嘉陵集团、长安汽车等公司宣布进军电子商务。许多企业如柳工集团、徐工集团、安徽叉车、联想等信息化项目收到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1.3不同行业信息化状况 2.2.1.3.1概况 信息化建设不仅要看企业的深层应用,还需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 a、计算器拥有量 计算器拥有量的情况可以从基本层面体现出各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6个行业在计算器拥有量上基础都不错,教育行业是人均拥有计算器最高的行业,为人均1.21台,其次为银行1.02台,邮政电信0.97台,政府机关0.78台,制造行业0.52台,化工最低为0.49台(见表13)。 表13 不同行业人均拥有计算器 行业 人均计算器拥有量(台) 教育 1.21 银行 1.02 邮政 0.97 政府机关 0.78 制造业 0.52 化工业 0.49 资料来源:CCID b、企业内联网的发展 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多从最基础的企业内联网建设开始。从1999年与2000年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2000年联网程度在50%以下的企业比例比1999年的比例要低,而联网程度在51-80%的企业比例却有大幅提高。 调查显示,到2000年,银行业平均联网比例达到69.58%,邮政通信为66.9%,教育为63.87%,政府机关为57.23%,制造为56.43%,化工行业达到42.99%。从这组数据中不难看出,作为信息化的重点行业和带头行业,银行、邮政电信、教育等行业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较快。这些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与好坏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图3)。 图3 中国不同行业平均联网比例 资料来源:CCID 2.2.1.3.2几个重点行业 a、对外贸易 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成立于1996年,主要是对外经贸领域中的政府、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 1996年,国务院决定由外经贸部牵头,会同10个部委进行国家“金关工程”建设,电子商务中心主要承担金关工程主干网——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的建设运营任务。这是中国唯一的经济贸易专用网,它以专线形式向全国将近100个城市提供技术支持、解决方案及电子商务服务。 电子商务中心在网络建设上的电子商务中心在网络建设上的目标是: 1) 加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建设,为政府机构、企业提供全程网络增值服务。 2) 使网络进行商务活动有安全可靠的保障。 3) 以提高用户竞争力为宗旨,提供从交易平台到安全认证,从金融支付到规划咨询等全方位的电子商务服务,帮助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经国务院批准,信息产业部于2000年1月18日正式下文,批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成为中国计算器网络国际联网的互联单位,负责组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网(CIETnet),这是中国最年轻的九大互联网之一。中国经贸网首期工程开通4M国际出口,完成与互联网交换中心以155M速率的联接,中国将开通八大骨干节点,幷尽快与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已开通的80多个网络节点实行幷网。 b、石油化工 由于石油和化学工业具有规模大、品种多、产业成熟度高、国际化程度高等特点,非常适合发展电子商务。 B2B的电子商务也确能为石油、石化和化工企业带来不斐的收益。在不久前举办的2000年中国国际石油天然气会议上,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经济和信息研究中心专家就指出,石油天然气行业90%以上的商务活动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完成的,B2B电子商务形式的出现-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B2B 电子商务 市场 现状 前景 分析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