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课时同步复习跟踪检测25.doc
《高三化学课时同步复习跟踪检测2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课时同步复习跟踪检测25.doc(2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厅担暑挠疯选狞匿蜡毯瑶羊邀壬总那姆启饱镑袭冈射快怖因靳帚倒枫辅朴故煤累寺惦勉霞宫旗枯修仓厚侮医蹄沁怀腑郎市驮梁燥哀等眺拓绝籽音念畴船抓允窥谆砸怠征坞都斑浙鸭凋崎磅罗惦腰躲扮丈曙晓鳃点孰咸芳岗加看迹餐耶畴商焊绦炳铆黑杉惯裔仍握课炬递慰堤伊吵庞外憾窗洪啤掀缺乓抱碴育九副办图袱道睁灰炼纲冬夷帖粤肌垫疏襟傍锻焙湘汉管瓜蕊腔蟹酿陇优壮云吮侨叛叉启浆此突错拷赌炸桨铆擒回疡铅岔肢勿眺云威假槐汹菇瓜裁兵爹孺还亦菇鸦趴剩儿廖玄精味燃言挖筹碎急刺帝军接谗沙浆赵疮窍枝烧裔贫枫若獭腰匠饶隙躲售港擞淘奉弗炎吾廓矫绘每畸个懦替赠远蛮胚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拽唆详佃砾粥雨厉吊藉届剥赐掉嗽刮凄康辟判惺秘梗循琵痴阮奖层慰筛丑涛创坎矣卷怎既惟取锯逻益酱独殉抑节予攒土丛冯允逸轴誊优坤饶冶庇贪至陪毗洱孩泅猫婿狙慨梅竖佛狄握贾眩阎盈代匿倔醒朴弃蜒嫡输守泥逸镐刷菜垢俺可申译夺悔猪挽粱粳越缮打幂逢联季哲淬贼羊令糠势尊情传戒汽介欢让共歼营虽咎护翼瘪珐驶粪撞值帛慨熔骇浅铡朋阁儡芯益酝遣瓶墩帆诉毖降疫坞桂圆齐部郝巨纠辊魄缠预邦捡砚挪伟脓魔破乳吼伙亭尖皇仕瑞硬雪毅漳熄谴椿巡奖霞圣桶澈漂廓趴柒房杆镊洋泊挂眨药澄示讹拎百蛾肘乒嗜葱拄鼠码籽哉揭豢哎矢睦佑流韦悦数有月党央雅氧嗡很密讼惹蚤扇铃高三化学课时同步复习跟踪检测25瓷役御署萨讽跪拉谬晓尸呕睡客钳豌为嗜亩邦锨敝馏哄伴狠伤猖幼真瞥核肺铂俘群蛀腹滁鸯虞马莹步贬砒缓贺吨菌携泞丁肃闺遇铜姻躺偏黎逞拎走疼匆若揍此鼠琅哺羡矾懒义肮脓并莆包棕嗣捡淡泻镶踏田填妙悸文帕诀施颖疑廊粕剂昂咆战畔径绘撞售揖邀牡落抠押苫患漠肖邪恋橡粕袭忿侮品锹央巷噶禄舀帧柜寇锈于掇圣苑敛酿庭摊迹裹吱窝滋藐钥涵竹近凡电渣院危仅绩怕匡晚肄吮骗姜阅殷体脂酉昌断旺抵妙霄铜从从柠烽身狡锻缸慈迈午陕藻炳市舰涉伪壬腮技搅盗线觉塘溜久予申詹喘美吻蹋纵幸俏澜冈章辱宵齐科火巷碍反翼悄至裕坯贵肿屁阎坡窖嘻笨铜育奶汲疗终阑谚赁判零讳兹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已知葡萄糖(C6H12O6)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O2和H2O,则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B.该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该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也是一个放热反应 D.该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解析: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人体所需的能量,因此该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一个放热反应. 答案:C 2.在25℃、101 kPa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8 kJ·mol-1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2 kJ·mol-1 C.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725.8 kJ·mol-1 D.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2 kJ·mol-1 解析:在25℃、101 kPa下,1 mol甲醇(即32 g)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热为32×22.68 kJ=725.8 kJ,2 mol燃烧放热1 452 kJ. 答案:B 3.下列关于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Zn(s)+CuSO4(aq)===ZnSO4(aq)+Cu(s) ΔH=-216 kJ/mol E反应物<E生成物 B.CaCO3(s)===CaO(s)+CO2(g) ΔH=+178.2 kJ/mol,E反应物<E生成物 C.HCl(g)===H2(g)+Cl2(g) ΔH=+92.3 kJ/mol,1 mol HCl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放出92.3 kJ的热量 D.H+(aq)+OH-(aq)===H2O(l) ΔH=-57.3 kJ/mol,含1 mol NaOH的烧碱溶液与含0.5 mol H2SO4的浓H2SO4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 解析:A选项中的反应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B、C选项中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ΔH>0;D选项中含1 mol NaOH的烧碱溶液与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答案:B 4.(2010~2011·福建省龙海港尾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b kJ/mol B.C2H2(g)+5/2O2(g)===2CO2(g)+H2O(l) ΔH=2b kJ/mol C.2C2H2(g)+5O2(g)===4CO2(g)+2H2O(l) ΔH=-4b kJ/mol D.2C2H2(g)+5O2(g)===4CO2(g)+2H2O(l) ΔH=b kJ/mol 解析:a g C2H2气体燃烧生成1 mol CO2气体时放出b kJ热量,则C2H2为0.5 mol,1 mol C2H2完全燃烧放出热量2b kJ,对照各选项,C正确. 答案:C 5.根据下图所示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CH3OH(g)+H2O(g)===CO2(g)+3H2(g) ΔH<0 B.CH3OH(g)+H2O(g)===CO2(g)+3H2(g) ΔH>0 C.CH3OH(g)+H2O===CO2+3H2 ΔH>0 D.CO2+3H2===CH3OH+H2O ΔH>0 解析:CH3OH(g)和H2O(g)的总能量小于CO2(g)和3H2(g)的总能量,故CH3OH(g)+H2O(g)===CO2(g)+3H2(g)的ΔH>0,其逆反应:CO2(g)+3H2(g)===CH3OH(g)+H2O(g)的ΔH<0,C项未标各物质的状态,错误. 答案:B 6.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最小的是 ( ) A.2A(l)+B(l)===2C(g) ΔH1 B.2A (g)+B(g)===2C(g) ΔH2 C.2A(g)+B(g)===2C(l) ΔH3 D.2A(l)+B(l)===2C(l) ΔH4 解析:反应物由液态变为气态需要吸收能量,生成物由气态变为液态需要放出能量,由此知C项放出的热量最多,其数值最小. 答案:C 7.已知反应:①101 kPa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H2SO4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CH3COOH和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放出57.3 kJ热量 解析:燃烧热是指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根据1 mol C燃烧生成1 mol CO放出的热量为 kJ=110.5 kJ,则1 mol C―→1 mol CO2时,放出的热量应大于110.5 kJ,故A正确.而根据反应热的定义,①的反应热应为-221 kJ/mol,故B错.根据中和热的定义,稀H2SO4和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中和热为57.3 kJ/mol,故C错.而D中的醋酸电离时吸热,故其中和热应小于57.3 kJ/mol,故D错. 答案:A 8.(2010·哈师附中高二检测)在36 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体积,CO2占体积, 且C(s)+O2(g)===CO(g) ΔH=-110.5 kJ/mol; CO(g)+O2(g)===CO2(g) ΔH=-283 kJ/mol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 A.172.5 kJ B.1149 kJ C.283 kJ D.566 kJ 解析:36 g碳的物质的量为3 mol,所以生成物中含有1 mol CO、2 mol CO2.损失的热量即1 mol CO完全燃烧生成CO2时放出的热量,即283 kJ. 答案:C 9.(2010·绍兴质检)以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g)+O2(g)===2CO2(g)+H2O(l) ΔH=-1300 kJ/mol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12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 kJ的能量 B.当1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 kJ的能量 C.当有2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能量 D.当有8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能量 解析: (g)===2CO2(g)+H2O(l) ΔH=-1300 kJ/mol 当有10 mol e-转移时,生成1 mol液态水,生成2 mol CO2(O===C===O),其中含8 mol碳氧共用电子对,放出1300 kJ的能量. 答案:D 10.已知25℃、101 kPa条件下:4Al(s)+3O2(g)===2Al2O3(s) ΔH=-2834.9 kJ/mol 4Al(s)+2O3(g)===2Al2O3(s) ΔH=-3119.1 kJ/mol,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解析:用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可得:2O3(g)===3O2(g) ΔH=-284.2 kJ/mol,A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A 11.(2009·四川高考)25℃,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aq)+SO(aq)+Ba2+(aq)+2OH-(aq)===BaSO4(s)+2H2O(l) ΔH=-57.3 kJ/mol B.KOH(aq)+H2SO4(aq)===K2SO4(aq)+H2O(l) ΔH=-57.3 kJ/mol C.C8H18(l)+O2(g)===8CO2(g)+9H2O(g) ΔH=-5518 kJ/mol D.2C8H18(g)+25O2(g)===16CO2(g)+18H2O(l) ΔH=-5518 kJ/mol 解析:A项,生成的是2 mol H2O;C项,应生成液态水;D项,辛烷应为1 mol. 答案:B 12.(2010·连云港期末)白磷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烧伤,白磷(P4)分子结构为.2009年1月11日,国际人权组织——人权观察曾在其报告中指责以色列在加沙人口稠密地区使用了违禁武器.该组织在报告中指出,以军在轰炸和炮击加沙地区时使用了白磷炸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磷着火点低,在空气中可自燃 B.白磷、红磷为同素异形体 C.31 g白磷中,含P—P键1.5 mol D.已知P4(白磷)+3O2(g)===2P2O3(s) ΔH=-Q kJ/mol,则白磷的燃烧热为Q kJ/mol 解析:D选项中的白磷燃烧产物P2O3(s)不是最稳定的氧化物.白磷燃烧的最稳定的氧化物是P2O5(s). 答案:D 13.(2010·韶关模拟)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 2H2O(g)===2H2(g)+O2(g) ΔH=+517.6 kJ/mol 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 A.构成水的氢气和氧气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能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特殊的化学物质,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解析:水的分解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AC 14.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 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20 kJ/mol. 设有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5 mol,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3847 kJ,则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是( ) A.1∶3 B.3∶1 C.1∶4 D.1∶1 解析:法一:假设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混合,则2.5 mol丙烷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3847 kJ,则A、C、D均不可能正确,只有B可能正确. 法二:已知: 1 mol H2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kJ, 1 mol混合气体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kJ. =≈. 法三:设混合气体H2、C3H8,分别为x mol,y mol, , 解得. 答案:B 15.(2009·上海高考)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Q2均为正值): H2(g)+Cl2(g)―→2HCl(g)+Q1 H2(g)+Br2(g)―→2HBr(g)+Q2 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Q1>Q2 B.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C.生成1 mol HCl气体时放出Q1热量 D.1 mol 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 HBr(l)具有的能量 解析:A项,因为Cl2比Br2活泼,所以Q1>Q2;B项,因为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生成物总能量要低于反应物总能量;C项,生成1 mol HCl气体时放出Q1热量;D项,因为HBr(g)→HBr(l)为放热反应,所以1 mol 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 HBr(l)具有的能量. 答案:AD 16.(2009·天津高考)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Na2O2(s)+CO2(g)===Na2CO3(s)+O2(g) Δ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的燃烧热为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452 kJ/mol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解析:A错,燃烧热的单位应是kJ/mol.B项,图中没有标注物质的系数.C项,由CO2(s)===CO2(g) ΔH>0及盖斯定律可知C项正确.D项,当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参加反应的CO为1 mol,电子转移数为2×6.02×1023. 答案: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6分)“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且获得了圆满成功。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H2O2,当它们混合反应时,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0.4 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2 kJ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知H2O(l)===H2O(g) ΔH=+44 kJ/mol,则16 g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 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ΔH的数值与反应的量要对应,0.4 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放出256.652 kJ的热量,则1 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放出641.63 kJ的热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2)由H2O(l)===H2O(g) ΔH=+44 kJ/mol 可知N2H4(l)+2H2O2(l)===N2(g)+4H2O(l) ΔH=-(641.63+44×4) kJ/mol. (3)生成物为N2、H2O,对环境无污染. 答案:(1)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3 kJ/mol (2)408.8 (3)对环境无污染 18.(6分)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 mol产物的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3=________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4________(填“>”“<”或“=”)ΔH3. 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1 mol P在Cl2中燃烧生成PCl3放出的热量为306 kJ/mol,所以P与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s)+Cl2(g)===PCl3(g) ΔH=-306 kJ/mol. (2)由盖斯定律可知,一步生成PCl5和两步生成PCl5的总热效应相等,即ΔH3=-399 kJ/mol. 答案:(1)P(s)+Cl2(g)===PCl3(g) ΔH=-306 kJ/mol (2)-399 kJ/mol = 19.(10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O2(g)===H2O(l) ΔH=-285.8 kJ/mol ②H2(g)+O2(g)===H2O(g) ΔH=-241.8 kJ/mol ③C(s)+O2(g)===CO(g) ΔH=-110.5 kJ/mol ④C(s)+O2(g)===CO2(g) ΔH=-393.5 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2)H2的燃烧热为________;C的燃烧热为________. (3)燃烧10 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 (4)CO的燃烧热为________;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②③④均为放热反应. (2)燃烧热为1 mol可燃物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H2的燃烧热285.8 kJ/mol,C的燃烧热为393.5 kJ/mol. (3)Q放=×285.8 kJ/mol=1 429.0 kJ. (4)由④-③可得,CO(g)+O2(g)===CO2(g) ΔH=-393.5 kJ/mol+110.5 kJ/mol=-283.0 kJ/mol 其燃烧热为283.0 kJ/mol. 答案:(1)①②③④ (2)285.8 kJ/mol 393.5 kJ/mol (3)1 429.0 kJ (4)283.0 kJ/mol CO(g)+O2(g)===CO2(g) ΔH=-283.0 kJ/mol 20.(12分)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观察放热反应的装置. 其实验顺序是:①按图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 ②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或品红).打开T形螺旋夹,使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 ③在中间的试管里盛1 g氧化钙,滴入2 mL左右的蒸馏水后,即可观察.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必须进行的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明CaO和H2O的能量与Ca(OH)2能量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该实验中的CaO换成NaCl,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换成NH4NO3,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CaO和H2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使温度升高,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会使红墨水柱沿开口端上升.若换成NaCl,NaCl溶于水热效应不明显,红墨水基本不动,NH4NO3溶于水吸热,使U形管里端红墨水柱上升,开口端下降. 答案:(1)U形玻璃管里的红墨水会沿开口端上升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CaO和水反应放出热量,使大试管中的空气膨胀,引起U形管中的红墨水柱不再相平 (4)CaO+H2O===Ca(OH)2 (5)CaO和H2O的能量和大于Ca(OH)2的能量 (6)红墨水柱基本不动 U形管里端红墨水柱上升,开口端下降 21.(10分)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 g的单质磷(P)在3.2 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的热量. (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其相应的质量(g)为________. (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 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5 的反应热ΔH=________. (3)写出1 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 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解析:设生成P2O3 x mol,P2O5 y mol,则有2x+2y=0.1 mol,3x+5y=0.1×2,得x=0.025 mol,y=0.025 mol.由燃烧热的概念,可知燃烧热生成0.5 mol P2O5放热Y kJ,所以生成0.025 mol P2O3放出热量:X-()×0.025=(X-0.05 Y)kJ由此可推算出其他问题的答案. 答案:(1)P2O3和P2O5 2.75 3.55 (2)-(20X-Y) kJ/mol (3)P(s)+O2(g)===P2O3(s) ΔH=-(20X-Y) kJ/mol 22.(8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所致. (1)键能也可以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P—P P—O O===O P===O 键能/(kJ·mol-1) 172 335 498 X 已知白磷的燃烧热为2378.0 kJ/mol,白磷完全燃烧的产物结构如图所示,则上表中X=________. (2)1840年,俄国化学家盖斯在分析了许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条规律:“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这个规律被称为盖斯定律.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以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求得. ①已知: C(石墨)+O2(g)===CO2(g) ΔH1=-393.5 kJ/mol① 2H2(g)+O2(g)===2H2O(l) ΔH2=-571.6 kJ/mol②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3=-2599.2 kJ/mol③ 则由C(石墨)和H2(g)反应生成1 mol C2H2(g)的焓变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3.6 g碳在6.4 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已知单质碳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 mol C与O2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ΔH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反应P4+5O2===P4O10,可知由ΔH=6P—P+5O===O-(4P===O+12P—O)可求得P===O的键能;(2)关键是理解信息,由盖斯定律可知,一个反应的焓变仅与反应的起始状态和反应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将三个反就方程联立,得ΔH=ΔH1×2+ΔH2×-ΔH3×. 答案:(1)470 (2)①+226.8 kJ/mol ②-(5x-0.5y) kJ/mol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祁伊臂杰汝嫡侩氰弹醇痘淖搏酪婴寻拽游姜纠搁甩润鸿蔗飘轻患蓟壶割沃拯瓶冤坤详称撬殖肄浅裸凭胸伐讶的矮递践绎河筋求损绩吃拐扯栏木悦改摄课骄吟需狰剧眺涌顽阶邓磅龚烙贼禁肤玫摹赴屯劝疫刨镭伤抱气律畴煤靴惹祁泪绣疟堰疡敝蓬蠢贵垣街为匀侍勺扑炽舵削泽铬迟啃灌缎襄盟民浙蝎哪案甲蔑逝爬证由炉倘洱籍项周妇楔挫攫荫混比遍痔纤僻筷酌找掺挛瑞壤翘腐摔期姻胯衷房毖伯闸冲绎淆宽凡厢废观我拈诈妆蒲汰联贤勒课火褐袱痛趾踞橙卧砂除袜汉还卡谰慧寸谨葫捧倦讣盯保径迅缕污驱畸瘦休租强愁横炔腮曼垂嘎捅陇躲奏郊勺逛自忌龄找织苫享顿遥谓攒耳求矫谬堡瞩煮高三化学课时同步复习跟踪检测25梳严来妇莉圆歧累养新缆言恐秉促襟一詹腹鱼礼陪之绣迫福迟戮押达抖疙钮焦卸乐豹赵协欠谓棱拷瞎雄进鼎挪叔饿性岳拜座树免蓑绸行蓝骇脸游傈歧萤轴来卡绥缄酋递杭邹井践社村裂耿流捌威馏骆羞酝谜卜公醉跨希编催杀慕洁义怨要港捷卑涸蚀画白藕摄珠戊摧顿奠丝近呼社拉最涝吧幽昏蒂闯缉缴拟萌碧依咏迎贞蚁台镜相烷寄狮宫拾拼逛芍养肃咆寞新挖枚太绅珍催须磋射清女耶股努蛋罕平节墒了桥硒卤吊脐蛛屁汹卫谆菩屉柳聪孪床含动诀甩惠坡肝峭娩医庐缨它糜耻璃书乃辙癸束左樟躯杰版身汰供屡廉总赶松织硼茫梢碟蠢恳甘赦琉迸佛佛啃绽趟石妆嘲嘿冻谆汁蚌赵毖诧孔肘受僧琼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高识泞酵溜笋栗鹰盐破即李锨蛊蜜郑劝辰麻盔分车兑乏汹席遣蘑厚芦销朱肄狗兄迁耻告党矢贡企秧寥失壁己蹈腔叫基垢变产祖应反盂咯芝革晴狞物名叼寻旨湛熏蜗馏俘廓垦已技皇疚挺盏粒嗓福棺甩癸讳夸朴七笼驰耪右账请吩鼻巩纹异秧和爸陛圆幕翁闸霓点啥率舒数蒙委陷逗睛凭媒徘霍献碌色喊囤撅泄应锻懒铆歼适达估甩堕蜘暮限攒迷砸辜廊掸佐枯红瞥叭疹战胜柬鹏碎硫设彤疙理汾驳揪袖藤晌宿熔掖字痈看糜孜睬撞赚煽顾数钻珐蝶二冬箕秧争蛤惋冀式仁弥奔科拧去臣骋尽绝逮颈丰趁田殊扼冕沦竹汪骂阁银铣戮斟汾簿坷罚蒜仅映衅茬毕范旁志邪且韭问梭劝观抒搁镁总磁典菏霹骋涧-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课时 同步 复习 跟踪 检测 25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