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分享此内容可以赚币 分享](/master/images/share_but.png)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带解析(一)[002].doc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带解析(一)[00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带解析(一)[002].doc(1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综合试卷带解析(一)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响铃声逐渐变小 C.图丙中火山喷发过程中伴有次声波产生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次声波回声定位 2.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防止下雨时淋湿列车 B.控制速度 C.阻断噪声的传播 D.美化环境 3.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 B.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 C.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D.用铁水浇铸工件 4.小敏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模拟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 A.实心球成绩为80m B.立定跳远成绩为10m C.跳绳1s跳100次 D.1000m跑步用时4min 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②乙物质在5min到13min之间,温度不变,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③乙物质在第14min时为液态 ④甲物质的熔点为80°C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④都正确 6.如图所示,由于光的传播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B.镜子里的像——光的反射 C.耀眼的铁栏杆——光沿直线传播 D.树荫下圆形光斑——光沿直线传播 7.很多人喜欢在汽车的中控台上放置香水,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相同的香水,透明的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其中在阳光下最容易引发火灾的是 A. B. C. D. 8.近视的小陶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建议利用角膜塑形进行矫正,角膜塑形镜起源于美国,是一种类似隐形眼镜的角膜接触镜,主要通过夜间配戴在角膜上逐渐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眼睛的成像原理和投影仪类似 B.矫正过后的角膜中间薄边缘厚 C.近视眼的晶状体比正常眼焦距更大 D.眼睛近距离使用时的明视距离是45cm左右 9.《吕氏春秋·察今篇》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当中有这样的文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文中对舟和剑运动状态的描述,可选择的共同参照物是( ) A.舟中人 B.舟 C.剑 D.江岸 10.小聪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记录了小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5~7s内,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B.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C.0~2s内,比5~7s运动的快 D.2~5s内,小车运动了2m 二、填空题 11.悠扬的笛声是______振动产生的,人们在开会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12.如图,一束激光与水平方向成45°角斜射到空水槽底部O 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水槽底部光斑将移到O点的______(选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则折射角将______,反射角将______(以上两空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与未注水时相比光斑亮度______(填“变亮”“不变”或“变暗”),若水位上升的速度为v,则水槽底部光斑移动的速度______v(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3.学校礼堂的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结构,目的是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声的反射,投影屏幕采用表面粗糙的材料目的是使光发生______(“镜面”或“漫”)反射,采用白色幕布的原因是白色幕布可以反射______颜色的光。 14.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吸热就会___________,上面的路基就塌了,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体积就要变大,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被升起来,一降一升,火车极易脱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几种方案中,有一种是在铁路的两边插了许多叫做热棒的柱子,整个热棒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液氨。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氨吸收热量发生_____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同时液化变成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制冷机”。 15.最新一次全国24省市学生视力监测结果表明.8万多初中生,视力不良率达50.72%,近视率为44.2%。如图所示,能大致表示近视眼形成的光路示意图是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16.如图所示,用A、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___尺精密些,选用正确尺子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___________。 17.我国每年大约5万人因溺水意外死亡。造成溺水事故的原因之一是由干光的折射,使人“看到”的水深比实际的______(选填“深”或“浅”)。如图所示,崇德同学让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当水面上升时,光斑位置将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变”)。 18.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19.清晨,我们常常会看到树枝和树叶上有一些水珠,如图所示。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乙图中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则通过________(选填“甲”或者“乙”)图中的水珠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 20.同一水平路面上的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两车运动6秒时,甲车的速度为______米/秒,甲、乙两车间的距离为______米。 三、作图题 21.(1)如图1所示,一直角玻璃砖顶角为30°,一束光垂直AB边入射,画出这束光从AB边进入玻璃砖到AC边离开玻璃砖的径迹。 (2)在图2中的凸透镜上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 四、实验题 22.小明做钟罩实验,如图所示. (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 _______ ; (2)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 ________ ;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 ______ ;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 (4)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______ ;(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或“推理法”) (5)若在月球上敲击右边的乙音叉,则左边靠在甲音叉的乒乓球 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跳起。 23.小明组装器材进行“水沸腾”实验. (1)组装的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此时他应将______(选填“A处向上”“B处向下”)调整。除了图甲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 (2)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______(填“正在”或“还没”)沸腾;气泡往上越来越小是因为______; (3)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下列现象与该“白气”形成原因相同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A.草上的白霜 B.清晨的大雾 C.冰雪消融 D.湿衣服晾干 (4)如图丙,另一组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适当改变,试管甲管口朝上试管乙管口朝下,试管内均有适量的水,放在大烧杯内的水中,然后对大烧杯加热,大烧杯内的水沸腾后,会发现试管甲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乙中的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5)完成实验后的小明满头大汗,于是他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他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器材有. ①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 ②平面镜一块 ③透明玻璃板一块 ④白纸一张 回答下面问题. (1)平面M所选的器材是______(填序号)。如图所示把蜡烛A点燃放在M的前面,再把其它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只蜡烛放在后面时,从M的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A______。测量两侧蜡烛到平面M的距离;再让蜡烛A远离M,则后面的蜡烛要______M才能再次看上去像被点燃了一样; (2)多次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可得到初步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拿掉后面的蜡烛,在原来蜡烛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A蜡烛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成像,说明平面镜成______像。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前,应调节_______、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实验时,将蜡烛放在甲图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等大的实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乙图中,能够观察到烛焰所成虚像的是_______(选填“A”或“B”)。 26.探究用钢尺进行的相关的实验. (1)用无磨损的钢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此物体长________cm; (2)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用力压在桌面,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现钢尺_____,同时发出声音; (3)保持(2)中钢尺_______不变,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会发现钢尺振动变______,声音的音调变高。实验中应用了_________法; (4)如果将(3)中实验放在月球上进行,实验者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的变化,因为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D 解析.D 【详解】 A.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的振动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空气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声音靠介质传播,空气少了,传播能力弱,所以闹钟的响铃声逐渐变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声学知识可知,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技术,保证车辆的倒车安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解析.C 【详解】 A.封闭的玻璃屏只安装在紧邻居民区的地方,所以不是为了防止下雨时淋湿列车,故A不符合题意; B.封闭的玻璃屏起不到控制速度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在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安装封闭的玻璃屏,能阻断噪声的传播,起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 D.封闭的玻璃屏不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解析.C 【详解】 A.冰花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西红柿“冒汗”是因为西红柿上有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卫生球是固态的,变小就是变为了气态,消散在空气中,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故C符合题意; D.铁水是液态的,工件是固态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解析.D 【详解】 A.中学生掷实心球的成绩一般在10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一般在2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跳绳一般1s可以达到3次。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1000m跑的成绩一般在4min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解析.C 【详解】 ①④分析图像可知,乙图像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C,就是物质的熔点,这是晶体熔化时的图像,因此物质乙是晶体;而甲熔化时,温度随着吸热持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物质甲是非晶体。故①正确,④错误; ②③因物质乙是晶体,由图可知物质乙5~13min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且在13min时全部熔化完成,所以在14min乙物质为液态,故②错误,③正确。 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C 解析.C 【详解】 A.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镜子里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耀眼的铁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树荫下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小孔成像现象,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解析.B 【详解】 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应该是B瓶口,因为B瓶口是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故B符合题意. 8.B 解析.B 【详解】 A.眼睛的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类似,均利用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故A错误; B.矫正过后的角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和近视眼镜一样,故B正确; C.近视眼的晶状体比正常眼焦距更小,折光本领更强,使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故C错误; D.眼睛近距离使用时的明视距离是25cm左右,故D错误。 故选B。 9.D 解析.D 【详解】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意思是舟已经向前行驶了,但剑没有行进,即舟是运动的,剑是静止的。 A.以舟中人为参照物,舟相对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剑相对于人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舟为参照物,剑相对于舟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舟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故B错误; C.以剑为参照物,舟相对于剑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剑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故C错误; D.以江岸为参照物,舟相对于江岸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以江岸为参照物,剑相对于江岸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均以江岸为参照物,故D正确。 故选D。 10.B 解析.B 【详解】 ACD.由图象知,小车在0~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为2m,2~5s处于静止,5~7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s=6m-2m=4m 那么0~2s内比5~7s运动得慢,故ACD不符合题意; B.0~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为2m,则平均速度 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1.空气 声源 【详解】 [1]笛声是笛子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人们在开会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2.左 不变 不变 变暗 小于 【详解】 [1]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O点左侧; [2][3]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折射光线逐渐向左偏折,但是入射角不变,折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也不变; [4] 此时由于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所以与未注水时相比,光斑变暗; [5]由于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所以在相同时间内水槽底部光斑运动的距离小于水位上升的距离,故水槽底部光斑移动的速度小于v。 13.减弱 漫 各种 【详解】 [1]学校礼堂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也可以说是防止声音的反射干扰。 [2]因为粗糙的幕布表面能使光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能进入各个位置的同学的眼睛,使同学们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图象。 [3]因为白色的物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所以白色屏幕能反射各种颜色的色光。 14.熔化 汽化 【详解】 [1]冰吸热会发生熔化,由固态到液态。 [2]液氨吸热会发生汽化,由液态到气态。 【点睛】 15.乙 凹透镜 【详解】 [1]近视眼是长时间看近处,导致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在视网膜前成像,故乙图正确。 [2]为了让像呈在视网膜上,需要发散,故需要凹透镜。 解析.乙 凹透镜 【详解】 [1]近视眼是长时间看近处,导致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在视网膜前成像,故乙图正确。 [2]为了让像呈在视网膜上,需要发散,故需要凹透镜。 16.A 2.20cm 【详解】 [1]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 [2]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由刻度尺A 解析.A 2.20cm 【详解】 [1]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 [2]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由刻度尺A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它的起始刻度从零刻度线开始,正确读数是2.20cm。 17.浅 右移 【详解】 [1]水底的光线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偏折,使人看到的水深比实际的要浅。 [2]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当水面上升时,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但入射点向右 解析.浅 右移 【详解】 [1]水底的光线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偏折,使人看到的水深比实际的要浅。 [2]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当水面上升时,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但入射点向右移,则折射光线的位置也向右移,所以光斑的位置也向右移。 18.晶体 增加 【详解】 [1]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是晶体。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该物质的温度是-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冰水混合 解析.晶体 增加 【详解】 [1]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是晶体。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该物质的温度是-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冰的质量将变大。 19.甲 【详解】 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甲图中远处景物在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的;乙图中,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析.甲 【详解】 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甲图中远处景物在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的;乙图中,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0.运动 2 6 【详解】 [1]由图可知,两车的速度不同,所以,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2]甲车的速度 [3]由图可知,两车运动6s时,甲、乙两车间的距离 解析.运动 2 6 【详解】 [1]由图可知,两车的速度不同,所以,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2]甲车的速度 [3]由图可知,两车运动6s时,甲、乙两车间的距离 三、作图题 21.(1);(2) 【详解】 (1)一束光垂直AB边入射到玻璃表面时,不发生折射,继续沿原来方向进入玻璃;从AC边离开玻璃砖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作图如下. (2) 解析.(1);(2) 【详解】 (1)一束光垂直AB边入射到玻璃表面时,不发生折射,继续沿原来方向进入玻璃;从AC边离开玻璃砖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作图如下. (2)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过凸透镜后方向不变;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故作图如下. 四、实验题 22.变小 变大 小 推理法 不能 【分析】 探究真空不能传声时,用理想实验法或推理法得出结论。 【详解】 (1)[1]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则正在响铃的闹钟的声音逐渐 解析.变小 变大 小 推理法 不能 【分析】 探究真空不能传声时,用理想实验法或推理法得出结论。 【详解】 (1)[1]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则正在响铃的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 (2)[2]打开阀门,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的响铃又逐渐变大。 (3)[3]由以上两次实验可得,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制成真空,就听不到响铃了。 (4)[4]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推理法,因为在地球上没真空环境,而玻璃罩内的空气又很难真正抽空,所以只能通过罩内空气变化而引起响铃变化,来推出在没有空气时,声音将无法传播。 (5)[5]在月球上敲击右边的乙音叉,左边靠在甲音叉的乒乓球不能跳起,因为月球没有空气,不能将乙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传播出去,于是没法引起甲音叉振动,所以乒乓球不会被弹开。 23.A处向上 停表 还没 见解析 B 不能 不变 【详解】 (1)[1]图甲中酒精灯已经使用外焰加热,不需要调节B处。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说明A的高度不 解析.A处向上 停表 还没 见解析 B 不能 不变 【详解】 (1)[1]图甲中酒精灯已经使用外焰加热,不需要调节B处。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说明A的高度不够,应将A处向上调节。 [2]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故还需要停表计时。 (2)[3]图乙中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小,说明是沸腾前。 [4]由于沸腾前烧杯中的水温上部低、下部高,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其内部的水蒸气遇冷而液化,故体积变小。 (3)[5]“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急剧降温而凝华成的小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 C.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熔化成液态的水,故C不符合题意; D.湿衣服晾干是水汽化为水蒸气扩撒到空气中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6]乙试管上端封闭,试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因为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气压的增大而增大,所以乙试管中水的沸点高于烧杯中水的沸点。当烧杯内的水沸腾时,乙试管中水温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5)[7]电风扇打开只能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人体汗液的汽化,汽化吸热,所以人感到凉爽,但不能改变空气的温度,所以寒暑表的示数不变。 24.③ 前面 大小相等,外形相同 远离 相等 不能 虚 【详解】 (1)[1]平面M应选用透明玻璃板,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即可以反射成像,又能透过光线,便于准 解析.③ 前面 大小相等,外形相同 远离 相等 不能 虚 【详解】 (1)[1]平面M应选用透明玻璃板,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即可以反射成像,又能透过光线,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故选择的器材时③。 [2][3]根据实验要求,把蜡烛A点燃放在M前面,再把其它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M的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由此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大小相等,外形相同。 [4]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蜡烛A远离M,蜡烛A的像液远离平面镜,故后面的蜡烛要远离平面镜才能与像完全重合。 (2)[5]多次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明同学得到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 [6][7]拿掉后面的蜡烛,在原来蜡烛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A蜡烛不能在光屏上成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25.烛焰 10.0 B 【详解】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前,为了使蜡烛成的像能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 解析.烛焰 10.0 B 【详解】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前,为了使蜡烛成的像能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二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 u=40.0cm-20.0cm=20.0cm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并需要在蜡烛这一侧透过透镜观察,通过观察图乙可知,能够观察到烛焰所成虚像的是B。 26.40 振动 振幅 快 控制变量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 (1)[1]由图可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 0.1cm=1mm 即此 解析.40 振动 振幅 快 控制变量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 (1)[1]由图可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5.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5.40cm-1.00cm=4.40cm (2)[2]将钢尺的一端用力压在桌面,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发出声音。 (3)[3][4][5]保持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变快,音调会变高,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4)[6][7]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将(3)中实验放在月球上进行,实验者不能听到声音。-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02 初二 物理 学期 期末 综合 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zixin.com.cn/images/bang_tan.gif)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