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论文.doc
《劳动经济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分配关系尚未根本理顺和完善,居民收入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本文就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基本的分析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收入分配 近几年,我国经济步入高速发展轨道,连续几年经济增长率居世界前列。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收入分配制度已经相对滞后,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我国基尼系数在2000年就超过了0.4的警戒线,2004年达0.465,2005年逼近0.47,目前已超过0.47。面对这日益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已经刻不容缓了。 1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 国际上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恩格尔系数在逐年下降,逐渐由温饱转为小康,慢慢向富裕发展。但是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如下的问题: 表1 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年 份 城镇居民家庭 农村居民家庭 恩格尔系数 (%) 恩格尔系数 (%) 1998 45 53 1999 42 53 2000 39 49 2001 38 48 2002 38 46 2003 37 46 2004 38 47 2005 37 46 2006 36 43 2007 36 4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年鉴 1.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 1998年一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50%,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0%。从表2可以看出,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增加比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有很大差距。 表2 城乡居民家庭收入的差距 年 份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绝对数 (元) 指数 (1978=100) 绝对数 (元) 指数 (1978=100) 1998 5425.1 329.9 2162 456.1 1999 5854.02 360.6 2210.3 473.5 2000 6280 383.7 2253.4 483.4 2001 6859.6 416.3 2366.4 503.7 2002 7702.8 472.1309 2475.6 527.9 2003 8472.2 514.6 2622.2 550.6 2004 9421.6 554.2 2936.4 588 2005 10493 607.4 3254.9 624.5 2006 11759.5 670.7 3587 670.7 2007 13785.8 752.3 4140.4 734.4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年鉴 1.2 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从表3中可以得到,在近年,东北地区的人均收入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表3附件(表4)中显示,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存在很大差异,就2007年而言,京津地区就比其他中部地区(山西,内蒙古等)的人均居民村收入高。 表3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2007年) 项 目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平均每人总收入 (元) 7626.93 5161.205 4544.901 7392.659 平均每人纯收入 (元) 5854.981 3844.369 3028.377 4348.274 表4(表3附件) 2007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单位:元 地 区 1990 1995 2000 2004 2005 2006 2007 全 国 686.31 1577.74 2253.42 2936.4 3254.93 3587.04 4140.36 北 京 1297.05 3223.65 4604.55 6170.33 7346.259 8275.47 9439.63 天 津 1069.04 2406.38 3622.39 5019.53 5579.87 6227.94 7010.06 河 北 621.67 1668.73 2478.86 3171.06 3481.638 3801.82 4293.43 山 西 603.51 1208.3 1905.61 2589.6 2890.656 3180.92 3665.66 内蒙古 607.15 1208.38 2038.21 2606.37 2988.87 3341.88 3953.1 辽 宁 836.17 1756.5 2355.58 3307.14 3690.206 4090.4 4773.43 吉 林 803.52 1609.6 2022.5 2999.62 3263.99 3641.13 4191.34 黑龙江 759.86 1766.27 2148.22 3005.18 3221.269 3552.43 4132.29 上 海 1907.32 4245.61 5596.37 7066.33 8247.772 9138.65 10144.62 江 苏 959.06 2456.86 3595.09 4753.85 5276.289 5813.23 6561.01 浙 江 1099.04 2966.19 4253.67 5944.06 6659.951 7334.81 8265.15 安 徽 539.16 1302.82 1934.57 2499.33 2640.964 2969.08 3556.27 福 建 764.41 2048.59 3230.49 4089.38 4450.356 4834.75 5467.08 江 西 669.9 1537.36 2135.3 2786.78 3128.888 3459.53 4044.7 山 东 680.18 1715.09 2659.2 3507.43 3930.548 4368.33 4985.34 河 南 526.95 1231.97 1985.82 2553.15 2870.583 3261.03 3851.6 湖 北 670.8 1511.22 2268.59 2890.01 3099.201 3419.35 3997.48 湖 南 664.24 1425.16 2197.16 2837.76 3117.745 3389.62 3904.2 广 东 1043.03 2699.24 3654.48 4365.87 4690.487 5079.78 5624.04 广 西 639.45 1446.14 1864.51 2305.22 2494.667 2770.48 3224.05 海 南 696.22 1519.71 2182.26 2817.62 3004.032 3255.53 3791.37 重 庆 1892.44 2510.41 2809.319 2873.83 3509.29 四 川 557.76 1158.29 1903.6 2518.93 2802.776 3002.38 3546.69 贵 州 435.14 1086.62 1374.16 1721.55 1876.958 1984.62 2373.99 云 南 540.86 1010.97 1478.6 1864.19 2041.793 2250.46 2634.09 西 藏 649.71 1200.31 1330.81 1861.31 2077.895 2435.02 2788.2 陕 西 530.8 962.89 1443.86 1866.52 2052.629 2260.19 2644.69 甘 肃 430.98 880.34 1428.68 1852.22 1979.879 2134.05 2328.92 青 海 559.78 1029.77 1490.49 1957.65 2151.464 2358.37 2683.78 宁 夏 578.13 998.75 1724.3 2320.05 2508.887 2760.14 3180.84 新 疆 683.47 1136.45 1618.08 2244.93 2482.153 2737.28 3182.97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年鉴 1.3 行业间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从城市看,带有垄断性质的行业以及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平均工资明显提高,而传统行业和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平均工资较低,且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逐年拉大。 1.4 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进入20世纪9O年代以后,我国高收入群体开始形成,且收入迅速增长有经济学家研究证明,一部分私营企业主的私人财富直逼l00亿元,一些非金融机构和房地产JF发机构的项目经理年收入2l万元到l00万元不等,部分企业承包者和技术入股者年收入5O万元到lO00万元不等。从表5,高收入户平均比低收入户平均每人总收入高5-7倍。 表5 按收入五等份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比较 单位:元 项 目 低收入户 中低收入户 中等收入户 中高收入户 高收入户 2004 平均每人总收入 (元) 1778.85 2667.29 3535.27 4784.95 8889.91 2005 2090.022 3024.444 4022.665 5453.554 10210.56 2006 2244.693 3248.596 4346.766 6002.89 11066.2 2007 2554.566 3718.387 5042.252 6797.532 12926.91 资料来源:2004-2007年国家统计年局统计年鉴 2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2.1 “按劳分配”的原则在分配过程中体现不够 首先,目前许多私营企业主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远远超过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私营企业主的某些行为造成工人和企业主之间分配极不公平。同时,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中国存在的一些垄断领域及垄断行业,如电信、石油、烟草、电力等,垄断行业凭借其对国家稀缺资源的占有,垄断市场,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为职工提供数倍于其他行业的货币工资,造成行业问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2.2 再分配政策进一步拉大了居民的收入差距 首先,不合理的税收政策使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02年获得居民总收入33%的8亿农民缴纳的个税占60% ,而且农民还要承担其他各种集资和摊派,沉重的税收负担造成了农民收入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同时,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我国农民长期被排除在医疗、卫生和养老等社会保障以外,而高收入者既有可观的工资收入,又可以享受到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各种保障,造成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此外,黑色、灰色收入的广泛存在加剧了收入分配差距。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处于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不健全的制度给腐败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少数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或资源,进行权力寻租、大搞权钱交易,疯狂聚敛财富。 2.3 地域差别造成的差距 由于区位环境、历史文化、基础条件.人口素质、生产力水平等差异以及政策因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发展较慢。 3 对居民收入差距的正确认识 应该说,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对形成与社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加快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檄的促进作用。 在肯定合理的收入差距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收入差距过大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会产生负面影响。必须努力消除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收入分配差距大,尤其是少数人通过非法手段敛财暴富,在物质生活上挥霍无度,与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形成较大反差,会导致社会待业人员的不满情绪甚至一些低收入者的逆反心理,危及社会安全与稳定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将会削弱市场需求,造成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疲软,从而直接影响社会投资需求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使人们对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产生怀疑甚至抵触。不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4 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4.1 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收入分配的差距实际上反映了地区及行业经济发展的差距。因此,经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和缓解贫困。而生产力发展越快,经济基础越雄厚,才能为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才具备消除收入差距过大的条件。 4.2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减轻农民负担 4.2.1 提高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主要包括对农村教育和医疗设施的投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发展。美国经济学家D.Gale.Johson分析,中国农民在学校时间每增加一年,其收入就可增长3.60% ~5.5% 。另外,还要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解决农民因为无钱就诊、耽误病情,使家庭收入减少的问题;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建设,以及通讯、农用电网建设等,彻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 4.2.2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1)通过税收改革,取消切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等,实行城乡居民统一的税收制度。 (2)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行改革,向农村居民提供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 (3)建立规范的农业补贴机制,提高农业补贴效率。 (4)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使农民减少因灾、因病所遭受的损失。 4.2.3 加快城市化进程。 农民是低收入阶层的主体,只有让农民进城,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因此,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到小城镇安家落户,第三产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等许多经济问题都可得到缓解。 4.2.4 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秩序。 首先,要确定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使各种生产要素能在市场中公平竞争,公平参与收益分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有知识、有技能、懂管理的人得到较高的收入。其次,要鼓励支持各阶层群众通过合法经营,诚实劳动创造富裕生活。再次,要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合法收入,承认个人财产所有权,同时要打击偷税、漏税、走私、以权谋私等社会 现象,从而起到保护合法收入,调整不合法收入,打击非法收入的目的。 4.2.5 强化再分配功能,控制收入差距的过大。 首先,要使合法收入透明化,使得个人所得税能够得到正常征缴,强化对高收入阶层的调节,减轻中低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其次,增加对落后地区及农村居民的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贫困阶层的支持。再次,对于特殊行业要进行改革,促进行业竞争,使各行业职工的收入水平趋于均衡。 4.2.6 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 应该对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改革,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并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抚恤补偿机制,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和推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使农村扶贫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维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及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化解居民收入差距的矛盾。 参考文献: 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 李培林,朱庆芳,等.中国小康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79. 林光彬.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管理世界,2003,(11). 韦玉兰.浅谈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1).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X 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 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 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 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 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 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 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X 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 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 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 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 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 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 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 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 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X 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X 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X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X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 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 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 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X 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 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 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 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8-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动 经济学论文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