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分享此内容可以赚币 分享](/master/images/share_but.png)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模拟真题试卷A卷.doc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模拟真题试卷A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模拟真题试卷A卷.doc(2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模拟真题试卷A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物理量的估测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新款iPhone 12Pro Max的质量为0.21千克 B.一名普通中学生所受的重力大约为50牛 C.正常情况下,心脏跳动一次约1分钟 D.上海某地铁列车的最高速度是25千米/小时 2.如图示,在两个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松手后两车同时向后运动,对此现象下列相关力学知识的描述:①力的作用效果只跟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③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④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合理的是( ) A.只有②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 A.一定相碰 B.若,则肯定相碰 C.一定不相碰 D.无法确定是否相碰 4.“车辆转弯,请坐稳扶好!”公交车广告提醒乘客注意安全。如图所示,公交车扶手上装有拉环,避免乘客受到伤害。拉环在设计上注重人性化,拉环上有凹凸纹且拉环做得比较厚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坐稳扶好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 B.拉环上的凹凸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C.拉环做得比较厚大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D.公交车向右急转弯时乘客将会向右倾倒 5.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高山上做饭要用高压锅 B.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 C.离心式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 D.潜水艇在水中上浮与下沉 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在力F作用下水平平衡,如图所示,现将弹簧测力计绕B点从位置a转到位置b过程中,杠杄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变小 B.一直不变 C.一直变大 D.先变小后变大 7.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体,A、B、C是三个相同的长方体,将它们分别放入三个容器的液体中,静止时,三个容器内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A>F浮B>F浮C B.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F丙 C.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FA=FB=FC D.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p丙 8.斌斌同学和爸爸一起去登山,登到山顶时,斌斌用了20min,爸爸用了25min,爸爸的体重是斌斌的1.5倍,斌斌和爸爸做功的功率分别记为P1、P2,则( ) A.P1:P2=5:6 B.P1:P2=6:5 C.P1:P2=15:8 D.P1:P2=8:15 二、填空题 9.图示数为___________N,图示数为___________g。 10.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公交车上,当公交车突然减速时,该同学会向___________(选填“前”或“后”)倾倒,这是由于他具有___________。 11.“自平衡电动踏板车”如图所示,当人站上踏板车后,踏板车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踏板车转弯时受到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 12.百米赛跑运动员在赛道上奋力加速时,运动员的动能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冲过终点后无法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______。 13.课间,小明同学用5N的水平握力拿起一杯重3N的水,竖直静止在空中,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以点A代替水杯,画出其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______,此时杯子所受摩擦力是______N。若不断向杯中加水,为了能使水杯可以继续静止在空中,可行的操作是______。 14.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无风的天气,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随风飘动,如图所示,汽车向左行驶,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 ___方向飘动。(填A、B、C) 15.如图所示,已知撬棒AD=1m,CD=BC=0.15m,石头垂直作用在棒上的力是420N,若要撬动石头,则施加在撬棒A点的力最小时,则必须___________(选填“B”,“C”或“D”)为支点时,施加在A点最小的力为___________。 16.一台拖拉机以30kW的功率匀速耕地,其速度为3.6km/h,这台拖拉机耕地时的牵引力为__N,这台拖拉机每小时所做的功为________J。有一头牛,它的功率是0.3kW,这台拖拉机以30kW的功率工作2h所做的功由这头牛来完成,需要__________h。 三、解答题 17.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加速运动,请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18.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如图所示,杠杆OB在动力F1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请你画出阻力F2及阻力臂L2。 (______) 19.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画出最省力的绕法,在绳的末端画出力的方向,并用符号F标注。 20.陈明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钩码,做“探究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实验。下表是陈明同学收集的实验数据。 拉力/N 0 0.5 1.0 1.5 2.0 2.5 弹簧总长度/ 6.0 7.2 8.4 9.6 10.8 12.0 弹簧伸长量/ 0 1.2 2.4 3.6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请你帮助陈明同学完成上表。 (2)根据表中数据,在如图的坐标中描点,并画出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图。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数据或从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图,你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此实验结论在物理测量工具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 21.如图甲所示是小林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1)小林每次让小车从斜面 ______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距离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 ______; (2)小林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保持 ______; (3)通过本实验推理可知 ______(填“A”或“B”)观点是正确的;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如图乙所示,小林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将小车倒放在毛巾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小车,使其做 ______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将小车倒放在木板表面上,重复上面操作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得出结论是:______。 二 2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1) 同学们是根据观察海绵的________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 比较图甲、乙可以得到的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比较________两图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4) 老师鼓励同学们课后自己来探究该实验,小亮找到的器材有一块海绵和一瓶矿泉水; ①如图丁和戊所示,小亮将矿泉水瓶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目的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的关系; ②小亮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另一因素的关系,接下来他的操作是________,并______(选填“正”或“倒”)放在海绵上与图戊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二 23.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江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1)由实验步骤A可得金属块的重力为______N;分析比较A、B、C、D可知:浮力大小与______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______有关;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F步骤中液体密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3)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N,金属块密度为______kg/m3; (4)善于思考的小江还想利用家里的电子秤替换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泡沫块受到的浮力: ①在底部安装有定滑轮的圆柱形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静止在水平电子秤上(如图甲),电子秤的示数m1为2kg; ②把一块不吸水泡沫块放入水中(如图乙),电子秤示数m2为2.2kg; ③用细线绕过定滑轮竖直向上拉动物体,使物体浸没在水中(如图丙),电子秤的示数为1.4kg; 根据实验数据得在丙图中泡沫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泡沫块的密度为______kg/m3。 24.研究汽车的安全行驶小雨和姐姐为了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他们模拟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mA=mC>mB)先后从同一斜面装置,高度分别为hA、hB、hC(hA=hB>hC)的位置自由滚下,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通过小木块被推动______来判定小球动能的大小; (2)为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用甲、乙两次实验,发现小球的______越大,动能越大; (3)为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需要控制______一定,实验时应选择如图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 (4)已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为进一步研究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他们查阅资料得知: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最大值等于物体初动能,物体动能的计算公式是(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则:当质量为1kg的物块,其初速度为1m/s时,滑行的最大距离为0.1m;当物块的初速度为3m/s时,滑行的最大距离是______m。 25.(探究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猜想二: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如图甲所示,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小明同学挂上钩码并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3)改变钩码的______和钩码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两次,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 间距离/ 阻力 间距离/ 小明 1 1.0 5 0.5 10 2 1.5 10 1.0 15 3 1.0 10 2.0 5 小红和小明 4 0.8 15 1.0 10 5 1.4 15 1.0 10 (分析与论证) 根据小明同学的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_(选填“二”或“一和二”)是正确的。而小红同学则认为小明同学每组数据中的力臂恰好都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还应改变动力或阻力的______进行实验; 于是,小红同学协助小明同学按图丙方式进行实验,获得表中后两组数据。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_是错误的。若要验证另一种猜想是否正确,必须添加的测量工具是______。通过以上研究,小明同学真正理解了力臂是支点到______的距离。 26.一辆四轮汽车质量为2吨,在平直公里上匀速行驶6km,用时10分钟,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5倍,当车静止时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5m2。(g=10 N/kg)求: (1)汽车行驶的速度。 (2)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3)汽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2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装有一定量水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其底面积为5.0×10-3m2,现将一体积为50cm3的物块(不吸水)放入容器中,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浸入水中的体积为40cm3(如图甲所示),求: (1)物块受到的浮力? (2)物块的质量? (3)如图乙所示,用力F缓慢向下压物块,使其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比物块被下压前增加了多少Pa?压力F为多少N? 28.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20s内将一个重为600N的物体,沿着水平地面匀速拉动了4m。拉力F做功为1440J,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4m2,物体移动时受地面的摩擦力为350N。不计绳重及机械的摩擦。试求: (1)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 (4)动滑轮的重力是多少? (5)滑轮组的效率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详解】 A.新款iPhone Max的质量约为200g,即0.2千克左右,故A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重力约为500N,故B不符合题意; C.正常情况下,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0.8s,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常识可知,上海某地铁列车的最高速度是250千米/小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解析:C 【详解】 ①两个靠近的小车松手后同时向后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和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的方向有关; ②任何物体间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 ③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跟物体接不接触无关; ④根据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正确的描述②③④。 故选C。 3.C 解析:C 【详解】 如图可知两小球在表面光滑小车上,即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力,竖直方向受平衡力,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两球运动状态不变即一定不会相碰,故ABD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解析:A 【详解】 A.汽车行驶时,汽车和人一起运动。汽车在急刹车或者拐弯时,人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容易摔倒,所以坐稳扶好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故A正确; B.拉环上的凹凸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B错误; C.拉环做得比较厚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错误; D.公交车向右急转弯时,乘客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将会向左倾倒,故D错误。 故选A。 5.D 解析:D 【详解】 A.高山上大气压低,导致液体的沸点降低煮东西不容易熟,所以做饭要用高压锅,故A不符合题意; B.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汽水被压进吸管里故B不符合题意; C.抽水机是利用水泵内叶片的旋转,把水泵内的水甩出后,外界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进水泵里,故C不符合题意.; D.潜水艇的上浮与下沉是与物体的浮沉条件有关,与大气压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解析:C 【详解】 将弹簣测力计绕B点从位置a转到位置b过程中,杠杄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力F的力臂越来越小,而挂A点的重物重力不变,对应的力臂大小也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得,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一直变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解析:D 【详解】 A.由图可知,长方体A悬浮,长方体B和C漂浮,因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完全相同三长方体的重力相等,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A=F浮B=F浮C 故A错误; BD.由图可知,三长方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甲>V排乙>V排丙 由F浮=ρ液gV排可知,三液体的密度 ρ甲<ρ乙<ρ丙 因三个容器内的液面相平,所以,由p=ρ液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p甲<p乙<p丙 甲、乙、丙三个容器完全相同,三个长方体的质量相同,则重力相同,三容器液面相平,由图知液体的体积 V甲<V乙<V丙 所以由m=ρV可知,三容器内液体的质量 m甲<m乙<m丙 液体的重力 G甲液<G乙液<G丙液 则容器及容器内液体和物体的总重力 G甲<G乙<G丙 而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于总重力,所以 F甲<F乙<F丙 故D正确,B错误; C.长方体A悬浮时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不为0,长方体B和C漂浮时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为0,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所以,A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浮力,B和C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等于浮力,则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 FA>FB=FC 故C错误。 故选D。 8.A 解析:A 【详解】 小明和爸爸登山,是克服重力在做功,所以他们做功的计算式是:W=Gh,因为小明和爸爸都登到山顶,h相同,爸爸的体重是小明的1.5倍,所以由公式W=Gh可知,爸爸做的功是小明做功的1.5倍,,反过来就是,小明用了20min,爸爸用了25min,斌斌和爸爸做功的功率比为 = 故选A。 二、填空题 9.6 26.6 【详解】 [1]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6N。 [2]图中物体的质量为 m=20g+5g+1.6g=26.6g 10.前 惯性 【详解】 [1][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当公交车突然减速时,该同学下半身随车一起减速,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倾倒。 11.变大 非平衡力 【详解】 [1]当人站上踏板车后,受力面积没变,压力增大,故踏板车对地面的压强变大。 [2]踏板车转弯时,做曲线运动,因此受非平衡力作用。 12.变大 惯性 【详解】 [1]运动员在赛道上奋力加速时,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则动能变大。 [2]冲过终点后,运动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无法立即停下来。 13.增大手握杯的力 【详解】 [1]水杯静止在空中,竖直方向受到向下的重力与向上的摩擦力,由平衡条件知道,此二力大小相等,示意图如下 [2]小明同学用5N的水平握力拿起一杯重3N的水,竖直静止在空中,水杯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水杯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其重力,为3N。 [3]若不断向杯中加水,水的重力增大,为了能使水杯可以继续静止在空中,需要增大手与水杯的摩擦力,所以,增大手握杯的力可增大手与水杯的摩擦力。 14.A 解析:A 【详解】 因为汽车快速行驶时,马路中间的空气流速大,空气压强小;马路两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两边的气压大于马路中央的气压,树叶在马路两边气压的作用向马路中央运动。即汽车向左行驶,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方向飘动。 15.D 63N 【分析】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的变形公式可得,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l1越大,动力F1越小。 【详解】 [1]要使施加在撬棒A点的动力最小,应使动力臂l 解析:D 63N 【分析】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的变形公式可得,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l1越大,动力F1越小。 【详解】 [1]要使施加在撬棒A点的动力最小,应使动力臂l1最大;当以D为支点,在A点施加垂直AD向上的动力时,动力臂 l1=AD=1m 即动力臂为最大值,则动力为最小。 [2]当以D为支点时,此时阻力 F2=420N 阻力臂 l2=CD=0.15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施加在撬棒A点的力 16.【详解】 [1]根据 可知,这台拖拉机耕地时的牵引力为 故这台拖拉机耕地时的牵引力为。 [2] 这台拖拉机每小时所做的功为 这台拖拉机每小时所做的功为。 [3] 有一头牛,它的功率是0.3 解析: 【详解】 [1]根据 可知,这台拖拉机耕地时的牵引力为 故这台拖拉机耕地时的牵引力为。 [2] 这台拖拉机每小时所做的功为 这台拖拉机每小时所做的功为。 [3] 有一头牛,它的功率是0.3kW,这台拖拉机以30kW的功率工作2h所做的功由这头牛来完成,需要 则这头牛来完成,需要200h。 三、解答题 17.【详解】 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加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重力和传送带的支持力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相对于传送带来讲,物体有向左运动的趋势,物体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过物体重心,分 解析: 【详解】 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加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重力和传送带的支持力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相对于传送带来讲,物体有向左运动的趋势,物体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过物体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分别用G和F表示,即为其重力和支持力示意图,因为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作图时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过物体重心,沿水平向右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用f表示,即为其所受摩擦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18.【详解】 阻力为由于物体的重而产生的拉力,所以从B点竖直向下画出F2;力臂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所以从O点向F2或其延长线作垂线,垂线段即为力臂L2,如图所示: 。 解析: 【详解】 阻力为由于物体的重而产生的拉力,所以从B点竖直向下画出F2;力臂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所以从O点向F2或其延长线作垂线,垂线段即为力臂L2,如图所示: 。 19.【详解】 图中滑轮组由一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从定滑轮开始,由里向外依次绕线有4段绳子通过动滑轮时最力,如图所示 解析: 【详解】 图中滑轮组由一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从定滑轮开始,由里向外依次绕线有4段绳子通过动滑轮时最力,如图所示 20.8 6.0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 【详解】 (1)[1][2]分析表中所给的数据,可知不挂钩码即弹力为零时,弹簧长度是6.0cm 解析:8 6.0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 【详解】 (1)[1][2]分析表中所给的数据,可知不挂钩码即弹力为零时,弹簧长度是6.0cm,拉力逐渐增大,弹簧的总长度也逐渐增大,弹簧的伸长量等于弹簧的总长度减去弹簧的原长,则弹簧的伸长量分别为 L5=L5-L0=10.8cm-6.0cm=4.8cm L6=L6-L0=12.0cm-6.0cm=6.0cm (2)[3]根据表中数据描点,在图中的坐标系画出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图如下图所示。 (3)[4]分析实验数据或从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图可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0.5N,弹黄的伸长量也增加1.2cm,所以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的拉力成正比,故可得到: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4)[5]此实验结论应用在我们所学过的弹簧测力计这一测量工具中。 21.同一高度自由滑下 远 匀速直线运动 B 匀速直线 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详解】 (1)[1]每次应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自由滑下,从而使小 解析:同一高度自由滑下 远 匀速直线运动 B 匀速直线 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详解】 (1)[1]每次应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自由滑下,从而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等。 [2]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路程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运动的路程越远。 (2)(3)[3][4]结合实验现象,再进一步进行科学推理,可以得出,当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外力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可以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正确。 (4)[5]弹簧测力计拉动小车时,弹簧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要使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必须让小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6]倒放的小车在毛巾表面和木板表面上匀速运动时,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相同,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所以得出结论: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二 22.凹陷 压力越大 乙丙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受力面积 倒掉一部分水 倒 【详解】 (1)[1]在实验中,同学们是利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海 解析:凹陷 压力越大 乙丙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受力面积 倒掉一部分水 倒 【详解】 (1)[1]在实验中,同学们是利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2]由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可知,物体的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不同,压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由此可知: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3][4]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应控制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由图示可知,应选乙、丙两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①[5]如图丁和戊所示,两图中的压力相等,受力面积不同,故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5)②[6][7]小亮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另一因素的关系,也就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故接下来控制接触面积不变他的操作是将矿泉水瓶倒去部分水,并倒放在海绵上与图戊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二 23.7 排开液体的体积 液体的密度 小于 1 【详解】 (1)[1][2][3]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则其读数为2.7N;分析比较A、B、 解析:7 排开液体的体积 液体的密度 小于 1 【详解】 (1)[1][2][3]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则其读数为2.7N;分析比较A、B、C、D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导致浮力不同,故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浮力不同,故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4]由于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由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浮力小,故液体的密度小。 (3)[5][6] 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则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1N;金属块质量为 金属块体积为 金属块密度为 金属块密度为。 (4)[7][8]在图丙中可知,将电子秤上的圆柱形容器和里面的水和泡沫块当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受到了向下的总重力,和向上的支持力和向上的拉力,而在图乙中可知,这个整体受到了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支持力,那么对比乙、丙,减小的支持力即为拉力F,那么拉力F为 泡沫块的质量为 则泡沫块的所受的重力为 对泡沫块进行受力分析,其受到了向下的拉力,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浮力,故浮力的大小为 故浮力的大小为;泡沫块的体积为 泡沫块的密度为 故泡沫块的密度为。 24.距离大小(远近) 质量 质量 甲、丙 0.9 【详解】 (1)[1]小球具有动能,可以对外做功,所以可以根据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动能的大小。 (2)[2]甲、乙两次实 解析:距离大小(远近) 质量 质量 甲、丙 0.9 【详解】 (1)[1]小球具有动能,可以对外做功,所以可以根据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动能的大小。 (2)[2]甲、乙两次实验,高度相同,甲的质量大,甲的动能大,故结论是速度相同时,小球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3][4]超速安全隐患时,即速度是变量,需要控制质量相同;质量相同,速度不同,实验时应选择如图甲、丙两次实验。 (4)[5] 当质量为1kg的物块,其初速度为1m/s时,滑行的最大距离为0.lm,其到达水平面的动能为 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最大值也为0.5J,那么摩擦力为 当物块的初速度为3m/s时,其到达水平面的初始动能为 那么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4.5J,滑行的最大距离是 那么滑行的最大距离是0.9m。 25.左 数量 一和二 方向 二 刻度尺 力的作用线 【详解】 (1)[1]如图甲所示,杠杆的右端下沉,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的右端,故应将杠杆的重心向左调节,即 解析:左 数量 一和二 方向 二 刻度尺 力的作用线 【详解】 (1)[1]如图甲所示,杠杆的右端下沉,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的右端,故应将杠杆的重心向左调节,即两端的螺母向左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2]小明的实验中,动力和阻力均为钩码的重力,第3次实验数据和第1次数据相比,动力和阻力及OB、OA间的距离都发生了改变,即改变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两次,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3]小明的实验中,因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由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和力臂的定义,动力臂即间距离,阻力臂即间距离,在第 1次实验中 第2次和第3次实验中 故小明同学的数据可验证猜想一和二是正确的。 [4]而小红同学则认为小明同学每组数据中的力臂恰好都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当动力或阻力的方向与杠杆不垂直时,力臂则不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故还应改变动力或阻力的方向进行实验。 [5]小红同学协助小明同学按图丙方式进行实验,根据 故可验证猜想二是错误的。 [6]若要验证另一种猜想是否正确,即力的方向与杠杆不垂直的情况,因此时动力臂不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为了测量动力臂的大小,故必须添加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7]通过以上研究可知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小明同学真正理解了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26.(1)10m/s;(2);(3) 【详解】 解:(1)在平直公里上匀速行驶6km,用时10分钟,汽车行驶的速度 (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5倍,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3) 解析:(1)10m/s;(2);(3) 【详解】 解:(1)在平直公里上匀速行驶6km,用时10分钟,汽车行驶的速度 (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5倍,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3)汽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汽车的重力,车静止时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5m2,受力面积为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的4倍,汽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答:(1)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0m/s; (2)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 (3)汽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27.(1)0.4N;(2)0.04kg;(3)20Pa,0. 1N 【详解】 解:(1)根据题意知道,V排=4.0×10-5m3,由知道,物块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 解析:(1)0.4N;(2)0.04kg;(3)20Pa,0. 1N 【详解】 解:(1)根据题意知道,V排=4.0×10-5m3,由知道,物块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4×10-5m3=0.4N (2)由于物块漂浮在水面上,则物块的重力 G=F浮=0.4N 由 知道,物块的质量 (3)物块使其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化 则水的深度变化为 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中增加 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 F浮ˊ=ρ水gV排ˊ=1.0×103kg/m3×10N/kg×5×10-5m3=0.5N 由平衡条件知道,压力F为 答:(1)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0.4N; (2)物块的质量为0.04kg; (3)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比物块被下压前增加了20Pa,压力F为0.1N。 28.(1)1500Pa;(2)72W;(3)120N;(4)10N;(5)97.2% 【详解】 解:(1)物体在水平面运动时重量被接触面完全承担,所以所受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等于600N,物体对地面的压 解析:(1)1500Pa;(2)72W;(3)120N;(4)10N;(5)97.2% 【详解】 解:(1)物体在水平面运动时重量被接触面完全承担,所以所受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等于600N,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 (2)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3)拉力F的大小为 (4)该滑轮组的有用功为 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所以滑轮组额外功产生的原因只有动滑轮重力,所以动滑轮重力为 (5)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答:(1)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Pa; (2)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72W; (3)拉力F的大小是120N; (4)动滑轮的重力是10N; (5)滑轮组的效率是97.2%。-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人教版八 年级 下册 期末 物理 模拟 试卷
![提示](https://www.zixin.com.cn/images/bang_tan.gif)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