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实验探究模拟物理综合检测试题答案[002].doc
《初二上册实验探究模拟物理综合检测试题答案[00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上册实验探究模拟物理综合检测试题答案[002].doc(4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初二上册实验探究模拟物理综合检测试题答案 一、实验题 1.晓伟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的情况后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选用琴弦的相关数据。 (1)在探究一个物理量是否与多个因素有关过程中,常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如果晓伟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材料有关,你认为他应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 (2)如果选用编号为A、B的两根琴弦,可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________有关。 控制因素编号 琴弦材料 琴弦的长度L/cm 琴弦的横截面积S/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 30 0.5 D 铜 40 0.5 E 尼龙 40 0.5 2.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来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被弹起。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_____(选填“会”或“不会”)弹起,原因是____。 3.吉他是一种通过弦振动发声的乐器。如图所示,在一个空木盒上固定一根木柄,琴弦一端固定在木盒0处,另一端跟木柄上的旋钮相接,就成了一把简单的自制吉他.当琴弦长60cm,发出的音为“dou”;当琴弦长45cm,为“fa”;当琴弦长40cm,为“sou”。现查到音乐中不同唱名“dou、ruai、mi、fa、sou”的频率关系如下表所示。 唱名 dou ruai mi fa sou … 频率 … 弦长(cm) 60 f 45 40 根据此表,完成下列问题. (1)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是.频率越 ________ ,则音调越高。 (2)弦长对弦振动频率的影响是.弦越长,振动频率越 ________ 。 (3)弦长为 ________ cm时发出的音为“mi”。 4.如图,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1)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填“空气柱”或“瓶身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 (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填“空气柱”或“瓶身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瓶中的空气柱越短,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 (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______;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5.小明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 (1)如图所示,小明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____. (2)小明用塑料袋把一只正在响铃的小闹钟密封好放进水中后,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_____;小明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属于_______(选填减弱噪声的方法). 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几个实验. (1)甲同学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乙同学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分析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丙同学用手敲鼓,鼓面发出响声,但是他看到鼓面儿乎没有什么异样。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以下活动中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 A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的概念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两个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 D在探究蒸发快慢与空气流通速度关系的时候,要确保温度表面积等因素相同 (3)小组成员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他们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为验证猜想,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随着不断向外抽气,发现所听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是正确的。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猜想与假设 B分析与论证 C实验研究 D提出问题 你认为上述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7.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声音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 (1)拨动钢尺,观察到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存在的问题是_____; (2)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轻轻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仔细观察实验过程,通过该实验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探究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理由是_____。 (3)如图,实验时,如果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 (4)换用塑料尺按图做此实验,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振动快慢均相同时,听到的声音与钢尺的主要差异是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8.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1所示,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观察先后两次发声时橡皮筋振动快慢及声音的特点,记录如下表: 序号 橡皮筋长短 橡皮筋粗细 振动快慢 声音 甲 相同 细 快 尖锐 乙 相同 粗 慢 低沉 (2)如图2所示,两次敲打音叉,观察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塑料球弹起高度较小;第二次重敲音叉,发现塑料球被弹起高度较大,而且音叉两次发出声音前者小些,后者大多了。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1)主要研究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高低与发声物体的频率是否有关;实验中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2)主要研究声音的____________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是否有关;实验中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音叉微小的振动,是物理学中的_____________.法。 9.在“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两组同学在相同环境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a、b 两个图像,由图像可知. (1)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______; (2)水沸腾时撤掉酒精灯,水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 (3)两组同学的实验中,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相同,则他们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mb______ma(选填“>”、 “<”或“=”)。 10.如图甲是小林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他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水浴法对物体加热,观察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情况。 (1)实验中,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目的是______; (2)小林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该固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该固体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是______℃,物质处于______态; (4)实验过程中如果观察到试管内的固体熔化成液体后,继续加热最后液体沸腾,这说明试管内液体的沸点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烧杯内水的沸点。 11.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___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C 沸点/°C 水银 -39 257 酒精 -117 78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如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______°C,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C;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C 88 90 92 94 ▲ 97 98 98 98 (4)若要保持水的沸腾, ___________(需要/不需要)继续加热。 12.江南农村有腌咸菜的习俗,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咸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结冰。他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可能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向水中撒盐,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状态、测量其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你判断盐水结成的固体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______。盐水在凝固过程中,______热量; (2)盐水凝固过程用了______,在第时,物质处于______态; (3)实验证实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13.小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温度达到90ºC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经过了5 min,得到的温度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5 99 99 (1)从实验记录的数据中可以发现,第________分钟的数据记录的是错误的,依据是________你觉得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2)从沸腾的图象中可以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 (3)请在图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大致变化图象。(_______) (4)我们知道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小明测得的水沸腾时的温度只有99℃,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写一个原因)。 1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图甲中A、B、C是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为______℃;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 (4)如图丁所示,在盛水的烧杯内放入一装水的试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其理由是.______。 15.小欢和小乐学习物态变化后,做了两个实验. (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 ①分析图线a可知,质量为m1的水沸点是______℃,原因是当地大气压强______1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②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______(选填“b”、“c”或“d”); (2)他们用图丙装置探究某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①除图中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 ②安装实验器材时,应先确定______的位置(选填“铁棒A”、“铁夹B”或“铁圈C”)。实验中,观察试管内物质的______,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记录如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30 35 39 44 48 48 48 50 53 56 59 ③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第5min时,该物质所处的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该物质为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6.小明为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根据测量结果他画出了相关图象,如图a所示。 (1)这个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______。 (2)在图a中,BC段冰处于______状态,这一过程需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后,小明将试管取出,把温度计正确放在烧杯中继续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这时小明发现当水沸腾后,温度计示数______(填“升高”或“不变”)。小明发现温度计水面上的部分出现了小水珠不便于读数,小水珠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______而产生的,这时小明在烧杯上加了一个______就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加快了水的沸腾。 (4)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__℃,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17.某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先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将平面镜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用固定的红色激光笔发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镜的光ON,然后用另一个绿色激光笔向O点发出一束光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方向射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的目的是_______。(选填“显示光路”或“降低温度”) (2)红色激光ON的作用是为了显示___________的位置。 (3)缓慢转动圆台,可以看到三束光相互重合,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_______。 (4)在上述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该同学在玻璃罩内装入了量角器,多次改变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AO与ON的夹角、OB与ON的夹角。该同学所探究的问题是.光在反射时,反射角与______是否有关。 18.小涵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②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③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 ④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在此实验中. (1)小涵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小涵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实验中小涵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3)另一个小组的同学,将未点燃的蜡烛竖直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移动,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19.下图甲是小芳和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 (2)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______的距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填“虚”或“实”); (5)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若小明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调整薄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 20.在光现象的学习过程中,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薄玻璃板的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调整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了______; (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 (3)再拿一支外型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4)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______(选填“A”或“B”),便于确定______的位置。 21.利用如图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1)选择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将______(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3)如果点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______。 (4)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如图甲所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因为______; (2) 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A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小明用光屏代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虚像; (4) 如图乙所示是小梦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她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 23.如图甲是小明利用蜡烛和玻璃板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应使玻璃板与桌面保持______; (2)为了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点燃了一支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实验中,我们应该在玻璃板______(前/后)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然后用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 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初步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______;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块光屏,则光屏上______(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实验中一般选择表面白色且粗糙的光屏,其目的是能反射______光,并且发生______(漫/镜面)反射,便于正确观察实验现象; (4)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虚线MN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左右两侧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况是______。 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24.小明利用图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A和纸板B垂直于平面镜且可绕ON折转。 (1)除图中器材外,小明实验中还必须用到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 (2)小明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实验后,小明得到如下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20 30 40 60 反射角/° 20 30 50 60 ①分析发现表格中的第________次数据是错误的,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将反射光线与________的夹角当作了反射角(选填“平面镜”或“法线”); ②根据表中的正确数据可知,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实验中小明发现从硬纸板前的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______反射(选填“漫”或“镜面”); (3)接着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让激光笔在纸板B上沿着FO的方向射向O点,反射光会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的; ②将激光笔在纸板A上沿EO的方向射向O点,并将纸板B绕ON向后折转,在纸板B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同一平面内(选填“在”或“不在”)。 25.如图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和___________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这时的物距是___________cm,光屏上成的是___________立,缩小的实像,若使蜡烛向右靠近凸透镜,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______移(选填“左”、或“右”)。 (3)下表为小明做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分析数据,从第2次实验信息可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随着蜡烛燃烧得越来越短,它在光屏上的像逐渐向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放大镜的成像原理与表中第___________次实验成像的原理相同。 实验序号 物距/cm 像距/cm 成像情况 1 30 20 倒立、缩小、实 2 24 24 倒立、等大、实 3 20 30 倒立、放大、实 4 18 36 倒立、放大、实 5 8 正立、放大、虚 26.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3)按图所示放置蜡烛、透镜和光屏时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的实像; (4)当烛焰向远处移动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 “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7.(1)小周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①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②接着把蜡烛再向左移动5cm,此时如果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就能在屏上得到如图中______图所示烛焰的像。 A. B. C. D. (2)小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所示是他最初组装好的实验器材,请你指出图中的错误温度计之处.______; ②他改正错误后,进行了实验,并将部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______℃,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______(选填“小于”或“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T/℃ 50 57 64 71 78 85 91 94 96 97 98 98 98 98 ③根据实验数据可以推断,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第13min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水的温度会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8.小丽和小红共同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小丽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在实验时,小丽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如图中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若看到如图中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均填字母) A.小于10cm B.大于10cm,且小于20cm C.等于20cm D.大于20cm (3)小丽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将蜡烛向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4)小丽完成实验后,小红继续探究,她把两只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放置,光屏上、两处会得到清晰的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的光学器件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用一厚纸板挡住处的蜡烛,则,在光屏___________(选填“”或“”)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照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接着小华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保持图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时,当向右移动蜡烛时,应该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华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为了观察到这时所成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______(填“同”或“异”)侧。 3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1)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符合公式(u为物距,v为像矩,f为焦距)因此,凸透镜的焦距也可以用该公式计算得出,甲图可以成最清晰的像,请你根据公式计算甲图出中的凸透镜焦距f =______cm。 (2)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小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8.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2.0cm、23.0cm、24.0cm。若他们所得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______ (3)在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时,调整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同一高度后,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只对凸透镜进行了调整,就在光屏上得到了完整清晰的像,调整的方法是______ A.左右适当移动凸透镜 B.上下适当移动凸透镜 C.适当扭转凸透镜 D.更换焦距合适的凸透镜 (4)请你对比并指出甲、乙两图中所成像的两个不同点.______。 31.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焦距为 10 cm。 (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 (2) 蜡烛、光屏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 (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若将蜡烛逐渐向右移,光屏上的像会变得模糊,为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可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4)将蜡烛、光屏重新移回到如图的所示位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放一个近视眼镜,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5)现将一正立的字母“”放在透镜左侧,通过改变字母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可以看到的像有图中的______。 A. B. C. D. 32.小江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适当的位置,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______;图所示的实验情景能够说明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小江同学进一步实验,当把烛焰放在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实像,像距是______cm; (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将蜡烛向______移动,同时将光屏向______移动适当距离。(两空均选填“左”或“右”) 3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AB、tAC。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______; (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小”“大”),其目的是.______; (3)实验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小”),经测量,tAB=3.0s,tAC=5.0s,则小车是______(选填“匀速” “变速”)直线运动。 34.小强想探究锥角不等对纸锥下落快慢的影响,他采用两个等大同材质的圆纸片,各裁去一个扇形如图甲所示,做成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他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以此来探究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与锥角的关系。 (1)小强的探究方案是否科学.________(是/否),理由是.___________。 (2)小强选用纸锥B测量其下落速度,他用每隔0.2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下纸锥B下落过程的照片。将照片打印出来后,再用直尺测量该照片上各位置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测得照片上E、F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cm,纸锥从E点下落到F点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s。若照片相对于实景的缩放比例为1:40,则纸锥在EF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 35.如图甲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选填“陡”或“缓”)些,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_; (3)图甲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__cm,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会偏_________; (4)图乙中能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 36.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 (2)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选填“小”或“大”); (4)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37.小周进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 (1)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如图1所示,则物体的长度读数为___________cm,时间读数为___________s; (2)用图2装置实验时,小车从A静止释放,从A到B所用时间tAB=2s,A到C所用时间tAC=3s,则BC间平均速度vBC=___________m/s; (3)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间平均速度___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4)如图3能够准确反映图2中小车从A到C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38.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所用时间,比较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测得AB段的距离为40.0cm,所用时间为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2)某同学在小车未到达B点就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 (3)探究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4)实验中测得AC段的时间为2.8s,则______(选填“>”“<”或“=”)。 39.图甲为“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在内径约为0.8cm、长为100cm的玻璃管中注水近满,上端留一小段空气柱,再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从0点开始计时,每隔20cm记录一下时间。 (1)如图甲所示,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这是为了______; (2)测得的数据如表,负责记录的同学漏记一次的时间,你认为这个数据可能是______;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20 40 60 8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2 4 8 (3)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的气泡运动的s-t图像;______ (4)由图像可知.在计时的这段时间里气泡做______运动,其速度为______m/s; (5)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小华提出把80cm分成16段,每段5cm进行研究。请对小华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______。 40.为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小明和同学们用两个相同的纸片分别載去一个扇形(如图甲所示),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小明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的快慢,他该选择图乙中的___________(a/b)位置开始释放。 (2)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如图丙所示。 ①图丁中能反映出该纸维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填字母)。 ②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1.8,小明测得照片上B、D之间距离为2cm,则纸锥经过C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___________ m/s。纸锥在AB间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BD间的平均速度。 (3)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不同纸锥从相同高度(足够高)下落的最终速度不同,请提出猜想.纸锥下落的最终速度可能与纸锥的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有关。-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02 初二 上册 实验 探究 模拟 物理 综合 检测 试题答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