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doc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doc(4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 一、实验题 1.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______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______ 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 ______ ; (4)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这两种玻璃中隔音效果好的是 ______ ;如果把双层玻璃中的空气抽掉,则隔音效果最好,原因是 ______ 。 2.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提供的器材如图所示,有报纸、塑料片、餐巾纸、棉花、机械秒表、音叉、盒子、以及可以监测声音强弱的声强计。 (1)实验中你选择的声源是 ______ ; (2)如果将选择的声源放入盒子中,在盒子中塞入上述不同材料时的注意点是 ______ ,检测声音强弱时声强计到盒子的距离应 ______ ; (3)技术人员也经常对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比较,以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各种隔音设备,请举出一种. ______ 。 3.如图所示小明在做声学实验. (1)他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______产生的; (2)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______有关; (3)然后他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______有关; (4)爱动脑筋的小明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如图所示。对着管口吹气。由于管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填“音调、响度、音色”)就不同,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小吸管乐器。 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小华又借来一个能够测量声源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最好填上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______ ______ F 铜 100 0.76 G 铁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0.89 5.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 (1)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音乐闹铃,钟罩底部插上玻璃管的软木塞,此时你 _____ 听到音乐;(填“能”或“不能”) (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 _____ ; (3)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 _____ 听到声音。(填“能”或“不能”)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 _____ ; (4)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 _____ 中传播。 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几个实验. (1)甲同学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乙同学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分析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丙同学用手敲鼓,鼓面发出响声,但是他看到鼓面儿乎没有什么异样。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以下活动中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 A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的概念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两个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 D在探究蒸发快慢与空气流通速度关系的时候,要确保温度表面积等因素相同 (3)小组成员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他们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为验证猜想,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随着不断向外抽气,发现所听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是正确的。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猜想与假设 B分析与论证 C实验研究 D提出问题 你认为上述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7.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1所示,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观察先后两次发声时橡皮筋振动快慢及声音的特点,记录如下表: 序号 橡皮筋长短 橡皮筋粗细 振动快慢 声音 甲 相同 细 快 尖锐 乙 相同 粗 慢 低沉 (2)如图2所示,两次敲打音叉,观察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塑料球弹起高度较小;第二次重敲音叉,发现塑料球被弹起高度较大,而且音叉两次发出声音前者小些,后者大多了。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1)主要研究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高低与发声物体的频率是否有关;实验中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2)主要研究声音的____________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是否有关;实验中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音叉微小的振动,是物理学中的_____________.法。 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声现象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不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②轻敲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③用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1)由①②对比可以说明.物体的 ________ 产生声音; (2)由②③对比可以说明.声音的 ________ 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3)在本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________ 。(填序号) A.仅起转换作用 B.仅起放大作用 C.同时起转换和放大作用 9.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最后应调整_________(填“酒精灯”或“温度计”)的位置;实验中使固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则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_℃,熔化经历了___________min; (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________。 10.小明和小亮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两人组装的实验装置均如图甲所示。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___________(选填“”或“”)铁圈。 (2)当水温升到时,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 后停止读数,实验中某时刻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_℃。 (3)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丁所示,则图____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4)小明和小亮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人实验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小明在实验中的水比小亮实验中的水先沸腾,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5)小明和小亮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③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5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固体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以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描点连线,得到如图乙所示的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_____min; (2)图中C点物体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图中B点物体的内能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中D点物体的内能; (4)某同学把试管中的物质换成水,发现无论怎么加热,试管中的水都不会沸腾,原因是试管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试管中的水温度虽然达到了沸点,但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 12.实验课上,同学们将碎盐冰放入易拉罐中,研究盐冰的熔化过程。同学们每间隔1min记录一次盐冰的温度,并依据熔化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出了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冰熔化过程持续了约___________min。 (2)盐冰的熔点为___________℃。 (3)在温度为0℃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4)在盐冰熔化的过程中,易拉罐的底部出现白色的霜,如图所示。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3.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温度/℃ ···· 95 96 97 98 98 98 98 98 98 98 ····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温度为______℃;在图中______(选填“甲”“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由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若在沸腾时熄灭酒精灯,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沸腾过程中要______; (4)在图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象;(____) (5)实验过程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14.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___; (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___________(选填“小于”或“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时间/min …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15.如下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1)图甲是某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图,该实验装置组装中出现的错误是.___________。 (2)更正图甲中的错误后,继续实验。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 (3)图乙、丙是小组同学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两种不同的实验现象,其中_______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 16.小新同学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4°C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请你完成下列各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水的温度/ 84 89 93 99 99 99 99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漏填的数据是_______℃。 (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如果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沸点将_______(选填“升高”、 “不变”或“降低”)。 (3)若实验时出现两种烫伤的情况.A.被沸水烫伤;B.被与沸水温度相同的水蒸气烫伤。_______(选填字母)情况烫伤更严重,其原因是_________。 17.某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先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将平面镜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用固定的红色激光笔发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镜的光ON,然后用另一个绿色激光笔向O点发出一束光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方向射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的目的是_______。(选填“显示光路”或“降低温度”) (2)红色激光ON的作用是为了显示___________的位置。 (3)缓慢转动圆台,可以看到三束光相互重合,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_______。 (4)在上述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该同学在玻璃罩内装入了量角器,多次改变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AO与ON的夹角、OB与ON的夹角。该同学所探究的问题是.光在反射时,反射角与______是否有关。 18.小红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______; (2)如果有5mm厚和3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蜡烛和它所成像的______关系; (4)如果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填“有”或“没有”)蜡烛A的像; (5)另外还有一组同学使用同样的器材,发现怎么移动都无法让蜡烛与像重合,请问这可能是因为______。 19.小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只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看到蜡烛A的像是由光的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4)实验结束后小亮继续用图乙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他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让光贴着纸板入射,如图乙所示反射角是______°。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在分析数据可得出反射角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20.在光现象的学习过程中,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薄玻璃板的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调整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了______; (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 (3)再拿一支外型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4)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______(选填“A”或“B”),便于确定______的位置。 21.利用如图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1)选择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将______(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3)如果点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______。 (4)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 (4)若实验中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 (5)如下图是小明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他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你认为小明实验过程的不足______。 23.如图是小红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_,玻璃板应______放置; (2) 如图甲所示,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红拿另一只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像和物的______,多次改变蜡烛A距玻璃板的距离,相应移动另一只大小相同的蜡烛后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乙所示,用笔将对应点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______; (3) 除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距离的工具,它是______; (4) 当把蜡烛放在B点时,在B'位置观察到了它的像。若在B'和玻璃板之间放上一个与玻璃板等大的黑色不透明纸板,从玻璃板前方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 2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 (1)最好选用______玻璃板(填“薄一点的”或“厚一点的”)进行实验; (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 (3)实验刚开始时无论怎么移动蜡烛A,所成的像都无法与蜡烛B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 (4)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填“实”或“虚”); (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m的人,站在镜前5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她首先按如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 (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______、______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应从凸透镜的______(选填“右”或“左”)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成像的。 (4)如果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实像时,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______(选填正确的序号)。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26.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大于L。 (1)小明为了检验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可将手上的凸透镜向下方的纸张慢慢移近了一些,若观察纸上呈现的光斑_________,则自己的推断是正确。 (2)小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 (3)小亮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由图可知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____________;为了更清晰地看到所成的实像,应选择__________(选填“较粗糙”或“较光滑”)的光屏来进行实验。若将烛焰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虚线处,如图乙所示,则此时人眼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27.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图甲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某次实验在图乙观察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_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_移动一段距离,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将小志的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让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小志的眼睛是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在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 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_________cm; (2)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点燃的蜡烛、凸透锻、光屏,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上,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该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实像,这与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若想再次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将该凸透镜和光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直到___________为止。 29.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凸透镜的光心在___________。 (2)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的、___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此时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_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偏离光屏中心。 (3)若保持图甲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到______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像的大小较之原来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0.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请你写出此时成像规律的一个应用.________。 (2)如图1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调整。 (3)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清晰的像,该像是__________的(选“放大”、“等大”或“缩小”)。 (4)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5)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2所示),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 31.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的实像; (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_____(选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______ (选填“1.2.3.4”); (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32.如图所示的光具座,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60cm刻度处。 (1)如甲图所示,将0刻度处放置一个平行光源,光屏放在70cm刻度处时,屏上有最小的亮斑,则凸透镜f=______cm; (2)若将0刻度处的平行光源换成一支蜡烛(如乙图所示),当移动光屏呈现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最可能处于______号处;(选填图中①②③) (3)当屏上呈清晰的像后,刘老师取下自己的眼镜紧贴凸透镜放置,发现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些,成像又清晰了,则刘老师的眼镜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此时若将眼镜与光具座上的凸透镜整体看作一个“新凸透镜”,则“新凸透镜”的焦距比原凸透镜更______。 33.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从A点由静止山发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原理是.______。 (2)图中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 (3)不同实验小组测得的平均速度不同,是因为他们选择的______不同。 (4)要测AC段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vAC=;方法vAC=;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方法______(1或2)。 (5)小车从A到C运动图象是_____。 A. B. C. D. 34.小海进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2)用如图所示装置实验时,测得AB间距离sAB=40.0cm,AC间距离sAC=80.0cm,小车从A到B所用时间tAB=2s,A到C所用时间tAC=3s,则AB间平均速度vAB=______m/s,AC间平均速度vAC_________vAB(选填“>”、“=”或“<”),小车做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间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B点是AC的中点。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应适当调整坡度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 (3)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AC =______cm/s,vBC =______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填“大”或“小”) 36.某小组同学探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测出AB的长s1=80cm,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滑下到达到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5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_m/s; (3)接着把金属片移到AB的中点O处,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O点处的时间t2=3s,那么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______m/s; (4)根据测算可知.小车做______(选填“加速”“匀速”“减速”)直线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O段的平均速度vAO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6)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时,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较______(选填“大”或“小”)些,这是为了便于测量运动时间。 37.如图甲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实验时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 (2)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对气泡运动时的相关物理量进行测量,为便于测量,需要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选填“快”或“慢”);实验中的起始点O最好______(选填“选”或“不选”)在管子的最底端处,是因为在开始的一小段距离里气泡作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______比。气泡上升时,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底端的塞子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某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则气泡在该过程中的运动速度为______,并在图丙中画出气泡运动的图像。______ 38.在“探究汽车行驶快慢”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事先用皮尺测量了汽车的实际长度是4.0m,再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一组照片(如图所示),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4s曝光一次,照片中汽车的长度是2.0cm,照片中O到C的长度L=12.0cm。 (1)观察汽车行驶的频闪照片可知.OA<AB=BC。由此可以得出汽车从O到C过程中,行驶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汽车从O到C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m/s。 (2)为了从表格的信息中计算出汽车从O行驶到C点的平均速度,请你在设计的表格中将空缺的①②部分补充完整.①______;②______。 照片中O 到C 的长度 L/cm ① ② 汽车的平均速度 v/m·s-1 12.0 (3)在如图(a)s-t图像中,①②③三条曲线能大致描述汽车从O到C整个运动情况的图像是______(填序号)。 (4)如图(b)是汽车“行车记录仪”中APP软件记录的一段时间内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在t1,t2和t3三个时刻中,汽车行驶得最慢的时刻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39.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让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 (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_____和_____。 (2)为防止下落时间太短,不便测量,应选择锥角较_____(选填“大”或“小”)的纸锥,或从较_____(选填“大”或“小”)的高度开始下落; (3)小明实验小组测量一个纸锥的下落速度,三人同时测量时间。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表,请你帮他完成表格所有空格。 下落距离s/m 下落时间t1/s 下落时间t2/s 下落时间t3/s 下落时间平均值t/s ________ 1.80 1.4 1.6 1.5 _________ ________ (4)小明所在小组又继续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运动情况,他们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背景墙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时间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 ①小球从A点到B点的速度大于B点到C点速度 ②小球从B点到D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③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 ④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40.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______; (2)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两种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A.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测出B到C的时间与路程,计算得到 B.小车从A点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C点后测得时间,再测量路程,计算得到 (4)实验中全程平均速度,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上学 实验 探究 综合 检测 试题 答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