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模拟质量检测试题(一).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模拟质量检测试题(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模拟质量检测试题(一).doc(4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模拟质量检测试题(一) 一、实验题 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此研究过程中用到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 (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___可以传声,还能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_; (3)如图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不能传声,用到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 2.利用图所示装置研究声现象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不敲击音叉,没有听到音叉发声;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不动。 ②轻敲音叉,听到音叉发声;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 ③用力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比②强;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并且弹起的距离比②远。 (1)由①②对比可以说明.物体的______产生声音; (2)由②③对比可以说明.声音的______与发声物体的振幅有关。 3.利用声现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小刚敲击一个音叉,如图1所示,现放大音叉的右臂,那么此音叉臂从最左端的A位置经过B位置到达C位置后,再由C位置再次经过B位置返回最左端,这样叫做振动一次。 (1)以下关于物体所做的机械运动,属于振动的是._______;(选填以下对应的字母) A.蝴蝶飞行时其翅膀的运动 B.地球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C.射出枪膛的子弹向前飞行的运动 D.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变“胖”变“虚”了 (2)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如果一个物体在1s的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50次,它的频率就是50Hz。小刚从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录像中获知,音叉振动200次所用的时间是2s,则音叉发出声音的频率是____Hz;利用手机的某个应用可以显示瞬间的声音波形图,仅由该音叉发声时,保持手机和音叉的位置均不变,在相同的设置下,小刚先后两次用手机显示其声音波形图,截屏如图2,可知手机接收到的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发生了变化。 (3)图3中的分贝仪是检测噪声强度的仪器。根据小刚在(2)小题中手机先后截屏的声音波形图,可判断.放在手机旁边位置不变的分贝仪的示数会______(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4.小明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了三个有关“声音的特性”实验。 A.探究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B.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C.探究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是否有关。 (1)拨动直尺,观察到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釆用了图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规范操作后,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通过听振动发出的声音,发现钢尺的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__________(选填“A”、“B”或“C”)实验; (3)第二次小明保持钢尺__________不变,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到钢尺的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变化,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5.如图(a)所示,小明和小华同学合作测量声速。实验中小华应 ___________ (选填“听枪声”或“看枪烟”)开始计时,听到声音时结束计时。 如图(b)所示,是一种声速测量仪的实验装置图,使用说明书如下,阅读并回答问题。 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受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毫秒(1毫秒=0.001秒)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___________ 毫秒。 (2)一同学想验证“声速随传声介质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是否正确,于是他把铜铃固定在图(b)所示位置(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打开实验室空调提高室内温度后敲打铜铃。若该结论是正确的,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会 ___________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3)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00毫秒,则此时声速约为 ___________ m/s(保留一位小数)。 6.小涵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她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弦线的长度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弦线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示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规格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① 0.5 (1)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应选编号______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3时,小涵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______;为了验证猜想,小涵实验时还需要观察琴弦振动的______; (3)在验证猜想2时,若选择B和C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 7.在探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小亮用肥皂膜代替人耳鼓膜进行了如下实验. (1)当喇叭发声时,观察肥皂膜出现的现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当喇叭发声的响度变大时,肥皂膜振动幅度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_____________有关。 (3)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越大,直至破裂,由此可以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具体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还能表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____________。 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声现象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不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②轻敲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③用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1)由①②对比可以说明.物体的 ________ 产生声音; (2)由②③对比可以说明.声音的 ________ 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3)在本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________ 。(填序号) A.仅起转换作用 B.仅起放大作用 C.同时起转换和放大作用 9.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1)为完成本次实验,由表中的数据表明,他们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______; (2)当他们将温度计刚插入热水中时,温度计的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______; (3)小明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时,发现开水倒入烧杯后,温度很快就降到了如图甲所示的温度,于是他先点燃了酒精灯给水加热,他的做法是为了提高水的初温,缩短实验______; (4)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当温度达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加热直至水沸腾,作“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a,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温度______; (5)小强实验时其他条件与小明相同,但用水量多些,他所作的实验图像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_。(选填 “a”“b”或“c”)。 10.小明和小亮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两人组装的实验装置均如图甲所示。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___________(选填“”或“”)铁圈。 (2)当水温升到时,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 后停止读数,实验中某时刻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_℃。 (3)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丁所示,则图____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4)小明和小亮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人实验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小明在实验中的水比小亮实验中的水先沸腾,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5)小明和小亮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③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5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固体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以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描点连线,得到如图乙所示的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_____min; (2)图中C点物体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图中B点物体的内能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中D点物体的内能; (4)某同学把试管中的物质换成水,发现无论怎么加热,试管中的水都不会沸腾,原因是试管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试管中的水温度虽然达到了沸点,但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 1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海波______,而且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A.快 B.慢 C.不变),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___。 (3)海波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_____。 (A. 水蒸气 B. 小水珠 C.都有可能) (4)停止加热,海波逐渐冷却,它的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下面四个图像中的___________。 1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或“C”),温度计此时的示数是______℃; (2)小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温度/℃ …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但温度______; (3)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的小水滴。 14.某实验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 温度/℃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 (1)在安装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______被测液体中,并且不能接触______。读数时,图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中,正确的是______。 (2)通过实验可得,水沸腾时具有______的特点。 (3)实验过程中发现盖板下面出现许多水珠,这些水珠是______形成的。 15.小明想知道沸腾过程的特点,他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以下探究过程. (1)请完成以下问题. ①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②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观察它的_____,认清它的分度值; ③装置图中的两个错误是_____和_____。 (2)纠正错误后,小明记录了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其中第4min的水温如图(b)所示,此时的温度为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①由表格可以看出,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_____(选填“上升”或“不变”或“下降”)。 ②小明想证明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热,他应该如何做?_____。 16.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1)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有关; (2)通过___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小凡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乙),并控制使他们的___________相同。结果发现b图中酒精先蒸发完,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________有关; (4)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________。 17.某同学计划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平面镜)和一把刻度尺“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高度与物体高度的关系”,平面镜与水平纸面垂直,A和B是两个形状完全相同但高度可以调节的伸缩杆,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伸缩杆A调到适当高度,用刻度尺测量其高度为h,记录在表格中。 ②将伸缩杆A放在平面镜前5cm处,将伸缩杆B放到平面镜的另一侧,调节B的位置和高度,从不同角度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测量此时B的高度为H,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伸缩杆A放在平面镜前10cm处,将伸缩杆B放到平面镜的另一侧,调节B的位置和高度,从不同角度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测量此时B的高度为H,记录在表格中。 ④多次改变伸缩杆A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②和③,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1)该同学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 (2)他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 (3)改正问题后该同学重新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记录表格。(____) 18.某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先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将平面镜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用固定的红色激光笔发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镜的光ON,然后用另一个绿色激光笔向O点发出一束光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方向射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的目的是_______。(选填“显示光路”或“降低温度”) (2)红色激光ON的作用是为了显示___________的位置。 (3)缓慢转动圆台,可以看到三束光相互重合,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_______。 (4)在上述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该同学在玻璃罩内装入了量角器,多次改变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AO与ON的夹角、OB与ON的夹角。该同学所探究的问题是.光在反射时,反射角与______是否有关。 19.如图1是小孔成像的装置,小华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1)探究“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是否有关”,只改变装置上小孔的形状,小孔形状依次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孔的大小相同),光屏上均呈现形状相同的烛焰的像。此实验说明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 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如图2甲所示,小华发现保持蜡烛与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光屏上所成烛焰的像会变大,说明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大小与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小华想继续探“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是否有关”,图2乙是他实验过程的简图,该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 20.某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做了如下实验。他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相连接的两纸板E、F展开成一个平面,其中纸板E和F相连接的位置ON垂直于纸板底边CD。 (1)把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ON垂直于平面镜,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F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把纸板F以ON为轴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将在纸板F上________看到反射光(选填“仍能”或“不能”); (2)把纸板E、F均倾斜相同角度立在平面镜上,如图丙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仍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F上看到______反射光(选填“能”或“不能”); (3)结合上述实验请你进一步推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选填“垂直”或“不垂直”)的。 21.在光现象的学习过程中,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薄玻璃板的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调整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了______; (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 (3)再拿一支外型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4)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______(选填“A”或“B”),便于确定______的位置。 22.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其中EF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镜面。 (1) 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显示______; (2) 如果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硬纸板的右半面F______; (3) 当光线沿NO方向入射平面镜时,反射角为______度; (4) 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______。 23.如图甲是小明利用蜡烛和玻璃板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应使玻璃板与桌面保持______; (2)为了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点燃了一支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实验中,我们应该在玻璃板______(前/后)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然后用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 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初步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______;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块光屏,则光屏上______(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实验中一般选择表面白色且粗糙的光屏,其目的是能反射______光,并且发生______(漫/镜面)反射,便于正确观察实验现象; (4)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虚线MN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左右两侧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况是______。 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24.小明利用图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A和纸板B垂直于平面镜且可绕ON折转。 (1)除图中器材外,小明实验中还必须用到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 (2)小明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实验后,小明得到如下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20 30 40 60 反射角/° 20 30 50 60 ①分析发现表格中的第________次数据是错误的,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将反射光线与________的夹角当作了反射角(选填“平面镜”或“法线”); ②根据表中的正确数据可知,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实验中小明发现从硬纸板前的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______反射(选填“漫”或“镜面”); (3)接着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让激光笔在纸板B上沿着FO的方向射向O点,反射光会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的; ②将激光笔在纸板A上沿EO的方向射向O点,并将纸板B绕ON向后折转,在纸板B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同一平面内(选填“在”或“不在”)。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cm; (2)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2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_____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如图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如图4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_眼镜(“近视”或“远视”)。 (5)实验中,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屛上的像______(填选项序号)。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填上或下)调整,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 25cm 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接下来小英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2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小华在实验中发现,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______调节凸透镜; (2)小华调整后,如图甲,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_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若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要______些; (3)透镜位置不变,小明将甲图中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应站在透镜______(填“左”或“右”)侧观察蜡烛的像,当观察到像时______(填“有”或“没有”)光进入人眼; (4)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将光源“F”移至15cm处,其大小如图丙(A)所示。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_____ (选填丙图中B、C、D、E)。 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选择焦距为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他先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一条与光具座___________的直线上。 (2)保持凸透镜如图所示位置不变,将蜡烛由远到近逐渐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到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3)轻轻吹蜡烛的火焰,使它向左侧偏斜,此时观察到火焰的像是向___________(选填“左侧”或“右侧”)偏斜。 (4)现保持成像后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仅将蜡烛移动到刻度线处,在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如果把凸透镜看做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看做人眼的视网膜,则该成像情况相当于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看物体。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可以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的适当位置添加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9.小明和小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好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后,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未画出)。 (1)图甲中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与 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2)接着,小亮用不透光的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他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完整的像; (3)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A凸透镜换成焦距为15cm的B凸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4)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了图乙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是 ______。 ①光屏下移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30.小海用图1装置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挑选透镜时,小海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2所示光斑,他应该选择______ (选填“甲”或“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选好透镜后,小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3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 cm; (3)实验前应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______,实验时凸透镜位于50cm刻度线处,使蜡烛位于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的、______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若此时固定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 (4)给凸透镜“戴上”一副“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 31.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和B,焦距分别为5cm、10cm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小明选用上述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凸透镜的焦距是否有关”。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A、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调节发光物体A、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h,并将焦距f和像高h记录在表格中。 ③________,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h,并将焦距f和像高h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以上叙述,请回答如下问题. (1)小明探究的问题中,需要控制不变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请将实验步骤③补充完整;(______) (3)请画出该实验的实验数据记录表。(________) 32.小明用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器材,在水平桌面上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他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放在光具座上,为了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他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到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则光屏移动到光具座上___________cm刻线处,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AB、tAC。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______; (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小”“大”),其目的是.______; (3)实验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小”),经测量,tAB=3.0s,tAC=5.0s,则小车是______(选填“匀速” “变速”)直线运动。 34.汽车在行驶途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制动动作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的过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数据。 速度/(m/s)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停车距离/m 1 12.5 9.0 14.0 23.0 2 25.0 ______ ______ 74.0 3 30.0 21.6 79.4 101.0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1.3两行数据可知.______=______+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将答案直接写在表格中的横线上)。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______(选填“越长”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______,致使______,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加。 35.如图甲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选填“陡”或“缓”)些,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_; (3)图甲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__cm,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会偏_________; (4)图乙中能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 36.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所用时间,比较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测得AB段的距离为40.0cm,所用时间为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2)某同学在小车未到达B点就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 (3)探究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4)实验中测得AC段的时间为2.8s,则______(选填“>”“<”或“=”)。 37.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______ ; (2)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 ;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为了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______ (选填“大”或“小”)。 38.在“探究汽车行驶快慢”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事先用皮尺测量了汽车的实际长度是4.0m,再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一组照片(如图所示),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4s曝光一次,照片中汽车的长度是2.0cm,照片中O到C的长度L=12.0cm。 (1)观察汽车行驶的频闪照片可知.OA<AB=BC。由此可以得出汽车从O到C过程中,行驶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汽车从O到C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m/s。 (2)为了从表格的信息中计算出汽车从O行驶到C点的平均速度,请你在设计的表格中将空缺的①②部分补充完整.①______;②______。 照片中O 到C 的长度 L/cm ① ② 汽车的平均速度 v/m·s-1 12.0 (3)在如图(a)s-t图像中,①②③三条曲线能大致描述汽车从O到C整个运动情况的图像是______(填序号)。 (4)如图(b)是汽车“行车记录仪”中APP软件记录的一段时间内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在t1,t2和t3三个时刻中,汽车行驶得最慢的时刻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39.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让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 (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_____和_____。 (2)为防止下落时间太短,不便测量,应选择锥角较_____(选填“大”或“小”)的纸锥,或从较_____(选填“大”或“小”)的高度开始下落; (3)小明实验小组测量一个纸锥的下落速度,三人同时测量时间。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表,请你帮他完成表格所有空格。 下落距离s/m 下落时间t1/s 下落时间t2/s 下落时间t3/s 下落时间平均值t/s ________ 1.80 1.4 1.6 1.5 _________ ________ (4)小明所在小组又继续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运动情况,他们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背景墙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时间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 ①小球从A点到B点的速度大于B点到C点速度 ②小球从B点到D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③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 ④小球通过C点时-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上册 实验 探究 模拟 质量 检测 试题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