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ppt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ppt(16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中國城市發展與建設史中國城市發展與建設史1典型文献:董鉴泓主编: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曹洪涛: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年。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叶骁军:中国都城发展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宁越敏:张务栋、钱今昔:中国城市发展史,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张承安:城市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汪德华:中国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2绪论我们了解、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发展演变的脉络,“历史”是理解现在、预知未来的钥匙。任何一座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具体的时空背景,从而留下深深的地区特征与时代烙印。因此研究城市的建设史,必须要基于对城市发展史的宏观、深刻考察;而研究城市的发展史,又必须通过具体而可见的城市建设行为予以佐证与推绎,二者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又是不可或缺、不可分离的。迄今为止,尚未有一本将中国的城市发展史与城市建设史系统地糅合融汇起来的文献。3本课程正是从这一思维理念和价值取向出发,既讲发展史,也讲建设史,两者紧紧相扣、脉络相通,使读者从中得到两方面内容的兼顾,达到推因及果的目的。本课的另一个特色是,对我国各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总体“特点”予以了归纳提炼,进而围绕这些特点对史实或形成条件加以揭示,以给人一个提纲挈领的概念。全书以史期为序共分八章,从中国城市的起源论述到解放前的近代城市,再到建国后五十年年的新中国城市,并对中国古代、现代城市发展、规划建设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每章开篇首先介绍相应历史时期的总体社会经济背景,及全国、大区域城市发育、发展宏观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建设的总体特点予以论述,并在随后的内容中分别以多个具体、典型的城市进行实证说明。但是中国地域广阔而影响城市发展的动因繁多,某个时期城市建设的总体特征和主导类型状况并不能涵盖城市发展的全部境况。为了弥补由此可能造成的缺陷,本书中在相应章节还注意了对有关不同地区、不同发展类型典型城市规划建设的介绍。4第一章中国城市的产生与先秦时期的城市第二章秦汉时期的城市第三章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城市第四章五代宋元时期的城市第五章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城市第六章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第七章中国近代城市第八章建国后的中国城市5第一节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及近现代遭遇的曲折。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发展史,是一部非常辉煌的历史,东周时期的临淄,秦汉时期的咸阳、长安,隋唐时期的长安、扬州。两宋时期的平江、东京、临安,元代的大都,明清时代的南京、北京都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之一,也是规划的最好的城市之一。到了近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一蹶不振,遭受很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发展经历两个高潮:50年代,80年代至今6一、中国古代文明及城市规划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时期(公元前4000-5000年),文明之间第一次交融。夏商周青铜文化时代:青铜大量应用于祭祀、宫中陈设之中,成为追求礼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西周丰、镐两京,洛阳的王城和成周城成为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里里程碑。东周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炼铁技术,社会进入封建制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城市形制呈多样化发展如齐国的临淄。秦汉大一统时代,由于秦砖、汉瓦、冶炼铜铁技术提高,城市规划追求“非壮丽无以重威”7一、中国古代文明及城市规划三国两晋南北朝,古代社会第二次大分裂,加速了民族间文化的交流融合,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佛寺建筑改变了城市面貌,南朝出现了山水城市的先例金陵。隋唐时期:城市规划气派宏大,唐长安城的规划是古代文化技术发展最重要的里程碑。两宋时代:科学技术特别发达,对外贸易上升,出现了工业化分工,城市突破唐朝的封闭,更加开放活跃。如东京、临安分别开创了古代城市商贸文化的新格局。如东京的金明池艮岳,临安的西湖、凤凰山宫殿。元代,疆域广大,元大都呈现大帝国的气势,水利工程在大都市规划中期到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民族融和。8明朝初期的南京、中后期的都城北京,都是规划严谨、规模宏大、汉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航海业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沿海一带城市萌芽发展。清代康熙乾隆时代四库全书的修撰,承德行宫山庄的规划,北京西郊三山五园大规模的园林水利工程规划建设反映了清王朝在文化和城市建设上的成就。中国古代文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特殊的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巧妙结合。以理性规划为最高原则。城市形象争取天时地利人和,追求整体完美、秩序与规律,和谐与统一。9第二节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与西方国家侵入。100多年的时间里,西方向中国进行殖民地式侵略,无论沿海大中城市还是内地城市,西方技术无孔不入,城市中充斥着外来的建筑形式和规划设计思想。民间人士顽强的发展地方性建筑规划模式,如南通张謇,福建陈嘉庚,政府方面也尽可能表现中国固有传统。外国建筑师也较成功地在现代工程技术基础上运用了中国古典建筑形式。如北京燕京大学,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大量的是外国建筑师和本国建筑师吸收西方建筑和城市规划技术创造的适合中国生活条件的各式建筑物。如上海外滩建筑。10第三节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从学习欧美-学习前苏联-学习欧美。十年动乱时期城市规划陷入停滞。现代城市规划20年,实现了巨大的跳跃式发展。11第一章中国城市的产生与先秦时期的城市第一节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及其特征一、原始居民点的形成人类居住的形式由流动的原始群落发展到固定的居民点,其间经历了数十万年的岁月。穴居、巢居。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广大地区都已进入氏族社会。农业从狩猎、牧业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有了较为可靠的物质基础,组成氏族公社的先民们便开始聚族而居,修建房屋,从而形成固定的居民聚居点村落。二、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位置:一般都选在背山面水的高爽地段。2规模:一般范围较大,分布和居住也比较密集。3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由于全国南北各地气候、地形、材料等不同,房屋建造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木骨泥墙房屋,一种是干栏式桩上建筑。4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12第二节中国城市的产生一、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我国最早城市是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从考古文化上说,大体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3000前2000年);从我国历史上说,相当于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经尧、舜、禹直到夏朝前期。其间经历数百年之久。因为在我国古书中已经有了关于这个时期部落首领建都的记载和筑城的记载,同时更重要的是我国考古工作者也确实发掘到了属于这个时期为数不少的城址。早在二十世纪20年代,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龙山文化遗址时,就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发现一座用夯土筑的古城遗址。以后在河南安阳洹水之滨的后岗龙山文化遗址也发现有与城子崖相类似的一座古城。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随着对探索夏文化等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长江中游两湖地区,长江上游四川盆地和内蒙古高原河套地区等四大区域先后都发现了史前时期的城市遗址。截至目前为止(1998年),我国共发现史前时期的古城址约50座左右,形成方国林立的局面。这些城址兴筑的时间大都集中在公元前二、三千年的一段时间。有的甚至更早,因此可以确认,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就已经产生了最早一批的城市。13作为刚开始时产生的城市,其规模一般都还不够大,内部设施也很不完善,远不能与今天意义的城市相提并论,还不可能成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严格说来只不过是些城堡而已,但是以后发展的城市,以至今天现代意义的城市,正是在这些最原始的城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们不妨把这一萌芽时期产生的城市称为“雏形城市”。我国最早城市产生的时间与国外城市相比较,也是差不多的,美国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谈到国外最早城市产生的时期时这样写道:“城市,作为一种明确的新事物,开始出现在旧新石器文化的社区中。”又说“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城市遗址,大部分都起始于公元前3000年,前推后移不多的几个世纪。”14二、我国城市产生的条件我国上古社会发展到原始社会后期所以能产生城市,这不是偶然的。它是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大分工,导致剩余产品不断增加和私有制出现,以及社会成员大分化、精神文化的发展和掠夺性战争的频繁发生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发展并与农业相分离,发生了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其次是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这是城市产生的直接原因。两次社会大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们的劳动产品除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以外,开始有了剩余,产品的交换也就日益频繁和扩大,于是产生了私有制,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现象也就出现了。一些公社的首领们为了保护自已人身及财产安全,就在他们居住地的周围建筑专门的防卫设施城郭沟池,于是产生了城市。(见我国古籍礼记礼运中的记载。)第三、精神文化相应地繁荣发展起来,特别是成组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对城市的产生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城市成为社会文化的中心。第四,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此外,夯筑技术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城池建设也有很大的影响。15第三节中国城市的形成我国早期城市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产生以后,但还不能认为其就此已经形成。经过夏朝中前期300年左右的发展,大体至夏朝后期已基本形成。一、城市形成评判标准应该而且必须具有和广大乡村聚落不同的形态要素和特征1、城市需具有一定的规模2、需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以行使一定的政治和文化职能3、需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以体现城市经济中心的职能4、需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上述五条标准及其要素并非要求在一个城市中同时具备才认为是城市形成了,但主要的要素必须拥有,如宫殿等大型公共建筑,生产场所,贸易功能,居民住宅,基本的基础设施等。16二、夏朝后期城市形成实例三、商朝城市(公元前1611世纪)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较夏朝又向前跨进一步。在商朝,我国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青铜工艺已达到相当纯熟的程度,手工业专业化分工已很明显,城市也因之而发展。1偃师尸乡沟商城 172郑州商城 3殷墟18第四节西周城市的发展与城建制度的出现一、西周城市的发展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制度更为发展和健全的朝代,也是我国城市得到较快发展、形成历史上第一次建设高潮的朝代。促成西周城市发展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分封诸候。“分诸候,建蕃卫”。这是建立在宗法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基础上的一种统治方法。据史书记载,周初先后共封七十一国。所谓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最重要的有齐、鲁、宋、卫、晋、燕等六国。全国建立起许多统治和防卫的中心,也就是出现了许多城市。这对当时尤其是以后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大量兴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另一个原因是,周王朝自身也在寻求适中位置加强都城建设。洛邑:“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19二、西周的城建制度及其影响周礼考工记记述了这一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夫为古代计量单位,以夫约合今天的一百亩。“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说明道路宽度有分级,市内宽,环城窄,城郊更窄。还规定:“环涂以为诸候(城)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20归结西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主要有:归结西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主要有:1城市数量较前增加,分布范围扩大,但城市规模普遍较小。西周初年的分封制度,推动了周代筑城高潮的兴起。各地诸候纷纷大兴土木,筑城修室,使中国城市数量大增。除中原地区外,在山东、河北及长江流域等地的诸候方国也纷纷建城。然而由于城邑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城市规模普遍较小。2形成三级城邑网。即周天子所居王都诸候国国都卿大夫都(采邑城)三级。3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经济功能不强。4建设城市有了一定的规制,并对我国后来的城市尤其是国都的建设布局产生较深远的影响。此外,建筑材料也有了发展。周人发明了瓦,从而使西周建筑脱离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况。21第五节春秋战国时期城市蓬勃发展与变革思想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从镐京迁都洛邑,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的550年,为中国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公元前770476年,战国公元前475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生产力飞跃发展,引起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史上早期城市得到大发展的时期。一、城市蓬勃发展的背景 本期以铁工具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大大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业上牛耕、施肥、灌溉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措施已在不断推广,关中地区、成都平原、江淮、汉水流域以及北方的漳、济等地都出现了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土地大量被开垦。手工业已有了冶金、木工、陶工、漆工、皮革工、煮盐和纺织等。城市里除官办的手工业作坊外,还出现了许多私营手工业,这是由于解放了的奴隶变成了较自由的小生产者缘故。商业也繁盛起来。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风俗等社会制度一系列大变革。这一时期,思想也极为活跃,各种学术思想应时而生,出现了“诸子百家”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特别是周初分封诸候的结果,到这时各诸候国都纷纷强大起来,所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大国都在努力争霸,相互攻伐,争城掠地,各国都很重视城池建设,纷纷筑城自卫。为了争霸,各国都在努力发展经济,发展水陆交通运输。原来周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时已岌岌可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在经济大发展,政治大变革,频繁战争和水陆交通发展等的背景下,促成本期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数量之多,分布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22二、城市发展和建设特点1城市数量激增,分布地域扩大。范围广及黄河、长江两大主要流域。2城市规模扩大,人口盈实。临淄人口更高达七万户,用地面积达18平方公里,成为当时最大的城市。3工商业繁荣发达,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也丰富多样。4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出现了新的比较科学的理论。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才,就地利,故城市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大匡又说:“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235列国都城一般都由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形式。齐临淄城墙的防御功能设计24本期城市规划建设、布局型式、城市形态等所以能打破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建城模式,主要由于这一时期处于分裂割据和社会大变革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但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封建社会的建城制度,各国还处于纷争抗衡阶段,各种学术思想包括建城思想也异常活跃所致。25第二章秦汉时期的城市自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始至公元220年是为中国史上秦汉王朝时期,历时共440年。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发展及其走上定型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城市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第一节城市较快发展的背景与特点一、城市发展背景在政治上首先秦始皇结束了长达500余年的纷争割据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幅员辽阔的封建统一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巩固统治的措施,如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把全国置于统一的政区管辖之下,大大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以后历代的行政区划打下了基础;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大修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并实行“车同轨”,这就大大促进了全国的交通联系;整齐制度,除车同轨以外,还实行税同率,币同值,书同文,度同长短,量同大小,衡同轻重等。这就消除了由于长期分裂割据造成的地区差异,有利于全国的商品流通;26派驻重兵加强北方戍守,防止匈奴入侵,同时把战国时北境几国修筑的长城连结起来,筑城西起临洮、东屹辽东的“万里”长城。此外,还把六国富豪十二万户迁到咸阳,使咸阳人口迅速增加,等等。自秦代以后,中国城市规划逐渐脱离多元化,受到古代帝王专制权力和迷信的思想的影响,开始蒙上一层专权神秘主义色彩,与汉代“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结合在一起,形成适应于封建社会的一套城市规划方法。秦代的城市规划建设在都城建设,还不仅表现在都城建设方面,在道路、城镇交通网络、军事防御系统,水利建设等方面都有开创性的发展。注意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咸阳都城的建设之中。秦国规模宏大的大规划思想对后代建都城具有重大影响。27汉代在行政区划建制上汉承秦制,除实行部分封王外,沿用郡县制不改。在经济上面对战争破坏,则长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奖励增殖人口,同时鼓励和提倡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冶铁、治铜和铜铁器制作,纺织、漆器、煮盐、制陶、造船、造车、酿造等手工业生产规模和技术都超过了前代,商业上则是开关废禁,任其流通。史记记载说:“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史记货殖列传)经过六、七十年的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年),国家便出现一片兴旺繁荣景象,府库充实,人口增多,疆域扩大;至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即有郡(国)103,县(邑、侯国、道)1587,人口达5959.5万人(汉书地理志)东汉建都洛阳,由于首都东迁,长江、珠江流域与中原的商业交通联系更加密切。都大大促进了秦汉时期城市的产生和发展。28二、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要特点1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2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随着统一国家的建立,疆域扩大,凡在国家政治势力所及范围都有相应的郡、县设置,因而在我国广大南方、北方和东北地区也开始广泛分布了城市。3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在国内主要地区出现了一系列规模较大,不同等级的商业中心城市。司马迁按照当时商品流向和商业经济联系实际,将全国划分为8大经济区域。4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西汉时的国际贸易可分陆、海两途,以陆为主。陆途即所谓“丝绸之路”。海上贸易主要在南方,重要港口有番禺、徐闻、合浦以及位于今越南境内的龙编(今河内附近)等。“军市”。5城市建设方面,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29第二节西汉时期的城市经济区城市经济区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经济密切联系为特征而划分的各个地域单元。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范围大小取决于城市经济辐射力和吸引力的大小。1关中区域。2三河区域。3燕、赵区域。4齐、鲁区域。5梁、宋区域。6颍川、南阳区域。7三楚区域。8南越区域。全国城市分布情况。货殖列传中共列出36个大中城市名称(不含地名),其中位于黄河流域者有19个之多,位于淮河流域者为10,位于长江流域者为5,位于珠江、海河流域者各1。可见,当时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这与当时全国地域开发、人口、经济分布等情况是密切相关的。全国商业都会分布和商品经济联系情况。司马迁在写各个区域主要城市时,都特地点出其商业都会名称,其中,共举出九大商业都会。它们分别是:长安、邯郸、燕、临淄、陶、睢阳、吴、寿春、番禺。它们各自都有其商业腹地范围,以及商品流向、贸易品种等。30第三节秦汉都城的建设布局秦都咸阳,汉都长安,东汉都洛阳。一、秦咸阳 咸阳位于关中地区的中心,是一富庶之区。同时关中地势险要,四周有山塞险关,易守难改。另外,这里北依高原,南临渭水,是关中东西交通的枢纽。渭水在其附近折向东北,正好是关中东西大路的分界点,自古以来人们东去西往必从这里渡渭;城市用水也便于解,故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继续选作都城。咸阳作为秦都,凡144年。秦咸阳在公元前350年孝公初建时,本建在渭水北岸上,削山坡为土台,主要以咸阳宫为主。大约至秦昭王时,在渭南建有一处兴乐宫。咸阳真正得到大发展还是在秦统一六国后的十多年内。史记秦始皇纪载:“秦每破诸侯,写仿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秦始皇又下令“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使咸阳人口聚增。渭河以北用地不够,便向渭南发展。朝宫即有名的阿房宫,这是一组庞大的宫殿群,殿基夯土台地东西广约2公里,南北长约1公里,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可想规模之大。其它离宫别馆,庙宇楼阁也都建在渭南,直抵南山。至于咸阳究竟有多大规模,史无确载。秦咸阳是一座规模很大、但在布局上又比较松散、绵延地域很广的城市。其人口规模,武伯纶先生估计有七、八十万人,也有人推断将近百万人。31一、秦咸阳 秦始皇将咸阳城南北中轴线大大延伸,、跨过渭河,连接北宫、信宫、阿房宫直抵南山南麓,向东扩展了一东西轴线到达骊山山麓的温泉宫、始皇陵。两条轴线交汇于信宫(极宫),将轴线对着的终南山峰称为两阙,体现了气魄宏大的天人合一的规划思想。32二、汉长安 汉定天下,围绕建都洛阳还是建都长安问题曾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后刘邦听取了张良的意见,才决定定都长安。“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东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汉长安位于渭水之南(北距渭水南岸约二公里,今西安市西北约8公里),龙首原高地之北,与秦咸阳毗连,并利用秦一处离宫(兴乐宫)建设起来的。汉长安城是逐步建设起来的,大体可分三个阶段。汉高帝时,先将秦代的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后在长乐宫的西面建未央宫,又在长乐、未央两宫之间建武库。汉惠帝时筑长安城墙,并建东市和西市。汉武帝时,在长乐宫的北面建明光宫,在未央宫的北面建桂宫、北宫,并在西面城外建一规模宏大的建章宫,至此,都城规模大备。33汉长安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早期大一统帝国新建的第一个都城(秦咸阳基本是战国时秦国都城的延续)。其规划布局已同战国时都城有很大不同:它改变了战国时都城两城相依的旧章,也不同于秦咸阳松散状的布局,而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之内。其次,从长安城的总的形制和布局来看,它多少有些附会周礼考工记的规制。主要表现在:城的平面形状虽不甚规正,但基本近于正方形;十二个城门平均分布在四面,每面各三个城门;长乐和未央等主要宫殿位于城的南部,东市和西市位于城的北部,这也与“面朝后市”相符。第三,长安城在规划建设上还有一个较显著的特点宫殿占据了城市的很大空间。仅长乐、未央两宫就占了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一,加上桂宫、北宫和明光宫,合占全城总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上。由于长安城宫殿占据很大用地,且集中在城的中南部,因此,广大平民和部分官吏就只能居住在城的东北部靠近宣平门的地区,以及城外靠近城门的地区和各宫殿之间。居住区共有160个闾里。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末年,长安的官方户籍有八万八百户,人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加上王宫、贵族、奴仆,估计全城人口不下40万人。34三、东汉都城洛阳最先在城市规划中产生明显影响的事例是王莽提倡的城市礼制建筑,在长安城内南郊兴建了一组包括祭坛、明堂在内的规模宏大的礼制建筑群。至东汉,国都规划中的礼制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佛教于东汉开始传入,为了抵御外来宗教,创立了道教,两大宗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逐渐对城市建设产生影响。东汉洛阳城是在西周洛邑(成周)和西汉雒(luo)阳城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北靠邙山,南临洛水。不仅有天然的屏障,而且是交通要冲,所以早在西周时,便选择在这里建成周城,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35三、东汉都城洛阳城内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城的平面形状不甚规整,但大体上近于长方形。城内的宫殿,主要是南宫和北宫。两宫相距约1里,之间有复道相连,以保证皇帝往来时的方便与安全。如将东汉洛阳城和西汉长安城的平面形状、城门的分布、宫殿和市场的位置等几方面作一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东汉洛阳城的建设布局已不拘泥于周礼考工记的规制。四、梁国国都商丘 夏商时为商始都之地。秦为睢阳县,西周时为宋国国都,西汉商丘为梁国国都。在景帝平吴、楚七国之乱后,“王(梁孝王刘武)自负有功,又太后、帝最爱幸,而又大国也,于是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出入警跸(bi),延四方豪杰,珠玉宝器,富于京师”。东苑即梁园,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林苑,成为当时举国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心。36第三章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城市魏晋至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大的长时期分裂和又一次大一统帝国的形成时期。从公元220年魏、蜀、吴三鼎局面形成到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历时687年。其间先后经历了三国(220-265)、西晋(265-316)、东晋十六国(317-420)、南北朝(420-589)、隋朝(581-618)和唐朝(618-907)等朝代,其中分裂时期占了一半以上的时间。但经济上却在不断向前发展,是我国封建经济逐步走上鼎盛的时期。国力较秦汉时有了明显的增强。尤其是长江流域广大地域国土得到了开发,人口增多,至南朝时已形成与黄河流域并重的局面,至唐朝时东南地区已形成为我国重要财赋之区;对外贸易有了新的、多方位的拓展;城市发展和分布重心明显南移;在城市规模上,由于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变动和行政区划的调整等原因,也明显发生了变化,府、州一级城市数量显著增多,并出现了三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建康、长安、洛阳);在城市物质要素中,寺庙等建筑大量增加。在城市建设方面,由于儒家思想的强化和对我国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我国传统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十分典型的时期。37第一节城市发展的特点(一)发展和分布重心南移发展上呈“南升北降”的态势,分布上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主要是由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直到隋朝统一,在这将近400年的时间内,北方长期处于分裂战乱的状态,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人口大量外迁,最大量的还是渡江南徙。尤其是西晋末年,由于“八王”之乱,“五胡”入侵,晋室南渡,南迁的人口更多。“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史书记载说,在董卓及其部将们的劫掠下,汉代全国精华所在的东、西二京及其附近的河南、三辅地区是:“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原来设置的很多郡、县,这时多半废弃或裁并。南方在政局的相对安定和北方人口大量涌入下,在南、北方农民的结合和技术交流下,加上水利灌溉自来比较方便,使这一地域国土逐渐被开发起来,至南朝时经济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三吴(吴郡、吴兴、会稽)地区土地得到了开垦,农业更发达,太湖地区已赶上和超过了西汉时农业最发达的关中平原。经济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南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突出的如位居长江下、中、上游的建康、江陵和成都。当时南方的重要都会,还有京口(今镇江市)、广陵(今扬州市)、寿春、襄阳和番禺等。隋唐统一后,政治中心虽然又移回中原地区,但在东吴、东晋、南朝业已得到开发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则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特别是中唐安史乱后,北方人口又一次大规模南迁,更加促进了南方人口经济、城市的发展,形成了“今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的局面和“扬一益二”之说。38第二节城市发展的特点(二)沿大运河、沿长江城市发展轴线初见端倪。(1)沿大运河发展轴线。六朝时期江南尤其东南地区经济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起来。隋朝立国后,政治中心又移回关中,为了解决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分离的矛盾,从隋文帝开始便着手开凿大运河,至隋炀帝,终于开成南迄杭州、西北至洛阳、长安,北至涿郡的“卧人”字型大运河。大运河的贯通,把逐渐成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长江流域与仍作为政治、军事中心的黄河流域以通畅便捷的水运联结起来,成为我国商品流通主要通道和经济发展命脉。不只对隋代,对以后唐宋帝国几百年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沿河两岸,一方面因其腹地经济比较发达,另一方面商品流通便捷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遂使一些通都大邑由此兴旺起来。沿岸的楚州(淮安)、扬州、苏州、杭州在当时并称四大都市;华州(华县)、陕州(陕县)、汴州(开封)、宋州(商丘)、泗州(盱胎北、今沉入洪泽湖底)、润州(镇江)、常州也渐次发展成为较大的城市。此外,在沿线水陆要道或津渡之地还兴起了一批县城和重要集镇,从而使我国第一条南北向城市发展轴线开始出现。39唐代扬州城市唐代扬州城市产生于春秋末年,吴国为了北上争霸中原,于此开邗沟、筑邗城。隋开南北大运河后,因其正处于大运河与长江天然航道的交汇点上,南连江、海达湖广,北接淮、汴抵二京,成为南北水路交通与运输的枢纽和财货的集散地,因而促成扬州在隋唐两代特别是唐朝后期能够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其地位形同今日之上海。促成当时扬州城市繁荣发达的因素除水陆交通便利外,具体有:(1)漕粮运输。(2)淮盐集散。(3)茶叶和其它物资的集散。(4)本地发达的经济基础和发达的手工业。由于商贾云集和工商业发展,城市出现了住房拥挤、用地紧张从而不得不扩大城市规模的情况。“唐为扬州,城又加大,有大城,又有子城”。唐代扬州总体结构图唐代扬州总体结构图40(2)沿长江发展轴线 长江自古即为我国东西向一条天然大水道,两岸还有赣江、汉水、湘江等多条支流,腹地深广。魏晋至隋唐时期,随着长江流域广大地域经济得到开发,人口增多,其岸带自然也就为城市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依托条件。至唐代中期,除了前述的下游有南京、扬州、润州(镇江),中游江陵和上游成都以外,沿江还有江洲、鄂州、沔(mian)州、岳州、峡州、归州、夔(kui)州、万州、涪州、渝州、泸州等10多座州城和江阴、江宁、当涂、武昌等20座县城,以及一部分小城镇,从而我国东西向一条城市发展轴线也初具雏形。41第三节城市发展的特点(三)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发展还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东南沿海港市兴起。历史发展至隋、唐时期特别是唐代中后期,由于国力强盛,声誉远及海外,同时因这一时期通往西亚的陆路交通丝绸之路梗阻(特别是安史之乱),加之唐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了一条开放和保护外商的政策,故海上丝路勃兴,吸引了众多外商从海路前来经商贸易。当时兴起的港市在长江以南者除交州、广州之外,有广东的潮州,福建的泉州、福州,浙江的温州、明州(宁波);长江以北者有:扬州,山东半岛南部的密州,北部的登州(蓬莱)与莱州(掖县),渤海湾北部的平州(河北卢龙),以及辽东半岛南端的都里镇(今旅顺附近)。其中以交、广、扬、泉最重要,称四大港市;次一等的为明州与登莱,其它地位较轻,均属于小港口。422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有了调整,其规模差距拉大,中间府、州级城市数量显著增多。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一方面与行政区划建制调整有关(州的数量越来越多,所辖范围越来越小),更与全国地域经济较普遍得到开发密切相关。3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镇”。这里所说的“镇”,不同于前面所说的县城以下的小城镇。县城以下小城镇是指随着封建经济发展和适应地方商品流通的需要,在商品集散地或水陆交通方便处自发形成的集镇性质的小城镇。它以经济职能为主,在行政上并非作为一级建制。这里所说的镇指的是“建制镇”,它是作为国家一级行政建制而设立的,它主要是军事防务和行政管理。我国最早出现的镇是在北魏太武帝时期。各镇均辖有一定地域范围,置镇将镇守,统管镇辖区的军事行政事务。43第四节城市建设的特点 由于儒家思想的强化,也表现出了与以往许多不同的特点,突出的体现在:城市空间结构在紧凑中追求统一,尊卑有别的礼制风格由逐步形成到十分成熟严谨,是我国传统城市空间结构十分典型的时期。具体体现在:1中轴线由局部发展到全城,形成沿纵贯全城的严谨对称布局的空间形态。从曹魏邺城开始,包括其后的“六朝”都城建康,北魏孝文帝营建的洛阳城,以及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等,中轴线不仅发展到纵贯全城,并且十分谨严对称。2宫城由多宫制演变为单一的宫城,并且位置北移居中,形成了由宫城、皇城、外郭城(大城)组成的三重环套结构形态。既充分体现了天子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礼制等级思想,又可利用皇城与大城将官府机构、居民区、一般生产区与宫苑隔开,改变以往宫城与坊里相参,为坊里所包围的格局。3道路网由简单的、不甚严格的方格状演变为复杂的、十分完善的棋盘状结构,“坊”的排列也随之从不规整发展为整齐划一的形态。4市场位置从城北移迁到城南,形成“前市后朝”的布置格局。如曹魏邺城,北魏洛阳城,“六朝”建康城,隋唐长安城等市场都布置在宫城的南部。这一变化与宫城位置北移相关。445城市物质要素中,寺庙建筑尤其是佛寺建筑大量增加。这是和儒家思想彼此渗透相通所出现的结果。佛教大约在东汉初期即已正式传来中国。最早见于我国史籍的佛教建筑,是汉明帝时(公元5875年)建于洛阳的白马寺。发展至本期,由于统治阶级极力推崇提倡,因而城市中寺庙一类建筑(包括殿阁、佛塔、经幢、石窟、雕刻、塑像、壁画等)大量增加。如北魏时洛阳城内外寺院多达1300余所,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即大多完成于北魏时期;南朝建康一地,在梁武帝时亦有寺庙500余处之多,著名的如栖霞寺、同泰寺(鸡鸣寺)迄今仍香火燎绕。唐长安城中寺观达150余所,保留至今的唐代慈恩寺大雁塔和荐福寺中的小雁塔,都是唐长安城佛教盛行的历史见证。寺庙的大量建设,丰富了历史文化内涵和城市功能,拓展了城市范围,在建筑的轮廓线方面,增加了魅力,对古代城市规划做出了重要贡献。456.道教的产生发展对古代城市规划起到很大作用,并引起风水学的发展。东汉末年产生,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和逃避现实的倾向。在城市中实力不及佛教。善于利用山岳环境特征,追求奇险幽深气势,对古代城市规划起到很大作用,并引起风水学的发展。东晋郭璞规划建设了浙江的温州城,又称“斗城”46第五节重要城市建设布局曹魏邺城 就汉代的政治等级体制而言,邺城不是帝都,而是属于诸候王的封国都城。古代第一个比较全面体现立志思想的都城,在规划时上具有重要意义。(一)建城背景:邺城就是在曹操打败了袁绍、统一了混乱的北方之后,为了加强其后方根据地,而于公元204年兴建的。此其一。其二、当时长安,洛阳两座汉代帝都先后被董卓及其部将所破坏,而邺城一带基础较好。早在战国时西门豹就在那里大兴水利,以引漳河水灌田闻名于世,这是太行山东麓开发水利最早而又最著成效的地方;东汉末年,袁绍又在那里经营多年,经济有较好基础。(二)城市规模:东西为2400m,南北1500米(面积3.6平方公里)。规模次于当时帝都洛阳“九六”城。这种差别,体现了诸候王都与帝都规模的礼制等级差别。这是我国城建史上见到的第一个砖城。47(三)城市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北半部全为统治阶级专用地区(政治活动区),南半部为经济活动区。邺城的南半部,为居民的居住区,划分为若干规整的坊里,其中宫城的南部,大都是显贵的宅第。内有3市,还有手工业作坊。(四)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采用传统的经纬涂制,分布颇为均衡,呈方格网形。南北向道路针对皇宫中央的开辟,是城市建立中轴线概念的进一步发展。(五)水系及园林城中的水系是在城西北引漳河水,由三台下流入铜雀园及宫殿区,分流一部分到坊里区,由东门附近流出城外。园林也较多,除铜雀园外,城西有玄武苑,北城外有芳林苑,其东有灵芝苑等。城市有了明确的功能分区,宫城由多宫变成单一宫城,且位于城北正中,中轴线纵贯全城呈对称布置,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和宫城与坊里“不复相参”的规整的坊里等。凡此都说明儒家的礼制思想从邺城始在城市建设中的强化和运用。48第六节重要城市建设布局六朝都城建康城 春秋越筑越城,战国楚筑金陵邑城(石头城)。作为都城始自东吴孙权。其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相继在这里建都,史称“六朝”古都。(一)建城背景与条件 公元208年赤壁曹操战败后,魏、蜀、吴三分天下局面形成,东吴为了就近与曹魏、刘蜀抗争,而南京东有钟山龙蟠,西有石头虎踞,前有秦淮河,后有玄武湖,同时西北有长江作屏障,东南有富庶的“三吴”作后方,诸项条件均很优越。229年在孙权在武昌称帝,并于同年又迁都建业,这时才于石头城东建了一座新城建业。(二)城的形制与规模孙吴肇基南京后建立的建业都城,位于今南京市中部玄武湖之南,北依覆舟山、鸡笼山,南近秦淮河(距秦淮河五里),东凭钟山西麓,西隔五台山与石头城相望。城的规模“周围二十里十九步,东晋、南朝因之。”平面呈正方形。平均每边长约五里,规模不大,都是土墙篱门。至齐高帝建元二年(公元480年),才改立为砖城-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城市 发展 建设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