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真题模拟试卷经典答案.doc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真题模拟试卷经典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真题模拟试卷经典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真题模拟试卷经典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物理量的大小与实际相符的是( ) A.一个鸡蛋重约为5N B.一个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产生的压强约为1.6×106Pa C.一标准大气压下你的拇指指甲盖受到大气压力约为1N D.将一本掉在地上的物理书捡起放到课桌上所做的功约为2J 2.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F1=F3=F4F2,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所示的形变,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的两张图是( ) A.ab B.ac C.ad D.bd 3.如图所示,小伙伴们在玩滑板车,脚蹬地后,人和车一起沿水平路面向前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车的压力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蹬地时,地面对脚的摩擦力方向是向前的 C.停止蹬地后,车最终会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车在滑行过程中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车将立即停下来 4.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用胶头滴管吸取药液 B.用力压打气筒的活塞,把气充进轮胎 C.护士给病人注射肌肉针 D.飞机的外形设计成流线型 5.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丙三个全相同的烧杯,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A、B、C分别放入装有不同液体的烧杯中,A在甲杯中沉底,B在乙杯中悬浮,C在丙杯中漂浮,且各杯液面相平。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浮力FA浮<FB浮=FC浮 B.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最大 C.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A>FB=FC D.烧杯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p丙 6.下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钢丝钳 B. 起子 C. 羊角锤 D. 镊子 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甲和乙、杯中装满了水,将两个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小球A和B分别放入溢水杯中.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 B.小球A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 C.甲杯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强 D.水对甲杯底的压强等于水对乙杯底的压强 8.如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次木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次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C.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图甲、乙分别反应了力的作用放果,其中甲图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乙图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 10.玩滑板车是小朋友们喜爱的一项运动。小朋友一只脚踏在滑板车上对车的压强比双脚站立时 ______(选填“大”或“小”);小朋友用力蹬地后双脚离地,滑板车和人会向前滑行一段距离,这是利用了物体间 ______;双脚离地后,由于 ______,滑板车将继续向右滑行。 11.小莉在学习压强知识时,用气球做了个小实验.她将气球压在一根牙签上,则气球会爆破;但是用同样大小的力将气球压在如图所示的“牙签板”上,则气球完好无损.这个小实验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有关. 12.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A为小球,B 为木块)。在探究小球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应保持小球的_______不变,让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滚下,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开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可知,开车时要注意不能________(选填“超速”或“超载”)。 13.如图甲所示,小强用水平向右的拉力拉木块,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丙所示,则木块在4s~5s时间段内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 N,木块在7s-8s时间段内受到的的合力为___________ N。 14.小明在家擦窗户时,一阵风吹过,窗帘向外飘去,这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压强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窗帘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飘向窗外。 15.如图甲,方向盘相当于一个轮轴,若F1=20N,轮盘的半径为20cm,轴的半径为2cm,不计摩擦阻力,该轮轴平衡时F2=______N.如图乙,门锁的把手相当于一个 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轮轴。 16.重为100N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1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了5m,此过程中重力做功为______J,拉力做功为______J,拉力的功率为______W。 三、解答题 17.如图,小球被斜挂在竖直墙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18.请在图中画出杠杆受到的阻力F2,并画出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最小的动力F1,保留作图痕迹。 19.如图所示,站在地面上的人用最小的力提升物位,请画出绳子的绕法。 20.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g 100 200 400 500 重力G/N 1 2 3 4 (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_______) (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N;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________) (4)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___________。 21.亚里士多德曾给出这样一个结论——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后来,伽利略等人对他的结论表示怀疑,并用实验来间接说明。这个实验如图,他是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比较小车沿不同的平面运动的情况。 (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得相同的______; (2)一般人的思维都局限在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科学家们却能发现物体运动的表面越光滑,相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______就越小,因此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并由此推想出进一步的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______。著名的牛顿______定律就是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这个定律因为是用______的方法得出,所以它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 二 22.小明同学利用砝码、小桌、海绵等实验器材,做“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实验,如图甲所示; (1)保持小桌对海绵的压力不变,改变小桌与海绵的接触面积,小明发现接触面积越大;小桌陷入海绵越浅,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有关; (2)保持小桌与海绵的接触面积不变,改变小桌对海绵的压力,小明发现压力越大,小桌陷入海绵越深,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有关; (3)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表现出来的; (4)小明将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乙所示,设图(甲)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甲,图(乙)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乙,则p甲______p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二 23.课外,小明用吸管和铁丝制作了一个简易密度计: (1)取一根长度为20cm、横截面积为0.4cm2的饮料吸管,将一些细铁丝从吸管的下端塞入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___________(选填“上端”或“下端”)封起来,用天平测出其总质量为4g; (2)使其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在吸管上标出液而的位置,测量出该位置到吸管下端的距离,即吸管浸入液体中的深度 h,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补全数据:当ρ=1.0 g/m3时。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________cm; 液体密度 …… 0.8 0.9 1.0 1.1 …… 浸入的深度h/cm …… 12.5 11.1 9.1 …… (3)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吸管上标出对应的密度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是__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4)理论上,该简易密度计能测量的最小密度是_________kg/m3; (5)若想使简易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更大一些,从而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他可以_______(选填“换用更细的吸管”或“换用更粗的吸管”)。 24.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钢球A从斜槽上高度h由静止开始沿斜槽滚下,在底部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B发生碰撞,木块B沿水平面向右运动直至停止。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木块B移动的________来判断钢球的动能大小。 (2)让同一钢球A从斜槽的不同高度h由静止开始滚下,实验表明,高度h越高,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速度越______,木块B被撞得越远。所以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大,动能越____。 (3)换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槽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实验表明,速度相同时,质量越______的钢球将木块B撞得越远。所以,钢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____。 (4)如果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为0,木块将一直做__________运动。 25.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在如图甲位置静止时 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需将两端平衡螺母向 _____调节(填“左”或“右”),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 (2)调节好后,按照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悬挂了钩码,杠杆平衡,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用文字或符号表述均可)。通过上面数据得出结论有不妥之处,原因是:_____。 (3)如图乙所示,如果将两边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钩码则会出现 _____。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继续平衡 D.以上都有可能 (4)为了让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华利用弹簧测力计又做了如图丙、丁两次实验让杠杆平衡,则F1_____F'2(填“>”、“<”或“=”),判断依据是:_____。 26.如图所示,一边长为10cm的实心正方体受到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后仍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已知立方体的质量是500g,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求: (1)物体的密度? (2)求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27.如图所示,将质量力为 4kg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池中静止时,一半体积浸在水中。(g取10N/kg) (1)求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 (2)求木块的密度。 (3)水对木块底部的压强是多少? 28.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A,若将A匀速提高2m做的有用功为2160J,小明的体重为640N,(g=10N/kg)(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物体A所受重力是多少? (2)已知此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为90%,小明与地面接触面积为4×10-2m2,则此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如图(乙)所示,若利用此滑轮组从水下缓慢匀速提起(不计水的阻力,物体A没有露出水面)物体A,物体A(正方体)的边长为0.2m;求此时的机械效率?(ρ水=1.0×103kg/m3)(保留整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A.一个鸡蛋的重约为0.5N,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体重在500N左右,双脚站立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在0.04m2左右,双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在 故B不符合题意; C.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p=105Pa,拇指指甲盖的面积约S=10-4m2,一标准大气压下拇指指甲盖受到大气压力约为 F=pS=105Pa×10-4m2=10N 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本书受到的重力约2.5N,课桌的高度约0.8m,将一本掉在地上的物理书捡起放到课桌上所做的功约为 W=Gh=2.5N×0.8m=2J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解析:B 【详解】 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大因素为:大小、方向、作用点;要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必须利用控制变量法,在力的大小、作用点均不变的情况下,只改变方向的不同。 A.图a和图b的实验中,力的作用点、方向相同,而力的大小(F1>F2)不同;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ab是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图a和图c的实验中,力的作用点、大小相同,而力的方向(F1向左,F3向右)不同;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两图是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故B符合题意; C.图a和图d的实验中,力的方向、大小相同,而力的作用点不同;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ad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图b和图d的实验中,力的方向、相同,而力的作用点和大小都不同,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bd不能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解析:B 【详解】 A.人对车的压力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二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脚向后蹬地,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面也给脚一下向前的反作用力,这个力就是脚底受到的摩擦力,其方向是向前的,故B正确; C.停止蹬地后,车最终会停下来的原因是车受到阻力的作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 D.车在滑行过程中所受的力突然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人和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4.A 解析:A 【详解】 A.用滴管吸液体,用力捏胶头,滴管内的气体被挤出一部分,滴管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液体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吸”入管内,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A符合题意; B.用力压打气筒的活塞,是人的推力把气充进轮胎中,与大气压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护士给病人注射肌肉针是利用人的压力将药液注入人体肌肉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飞机的外形是仿照鸟类的体型设计建筑的,一般设计成流线型,这属于仿生技术,流线型能减小空气阻力,便于飞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解析:C 【详解】 A.三个长方体A、B、C完全相同,其自身重力也相同。A在甲液体中沉底,A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重力;B在乙液体中悬浮,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C在丙液体中漂浮,所受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故B、C受到的浮力相等且大于A受到的浮力,即FA浮<FB浮=FC浮,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A在甲液体中沉底,甲液体密度小于物体A的密度;物体B在乙液体中悬浮,乙液体密度等于物体B的密度;物体C在丙液体中漂浮,丙液体密度大于物体C的密度;而三个物体完全相同,即三个物体密度也相同,所以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ρ丙,所以丙烧杯中液体密度最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B、C两物体所受浮力相等,B物体悬浮,下表面所受压力大于B受到的浮力;C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零,所以C物体下表面所受压力等于C受到的浮力;所以B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大于C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即FB>FC,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烧杯对桌面的压强,烧杯底面积相同,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烧杯、物体和容器中液体的总重力。丙容器中液体最多,液体的密度最大,所以丙容器中液体重力最大;甲、乙两容器中液体体积相同,乙容器中液体密度较大,所以乙容器中液体重力大于甲容器中液体重力,所以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最大,乙次之,丙最小。所以烧杯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p丙,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解析:D 【详解】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四幅图中只有镊子的动力臂是小于阻力臂的,故应选D. 7.B 解析:B 【分析】 (1)根据A漂浮,B悬浮,可根据物体浮沉条件确定小球A和B的密度关系,又知小球A和B的体积关系,由m=ρV分析它们的质量关系; (2)漂浮和悬浮都有F浮=G,由此分析两球的浮力关系; (3)根据p=ρgh判断水对甲杯底的压强与水对乙杯底的压强关系;根据分析两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关系;然后比较甲烧杯对桌面的压力与乙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的大小关系,再根据分析解答. 【详解】 由图知A漂浮,所以ρA<ρ水;B悬浮,所以ρB=ρ水,则ρA<ρB. A、ρA<ρB,小球A和B的体积相同.由知,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故A正确; B、漂浮和悬浮时,F浮=G物,由于小球A的质量小于小球B的质量,故小球A的重力小于小球B的重力,所以小球A受到的浮力小于小球B受到的浮力,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两杯水面高度相等,根据P=ρgh知,水对甲杯底的压强等于水对乙杯底的压强; 两容器相同,则底面积相同,根据知两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相等,容器重力相同,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同,根据知甲杯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强,故C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浮沉条件、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应用,综合性强,关键是用好浮沉条件,灵活运用公式进行判断. 8.D 解析:D 【详解】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由图像可知两次均为正比函数,故选项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两次运动时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故摩擦力一样大,选项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两次移动距离相同,两次拉力大小相同,故两次对木块做功相同,选项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公式P=Fv可得;拉力大小相同时,速度大小不同,两次做功功率不同;选项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9.运动状态 形状 【详解】 [1]力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其中甲图中,足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故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乙图中,用手捏气球,气球形状改变了,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0.大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惯性 【详解】 [1]小朋友站在滑板车上对滑板车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一只脚踏上滑板车比两只脚踏上滑板车上的受力面积小,由可知,小朋友一只脚踏在滑板车上对车的压强比双脚站立时大。 [2]小朋友用力蹬地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向前的力,使得滑板车和人会向前滑行。 [3]脚离地后,由于惯性,滑板车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滑行。 11.受力面积 【详解】 一根牙签,与牙签板的区别是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12.质量 超速 【详解】 [1]在探究小球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操作原则,应当保持小球的质量不变,让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滚下,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开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 [2]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可知,物体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这也是开车时不能超速的原因。 13.F 解析:1 【详解】 [1]由图丙知,木块在2s~6s时间内作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乙知,此时的拉力为3N,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木块在4s~5s时间段内受到的摩擦力为3N。 [2]由图乙知,木块在7s~8s时间段内受到拉力为2N,因木块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木块在7s-8s时间段内受到的的合力为 F合=f-F=3N-2N=1N 14.变大 变小 【详解】 [1][2]一阵风吹过,窗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室内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窗帘受到向外的压强大于向内的压强,把窗帘压向窗外。 15.省力 【详解】 [1]由题知,F1=20N,盘的半径R=20cm,轴的半径r=2cm,轮轴的实质是杠杆的变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F1R=F2r F2==200N [2]门锁的把手,外轮 解析:省力 【详解】 [1]由题知,F1=20N,盘的半径R=20cm,轴的半径r=2cm,轮轴的实质是杠杆的变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F1R=F2r F2==200N [2]门锁的把手,外轮半径大于轴半径,动力作用在轮上,相当于一个省力轮轴。 16.100 20 【详解】 [1]以1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了5m,重力与路程垂直,故重力不做功,做的功为0。 [2]拉力做功为 故拉力做功为100J。 [3]拉力的功率为 故 解析:100 20 【详解】 [1]以1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了5m,重力与路程垂直,故重力不做功,做的功为0。 [2]拉力做功为 故拉力做功为100J。 [3]拉力的功率为 故拉力的功率为。 三、解答题 17.【详解】 小球受到了重力、拉力和支持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拉力方向沿绳子向上、支持力方向垂直于墙面向右,如图所示: 解析: 【详解】 小球受到了重力、拉力和支持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拉力方向沿绳子向上、支持力方向垂直于墙面向右,如图所示: 18.【详解】 由图可知,杠杆所受的阻力为物体给杠杆竖直向下的拉力,经过杠杆的重心做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即为阻力的示意图;因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要使杠杆所受的力最小,即力臂最大,最大力臂就是连接支点和力的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杠杆所受的阻力为物体给杠杆竖直向下的拉力,经过杠杆的重心做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即为阻力的示意图;因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要使杠杆所受的力最小,即力臂最大,最大力臂就是连接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线段,所以连接OA,过A点做OA的垂线,该垂线即为最小力的作用线,因为杠杆所受阻力和动力使杠杆转的方向相反,所以最小力应该是垂直于OA向上,如图所示: 19.【详解】 由题意知,站在地面上的人想用尽可能小的力提升物体。所以绳子的拉力方向应向下,所以绳子应从定滑轮绕起。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详解】 由题意知,站在地面上的人想用尽可能小的力提升物体。所以绳子的拉力方向应向下,所以绳子应从定滑轮绕起。如下图所示: 20.300;5 2 正比 【详解】 (1)[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 那么当G=3N时,则质量为 故当G=3N时,则质量为;当m=500g时,物体所受的 解析:300;5 2 正比 【详解】 (1)[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 那么当G=3N时,则质量为 故当G=3N时,则质量为;当m=500g时,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故当m=500g时,物体所受的重力为5N。 (2)[2]如图甲所示,分度值为0.2N,但是指针指在2N的位置,故读数为2N。 (3)[3]描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当m=0g时,重力为0N,故该直线与原点连上,故如下图所示: (4)[4]如图所示,重力与质量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重力与质量之比是一个定值,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1.速度 阻力 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一 实验推理 不是 【详解】 (1)[1]在相同的斜面上,小车从斜面由静止滑下,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主要与高度有关,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 解析:速度 阻力 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一 实验推理 不是 【详解】 (1)[1]在相同的斜面上,小车从斜面由静止滑下,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主要与高度有关,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让小车达到斜面底端的时候获得相同的速度。 (2)[2][3]物体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三个表面其中木板表面最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最小,速度减小的就越慢,物体运动的距离就越远,故相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并由此推想出进一步的结论,如果物体表面绝对光滑,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不会改变,将以恒定速度运动下去。 [4][5][6]物体在没有受到的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因为不受任何外力作用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属于理想状态,因此实验结论不能直接验证,科学家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用推理得到的。 二 22.受力面积大小 压力大小 海绵形变程度 等于 【详解】 (1)[1]由题意可知,保持小桌对海绵的压力不变,改变小桌与海绵的接触面积,小明发现接触面积越大,小桌陷入海绵越浅,说 解析:受力面积大小 压力大小 海绵形变程度 等于 【详解】 (1)[1]由题意可知,保持小桌对海绵的压力不变,改变小桌与海绵的接触面积,小明发现接触面积越大,小桌陷入海绵越浅,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2)[2]由题意可知,保持小桌与海绵的接触面积不变,改变小桌对海绵的压力,小明发现压力越大,小桌陷入海绵越深,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3)[3]在实验中,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这是转换法的运用。 (4)[4]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图中虽然接触面不同,但压力和受力面积均不变,所以产生的压强相等。 二 23.下端 10.0 不均匀 0.5×103 换用更细的吸管 【详解】 (1)[1]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起来,可以防止水进入吸管内部,增大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浮力。 (2)[ 解析:下端 10.0 不均匀 0.5×103 换用更细的吸管 【详解】 (1)[1]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起来,可以防止水进入吸管内部,增大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浮力。 (2)[2]由于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浮=G=mg=4×10-3kg×10N/kg=0.04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ρ液gV排=ρ液gSh 则浸入液体中的深度 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10.0cm。 (3)[3]根据表中的数据,当液体密度均匀增大时,浸入的深度并不均匀减小,说明刻度线是不均匀的。 (4)[4]当密度计浸入深度为20cm时,液体密度最小 该简易密度计能测量的最小密度是0.5×103kg/m3。 (5)[5]在排开液体体积变化量相同时,换用更细的吸管可以使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变化量更大,使简易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更大一些,从而使测量结果更精确。 24.距离远近 大 大 大 大 匀速直线 【详解】 (1)[1]实验中,钢球滚下后撞击木块B,通过观察木块B移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钢球的动能大小。 (2)[2][3]钢 解析:距离远近 大 大 大 大 匀速直线 【详解】 (1)[1]实验中,钢球滚下后撞击木块B,通过观察木块B移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钢球的动能大小。 (2)[2][3]钢球A释放的高度h越高,重力对钢球A做功越多,故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速度越大,木块B被撞击得越远,故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4][5]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槽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钢球撞击木块的速度相同,而质量越大的钢球将木块B撞击得越远,故钢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4)[6]如果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为0,则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木块的速度不会减小,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5.是 右 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平衡条件的影响 杠杆平衡时,动力臂与动力的乘积等于阻力臂与阻力的乘积 实验中只进行一次实验,会使结论出现偶然性 B < 其他条 解析:是 右 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平衡条件的影响 杠杆平衡时,动力臂与动力的乘积等于阻力臂与阻力的乘积 实验中只进行一次实验,会使结论出现偶然性 B < 其他条件不变时,力臂越长,力越小 【详解】 (1)[1]杠杆平衡时,处于静止或者匀速转动状态,图甲中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是平衡状态。 [2]由图甲得,杠杆左端下倾,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需将两端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4]由图乙可得,杠杆平衡时,动力臂与动力的乘积等于阻力臂与阻力的乘积。 [5]只进行一次实验,会使结论出现偶然性,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将不同钩码挂在杠杆的不同位置进行多次实验。 (3)[6]图乙中,如果将两边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钩码,设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上每格的长度为L,由于 所以杠杆右端将下沉,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7][8]由图乙丙得,乙丙中,阻力和阻力臂大小相同,F1的力臂大于F2'的力臂,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26.(1) 0.5×103kg/m3;(2) 0.4N. 【详解】 (1)物体的密度 ρ==0.5×103kg/m3; (2)物体的重力 G=mg=0.5kg×10N/kg=5N, 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分 解析:(1) 0.5×103kg/m3;(2) 0.4N. 【详解】 (1)物体的密度 ρ==0.5×103kg/m3; (2)物体的重力 G=mg=0.5kg×10N/kg=5N, 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4.6N,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F=G-F拉=5N-4.6N=0.4N. 答:(1)物体的密度是0.5×103kg/m3; (2)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0.4N. 27.(1)40N;(2);(3) 【详解】 解:(1)由于木块漂浮在水中,则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2)由阿基米德原理得,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木块的一块浸在水中,所以木块的体积为 所以木块的密度为 解析:(1)40N;(2);(3) 【详解】 解:(1)由于木块漂浮在水中,则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2)由阿基米德原理得,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木块的一块浸在水中,所以木块的体积为 所以木块的密度为 (3)木块为正方体,则木块的高度为 水对木块底部的压强为 答:(1)求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是40N; (2)求木块的密度是; (3)水对木块底部的压强是。 28.(1)1080N;(2)6000Pa;(3)89% 【详解】 解:(1)将A匀速提高2m做的有用功为2160J,物体A的重力 GA==1080N (2)小明拉力F做的总功 W总==2400J 由图知 解析:(1)1080N;(2)6000Pa;(3)89% 【详解】 解:(1)将A匀速提高2m做的有用功为2160J,物体A的重力 GA==1080N (2)小明拉力F做的总功 W总==2400J 由图知,n=3,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3h=3×2m=6m 由W总=Fs可得拉力 F==400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小明受到绳子向上的拉力为 F′=F=400N 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 F压=G人﹣F′=640N﹣400N=240N 小明对地面的压强为 p==6000Pa (3)如图甲,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重力 G动=3F﹣GA=3×400N﹣1080N=120N 物体A的体积为 V=0.2m×0.2m×0.2m=0.008m3 在水下物体A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V排g=ρ水Vg=1.0×103kg/m3×0.008m3×10N/kg=80N 此时的机械效率 η=×100%≈89% 答:(1)物体A所受重力是1080N; (2)此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强是6000Pa; (3)此时的机械效率为89%。-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人教版八 年级 下册 期末 物理 模拟 试卷 经典 答案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