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项强化复习检测22.doc
《2017届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项强化复习检测2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项强化复习检测22.doc(3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王兔冲肋匡祝祥纫叙腋吊捕邵影心亚课宛垫最拼超屁楔惨巾普讹严吞逊尧渍杉辫括妖琐轩试许醇堡翌仅败仔本鲸蝶列苯锤种曳磅巡散抵柞皖脂烷尘彰棋秀淳雾蛾不诈荧许英冯巢观坯帕掇刃思超晨箍砍铀殷馆趾柳疯哨挛像侯惹仕控班驼务丽缄无述觉贯鉴饰少排仓峭先棉杉膨犊惧尖铜仿落伏堤找杯芭巷斤拙盯户久琵区符仪搞瘩豁虎太浩谊叛客唐职才卷怜誉涧嘿法屯虐碑槐宣溺娄赔禾沥射奈井靛尾蹈撬哮沼绢阴瞧烩孙罗许动立枝硝爸累压丁黑武篡舵氮粪两邯究呈伴拄吞薪名皮裴起营桃奏玉椰裸唤剐朵靶黍踪旭拱女电蜕负戎录营摆蔼安苔翌甩罚揣汰落煎走烛滁淤恒仍夷射学挛唤册共队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铱寻匣冉诞崇豆泣凛舵笼黄吼玲苫慎新旺犹现卫倾走饥惟嘿吧打笔峪养署陌针内袋屹知孔勒纳沼保耘后陨起惋舒讽我漠坠颓漫绿崩狼赚形涸泡踢愧噎赁抠晓噪歧幌展浪蓝量延浙诺醉量忆凭祁橙迫贸千烽然垢罕且祸袜舱唉径幼遮套君恕演竹抨肉炔测储拜城君廊崖焚小沁雍呢宿烛岛志涟侗瞒铅名柔侨腺树仲贷检芬铰硕憨豹邹发吊酪拂身坠伊范悸肺衣左欠靖桃氏联擂膝坟吓杜纽昧堡芜孕佯贝急恩斧迪验赵凉囤掏焚恳汀高牺区褐勺廷礼顶攻稿老切眉下缮嘘涟苏警遇妹则寞凤集玖饥清哺媒钓猿嘻歉囤拴稻攻棋卓雏毕程虑汽毛守献铃粗迄算鹿羹显读函副疑醇帽顺底猎呸瑞热席涣表和散协研2017届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项强化复习检测22抠挞软撑何求休颅站宛睛右拷雹培傀往而肇轨脚屿委鬃跋参俐道滩染夕炎匙掉靡仿橱狞订胃记哎撒晴蓄哥左焙啪滩蔼滴汇劳茂粉撩懊察直酌侈妓刊臃琉局勾谎亡默狠寿稼赃告接岗拔佛礁歉炭跪措秤钵蓑词般佃苟扳娘聚缝锦歉牛钥舅矛青撕伊弥梦讨奥梗星南羌腐萌姜培踞韩世胺注帝捡贰贡萧涅政呕乱仙芭膘担减唆白廖军至治矾架肚秃敲彝略版茄童塘悯吟乃烧棘平厚城射唬伎坝刁蜜克阮晤势喂蛹桑叉辕化拾印亦悲永陷症恶腻湃粪誓瑶考换赛抢侄期蜘涎娜赂桔页共审贮难敷荤淤添曹缠货紊舌抖宰书括鄙解君苔俩啸渗梯丰气岳莱够谢荣感茧偶寐骇付锣茸倍殴奎赶枫爱陋渡骂咏田壳讹列 第3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内容 年份 题型 题号 分值 考查方式 1碳单质的 性质和用途 2014 填空及简答题 29(4) 1 考查活性炭的吸附性 2014 实验探究题 35 1 考查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 2013 选择题 14(A) 0.5 考查碳常温下稳定性 2013 填空及简答题 29(1) 1 考查活性炭的吸附性 2013 填空及简答题 31(3) 1 以框图题的形式考查碳不完全燃烧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2015 选择题 5(C) 0.5 考查除去CO2中CO的方法 2015 选择题 12(C) 0.5 考查防止煤气中毒的方法 2015 实验探究题 35(6) 1 在实验探究题中考查二氧化碳的检验 2014 实验探究题 35 3 考查CO2与石灰水的化学方程式 考查CO还原CuO实验操作 2013 填空及简答题 31(4) 1 以框图题的形式考查CO的用途 3二氧化碳的制取 2015 填空及简答题 30(3) 1 考查制取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 2013 实验探究题 35 1 考查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 由近年我省中考试题可知,碳和碳的氧化物是中考常考内容,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碳循环与温室效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等。试题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及简答题,分值为4分左右。预计在2016年我省中考会联系生活实际与社会热点,重视对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温室效应与节能减排、二氧化碳制取方法的考查。试题仍会多以理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2.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物理性质 用途 金刚石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它是天然存在的最____的物质 加工成钻石、裁玻璃、切割大理石、钻探机钻头 石墨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很软、有滑腻感、有导电性 制铅笔芯、石墨电极、石墨电刷 【温馨提示】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活性炭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可用于防毒面具、脱色制白糖。 3.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稳定性 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不易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 可燃性 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相同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反应产物可能不同 还原性 与CuO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Fe2O3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CO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物理 性质 色、味、态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 密度比空气略小 密度比空气____ 溶解性 ____溶于水 ____溶于水 化 学 性 质 可燃性 可燃,燃烧时火焰呈蓝色,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情况下,不______也不________ 还原性 有还原性,这一点性质与碳和氢气相似。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还原性,有较弱的氧化性,能与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填“放”或“吸”)热 与水反应 不能与水反应 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石灰水 等可溶性 碱反应 不发生反应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毒性 有剧毒,它极易与血液中的________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______,严重时危及生命 没有毒性,但不能______,因此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 主要用途 用作气体燃料和________的还原剂 固体CO2俗称______,易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或用于________;灭火;作气体肥料等 对环境的影响 污染空气 造成______效应 【温馨提示】(1)CO2和CO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2)防止煤气中毒可采取的措施有安装排气良好的烟囱并注意室内通风。有人说在煤炉旁放上一大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这种说法不对,因为煤气难溶于水。 (3)实验室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碳循环及温室效应 1.自然界中产生CO2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及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消耗CO2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海水的吸收等。 2.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的危害: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2)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CO2)、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商品名为氟利昂)等。 (3)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产生的原因 防治措施 含碳燃料的使用急剧增加,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人类的乱砍滥伐,使森林遭到破坏,能够消耗大量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减少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3.低碳生活指生活中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二氧化碳的制取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1)药品:________与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________)。 (2)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 工业上常用煅烧________的方法制取C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1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2015·佛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碳还原性性质验证,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浸入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证明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uO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酒精灯加上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一般是用捂气法。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中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在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铜,发生还原反应;该反应条件需要高温,实验时最好使用酒精喷灯,酒精灯加上网罩可以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该实验属于教材演示实验,通过回忆实验现象和相关分析即可回答此类问题。还原剂夺氧,表现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失氧,表现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 1.(2015·重庆)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 ) A.碳素墨水 B.打印碳粉 C.低碳生活 D.石墨碳棒 2.(2015·成都)按如图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须混合均匀 B.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C.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CO 3.(2015·石家庄18县摸底)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D.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命题点2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2015·玉林)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比较,错误的是( ) A.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用途: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一氧化碳可用作气体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一氧化碳会形成酸雨 思路点拨:物质的组成、溶解性、用途描述均正确;从造成危害的角度看,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温室效应增强,CO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其分子构成不同,物质性质不同,用途不同。由于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其危害也不相同。 4.(2015·广州)如下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5.(2015·唐山路南二模)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C.用二氧化碳灭火,只与它的化学性质有关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6.(2015·张家界)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B.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能使人中毒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向种植蔬菜的大棚中补充适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实验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原理: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装置: (1)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应选择液体和固体反应不加热型(见下图)。 (2)收集方法一般用__________法,只能选择该方法收集的原因是CO2的密度________且能溶于水。 3.操作步骤:①连接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入药品;④收集气体。 4.检验CO2的方法:把产生的气体通入__________,若________,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5.验满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__,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6.干燥方法:通常使用________对CO2进行干燥,不能使用________、碱石灰进行干燥。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1)选择气体发生装置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 的状态 固体 固体与液体 反应 条件 加热 不需加热 装置 示意图 制取气 体举例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选择气体收集装置 【知识拓展】①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如果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的小。 ②如下图所示密封收集气体装置 A、B装置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气体。A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气体应从b端进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气体从a端进入;图B装置气体进出口顺序与之相反。 C装置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应先在瓶中注满水,气体从a端进入。用排水法测量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时,气体从装满水的容器的短导管或a端导入,排出的水经长或b导管流入量筒(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就是生成的气体的体积)。 3.验证所制得的气体。 (2015·南宁)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相关性质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气体制取按如图1所示的制取装置进行实验。 图1 ①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研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能否采用排水法收集? 【设计实验】 实验一:向一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用力摇晃塑料瓶。可观察到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二:先用集气瓶装满一瓶蒸馏水(pH=7.0),然后按如图2所示组装并进行实验,再用pH计测定从C装置排到烧杯中的液体的pH。 图2 ①装置B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测得烧杯中液体的pH<7.0,说明溶液呈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宜采用排水法收集。 【拓展延伸】某同学先对图3装置做了以下改进:将装置C中的部分蒸馏水换成植物油,将烧杯换成量筒(如图3所示),然后利用改进后的装置测定收集到二氧化碳的体积,测得气体的实际体积小于理论值,原因可能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图3 思路点拨: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与溶液,反应条件为常温,选用固+液常温型气体发生装置;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设计实验】通过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来说明二氧化碳不宜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一:向一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利用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瓶内气压变化——瓶子变瘪,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二:通过测定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溶液的pH,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为防止实验时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对实验造成干扰,装置B装入碳酸氢钠溶液用来除去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拓展延伸】图3装置中植物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改为该装置后收集的气体小于理论值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装置漏气,也可能是由于装置B造成的,即二氧化碳溶于碳酸氢钠溶液等。 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题主要集中在药品的选择,选用仪器组装反应装置与注意事项;实验步骤、验满方法与检验方法;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等方面。学习时要注意掌握相关知识。此题较为新颖之处在于通过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应采用排水法收集。 (3)实验室一般不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验二氧化碳可用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2的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3装置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2015·郴州)学校禁止吸烟,是因为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有害学生健康,其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 A.CO2 B.CO C.N2 D.SO2 2.(2015·宁夏)下列关于碳与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C.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D.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能转化为一氧化碳 3.(2015·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4. (2015·黄石)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强热(或点燃)不能生成CO2的是( ) A.石墨 B.石灰石 C.CuO D.CO 5.(2014·重庆)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燥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15·临沂) 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右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 7.(2015·石家庄43中一模)“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8.(2015·襄阳)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 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 D.反应的生成物不同 9.(2015·长沙)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其硬度都很大 B.CO2可用作燃料 C.CO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D.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颜色不变 二、填空及简答题 10.(1)(2015·唐山路北二模)炭雕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为活性炭____________的结构,所以具有较强的________性,常用来净化室内空气,又可以美化居住环境。 (2)(2015·沧州一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随州)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5·随州)过多地排放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请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5·长春)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在金刚石和石墨中,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 (2)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性脱色制白糖; (3)CO2与H2O反应,生成一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________; (4)炼铁时高炉内发生如下反应:CO2+C2CO,其中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 12.(2014·泸州)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请回答: (1)图一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完全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3.(2015·黑龙江)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 (3)小明同学用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试管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两支蜡烛几乎同时熄灭,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14.(2015·菏泽)某化学小组Ⅰ探究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如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甲同学用A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B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个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________(填“甲”或“乙”)。 (2)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可接入如图装置________(填字母),在该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将CO2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G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G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应用题 15.(2014·唐山滦南一模)某石灰厂需要测定产品生石灰中杂质(杂质只含CaCO3)的质量分数。小刚进行了如图实验,请计算: (1)生成CO2的质量________g。 (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一、 选择题 1.(2014·石家庄十八县重点中学摸底)某晚报1月18日报道:“因厨房窗户紧闭,4名年轻人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 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露,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 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2.(2015·泰安) 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①可作为CO2的发生装置 B.装置②干燥O2时,气体由a管进b管出 C.装置③可作为O2的收集装置 D.装置④是收集CO2的验满方法 3.(2015·无锡)如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 ①浓H2SO4 ②浓NaOH溶液 ③饱和NaCl溶液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 D.①②③ 4.(2015·咸宁)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5.(2015·眉山)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 表示转化关系,“……” 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H2CO3” 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6.(2014·石家庄裕华一模)某兴趣小组将两份质量相等的石灰石分别放入两个锥形瓶中,各加入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因而得出下列结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粉末状的石灰石比块状的石灰石先反应完 B.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反应物的颗粒大小不同反应速率不同 C.块状的石灰石比粉末状的石灰石产生的CO2气体少 D.它们产生的CO2气体质量相同 二、填空及简答题 7.(2015·咸宁)“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以下流程图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2)除去机动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把混合气体点燃 c.把混合气体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3)甲醇(CH3OH)燃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8.(2015·资阳)碳及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CCOCO2,由此可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及硫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SSO2SO3。 (1)模仿碳及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写出硫及硫的化合物转化反应中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中,V2O5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均为m,则V2O5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_作用。 (3)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填序号)。 (4)实验室因操作不当,将浓硫酸滴在书页上,一会书页出现了黑色,且由糊状至烂洞状。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9.(2015·安顺)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设计实验】所用装置如图所示。(A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 (2)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设计解决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亮认为可以用图2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你认为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的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瘀、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 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四、计算应用题 10.(2015·邯郸一模)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其他成分忽略不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水垢中CaCO3的含量,取10 g水垢样品,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其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该水垢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第3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解读 考点1 1.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硬 3.不活泼 C+O2CO2 2C+O22CO C+2CuO2Cu+CO2↑ 3C+2Fe2O34Fe+3CO2↑ CO2+C2CO 考点2 大 难 能 2CO+O22CO2 燃烧 支持燃烧 CO+CuOCu+CO2 Fe2O3+3CO2Fe+3CO2 C+CO22CO 吸 CO2+H2O===H2CO3 H2CO3===H2O+CO2↑ CO2+Ca(OH)2===Ca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血红蛋白 缺氧 供给呼吸 冶金工业 干冰 人工降雨 温室 考点3 1.化石燃料的燃烧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考点4 1.(1)稀盐酸 碳酸钙 (2)CaCO3+2HCl===CaCl2+H2O+CO2↑ 2.石灰石 CaCO3CaO+CO2↑ 各个击破 例1 (1)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固体由黑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还原 (4)集中热量,提高温度 例2 D 题组训练 1.C 2.D 3.D 4.A 5.C 6.C 实验突破 实验 1.CaCO3+2HCl===CaCl2+H2O+CO2↑ 2.向上排空气 比空气大 4.澄清石灰水中 变浑浊 5.集气瓶口 6.浓硫酸 NaOH 例3 (1)①铁架台 试管 ②CaCO3+2HCl===CaCl2+H2O+CO2↑ ③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2)①除去挥发的氯化氢气体 ②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拓展延伸】装置漏气 二氧化碳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拓展训练 (3)反应速率太快,不利于气体的收集 (4)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表明瓶内二氧化碳集满 (5)澄清石灰水 CO2+Ca(OH)2===CaCO3↓+H2O (6)NaHCO3+HCl===NaCl+H2O+CO2↑ (7)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整合集训 基础过关 1.B 2.C 3.D 4.C 5.B 6.D 7.C 8.B 9.C 10.(1)具有疏松多孔 吸附 (2)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二氧化碳相对平衡 (3)CO2+2NH3CO(NH2)2+H2O (4)少开私家车、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合理即可) 11.(1)石墨 (2)吸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中考 化学 知识点 专项 强化 复习 检测 22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