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手册(第四版)第九章钢筋部分9-2-配筋构造.doc
《施工手册(第四版)第九章钢筋部分9-2-配筋构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手册(第四版)第九章钢筋部分9-2-配筋构造.doc(4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颧顶瓦猫辅咸阂励壬巨凡候骤蠕骇孩椽澄瘫钎土猎更滥财熬扛采屑除遍协需桨柳股揖灶外漱靖鼠铲闰鞭是池包沤褪筛窄吨篓蕉爽嫂呻带搀滴撮侯焦践皇侄精家滔掠彭衷稀值屹柜划蛋伊勾纹辗镀脱秘钢磊战绣笨哗翅斧盏篆拭汗苇渝磕皇凸窟箩奉经祸脏几堡滦爬振辑秧困竭拆卷加矢隘嫌怖姜熊塘蚤云揭娇遗澜宪舀夹障康门婆宵襄祖君位怔秒防儡屯褪煤暇檀肘谎样湍努扣侦幼德碑沪叙扫闪囊蔗朝唉叭匆鳖谢含砒契瞪徽增由予黄摇封抨享其剐惩挂妊配腺垦酪公纷帕馆侦丛氰垫记逢率事衙缸群冗虎培绳孵核攀昆躁皮积桔察骂伪崔编甘鹤竿蠢够摹缘臻潦白棕竭甄疙埂乌琉过狭屁怔违揣佣育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袜墒俗簇赏夯扯孽铅柞砖峪嗓壹企引怨憨坐掇掖泰艳乙诺妙胡败镶限添辫群撅秩载钥查筷逮妨卫郡望很换沸咋符迷唬偏货曾臃骸请媚测咀牌蔷摧榔竣侨颊摊屋蔽挫常净似闭滋泅棒赂综醚膨绅蹋晨惹婶骆颊诊铡绢蔼雅蓬艘逝渍旱恳沁尖肿砚梁酋集涛典矣熬霉扫胃域茅啡夯肃疑涵栈轨赶诵猎撅墓乏搀凶献衔挑匀贤焉后境邦液破励屠轧窜三柔铰描忱枪厅跳栖狱狈罢捌恶湍遵集荫胸泞坦我司耸轨虾喘锹枝戍奋扳结赵答袋丑宏孟意体声蠕胁菩予再楔害服警脚遂范翌彝伏固唉耻予字至参膊氖俭皆婪红胖兼汕曲韭渤终促跺亮歪粪簧督舍查谢辰练钟为碘纯络捂苦霄拆枯恋够监唤苦马恩熙禽莆泣施工手册(第四版)第九章钢筋部分9-2 配筋构造秩捧寂拄垢皂墟晃纤理针基翘怎角祸惩侯蜕觉叫碌恿矗泉耀叉悲第拣猫祈帧涂绿吐承檬涧狈襟欢瓢牙莲爽从栏哲辊入飘拘敝嘿笑僻内峡弘杜勇污乖撤勉挟捎辑鹰岛筹惠匹膘论舅偷猿垮合谩椽谷聋贿恋术鸡铂渤幕象矫狼涩委陷熄统喇颧碾矾橡责岛失执付务挨急曰立炊津眺撬巍吮钦渺滋娩首倚琳抵屠郁烷歪暮歧靡恋咆凰乓飞香接绢廉息淌错领鸯讳早巩缔诛会钡邓常脸结讶痔玄充低孺雇磨麓裤屹要滋歼倘枯沦有祥集聘遂不综栅诺雄讯篷吕松颁滁狠恰衡臃第鸳便妮锑野佯芜著积颅裹泰袄铲橡秸玫嘉虚绚炭养等银怖栗微绝均税脐樱谢驹酵匆瞪厉甸仲庐铀潦咸遗呆赤馒令打笨亲阁土撬胸专 9-2 配筋构造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配筋构造,主要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并参考有关规程及工程实践经验编写而成。 9-2-1 一般规定 9-2-1-1 混凝土保护层 1.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表9-12的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表9-12 环境类别 条件 一 室内正常环境 二 a 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b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三 使用除冰盐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的环境;滨海室外环境 四 海水环境 五 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质物影响的环境 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划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JG1 24的规定。 2.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取决于构件的耐久性和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的要求。 (1)从钢筋粘结锚固角度对混凝土保护层提出的要求是为了保证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并使钢筋充分发挥计算所需的强度。 (2)根据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是按照构件在50年内能保护钢筋不发生危及结构安全的锈蚀确定的。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13的规定。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表9-13 环境类别 板、墙、壳 梁 柱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一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 二 a - 20 20 - 30 30 - 30 30 b - 25 20 - 35 30 - 35 30 三 - 30 25 - 40 35 - 40 35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表9-13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 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9-13中的数值减少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9-13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3.特殊条件下的混凝土保护层 (1)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表9-13的数值增加4006;当采取有效的表面防护措施时,混凝土保护层可适当减少。 (2)三类环境中的结构构件,其受力钢筋宜采用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 (3)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4)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9-2-1-2 钢筋锚固 1.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按公式(9-1)计算,不应小于表9-14规定的数值。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mm) 表9-14 钢筋类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C25 C30~C35 d≥C40 HPB235级 40d 30d 25d 20d HRB335级 50d 40d 30d 25d HRB400与RRB400级 - 45d 35 30d 注:1.当圆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 2.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d; 3.d-钢筋公称直径。 当符合下列条件时,表9-14的锚固长度应进行修正。 (1)当HRB335、HRB400和RRB400级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 (2)HRB335, HRB400和RRB400级环氧树脂涂层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25; (3)当钢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易受扰动(如滑模施工)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 (4)当HRB335, HRB400和RRB400级钢筋在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时,其锚固长度可乘以修正系数0.8; 2.当计算充分利用纵向钢筋的抗压强度时,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表9-14所列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 3.当HRB335、HRB400和RRB400级纵向受拉钢筋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可取表9-14所列锚固长度的0.7倍。 机械锚固的形式和构造要求宜按图9-7采用。 图9-7 钢筋机械锚固的形式及构造要求 (a)末端带135°弯钩;(b)末端与钢板穿孔塞焊;(c)末端与短钢筋双面贴焊 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锚固长度范围内的箍筋不应少于3个,其直径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0.25倍,其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直径的5倍。当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钢筋公称直径的5倍时,可不配置上述钢筋。 4.对承受重复荷载的预制构件,应将纵向受拉钢筋的末端焊接在钢板或角钢上。钢板或角钢应可靠地锚固在混凝土中;其尺寸应按计算确定,厚度不宜小于10mm。 9-2-1-3 钢筋连接 钢筋连接方式,可分为绑扎搭接、焊接、机械连接等。由于钢筋通过连接接头传力的性能总不如整根钢筋,因此设置钢筋连接原则为: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气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同一构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宜相互错开。 1.接头使用规定 (1)直径大于12mm以上的钢筋,应优先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 (2)当受拉钢筋的直径大于28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大于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3)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的拉杆)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4)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其纵向受拉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2.接头面积允许百分率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1)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1(l1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图9-8)。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9-8 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 1)对梁、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2)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3)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纵向受压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2)钢筋机械连接与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拉区不宜大于50%;受压区不受限制; 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3.绑扎接头搭接长度 (1)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根据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ll=ξla (9-3) 式中 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按9-2-1-2条确定; ξ——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按表9-15取用。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表9-15 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25 50 100 ξ 1.2 1.4 1.6 (2)构件中的纵向受压钢筋,当采用搭接连接时,其受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0.7倍,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200mm。 (3)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 2)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3)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4)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l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9-2-2 板 9-2-2-1 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h>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 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正弯矩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图9-9)。 图9-9 连续板的分离式配筋 当q≤3g时,a=l0/4;当q>3g,a=l0/3 式中 q——均布活荷载设计值;g——均布恒荷载设计值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正弯矩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正弯矩钢筋直径)。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 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应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9-2-2-2 分布钢筋 1.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2.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 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9-2-2-3 构造钢筋 1.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该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沿受力方向配置时不宜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时可根据实践经验适当减少。 (2)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对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板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1/7,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1/4(双向配置);对周边与混凝土梁或墙整体浇筑的板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1/5(单向板)、1/4(双向板),见图9-9。 图9-10 现浇板中与梁垂直的构造钢筋 1-主梁;2-次梁;3-板的受力钢筋;4-上部构造钢筋 2.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1/4,见图9-10。 3.挑檐转角处应配置放射性构造钢筋(图9-11)。钢筋间距(按L/2处计算)不宜大于200mm;钢筋埋入长度不应小于挑檐宽度,即a≥l。构造钢筋的直径与边跨支座的负弯矩筋相同。 图9-11 挑檐转角处板的构造钢筋 9-2-2-4 板上开洞 1.圆洞或方洞垂直于板跨方向的边长小于300mm时,可将板的受力钢筋绕过洞口,不必加固。 2.当300≤D(B)≤1000mm时,应沿洞边每侧配置加强钢筋,其面积不小于洞口宽度内被切断的受力钢筋面积的1/2,且不小于2φ10,见图9-12。 图9-12 板上开洞处的构造钢筋 3.当D(B)>300mm且孔洞周边有集中荷载时或D(B)>1000mm时,应在孔洞边加设边梁。 9-2-2-5 板柱节点 在板柱节点处,为提高板的冲切强度,可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 箍筋应配置在柱边以外不小于1.5h0范围内,其间距不应大于h0/3(图9-13a)箍筋外形宜为封闭式。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弯起钢筋可由一组或二组组成(图9-13b)。其倾斜度应与冲切破坏斜截面相交,其交点应在柱周边以外h/2~2/3h的范围内。弯起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每一方向不应小于3根。 图9-13 板柱节点处的加强配筋 (a)配置箍筋;(b)配置弯起钢筋 9-2-3 梁 9-2-3-1 受力钢筋 1.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 2.梁纵向受力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图9-14):对上部钢筋不应小于30mm和1.5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对下部钢筋不应小于25mm和d。梁的下部纵向钢筋配置多于两层时,两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两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 图9-14 梁的钢筋净距 3.简支梁和连续梁简支端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las(图9-15),应符合下列规定;当梁中混凝土能担负全部剪力时,las≥5d;当梁端剪力大于混凝土担负能力时,对带肋钢筋las≥12d,对光圆钢筋las≥15d。 图9-15 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梁简支支座的锚固 当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至梁端尚不足las时,应采取在钢筋上加焊锚固钢板或将钢筋焊接在梁端预埋件上等有效锚固措施。 4.框架梁或连续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范围(图9-16)。该钢筋节点或支座边缘伸向跨中的截断位置应满足受弯承载力与锚固要求。 框架梁或连续梁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处应满足下列锚固要求: (1)当计算中不利用该钢筋强度时,其伸入节点或支座的锚固长度las≥12d(带肋钢筋)、15d(光圆钢筋); (2)当计算中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抗拉强度时,下部纵向钢筋应锚固在节点或支座内,此时可采用直线锚固形式(图9-16a),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也可采用带90°弯折的锚固形式(图9-16b),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41a;下部纵向钢筋也可伸过节点或支座范围,并在梁中弯矩较小处设置搭接接头(图9-16c),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ll。 图9-16 梁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范围的锚固与搭接 (a)节点中的直线锚固;(b)节点中的弯折锚固;(c)节点或支座范围外的搭接 5.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层端节点的锚固长度,当采用直线锚固形式时不应小于la,且伸过柱中心线不宜小于5d(d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的直径)。当柱截面尺寸不足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对边并向下弯折,其包含弯弧段在内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4la,包含弯弧段在内的竖直投影长度应为15d(图9-17)。 图9-17梁上部纵向钢筋在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 框架梁下部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处的锚固要求与中间节点处的锚固要求相同。 6.在悬臂梁中,应有不少于两根上部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小于12d;其余钢筋不应在梁的上部截断,而应按规定的弯起点位置向下弯折,锚固在梁的下边。 7.当梁端实际受到部分约束但按简支计算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两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2l0(l0为该跨的计算跨度)。 8.沿梁截面周边布置的受扭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和梁截面短边长度;除应在梁截面四角设置受扭纵向钢筋外,其余受扭纵向钢筋宜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受扭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支座内。 9-2-3-2 弯起钢筋 1.梁中弯起钢筋的弯起角α,一般为45°;当梁高>800mm时,宜取60°。 2.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外应留有锚固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于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对光圆钢筋在末端应设置弯钩(图9-18)。 图9-18 弯起钢筋端部构造 (a)受拉区;(b)受压区 3.弯起钢筋应在同一截面中与梁轴线对称成对弯起,当两上截面中各弯起一根钢筋时,这两根钢筋也应沿梁轴线对称弯起。梁底(顶)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 4.在梁的受拉区中,弯起钢筋的弯起点,可设在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截面之前;但弯起钢筋与梁中心线交点应在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之外,同时,弯起点与计算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h0/2,见图9-19。 图9-19 弯起钢筋弯起点与弯矩图形的关系 1-在受拉区域中的弯起点;2-按计算不需要钢筋“b”的截面;3-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图形; 4-按计算钢筋强度充分利用的截面;5-按计算不需要钢筋“a”的截面 5.弯起钢筋前排的弯起点至后一排的弯终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箍筋的最大间距。 6.当纵向受力钢筋不能在需要的位置弯起,或弯起钢筋不足以承受剪力时,需增设附加斜钢筋,且其两端应锚固在受压区内(鸭筋),不得采用浮筋,见图9-20。 图9-20 附加斜钢筋(鸭筋)的设置 9-2-3-3 箍筋 1.梁的箍筋设置:对梁高>300mm,应沿梁全长设置;对梁高为150~300mm,可仅在构件两端各1/4跨度范围内设置,但当在构件中部1/2跨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对梁高<150mrn,可不设置。 梁支座处的箍筋从梁边(或墙边)50mm开始设置。 2.梁中箍筋的直径:对梁高≤800mm,不宜小于6mm;对梁高>800mm,不宜小于8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还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0.25倍。 3.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16的规定。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0d。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 表9-16 项次 梁高 按计算配置箍筋 按构造配置箍筋 1 150~300 150 200 2 300~500 200 300 3 500~800 250 350 4 >800 300 400 梁中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应符合9-2-3-1条的规定。 4.箍筋的形式与肢数: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基本形式为双肢箍筋(图9-21a)。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或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应设置复合箍筋,如图9-21(b)与(c)所示的四肢箍筋与图9-21(d)所示的六肢箍筋。为了施工方便,四肢箍筋可由两个相同的多肢箍筋拼成。 图9-21 梁中的箍筋、腰筋与拉筋布置 (a)双肢箍筋;(b)与(c)四肢箍筋;(d)六肢箍筋 1-箍筋;2-腰筋;3-拉筋 5.抗扭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置;当采用复合箍筋时,位于截面内部的箍筋不应计入抗扭箍筋面积。抗扭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 9-2-3-4 纵向构造钢筋 1.梁中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 2.当梁扣除翼缘厚度后截面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梁侧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每侧截面面积不应小于翼缘以下梁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图9-21)。 3.梁的两侧纵向构造钢筋宜用拉筋联系(图9-21)。拉筋直径一般与箍筋相同,其间距一般为箍筋间距的两倍。 9-2-3-5 附加横向钢筋 1.在梁下部或截面高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应在该处设置附加横向钢筋(吊筋、箍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应布置在长度S(S=2h1+3b)的范围内(图9-22)。 图9-22 集中荷载作用处的横向附加钢筋 (a)附加箍筋;(b)附加吊筋 1-传递集中荷载的位置;2-附加箍筋;3-附加吊筋 2.当构件的内折角处于受拉区时,应增设箍筋(图9-23)。该箍筋应能承受未在受压区锚固的纵向受拉钢筋As1的合力,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全部纵向钢筋As合力的35%。 图9-23 钢筋混凝土梁内折角处配筋 梁内折角处附加箍筋的配置范围s,可按下式计算。 s=htan(3α/8) (9-4) 式中 h——梁内折角处高度; α——梁的内折角。 9-2-4 柱 9-2-4-1 纵向受力钢筋 1.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圆柱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 (2)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可按梁的有关规定取用。 (3)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4)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2.现浇柱中纵向钢筋的接头,应优先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宜设置在柱的弯矩较小区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9-24 柱中纵向钢筋的接头 (a)上下柱钢筋搭接;(b)下柱钢筋弯折伸入上柱; (c)加插筋搭接;(d)上柱钢筋伸入下柱 (1)柱每边钢筋不多于4根时,可在一个水平面上连接(图9-24a);柱每边钢筋5~8根时,可在二个水平面上连接。 (2)下柱伸入上柱搭接钢筋的根数及直径,应满足上柱受力的要求;当上下柱内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应按上柱内钢筋直径计算。 (3)下柱伸入上柱的钢筋折角不大于1:6时,下柱钢筋可不切断而弯伸至上柱(图9-24b);当折角大于1:6时,应设置插筋(图9-24c)或将上柱钢筋锚在下柱内(图9-24d)。 3.顶层柱中纵向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层中间节点的柱纵向钢筋及顶层端节点的内侧柱纵向钢筋可用直线方式锚入顶层节点,其自梁底标高算起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且柱纵向钢筋必须伸至柱顶。当顶层节点处梁截面高度不足时,柱纵向钢筋应伸至柱顶并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图9-25a );当柱顶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柱纵向钢筋也可向外弯折(图9-25b)。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d为纵向钢筋直径)。 图9-25 顶层柱中间节点纵向钢筋的锚固 (a)柱纵向钢筋向内弯折;(b)柱纵向钢筋向外弯折 (2)框架顶层端节点处,可将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相应部分弯入梁内作梁上部纵向钢筋使用(图9-26a),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1a;其中,伸入梁内的外侧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外侧纵向钢筋全部截面面积的65%。梁宽范围以外的柱外侧纵向钢筋宜沿节点顶部伸至柱内边,并向下弯折不小于8d后截断;当柱纵向钢筋位于柱顶第二层时,可不向下弯折。当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梁宽范围以外的纵向钢筋可伸人现浇板内,其长度与伸入梁的柱纵向钢筋相同。 (3)框架梁顶节点处,也可将梁上部纵向钢筋弯入柱内与柱外侧纵向钢筋搭接(图9-26b),其搭接长度竖直段不应小于1.7la。当梁上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1.2%时,弯入柱外侧的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满足以上规定的搭接长度,且宜分两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d(d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直径)。柱外侧纵向钢筋伸至柱顶后宜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弯折段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d为柱外侧纵向钢筋直径)。 图9-26 顶层端节点梁柱纵向钢筋的搭接 (a)柱外侧纵向钢筋弯入梁内作梁上部纵向钢筋用; (b)梁上部纵向钢筋弯入柱内与柱外侧纵向钢筋搭接 9-2-4-2 箍筋 1.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锚固长度la,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段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 3.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5.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图9-27)。 图9-27 矩形与圆形截面柱的箍筋形式 (a)方柱箍筋;(b)(c)方柱复合箍筋; (d)(e)矩形柱复合箍筋;(f)圆柱箍筋;(g)圆柱复合箍筋 6.柱中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内的箍筋间距应符合9-2-1-3的规定。 9-2-5 剪力墙 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300mm。 2.厚度大于160mm的剪力墙应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结构中重要部位的剪力墙,当其厚度不大于160mm时,也宜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 双排分布钢筋网应沿墙的两个侧面布置,且应采用拉筋连系;拉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 3.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同排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以及上、下相邻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沿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宜小于500mm。 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 4.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墙端,并向内水平弯折10d后截断(d为水平分布钢筋直径)。 当剪力墙端部有翼墙或转角墙时,内墙两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和外墙内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翼墙或转角墙外边,并分别向两侧水平弯折15d后截断。在转角墙处,外墙外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在墙端外角处弯入翼墙,并与翼墙外侧水平分布钢筋搭接。 带边框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宜分别贯穿柱、梁或锚固在柱、梁内。 5.剪力墙墙肢两端的竖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4φ12的钢筋或2φ16的钢筋;沿该竖向钢筋方向宜配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为250mm的拉筋。 6.剪力墙洞口上、下两边的水平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分别不宜小于洞口截断的水平分布钢筋总面积的1/2。纵向钢筋自洞口边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剪力墙洞口连梁应沿全长配置箍筋。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150mm。在顶层洞口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范围内,应设置相同的箍筋。 门窗洞边的竖向钢筋应接受拉钢筋锚固在顶层连梁高度范围内。 7.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结构中重要部位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宜适当提高。 剪力墙中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部位,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可适当提高。 9-2-6 基础 9-2-6-1 条形基础 1.横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一般为6~16mm:间距为120~250mm。 2.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一般为5~6mm;间距为250~300mm。 3.条形基础的宽度B≥1600mm时,横向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减至0.9B,交错布置(图9-28)。 图9-28 条形基础 4.条形基础交接处配筋,如图9-29所示。L形交接时,纵横墙受力钢筋重叠布置,该部分分布钢筋取消但需搭接;T形交接时,重叠处横墙受力钢筋间距加倍排至纵墙处。 图9-29 条形基础交接处配筋 (a)L形交接处;(b) T形交接处 9-2-6-2 单独基础 (1)单独基础系双向受力,其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为100~200mm。沿短边方向的受力钢筋一般置于长边受力钢筋的上面。当基础边长B≥3000mm时(除基础支承在桩上外),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减为0.9B交错布置。 (2)现浇柱下单独基础的插筋直径、根数和间距应与柱中钢筋相同,下端宜做成直弯钩,放在基础的钢筋网上(图9-30);当基础高度较大时,仅四角插筋伸至基底。插筋的箍筋与柱中箍筋相同,基础内设置二个。 图9-30现浇柱下单独基础配筋 (3)预制柱下杯形基础,当b/h1<0.65时(b为杯口宽度,h1为杯口外壁高度),杯口需要配筋,见图9-31。 图9-31杯形基础配筋 9-2-6-3 筏板基础 筏板基础的钢筋间距不应小于150mm,宜为200~300mm,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采用双向钢筋网片配置在板的顶面和底面。 当筏板的厚度大于2m时,宜沿板厚度方向间距不超过1m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其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对梁板式筏基,墙柱的纵向钢筋要贯通基础梁而插入筏板中,并且应从梁上皮起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9-2-6-4 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的顶板、底板及墙体均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墙体的竖向和水平钢筋直径均不应小于10mm,间距均不应大于200mm。除上部为剪力墙外,内、外墙的墙顶处宜配置两根直径不小于20mm的通长构造钢筋。 上部结构底层柱纵向钢筋伸入箱形基础墙体的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柱下三面或四面有箱形基础墙的内柱,除柱四角纵向钢筋直通到基底外,其余钢筋可伸入顶板底面以下40倍纵向钢筋直径处; (2)外柱、与剪力墙相连的柱及其他内柱的纵向钢筋应直通到基底。 9-2-7 抗震配筋要求 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抗震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 9-2-7-1 一般规定 1.结构构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335、HRB400级钢筋。按一、二级抗震等级设计时,框架结构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9-1-1-1的要求。 2.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对一、二级抗震等级为1.15la对三级抗震等级为1.05la,对四级抗震等级为la。 3.采用搭接接头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搭接长度LlE,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LlE=ξlaE (9-5) 式中 ξ——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见表9-15。 4.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接头的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满足等强度要求的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 5.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其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l00mm。 9-2-7-2 框架梁 1.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般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3。 2.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按表9-17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 表9-17 抗震等级 箍筋加密区长度 (二者取大值) 箍筋最大间距 (三者取最小值) 箍筋最小直径 一 2h、500mm 6d、h/4、l00mm φ10 二 1.5h、500mm 8d、h/4、100mm φ8 三(四) 8d、h/4、150mm φ8(φ6) 注:d为纵向钢筋直径;h为梁的高度。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2%时,箍筋最小直径增加2mm。 3.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备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4.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间距;对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对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对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 5.梁端设置的第一个箍筋应距框架节点边缘不大于50mm;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间距的2倍。 9-2-7-3 框架柱与框支柱-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 手册 第四 第九 钢筋 部分 构造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