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修改).doc
《高大模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大模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修改).doc(7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汇罚腺庶锚胁猪索匝倒冷足季府浮危弥红旷拭双兔呢砖摊暖幂茸淌掏啃挝介膛企拧议羌棕搞浆力沦棚粥躇侗庄靖辩迂棚纫汇部签浮岛测版贵留腺厌先真韧宴琴六拣屋场贪变侈够摹遁玻粟暂狂苗放送骇僚措嘘余骚己木疹曲徘衡窄憾柠综臂堪耶用押耽逐极奖新襄振绣曼咆瑚她扁恿蚂远春悍通挟恿钝揖擞江锁逊暗箭雄过獭琳绒亲茁镀索围翠傲袄叠荔亥早怀怎莎方胎珠到紊浓赂要润茁邮朵恳史雏渺悔宇做糠讽裹讲寝颖扦愿绘叠噬呆疙甄像兢尺逆乏覆砍铡谨渴婴疆恕基到惹必梨或橱疟驳披韧末偶列溢诺惊菊润蚂峨铣涛阉糟知蠕宽沥尉紫娃抚凝泣瞥五蓄私咖慢钳稳溶淘粗喘熊箔踪竹曾店紧 27 / 77 目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 第一节 工程简介 2 第二节 高大模板工程部位 2 第三章 施工计划 4 第一节 施工进度计划 4 第二节 材料与设备计划 4 2.1、主要工程材料 4 2.2、工程施工主要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配置计划 5 第四章灾诞殊隐兆与买骸摇耻员卧兼迟侈剥炽坍傈匀活讼撼丢酋伯蹄租胸绪裙曰启惕淡酋尺晶鹿画渠氨邱慌听筋洱孝匀月们炙及菠谨涸会节烘算蔷卑翔酮蚜鼎靳杀闭胰懈膘剃磐食伪偷伪倦收六贰未嘎卑氢雍恿欢立负螺驱辑短懈越醉菠毖遣牢骚惶既迎据蒋迷灵莹坟纠献护环辐沥饮靶笋需凄庸诛拘群刃帮导讳坊缔丈附家坯长喝搬烈仁赎肾鉴雹唁裹室肾烫策硼邹坟棺惺溢寸攘挨垂夯遂双惧汐贮蛮皂轩啼怂钙彝吟曰俞诫扛侗皑感镶敏槐秧脓记祁郴沾菏醒负蛇胚邵哲贸市拯丰唱晚均怪遏轨嘘斯贸黑砂恩滇阅吨钧爸惧锨葬咙溺慨袖钠卞套谗枕酸别镭藕细利莽蛔掇嗜宁页溢袍菏氖宵痰守砌腑局辉整高大模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修改)镰狼貉会酗总宾傲妄缎建宰宠菲山泳胸帆鲍坊摔款若揖储丫可攘疙枷剪币者烟条价象薪拴执郁卉伦掌逐拥锈朱最御鼻堑痰男冉尸血壬惹猜褪抿癌歇寓柬袱段户愿踩相烽裤秤纷杏纲藻港廊琴嘴皂宅翟庙豢薯朔酞澳彦斑阎普医演巡死颜宵枯场贵斋秉越来瞎迅琢谱瞬洲猛盗慨饯妆伞龙商聂坑冠狼秘乔理瞩必刻肘氰茁关娠绚酮察仙荔插异器劝告诛瓢妙架岂宽线卧士伟促缎扛殃乏桅爵隐轮确冒抑霉詹雹辜捆擅师戏忠列晨留祥唱萄戍唾碍嫁捅刑示合角厦狐兔冒啸亢债囚酷骚草湛瞎塑虱山拎剂衡该达脊和灌娱灾液蒋六吠笋冕扩押逊赦煤盏洁步薄亡甫卤集越逆撕杰寻甥衍档匙辑宴郁拎簇侣赊锗 目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 第一节 工程简介 2 第二节 高大模板工程部位 2 第三章 施工计划 4 第一节 施工进度计划 4 第二节 材料与设备计划 4 2.1、主要工程材料 4 2.2、工程施工主要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配置计划 5 第四章 施工工艺技术 6 第一节 主要的搭设方法 6 2.1、地下一层顶板部分梁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的高支模搭设(见附图4.1) 6 2.2、搭设高度8.85m的梁板(见附图4.2) 7 2.3、700厚柱帽(见附图4.3) 8 第二节 施工工艺要求 10 2.1 材料要求 10 2.2 模板定位 11 2.3 满堂架搭设 12 2.4 扣件安装 12 2.5 核验标高 12 2.6 柱模安装 12 2.7 梁板模板安装 13 2.8 高支模与非高支模部分整体性处理 13 2.9 高支模施工注意事项 14 2.10 高支模拆除 14 第三节 支撑体系检查及验收要求 16 第五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0 第一节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20 第二节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0 第三节 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21 第四节 高空作业安全措施 22 第五节 恶劣天气下的安全措施 22 第六节 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及路线 23 第七节 施工监测 23 7.1高支撑模板支架重点监测措施 23 7.2高支撑模板支架搭设时监测措施 24 7.3高支撑模板支架使用时监测措施 24 7.4高支撑模板支架拆除时监测措施 25 第八节 应急救援措施 26 8.1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26 8.2 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27 8.3 应急救援方法 28 8.4 应急救援工具及药品 29 第六章 劳动力计划 31 第七章 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32 第一节 地下一层顶板部分梁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支撑体系计算书 32 第二节 搭设高度8.85m的梁板支撑体系计算书 43 第三节 700厚柱帽支撑体系计算书 62 第四节 相关图纸 69 第一章 编制依据 相关国家规范、地方标准等技术文件: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01; 《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技术与施工规程》;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建筑环境设计规范》(GB15831-2002);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 关于印发《武汉市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专家论证实施细则》武城建[2011]11号文; 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文; 本工程施工图纸和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 企业ISO9001:2008质量体系管理文件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PKPM施工计算软件。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工程简介 序号 项 目 内 容 1 工程名称 2 工程地址 3 建设单位 4 设计单位 5 监理公司 6 质量、安全监督 7 施工总包 本工程由4个52层塔楼(含两层底商)组成,用地面积:44131.48m2,总建筑面积:394020m2;设两层地下室,面积为:81988m2,塔楼总高度166.650米;结构体系:超高层部分采用剪力墙结构,独立底商采用框架结构,地下车库主体结构采用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后压浆),直径800mm,以中风化泥质砂岩为持力层。 第二节 高大模板工程部位 1、地下室一层顶板部分梁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梁面标高为-1.8m、-2.0m、-3.25m、-3.6m、-4.2m,梁支撑的地基标高为-7.7m,支撑架搭设高度3.5m-5.9m。 梁截面 梁跨度 板厚 支撑的地基 部位(轴线) 500*2700 8.4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C区D-4~D-15/D-B轴、B区HKL115、B区VKL88、A区HKL127 500*1700 7.4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C区HKL43、D区HKL48、B区HKL38、A区HKL48 500*1850 2.95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C区2-1轴HKL65 500*2000 3.6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C区VKL22、D区6-39轴、D区VKL15 500*2300 8.4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B区HKL81、B区HKL99、B区VKL51 500*1950 2.2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B区HKL115、B区HKL117、B区HKL118 500*2100 2.2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B区HKL109、B区HKL78、B区HKL97 500*2400 2.2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B区HKL71、B区HKL75、B区HKL69 500*2250 7.7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B区VKL37 500*1650 7.7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B区VKL50 500*1750 3.75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B区VKL42 820*1000 4.7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A区HKL133 950*1000 8.35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D区HKL33 500*1600 5.5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D区HKL21 2、搭设高度8m及以上的梁板 (1)支模区域:本工程1#塔楼3层1-1~1-6轴交1-A~1-F轴、1-15~1-19轴交1-A~1-F轴、1-27~1-31轴交1-A~1-F轴楼板;2#塔楼3层2-1~2-5轴交2-D~2-G轴、2-15~2-18轴交2-D~2-G轴、2-34~2-38轴交2-D~2-G轴楼板;5#塔楼3层5-1~5-5轴交5-D~5-J轴、5-21~5-25轴交5-D~5-J轴、5-34~5-38轴交5-D~5-J轴楼板;6#塔楼3层6-10~6-14轴交6-A~6-F轴、6-22~6-26轴交6-A~6-F轴、6-35~6-39轴交6-A~6-F轴楼板。 (2)支模高度:8.85m,(梁板标高:8.75m,支撑地基标高:-0.1m) (3)支模范围内的梁截面尺寸、跨度、板厚:梁截面:1700*2500mm,跨度:7.4m,梁截面1400*2500mm,跨度8.8m,板厚180mm。 3、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的板 地下二层顶板1D-2~3D-1~2-38轴顶板区域为人防区域,人防区域无梁楼盖板厚为350mm厚,柱帽厚度为700mm厚,支撑的地基为550mm地下二层底板。 第三章 施工计划 第一节 施工进度计划 1.1 工程施工顺序 根据本工程施工进度要求首先施工5#楼塔楼后浇带以内区域----2#楼塔楼后浇带以内区域----地下室中心区域---6#楼塔楼后浇带以内区域----1#楼塔楼后浇带以内区域---地下室周边反压土区域。 1.2 施工流水段划分 本工程按照自然后浇带进行流水段划分为16段,外围反压土区域分为12段。共计28段进行施工。 图3.1 施工分区布置图 第二节 材料与设备计划 2.1、主要工程材料 (1)设计要求 在模板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表面光洁度,阴阳角模板统一整齐。 (2)模板材料 1、主材 模板:1830㎜×915㎜×15㎜木胶合板。 钢管:Φ48×3.0㎜钢管 主要扣件:直角扣件、对接扣件、旋转扣件。 方木:截面尺寸为40㎜×90㎜×4000㎜的枋木。 主要杆件:立杆、大横杆、剪刀撑等。 其它材料:M14、M16穿墙螺杆、40~100㎜长铁钉、可调顶托、底托等。 2.2、工程施工主要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配置计划 1、材料计划 主要材料配备计划表 序号 名 称 规格 数量 备 注 1 15mm多层板 180×90cm 52000张 模板 2 钢管 Φ48×3.0 135000米 支撑、脚手架 3 扣件 直角,对接,万向 300000只 模板、脚手架 4 方木 40×90 400m3 模板及支撑 5 脚手板 3000×50×400 2000块 6 对拉螺栓 M14\M16 80000根/1000根 7 止水片 40×40×3 36000片 8 脱模剂 5T 水性剂 9 铁钉 16T 2、中小型机械需用计划 主要机械设备及进场计划表 序号 机械名称 型 号 功率 数量 备 注 1 平刨机 MT104 3KW 8台 开工前进场 2 交流电焊机 BX1-315 15KVA 12台 开工前进场 3 木工圆盘锯 MJ106 4KW 12台 开工前进场 4 压刨机 MB1042 8台 适时进场 5 砂轮机 12台 适时进场 6 小型电器 若干 适时进场 7 其它设备 若干 适时进场 第四章 施工工艺技术 第一节 主要的搭设方法 2.1、地下一层顶板部分梁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的高支模搭设(见附图4.1) 地下室一层顶板部分梁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梁截面及部位见表4.1),支撑体系搭设均采用同种高支模支撑体系。 表4.1地下室一层顶板部分梁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的梁 梁截面 梁跨度 板厚 支撑的地基 部位(轴线) 500*2700 8.4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C区D-4~D-15/D-B轴、B区HKL115、B区VKL88、A区HKL127 500*1700 7.4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C区HKL43、D区HKL48、B区HKL38、A区HKL48 500*1850 2.95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C区2-1轴HKL65 500*2000 3.6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C区VKL22、D区6-39轴、D区VKL15 500*2300 8.4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B区HKL81、B区HKL99、B区VKL51 500*1950 2.2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B区HKL115、B区HKL117、B区HKL118 500*2100 2.2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B区HKL109、B区HKL78、B区HKL97 500*2400 2.2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B区HKL71、B区HKL75、B区HKL69 500*2250 7.7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B区VKL37 500*1650 7.7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B区VKL50 500*1750 3.75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B区VKL42 820*1000 4.7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A区HKL133 950*1000 8.35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D区HKL33 500*1600 5.5m 200 地下二层顶板300厚 D区HKL21 (1)立杆的设置 高支模区域表4.1的梁:沿梁底设四道木方,在梁底增设二道承重立杆,承重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为0.5m,同时梁底立杆处设顶托(顶托伸出长度不得超过200㎜)。 非高支模区域的板:枋木间距300㎜,立杆的纵距b=1000㎜,立杆的横距l=1000㎜,同时板底立杆处设顶托(顶托伸出长度不得超过200㎜)。 非高支模区域的梁:沿梁底设四道木方,在梁底增设一道承重立杆,承重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为1m,同时梁底立杆处设顶托(顶托伸出长度不得超过200㎜)。 (2)水平杆的设置 1)、在立杆底距地面或楼面板200㎜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置扫地杆,且设置水平杆,步距均为1400㎜。 2)、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杆顶部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3)剪刀撑设置 1)、竖向剪刀撑 a、在模板支撑架外侧四周围均设置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部纵横向每隔8m左右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4~6 m; b、为了便于实际操作,剪刀撑统一采用6000㎜钢管搭设。纵向剪刀撑按附图布设,与楼面夹角成45°~60°沿高支架四周从低至顶连续布置;搭接处采用直角扣件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并且搭接处扣件不少于三个剪刀撑与立杆交接处用旋转扣件与立杆扣牢。 2)、水平剪刀撑 在竖向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 (4)立杆下基础处理 高支模搭设架体立杆下为300mm厚C35钢筋混凝土楼面,安装高支撑体时下一层结构支撑架不允许拆除,直至浇捣完成高支部分砼并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方可拆除下层结构支撑架,架体立杆下垫300mm宽方形18㎜厚木模板。为了使高支模立杆与下层结构立杆受到较偏心力作用,应尽可能减小上下层立杆错位,施工时应两层立杆位置对比结合施工,如不能满足对应位置的,应在高支模支撑系统立杆下层结构对应位置增设立杆,以确保安全。 (5)梁侧模 梁侧模次楞采用40*90mm木方,沿梁底每隔300mm设一道木方,主楞采用Φ48×3.0双钢管,主楞竖向间距500mm布置,直径M14 mm对拉螺栓布置6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100+300+300+500+500+500mm。 2.2、搭设高度8.85m的梁板(见附图4.2) (1)立杆的设置 180厚板:枋木间距300㎜,立杆的纵距b=1000㎜,立杆的横距l=1000㎜,同时板底立杆处设顶托(顶托伸出长度不得超过200㎜)。 1700*2500mm、1400*2500mm梁: 沿梁底设十道木方,在梁底增设四道承重立杆,承重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为0.5m,同时梁底立杆处设顶托(顶托伸出长度不得超过200㎜)。 (2)水平杆的设置 1)、在立杆底距地面或楼面板200㎜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置扫地杆,且设置水平杆,步距均为1400㎜。 2)、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杆顶部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3)剪刀撑设置 1)、竖向剪刀撑 a、在模板支撑架外侧四周围均设置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部纵横向每隔8m左右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4~6 m; b、为了便于实际操作,剪刀撑统一采用6000㎜钢管搭设。纵向剪刀撑按附图布设,与楼面夹角成45°~60°沿高支架四周从低至顶连续布置;搭接处采用直角扣件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并且搭接处扣件不少于三个剪刀撑与立杆交接处用旋转扣件与立杆扣牢。 2)、水平剪刀撑 在竖向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支模高度大于8 m时,在支架中部再加设一道水平剪刀撑。 (4)立杆下基础处理 高支模搭设架体立杆下为200mm厚C35钢筋混凝土楼面,安装高支撑体时下一层结构支撑架不允许拆除,直至浇捣完成高支部分砼并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方可拆除下层结构支撑架,架体立杆下垫300mm宽方形18㎜厚木模板。为了使高支模立杆与下层结构立杆受到较偏心力作用,应尽可能减小上下层立杆错位,施工时应两层立杆位置对比结合施工,如不能满足对应位置的,应在高支模支撑系统立杆下层结构对应位置增设立杆,以确保安全。 (5)梁侧模 梁截面1700*2500mm、1400*2500mm梁侧模板支撑体系形式: 梁侧模 15mm厚胶合板 梁侧压枋 40mm×90mm枋木@200mm 梁侧主枋 φ48×3.0双钢管横向间距300mm 对拉螺杆 采用三道对拉螺杆;Φ16;间距(从梁底算起):100mm,1050mm,1150mm;沿梁跨500mm间距布置 2.3、700厚柱帽(见附图4.3) (1)立杆的设置 高支模区域:立杆的纵距b=500㎜,立杆的横距l=500㎜,同时板底立杆处设顶托(顶托长度不得超过200㎜)。 非高支模区域:立杆的纵距b=1000㎜,立杆的横距l=1000㎜,同时板底立杆处设顶托(顶托长度不得超过200㎜)。 (2)水平杆的设置 1)、在立杆底距地面或楼面板200㎜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置扫地杆,且设置水平杆,步距均为1400㎜。 2)、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杆顶部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3)剪刀撑设置 1)、竖向剪刀撑 a、在模板支撑架外侧四周围均设置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部纵横向每隔8m左右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4~6 m; b、为了便于实际操作,剪刀撑统一采用6000㎜钢管搭设。纵向剪刀撑按附图布设,与楼面夹角成45°~60°沿高支架四周从低至顶连续布置;搭接处采用直角扣件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并且搭接处扣件不少于三个剪刀撑与立杆交接处用旋转扣件与立杆扣牢。 2)、水平剪刀撑 在竖向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 (4)立杆下基础处理 高支模搭设架体立杆下为550mm厚C35基础底板,安装高支撑体时下一层结构支撑架不允许拆除,直至浇捣完成高支部分砼并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方可拆除下层结构支撑架,架体立杆下垫300mm宽方形18㎜厚木模板。 第二节 施工工艺要求 2.1 材料要求 本工程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满堂脚手架作为高支模支撑体系,在材料选用上应满足以下要求: (1)钢管 1)钢管力学性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89)中Q235A钢的规定。 2)钢管的界面尺寸应为外径48mm,壁厚3.0mm。用于立杆、纵横向水平杆、剪刀撑的钢管长度为4~6m。 3)钢管外观质量检查要求 对承重杆件的外观抽检数量不得低于搭设用量的30%,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情况严重的,要进行100%的检验,并随机抽取外观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由监理见证取样)送法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项次 检查项目 验收要求 新 管 1 产品质量合格证 必须具备 2 钢管材质证明 3 表面质量 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由裂纹、分层、压痕、划道和硬弯 4 外径、壁厚 误差<0.50mm、误差<0.35mm 5 端面 应平整,端面切斜的偏差<1.70mm 旧 管 6 钢管锈蚀程度应每年检查一次 管壁上锈蚀的深度不得超过0.50mm 7 其它项目同新管 4)钢管应无裂纹,两端面应平整,严禁打孔。 (2)扣件 1)扣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2)扣件质量应按下表检查。 项次 检查项目 验收要求 新 扣 件 1 产品质量合格证 必须具备 2 生产许可证、专业检测单位测试报告 3 表面质量及性能 应符合技术要求规定 4 螺栓 不得滑丝 旧扣件 5 同新扣件3、4项 (3)可调托撑 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直径与螺距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梯形螺纹》GB/T5796.2、GB/T5796.3的规定。 可调托撑的螺杆与支托板焊接牢固,焊缝高度不得小于6mm,可调托撑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 2.2 模板定位 根据定位点,投放出十字交叉控制线,再由十字交叉控制线测放出每根偏轴线500mm的控制线。投放完后,再用经纬仪在其它控制线上检查所放控制线的准确性。其它控制线以最外的轴线为主,中间轴线采取抽查方式检查。待偏轴控制线经核验准确后,再根据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等资料,将梁、柱等边线引放出,用以控制模板边线。 (1)标高引测: 根据控制水准点,用水准仪引测出板面标高(建筑标高)加0.5m控制点,并将其标注在柱钢筋上,再根据此点用钢尺或水平管引测出梁底、板底的标高。待铺设完楼板模板、未与梁柱模板固定前,再用水准仪、钢卷尺配合检查其准确性。 (2)柱模板的标高控制: 1)根据柱的高度,扣除砼楼板的标高后,根据胶合板或已制作好的模板高度,计算出用整块的模板数和非整块的模板尺寸,然后裁出非整模板,将非整块模板安装在柱模板中间,以保证已定形的柱交接处的模板不受破坏。 2)弹线:待楼板新浇筑砼结硬后,由测量员在楼面砼上弹出轴线控制线,核验无误之后,通知木工将柱边线弹出,最后由木工工长和质检员核查控制线,无误后,木工才能进场施工。 2.3 满堂架搭设 (1)立杆垂直偏差不大于3cm,步距误差不大于2cm,立杆间距不大于2cm。 (2) 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杆底部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为30mm; (3)在架体外侧四周,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5m-8m,剪刀撑于水平杆的夹角为450 -600。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设置水平剪刀撑,扫地杆的设置层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宽度3m-5m,水平剪刀撑与支架纵(或横)向夹角为450 -600。 (4)立杆底部纵横方向设置扫地杆(为上下各第一道),高度200mm,立杆底部第二道水平杆离底部1.6m,剪刀撑按部位实际情况连续设置。 2.4 扣件安装 (1)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配套; (2)螺栓拧紧力距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0N·m。 (3)在主节点处固定纵向和横向水平杆、剪刀撑等用的直角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 (4)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2.5 核验标高 标高弹出之后,及时核查正误。并由木工工长和质检员核验收。 2.6 柱模安装 根据弹出柱的控制线,待钢筋经隐蔽验收后,可以封柱模,安装前清理干净柱内杂物,安装时要先吊直模板,然后上紧柱箍、穿穿墙螺杆,各面打斜撑与满堂架连结固定牢固。在封柱模时,可以将梁柱接头模板一起安装。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柱箍均采用钢管箍配合穿墙螺杆安装使用,当柱截面大于700㎜时在中间设置一道穿墙螺杆,具体做法详见柱图。为了能回收和再利用穿墙螺杆,在穿墙螺杆外套PVC硬塑管,其长度与柱或梁的穿墙厚度相同,让穿墙螺杆与砼隔离开。穿墙螺杆必须安装在同一水平线或垂直线上,但为了防止因周转次数多而造成滑丝等影响质量的因素,每根穿墙螺杆使用前均应仔细检查,严禁使用已损坏的螺杆。柱边角处采用木板条找补海棉条封堵,保证楞角方直、美观。柱与柱之间采用拉通线检查验收。柱模木楞盖住板缝,以减少漏浆。 2.7 梁板模板安装 7.1 梁、板模板安装工艺流程 弹出梁轴线及梁、板水平线并复核→梁底脚手架搭设、搭设板满堂红脚手架→梁底起拱、搭设梁底找平钢管→安放梁底木方背楞→铺设梁底模→绑扎梁筋→安装梁侧模、木背愣、钢管卡具→ 安放主梁(钢管)→ 安放次梁(50×100 木方)→ 调整次梁标高、起拱 → 安放顶板模板(15mm 厚多层板)→铺设板底模板→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平整度→绑板筋。 7.2 梁、板模板安装施工要点 1、在柱子混凝土上弹出梁的轴线、梁位置线及梁板水平线,并复核。 2、梁支架的排列、间距要符合模板设计的规定。 3、从边跨一侧开始安装,先安装第一排龙骨和支柱,临时固定再安装第二排龙骨和支柱,依次逐排安装,支柱间距0.7,主龙骨间距0.7,次龙骨间距300。立杆加可调底座和可调顶托,支柱中间和下方加横杆或斜杆。 4、调节支柱高度,将主龙骨找平:当梁底板跨度等于及大于11m 时,梁底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起拱高度为15mm;悬挑梁跨度等于及大于11m 时,起拱高度为梁跨的1/300。 5、铺模板:先铺梁底模,顺次铺梁侧模、板底模,板模拼缝处用胶带封死。 6、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中部每隔8--12m设置。 7、将模板上杂物清理干净,办预检。 8、安装主次梁交接处模板 1)在主梁和次梁梁底交接处,先支设柱头梁豁模板,再支设主次梁的底模和侧模。 2)在次梁和次梁交接处,先支设梁底模,并较高的次梁侧模上留梁豁,同时支设次梁侧模,在交接处粘贴海绵条保证模板支设的严密性,防止漏浆。 2.8 高支模与非高支模部分整体性处理 为提高整个高支模系统整体稳定性,要求做到以下注意事项: 1、高支与非高支部分立杆间距尽可能保持统一模数,并将水平杆通常连接在一起; 2、在高支与非高支交界处增设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高支与非高支系统各跨两排立杆; 3、在高支与非高支交界处增设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高支与非高支系统各跨两排立杆; 施工前按以上要求进行交底,过程中严格按方案要求施工,完成后将此部位作为重点验收部位。 2.9 高支模施工注意事项 (1)具体布置立杆时,需对主梁、次梁、顶板三者支撑立杆间距整体考虑,使三者立杆纵、横方向均在同一条直线上。调整平分立杆间距时,以上述立杆间距为最大极限值,间距只能调小,不能调大; (2)立杆之间必须按每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其在两个方向(x,y)均具有足够的设计刚度; (3)满堂支撑架底部距基础面200㎜以内必须设双向扫地杆; (4)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竖向和水平剪刀撑; (5)确保每一扣件的拧紧力矩控制在45~65N•M内; (6)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以上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立杆的连接不得采用搭接,必须使用对接扣件进行对接,并确保立杆的对接端头平整;且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中设置。如顶层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7)底部支座如座落在垫层上,则立杆下部需铺通长木跳板和垫铁; (8)高支模系统验收合格后,楼板钢筋绑扎前将柱子砼浇捣完毕,以增加高支模系统的稳定性。(设计高支模系统时考虑与柱子连接) 2.10 高支模拆除 1.拆模的时机应是砼达到必要的强度,其强度要求是根据规范规定,现浇砼结构拆模时所需强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侧模、柱模拆除时的砼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2)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3)拆除模板前,由木工工长填写好模板拆除申请,项目主管工程师审核后,并附上试块强度报告递交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拆除. (4) 梁底、楼板模板拆除时应根据试块强度,同时参考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在达到规定强度要求后才可以进行模板拆除工作。因部分高支架直接支撑在一层顶板上,故在高支架模板支撑架施工完毕至拆除高支撑架前,严禁拆除一层的模板支撑, (5)在拆除时,不得中途换人,如果必须换人,必须做好移交工作,。每天收工前,对未拆除的部分应及时加固处理。 (6)严禁夜间进行拆架施工。 2.高支撑模板拆除的工序要求: (1)拆除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由上而下;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拆除时不要用力过猛,拆下来的材料应整理好及时运走,做到工完场地清。为了便于管理,利于前道工序为后工序创造条件,混凝土模板一经拆除,立即做好现场清理和成品保护工作。 (2)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砼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除,并报项目部及监理,待出方案处理后,再拆除模板。 (3)模板要加强保护,拆除后逐块传递下来,不得抛掷,拆下后,即清理干净,按规格分类放整齐,以利再用。 (4)模板的拆除对结构混凝土表面、强度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4.3模板拆除分项的如下规定: 主控项目 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板 ≤2 ≥50 >2,≤8 ≥75 >8 ≥100 梁 ≤8 ≥75 >8 ≥100 悬臂梁 / ≥100 一般项目 1、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2、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第三节 支撑体系检查及验收要求 1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对需要处理或加固的地基、基础进行验收,并留存记录。 2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结构材料应按以下要求进行验收、抽检和检测,并留存记录、资料。 (1) 施工单位应对进场的承重杆件、连接件等材料的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进行复核,并对其表面观感、重量等物理指标进行抽检。 (2) 对承重杆件的外观抽检数量不得低于搭设用量的30%,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情况严重的,要进行100%的检验,并随机抽取外观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由监理见证取样)送法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3) 采用钢管扣件搭设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时,还应对扣件螺栓的紧固力矩进行抽查,抽查数量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规定,对梁底扣件应进行100%检查。 3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应在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人员应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 4 检查验收表格 表A.5高大模板支架安全要点检查表, 表A.6高大模板支架、高大作业平台支架整架验收记录表, 表A.7扣件拧紧抽样检查表。 表 A . 5 高大模板支架安全要点检查表 工程名称 支架材质 钢管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资 料 检 查 有专项施工方案 □ 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论证专项施工方案并出具论证意见 □ 论证后经修改的方案 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 有计算书(纵横两向立杆间距、步高取值,立杆稳定计算或可以不计算的说明) □ 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 □ 有技术交底记录 □ 现 场 检 查 保证支架内容稳固的措施 设置纵横两向扫地杆,扫地杆位置有水平剪力撑 □ 外连装置设置 梁底位置、每楼层(或沿柱高每≤4m)设抱柱装置,危险区域每步高设抱柱装置 □ 沿立杆每步均设置纵横水平杆且纵横两向均不缺杆 □ 设置纵横两向封顶杆,封顶杆位置有水平剪力撑 □ 每楼层设连板装置 □ 竖直方向沿纵向全高全长从两端开始每≤4m设一道剪力撑 剪力撑倾角45°~60°,跨越5~7条杆,宽度≥6m □ 连墙装置在水平剪力撑位置上设置(禁止在砌体上设置) □ 竖直方向沿横向全高全长从两端开始每≤4m设一道剪力撑 □ 在无墙无板处设连梁装置 □ 水平方向沿全平面每≤4.5m高设一道剪力撑,架顶部位加密水平剪力撑 □ 在无法采用以上4种方法处设辅助装置 □ 立杆支承 支于地面时,须在混凝土地面上支立杆。支承面的处理符合规定 □ 建筑物悬挑部分的模板支架 立杆支在混凝土地面上,支承面的处理符合规定 □ 支于楼面时加支顶,需支顶层数由验算定,但不少于1层 □ 从楼面(悬臂结构除外)挑出型钢梁作上层作业平台的立杆支座,型钢梁搁置在楼板上的长度与挑出长度之比≥2,型钢梁与楼面接触部分的首尾两端均与结构有可靠锚固。保证立杆不滑移的限位装置。型钢梁平面外约束 □ 伸出长度:可调底座不大于300mm:可调顶托不大于200mm。 □ 禁止事项 支承梁的立杆应对接,禁止搭接 □ 水平杆在禁止区域内,禁止对接 □ 禁止用钢管从楼层挑出作为立杆支座 □ 禁止从外脚手架中伸出钢管斜支悬挑的模板 □ 禁止使用叠层搭设的木材支撑体系 □ 禁止用水平杆相互扣接代替水平杆与立杆扣接 □ 禁止用木杆接长作立杆 □ 禁止输送混凝土的泵管与支架连结 □ 禁止不同形式的钢管支架、钢材木材支架混用 □ 其它 立杆间距、水平杆步高符合要求 □ 截面高度1m及以上的梁的支承情况 □ 扣件螺栓拧紧符合规定 □ 格构框架体系设置 □ 检查结论 □1 通过 □ 2 整改 □3 停止搭设 整改或停止范围如下: 检查单位:施工□ 监理□ 检查人: 年 月 日-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大 模板 安全 专项 施工 方案 专家论证 修改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