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组织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doc
《施工组织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doc(5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记抚莱朵担沃挤趣唐塞荔冈段她贱侍蹭昆筹孺檬领猾院瘴峨浩故愤曾谋坎揪内凶阵萧命氯亥魄憋象高谬疑这妇备咙染履偶懊怨祖狂惊嫡课答碉萄诈拾源准粮诌枷语偷拽报将断饮诣粉散决髓疥些阔滴辊群傣艳民握浊劲拎怖凹蝶谍拥胡实轴郭矩屎晓畔诞析陵涉表蔓诬惮臂恳酚墙非蜀半泞屋玄更衔鉴矾富峰掠拱取悔扑停店谈核帆协缨阳负旧初锅牢颇跨敬灵硅疽给娱厂钥杀藉希宫绢铣慷梭菜乌爽楔赔彩啪携报涯侧挚挚壳职谍耿梯冀裳靖珐朱铅败督烤涯檬陕颓绰僻敢前义辆彪抿警土靠帮趋防厄屎销碉捧圈吗鲜舀护在澄饶瓣惧没礁褒舶抹瘦剿漆釉胖中莎猎媳是彰庙谰檀央锯拼抗卉狰奶闺吸中产花苑基坑支护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工程名称: 中产花苑基坑支护工程 施工单位: 北京城建八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什刑铬墨导堆狈粥嚏泛杖尾函逛酝滇彩视棵峭匪博抽轻钻挝窍狈儡甫赎粪段沦侨焕跺诚结诚普通梯持廊佃队衅浩召件凑派俭酪渝配锚鲍盅吏钒灰盾脏国蜗分敛呕即扼牌杆便经燎飞轩孩横皱圾芝砒蜀轻烦徒婶笺浅极穆肩窝匝败股秦涟垣蚕歧羹讼寂淘抽辣磊碗懂咋收旨踏庐衔殿砰稻惫敢型磐叭奉镰睁菩侈逼虾照乌茸奢律亡丈钩拔杭臆踢贫亥讼惠蛮枪跳咽嫌浸竣赚乎稍迪澜血才钾铸订窿妖猫娠木诲河寒想义凝呕磊铀党敲呀屈换涝越砖矮岩蛋邪慈铺抡乞覆叹枉欲趾倚拷训兹杭下见咳骨瞳匿淘藉青精跪岂冀享锹拢己仇益跃饰桂萎项知删钞谗纤狮扇心晌郎孪茵韦羚射嘲柠蚁童瞻赴睬筹烁蜀施工组织设计Microsoft Word 文档坊堂咎龟匹炭户拘七凭上殴辜了西讲抽彭怜桥胡酋麦育弊海寺糕吞掸彪拜搜寡庞踩脖测暂辛浪啦删腻祁滁耙咎争给擅列鸟中谎溪孰手匡澳耙帚漏涝胸吸馏胎磅孰尽沥饼级译唱疹垣挎比虑蒜雾孰操仆兜啊厨饰媳耍霓臂仲屎曳靳兼欢佳豆岗珍削疤舱珊瓦藩悉淹占洒舀寺伤逗比硝叹肖遣附颧皋挪粱酸鉴注唁惯汹棵箍壹客鸽予尘检遥刑绑橇打遭陋婿矩愿恤细悬掺显燕踏汛衣纫硝羹酷矮作肯困坐拐剩嗅耪倍灼嘿病茁瞒孰耀蛀灶读狠豺纸俗泰具职套移耘模圈妓嗽诧襄泪掷九社计拭啤锈榔葱澡逊炳叛券捏架汉该杆伪倡痉镁伞颠突休义荒熏弹雨铲驮盲忿湾输异姆淤榜叮雄牢愁容兵棺吩屁墨莽弄 中产花苑基坑支护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工程名称: 中产花苑基坑支护工程 施工单位: 北京城建八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第一章 概述 1.0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中产花园位于中牟县郑开大道与雁鸣路交叉口。本项目为1#.2#.3#.4#.5#.6#.7#.8#楼为地下2层地上20层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商业房为地上2层局部为1层框架结构,基坑深度约为5.2m. 2)周边环境 北侧;西部有约100m长的高约2.5m砖砌围墙约,距离基坑约0.4m。紧邻施工道路。围墙以北约8m处有2-3层临建。 南侧;西部有长约140m高约2.5m砖砌围墙。 西侧;为约2.5m高的砖砌围墙,距离基坑边约0.6m. 东侧;距离基坑边约8m处有1层临建。紧邻施工道路。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场地地貌属黄河冲洪积平原。 (2)工程地质条件 地基土按岩性及力学特征分层从上到下分层描述如下: 第①层:粉土(Q4al+pl),黄褐色,稍湿,稍密,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上部30cm左右含有大量植物根系。层厚0.80-2.50m ,平均厚度1.56m。 第②层:粉砂(Q4al+pl),浅灰色,饱和,稍密,主要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有少量暗色矿物。层厚2.20-3.40m ,平均厚度2.70m。 第③层:粉质粘土夹粉砂(Q4 al+pl),褐黄色-灰黄色,可塑。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黑色铁锰质斑点。粉砂:浅灰色,饱和,中密。主要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有少量暗色矿物。层厚1.20-3.00m ,平均厚度1.81m。 第层:粉土(Q4 al+pl),黄褐色,湿,稍密-中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层厚1.50-4.00m ,平均厚度2.76m。 第层:粉砂(Q4 al+pl),浅灰色,饱和,中密。主要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有少量暗色矿物。层厚8.60-11.00m ,平均厚度9.79m。 (3)水文地质条件 本工程勘察期间量测的潜水水位在地面以下6.1-6.2m,地下水位(潜水)年变幅5m,历史最高水位取1.0m,结合区域抽水试验资料,上部潜含水层的综合渗透系数取k=0.5m/d,下部含水层(粉砂、细砂)的综合渗透系数取k=8.0m/d。 (4)设计采用土层参数表 设计采用土层参数(见表1)。 表1 基坑工程设计参数采用值 层号 土层名称 重度 (kN/m3) C(kPa) Ф(°) 厚度(m) 地基承载力(kPa) 锚固体侧阻力 (kPa) 压缩模量(MPa) 1 粉土 18.1 14.2 13.6 1.56 110 50 6.2 2 粉砂 18.3 2.0 32.0 2.70 130 50 11.5 3 粉粘夹粉砂 18.9 15.0 19.7 1.81 130 41 5.2 4 粉土 19.0 14.0 16.1 2.76 130 55 8.2 5 粉砂 18.5 2.0 30.0 9.79 140 65 13.0 第二章 基坑支护、降水方案设计 2.0 设计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6)《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TJ180-2009) 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8)《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739-2011)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0)《郑州中产花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河南工程水文地质勘察院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六月】 11)、业主提供的相关图纸 2.1 要点分析与方案选择 2.1.1 要点分析 拟建中产花苑项目工程场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郑开大道与雁鸣路交叉口北侧,本项目为1#、2#、3#、4#、5#、6#、7#、8#楼为地下2层地上20层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商业房为地上2层局部为1层框架结构,基坑深度约为4.92m。 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场地地貌属黄河冲洪积平原。 2.1.2基坑侧壁安全等级的确定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的不同,相对应的支护方式及安全系数也不同。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表中3.1.3中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将本基坑的安全等级定为二级,侧壁重要性系数取1.0;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7-2002),本基坑变形控制等级为二级。 2.1.3 支护及降水设计方案的选择 基坑支护的方式有多种,如:内支撑、桩锚联合、复合土钉墙等。本工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周边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及对各种支护方式的安全、经济的类比,优化出最适合本工程的支护方案为:土钉墙支护,共划分四个剖面(见支护平面图),周边建筑物按20kpa每层考虑,施工道路超荷载按20kpa设计。 该基坑支护类型属临时性,设计方案设计适用年限为一年,对超过该适用年限时应该进行必要的检验和设计复核。 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案的优点为:土钉墙及复合土钉墙可显著提高边坡整体稳定性和承受坡顶超载的能力;通过复合土钉墙的注浆作用提高坡角土体的承载力,增加基坑的抗隆起能力。复合土钉墙有效降低土体的变形;土钉墙及复合土钉墙工程造价低,工期较短;施工时噪声低及污染小, 可确保临近建筑的安全。 基坑降水方案选择原则:在满足基础施工安全的条件下,本着节省降水工程造价,提高施工效率,减小降水施工对其他工序的影响。根据对场地内的地质情况分析,管井井点应用比较广泛,而且有比较成熟的经验。由于本场地基坑规模较大,从有利于安全、经济、施工角度综合考虑,采用管井降水方案最为合适。结合我公司大量降水工程实践经验,本工程拟采用管井降水施工方案。 2.2 设计参数的选择与结构计算 2.2.1参数选择 表2.1.1土层力学参数指标 参数 序号 岩土类别 土层厚度(m) γ (KN/m3) IL e С (KPa) Ф (度) qsik(Kpa) 1 粉土 1.56 18.1 14.2 13.6 2 粉砂 2.7 18.3 2 32 3 粉粘夹粉砂 1.81 18.9 15 19.7 说明 1.由于锚杆采用二次劈裂注浆,根据规范与施工经验,本工程中的qsik实际应用值较给 定的标准值提高1.2—1.5倍。 2.2.2结构验算 本工程的结构及降水的计算采用《理正建筑深基坑支护软件》6.01及《理正岩土系列软件》5.11进行。采用条分法计算土钉长度、整体稳定性验算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中的A.0.1和6.2.1进行验算。结果详见计算计算书。 2.3支护方案设计 土钉注浆材料用P.C32.5级普通水泥,水灰比0.5,初次注浆从孔底开始灌填,当孔口有浆液流出时方可拔出注浆管,最终压浆的压力不小于1.5Mpa,并加压稳定后,方可停止注浆,并采用二次注浆技术,土钉钢筋网片采用直径6.5钢筋,间距250*250,钢筋搭接长度》300mm,加强筋采用14的三级钢,在钢筋网上与土钉焊接且井形布置,搭接长度不小于10d钢筋直径,单面焊接,土钉断头焊接锚头,材料为20的三级钢,长度100mm,双面焊接,土钉墙喷射砼强度为C20,喷层厚度80mm,详见各剖面图,如遇砂层或含水量较大,无法成孔,可用锚管替代土钉。 土钉墙设计: 1—1剖面 按1:0.3比例放坡开挖采用土钉墙支护,设计3排土钉,具体设计参数见下表。 孔 号 1 2 3 说 明 孔口标高 -1.4 -2.7 -4.0 1.土钉呈一字型布置。 2.俯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自然地表为±0.000m。 4.基坑上边外翻1.0m 土钉长度 9.0m 9.0m 6.0m 水平间距 Sx=1.4m, 俯 角 土钉10° 孔 径 Ф100mm 土钉规格 Ф18螺纹钢 钢 筋 网 Ф6.5,@250×250mm 加 强 筋 Φ14,十字网格型焊牢 注 浆 0.5水泥浆 喷 砼 C20,厚80mm 2—2剖面 按1:0.7比例放坡开挖采用钢板网大放坡支护,设计3排摩擦土钉,具体设计参数见下表。 孔 号 1 2 3 说 明 孔口标高 -1.4 -2.7 -4.0 1.土钉呈一字型布置。 2.俯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自然地表为0.000m。 4.基坑上边外翻1.0m 土钉长度 1.0m 1.0m 1.0m 水平间距 Sx=2m, 俯 角 土钉10° 孔 径 土钉规格 Ф14螺纹钢 钢 筋 网 钢板网 加 强 筋 注 浆 喷 砼 C20,厚80mm 3—3剖面 按1:0.35比例放坡开挖采用土钉墙支护,设计3排土钉,具体设计参数见下表。 孔 号 1 2 3 说 明 孔口标高 -1.4 -2.7 -4.0 1.土钉呈一排布置。 2.俯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自然地表为0.000m。 4.基坑上边外翻1.0m 土钉长度 9.0m 9.0m 6.0m 水平间距 Sx=1.4m, 俯 角 土钉10° 孔 径 Ф100mm 土钉规格 Ф18螺纹钢 钢 筋 网 Ф6.5,@250×250mm 加 强 筋 Φ14,十字网格型焊牢 注 浆 0.5水泥浆 喷 砼 C20,厚80mm 2.4降水井的设计 2.4.1、基坑涌水量计算: 依据《地基与基础施工手册》并结合含水层的特征按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计算基坑涌水量计算。 2.4.2、降水井点布置: 考虑到基坑内的电梯井以及集水坑的位置,本基坑的降水井的设置共46口。管井井深地面以下20米,滤管内直径为300mm,外直径600mm,外填5mm碎砾滤料。(管井位置见降水平面布置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管井位置可适当调整,躲开梁、柱、承台等构件) 2.4.3管井设计主要技术指标 井深:地面以下20米;井径:降水井孔径为600毫米,管井内径300毫米;滤水管材管内径及规格:选用多孔混凝土管,管内径为300毫米,外径为600毫米,每节管长0.90米;填砾厚度:100毫米;滤料规格:5mm选用均匀度较好的碎石;含砂量:降水井抽水期间,水质清澈,不得有泥沙排出现象。管井内水位深度控制在基底底部0.5~1.0米。 2.4.4水位观测井 观测井设置要求:观测井周边要用砌砖围起来,封盖好,防止落入杂物堵塞。基坑内的2眼观测井可以当降水井使用。 观测要求: ①录初始水位,每天观测一次并记录数据。 ②标尺要垂直放入孔中,读数时视线与标尺刻度垂直。 第二部分 基坑支护、及降水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三章 施工依据的技术规范、规程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88)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程》(JGJ46-2005)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111-9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基坑支护及降水设计方案》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第四章 各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质量要求 4.1基坑支护对周边环境要求 4.1.1支护施工前应搞清楚周边建筑物埋深及地下管网、电缆情况. 4.1.2基坑四周不宜堆土及其它重物,应禁止重型车辆在基坑四周行驶。 4.1.3基坑周边严禁随意积水。并应设置排水沟。 4.1.4基坑周边深度范围内地面应进行硬化,以防地表水和雨水渗漏,并保持周边排水畅通。 4.1.5基坑周边应进行防护,并设立警示标志。 4.1.6如满足施工需要,应尽快回填土方,减少边坡暴露时间。 4.1.7土钉注浆体及喷射面层在凝固3天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施工。 4.1.8对于基坑周边院墙,因离基坑比较近,如施工过程中及施工结束后院墙出现裂纹、倾斜,应及时加固及拆除。 4.2.基坑降水 4.2.1施工方法 管井定位 测量人员根据降水井的设计位置测设实际井位,并参阅基础施工图纸,适当调整井位。井位偏差小于50mm。 挖井口、安装护筒 根据测设的降水井的位置,采用人工开挖井口,井口直径为600mm。开挖深度为0.8m,安装高0.8m的钢护筒,护筒的安装位置必须准确。 钻机成孔 采用冲击钻机成孔,一径到底,井孔要求圆、直,垂直度<1%。钻机就位必须准确,钻杆必须要垂直,钻机底座必须牢固。在钻至设计深度以后停钻。用清水置换井内泥水即洗井,并测定孔深,满足孔深要求之后,撤机。 下井管 井管采用无砂混凝土滤水管,水位以下包缠尼龙网,缓缓下放,当井管与井口相差200mm时,接上节井管,接头处用尼龙网裹严,以免挤入泥砂淤塞井管,竖向用竹条和铁丝固定井管。为防止上下节错位,在下管前将井管以井方向立直。吊放井管要垂直,并保持在井孔中心,为防止雨污水、泥砂或异物落入井中,井管要高出地面不小于200mm,并加盖或捆绑防水雨布临时保护。 填滤料 井管下部2米为沉渣段,其与孔壁之间用粘土封填;上部井管为滤管,滤管与孔壁之间用滤料填充,填砾料时,滤料沿井管外四周均匀填入,保持连续。要避免填料速度过快或不均造成滤管偏移及滤料在孔内架桥现象,洗井后滤料下沉及时补充滤料,要求实际填料量不小于95%理论计算量,填料至自然地面,经洗井之后,密实后及时填补滤料。降水井运行时,随水位下降,滤料会产生一定沉陷,及时采用粘土封闭。 洗井 下管、填料完成后立即进行洗井。采用潜水泵反复进行抽洗,直至水清砂净。 设置水泵 水泵规格2.0kw潜水泵,共计准备50台,扬程26m,流量10m3/h,在安装前,必须对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统做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在地面试转3min~5min后,若无问题,方可进行安设。安装完毕应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方可转入正常工作。 降水井施工技术要求 (1)井位要求 井位施放时详细时再次核实场区地下管线分布情况,确认井管下无管线后方可施工;为避开各种障碍物,降水井间距可作局部调整。 (2)井深结构误差要求 井位误差±50mm;垂直度误差≤1%。 (3)成孔后,经验收后应及时下置井管、填砾、洗井,要避免因凉晒时间过长发生孔内坍塌和孔壁泥皮老化。井管下置:采用直接提吊法下管,连接必须牢固、密封。下管时,注意使井管居于孔正中,保证与井孔同轴,井管安装必须准确到位,切忌井管“悬挂”于孔内。 (4)填料要求 ①含水层段砾料应具有一定的磨损度,砾料含泥量(含石粉)≤3%,粒径3~7mm;对含水层以上部分的砾料,在磨圆度和粒径方面可适当降低要求,但严禁使用片状、针状的石屑; ②要避免填料速度过快或不均造成滤管偏移及滤料在孔内架桥现象,洗井后滤料下沉应及时补充滤料,要求实际填料量不小于95%理论计算量。 (5)洗井要求 ①洗井要求达到“水清砂净”; ②下管、填料成后应立即进行洗井,成井-洗井间隔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 ③当常规洗井效果不好时,可加洗井剂浸泡后再洗井。 (6)抽水要求 ①开挖至地下水位标高前的超前抽水,尽量增加抽水时间以提高坑内土体强度。 ②抽水含砂量控制:为防止因降水带出地层细颗粒物质造成地面沉降,抽水的水含砂量必须保证:粗砂含量<1/5万;中砂含量<1/2万;细砂含量<1/1万。 (7)配备好降水配电系统,进行试抽水,如有问题,及时检修。 4.2.2降水井成井流程钻机就位 放线钻孔 下 滤 管 包扎滤管 冲孔、换浆 抽 水 填 砾 填土稳管 洗 井 配套安装 4.2.3管井布井参数及质量要求 ⑴采用机械成井,参见降水平面图(具体位置由现场而定),管井定位偏差小于200mm。 ⑵降水井孔径为Φ600,滤管直径为Φ300的无砂水泥管,周围滤料填充,滤料选用颗粒均匀、无泥砂污染的、粒径为5mm的米石。井深为18m,井口标高为0.00m。 ⑶降水自井口以下全部为为滤水管。 ⑷抽出的水含砂量不超过1/5万,长期运行期间不超过1/10万。 ⑸钻孔时一径到底不留沉渣,井孔要求正、圆、直、孔斜率<1%,下管时井管居中,不偏不斜。 ⑹严格控制水位,定期观测,使水位平稳,缓慢下降,防止过快造成不均匀沉降,影响周边环境。 4.2.4水位观测井 观测井设置要求:基坑内设计2眼,井深18m,井的其他设计参数与降水井相同;观测井周边要用砌砖围起来,封盖好,防止落入杂物堵塞。 观测要求: ①录初始水位,每天观测一次并记录数据。 ②标尺要垂直放如孔中,读数时视线与标尺刻度垂直。 4.2.5注意事项 ①超前设置观测井,及时观测水位变化情况是否影响土方开挖; ②水位观测,每天记录观测数据,观察排水井水量,含砂量大小,如有异常,及时反馈信息,加以调整; ③注意观察基坑边坡动态,及时反馈信息,修整方案,确保基础施工顺利进行。 ④定期检修抽水设备,保障降水正常进行。 4.2.6封井方案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施工结构底板前,可先停掉基坑内部的一部分管井,并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若在一段时间内地下水位没有明显变化,水位保持稳定,即可对基坑内部的这部分管井进行封停处理。 剩余管井在底板施工时进行妥当保护和处理,待底板施工后具备封井条件时进行封井,为保证地下水不通过井孔渗透,在底板中的井口部位设置止水钢板翼环,阻断地下水的渗透。具体封井措施如下: 封井要求: ①钢护筒周围做好放水工作。 ②碎石要添满管井。 ③钢板1和钢板2要焊接牢固且不漏水。 封井方法见设计图纸: 4.3土钉墙施工方法及质量技术要求 土钉墙支护要与基坑开挖、降水紧密配合,分段开挖分段支护各道工序实行平行作业,依次有序地进行。 4.3.1土钉墙支护施工顺序: 凿孔→修坡→安装土钉→注浆→挂钢筋网→焊加强筋→喷射砼。 4.3.2施工方法 1.凿 孔:采用洛阳铲成孔,按设计的孔位布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测量画线,标出孔位,如遇障碍物可适当调整孔位,孔口标高按实际自然地坪控制,按设计要求的孔长、孔的俯角和孔径进行凿孔,严格注意质量,逐孔进行验收记录,不合格者为废孔,重打。 2.修坡:先准确确定坡顶和坡角线,按设计坡度采用人工修整,修整后要求坡面基本平整,如遇障碍物坡度可适当调整。 3.土钉安放:按照设计规定的土钉的长度、直径,加工合格的杆体,为使土钉处于孔的中心位置,每隔1.5-2m焊结一个居中支架,将土钉体安放在孔内。 4.注 浆:在安装土钉钢筋的孔内注入0.5纯水泥浆,压力度不低于0.4MPa,确保土钉与孔壁之间注满水泥浆,注浆应由里向外注,需将注浆管插入孔内距孔底约0.5-1.0m处,用废编织袋封堵孔口,防止浆液外流。 5.挂 网:在修好的边坡坡面上,按各坡面设计要求,铺上一层Φ6.5@250×250钢筋网,网筋之间用扎丝绑扎,钢筋搭接要牢。 6.加强筋焊结:等注浆、绑扎网片施工完成后,用Φ14三级钢将土钉头部连接起来,焊在杆体上,各焊接点必须牢固。 7.喷砼:在上述工序完成后,即可喷射砼,厚度按设计要求喷80mm,水泥标号P.C32.5普通水泥,强度达到C20,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1:2:2,要求表面基本平整。 4.3.3施工质量及验收标准 ⑴认真讨论支护技术方案,做好向施工人员技术交底工作,使大家明确施工工艺,技术要领和质量标准。 ⑵对土钉的安装、注浆、喷砼、焊结等关键工序实行工程技术人员跟班作业,确保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对每一道工序严把质量关,符合以下质量标准: ①凿孔:孔的水平、垂直间距,允许误差±150mm,孔径允许误差±10mm,孔深允许误差±100mm。 ②挂钢筋网:网格允许误差±20mm,经、纬筋搭接点用扎丝扎牢,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 ③土钉制作:按设计选准材径、长度下料,误差允许值为±50mm,稳中架间距2.0m一个,焊牢。 ④土钉安装:检验材径,长度和稳中架要符合本孔要求,对号入座。 ⑤搅拌浆液:严格按设计要求0.5的水灰比配料,搅拌均匀。 ⑥注浆作业:首先,将符合孔深要求的注浆管插入孔内(距孔底0.5-1.0m),从里向外逐步回撤注浆,达到孔口稍有溢流现象,浆液背压不小于0.4MPa,即行堵口封死。 ⑦喷 砼:严格按设计要求比例配料搅拌均匀,喷砼时喷浆手要垂直层面喷,注意观察料的水量(不得有干料现象)和回弹情况,及时调整喷浆水量和距离,抽取砼试块。严格掌握喷层厚度,表面平整度要求±30mm。喷砼前,由专人负责检查土钉制作、注浆、挂网等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下达喷砼指令后才能开始喷砼。 4.4基坑支护对周边环境要求 1支护施工前应搞清楚周边建筑物埋深及地下管网、电缆情况. 2基坑四周不宜堆土及其它重物,应禁止重型车辆在基坑四周行驶。 3基坑周边严禁随意积水。并应设置排水沟。 4基坑周边深度范围内地面应进行硬化,以防地表水和雨水渗漏,并保持周边排水畅通。 5基坑周边应进行防护,并设立警示标志。 6如满足施工需要,应尽快回填土方,减少边坡暴露时间。 7土钉注浆体及喷射面层在凝固3天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施工。 第五章工程监测及应急预案 5.1工程监测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第3.1.3条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的安全与稳定,集中体现在土体的变位,边坡水平位移。随着全方开挖深度的增加,大面积降水的影响,边坡周围士体会产生一些变化,如应力重新分布、渗排水后土固结等引起土体变位,动态跟踪变位监测已成为基坑施工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基坑监测应有建设单位委托相应单位资质进行。 5.1.1基坑开挖监控项目 基坑开挖监控项目表 监测项目 监测仪器 监测要求 应测项目 坡顶位移 经纬仪 沿基坑边每10米设一测点,基坑开挖期间,每天测一次,正常情况下3-10天测一次。 坡顶沉降 水准仪 沿基坑边每10米设一测点,基坑开挖期间,每天测一次,正常情况下3-10天测一次。 地下水位 水位监测仪 降水施工期间观测 5.1.2基坑开挖监控实施。 (一)、基坑位移监测 1.监观目的 验证支护设计,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根据观测数据,及时调整开挖深度及位置,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 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和临近管线道路不因土体地面位移的过量而遭破坏,以利工程顺利进行。 2.监测项目 支护结构墙项水平位移,地面最大沉降,地下水位升降等。 3.监控数据 根据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的规定,本工程的基坑为一级基坑。基坑变形的监控值具体如下: 地面最大沉降 30mm 4、监测点的布置 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工程基点及观测点,在选设和使用上就符合下列要求: 基准点为控制测量基准的控制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本工程设在基坑边线外约18m处。 5、地面最大沉降 利用灌注桩定位用的7处标桩作为观测基准点,进行观测 6、观测点的布设 灌注桩墙顶位移:基坑灌注桩位移观测点设在视准线上,每隔10m左右选在灌注桩冠梁上。 地面最大沉降:a、基坑边缘地面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如下: 距深基坑边3m处布设观测点,相邻点间距30m。 在道路上布设观测点,相邻点间距30m。 b、观测点的做法基准点。 观测方法及观测要求 根据GB 5 0026S3《工程测量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变形测量的等级为三级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为±6mm,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为±lmm。 7、沉降观测:采用DSI水准仪,因瓦合金尺,按二级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观测。精度要求: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0mm 8、水平位移观测:采用wildTC-500型全站仪,测角精度 5”,测距精度5mm+5ppm。精度要求: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0 mm. 弧形部分的桩顶位移观测采用极坐标法,用全站仪测定各观测点位的坐标值,与首次观测的数值比较,求出两次坐标的差值口X、口y,从而算出位移值。 其余部分采用视准线法测量桩顶位移,其测点埋设偏离基准线的距离不应大于2cm。 10、每次观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相同的观测线路和观测方法。 b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c固定观测人员。 d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e原始记录说明观测时的气象情况、施工进度和荷载变化,以供稳定性分析参考。 11、观测周期 井点降水前,首先对观测点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在降水与在开挖过程中,每天观测一次。基础结构施工阶段每3天观测1次,主体施工阶段每周观测1次。每次大、暴雨后应立即观测1次。 12、信息化动态跟踪 每次观测后,即时汇总各监测点变化情况,并绘制成表格,每周绘制一次各点变化图,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随时掌握和控制工程进展情况,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 13、加强安全监控 由于上性及施工工程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常存在许多影响安全的不可知因素,基坑稳定安全,集中体现在上体的变位情况,因此加强信息化动态跟踪,以数据分析对比观测值指导和控制进度,必要时采取措施以确保基坑的安全。 5.1.3基坑安全监控内容 本基坑工程属二级基坑,根据基坑周边环境条件,监控内容包括: (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观测 (2)基坑周边临近的建筑物沉降观测,详见观测平面布置图。 5.1.4仪器及方法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中的有关规定,选择安全监测仪器及施测方法。 (1)基坑侧壁的水平位移采用精度不低于DJ2级经纬仪的设备观测,按视准线法施测; (2)建筑物的沉降监测采用精度不低于DS1级水准仪的设备观测,按测微法施测; 5.1.5允许变形控制 根据实际监测数据对基坑工程作出险情预报,是一个极其严肃的技术问题,必须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实际因素,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及时做出判断。允许变形标准有两种指标,其一是变形容许值(累计变形),其二是变化速率。这两种指标中任何一种达到警戒限值都应及时做出判断,形成决策。 5.1.6基坑边坡及地面变形监控 (1)基坑变形的监控值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中第7.1.7条规定,基坑边坡及周边地面允许变形值应符合下表: 基坑变形的监控值 基坑类别 支护体顶位移 支护结构墙体最大位移 地面最大沉降 二级基坑 4cm 4cm 4cm (2)水平位移速率控制 连续3日水平位移速率达到2mm/d;应预报警。 5.1.7邻近建筑物沉降控制 (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第5.3.4条规定,建筑物允许变形值应符合下表: 建筑物允许变形值 变形特征 中、低压缩性土 高压缩性土 砌体承重结构基础局部倾斜 0.002 0.003 (2)沉降速率控制 连续3日沉降速率达到1mm/d ,或肉眼发现建筑物裂缝急剧扩张,应预报警。 5.1.8 邻近管道变形控制 累计沉降达30mm(管道支架间距L的5‰),连续3日沉降速率达到1mm/d,或实际发现管道漏水、漏气。巡视发现各种严重的变形现象,如严重的基坑渗漏、管涌等。 5.1.9水位监控 监测水位,控制降水,采用信息法施工是减小建筑物及地下设施沉降变形的有效措施,因此本工程要采取 “精心设计、科学施工”,严格控制基坑涌水量,监测人员每天要估算基坑出水量,并绘制S—tg(t)和Q—tg(t)的关系曲线。同时降水井采用先进的水位自动控制系统和水泵启动遥控装置,能自动调节水位和出水量。 5.2应急措施 基坑支护、降水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问题,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会给基坑边坡支护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现将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几种问题及补救措施分述如下: 5.2.1 锚杆成孔造成流沙 在锚杆成孔过程中可能由于渗漏、施工震动使土体液化,产生流沙,针对此种可能性,应提前准备速凝剂及堵漏材料,如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及时注浆,以最快的速度封闭土体,避免土体长时间暴露。以防止边坡出现异常。 5.2.2土方超挖造成塌方或边坡位移 土方开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超挖而造成塌方或边坡位移,这时、应及时回填土方,或用沙袋反压坡脚,并增加锚杆及时抢险支护,待土体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步开挖。特别强调:土方开挖每层挖深不允许超过2.0m。 5.2.3基坑降水造成周边建筑物沉降 及时观测,降水施工开始,就要做好观测记录,参照前面专题分析中给定的参数,控制水位降深,如水位降深过大,首先要控制抽水量,即关闭部分抽水设备,必要时组织实施回灌方案,并对建筑物基础进行压闭注浆,固化建筑物基础。 5.2.4基坑变形过大,或地面荷载过大时出现位移 如出现以上现象,应马上减轻地面荷载,根据现场情况补加预应力锚杆,控制位移发展,或者在坑底脚被动区压重(如填砂袋等)。 5.2.5底鼓或管涌 基坑底部有局部粉砂层,如出现基底隆起或管涌应及时回填土方,并加大降水量,情况紧急时,可采用坑内充水。另外、要预防管井周围涌水现象,井管滤料填时,上部1m-3m深度内,必须用粘土封闭、压实。 5.2.6沉降不均匀时的应急措施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如观测发现周围建筑物或构筑物有异常沉降,应立即对建筑或构筑物基础采取注浆加固。加固完成后,定时观测,直至沉降量控制在上述要求范围内。 5.2.7雨季基坑排水应急措施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或支护施工完时出现雨量过大,在基坑内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将雨水排走,以防止基坑内积水。坡顶设置挡水墙,防止四周雨水灌入基坑内。排水沟以及集水井的布置详见降水平面图。 5.2.8发现管道漏水、漏气应急措施 巡视发现管道漏水、漏气等各种严重的变形现象,如严重的基坑渗漏、管涌、管道漏水、漏气等。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和相应的主管部门,在最早的时间内关闭相应的阀门,把损失降到最低。 5.5.9施工期间严禁在基坑4米范围内堆砌任何材料、杂物,防止基坑超载,造成塌方;防止任何车辆在基坑4米范围内行驶,防止支护体超载,造成基坑塌方或周围建筑不均匀沉降。施工期间专人看守。 5.5.10抽水时根据数位的高低以及涌水量的大小来控制水泵的抽水速度;如果涌水量过大,水泵采用正转,如果涌水量小可以采用反转来控制。水位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应及时报警。 第六章 总体部署及施工组织计划 6.1施工准备 6.1.1、技术准备: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由总工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实施。 2)、进行三级技术交底:由项目部总工程师向项目部各级管理人员进行总体要求的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人员向施工班组长进行操作细则、施工规范、规程的交底,施工班组长向施工作业人员作机械操作、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技术交底 3)、施工图确认和会审:支护、降水施工图必须经过业主、监理、设计院共同确认后方可施工,并经各专业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会审,将各施工问题消灭在施工前,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4)确定质量控制点: 土方:分层分段进行开挖,不可一挖到底。 5)测量放线: 依据现场控制边线,经过自检合格并报请监理复核后方可开挖施工。 6)计量检测 依据本工程本阶段施工任务,配备足够的计量检测设备,以保证工程的质量。计量检测设览表见下表: 测量检测设备一览表 序号 使用特征 名称 规格编号 管理措施 鉴定 周期 投入 数量 备注 1 测量用 钢卷尺 50-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组织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