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提升篇)(Word版含解析).doc
《一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提升篇)(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提升篇)(Word版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一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提升篇)(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的三种物品,( )加水可以做一个我喜欢的泥塑。 A.细土 B.细沙 C.碎石 2.我们可以用( )感知物体的气味。 A.眼睛 B.鼻子 C.耳朵 3.下列物体( )能溶解在水中。 A.木块 B.塑料 C.红糖 4.容易溶解在水中的是( )。 A.沙子 B.红糖 C.小石子 5.可以通过( )知道杯子中液体的气味。 A.看 B.闻 C.听 6.下列物体中没有气味的是( )。 A.醋 B.酱油 C.洗发水 D.水 7.以下( )不是空气的特征? A.有颜色 B.可以收集到 C.会流动 8.在下面的盒子里( )放得最多。 A.乒乓球 B.玻璃球 C.细砂 9.我们闻物体的气味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用手扇着闻 B.鼻子凑近闻 C.戴上口罩闻 10.判断物体轻重最准确的方式是( )。 A.猜想 B.掂一掂 C.称一称 二、简答题 11.把一勺盐、红糖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 12.我们是根据什么给物体分类的? 13.我们有哪些观察物体特征的方法?至少写出3种。 14.下面是一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把下列物体按轻重排序的记录。请你根据记录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方法 排序结果(从轻到重依次排序) 预测 ②<③<④<①<⑤ 掂一掂 ②<④<⑤<③<① 物体 木块 乒乓球 塑料块 磁扣 螺母 称一称 回形针数量(个) 60 15 30 45 50 (1)称量物体的工具名称是________。 (2)请根据实验结果,将以上物体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只写物体序号)________。 (3)这三次排序的结果一样吗?哪种方法更准确? 15.根据题目要求,为每个小题各选一个词语,每个词只能选一次,将词语的序号填到横线上。 ①简易天平 ②重 ③光滑 ④粗糙 ⑤流动 ⑥透明 ⑦溶解 (1)玻璃珠 摸起来比较____。 (2)金属螺母 用手掂着比较____。 (3)比较玻璃珠和金属螺母谁轻谁重,我们需要借助____。 (4)我们穿的鞋子的鞋底 摸起来比较____。 (5)木块 放到水里不会____ 。 (6)水看起来是____的。 (7)空气和水都会____。 16.画一画 请根据小菲对物体特征的描述,帮助她找出她喜欢的学习用品。(请用 把找出的物体圈上) 小菲:我喜欢的是红色的、长方形的、带硬壳的、比较厚的那个学习用品。 17.观察物质的溶解。 (1)盐、红糖和小石子都是( )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2)放盐时要( )。 A.用小勺 B.直接把所有的盐都倒入 C.用手抓取 (3)搅拌后盐溶解的更( )。 A.快 B.慢 C.多 (4)颜色发生改变的是( )。 A.放盐的水 B.放红糖的水 C.放小石子的水 (5)没有发生溶解的是( )。 A.盐 B.红糖 C.小石子 18.观察盐、红糖和小石子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1)用放大镜观察盐、红糖和小石子,会发现它们都是由( )组成的。 A.小颗粒 B.小液滴 C.小气泡 (2)将盐放入水中后,会发现盐( )。 A.马上全部消失 B.慢慢地消失 C.都沉入水底,一直存在 (3)能证明红糖发生溶解,并不是真正消失的现象是( )。 A.红糖不见了 B.红糖水变色了 C.能看到红糖颗粒 19.用盒子装物品。 (1)下面的盒子中盛装物品数量最少的是( )。 A. B. C. (2)下列平铺方法中,方法( )装的橡皮最多。 A. B. C. (3)同一种物体用不同的平铺方法,盛装的数量不同,这与物体的( )有关。 A.轻重 B.形状 C.颜色 20.仿照表格的第一行,把下面的词填到相应的表格里。 眼睛 舌头 耳朵 鼻子 听 闻 看 尝 颜色 气味 味道 声音 眼睛 看 颜色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三、选择题 21.下列动物中,( )是靠腹足运动的。 A. B. C. 22.下列动物中( )不是校园里常见的动物。 A. 蚂蚁 B. 蝴蝶 C. 老虎 23.下面特征中,不属于动物特征的是( )。 A.能自己运动 B.有嘴 C.不用吃食物 D.需要空气 24.小鱼的鳃不停地在开合,它在( )。 A.吃东西 B.呼吸 C.喝水 25.饲养蜗牛不需要( )。 A.阳光直射 B.有吃的食物 C.保持湿润 26.蚂蚁依靠( )来传递信息。 A.眼睛 B.触角 C.鼻子 27.鱼有( )只眼睛。 A.1 B.2 C.4 28.鱼靠( )来游动。 A. B. C. 29.( )不是动物。 A.小狗 B.小猫 C.玩偶兔 3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蜗牛有( )对触角。 A.3 B.2 C.1 四、简答题 31.朵朵家养了几条小鱼,通过观察朵朵发现: (1)小鱼在游动的时候,( )来回摆动。 A.鱼鳞 B.鱼鳍 C.鱼鳃 (2)小鱼有时候会游到水面,这是小鱼在( )。 A.玩耍 B.呼吸 C.寻找食物 (3)小鱼的鳃不停地开和关,实际上是在( )。 A.喝水 B.吃食物 C.呼吸 (4)鱼鳍的作用与( )类似。 A. B. C. (5)下列与朵朵观察的小鱼身体结构相似的是( )。 A.鲨鱼 B.鳄鱼 C.娃娃鱼 (6)画出你观察的鱼。 32.红红养了几只蜗牛进行观察,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蜗牛有______对触角,观察发现它的触角______。 A.动不动B.挥来挥去 (2)蜗牛的家不应该放在______。 A.阳光直射的地方 B.阴暗潮湿的地方 (3)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痕迹,说明它身上有______。 A.水 B.粘液 (4)用棉签轻轻触碰蜗身体发现______。 A.蜗牛迅速跑开 B.蜗牛躲进壳里 (5)和蜗牛身体结构相似的有______和_____。 A.蛤B.蚯蚓C.蛞蝓 五、选择题 33.把下面物体放入水中后,能溶解的是( )。 A. B. C. D. 34.下列物体不能溶解于水的是( )。 A.糖 B.小石子 C.味精 35.取适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杯中,一段时间过后,杯子( )中的物体没有溶解。 A. B. C. 36.食盐在( )溶解的更快。 A.热水中 B.凉水 C.一样快 37.我们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会感觉( )。 A.舒服 B.凉快 C.刺鼻 38.空气与水的区别是( )。 A.无色 B.透明 C.看不见 39.我们通过观察发现,空气是( )的。 A.无色、透明 B.白色、透明 C.白色、不透明 40.下列选项中,有固定形状的是( )。 A.油 B.玉米 C.空气 41.下列物体中( )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A.水 B.石头 C.木块 D.空气 42.可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的实验材料不会用到( )。 A.砖头、木头 B.天平秤、气球 六、选择题 43.我们像科学家一样做研究时,应该先( )。 A.想怎样做就做 B.提出问题 C.寻找证据 44.可以用( )观察物体的颜色。 A.眼 B.手 C.耳 45.比较两种物体的轻重可以使用的方法是( )。 A.天平称量 B.直尺测量 C.秒表测量 46.要准确测量物体的重量,我们可以使用( )。 A. B. C. 47.下面判断物体轻重最准确的是( )。 A.猜想 B.用手垫 C.用天平秤 48.把牛奶倒入不同形状的杯子里,会改变牛奶的( )。 A.形状 B.颜色 C.气味 D.以上都改变 49.通过观察实验盒里的各块小石头,我发现它们的颜色有( )。 A.一种 B.二种 C.多种 50.市场里的蔬菜是按照( )来分类摆放的。 A.颜色 B.大小 C.种类 51.从图中和实验时我知道水是( )。 A.从低处往高处流 B.不会流动的 C.从高处往低处流 52.我们一般会用( )来测量液体的多少。 A.量筒 B.米尺 C.体重计 D.血压计 七、简答题 53.红红养了几只蜗牛进行观察,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蜗牛有______对触角,观察发现它的触角______。 A.动不动B.挥来挥去 (2)蜗牛的家不应该放在______。 A.阳光直射的地方 B.阴暗潮湿的地方 (3)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痕迹,说明它身上有______。 A.水 B.粘液 (4)用棉签轻轻触碰蜗身体发现______。 A.蜗牛迅速跑开 B.蜗牛躲进壳里 (5)和蜗牛身体结构相似的有______和_____。 A.蛤B.蚯蚓C.蛞蝓 54.画一画 请根据小菲对物体特征的描述,帮助她找出她喜欢的学习用品。(请用 把找出的物体圈上) 小菲:我喜欢的是红色的、长方形的、带硬壳的、比较厚的那个学习用品。 55.你知道下列物体有哪些特征吗?选择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A 圆形 B 方形 C 有味道 D无味道 E 重 F 轻G 小 H 大 I 较小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详解】 据渗水、保水等情况,土壤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3类,其中保水性最好的土壤称为黏质土,渗水能力最好的称为砂质土,渗水和保水能力居中的称为壤土。细土黏性极好,我们捏泥人、做泥塑的好材料,我们可以用泥巴做出不同的物品,如房子、杯子、动物、大树等。 2.B 解析:B 【详解】 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我们可以用鼻子感知物体的气味。 3.C 解析:C 【详解】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红糖可以溶解在水中,木块和塑料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4.B 解析:B 【详解】 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红糖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沙子、小石子是不能溶于水的,放入水中会沉淀。 5.B 解析:B 【详解】 观察物体的方法:用眼看(形状、大小、颜色、是否透明),用手摸(粗糙程度),用鼻子闻(气味),用手掂一掂(重量)。可以通过鼻子闻知道杯子中液体的气味,所以B符合题意。 6.D 解析:D 【详解】 气味是一种由嗅觉感知而得到的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体。我们用嗅觉器官鼻子闻气味。分析选项可知,醋、酱油、洗发水都有不同的味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7.A 解析:A 【详解】 空气直接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8.C 解析:C 【详解】 物体的形状不同,放置的方法不同,所占的面积大小不同,会影响放置的数量。细砂的形状最小,所以放得最多。 9.A 解析:A 【详解】 观察时,需要用到视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闻气味的时候,要采用扇闻的方法,不可用舌头品尝。闻物体的气味时,我们应该用手扇着闻,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0.C 解析:C 【详解】 物体的情况在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掂量的方法比较,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要借助称量工具进行称量。根据对称量工具的认识,判断物体轻重最准确的是称一称,猜想、用手掂都不准确,只是一个大概的比较。 二、简答题 11.盐、红糖放入水中,它们会慢慢消失,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说明盐和红糖能够在水中溶解。 【详解】 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根据对溶解的认识,将盐、红糖放入水中,它们会慢慢消失,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说明盐和红糖能够在水中溶解。 12.共同特征是物体分类的依据。 【详解】 根据对物体分类的认识,观察过程中注意找物体的共同特征。共同特征是物体分类的依据。 13.重量、大小、透明与否。 【详解】 略 14.(1)天平 (2)②③④⑤① (3)答:不一样,用天平称准确。 【分析】 (1)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仪器。使用前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将游码调整零刻度值,待指针指到刻度盘的中央。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和加游码的读数。 (2)物体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②③④⑤① ,乒乓球、塑料块、磁扣、螺母、木块。乒乓球最轻,木块最重。 (3)三次排序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天平是比预测和垫一垫更为精确的称量仪器,所以用天平称准确。 【点睛】 本题考查物体按轻重排序,要求学生掌握使用天平。 15.③ ② ① ④ ⑦ ⑥ ⑤ 【详解】 (1)物体摸起来感觉可以选择只有光滑和粗糙,所有玻璃珠摸起来比较光滑;(2)用手掂物体重量,所以金属螺母用手掂着比较重;(3)比较玻璃珠和金属螺母谁轻谁重,我们需要借助简易天平,简易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4)我们穿的鞋子的鞋底摸起来比较粗糙,这是为了增大摩檫力;(5)木块放到水里不会溶解;浮在水上(6)水看起来是无色,透明的液体;(7)空气和水都会流动,它们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点睛】 本题考查常见的物体的特征,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物体的特征。 16. 【详解】 略 17.A 解析:(1)A (2)A (3)A (4)B (5)C 【详解】 1盐、红糖、小石子都有固定的形状,不能流动,是固体。 2.取用粉末状的实验材料时,要用小勺,不能用手直接抓取。向水中放盐时,要一勺一勺地放,不能把盐全部倒入,这样一部分盐在水中无法溶解,会对实验结论造成干扰。 3.搅拌能加快溶解的速度,但是不能增加溶解物质的量。 4盐虽然能溶解在水中,但是盐水也是无色透明的;小石子不能溶解在水中,水的颜色也不会发生变化;红糖溶解在水中后,水会变成棕色。 5.小石子不能溶解在水中。 18.A 解析:(1)A (2)B (3)B 【详解】 盐、红糖都是由形状规则的小颗粒组成的,小石子也是由小颗粒组成的,颗粒有粗有细 19.A 解析:(1)A (2)C (3)B 【详解】 (1)由图可知,盒子中最多可以装入9个乒乓球但可以装入16个小木块或螺母。 (2)橡皮立着放占用水平方向的空间最小,装的数量也最多。 (3)物体的平铺数量与物体的轻重、颜色等特征无关。 20.鼻子 闻 气味 耳朵 听 声音 舌头 尝 味道 【详解】 我们的观察器官包括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手等。眼睛是用来看物体的外形特点的,鼻子是用来闻物体的气味的,嘴巴是由来品尝物体的味道的,耳朵用来听物体发出的声音的,手是用来感受物体的表面粗糙度的。 三、选择题 21.A 解析:A 【详解】 蜗牛的身体分为壳、头、腹足、尾。壳上有螺纹头上有两对触角。腹足可以运动并且会分泌黏液把蜗牛粘在物体上不容易掉下来。根据对蜗牛身体组成的认识,蜗牛的头部有口、两对触角,眼睛长在长触角的顶端,背部有壳,利用腹足爬行。 22.C 解析:C 【详解】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蚂蚁、蝴蝶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校园里、花坛边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老虎不是校园里常见的动物。 23.C 解析:C 【详解】 动物的共同特点:有生命,会运动,会长大,会死亡,会繁殖后,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呼吸,需要食物,需要水,需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用吃食物不属于动物特征,所以C符合题意。 24.B 解析:B 【详解】 鱼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运动,身上有鳞片。小鱼的鳃不停地在开合,它在呼吸,所以B符合题意。 25.A 解析:A 【详解】 蜗牛适合在潮湿的环境里生活,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如蜗牛能在玻璃上、菜叶上、刀刃上、细绳上、树枝上等地方运动。因为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饲养土一定要保持潮湿,饲养蜗牛时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它洒一次水,不能把饲养盒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26.B 解析:B 【详解】 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通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 27.B 解析:B 【详解】 鱼有2只眼睛,头的两侧各有1只。 28.B 解析:B 【详解】 鱼靠鱼鳍和躯干的摆动来游动。 29.C 解析:C 【详解】 动物的共同特点:有生命,会运动,会长大,会死亡,会繁殖后,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呼吸,需要食物,需要水,需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比如:小狗和小猫。玩偶兔不是动物,所以C符合题意。 30.B 解析:B 【详解】 蜗牛的身体由壳、头(触角、眼睛、嘴)、腹和尾等部分组成。头部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比较短,能够触探土和食物,有触觉作用,后面一对比较长,顶端的眼能辨别光线的明暗,并且有嗅觉作用,所以B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蜗牛,要求学生掌握蜗牛有2对触角。 四、简答题 31.B 解析:(1)B (2)B (3)C (4)A (5)A (6) 【解析】 鱼在水中靠鱼鳍的摆动划水来游动,就像船桨一样;鱼用鳃来呼吸;在水中氧气含量不足的时候,鱼会浮到水面来呼吸。鳄鱼和娃娃鱼都长有四肢,没有鱼鳍和鱼鳃,与鱼类的身体结构差异很大;画鱼时可以先画鱼头,再画鱼身,最后画鱼鳍和鱼鳞。 32.B 解析:(1) 两 B (2)A (3)B (4)B (5) A C 【分析】 蜗牛有一个比较脆弱的,低圆锥形的壳,头部有两对触角,后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腹足,行动缓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帮助行走,黏液还可以防止蚂蚁等一般昆虫的侵害。蜗牛一般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在植物丛中躲避太阳直晒。在寒冷地区生活的蜗牛会冬眠。一般蜗牛以植物叶和嫩芽为食。 蜗牛头部有两对触角,后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有眼,观察发现它的触角挥来挥去; 蜗牛一般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在植物丛中躲避太阳直晒,不应该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蜗牛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腹足,行动缓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帮助行走,黏液还可以防止蚂蚁等一般昆虫的侵害。 蜗牛一受到威胁就会钻进壳中。所以用棉签轻轻触碰蜗身体发现蜗牛躲进壳里; 和蜗牛身体结构相似的有蛤和蛞蝓,都是带壳动物。 五、选择题 33.B 解析:B 【详解】 有的物体能溶解在水中(例如糖、盐、洗洁精),有的物体不能溶解在水中(例如铁钉、少子、石头),搅拌能够加快溶解的速度。把下面物体放入水中后,能溶解的是红糖,不能溶解的是玻璃球、小方块、石头,所以B符合题意。 34.B 解析:B 【详解】 有的物体能溶解在水中(例如糖、盐、洗洁精),有的物体不能溶解在水中(例如铁钉、沙子、石头),搅拌能够加快溶解的速度。列物体不能溶解于水的是小石子,所以B符合题意。 35.B 解析:B 【详解】 只有杯子B中还有固体存在,说明杯子B中的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36.A 解析:A 【详解】 略 37.C 解析:C 【详解】 由于污染,我们有时会见到浑浊的水,散发着不好闻的气味。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但是由于污染,我们吸入的空气有时候有些刺鼻。 38.C 解析:C 【详解】 液体的特征: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空气的特征:很轻(有重量),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看不见摸不着。空气与水共同的特点是无色、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空气与水的区别是看不见。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水是看得见,摸得着,所以C符合题意。 39.A 解析:A 【详解】 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根据对空气的认识,空气是无色、透明的。 40.B 解析:B 【详解】 固体的特征: 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有些固体颗粒很小,比如面粉、沙子和食盐,它们也有固定的形状)。下列选项中,有固定形状的是玉米,所以B符合题意。 41.D 解析:D 【详解】 世界是物质性的世界,物质是世界的本质。空气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看不见、摸不着。 42.A 解析:A 【详解】 做“空气是否有质量”的实验时,用天平秤称量吹气的气球和没有吹气的气球,两次的称量结果不同,可以证明空气有质量。砖头、木头做实验时用不到。 六、选择题 43.B 解析:B 【详解】 科学探究的三个主要环是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和分享交流,故我们像科学家一样做研究时,应该先提出问题。 44.A 解析:A 【详解】 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所以我们可以用眼观察物体的颜色。 45.A 解析:A 【详解】 直尺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秒表是用来测量时间的,天平遵循“左物右码”原则,左盘放待测物体,右边放砝码或者质量一致的衡量物,如回形针。 46.C 解析:C 【详解】 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质量,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上称质量为重量,有很多测量仪器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比如天平、电子秤等。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皮尺是测量长度的仪器。 47.C 解析:C 【详解】 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比如托盘天平,台秤。要想知道一个物体最准确判断谁轻谁重,我们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所以C符合题意。 48.A 解析:A 【详解】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牛奶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它的形状会因容器的变化而变化。把牛奶倒入不同形状的杯子里,会改变牛奶的形状。 49.C 解析:C 【详解】 石头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大小形状各异,颜色多种多样。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路边铺路的鹅卵石,海边颜色、形状各异的石头,通过观察实验盒里的各种小石头,我们发现它们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 故选:C。 50.C 解析:C 【详解】 分类是整理信息与事物的常用方法,要按照事物的相同和相似特征进行分类,同样的特征,不同的标准,分类的结果是不同的。超市货架上蔬菜要新鲜、丰富、清洁、干净、卫生,应该按照蔬菜的类别分类陈列,即按照品种分类,如茄子、白菜、西红柿、胡萝卜、芹菜等。 51.C 解析:C 【详解】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通过实验的观察以及图示可知,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的。水由高处向低处流,说明水受到重力作用,并且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52.A 解析:A 【详解】 略 七、简答题 53.B 解析:(1) 两 B (2)A (3)B (4)B (5) A C 【分析】 蜗牛有一个比较脆弱的,低圆锥形的壳,头部有两对触角,后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腹足,行动缓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帮助行走,黏液还可以防止蚂蚁等一般昆虫的侵害。蜗牛一般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在植物丛中躲避太阳直晒。在寒冷地区生活的蜗牛会冬眠。一般蜗牛以植物叶和嫩芽为食。 蜗牛头部有两对触角,后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有眼,观察发现它的触角挥来挥去; 蜗牛一般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在植物丛中躲避太阳直晒,不应该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蜗牛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腹足,行动缓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帮助行走,黏液还可以防止蚂蚁等一般昆虫的侵害。 蜗牛一受到威胁就会钻进壳中。所以用棉签轻轻触碰蜗身体发现蜗牛躲进壳里; 和蜗牛身体结构相似的有蛤和蛞蝓,都是带壳动物。 54. 【详解】 略 55.A 解析:玻璃球 ADEG 乒乓球 ACFI 海绵 BCFH-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科学 下册 期末试卷 提升 Word 解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