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实验探究物理试题(一)[001].doc
《初二上册实验探究物理试题(一)[00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上册实验探究物理试题(一)[001].doc(3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初二上册实验探究物理试题(一) 一、实验题 1.如图所示,是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几个常见的探究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生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 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尺探出桌面相同长度的情况下,轻拨和重拨钢尺,听到钢尺发声的响度不同。 (1)图甲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______,便于观察;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2)图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______; (3)图丙实验现象说明.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同,钢尺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声音的响度就不同;拨钢尺的力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______ (填选“大”或“小”)。 2.吉他是一种通过弦振动发声的乐器。如图所示,在一个空木盒上固定一根木柄,琴弦一端固定在木盒0处,另一端跟木柄上的旋钮相接,就成了一把简单的自制吉他.当琴弦长60cm,发出的音为“dou”;当琴弦长45cm,为“fa”;当琴弦长40cm,为“sou”。现查到音乐中不同唱名“dou、ruai、mi、fa、sou”的频率关系如下表所示。 唱名 dou ruai mi fa sou … 频率 … 弦长(cm) 60 f 45 40 根据此表,完成下列问题. (1)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是.频率越 ________ ,则音调越高。 (2)弦长对弦振动频率的影响是.弦越长,振动频率越 ________ 。 (3)弦长为 ________ cm时发出的音为“mi”。 3.如图(a)所示,小明和小华同学合作测量声速。实验中小华应 ___________ (选填“听枪声”或“看枪烟”)开始计时,听到声音时结束计时。 如图(b)所示,是一种声速测量仪的实验装置图,使用说明书如下,阅读并回答问题。 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受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毫秒(1毫秒=0.001秒)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___________ 毫秒。 (2)一同学想验证“声速随传声介质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是否正确,于是他把铜铃固定在图(b)所示位置(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打开实验室空调提高室内温度后敲打铜铃。若该结论是正确的,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会 ___________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3)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00毫秒,则此时声速约为 ___________ m/s(保留一位小数)。 4.如图,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1)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填“空气柱”或“瓶身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 (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填“空气柱”或“瓶身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瓶中的空气柱越短,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 (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______;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5.在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时。 (1)同学们采用如图所示的器材,选择音叉做声源,用小锤敲响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 ______ 竖直悬挂着的乒乓球,他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接下来,他们敲击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重复上述操作,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实验所得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2)小明设计了另一组实验来进行探究,他用两枚钉子把一根橡皮筋固定在木板上,他用手勾住橡皮筋的中间,慢慢将它向外拉出2cm,松手后听橡皮筋振动发出的声音。接下来的一步操作是. ______ 。 6.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小华又借来一个能够测量声源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最好填上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______ ______ F 铜 100 0.76 G 铁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0.89 7.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 (1)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音乐闹铃,钟罩底部插上玻璃管的软木塞,此时你 _____ 听到音乐;(填“能”或“不能”) (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 _____ ; (3)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 _____ 听到声音。(填“能”或“不能”)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 _____ ; (4)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 _____ 中传播。 8.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实验过程中,保持纸筒A和B的位置_____,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强 强 较强 弱 几乎听不到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_____,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_____作为反射面材料效果最好。 9.小亮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室温为20℃) (1)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 (2)水中上升的气泡在沸腾前_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_(选填“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 (3)图乙是小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在时间段内水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沸水在冷却的过程中,开始阶段温度降低得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最后水温保持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0.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如图乙A、B、C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2)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______(选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 (3)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1.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___; (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___________(选填“小于”或“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时间/min …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12.为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颜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试管中装有适量的冰。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冰,这种加热方法叫做水浴法。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中的冰___________,而且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完全熔化需要___________分钟。 (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像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___________。 1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水的声音在沸腾前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这就是“响水不开”的道理; (2)实验中,烧杯上盖有纸板,盖纸板的目的是______; (3)从记录数据的图像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______; (5)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考虑______的办法。 1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图甲中A、B、C是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为______℃;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 (4)如图丁所示,在盛水的烧杯内放入一装水的试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其理由是.______。 15.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_℃。 (3)比较图丙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___________ (选填“AB”或“CD”)段温度变化快。 1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______; (2)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第______min时水的温度,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时间/min …… 8 9 10 11 12 13 14 …… 温度/℃ …… 96 97 98 98 95 98 98 …… (3)当水温升到90℃时,小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发现从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请你帮他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根据表格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 17.小明利用图甲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序号 ∠1 ∠2 1 30° 30° 2 45° 45° 3 50° 50°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光线EO和OF的轨迹,则EO与垂直镜面的直线ON的夹角i是___________。(选填“入射角”或“反射角”)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实验数据如乙表,分析数据可得.反射角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3)以直线ON为轴线。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B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F,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 (4)接着小明又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该选择___________(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②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关系。 ③成像后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像。 18.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硬纸板分为E、F两部分,NO是纸板中线。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改变三次入射角的大小,小明实验所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 3 (1)要使人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应与平面镜______;(选填 “垂直”或“不垂直”) (2)小明实验中得出的数据和其它同学不一致,则他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______。 19.小红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______; (2)如果有5mm厚和3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蜡烛和它所成像的______关系; (4)如果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填“有”或“没有”)蜡烛A的像; (5)另外还有一组同学使用同样的器材,发现怎么移动都无法让蜡烛与像重合,请问这可能是因为______。 20.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如图。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以此来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这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1.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竖直纸板可沿虚线ON折叠。 (1)该实验选用纸板的目的是______。 (2)如图乙,若将硬纸板绕ON折转,将F板向后折一定的角度后,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图甲中,如果将光线逆着AO反射光线方向射向平面镜O点时,此时光线会沿着OA方向射出,这说明____________。 (4)实验中还能从甲平面镜中看到入射光线AO所成的像CO(图中未画出),当入射角i等于43o时,∠AOC=_______o,由此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______是对称的。 2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 (4)若实验中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所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 (5)如下图是小明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他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你认为小明实验过程的不足______。 23.如图是小红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_,玻璃板应______放置; (2) 如图甲所示,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红拿另一只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像和物的______,多次改变蜡烛A距玻璃板的距离,相应移动另一只大小相同的蜡烛后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乙所示,用笔将对应点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______; (3) 除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距离的工具,它是______; (4) 当把蜡烛放在B点时,在B'位置观察到了它的像。若在B'和玻璃板之间放上一个与玻璃板等大的黑色不透明纸板,从玻璃板前方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 24.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标有刻度的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______,也能方便地测量______; (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着AO入射时,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25.如图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和___________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这时的物距是___________cm,光屏上成的是___________立,缩小的实像,若使蜡烛向右靠近凸透镜,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______移(选填“左”、或“右”)。 (3)下表为小明做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分析数据,从第2次实验信息可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随着蜡烛燃烧得越来越短,它在光屏上的像逐渐向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放大镜的成像原理与表中第___________次实验成像的原理相同。 实验序号 物距/cm 像距/cm 成像情况 1 30 20 倒立、缩小、实 2 24 24 倒立、等大、实 3 20 30 倒立、放大、实 4 18 36 倒立、放大、实 5 8 正立、放大、虚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cm; (2)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2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_____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如图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如图4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_眼镜(“近视”或“远视”)。 (5)实验中,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屛上的像______(填选项序号)。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 27.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刻度为50cm处。 (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若蜡烛烧短后,烛燃的像成在光屏的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 (3)在(2)小问的基础上若光屏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则应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_____(选填“远视眼镜”或“近视眼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28.小兰和小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其中竖直放置的光屏可绕其上所在直线前后折转。 (1)实验时小兰让光束沿射入水中,光束进入水中后折射光线会向______方向偏折,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2)接着小兰让光束贴着光屏从空气射入水中,当小芳将板向后折转一定角度时,在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小兰和小芳多次改变入射光线与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入射角 0° 15° 30° 45° 60° 折射角 0° 11.3° 22.1° 35.4° 40.9° 29.如图所示,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点燃蜡烛应在调整___________(填“前”或“后”)。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 (1)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时,当光屏上出现最清晰像时,光屏距凸透镜最近。 (2)蜡烛从a移到c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变___________,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薄且透明的平板玻璃,光具座上的刻度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的关系,移动右边的光屏,透过平板玻璃观察,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但是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 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______(填字母)。 A.2cm B.1cm C.0.5cm D.0cm 3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得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实验时,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使像成在光屏______; (2)接着小勇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填“放大”“ 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若撤去光屏,小勇可以在图中凸透镜的______(填“左边”或“右边”)适当位置去观察该像; (3)始终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适当向左移动蜡烛时,应该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勇又向右移动蜡烛至 43cm 刻度处,移动光屏,发现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4)用不透明物体挡住透镜中心部分,像会______(填“完整”或“不完整”),且变______(填“亮”或“暗”)。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填“下”或“上”)移动。 31.探究光的成像规律 (1)探究平面镜成像.首先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_; ②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 ③将蜡烛远离平面镜,发现它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探究凸透镜成像.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焦距变小,抽水时焦距变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如图乙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②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它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把蜡烛逐渐移近透镜,光屏上的像越来越_______(选填“大”或“小”),但像始终是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③图丙中,若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或是在烛焰和水凸透镜之间放一片_______(选填“老花镜”或“近视镜”)镜片。 (3)如图,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为使我们能在前方屏幕上看到像,在镜头的上方安装了一个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屏幕上的像,原因是屏幕对光发生了_______。 32.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和B,焦距分别为5cm、10cm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小明选用上述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凸透镜的焦距是否有关”。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A、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调节发光物体A、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h,并将焦距f和像高h记录在表格中。 ③________,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h,并将焦距f和像高h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以上叙述,请回答如下问题. (1)小明探究的问题中,需要控制不变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请将实验步骤③补充完整;(______) (3)请画出该实验的实验数据记录表。(________) 33.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量平均速度”的情形。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_ ; (2)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为止,通过的距离是________cm; (3)小车从位置A出发开始计时,运动到位置B止,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为___________s; (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 34.(1)如图, 在测量温度时, 甲、 乙、 丙三位同学按图所示方法读数, 正确的是__________,读数是__________°C。 (2)如图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s。 (3)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 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由D到F的路程是__________cm,用公式________可计算得出小车由 D到F 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__ m/s。 35.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AB、tAC。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______; (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小”“大”),其目的是.______; (3)实验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小”),经测量,tAB=3.0s,tAC=5.0s,则小车是______(选填“匀速” “变速”)直线运动。 36.汽车在行驶途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制动动作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的过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数据。 速度/(m/s)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停车距离/m 1 12.5 9.0 14.0 23.0 2 25.0 ______ ______ 74.0 3 30.0 21.6 79.4 101.0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1.3两行数据可知.______=______+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将答案直接写在表格中的横线上)。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______(选填“越长”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______,致使______,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加。 37.小海进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2)用如图所示装置实验时,测得AB间距离sAB=40.0cm,AC间距离sAC=80.0cm,小车从A到B所用时间tAB=2s,A到C所用时间tAC=3s,则AB间平均速度vAB=______m/s,AC间平均速度vAC_________vAB(选填“>”、“=”或“<”),小车做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间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8.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所用时间,比较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测得AB段的距离为40.0cm,所用时间为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2)某同学在小车未到达B点就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 (3)探究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4)实验中测得AC段的时间为2.8s,则______(选填“>”“<”或“=”)。 39.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让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 (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_____和_____。 (2)为防止下落时间太短,不便测量,应选择锥角较_____(选填“大”或“小”)的纸锥,或从较_____(选填“大”或“小”)的高度开始下落; (3)小明实验小组测量一个纸锥的下落速度,三人同时测量时间。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表,请你帮他完成表格所有空格。 下落距离s/m 下落时间t1/s 下落时间t2/s 下落时间t3/s 下落时间平均值t/s ________ 1.80 1.4 1.6 1.5 _________ ________ (4)小明所在小组又继续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运动情况,他们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背景墙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时间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 ①小球从A点到B点的速度大于B点到C点速度 ②小球从B点到D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③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 ④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40.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1所示,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小球受力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2)小球所放的斜面应该较长而且坡度较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3)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CD段的路程为______m;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 sAB=0.3m tAB=0.5s vAB=0.6m/s vB=1.2m/s sBC=0.9m tBC=0.5s vBC=_______ vC=2.4m/s sCD=_______ tCD=0.5s vCD=3m/s vD=3.6m/s (4)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做出了v﹣t图象,如图所示,假设斜而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______m/s。 【参考答案】 一、实验题 放大发声音叉的微小振动 真空不能传声 大 【详解】 (1)[1]音叉的振动幅度非常小,不容易看清,图甲中的乒乓球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2]图乙实验中,逐渐抽出 解析.放大发声音叉的微小振动 真空不能传声 大 【详解】 (1)[1]音叉的振动幅度非常小,不容易看清,图甲中的乒乓球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2]图乙实验中,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进一步推理把钟罩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由此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3)[3]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拨钢尺的力度越大,钢尺振动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2.高 低 48-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01 初二 上册 实验 探究 物理试题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