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凤山段堤防初步设计报告2006.10.9.doc
《秦安县凤山段堤防初步设计报告2006.10.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安县凤山段堤防初步设计报告2006.10.9.doc(4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秦安县南小河凤山段堤防工程 秦安县南小河凤山段堤防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审 定:金 田 审 查:冯志文 项目负责:靳彦荣 报告编写:冯志文 靳彦荣 规划设计:靳彦荣 焦亚栋 水文分析:徐林福 地质勘察:张宏卫 工程概算:田桂琴 天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二OO六年九月 - 57 - 目 录 1 综合说明 1 1.1绪言 1 1.2 水文 2 1.3工程地质 3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3 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4 1.6工程管理 5 1.7施工组织设计 5 1.8环境影响 6 1.9工程投资概算 6 1.10经济评价 6 1.11工程特性表 7 2 水文 9 2.1流域概况 9 2.2气象 9 2.3设计洪水 9 2.4泥沙 10 3 工程地质 11 3.1一般地质概况 11 3.2防洪堤的工程地质条件 12 3.3天然建筑材料 12 3.4结论 13 4 工程任务和规模 15 4.1设防段流域概况及工程现状 15 4.3工程任务 16 4.4工程规模 16 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7 5.1工程总体布置 17 5.2堤防工程设计 20 5.3 堤身设计 28 5.4 沿堤建筑物设计 32 6 工程管理 33 6.1 管理机构的设置 33 6.2工程管理办法 33 6.3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34 6.4生产管理与生活设施 34 7 施工组织设计 35 7.1施工条件 35 7.2天然建筑材料 35 7.3施工导流 35 7.4主体工程施工 35 7.5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 36 7.6施工总进度 37 8 环境影响评价 38 8.1 环境影响 38 8.2结论 38 9工程投资概算 39 9.1编制办法、定额及费用标准 39 9.2基础单价 39 9.3工程投资 40 10工程经济评价 53 10.1防洪效益 53 10.2工程费用 53 10.3经济评价 53 附图: 13 张 平面布置图(外附) QND—01 1张 河道治理横断面设计图 QND—02—01~05 5张 左堤纵断面设计图 QND—03—01~02 2张 右堤纵断面设计图 QND—04—01~02 2张 堤防断面设计图 QND—05 1张 越堤道设计图 QND—06 1张 踏步、涵管设计图 QND—07 1张 1 综合说明 1.1绪言 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以北,地处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区,全县经济基础薄弱,属国扶贫困县。 工程区位于秦安县兴国镇东南,距县城1km处,南小河系葫芦河一级支流,是秦安县境内葫芦河第三大支流,全长36.05km,流域面积342.3km2。属季节性河流,夏秋季流量变化大,洪水主要为暴雨形成,由于上游植被较差,河床比降大,近年来河岸冲刷摆动突出,河床形态呈现年际多变等特点,少数群众在河床内围垦造田,肆意往河床内倾倒垃圾,造成河道行洪不畅,两岸没有完整的防护河堤,汛期洪水给两岸村民财产及耕地形成严重威胁。南小河自张家咀进入秦安县河谷川区与葫芦河交汇,河谷川区段河长约5km。由于一次性投资困难,对南小河防洪治理采取自下而上逐步推进的治理办法。二OO三年省计委、省水利厅批复修建了南小河大桥至河口段堤防,治理河段长1.2km,治理河宽80m,采用二十年一遇洪水(5%=669m3/s)标准设防,总堤高8.3m,为河床砾质土砂堤梯形断面,150#砼护面,顶宽3m。地面以下平均埋深3.9m,地面以上平均高度为4.4m。该段堤防的建成为当地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保护和推动作用。 本次提出对川区段经济相对较发达、农田高产区面积较大、人口居住最集中的凤山段1.9km河道重点治理。 南小河凤山段堤防工程位于南小河下游兴国镇蔚林村至南小河大桥段(以下简称设防区),此区域群众利用地域优势,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果树种植等经济作物,规模逐步扩大,农村向科学致富、企业致富、城乡一体化道路发展。设防区两岸涉及7个村庄1个学校及乡镇企业多家,人口密集,土地肥沃,本次规划治理河道长1.9km,沿途涉及人口5683人,耕地5333亩(其中3429亩果园)。 为了使南小河经济带有一完整的防洪体系,使南小河真正成为一条为农民奔小康的有利之河,为当地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行,必须让水利、防洪等农村基础设施走在前列。秦安县委、县政府对南小河防洪堤体系建设非常重视。我院受秦安县水利局委托,于二OO六年七月完成《秦安县南小河凤山段堤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二OO六年八月以甘发改代赈[2006]655号文批复了可研报告,现在可研批复的基础上依据《水法》、《防洪法》及《防洪标准》、《水土保持法》、《堤防工程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等有关规程及规范,完成《秦安县南小河凤山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2 水文 该地区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区,属大陆性和副热带气团的交替地带,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冬干夏湿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据县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最高气温37.8℃,最低气温-18.9℃,平均无霜期167天,多年平均降水量600—500mm,降水多在七、八、九三个月,降雨多为暴雨形式,最大风速15m/s,最大冻土深0.6m。 该流域没有实测洪水资料,防洪段设计洪峰流量采用设计暴雨、推理公式、地区等值线图三种方法计算分析,考虑该段堤防靠近秦安县城,与城防二十年一遇标准堤防过渡衔接,结合历史洪水痕迹调查分析,确定本段十年一遇洪峰流量取较大值为500m3/s,造床流量为110m3/s。 1.3工程地质 工程区经过南小河冲洪积区,地形平坦、开阔,工程设防区主要处在南小河一级阶地及河漫滩之上,上部由粉质壤土或重粉质壤土组成,下部为含砾砂层,阶面平坦,具二元结构。 防洪堤基础置于含砾砂层,其渗透系数为K=80—120m/d,允许承载力[R]=0.25Mpa,开挖边坡比采用1:1~1:1.5。 块石料产地为下峡口,岩石坚硬,产地距工地约6km,交通便利;天馋公路建成后,大规模开采受到限制,只有小范围人工开采。砼粗细骨料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砂砾石在葫芦河均有分布,石质坚硬,开采便利,储量丰富,质量满足技术质量要求。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工程任务:在本次南小河设防段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游、左右岸,工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依照防洪法和防洪标准,合理确定防洪标准,采取堤防与河道治理相结合,防洪与排洪相结合,完善防洪体系,提高防洪能力,为沿岸工农业基础设施和高效农田的开发利用提供保障,确保工程防护区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洪水侵害。 工程规模:设防区保护5683人,5333亩耕地(其中3429亩果园)及乡镇企业多家,规划治理河段1.9km,两岸修建堤防3.766km,其中左岸1.87km,右岸1.896km。 按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根据设防区人口密度及工农业产值等情况,结合损益分析确定该工程防护区等级为Ⅳ等,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设计,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之规定,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相应建筑物级别为5级。 工程区位于地质构造活动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值为0.2,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Ⅷ度。 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5.1工程总体布置 堤线布置结合河势发展现状,力求上下游、左右岸,河流走向及村镇建设相互协调统一,坚持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平顺衔接。堤头接点尽可能利用现有建筑物及河岸高坎有利地形,确保堤头接点可靠,堤线宽度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结合河道现状、两岸村镇建设发展规划,尽可能少占耕地或不占耕地,在保障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力求堤高投资经济的原则下确定。在沟道及村庄巷道处修建排水、排污涵洞,同时为便于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等修建跨河越堤道路等,堤线布置详见平面布置图(QND—01)。 1.5.2主要建筑物 (1)堤防工程 根据南小河造床流量计算出河床稳定宽度为基础,结合河道地形及现有河床宽度,权衡有关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确定河床宽度为60m。根据南小河水面曲线计算,基础冲刷深度计算及弯道斜冲、水位差计算,确定总堤高为8.0m(其中右堤0+730~0+900急弯段,经计算,确定总堤高为9.1m)。基础平均埋深3.7m,河床面以上平均高度为4.3m。深弘线以下平均埋深2.3m。堤顶宽度考虑防汛抢险需要,确定堤顶宽度为3m,并倾向河道设2%坡度。迎水面坡度为1:1.5,背水面坡度为1:1.25,迎水面护坡采用C15砼浇筑,考虑基坑排水施工方便坡脚基础采用M10浆砌石砌筑。详见堤防断面设计图(QND—05)。 (2)沿堤建筑物 在左右岸共建9处排雨水(污)涵洞,在左右岸共设置越堤道3处,考虑巡堤检查便利,设置8处踏步。 堤防工程建设方案中堤距、堤型、堤身夯填材料及总堤高、沿堤建筑物形式及数量与可研批复是一致的。 1.6工程管理 工程建成后,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根据《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土地划界标准》(DB62/446—1995)之规定进行管理和保护。按照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由秦安县水利局成立的葫芦河管理机构管理,不另设管理机构。 工程管理办法按《水法》、《防洪法》和《河道管理条例》等制定。 1.7施工组织设计 该设防段对外交通条件较好。工程区地势平坦开阔,易于进行施工临建布置。生产及生活用水水源可由工程区河水及村庄供应,工程区有供电线路及农村用电线路通过。石料及砼粗细骨料开采便利,其储量及质量均满足要求。 本工程施工项目以土石方挖填及砼工程为主。土石方开挖采用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输。除夯、回填土方就近利用外,其余均运至碴场集中堆放。土方夯填利用就近的开挖弃料,利用70—100kw推土机平整并压实,砼采用拌和机拌制砼,机械或人工架子车运输入仓,钢模成型,机械振捣,人工洒水,自然养护。 工程建设总工期为一年。 1.8环境影响 在砂石料开采过程中将对河滩地原貌和植被有所影响,但范围有限,由于新建防洪堤基础开挖,泥沙直接进入河流,增加河流的泥沙含量,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产生一定影响。 针对上述不利影响,工程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合理调配,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同时,加强施工组织及管理,减少噪音污染,在施工过程中对原料场和原地貌的破坏,必须进行恢复,岸边营造防护林进行绿化,美化环境。 1.9工程投资概算 本工程总投资375.16万元,其中:建筑工程342.91万元,临时工程5.31万元,其它费用16.01万元, 预备费10.93万元。 1.10经济评价 本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2.8%,高于社会折现率12%,年平均效益为62.68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06,大于1,动态投资回收年限6.43年,小于10年。各项评价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建设期还可给当地群众带来劳务收入41.06万元,扶贫效益显著,随着工程的建成将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应早日将该工程付诸实施,让其造福于民。 1.11工程特性表 工程特性表见下表1-1。 工程特性表 表1-1 编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水文 1 治理段河流 南小河 2 河道长度 km 36.05 3 流域面积 km2 342.3 4 多年平均降雨量 mm 600—500 5 多年平均蒸发量 mm 1400 6 平均气温 ℃ 10.4 7 最大风速 m/s 15 8 设计洪峰流量(P=10%) m3/s 500 二 地质 1 防洪堤地基岩性 含砾砂层 2 最大冻土深度 cm 60 3 地震基本烈度 度 8 三 工程特性 1 治理长度 m 3766 其中:左堤长度 m 1870 右堤长度 m 1896 2 河床宽度 m 60 3 断面形式 梯形砼护坡 4 越堤道 处 3 工程特性表 表1-1 编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5 排污涵洞 处 9 6 巡堤踏步 处 8 四 主要工程数量 1 开挖砂砾石 万m3 13.65 2 夯填筑堤 万m3 7.98 3 回填砂砾石 万m3 5.98 4 100#浆砌块石 m3 1936 5 150#砼护坡 万m3 1.08 五 主要建材及劳力 1 总劳动工日 万工日 2.93 2 总工期 年 1 3 水泥 T 2626 4 块石 m3 2253 5 砂子 m3 6803 6 石子 m3 8864 六 工程投资 1 总投资 万元 375.16 2 其中:建筑工程 万元 342.91 3 临时工程 万元 5.31 4 其他费用 万元 16.01 5 预备费 万元 10.93 七 经济评价 1 经济内部收益率 % 12.8 2 经济净现值 万元 29.8 3 经济效益费用比 1.06 4 动态投资回收年限 年 6.43 2 水文 2.1流域概况 南小河是葫芦河在秦安县境内的第三大支流,发源于清水县远门乡与秦安县兴丰乡的交界地带,西东流向,于秦安县兴国镇丰乐村口汇入葫芦河,树枝状流域,主河道全长36.05km,流域面积342.3km2,主河道与坡面平均比降为13.25‰,流域属渭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差,海拔在1200—2000m之间。 2.2气象 该区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区,属陇中丘陵沟壑半干旱气候区,该区多年平均气温10.4℃,极端最高气温37.8℃,最低气温-18.9℃,平均无霜期167天,最大冻土深60cm,最大风速15m/s,流域年平均降水由东向西从600—500mm递减。该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30mm,陆面蒸发量470mm。 2.3设计洪水 南小河流域面积342.3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69万m3,径流主要由汛期的暴雨洪水产生,且暴雨多发生在每年的七、八、九三个月。南小河公路桥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36km2,全流域无实测洪水资料,采用由设计暴雨计算设计洪水,用三种方法计算的设计洪水成果及设计采用值见表2-1。瞬时单位线计算的洪水过程线见表2-2。考虑该段堤防靠近秦安县城,与城市防洪二十年一遇洪水标准堤防过渡衔接,结合历史洪水痕迹调查分析,确定本段十年一遇洪峰流量取较大值为500m3/s,相应造床流量为110m3/s。 南小河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表 表2-1 位置 F (km2) 计算方法 QP(%) (m3/s) QP=5% QP=10% QP=66.7% 河口 342.3 瞬时单位线 699 ∕ ∕ 推理公式 470 ∕ ∕ 地区等值线图 611 ∕ 115 采用值 699 ∕ 115 南小河公路桥以上 336.0 瞬时单位线 ∕ 500 ∕ 推理公式 ∕ 351 ∕ 地区等值线图 ∕ 483 110 采用值 ∕ 500 110 十年一遇洪水过程线计算表 表2-2 T (h) U (t) U×hi(△t=1h) ∑U×hi Q10%= C×∑hu 6.16 6.53 2.19 1.01 1.36 0 0 0 0 0 1 0.475 2.926 0 2.926 278 2 0.35 2.156 3.102 0 5.258 500 3 0.126 0.776 2.286 1.04 0 4.102 390 4 0.036 0.222 0.823 0.766 0.48 0 2.291 218 5 0.010 0.0616 0.235 0.276 0.354 0.646 0.927 88.1 6 0.002 0.0123 0.065 0.79 0.127 0.476 0.759 72.2 7 0.001 0.006 0.013 0.022 0.036 0.171 0.248 23.6 备注 表中t:时间 △t:时段(△=1h) U(t):时段单位线 h:时段净雨深(mm) C:计算换算系数 2.4泥沙 该流域属水土流失重度侵蚀区,从多年平均侵蚀模数等值线图查得流域平均侵蚀模数G=7000T/km2,则工程段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G·F=7000×336=235×104t/a,推移质输沙量按=计算,式中β为比例系数,取β=0.15,则==0.15×235=35.3×104t/a。该流域多年平均总输沙量 则=235+35.3=270.3×104t/a。 3 工程地质 3.1一般地质概况 3.1.1地形地貌 工程区处在秦安盆地葫芦河二级阶地南小河一级阶地及河漫滩上,坡面和主河道平均比降约4.82‰,由东向西于秦安县兴国镇丰乐村口以70°夹角汇入葫芦河。 工程区经过葫芦河及南小河冲洪积扇区,地形平坦、开阔,工程设防区主要处在南小河一级阶地及河漫滩之上,一级阶地分出现代河床1.5~2.5m,由上部粉质壤土或重粉质壤土组成,厚约1.5~3.0m,下部为含砾砂层,厚约4.5~7.5m,阶面平坦,具二元结构。 3.1.2地层岩性 工程区发育的地层主要以第四系全新统(Q4)为主,现分述如下: (1)冲积—含砾砂层 为南小河现代河床堆积物,厚约7—8m,岩性为含砾砂,松散。 (2)冲积—重粉质壤土 为南小河一级阶地堆积物,厚约2.0~3.5m,松散。 3.1.3地质构造与地震 工程区位于陇西系旋卷构造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北西西构造带复合部位,地貌上属甘肃中部黄土覆盖的低山丘陵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属地震活动区,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和速度区划图》(1:400万)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值为0.2,相应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3.1.4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含砾砂层中,为孔隙性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上游潜水的补给,向下游河流排泄,地下水位埋深为4.5~6.3m,地表水流主要为南小河河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SO42-、HCO3-、Ca2+-~Na+、Mg2+型水,矿化度1~2g/L,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无侵蚀性。 3.2防洪堤的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设防段防洪堤地基其上部为厚约1.5~3.0m的重粉质壤土,下部为含砾砂层,厚约4.5~7.5m,含砾砂层的天然密度为1.92g/cm3,据三处挖探资料(0+940、1+420、1+850)深度分别为2.8m、2.9m、3.2m,经筛分计算,河床质平均粉径为7.8mm。颗粒组成100~40mm占0.7%,40~20mm占6.2%,20~10mm占9.9%,10~7mm占13.5%,7~5mm占22.2%,5~3mm占23.6%,3~2mm占7.1%,2~0.5mm占9.7%,0.5~0.25mm占4.5%(见表3-1),限制粒径d60=6.2mm;有效粒径d10= 0.8mm,不均匀系数CU=7.8。 建议:防洪堤基础置于含砾砂层,其渗透系数为K=30~40m/d,允许承载力[R]=0.25Mpa,开挖边坡比采用1:1~1:1.5,清除两河堤间的堆积物,使之水流顺畅。 3.3天然建筑材料 3.3.1堤身填筑料 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尽量利用地基开挖的粉质壤土与含砾砂层混合砾质土料填筑堤身,天然密度1.65g/cm3,夯填干容重不小于1.8g/cm3。 3.3.2块石料产地 本次拟建块石料产地为葫芦河下峡口,岩性为千枚岩夹变质砂岩,岩石坚硬,耐风化。天馋公路的建成,大规模开采受到限制。现已小规模人工开采,开采率在60~70%,产地距工程区约7.5km,运距近,交通便利,车辆可直达开采区,石料产地,储量丰富,因堤防用量较少,数量及质量均满足要求。 3.3.3砼粗细骨料 骨料产地为距工地4km的葫芦河,表层开挖深度约3.2m,净砾石储量1.8万m3,净砂储量1.4万m3,颗粒级配100~40mm占11.5%,40~20mm占8.9%,20~10mm占14.6%,10~7mm占15.2%,7~5mm占11.6%,5~3mm占11.9%,3~2mm占9.7%,2~0.5mm占9.7%,0.5~0.25mm占3.7%,0.25~0.1mm占3.2%(详见表3-2),砼细骨料颗粒级配组成5~2.5mm占8.1%,2.5~1.2mm占15%,1.2~0.6mm占22.5%,0.6~0.13mm占29.8%,0.3~0.15mm占21.6%,平均粒径为0.43mm,粗细骨料质量满足技术质量要求,见砼用细骨料级配曲线图。 3.4结论 1)工程区地形开阔平坦,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2)工程区均为第四系地层,易开挖; 3)工程区位于地震活动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4)防洪堤地基的岩性为第四系含砾砂层,其允许承载力[R]=0.15Mpa,开挖边坡比1:1~1:1.5,砂砾石的渗透系数r1=30~40m/d; 5)天然建筑材料能满足工程所需。 河床砂层颗粒级配汇总表 表3-1 产地 位置 坑号 取样深度 (m) 颗粒级配组成(%) 合计 100~ 40 (mm) 40~ 20 (mm) 20~ 10 (mm) 10~ 7 (mm) 7~5 (mm) 5~3 (mm) 3~2 (mm) 2~0.5 (mm) 0.5~ 0.25 (mm) 0.5~ 0.1 (mm) 0+940 TK1 2.8 0.6 6.5 9.9 13.4 22.1 23.6 7.1 9.6 2.9 4.4 100 1+420 TK2 2.9 1.1 7.4 11.3 10.9 18.7 25.6 6.2 10.3 2.3 6.3 1+850 TK3 3.2 0.4 4.8 8.4 16.1 25.8 21.7 8.1 9.1 3.2 2.9 合计 2.1 18.7 29.6 40.4 66.6 70.9 21.4 29.0 8.4 13.6 算术平均值 0.7 6.2 9.9 13.5 22.2 23.6 7.1 9.7 2.8 4.5 100 砂砾料颗粒级配汇总表 表3-2 产地 位置 坑号 取样深度 (m) 颗粒级配组成(%) 合计 100~ 40 (mm) 40~ 20 (mm) 20~ 10 (mm) 10~ 7 (mm) 7~5 (mm) 5~3 (mm) 3~2 (mm) 2~0.5 (mm) 0.5~ 0.25 (mm) 0.5~ 0.1 (mm) 葫芦河 TK1 1.1 10.4 9.2 13.7 17.4 13.4 10.5 8.9 9.1 3.6 3.8 100 TK2 1.3 12.5 8.5 15.6 13.1 9.7 13.4 10.4 10.2 3.9 2.7 合计 22.9 17.7 29.3 30.5 23.1 23.9 19.3 19.3 7.5 6.5 算术平均值 11.5 8.9 14.6 15.2 11.6 11.9 9.7 9.7 3.7 3.2 100 4 工程任务和规模 4.1设防段流域概况及工程现状 4.1.1流域概况 工程区位于南小河大桥上游凤山村,南小河为葫芦河一级支流,系葫芦河秦安县境内第三大支流,发源于清水县远门乡与秦安县兴丰乡的交界地带,由东向西于秦安县兴国镇丰乐村口汇入葫芦河,主河道全长36.05km,流域面积342.3km2,主河道平均比降为13.25‰,该流域属渭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基本上全是黄土覆盖的山地,海拔高程在1200~2000m之间,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550mm。 南小河流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洪水多为暴雨形成。该治理段弯道较多,属蜿蜓性和过渡性河段结合处。河道狭窄不规整,一遇洪水,流向不畅极易爬坡上岸,冲毁农田,甚至毁坏房屋,给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和耕地的防洪安全形成严重威胁。南小河自张家咀进入秦安县河谷川区与葫芦河交汇,河谷川区段河长约5km。由于一次性投资困难,对南小河防洪治理采取自下而上逐步推进的治理办法。二OO三年省计委、省水利厅批复修建了南小河大桥至河口段堤防,治理河段长1.2km,治理河宽80m,采用二十年一遇洪水(5%=669m3/s)标准设防,总堤高8.3m,为河床砾质土砂堤梯形断面,150#砼护面,顶宽3m。地面以下平均埋深3.9m,地面以上平均高度为4.4m。该段堤防的建成为当地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保护和推动作用。 本次提出对川区段经济相对较发达、农田高产区面积较大、人口居住最集中的凤山段1.9km河道重点治理。 工程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秦安县工农业发达区之一,工程建成后,可保护蔚林、凤山、王新、张磨、宋洼、周家庄、邓家7村5333亩耕地(其中果园3429亩)、1所学校及多家村镇企业,受益群众1416户5683人。 4.1.2设防段工程现状 本次规划河段无防洪设施,致使工程区河段为自然游荡性河床,由于南小河为典型的季节性河流,洪峰来势猛,加之沿岸群众在河道内肆意侵倒垃圾及在河道内围恳造田,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因此此区域洪灾不断。 4.3工程任务 根据规划,结合现场勘测及河床演变,在充分认识河段水情特点、水势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依照防洪法和防洪标准,确定本工程建设任务是:采取堤防与河道治理相结合,防洪与排洪相结合,完善防洪体系,提高防洪能力,确保工程防护区,村镇及农田在设计洪水标准不受侵害,为两岸工农业有计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4.4工程规模 设防区涉及两岸蔚林、凤山、宋洼、邓家等7村5683人,耕地5333亩(其中果园3429亩),拟修建两岸堤防3.766km,其中左岸堤长1.87km,右岸堤长1.896km。 按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防护区人口≤20万人,防护区耕地≤30万亩,本工程属于此等级,则防洪标准为设计洪水10—20年一遇,结合当地经济、保护人口、耕地等损益分析,防护区等级为Ⅳ等,拟定采用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不校核。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之规定,该段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相应建筑物级别为5级。 工程区位于地质构造活动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值为0.2,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值为Ⅷ度。建筑物按Ⅷ度设防。 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5.1工程总体布置 5.1.1工程总体布置原则 本工程总体布置所遵循的原则: 1)堤线布置与两岸农田、村庄及工农业发展规划相结合,相互协调一致,避免工程建设中的矛盾; 2)河堤堤线应与河势流向相适应,并与大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行,河段两岸堤防间距应大致相等,不宜突然放大或缩小; 3)河段两岸堤防间距必须尽可能满足稳定河宽要求; 4)堤线应力求平顺,各堤段平缓连接,利用有利地形,确保堤头接点可靠; 5)堤线应布置在少占压耕地、拆迁房屋等建筑物少的地带,避开坟地,有利用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 5.1.2堤防堤距的确定 堤防堤距的确定可依据河槽稳定宽度的计算来确定。根据水流阻力公式、连续方程与河相关系式联解可求得稳定河宽,其公式为: 式中: B—稳定河宽(整治河宽)m; Q—造床流量(m3/s); n—河床糙率,n=0.035; ξ—断面河相系数,对于蜿蜓性河段一般为2—4,游荡性河段一般为20~40,过渡性河段为8~12。本次规划南小河设防段上游为典型蜿蜓性河段,因此ξ取4;下游为过渡性河段,因此ξ取8; J—本次规划段河床比降,此段为0.00482; 因此蜿蜓段 过渡段 规划堤防治理区域选在南小河南大桥上游段,南大桥桥宽80m,南大桥上游为过渡性河段与蜿蜓性河段相结合处。并参照现有河床宽度再结合两岸村庄及农田现状力争不拆民居及少占耕地,确定河槽稳定宽度为60m,在左桩号1+700(右桩号1+737.11)处河槽宽度由60m渐变至左桩号1+802.1(右桩号1+804.31)处为80米与南小河大桥相接。 5.1.3治导线布置 本设计治导线是指设计洪水治导线,洪水治导线布置中兼顾中水整治以便固定河势。适当考虑河相关系,不改变河型、水流、流速、水位、流向等应在防护区允许范围内,具有一定安全度。尽量做到左右岸、上下游兼顾,从现有河势出发,因势利导进行布置。 本次规划南小河南大桥上游段,村庄沿河道两岸座落,区域人口密集,左岸高效农田连片集中。此段河流弯道较多,水流形态多变,因此堤线应结合实际采用多方案比较确定。 第I方案:堤线布置沿原河道走势布设。优点:工程量少,投资小,少占耕地。缺点:河道弯道多,弯道曲率大,堤线较长。 第II方案:堤线布设在凤山村段与第I方案堤线布置基本一致,在凤山村东第I方案左堤堤线0+655至 1+008段急弯进行缓和曲线改道。优点:弯道变缓,有利于行洪,堤线较短,比第I方案堤线缩短93.83m。缺点:工程量增大,在原河道左岸高程为111.5m处的农田内开设河道(原河道高程107.5m),土方工程量相应加大43200m3。 经过对以上两种方案在行洪、经济等方面分析后认为,第II方案虽在行洪上对比第I方案略为畅通,但增加土方投资远远大于缩短堤防的投资,而且又要占用耕地,在经济上不可行。因此,本次规划采用第I方案布设堤线(堤防两种方案布置详见图QAD—01)。 5.1.4工程主要建筑物布置 根据设防区实际,本次设计布置以全部新修堤防为主导,结合两岸排污排水需求,修建排污涵洞,同时为了便于当地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修建越堤道路等。 (1)堤防工程 右岸堤防以蔚林村东头有利高坎为上接点,高坎高程在设计洪水位之上,(设计洪水位114.64m,堤顶设计高程为116.04m,坎顶高程为115.3m),需做高度为0~76cm的土砂堤70m延伸至安全接点处。下游接点为南小河大桥。左岸堤防以蔚林村南面南小河左岸一沟道高坎为上接点,下接点为南小河大桥。 本次规划左右两岸治理堤线长3.766km,全部为新修。其中左岸新修堤防长1.87km,右岸新修堤防长1.896km及70m护堤头土砂堤。 (2)沿堤建筑物 本次规划段右岸紧靠公路,两岸沿途村庄较多。因此须考虑在各村庄处修建排水(污)涵洞9处。考虑沿途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须在右堤0+900、1+400、左岸1+300处各修建越堤道,共需建越堤道3处,沿堤每500m设置1处巡堤踏步,共需建巡堤踏步8处。 5.2堤防工程设计 5.2.1设计洪水水面线计算 河道水流为恒定非均匀流,因此采用伯努力方程式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资料: 设计洪峰流量: Q5%=500m3/s; 河床糙率: n=0.035; 河床坡降: j=0.0053; 各断面河床设计洪水水面线经计算机计算后,结果如表5—1。 调坡调整后的洪水水位线见纵断面设计图。 设计洪水水面线计算表 表5-1 左堤 桩号 水位 Z(m) 过水面积 ω(m2) 水力 半径 R(m) 平均 水深 h(m) 平均 流速 V(m/s) 湿 周 X (m) 流量 模数 K(I) 0+000 114.63 125.9 2.3 2.8 3.97 55.6 6205.7 0+100 114.15 132.8 2.4 2.7 3.77 55.2 6813.3 0+200 113.67 134.3 2.4 3.0 3.72 55.7 6895.4 0+300 113.4 149.4 2.6 3.0 3.35 56.8 8134.6 0+400 113.14 165.7 2.9 3.1 3.02 57.8 9562.5 0+500 112.67 143.7 2.6 2.9 3.50 56.1 7683.9 0+600 112.29 150.7 2.7 2.8 3.32 56.6 8269.2 0+700 111.71 138.3 2.5 2.4 3.62 56.1 7204.5 0+800 110.68 110.7 2.1 2.6 4.52 53.9 5111.9 0+900 110.35 133.4 2.4 2.7 3.75 54.9 6889.9 1+000 109.86 138.5 2.5 2.5 3.61 55 7330.2 1+100 109.06 119.2 2.2 2.9 4.19 53 5846.1 1+200 109.01 167.1 2.9 3.1 3.0 58 9661.7 1+300 108.15 117.4 2.2 2.7 4.26 54.3 5610.1 1+400 108.01 147.2 2.8 2.4 3.4 52.8 8324.6 1+500 107.93 186.7 3.3 3.3 2.68 56.7 11801.6 1+600 106.76 105.2 2.0 2.3 4.75 53.4 4722.3 1+700 106.49 143.9 2.4 2.4 3.47 60.6 7321.5 1+800 105.51 115.1 1.8 2.1 4.34 65 4811.9 1+900 105.2 215.3 2.8 2.3 2.32 75.7 12345.4 5.2.2冲刷深度计算 (1)水流平行地于岸坡产生的冲刷计算可用下式: 式中:hB—局部-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秦安县 凤山 堤防 初步设计 报告 2006.10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