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详细版.doc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详细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详细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详细版 淄博七中 王静 【教学目标】 1、利用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2、赏析文中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理解作者情感, 2、多角度多方法赏析本文语言。 【教学难点】 赏析本文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一、 导入 杜甫说“春雨贵如油”,那是暖雨的丝丝滋润,而有人却偏偏喜欢“冷雨”,他为何喜欢冷雨?他又从冷雨中体会到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听听他对冷雨的诉说,那种独特的冷雨的感受。 二、 教学过程 1、 全文15段,题目是《听听那冷雨》,哪些段落直接写了雨景,哪些段落没有直接写雨?(注意每段的起始句及承上启下的句子) 学生速读后做答:写雨——1、5、7、8、、9、10、11、12、13、14、15 未直接写雨——2、3、4、6、 2、 未直接写雨的段落又写了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做答:第二段写作者由现实的雨而引起的联想“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第三段写作者的疑惑“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 第四段写文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 第六段写美国丹佛他山的景象 3、 这些段落既然没有写雨可以删去吗? 学生自由理解后做结:第二段是由雨引发引发游子的思乡之情的联想(然则他日思夜想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第三段是些因为久离祖国而产生的牵挂,第四段是写文化中的雨(“美丽的中文不老”“一个雨字”),第六段由美国的景象联想到祖国的雨情雨韵的中国,初看不是写雨,而实际是处处写雨,不能删除。 4、 概括一下写雨段落的内容,并运用文中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小组讨论做结:1、雨季开始 春寒之雨 ——淋淋漓漓 淅淅沥沥 连思想都潮润润的 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凄凄切切 一直下着雨 5、听看嗅雨 “听”雨——冨于感性 空濛而迷幻 清清爽爽新新 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 土腥气 7、听雨美感 “听”雨——总是一种美感 凄凉,凄清,凄楚 更笼上一层凄迷 摧心折骨 迷失自己 8、屋瓦雨声——清脆可听 9、雨天的屋瓦——灰而温柔 低沉的安慰 温柔的灰美人 10、岛上听雨——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 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 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 似幻似真 11——12古屋听雨——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 秋意便弥漫日式的庭院 从少年听到中年 单调而耐听 回忆的音乐 潮潮润润的音乐 13音乐绝响 听雨绝响——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 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 14恋爱雨季——凉凉甜甜的雨水 有点兴奋 15雨打伞上 现实的雨——干干爽爽的白雨 变相的自我补偿 前尘隔海 古屋不再 5、补充作者的情况:余光中(1928— ),男,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曾入金陵大学、厦门大学学习。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春分之日,清明之前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再还乡时已六十四了: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长江断奶之痛,历四十三年。这些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不然我真会魂飞魄散,被西潮卷走。 一湾浅浅的海峡,像一柄无情的蓝刀,将我的生命剖成两半,无论我写了多少怀乡的诗,也难以将伤口缝合。无论在内地、香港、南洋或是在国际,我久已被称为台湾作家。但是我同时也是中国人,而且早就是中国人:中国的河山、人民、文化、历史,都是我与生俱来的“家当”,中国的祸福荣辱都是我无可遮掩的“胎记”。然而在今日的台湾,在某些场合,对某些人说来,要做中国人,简直就负有“原罪”。我只有一个天真的希望:”莫为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五千年的文化”(《从母亲到外遇》 6、试着将全文分成三部分并简要概括。 师生总结:1、由雨季开始引发思念 春雨引发思念 2、由“雨”展开具体的想像,抒发浓浓的相思 (1)文化文字方面关于“雨”联想(雨的文字) (2)从嗅看舔等角度写“雨”,抒发了思乡的愁绪(嗅雨、观雨) (3)从听的角度写“雨”,抒写对大陆生活的回忆与思念(听雨) 3、听不到雨声的失落,把思念沉入心底(雨的回忆沉淀) 7、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流露出作者对故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思念,作者选择了“雨”作为情感表达的依托,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冷”字?请大家思考讨论。 明确:“听听那冷雨”中的“冷”,字面上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的外在感受,内在的“冷”则是作者远离祖国大陆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冷。作者在最后一节写到听不到雨声,作者的心中是失落的,其实更是为25年没有回到祖国的深深遗憾和感伤。 8、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本文如何体现的? 明确:“神”是思乡的感情,在文中的具体载体是“冷雨”,“形”是“听听”,从感觉触觉嗅觉各种角度去“听”。 9、如何理解题目含义?这样的题目有何好处? 明确:听听那冷雨——听我乡愁的诉说,比直抒胸臆更含蓄典雅,也更具体,雨越缠绵乡愁就越多,给人以淡淡的情味,承载起本文的主旨——绵绵不绝的乡愁 10、“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在喊谁呢? 明确: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 11、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课堂小结:这篇诗质的散文,以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从美国,到台湾,到大陆)、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书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不管岁月的漂泊带给人们多少的沧桑,但那种家国之思却永远都不会改变。 三、作业:比较《乡愁》一诗与《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在思想感情与抒情角度方面有什么异同。 第二课时 赏析语句,体会特色 一、 导入 诗人余光中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着自己心中的冷雨,也听着看着嗅着这冷雨,有人说他的语言晦涩难懂,有人说他的语言典雅深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语言看一看你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教学过程: 1、读完后这篇文章给你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锁住你最喜欢的词句段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选择,目的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找到赏析语言的切入点。 如: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淅淅 (有节奏感) 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长句有气势) …… 2、找出共同感受不错的句子一起再赏析。(可根据课堂实际灵活选用) (!)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明确:由外到内的写法。因为乡愁牵绵不断,躲过现实的雨躲不过乡愁这心中的雨,因为思念故国思想也在下雨 (2)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明确:比喻,整个中国的近代史以及如今未能统一的现状都给人一种凄冷的味道,不能让人释怀。 (3)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明确:不矛盾,“嘲弄”是因为不能回到大陆,“安慰”是思乡之情日切,只好住到跟大陆故乡相关的地方来慰藉相思。两者的内在感情是统一的,都表现家国之思 (4)杏花。春雨。江南。 明确:独词成句,强调突出,引人注意,引人思考。作者以对汉字的钟爱来倾注真切的家国之思,赤子之情 (5)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明确:综合运用了通感、叠字、排比等手法,渗融着诗的意境,有雨声的节奏感,诉之于感官,给读者的感觉是多方位的,此外还有长短句相结合(错落的句式造成一种回环往复、连绵不绝的语势和耐人寻味的效果)的写作特色 (6)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 明确:“凄凉”寂寞冷落,“凄清”清冷凄凉,“凄楚”凄凉悲惨,“凄迷”悲伤怅惘。写出了景物凄凉而模糊的状态,是感情的递进,凄迷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在里面。 (7)“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 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明确:比喻、拟人化的手法,将朴实的事物写得具体形象可感,写出了雨天的情趣 3、余光中的语言之所以难懂是因为他语言带有诗的特质,走近看实际就是借助了一定的手法,那么他都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明确: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拟人、比喻、通感、对偶、排比 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叠词、独词成句、长句短句相结合 描摹物象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巧妙而细腻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使文章具有特有的意韵和情境 5、 课堂小结: #大量使用比喻、通感、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大量使用叠字叠句,增强了文章的节奏和韵律,富有音乐美和绘画美; #句式灵活,长短句结合,文白夹杂,错落有致 6、作业:选择最喜欢的文中的一句话,进行详细的赏析,写出具体赏析文字。 第三课时 化用诗句,韵味十足 一、导入 席慕容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余光中不仅用诗一样的语言诉说乡愁,还用古典文化的魅力吹奏出清远的思乡之歌。今天就让我们去欣赏这样的歌。 二、教学过程 1、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引用或化用了古诗的句子(自由寻找) 学生回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姜夔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王维 #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教师补充:回到台北,世人问起,除了笑而不答心自闲、故作神秘之外,实际的印象,也无非山在虚无之间罢了。 云缭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由来予人宋画的韵味。 2、思考这些句子分别化用或者引用了那些诗句,化用或活用的作用是什么?(小组讨论) (1)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姜夔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王维,回扣原文,说说这首诗写出中国高山什么特点?作者引用这些古诗句目的是什么? 明确:这些事物表现出了中国山水的朦胧,迷离的特点,这一神韵正好和中国古典文化吻合,寄予了余先生深深的忧思,对家乡山水的怀念 (2)御沟冰泮水托蓝,飞燕又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金字泥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风入松(元)虞集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宋)志南 化用的是哪一首?有什么含义? 明确:第一首,京中做官要回南方 (3)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余先生在想起这首诗时同时想起了什么? 明确:离乡时的送别 (4)剑门道中遇微雨 (南宋)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陆游写这首诗时为何黯然销魂?余光中化用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滋味? 明确:远游。 游子在外不能归家的苦楚 (5)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使余光中想到了他的什么年代? 明确:少年时代的美好 (6)骤雨打新荷 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 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蟑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化用这首诗余先生的心情如何? 明确: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对良辰美景不能享受只能回味的失落 (7)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的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漫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余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想到这首诗的? 明确:凄凉,凄美,凄楚 乡愁 (8)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什么? 明确:中国山水文化天然宁静之美,心会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含蓄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白居易《长恨歌》 这又体现中国风景的什么特点? 明确:景物的朦胧迷离之美 (9)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这变现了江南风景的什么魅力? 明确: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 总结:借对中国风景、中国山水的赞美,表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传达出对大陆的眷恋 (10)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不同的年龄听雨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明确:少年年幼无知,在灯下听雨,听故事,温馨。中年漂泊异乡,沧桑。老年是面对的是国家的分裂,浓浓的伤感。听雨也就是听人生。 三、课堂小结:余光中的文化内涵相当深厚,他的这篇《听听那冷雨》将原汁原味的唐宋诗歌化用在课文之中,却丝毫不给人以斧凿之感,相反,它能引领我们自然进入古典的情境,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一起品味了雨的味道,观赏了山水中雨的风景,聆听了雨的声音,充分感受了雨的意境,体味了一位漂泊在外却对祖国文化情有独钟的古稀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与热爱之情。 四、作业:根据你所掌握的关于雨的诗词,或化用或引用,写写你心中的冷雨。 补充:课堂上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渗透了学生自己的思考,比如: 说到对雨的感受,作者一会儿用“他是厦门人”“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又说“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他”是否是一个人或者是一种人? 明确:文中大多数的他指像作者一样漂泊在外的游子,而十年前中的他是指祖国大陆,大陆的文革是一场文化的腥风血雨,许多传统文化遭到破坏,不仅是对人心的摧残,更是对文化的劫难。作者这样说说明自己的痛心,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 教学效果:先从弄清思路理清头绪,看懂文章入手,学生不会在赏析语句品味语言时摸不着头脑。最后的活用诗句部分,有些学生能够找到出处,有一些不清楚。总体看来比较实用。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因为优美的语言像诗一样,所以就带有了含蓄朦胧的特点,再加上学生没有离家漂泊的切身感受,古典文化的积淀不够,也就相应的带来了学生难以读懂的问题。而对于老师,如此长篇幅的散文,如何把握,引领学生抓住重点,既领略文章之美又学会赏析理解散文,实在是有些不好入手,甚至难以下手,难教。 难懂难教不是意味着不学不教。我力求从语文本身的特点入手,先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结合散文的特点进行理解,让学生能够理解这篇散文的主旨。因为读懂是第一步,也是学生进一步赏析的基础。其次,进入美感品读,让学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粗浅的赏析,再告之以方法,理性的赏析品味。最后,因为余光中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再从活用诗句的角度进行个别赏析,最终理解文章中自始至终的意境,也为学生的古典文化做一个积累。 没有很特别的设计,只是自己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的一次尝试,从结果来看,学生能够从不懂到看懂,再由看懂体会到明白原来有这样的内涵,真正读懂会欣赏会理解。我觉得,这是语文教学的初衷吧。-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听听 教学 设计 详细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1587****927】。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1587****927】,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1587****927】。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1587****927】,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