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doc
《苏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doc(5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 骨骼与肌肉 第一课 骨骼 教学内容:课本P2-4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骼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 拼人体骨骼图 教具准备: 人体骨骼模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出示一块骨头),同学们,你知道你的皮肤下面硬硬的东西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的骨骼。(板书课题) 2、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3、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结构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 每人用力摸一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多少块骨头? 2、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三部分——头、躯干、四肢。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3、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4、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5、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6、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7、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8、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探索:了解骨头的结构特点 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 (1)拿出熟的动物骨头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 (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动物骨头; (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动物腿骨的表面; (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 (5)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观察活动: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4、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第二课时 四、体验:人体骨骼的作用 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观察P4图片 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五、安全教育 1、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2、对学生进行骨骼保健教育。 六、完成并评议《科学探究手册》。 板书设计: 1.1骨骼 (成人206块) 构 成:头骨、躯干骨、四肢骨 作 用: 运动 支撑 保护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骨骼与肌肉 第二课 关节 教学内容:课本P5-6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一些主要关节的位置。 2、知道什么是关节。 3、知道关节的作用, 4、认识关节类型中的铰链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状关节以及它们的活动形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 2、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人体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与骨之间又是通过关节相连的。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3、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4、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5、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6、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第二课时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1)转动你的胳膊; (2)推开门; (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 (4)大幅度甩手; (5)转动你的头;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7、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 4、小结关节的缓冲作用。 第三课时 完成并评议《科学探究手册》。 板书设计: 1.2关节 一、关节的基本构造 /关节头 1.关节面 (关节软骨)——灵活 \关节窝 2.关节囊:结缔组织构成、韧带加固——牢固 3.关节腔:内有滑液——灵活 二、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 三、脱臼及脱臼的急救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骨骼与肌肉 第三课 肌肉 教学内容:课本P7-9 教学目标: 1、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肌肉的收缩。 2、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3、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工作的。 4、会制作手臂以及膝关节的简易模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 教学难点 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教具准备: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的材料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 2、讲述:仅靠骨骼和关节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板书课题) 二、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学生交流。 3、讲解: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1)骨骼肌,就是使骨头活动的随意肌;运动系统所讲的肌肉属于骨骼肌,它能在意识控制下做强力的收缩,人的四肢、躯干上可以自由活动的肌肉都属于这一类。在神经的支配下,肌肉收缩产生运动。一个人有600多块骨骼肌。 (2)平滑肌,就是为血管、胃、消化器官以及其他内脏充当衬里的不随意肌;人的内脏大部分是平滑肌,平滑肌不受意识支配,不能随意活动,但受植物性神经支配,因此保持经常收缩、放松,但收缩力不大,缓慢持久,不易疲劳。 (3)心肌,就是心脏所特有的肌肉组织,能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心肌也具有纹理,但纹理比骨骼肌疏。心肌也是不随意肌。心脏以一定的速率跳动,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5、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6、小结:肌肉占到了人体体重的40%,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第二课时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活动体验: (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2、学生体验交流,并在活动记录上画出人体在做各种运动时,肌肉变硬的部分。 3、出示肌肉的收缩舒张图片,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4、小结。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四、制作肢体的运动模型 1、寻找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手臂活动模型。 2、请学生说出制作的材料提到和制作要领。 (代表骨骼的材料选用硬质材料,代表肌肉的材料选用弹性材料,关节部位做成可以活动的结构) 3、要求:提醒学生主要外形和科学原理上的仿真性。 4、用上述方法制作一个其他的肢体运动模型。 5、学生动手制作 6、展评活动,自评、互评总结拓展 五、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游戏:谁是木头人? 讨论: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第三课时 完成并评议《科学探究手册》。 板书设计: 1.3肌肉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骨骼与肌肉 第四课 骨骼、肌肉的保健 教学内容:课本P10-12 教学目标: 1、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2、能够分析某一动作锻炼身体的部位和作用,知道不同动作锻炼的肌肉和关节不同。 3、了解不同运动队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 4、能够针对具体运动分析如何保障安全 5、知道摄入蛋白质和钙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教学难点 分析具体运动锻炼的骨骼和肌肉部位。 教具准备: 人体骨骼模型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健康歌》,跟着音乐跳起来。 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3、谈话:骨骼和肌肉配合起来能让我们做很多动作,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板书课题) 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 2、提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 3、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韧性;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和增大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阅读教材11页资料) 6、思考、比较、讨论: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2)要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可以参加哪些运动? (3)要提高体力,可以推荐参加哪些运动? (4)哪一项体育运动对增强身体各方面能力效果比较好? 7、交流:平时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运动?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 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 9、交流、小结。 第二课时 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1、谈话: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身边的案例:某位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受了伤。提问: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3、活动指导:溜冰时必须穿戴哪些防护性装备? 4、总结。 5、拓展: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 (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 (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 (3)防护知识介绍。 四、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 2、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 五、总结: 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 (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意安全) 第三课时 完成并评议《科学探究手册》。 板书设计: 1.4骨骼、肌肉的保健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养蚕 第一课 我们来养蚕 教学内容:课本P14-15 教学目标: 1、能够观察并描述蚕卵的外形。 2、能够观察并描述蚁蚕的外形。 3、会喂养蚁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蚕卵和蚁蚕,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与蚁蚕。 教学难点 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 教具准备: 蚕卵、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蚕卵,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2、谈话:产卵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蚕卵又是如何生长变化的。让我们一起来养蚕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我想知道的问题 1、说说我们知道的。 (1)关于养蚕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2、讨论我们想知道的。 (1)关于养蚕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 (二)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1、教师讲述:卵是蚕生命的开始,我们可以先观察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的大小、颜色、形状各是怎样的? 2、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并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三)从卵里面出来的小生命 1、播放蚕卵孵出的资料片。 2、(用毛笔轻轻把蚁蚕分发给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刚孵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并给它取个名字。 3、讨论:我的蚕宝宝孵出来了,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 (四)我们一起养好蚕 1、学生讨论:怎样做能让蚁蚕长得又大又壮? 2、介绍养蚕方法: (1)谈话:谁知道怎样养蚕? (2)讨论:在蚕宝宝出生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 3、讲解:养蚕应注意的问题;大家对养蚕方法和蚕的知识已经有了部分了解。 4、谈话:养蚕过程中,同学们还会生成一些新的问题,请你们一定要告诉老师,我们一起共同研究。希望同学们坚持观察,认真做好记录,每周把蚕带到课堂上来一次,交流养蚕的新发现。 板书设计: 2.1我们来养蚕 蚕卵:扁平的椭圆形、灰紫色 蚁蚕:刚出壳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蚂蚁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养蚕 第二课 给蚕宝宝记日记 教学内容:课本P16-18 教学目标: 1、学会喂养蚕。 2、知道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3、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4、能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记录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教学难点 能够较长时间感触、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教具准备: 有关蚕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蚕宝宝出生已有两周了,在这两周里,大家发现了蚕宝宝的哪些变化? 二、交流蚕的新变化。 1、描述蚕宝宝身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 2、描述蚕宝宝吃桑叶的情形及蚕宝宝食量的变化。 3、描述其他新发现。 4、观察蚕宝宝换外衣。 (1)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发现蚕宝宝蜕皮的。 (2)说说观察到的蚕宝宝蜕皮的过程。蜕皮前后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蚕宝宝蜕皮要用多长时间?你的蚕宝宝蜕了几次皮? (3)记录蚕的这些变化情况。观看蚕宝宝蜕皮过程的录像片。 (4)讨论: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将要蜕皮的蚕宝宝是怎样的?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和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差别?蚕宝宝慢慢长大了,谁来给它换新衣服? 5、观察身肥体壮的蚕宝宝。 (1)用放大镜观察蚕宝宝身体的各部分是什么样的。 (2)蚕宝宝怎样吃食物? (3)蚕宝宝怎样运动? (4)讨论:蚕宝宝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有什么用。 (5)量一量蚕宝宝的身体长度。 (6)称一称蚕宝宝有多重,比比谁的蚕宝宝大。 (7)把你的蚕宝宝画下来。 6、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 (1)观察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前身体是什么样的,它会做些什么? (2)你能帮蚕宝宝盖新房做些什么? (3)观察蚕宝宝是怎样为自己盖新房的。 (4)观察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你有什么发现? 7、产卵 (1)师生交流活动,雌雄蚕蛾是如何交配的?什么样的蛾产卵 (2)数一数自己的蚕蛾产下了多少卵,观察交配的蛾和没交配的蛾产的卵有什么区别。 板书设计: 2.2给蚕宝宝记日记 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养蚕 第三课 我们来抽丝 教学内容:课本P21-22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其人类服饰业的贡献。 2、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抽出丝。 3、能测量出一根丝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抽丝和测一根丝的长度。 教学难点 找准茧上的丝头。 教具准备: 蚕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经过近一个月的养蚕活动,不畏困难,不辞辛劳,终于收获了一个个雪白的蚕茧,那么蚕茧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讲述:蚕茧可以抽成丝,织成美丽的丝织品。 二、介绍桑蚕史 1、谈话:请同学欣赏一段录像,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2、学生观看,汇报:知道了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历史悠久,传说是嫘祖在五千年前就教会人们养蚕抽丝了,被后人尊为蚕神;我国的蚕丝业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美丽的丝织品是用蚕丝织成的。 三、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汇报交流。 1、谈话:同学们都知道美丽的丝织品是由蚕丝织成的,那你们知道如何进行抽丝吗?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 ①材料的准备:每组一个浸泡在开水中已近10分钟的蚕茧、水中滴了一些颜料、一个用硬纸板做成的纸筒。 ②操作要求:先用铅笔钩住蚕茧外表的浮丝,转动后找出丝头;将丝头缠绕在纸筒上;转动纸筒即可抽丝。 ③操作分工:大家轮流抽丝,每人每次一分钟,其他同学帮着记时及记抽丝的圈数,最后算出总的用时及缠绕的圈数,得出一个茧丝的长度。 3、学生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4、小结: 5、谈话:通过抽丝活动,你有哪些感想? 板书设计: 2.3我们来抽丝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养蚕 第四课 养蚕经验交流会 教学内容:课本P23-24 教学目标: 1、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有关蚕的知识。 2、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 3、知道蚕和蝴蝶一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蚕的一生要经过变态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图画或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教具准备: 养蚕日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 二、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经过了哪些变化?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 (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也写了养蚕日记,那么谁能用个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 (2)看书第24页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 (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 (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 (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3、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虫概念。 (1)谈话:在我们养蚕的这段时间,全班有的同学是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但有些同学没能完整的饲养成功,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3)讲解: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茧,出茧后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4)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 (5)对照书上24页下图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 (6)讨论:蚕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7)小组讨论,进行比较。 (8)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三、巩固应用 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 板书设计: 2.4养蚕经验交流会 变态:一生经过几次变化,各个阶段的外形、生活方式都不一样的现象叫做“变态”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一课 一切都在运动之中 教学内容:课本P26-28 教学目标: 1、知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学难点 理解“参照物” 教具准备: 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在我们的周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运动。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在运动呢? 二、认识到判断物体运动要借助参照物。 1、观察课文P26的图片,在这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有哪些物体在运动? 2、描述图片中物体的运动。 3、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运动的?(让学生意识到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要借助参照物) 4、学生讨论交流 5、讲解: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6、谈话:请大家再来看这幅图,你认为这幅图中运动的物体是相对于哪个物体的,它的参照物是谁? 7、学生讨论并交流 8、讨论:① 坐在缓慢行使的汽车上,你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② 怎样判断拔河比赛的输赢? 三、认识改变参照物就会改变对运动的判断。 1、讨论:观察P27下面的三幅图(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确定参照物。) ① 乘坐电梯上下的人动了吗? ② 怎样判断拔河比赛的输赢? ③ 你能解释“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话吗? 2、学生讨论交流 3、从这些判断中你明白了什么? 4、小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第二课时 四、认识参照物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1、讨论:① 如果你坐在一列飞速行使的火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过道上经过,你觉得他走得快还是慢? ② 那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 2、提问:为什么两个人会有不同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3、小结: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五、认识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1、提问:① 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② 为什么我们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事先确定参照物? 2、讨论并交流 3、小结: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太阳、月亮、地球及地球表面上的一切物体,宇宙中不存在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 第三课时 完成并评议《科学探究手册》。 板书设计: 3.1一切都在运动中 参照物: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二课 运动的快慢 教学内容:课本P29-31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3、知道运动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4、知道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在缓慢运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教学难点 会测量运动的速度。 教具准备: 秒表、卷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物体运动有快也有慢,我们用什么来对运动地快慢进行描述呢? 二、认识运动的速度 1、出示P29图片,提问:图中的伙伴们在干什么,猜一猜:谁移动得快? 2、谈话:能用什么办法比出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 3、讨论: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兔子为什么没有得到第一呢? 4、谈话:由于兔子有一段时间在睡觉没跑,而导致了在规定的距离里兔子反而显得慢了。 5、小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这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 三、在测量和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快与慢。 1、讲述:平时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我们的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 2、给运动速度排序P30,感受运动速度的快慢。把排序结果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3、测算运动快慢与距离、时间的关系 (1)提问:你平时走路的速度是怎样的?你想测算一下吗? (2)测一测走路的速度P30活动,并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第二课时 四、认识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1、阅读P31资料 2、提问: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出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了什么? 3、为什么要强调风向呢?说明了什么?(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五、拓展 讨论:有些正在运动的物体,乍看上去似乎是不动的,你用什么办法判断出它们是否在运动呢?怎样计算出它们的运动速度呢? 1、指甲在运动吗?你有办法测出它的生长速度吗? 2、你有办法计算出小苗的生长速度吗? 六、完成并评议《科学探究手册》。 板书设计: 3.2 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 运动速度 运动速度:(1)快慢 (2)方向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三课 运动的方式 教学内容:课本P32-34 教学目标: 1、能按运动的轨迹给运动分类。 2、会分析复合运动包含的运动方式。 3、能够做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并分类。 教学难点 分析一个运动物体的复合运动方式。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吗?请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物体的运动方式。 2、讲述:物体运动时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以具体的物体为例,来研究一下物体的运动方式。(板书课题) 二、研究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 1、滑滑梯(出示图) 提问:这位小朋友的运动有什么特点?运动的轨迹是什么样的?你能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吗? 2、青蛙跳 提问:青蛙跳跃的轨迹又是什么样的吗?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 3、用同样的“画出运动轨迹”的方式论证其他几个例子。 4、对比:青蛙跳的轨迹和下滑的小朋友运动轨迹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5、交流汇报 6、小结:可以按运动轨迹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三、研究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运动 1、出示P33插图,提问:(观察这些物体的运动想一想,它们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 2、讨论、交流 3、小结: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不尽相同,它们有着各自的运动方式。 第二课时 四、分析复合运动的运动方式 1、出示易拉罐,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让易拉罐在桌面上运动起来,说出它的运动方式? 2、学生小组活动 3、讲述:在研究这类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往往把易拉罐看做一个整体,它的运动包含了两种运动方式。那么还有哪些物体的运动也像易拉罐那样包含一种以上的运动呢? 4、出示P34图片,讨论:这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哪些运动方式? 5、汇报交流 6、提问:除此之外,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7、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运动都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五、巩固拓展 课外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判断它们各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 第三课时 完成并评议《科学探究手册》。 板书设计: 3.3运动的方式 直线运动 运动的方式 曲线运动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四课 小车的运动 教学内容:课本P35-36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经验提出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3、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教学难点 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教具准备: 小车、绳子、钩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玩车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车的运动。 2、出示P35图片,提问:一辆载重汽车行使得快慢可能哪些因素有关系? 3、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1)与坡度大小; (2)与斜坡长短有关,; (3)与坡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4)与拉力的大小有关; 二、自主探究 1、刚才同学们猜测小车行使快慢与轮子多少、汽车拉力大小、路面好坏有关,怎样来证明你的假设是正确的呢? 2、如果利用桌上的器材,让你来做实验,你准备怎样来做?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3、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改变什么? 4、强调要改变的是:拉力大小 保持不变的是:车重、距离。 ▲ 注意不可以改变桌面的情况! 5、每个实验做一次行不行?为什么? 6、最后结果这一栏怎样填?(平均数、估算) 7、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8、汇报实验结果。 9、小结:尽管每一小组的数据不同,但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行使得越快。 三、总结: 板书设计: 3.4小车的运动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 拉力越大,走得越快 拉力越小,走得越慢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五课 摆 教学内容:课本P37-38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3、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的次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设计一个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具准备: 摆、秒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大摆钟走慢了。 二、认识摆 1、认识摆:我们继续看这座大摆钟。大家看,这左右摆动的东西叫做摆。 2、介绍摆: 3、谈话:摆的快慢会影响摆钟的时间快慢,如果家里的摆钟太快或者太慢,会影响准时上学和上班,很不方便,这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摆的秘密,弄清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三、制作摆,发现问题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制作一个摆,比一比,哪个小组动手能力最强,做好了用你的行动告诉老师。 2、请一位同学带着你们小组制作的摆上台,请你给大家演示怎样操作摆,并且数摆动的次数,行吗? 3、下面,我们来观察自己制作的这个摆的摆动。老师帮你们记时15秒,你们轻声数摆动的次数。 4、分组实验,教师计时15秒,实验两次。学生填好实验记录。 5、各组汇报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6、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每个小组的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是次数相同。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样的。不同小组的摆摆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7、摆动的快慢到底和什么有关呢?你能大胆地做个假设吗? 8、学生大胆猜想。 四、研究摆 (一)研究摆的快慢与摆角有没有关系。 1、要知道摆的快慢与摆角有没有关系,你准备怎样实验?怎样改变摆角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分组实验,一人操作,一人填实验记录表,两人数数。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摆的快慢与摆角没有关系。 (二)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重有没有关系。 1、要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重有没有关系,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分组实验,一人操作计时,一人填实验记录表,两人数数。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重没有关系。 (三)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长有没有关系。 1、摆的快慢与摆角、摆重都没关系,那和摆线的长度有没有关系呢? 2、学生分组实验 3、把各小组的摆依次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摆长,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得出结论并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 摆长越长,摆摆动得越慢 板书设计: 3.5 摆 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 摆长越长,摆摆动得越慢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第一课 力在哪里 教学内容:课本P40-42 教学目标: 1、能感受力的普遍存在,知道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2、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 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教具准备: 测力计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单元小诗。 2、讲述:力在哪里呢?你能找出身边的力,或者制造出力来吗? 3、(出示P40四张图片)提问:你们能试着回答图中的问题吗?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力是无形的,但是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它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 二、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1、玩橡皮泥,朝不同方向用力,橡皮泥会发生什么变化? 2、学生实验、汇报交流 3、小结: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三、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1、同学们,你们玩过足球吗?怎样能使球滚动起来,滚得快一点或停下来,或者让它拐弯呢? 2、学生汇报交流 3、小结: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它能让物体运动起来,也能使物体停止运动。 第二课时 四、认识力的大小 1、扳手腕游戏,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2、谈话:要精确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使用弹簧秤,力的单位是牛顿。 3、学习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1)讲解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处;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③被测物体的重量不可超过弹簧秤标定的最大数值。 (2)练习测力 五、认识力的方向 1、观察P42图片,提问:在空中飞行的羽毛球。航行的帆船受到哪些方向的力? 2、讨论、交流 3、活动:请学生把物体所受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 (1)推或拉箱子 (2)推门 第三课时 完成并评议《科-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四年级 科学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