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doc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 ) A.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 B.发现新闻,报道新闻 C.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 D.采集新闻材料 2.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 A.流与源的关系 B.源与流的关系 C.并列关系 D.等同关系 3.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除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续性外,还有( ) A.求实性 B.多变性 C.灵活性 D.公开性 4.1958年11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负责人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 )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5.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指明采访的去向,还可以( ) A.决定报道的质量 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把采访引向深入 6.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就要掌握一把判断新闻的“尺子”,这就是( ) A.新闻意识 B.新闻价值 C.新闻头脑 D.新闻政策 7.记者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新闻选择标准,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还要( ) A.考虑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B.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C.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D.正确处理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关系 8.记者在拟定采访计划时,主要考虑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的重点,设计采访的主要方式,以及( ) A.选择采访的时机 B.选择采访的突破口 C.选择采访的场所 D.选择采访的基本点 9.在采访中,记者“有意图”与“带框框”是有原则区别的。这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于( ) 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B.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C.是否尊重事实 D.是否符合单位工作需要 10.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 A.思想更加开放 B.有思想活动 C.有细节与故事 D.不受答案的限制 11.有各种访问类型中,因争论访问的主要意图是( ) A.针对某一问题,了解各方的不同看法 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C.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成绩 D.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 12.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把自己写的稿件请其订正。这是( ) A.找本人核实 B.物证核实 C.多方核实 D.技术检验核实 13.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被派往江西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 ) A.巡回采访 B.交叉采访 C.蹲点采访 D.易地采访 14.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淮河抗洪抢险现场采访中,主要采用的观察方式是( ) A.事前观察 B.事后观察 C.同步观察 D.逆向观察 15.记者边采访边思考写作的一些问题,作用是( ) A.使作品的新闻性更突出 B.提高采访效率 C.记者工作顺手 D.凸显新闻活动的目的 16.机关报记者十分重视抓问题,是因为( ) A.有利于上下结合的思考 B.写出的报道指导性强社会影响大 C.有利于反映民情民意 D.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17.作为报道原则与写作技巧,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最显著的标志是( ) A.适当合理想象 B.表达严谨 C.用事实说话 D.个体真实 18.新闻主题要正确并且有针对性,必须能体现党的政策,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同时还要注意( ) A.紧跟形势 B.调查研究 C.客观实际 D.舆论导向 19.新闻文风,总体表现为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具体要求为态度明朗,言之有物,短而精粹和( ) A.高潮迭起 B.委婉曲折 C.新鲜活泼 D.鲜艳华丽 20.报纸不同于书籍、杂志的最显著标志是( ) A.刊载通讯 B.刊载新闻 C.刊载故事 D.刊载散文 21.动态消息的特点包括:给人以动态感,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一事一报;以及( ) A.注重现场感 B.强调简短 C.强调生动 D.注重时效 22.导语中进行今昔、新旧、正反、是非、优劣、得失、纵横等两相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以突出新闻事实的个性特征及其意义,被称为( ) A.对比式导语 B.并列式导语 C.描写式导语 D.评述式导语 23.消息中,有关事物的性质、特征,彼此的联系、对比,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等背景材料,称为( ) A.社会背景 B.客观背景 C.文化背景 D.事物背景 24.通讯表达方式中的叙述,包括记叙和( ) A.描述 B.说明 C.刻画 D.议论 25.报纸上常见的“风闻”、“巡礼”、“侧记”、“纪行”等形式,属于( ) A.工作通讯 B.概貌通讯 C.旅游通讯 D.风物通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新闻记者间接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有( ) A.上级渠道 B.社交渠道 C.书面渠道 D.会议渠道 E.传播渠道 27.记者采访中适于开座谈会的情况是( ) A.事件情况错综复杂 B.某一问题矛盾众多 C.对同一问题看法不一 D.工作头绪多 E.需要广泛调查研究 28.隐性采访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 A.不能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 B.选择好采访对象 C.不能涉及个人隐私 D.与显性采访结合起来 E.注意观察的使用 29.现代新闻体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 A.读者来信 B.报告文学 C.通讯 D.消息 E.新闻特写 30.新闻语言的构成因素有( ) A.事务语言 B.说明语言 C.群众语言 D.文学语言 E.评论语言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特派记者 32.新闻观察 33.调查报告 34.目击新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5.在采访中,记者怎样才能“面上找题目,点上作文章”? 36.为什么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 37.消息写作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 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0分,第39小题8分,共18分) 38.某大城市车友会发出倡议,号召私家车主“每周少开一天车”。请你以此为新闻线索准备一份采访提纲(至少包括确定采访对象,拟定各自的提问内容)。 39.指出下列消息中的背景材料(可以在有关内容下面划线标明),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新华社拉萨7月1日电 中国今天创造了历史:第一对满载乘客的列车沿着连接西藏和中国内地的高原铁路首次跨越了“世界屋脊”。 当两列庆典列车“青1”和“藏2”分别驶出格尔木和拉萨车站时,世界为之瞩目。数千名身穿各色民族盛装、讲各地方言的群众目睹了这一历史时刻,高呼“扎西德勒”。 国家主席胡锦涛为首趟进藏旅客列车开通剪彩。“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他对会聚格尔木火车站参加庆典的2600多名各界代表说。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圆了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梦想,也攻破了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到不了拉萨”的断言。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814公里的西宁至格尔木段已于1984年通车,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 这一工程被喻为“奇迹”,因为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沿线的多年冻土层根本无法支撑铁轨和火车。青藏铁路从此取代秘鲁利马至万卡约的铁路成为世界最高的铁路。 行车海拔超过4000米时,列车开始弥漫式供氧,旅客还可以随时用吸氧管吸氧,以免出现高原反应。 造价330亿元的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又一个伟大成就,并两次证实中国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一成功实践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他说。 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从现在的西安到拉萨,走了近3年。今天,从北京到拉萨仅需48小时。 据悉,中国政府还计划在10年内将青藏铁路延伸至日喀则、林芝和亚东。届时西藏铁路总里程将突破2000公里,部分贸易物资可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直接从南亚出入境。 六、综合应用题(20分) 40.根据下述材料写作消息(要求:用新华社电头,发稿时间为8月10日,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字数700字左右。) 2004年1月,我国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将第一个月球探测工程命名为“嫦娥一号”工程。 2004年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是我国向深空探测迈出的第一步。这个工程分三个阶段实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绕”“落”“回”。目前,正在抓紧实施绕月探测工程,2007年8月10日16时,国家航天局绕月探测工程指挥部在北京国谊宾馆召开绕月探测工程进场动员会。记者从绕月探测工程进场动员会上了解到,通过全体研制人员的共同努力,目前,绕月探测工程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通过了各项试验考核验证。完成了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嫦娥一号”卫星通过了出厂评审。经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批准,工程已经转入发射实施阶段。会议宣布,自2004年1月立项启动绕月探测工程以来,各承研承制单位和广大科技人员克服了众多困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突破轨道设计、远距离测控通讯等多项关键技术,完成了工程研制与建设工作。在整个研制过程中,参研人员始终坚持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毫不动摇地把握住产品质量和工程可靠性这一中心工作,以确保成功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完成了每一项设计、每一件产品和每一次试验,为圆满完成绕月探测任务奠定了基础。会议对工程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的绕月探测工程是一个完全自主创新的工程,是我国实施的第一次探月活动,由于对月球环境的认知还有限,技术支撑还相对薄弱,实施发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风险。会议强调,进入发射实施阶段,各参试单位要精心组织、加强管理,责任明确,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各系统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遇到问题要冷静应对;每一个参试人员、各岗位操作要准确细致、一丝不苟地执行各项动作;整个发射实施阶段要确保操作零缺陷、现场零故障、工作零失误;各参试单位要扎扎实实把发射前的各项工作抓好、抓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加强领导,深入工作现场,掌握第一手情况,掌握第一时间重要信息,准确果断处理问题,切实履行职责,把握正确的决策和有力保障。会议要求,全体研制人员要保持高度警觉,牢记航天事业的高风险性,充分质疑,在整个发射实施阶段要扎扎实实、专心致志地工作,确保我国第一次月球探测活动圆满成功。据透露,绕月探测工程启动以来,各承担研制任务单位的科技人员先后突破了奔月轨道设计、三体运动控制、远距离测控通讯、月食影响应对等多项关键技术。根据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此前公布的《“十一 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我国2007年实现绕月探测,主要科学目标为: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特性和地月空间环境。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曾说,“嫦娥一号”预定实现四项科学目标:绘制完整三维月球地图;月表化学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分布探测;月壤探测;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2012年前后实现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2017年前后实现自动采样返回。“目前嫦娥一号卫星出厂前工作已全部完成,质量受控、状态稳定,具备出厂条件。”卫星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叶培建透露,为了进一步提高“嫦娥一号”卫星的系统可靠性,做到在地面尽早发现卫星的缺陷和不足,研制人员加强了对卫星的整星综合电性能测试。在今年3月至7月期间整星共进行了6个阶段的测试工作,完成了3次卫星各分系统的详细测试、2次整星综合自检模式测试、4次全过程飞行模式模飞、1次整星故障模式模飞、2次控制分系统部件专项测试、1次有效载荷分系统专项测试。目前,分系统累计加电时间最长已达2096小时,考虑进靶场后的各项测试的加电时间,最长将达2300小时以上。“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圆满完成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力保首发必成。”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表示,要坚决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过程质量控制,杜绝人为差错。对各项测试、试验活动,设备拆装和操作演练,都要严格按照试验大纲和操作规程要求,精心组织、精心操作,严格监督,确保按章操作、规范运行。中国探月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曾向外界透露:按照方案,“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7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2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12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83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在 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预计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57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公里。而过去,中国发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万公里左右,二者几乎相差了10倍。距地远、操控难,空间环境恶劣,将是此次发射工作面临的重大考验。而一旦困难被克服,卫星成功传回信息,則将为日后发射月球探测器及最终实现探测器返回,完成“绕、落、回”的探月三步曲打下坚实的基础。欧阳自远还介绍说,在卫星发射的同时,还将有来自全国80所大学和科研院所的122名专家组成绕月探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专门研究“嫦娥一号”在飞行期间发回的所有数据。探月二期工程的相关准备工作,也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之中。国家航天局负责人2007年8月10日宣布,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转入发射实施阶段。 浙00654#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10 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 新闻 采访 写作 试题 课程 代码 00654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