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题库.doc
《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题库.doc(2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11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题库 1.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在于它肯定______。A.杰出个人的重大历史作用B.人类的精神力量C.社会意识是历史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的重大历史作用 2.群众路线的准确表述是______。 A.群众是真正的历史发展动力 B.群众的意见必须得到充分尊重 C.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 3.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是______。 A.党员的社会出身B.党内工人成份占多少 C.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D.党的名称 4.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三改一加强"的指导方针。"三改一加强"是指______。 A.改革同改善、改造、加强投资相结合 B.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 C.改革同改进、改造、加强监督相结合 D.改革同改建、改造、加强经营相结合 5.具有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三大职能的银行是______。 A.中国银行B.中国工商银行 C.中国建设银行D.中国人民银行 6.______是领导职能体系中关键的环节。 A.领导决策B.领导用人 C.领导激励D.领导协调 7.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保证是______。 A.树立正确的行政观B.建立合理的行政结构 C.深化人事制度改革D.反对官僚主义 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______。 A.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D.实现共同富裕 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公文的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 B.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C.公文复印件作为正式公文使用时,可不加盖复印机关证明章 D.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 20.经济管理的中心任务是______。 A.加快经济发展速度B.提高企业实力 C.提高经济效益D.不断地增加投入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原则是______。 A.政府只管宏观,微观的事一概不管 B.涉及国家大事由政府干预,小事由市场调节 C.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好的问题,政府则不干预 D.事情无论大小,谁管得好就由谁管 1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目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指______。 A.18周岁以上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C.凡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在法律面前平等 1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______。 A.克服各种消极****现象 B.繁荣科学文化事业 C.建立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D.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1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______。 A.生产力水平低 B.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 )。 A.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B.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C. 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 D. 是否承认世界是统一的问题 15. 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B. 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人道主义 1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17. 肯定精神和物质有同一性,这是( )。 A. 辩证法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可知论的观点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B. 自然界发展的规律 C. 社会发展的规律 D. 思维发展的规律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 机械力学 B. 地质学和胚胎学 C. 天文学和数学 D.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21. 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22. 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 A. 剩余价值论 B. 阶级斗争理论 C.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 科学的实践观 2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宣言》 B.《反杜林论》 C.《资本论》 D.《哥达纲领批判》 2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 A.根本理论特征 B. 根本理论品质 C.鲜明政治立场 D. 崇高社会理想 25.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A.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社会主义和********学说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英国哲学 B.法国哲学 C.希腊古代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27.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标准 28.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是 A.质变和量变 B.联系和发展 C.对立和统一 D.肯定和否定 29.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其原因在于 A.斗争性是稳定的,同一性是可变的 B.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 C.斗争性是内容,同一性是形式 D.斗争性是无形的,同一性是有形的 3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规律性 B.可知性 C.客观实在性 D.矛盾性 3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32.在实际工作中既抓住主要矛盾又兼顾次要矛盾就是坚持 A.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B. 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C.一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D. 重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33.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D.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34.联系是 A.不可知的 B.主观的 C.普遍的 D.无条件的 35.认识的本质是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B.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36.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是 A. 从实践到认识 B.从感性认识到实践 C.从认识到实践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37.真理是 A.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 B.标志客观的范畴 C.标志主观和客观相违背的范畴 D.标志主观的范畴 38.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取决于它是否 A.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B.被权威所肯定 C.对人有用 D.被多数人所肯定 39.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会导致的错误是 A.相对主义 B.绝对主义 C.怀疑主义 D.不可知论 4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 B.先验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不可知论 41.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历史人物 D.生产方式 42.生产方式包括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C.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D.劳动者和生产工具 43.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D.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44.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领袖意志 B.反动历史人物 C.人民群众 D.杰出历史人物 45.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阶级斗争 B.社会革命 C.杰出历史人物 D.生产力 46.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的直接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 B.社会革命 C.阶级斗争 D.改革 47.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能源系统 B.仓储系统 C.生产工具 D.运输系统 48.生产关系反映的是 A.思想关系 B.法律关系 C.政治关系 D.经济关系 49.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分配关系 C.产品交换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50.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军队 B.国家政权 C.法庭 D.警察 51.一辆轿车比一台自行车价值大,是因为 A.轿车速度快 B.轿车使用价值大 C.生产轿车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远远超过生产自行车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轿车安全、舒适 52.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产品供不应求 B.生产的绝对过剩 C.固定资本更新 D.生产的相对过 53.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A.获取商品 B.获取剩余价值 C.获取价值 D.获取使用价值 5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资本的原始积累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D.货币为资本家所有 5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C.剩余劳动时间决定 D.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56.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57.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 A.利己主义 B.自由主义 C.资产阶级人性论 D.民主主义 58.垄断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的时间是 A. 18世纪中期 B. 19世纪中期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59.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 A.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社会主义和********学说 60.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是 A.管理国家和社会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成为统治阶级 D.****资产阶级统治 61.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是 A.农民 B.全体人民群众 C.全体公民 D.无产阶级 62.在领袖.政党.阶级.群众的关系中,最关键的关系是 A.领袖和政党 B.政党和阶级 C.领袖和群众 D.党和人民群众 63.实践是 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 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 64.人类世界从根本上说是 A.自然界的产物 B.脱离自在世界而存在 C.自在之物 D.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65.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6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方法 D.归纳演绎方法 67.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汇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6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70.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 A.唯心论 B.不可知论 C.诡辩论 D.二元论 71.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 )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创造的 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 D.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 72.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 7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整体与局部关系 B.一般与个别关系 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关系 7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 A.阶级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实践性 7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实事求是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为人民服务 7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7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78.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79.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80.意识是 ( ) A. 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 8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 ) A.它的存在性 B.它的物质性 C.它的可知性 D.它的矛盾性 82.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 A.形而上学唯物论 B.辩证唯物论 C.折衷主义 D.二元论 83.事物的规律是 ( ) A.事物的特殊的联系 B.事物的普遍的联系 C.现象之间的联系 D.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84.客观规律和人的关系是 ( )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85.辩证联系的含义是 ( ) A.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 B.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C.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关系 D.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 8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化 87.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形而上学是 ( ) A.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 B.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 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 D.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 8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89.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9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91.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 ( ) 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 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 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 92.系统论的最基本原则是 ( ) A.整体性 B.区别性 C.最优化 D.合理化 93.从普遍联系观点来看,事物之间的差别的界限 ( ) A.是不确定的 B.是确定不变的 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是不可捉摸的 94.矛盾的含义是 ( ) A.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交叉关系 C.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 D.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 95.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96.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 ) A.矛盾 B.普遍矛盾 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 97.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 ) A.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B.矛盾体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在事物发展进程中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C.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D.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98.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 A.辩证统一的关系 B.内外关系 C.因果关系 D.等同关系 99.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根据和条件的关系 100.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 B.客观力量的推动 C.矛盾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之间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 101.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是( ) A.内部矛盾 B.外部矛盾 C.主要矛盾 D.特殊矛盾 102.事物发展中合符规律的、不可避免的、必定如此的趋势,称之为 ( ) A.偶然性 B.必然性 C.现实性 D.可能性 103.本质是指 ( ) A.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事物真象和假象的统一 D.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 104.假象是指 ( ) A.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D.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105.认识的客体是指( ) A.客观物质世界 B.客观事物 C.客观自然界 D.主体实践所指向的客观对象 106.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 )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D.人们的精神活动 10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 108.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是( ) A.只要参加实践 B.只要刻苦读书 C.既要参加实践又要认真读书 D.依靠灵感和机遇 109.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地一次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11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11.理性认知的特点是( )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性.间接性 D.形象性.直接性 112.感性认知的特点是( )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性.间接性 D.形象性.直接性 113.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是( ) A.积极能动的过程 B.消极被动的过程 C.完全自发的过程 D.主观随意的过程 114.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种观点是( ) A.相对主义 B.绝对主义 C.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15.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 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11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 117.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上的( )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机械论 118.真理的内容是( ) A.以个人的意志去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 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119.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 ) A.多数人的意志 B.先进思想 C.社会实践 D.逻辑推理 120.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 )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D.它是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121.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 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 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都具有历史性 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D.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122.解放思想,就是要( )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 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 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 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 123.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特征或标志是( ) A.直立行走 B.抽象思维 C.制造劳动工具 D.语言的产生 124.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 ) A.自然界 B.科学发明 C.物种进化 D.劳动 12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物质的 B.精神的 C.实践的 D.绝对精神的 126.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 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本形式 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 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即得的物质力量 D.它的客体就是客观自然界 127.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上( )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128.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的劳动态度 B.人们在生产中的互助合作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按劳分配 129.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由于( ) 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B.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 C.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社会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统一 130.阶级产生的根源是( ) A.原始氏族之间战争和相互掠夺的结果 B.原始公社内部产品分配不均的结果 C.出现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D.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 131.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 A.人和人的关系 B.物和物的关系 C.人和物的关系 D.人和自然的关系 132.公文的主题是公文制发者所要表达的( )。 A.政策和法规的观念 B.重视本单位利益的观念 C.意图或主张 D.通报有关事件的细节 133.公文的内容必须充分体现出有关( )的基本精神。 A.能收实效 B.服务人民 C.政策法规 D.上传下达 134.国务院各部委承受北京市人民政府主送的公文后于( )。 A.上行文件 B.下行文件 C.平行文件 D.领导指令性文件 135.公文的作者是指( )。 A.制发文件的机关 B.拟制公文的秘书工作人员 C.参与文件形成过程的全体机关工作人员 D.审核鉴发文件的机关工作人员 136.公文的作者以什么名义才可以制发公文( )。 A.法人代表的名义 B.国家公民的名义 C.机关的名义或其代表人的名义 D.其他社会组织与个体结合的名义 137.公文在传达制发机关决策与意图,体现制发机关的意志与权力方面的重要特征是( )。 A. 法定性 B.权威性 C.公开性 D.制约性 138.公文在执行上的重要要求是( )。 A.实践性 B.强制性 C.时间限度 D.指导作用 139.指示不具有下列哪一特点( )。 A.内容广泛,具有普发性质 B.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强调及时快捷 C.作者广泛,不限制发权限 D.具有强制约束作用 140.撰写交流信息的通知,一般要求( )。 A. 说明制发的意义 B. 侧重仅本,在叙事基础上阐明道理 C.不必予以评论,也无需闻发意义和目的 D.必须有明确的政策依据 141.以下标题哪一个符合通报的撰写要求?( ) A.《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的通报》 B.《国务院关于进行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报》 C.《国务院关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通报》 D.《国务院关干部分地区违反国家购销政策的通报》 142.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 )。 A.下行文 B.平行文 C.上材文 D.具有行政约束力的规章 143.《关于查禁赌博的通告》显然应具备( )。 A.较强的时效性 B.教育性,以引起人们警觉和注意 C.如风性,用于公布需要人们周知的事项 D.核动性 144.处置办毕公文是依据一定标准对已办华的文件的( )作出安排。 A.过程 B.手续 C.归宿 D.方案 145.在公文处理活动中,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应接受( )的领导指导。 A.上级领导机关 B.群众一致拥戴 C.集中统一 D.党的基层组织 146.分办的实质是为文件确定( )。 A.接受公文的对象 B.运转方向 C.处理的程序 D.工作的主要依据 147.公文内容代表的是机关意志,它必须以( )。A.拟定者的名义制发 B.机关的名义制发 C.法定代表人的名义制发 D.机关的名义或法定代表人的名义制发 148.命令,( ) A.只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B.只用来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 C.只用于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D.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149.公告,是用于( ) A.向国内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 B.向国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 C.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 D.向国内外宣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 150.通报的适用范围( )A.只用于表彰先进 B.只用于批评错误C.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D.只用于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151.制发公文的目的和要求,一般是由( )确定的A.撰写者本人或团体 B.机关党政负责人 C.行文对象及行文内容 D.作者的上级机关 152.为了维护正常的领导关系,具有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应基本采取( )A.逐级行文 B.多级行文 C.越级行文 D.直接行文 153.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做( )A.平件 B.加急件 C.特件 D.急件 154.联合行文,( )在前A.先签署意见机关 B.签发时提出意见机关 C.主办机关 D.协办机关 155.发文字号应当包括( )A.括号,序号 B.机关代字,序号 C.机关代字,年份,序号 D.年份,序号 156.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 )A.逗号 B.引号 C.顿号 D.标点符号 157.主送机关是指公文的主要( )A.发文机关 B.公文起草机关 C.受理机关 D.下级机关 158.联合上报的公文,由( )加盖公章A.发文机关 B.主办机关 C.协办机关 D.主办机关和协办机关 159.联合下发的公文,由( )加盖公章A.主办机关 B.协办机关 C.发文机关都应当 D.最后的签署机关 160.成文日期以( )为准A.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B.印刷日期 C.发送日期 D.第一次修改稿日期 161.联合行文以( )为准A.最先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 B.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C.印刷日期 D.定稿日期 162.行文应当确有必要,( )A.领导决定 B.注意时效 C.注意效用 D.强调准确 163.除( )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和"报告"A.重大事项 B.急件 C.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 D.密级文件 164.调查报告具有明显的特点,突出表现为( )A.真实性、针对性、规律性、时效性 B.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规律性C.正确性、针对性、规律性、时效性 D.真实性、自然性、规律性、时效性 165.公文的文种应当根据( )确定A.领导指示 B.上级要求C.主送机关的要求 D.行文目的.发文机关的职权和与主送机关的行文关系 166.引用公文应当( )A.先引发文字号,后引标题 B.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C.只引发文字号 D.只引标题 167.会议纪要是会议文件的一种,以下关于会议纪要的标题说法正确的是( )A.标题须写明会议名称与文件 B.标题须写明发文机关名称.事由与文种C.标题须写明会议名称.事由.文种D.可以采用一般文章标题的形式在标题中简要明确地提示中心思想 168.立卷的文件是已经办理完毕的;立卷的作用主要是为了( )A.反映本机关的活动 B.便于检索和管理 C.便于映证机关工作的历史 D.便于研究有关问题 169.公文立卷的具体方法很多,但其本质都是( )A.一案一卷,一盒一卷 B.同人同事立一卷 C.统计表.报表合卷 D.把握文件的特征 170.答复下级机关的请求事项时,应使用( )A.通知 B.批复 C.通报 D.意见 171.行文关系根据( )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A.领导指示 B.职权大小 C.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 D.时间急缓 172.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作( ) A.平件 B.加急件 C.特急件 D.急件 173.公开发布行政机关公文,必须经( )A.主办机关批准 B.上级机关批准C.干部职工讨论通过 D.发文机关批准 174.销毁秘密公文应当到指定场所中( )以上监销A.1人 B.2人 C.3人 D.4人 175.公文用语的基本要求之一是( )A.得体 B.中肯 C.无懈可击中 D.真实准确无假话 176.公文语言运用与一般文章相比,有其独特的要求,具体表现为( )A.准确、鲜明、生动 B.准确、简洁、老练、朴实 C.准确、平易、庄重、生动 D.准确、简洁、庄重、朴实、生动 177.下列撰写公文常见的缺点,属于"语句表述不完整"的问题是( )A.滥用省略 B.篇幅冗长 C.交代不明 D.眉目不清 178.下列"请示"的结束语得体的是( )A.以上事项,请尽快批准 B.以上所请,如有不同意见,请来函商量C.所请重大事项,不可延误,务必于10月前答复 D.妥否,请批示 179.一般应标识签发负责人姓名的文件是( )A.上行文 B.平行文 C.下行文 D.越级行文 180.主送机关是( )A.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 B.受理公文的机关 C.收文机关 D.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机关 181.特殊情况越级向上行文,应抄送给( )A.直属上级机关 B.直属下级机关 C.系统内的所有同级机关 D.有业务联系的机关 182.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使用( )A.通报 B.请示 C.报告 D.通知 183.负责公文处理工作的是本机关的( )A.档案室 B.业务处 C.收发室 D.办公厅(室) 184.办公部门或业务部门负责人根据来文情况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就是公文的( )A.拟办 B.承办 C.批办 D.催办 185.公文处理分为( )A.收文办理和发文办理 B.拟办和承办 C.登记.分发 D.传阅.承办 186.复制上级党的机关的秘密公文,须经( )A.本单位主要负责人 B.上级机关主要负责人 C.办公室主任 D.发文机关 187.公文的作者是指( )A.制发文件的机关 B.拟制公文的秘书工作人员 C.参与文件形成过程的全体机关工作人员 D.审核签发文件的机关工作人员 188.公文的作者以什么名义才可以制发公文( )A.法人代表的名义 B.国家公民的名义C.机关的名义或其代表人的名义 D.其他社会组织与个体结合的名义 189.下列文件中不属于公文的有( )A.会议纪要 B.通报 C.评论 D.议案 190.行政机关公文用纸采用( )型纸A.B4 B.A4 C.B5 D.A3 191.发文机关标识由( )组成A.发文机关全称 B.发文机关全称加发布对象C.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D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 192.公文的装订是在( )A.左侧 B.右侧 C.正上方 D.左下方 193.公文装订的骑马订或平订的订位为两钉钉距外订眼距书芯上下各( )处A.1/2 B.1/3 C.1/4 D.1/5 194.单一机关制发公文,加盖印章应上距公文( ),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A.1mm—3mm B.2mm—3mm C.3mm—4mm D.2mm—4mm 195.公文如有附件,应当注明( )A.附件的依据 B.附件的内容C.附件的顺序和名称 D.附件的发放范围 196.报送上级机关的文件不少于( )份A.2 B.3 C.4 D.5 197.下列文种中,不适用于奖励事项的是( )A.命令 B.决定 C.通报 D.通告 198.翻印文件应经( )批准A.科室全体人员讨论 B.机要文书人员C.上级机关 D.机关负责人或办公室主任 199.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公文文稿送负责人签发前,应由( )进行审核A.科室负责人 B.分管领导C.办公室 D.机关科室负责人 200.当一个人担任多种职务时,在公文书写中应当( )A.全部列出 B.只列其中一种即可C.使用最重要的一种职务,并用全称 D.只列出与文件内容有关的职务全称 201.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应选用( )A.决定 B.通报 C.意见 D.批复 202.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供领导机关制定决策或指导工作参考,不要求批复,可用( )A.报告 B.通报 C.请示 D.通知 225. 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 A. 社会制度的变化 B. 领导集团的变更 C.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 D. 人民群众的一致要求 226. 中国目前正进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 ( ) A. 减少机构和部门的数量 B. 裁减人员的数量 C. 政府职能的转变 D. 行政效率的提高 227.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 ( ) A.政治性 B.民主性 C.公共性 D.法制性 228.公共行政环境的( )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上. A.约束性 B.复杂性 C.特殊性 D.不稳定性 229.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 )上. A.公平性 B.平等性 C.非赢利性 D.普遍性 230.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 ).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A.行政职能 B.行政职位 C.行政职权 D.行政人员 231.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的制度属于 ( ) A.选任制 B.考任制 C.委任制 D.聘任制 232.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 ) A.法制监督 B.事前监督 C.社会监督 D.事中监督 233.公务员培训原则的关键是( )。 A.学以致用B.讲求实效 C.理论联系实际D.按需施教 234.对-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事 单位 考试 公共 基础知识 选题 题库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