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分享此内容可以赚币 分享](/master/images/share_but.png)
七年级地理备课组活动记录.doc
《七年级地理备课组活动记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备课组活动记录.doc(1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组 别 七年级地理组 集备内容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主备教师 相静 从备教师 相静 、荣学武 时 间 3.10 地 点 教研组一(七年级) 主 要 内 容 记 要 教学目标: 一、自然环境 1、学会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 2、了解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识记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及其分布。 3、理解亚洲的气候主要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4、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亚洲地形、气候、河流间的关系。 二、人文环境 1、识记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东亚、东南亚、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2、理解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3、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理解亚洲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重点、难点: 1、 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掌握地形地势特点;阅读亚洲气候图分析气候特点;会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2、 学习大洲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方法: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包科教干意 见 组 别 七年级地理组 集备内容 第二节自然环境 主备教师 相静 从备教师 相静 、荣学武 时 间 3.16 地 点 教研组一(七年级) 主 要 内 容 记 要 1、了解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识记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及其分布。 2、理解亚洲的气候主要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3、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亚洲地形、气候、河流间的关系。 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掌握地形地势特点;阅读亚洲气候图分析气候特点;会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包科教干意 见 组 别 七年级地理组 集备内容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主备教师 相静 从备教师 相静 、荣学武 时 间 3.23 地 点 教研组一(七年级) 主 要 内 容 记 要 本章主要是通过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学习研究区域地里的方法。本单元共四部分: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 第一节 日本 1、 自然地理特征 2、经济特征 3、民族与文化特征 第二节 东南亚 1、 “十字路口”的位置 2、热带气候与物产 3、 地形与城市分布 4、华人华侨集中地 第三节 印度 1、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地形和气候 3、 发展中的工业 4、工业城市及工业中心的分布 第四节 俄罗斯 1、 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地形特征 3、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4、 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5、自然资源丰富 6、以铁路为主的交通 7、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 8、主要的城市和港口 1、 日本的地理位置。 2、 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3、 印度的工业与农业。 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经济特征、主要城市和港口。 包科教干意 见 组 别 七年级地理组 集备内容 第一节日本 主备教师 相静 从备教师 相静 、荣学武 时 间 3.30 地 点 教研组一(七年级) 主 要 内 容 记 要 第三节 日本 1、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气候 2、 经济特征 亚洲唯一发达国家,加工贸易经济 3、 民族与文化特征 4、 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的工业分布及原因,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及有利条件 包科教干意 见 组 别 七年级地理组 集备内容 第二节东南亚 主备教师 相静 从备教师 相静 、荣学武 时 间 4.6 地 点 教研组一(七年级) 主 要 内 容 记 要 第四节 东南亚 1、 “十字路口”的位置 2、热带气候与物产 2、 地形与城市分布 4、华人华侨集中地 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包科教干意 见 组 别 七年级地理组 集备内容 第四节俄罗斯 主备教师 相静 从备教师 相静 、荣学武 时 间 4.14 地 点 教研组一(七年级) 主 要 内 容 记 要 俄罗斯 2、 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地形特征 3、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5、 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5、自然资源丰富 6、以铁路为主的交通 7、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 8、主要的城市和港口 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经济特征、主要城市和港口。 1、 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 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说明某地区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并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特征 包科教干意 见 组 别 七年级地理组 集备内容 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 主备教师 相静 从备教师 相静 、荣学武 时 间 4.21 地 点 教研组一(七年级) 主 要 内 容 记 要 本章是在上一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学习国家和地区的方法。在本章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辅之教师适时恰当的指导。本单元共四部分: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 第一节 中东 第二节 欧洲西部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四节 澳大利亚 了解一个地区对当地和世界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2、了解某一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地区或世界中的影响。3、学会说明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或其他产业的优势。4、理解一个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带来的问题。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6、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观念,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重点:中东和欧洲西部。 难点:人口、粮食与环境。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包科教干意 见 组 别 七年级地理组 集备内容 第一节中东 主备教师 相静 从备教师 相静 、荣学武 时 间 5.4 地 点 教研组一(七年级) 主 要 内 容 记 要 第一节 中东 本节围绕中东是长期的热点地区,从以下四个方面学习: 1.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三洲五海之地。 2.为石油而战——丰富的石油资源。 3.为水而战——水资源匮乏 4.宗教纷争——文化差异 中东的位置及范围,中东的石油资源及运输路线、中东水资源匮乏的原因。 包科教干意 见 组 别 七年级地理组 集备内容 第二节欧洲西部 主备教师 相静 从备教师 相静 、荣学武 时 间 5.6 地 点 教研组一(七年级) 主 要 内 容 记 要 欧洲西部 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欧盟:主要国家、首都地理位置,对成员国的影响,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2、发达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进口原料,出口制成品,主要工业区分布。 3、发达的农业——传统的畜牧业:自然环境条件。 4、发达的旅游业: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居民、文化、风土人情,丰富的旅游资源 1、了解某一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地区或世界中的影响。 2、学会说明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或其他产业的优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4、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观念,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包科教干意 见 组 别 七年级地理组 集备内容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主备教师 相静 从备教师 相静 、荣学武 时 间 5.11 地 点 教研组一(七年级) 主 要 内 容 记 要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黑种人的故乡 2、经济特点: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3、人口、粮食与环境 理解一个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带来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地协调观念,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难点:人口、粮食与环境。 包科教干意 见 组 别 七年级地理组 集备内容 第四节澳大利亚 主备教师 相静 从备教师 相静 、荣学武 时 间 5.18 地 点 教研组一(七年级) 主 要 内 容 记 要 澳大利亚 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特有的动物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发达的农业 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发达的工业 难点: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澳大利亚的地形及城市、人口的分布 包科教干意 见 组 别 七年级地理组 集备内容 西半球的国家 主备教师 相静 从备教师 相静 、荣学武 时 间 5.25 地 点 教研组一(七年级) 主 要 内 容 记 要 本章的重难点在于开发学生综合分析运用地图的能力,学习过程要引导学生灵活选图多层次多角度读图用图,通过小组交流分工协作,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美国,巴西的人种构成与民族 2、 说说美国,巴西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临国位置。 3、 美国,巴西的农业发展 4、 巴西热带雨林危机 5、 美国的农业发展 6 、巴西热带雨林危机 1、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2、巴西的自然环境;人种构成特征;经济特征及主要经济作物;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保护;主要城市及分布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包科教干意 见 组 别 七年级地理组 集备内容 美国 主备教师 相静 从备教师 相静 、荣学武 时 间 6.3 地 点 教研组一(七年级) 主 要 内 容 记 要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教学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包科教干意 见 组 别 七年级地理组 集备内容 巴西 主备教师 相静 从备教师 相静 、荣学武 时 间 6.9 地 点 教研组一(七年级) 主 要 内 容 记 要 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和形成过程; 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及主要气候特征; 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特征、以及主要城市名称和分布地区; 知道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能根据地图相关信息分析巴西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征; 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了解,提出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 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巴西经济特征和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和保护; 包科教干意 见 组 别 七地理组 集备内容 极地地区 主备教师 相静 从备教师 相静 、荣学武 时 间 6.19 地 点 教研组一(七年级) 主 要 内 容 记 要 1、使学生熟悉南北两极地图。能运用地图说明两极地理位置的特点,能在南极洲的空白图上填注三大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名称,从中培养学生运用极地图辨别方向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冰雪覆盖的高原,冰原气候,丰富的淡水、铁、煤、鲸、磷虾、企鹅等自然资源。 3、使学生理解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南极洲是科研宝地,理解人类和我国对南极洲科学考察情况及和平利用南极洲的主张,培养学生爱科学、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5、学会在极地地区辨别方向。 包科教干意 见-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地理 备课 活动 记录
![提示](https://www.zixin.com.cn/images/bang_tan.gif)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1587****927】。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1587****927】,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