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考知识点.doc
《语文必考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必考知识点.doc(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汉语语法大全 第五章 语法 一、名词解释: 1、语法规律:语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词和词构成的短语,词或短语组成句子,都有规律可寻。 2、语法科学:语法科学是人们对语法规律研究的结果。 3、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 4、量词:是词是用来计算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包括名量词、动量词和时量词。 5、词的兼类:词的兼类现象指的是有少数词具有两类词的语法功能,即既具备甲类词的特点,又具备乙类词的特点。 6、句法成分:在句法结构中承担结构关系的关系项叫做句法结构成分,简称为句法成分。 7、中心语:在偏正短语中,起限制或描写作用兵成分叫修饰语,被修饰的对象叫中心语。 8、定语:体词性偏正短语中的修饰语叫做定语。 9、状语:谓词性偏正短语中的修饰语叫做状语。 10、复说语:两个词语同指一个事物,一个用在句首或句末,另一个用在主语或谓语里,这句首或句末不属于主语或谓语的那个词语叫作复说语。 11、非主谓句是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构成的句子。 12、主谓谓语句:由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叫做主谓谓语句。 13、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称兼语句。 14、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 15、联合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复句,称为联合复句。 16、偏正复句:由具有主从关系的分句构成的复句,称为偏正复句。 17、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 18、 二、散知识点: 1、语法有三种含义:语法规律、语法教材、语法科学。 2、语法分析的两种基本方法:A、把大类分成小类,如把词分成动词,名词等;B、把整体切成部分,如划分主语谓语等。 3、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的组合能力,包括:A、能充当什么句法结构成分,不能充当什么句法结构成分;B、能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组合以后发生什么样的关系。 4、实词能单独充当句法结构;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结构。 5、名量词表示事物的量,有的名量词组成量词短语只能修饰名词,如“个只根条件张粒对”;表度量衡单位的名量词组成的量词短语能够修饰演名词或形容词,如“三斤重”“两丈高”;表度量衡的名量词短语还能加上“的”修饰名词。甚至构成的名词短语前还可以再加量词短语,如“一条三斤的鱼”。 6、时量词表示时间的量,兼有名量词和动量词的特点,组成量词短语后,可用在名词前面,与名词之间可以加“的”,如“三年(的)计划”,也可以用在动词后面,如“忙(了)一天”。 7、区别词只能修饰名词表示事物的特征和分类。 8、介词“对、对于、关于、朝”等组成的介词短语,有时可以用来修饰名词,但后边一般要用助词“的”,如“关于目前形势的报告”。 9、连词起连接作用,在单句中连接词或短语表示并列或选择关系,如和/跟/同/与/及/以及/并且/而/而且/或/或者。 *“和/跟/同/与/及”一般连接名词,表并列。“及”所连接的词语在意义上有主次和先后之别。 *“并且/而且/并”表示进一层的意思,“并”一般只连接动词;“并且/而且”可以连接动词/形容词。 *“而”用来连接形容词,表示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或连接动词,表示先后承接; *“或/或者”可以连接各类实词,表示选择关系。 10、助词是附着在词或短语上,表示加意义的虚词(念轻声),可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其他助词。 11、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应,特点:能独立成句,或充任插说语,不跟别的词发生结构关系,如“哎哟”。 12、拟声词摹拟事物声音,特点:能独立成句,或充任插说语,但也能充任定语和状语,如“哗啦的一声”“咿咿哑哑地叫”。 13、兼类是指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特点,而活用是由于修辞的需要把甲类词临时当作乙类词来用。 14、法结构的分析,主要包括内部结构关系和外部结构功能。 15、层次分析应注意到的问题:A、二分与多分;B、切分到词;C、按实际情况切分:1)一个句法结构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都应该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即它们或者是词,或者是个被包含的句法结构;2)一个句法结构拆分下来的直接成分应该能够搭配;3)一个句法结构切分下来的直接成分搭配起来的意义要符合整个结构的愿意。 16、句法结构层次切分的方法和顺序可概括为:由大到小,从左到右,逐层剖析,切分到词。 17、汉语里动词、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和这种主语组合的谓语通常是形容词、由“是”构成的短语、使令性动词或其他表示评价、判断的词语。 18、从带“得”和不带“得”的形式来看,补语有三种情况: A、情态补语必须用“得”,可能补语肯定形式必须用“得”; B、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有用“得”与不用“得”相平行的两种格式; C、不能用“得”的补语,如数量补语和部分程度补语。 19、如果偏正短语中的谓词可以叠加,或可带宾语、补语,那么它主中谓词性的结构。 20、复说语有两种:一种是称代式复说语,另一种是分式复说语。 称代式复说语:大都用在句首,有时也用在句末,句中有个代词来指称它。如“我认识她,那位女校长。” 总分式复说语:句首或句末的复说语同句中相应的部分有总分关系(A、句首的复说语是总说,句中同它相应的分说作为分句的主语;B、分说部分出现在句末,总说的部分是句中谓语动词的宾语) 如:爷儿俩,一个去跑原料,一个去跑销售。(A类型) 如:他买了一大堆玩具:方的、圆的、高的、矮的。 21、句子的特殊成分有两种:插说话、复说语。 22、分析句子结构和格局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正确理解句子的意义,识别语法错误;另一方面根据句型句式可以生成新的句子。 23、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24、非主谓句是根据整体功能确定其下位句型的;主谓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与功能确定的。 25、与句型无关的因素有:A、语气的因素不影响句型;B、增添特殊成分不影响句型(如加复说语和插说语);C、扩展不影响句型(加定语状语);D、省略不影响句型;E、倒装不影响句型。 26、句式: A、连动句,如“我写信告诉他了。” B、兼语句,如“王经理请你快去。” C、存现句,如“家里来了客人了。” D、是字句,如“寮现四个现代化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E、被字句,如“小林被校长批评了一顿。” F、把字句,如“校长把小林批评了一顿。” 27、典型的兼语句前一动词经常是“使、叫、让、请、派、催、逼、劝、留、求、托、强迫、推举、督促、组织、召集”等表示使令或促成意义的动词,如“他给孙子起了个名字叫贝贝。” 兼语句的前一动词也可以是“有”或表示存现的动词,如“他还有几个同学睡在床上。” 28、存现句最宜用来描写场景或引进后续的句子所要叙述、描写的事物。 29、“是”在字指用“是”表示判断或强调的句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A、“是”是动词,表示判断,后边的宾语大多是体词性成分。 B、“是”是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有强调的作用,如“这孩子是机灵”。 30、句子的语气一般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 31、语气的表达手段:语调和语气词。 32、陈述语气词:的/了/呢/罢了/啊 疑问语气词:吗/呢/啊 祈使语气词:吧/了/啊 感叹语气词:啊 33、倒装句的特点: A、可以复位; B、语音上,后置部分往往轻读。书面上倒装的部分与其他部分之间要用逗号隔开。 C、倒装部分表强调,后置的部分则带有“申述”或“追补”的意味。 34、倒装的方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中心语前置。 35、省略句的特点: A、可还原性,即省略的成分都可以确定地补出来。 B、省略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自述省。 36、在“数词+量词+名词”的结构中,数词是“一”时也可以省去,如“喝杯茶”,但当这类名词性短语作主语时,数词“一”不能省。 37、紧缩句的特点: A、紧缩句中各个部分之间不是句子成分的关系,而是分句间的关系,也常用关联词语来连接,构成了一些固定的格式,如“不……也”“一……就”“越……越”。 B、紧缩句中各个部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有些成分还有缩略。 38、紧缩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不能有停顿,而且又缩略掉了某些成分的。第二类紧缩句则已经形成了紧缩格式,即使加上停顿,补上缩略成分,往往也不能直接地复原为复句。如“不……不”“一……就”“不……也”“再……也”“非……不”“越……越”。 39、联合复句的特点:在语义上,各分句之间分不出主次;在结构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处在平等的地位上。 40、偏正复句的特点:在语义上,两个组成部分有主有从,正句是全句正意所在。在结构上,即使全句包含两个以上的分句,也总是可以先分成偏正两个部分。偏正复句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有时偏句在后,则带有一种追说、补充的意味。 41、关联词语是复句中分句关系的语法标志。 42、尽管:表转折; 不管:表条件; 只要:表充分条件; 只有:表必要条件 因为:表原因 为了:表目的 43、*副词和其它词的比较: A、副词/形容词作状语的比较:形容词能单独成句,能作述语和定语,副词除极少数(如不/也许)外,一般不能单独成句,只能做状语; B、时间名词/副词状语的比较:时间名词作状语,前面可加“从/到/在”等介词,时间副词不行,如“刚才”和“刚刚”,可说“在刚才”,而不能说“在刚刚”。 C、部分副词和连词起关联作用的比较:连词只有关联作用,副词除了关联作用外,还有修饰作用;连词一般用于句首,而有关联作用的副词总是用在谓语的前面。如“无论(连)谁都(副)离不开他。 三、图表: 1、词的分类: 实词 体词 名词:人/书/苹果/山 代词 我/你/他/这/那/这个/ 这儿/那儿/那会儿/这样那样/这么样/谁/什么/哪里/几/怎么/怎么样 数词:一/十/百/千/万 量词:只/尾/两/次/回 谓词 动词:走/来/飞/打/喜欢 形容词:白/高/安静/绯红 加词 区加词:雌/雄/副/大型/初级/高速 副词:不/很/都/也/已经/全 虚 词 介词:把/被除数/从/比/对于 连词:和/或/而/并且/因为/ 助词:的/地/得/了/着/过/所/似的 语气词:的/了/吗/呢/吧/啊/罢了 叹词:唉、哼、哦、嗯、哎哟 拟声词:砰/轰/滴答/叮当/稀里哗啦 *根据词能否作句法结构,可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 *根据组合能力不同,可把实词分为体词、谓词、加词。另外还有代替各类实词的代词。 *虚词在句中起着附着或连接作用。 2、体词的特点 体词:作主语、宾语,一般不作谓语; 名词 能用数量短语修饰,如“三件衣服” 不能用“不”修饰(人不人,鬼不鬼,这类是古汉语遗留下为的特殊格式) 能直接用在介词后边组成介词短语,如“对人(热情)”“从现在(开始)” 方位词 单纯:东/南/中/上/下/前/内/外/旁/间/ 表处所(湖面上);表时间(放假之前);表某个方面(政治上);表界限(县以上) 合成:单纯+之/以,如“之前”“以后” 数词 基/序数 经常和量词组合,构成一个量词短语,如“第一次”“一条鱼” 量词 名量词 1、 经常用在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后边组成量词短语,如“一次,这次” 2、 不少量词重叠,表示“每一”的意思,如“句句是实话”。 3、 量词短语主要用来修饰名词,一般不带“的”,但临时腊用名词作量词时,后边可以加“的”,如“碰了一鼻子的灰” 4、 重叠的量词(一A一A/一AA):可以作主语,表“每一”,如“一个个都很棒”可作定语,表“多”,如“墙上挂着一幅幅的画”;作状语,表“一个接着一个”,如“一天天冷起来”。 动量词 时量词 3、加词的特点 加词:不能做主语、宾语、述语,只能作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修饰语。 区别词 作名词的定语,如“正班长”“女司机” 构“的”字短语作主语、宾语、述语,如“男的”“民用的”“国营的” 不受数量词修饰,否定式用“非”,如“非海洋性气候” 副词(充当状语) 表程度:很/十分/非常/最/太/极/更/更加/格外/越发/过于/稍微/挺/相当/ 表情态/方式:陆续/相继/百般/竭力/肆意/亲自/擅自/大力 /悄悄/赶紧 表时间/频率:立刻/马上/刚刚/已经/曾经/连忙/忽然/顿时/就/ 偶尔/依然/依旧/永远/从来/一直/始终/还/才/又/再三/再/屡次/时常/往往 表范围:都/全/总/总共/一共/一概/也/仅/只/单/ 表否定:不/没有/没/未/别 表语气:难道/何尝/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可/却。倒/也许/大概/几乎/幸亏 3、谓词的特点: 谓词:主要作谓语,一般能受“不”的修饰 动词 A、及物动词都带宾语;B、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或只能带施事宾语/处所宾语;C、多数动词可以重叠,AA或或ABAB式。(二或二和四音节轻读),表示动作属示然,同时常驻机构用来表法时量短或动量小,或表示尝试。 趋向动词 表动作趋向,可单独作谓语,或用在动词后边充当补语,如“拿来”“送去” 助动词 表可能或意愿,可单独作谓语或修饰动词,能构成“不X不”表强调或委婉语气 判断动词 可单独作谓语,可受副词修饰,用在两个名词性成分之间表示判断或说明 形容词 充当定语、述语,不能带宾语 表性质 重叠式:AA/AABB,ABB,重叠后转为表状态类;+很; 表状态 重叠式:ABAB;不受程度副词修饰;贬义的加中缀“里”,如“古里古怪” 4、代词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我、我们、偶、偶们、咱、咱们 对人或事物起称代作用 第二人称:您、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反身代词:自己、自个儿 指示代词 这、那、每(重共同之点)、各(重个体之别)、某、其余 代替和指称作用 疑问代词 谁、什么、哪一个(问人或事);哪儿、哪里(问处所);哪会儿、多会儿、多早晚(问时间);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行动或方式)、多、多少、几(问时间) 表示询问 用于虚指 任指,表示概括,含有“任何,一切”,如“我什么都不要”。 表不确定对象 表示列举,如“什么花儿呀草呀,种了一院子” 用来增强语势,如“打他一个落花流水” 6、助词. 结构助词 的: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具有名词功能的“的”字短语,作主语和宾语 地:用于状语和中心语之间 得: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面,它的后面接补语 动态助词 着:表动作的进行(可以副词“在”或“正在”修饰)或状态的持续。 了:表动作的完成 过:用在动词后,表示有过某种经历 其他助词 所:构成相当名词的所字结构,修饰名词要带“的”,中心语必须是“所”后边对象的支配对象 似的:构成“似的”短语,相当于形容词,表示比喻或说明情况相似 7、补语结构形式P254 名 称 构 成 否定式 可能式 结果补语 动+形/动+动 加“没有” 加“得”(肯)/“不”(否) 趋向补语 趋向动词/复合趋向动词 加“没有” 加“得”(肯)/“不”(否) 可能补语 加“得”(肯)/“不”(否),不能去掉 情态补语 形容词/动词/谓词性短语 加“得”(肯)/“不”(否) 程度补语 带得或不带得 极、透、多、很都是表示程度 数量补语 动量补语/时量补语 *也将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称为“可能补语”。 *情态补语和结果补语可能式有可能形式相同,但理解不同,如“做得好”,结果补语表示能做好,情态补语表示“做得很好”,含赞赏意。区别有三:A、这两种述补短语的否定形式不同;B、它们的疑问形式不同;C、表示情态的述补短语可以扩展,带结果补语可有式的短语不能作同样的扩展。 *动词+结果补语可能式,重音在动词上;动词+情态补语,重意在补语上。 *程度补语一般也归入情态补语。 8、语气 句 式 说 明 语气词 否 定 句 疑问句 是非问 用“吗”重在疑,不用“吗”重在问 吗? A、常用“一点不、毫、不、丝毫不、决不”等表示加强;“不太、不大、不怎么”表示减弱; B、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特指问 语气词用“呢”,不用“吗” 疑问代词;呢 选择问 语气词用“呢”,不用“吗” 呢 正反问 构成“X不X”; 语气词用“呢”,不用“吗 呢 反问句 形式上是疑问句,实际上是陈述 感叹句 表示强烈的感情 啊 祈使句 表示命令、请求、劝告、制止、叮嘱或敦促 吧、了、啊 不要/甭/不准/不许/不得 *回声问也是一种是非问,如“你是问你的帽子吗?” *祈使句的特点:1)谓语大都是表示行为动作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的动作是未然的;2)一般是第二人称的代词“你、你们”,往往省去。 *祈使句的语气有直率、急促、委婉、和缓的分别。 *“不”是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对动作、意愿意和事物的性状加以否定。“没”作为动词,用在体词性成分前边,是“不存在”或“不具有”的意思。“没”作副词,用在谓词性成分前边是否定行为动作或事情的发生。 *祈使句与陈述句的不同:第一,祈使句的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表达说话人的主观要求的不同,而陈述句则对客观事实有所肯定或否定。第二,祈使句用“别、不要、甭、不准、不许、不得”等否定词,陈述句常用“不、没”表示否定。 9、 复句类型 分句关系 说 明 联合复句 并列复句 并列 也、又、而、既……又、不是……而是 连贯复句 相承 就、又、便、于是、刚……就、先是……接着……后来 递进复句 递进 而且、不仅……也、不但……而且……甚至、尚且……更、何况 选择复句 选择 或者……或者、还是、要么……要么、不是……就是、……要不…… 偏正复句 因果复句 说明因果 因为、由于、所以、因而、以致、之所以……是因为 推论结果 既然、既、那么、就、既然……那么、既然……就、既然……可见 说明目的 为了、为着、以便、以免、省得、为的是、所以……是为了 假设条件复句 充分条件 如果…那么、假如…就、只要…就、假若…便(也)、要不是……就、越……越、愈……愈、谁……谁、一分……一分、几分……几分 必要条件 只有……才、除非……才、才 无条件 不管、不论、无论、任凭、都、总、就、总是、还是 转折复句 转折 但、但是、然而、可…却、虽然…却、尽管…可是、固然…但是、尽管 让步复句 假设+转折 即使……也、就是(算)……也、纵然……总是、即便……但是、即令……也、即使 四、简答: 1、简析句法结构,并举例说明。 答:从结构的内部关系分析,汉语短语的基本类型有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此外,还有连动短语、兼语短语和同位短语。 与词语比较 主谓短语: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如“今天清明”“你很聪明”。(陈述式) 述宾短语: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如“写信”“喜欢喝酒” (支配式) 述补短语: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补充和被补充的关系,如“坐下去”“滚出来” (补充式) 偏正短语: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如“新买的车”“新媳妇” (偏正式) 联合结构:结构内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它们有并列或选择的关系,如“同意或反对” 连动短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性词语连用,它们之间没有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等关系。如“去打xx”“倒茶喝”“赖着不走” 兼语短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词语连用,其中前一个动词性词语的宾语兼作后一个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的主语,如“叫你去”叫你,你去;“使他高兴”,使他,他高兴 同位短语:两个组成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复指同一事物,如“弟兄俩”“西岳华山”“我自己” 2、简析句法结构功能的分类。 答:句法构的不同结构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体词性、谓词性和加词性三类。 体词性句法结构:主要用作主语、宾语,一般不能作述语。从联系结构关系看,一般包括: A、带有定语的偏正短语,如“关键时刻”/“你的到来”“他的突然出现” B、由各类体词组成的联合短语,如“我和你们”/“西瓜或者苹果” C、同位短语,如“我的同学张明”“东都洛阳” D、“的”字短语,如“(两个)过路的”/“红的蓝的”/“(什么)绿的紫的” 谓词性句法结构:主要作谓语,功能与谓词相当。从联系结构关系看,一般包括: A、述宾短语/述补短语,如“爱家乡”“混得不错”“看一下” B、连动短语/兼语短语,如“去上课”“买煎饼吃”“求你帮忙” C、动+形容词组成的联合短语,如“边走边谈”“又蹦又跳”“谦虚谨慎” D、带状语的偏正短语,如“暗暗发誓”“相当忠诚”“非常精确” E、主谓短语一般也属谓词性结构,如“(这个人)胆子很大”“(他)文笔不错” 加词性句法结构:一般用作状语或定语,不作主语、宾语或谓语。 A、介词短语是加词性的,用作定语,常在后面带“的”,如“从北方来”/“对于目前形势的看法” B、实词与实词也可以组合成加词性句法结构,如“大规模”“高速度”“超大型 3、简述主语和施受关系。 答:不少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我们称为施事,但主语和施事不是同一个东西,主语这一名称指的是一种句法成分,施受关系则是主语所指的事物跟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间的语义关系,动作的发出者是施事,动作的承受者是受事。一方面,不是动词组成的谓语,主语也就无所谓施事或受事;另一方面,动词组成的谓语,主语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还可以是并无施受关系的其他事物。 1)施事主语,如“张先生寄出了邀请信”。 2)受事主语,如“小陈被人家说了几句”。 3)中性主语,如“小陈很聪明。” 4、简述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作主语的情况。 答: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具有双重性质:一是时地性,一是事物性。其情况如下: A、时间名词、处所名词作状语,修饰后面的主谓短语,这个主谓短语的主语是表示人可事物的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处所条件,体现了时地性。如“昨天晚上他来过xx”。 B、作状语的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前加介词,构成介宾短语,这样就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如“在昨天晚上他来过xx”。 C、在表示事物或事件存在的句子中,句首的时间名词或处所名词作主语,如“以前经常发生这种事”。 D、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同时出现时,处所名词作主语,时间名词作状语,这是因为处所名词的事物性更强。如“这一带以前经常发生这样的事”。 E、如果在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后出现了作施事的普通名词,那么是表施事的名词作主语,时间名词、处所名词都是表示时地条件的状语。“桌子上他放了两盆花。” 5、简述谓词性宾语的构成形式。 答:能带谓词性宾语的谓词有:A组 感到/希望/主张/禁止/打算;B组 进行/从事/受到严加/给以 C组 同意/赞成/反对/喜欢/担心 A组以单个动词/形容词/各种谓词性短语作宾语,如“主张再搞搞清楚(谓词性短语作宾语)” B组以双单节单个动词/以动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作宾语,如“受到严厉的责备(偏正短语)” C组带体词性宾语/谓词性宾语,如“赞成这个方案(体词性)”“赞成搞这个方案(谓词性) 6、简述双宾语。 答:述宾短语中,有时有两个宾语,它们同时和前面的动词发生联系。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拿/取/赚/占/抢/偷/赢/收;给/送/赔/奖/寄/输/交/还;借/租/欠/差/问/请教/询问;组 教/管/称/当/叫/骂 第一类动词后面可以只出现两个宾语中的任何一个,如“教他们数学”; 第二类动词后可以单留一个近宾语,不能单留远宾语;如“告诉他一个好消息” 第三类动词不能光留近宾语,但可光留远宾语,如“借了小沈两本书”; 第四类,“称”“当”这些动词后则两个宾语缺一不可,如“称他老大哥” 7、简述补语和宾语的区别。 答:1)体词和体词性短语是宾语,数量词中表示物量的是宾语,如“说话”“看书”。 2)带“得”或能带“得”的是补语,如“看见”不带“得”,但它的可能式“看得见”就带得。(“晓得、觉得、说得、说不得”中的得是动词) 8、简述插说语的作用。 答:1)表示感叹、惊讶,渲染气氛。 A、常用叹词表示感叹和惊讶。如“咦,人哪儿去了?” B、拟声词充当插说语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如“咯喳,车把断了。” 2)表示提醒和强调。 表提醒,如:你看、你听、你说、你想 表强调:严格地说、不客气地说、不瞒你说、说句公道话、毫无疑问、没问题、不同说、不可否认、说真的、说实在的、老实说 3)表示推测和估让 A、 表示说话人对客观情况的推测,常用“我看、我想、依我看、想来、看来、看起来、看样子、说不定”等,含有保留有余地的口气。如“看样子,你有六十了吧?” B、表示对程度的估计,如“充其量、大不了、少说、往少里说,少说一点”等词。 4)表示依据和来源。 A、表示说话的依据,常用“在……看来、据……看来、按……说来、正如……所说”等; B、表示消息来源,常驻机构用“据说、听说、据报道”等词语。 5)表示总结和归结。常用“总之、总而言之、,由此可见、换言之、相反”等词语,在句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9、简述非主谓句的形式构成。 答:非主谓句是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构成的句子。非主谓句主要有名词句、动词句和形容词句三种。 1)名词句:通常由单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形成。 A、表示发问、应答和呼唤。如“班长!” B、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处所,如“春天。” C、表示呈现的事物,如“雷声。”“血!” D、表示祈使,要求对方拿出或接受某个东西,如“工作证!” E、表示赞叹、贬斥,如“好香的茶!” F、表示解释,如“制度。(这是制度!)” 2)动词句:大都由述宾短语或其他动词性短语构成,单个动词用得较少。 A、叙述自然现象或情况变化,如“出太阳了”。 B、表示号召、命令、禁止、劝告或催促,如“为人民服务!” C、表示恭敬、祝愿或斥责,如“多谢!”“祝你健康!” D、表示发问或应答。如“为什么?”“怎么搞的?” E、另外,还有些动词前边不能出现主语的句子。“看花容易栽花难。” 3)形容词句: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构成,往往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感情。如“真奇怪!” 此外,叹词、拟声词也可以构成非主谓句。 10、简述主谓句的形式构成。 答:根据主谓句中谓语性质和特点可以把主谓句分为四种,即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 1)名词谓语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称为名词谓语句,其作用是对主语进行说明和判断。 A、单个名词作谓语限于表示时间、天气、节令的句子,如“昨天晴天”。 B、名词性短语,如名词性偏正短语、量词短语,“的”字短语也可以作谓语。如“这孩子山里人”。 *表时间、数量的名词性谓语的前边往往可以加上“已经”“都”“才”之类 的副词,后边加上“了”或“呢”,这类名词谓语句用于说明数最或时间方面的变化。 *一些名词性偏正短语所充任的谓语,其中的定语是形容词,这种名词性谓语的主要作用不是说明和判断,而是描写,如“这孩子高个儿,圆脸,大眼睛”。 2)动词谓语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作谓语,大都由表示行为动作的动词充任,谓语的主要作用是叙述。 *一小部分由非动作动词及其宾语组成的谓语,其作用并非叙述,而是对主语的说明或判断。 3)形容词谓语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作谓语,主要作用是描写主语的性质状态。如“他的神色有些紧张。” *一般形容词单独作谓语的机会均等少些,往往用于对比或列举。如“你聪明,我胡涂!” 4)主谓谓语句。 A、大主语与小主语有隶属关系。大主语表示人或事物,小主语是这个人或物的某一部分,或者大小主语有领属关系。如“大象鼻子很长。” B、大主语是动词的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如“造成事故的原因,我们调查清楚了。” C、大主语是动词的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如“他一句话也不说。” D、大主语表示范围、对象和关涉的事物。如“厂里的事,他比谁都在行”。 11、简述连动句。 答:连动句的结构是:名词+动词1+动词2,连用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间没有停顿,不用关联词语。 1)几个动词表示先后连续的动作。如“他放下行李 走过来 跟我说了几句。” 2)前一动词或后一动词表示动作的方式,或表示依据,如“你别瞪着眼睛 发愣。” 3)后一动词表示动作的目的或结果。如“我喝了两口烧酒 壮壮胆子。” 4)动词1和动词2从肯定和否定两方面说明同一事实。如“他们留下 不走了。” 5)连动句的前一个动词也可以是“有”字,如“城隍庙有很多小商品出售,值得去看看。” 12、简述存现句的特点. 答:存现句是指表示事物存在、出现、消失的句式,其基本结构是:处所词(或时间词)+动词+名词。其特点: A、句首有表示处所或时间的词语或介词短语,如“院子里种着许多花。” B、谓语动词表示存在或隐现。如“外边还晾着几件衣服”。“晾着”表示存在的方式或状态。表示隐现的动词大都含有移动或变化的意思,主要是表位移的动词或动作动词带趋向补语。如“前边来了一个人。”“那时乡里跑了不少农民。” C、存现句大都可以把动词后的名词挪到动词前边去,语义关系虽然不变,但不再是存现句了,如“地上放着两只箱子”,变为“两只箱子在地上放着”。 13、简述“把”字句的特点。 答:“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用于动词前边的句式。其特点: 1)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尤其是单音节光杆动词;动词前后总要有别的词语,如“把头抬着”; 2)“把”后边的词语表示确定的事物,如“他把钢笔丢了”,“钢笔”是特指,已知的。 3)助动词、否定副词一般要用在“把”字前边。如“你应该把问题说清楚”。 使用“把”字句,需要注意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1)一般情况下,动词须是表示动作的及物动词,并且在意念上能支配“把”后边的词语。 2)如果动词有受事,再带上其他的后置成分,由于结构上的要求,往往要用“把”字句。如“他把各小组的意见作了归纳。” 3)在可以用“把”也可以不用“把”时选择“把”字句往往是为了强调动作的状态和结果。如“别把瓜皮果壳到处乱扔。” 14、简述“被”字句的特点。 答:“被”字句是受事作主语,用介词“被”引进施事的句式。常见的形式是“受事+被(施事)+动词”。其特点: 1)谓语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后边需要有别的词语,一般要求带“着、了、过”或表示结果、情态、趋向的补语,有的要带宾语。 2)有的“被”字句动词前有“所”字,组成“被……+所+动”的格式。 3)“被”字后边的名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不出现。如“焦思成被送进了手术室。” 4)助动词和表示时间、否定的状语一般要放在“被”的前边。如“我们决不被你们利用”。 5)在口语里表示被动意义,常用“叫、让、给”等介词。如“衣裳叫露水打湿了。” 6)有时候,“被”字句中动词前边加上助词“组”字,显得更加口语化。如“本来嘛,勇敢的就不会随便叫敌人给打着的。” 运用“被”字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有些及物动词,如“接近、离开、依靠、产生、告诉、等待、服务、享受”等不能构成“被”字句。 第二,如果受事主语是指物名词,又不必引进施事,一般不用被字句。如“茶杯打破了。”除非表示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事或一定需要指明施事。 第三,主变速器 是指物名词的“被”字句都有相应的非“被”字句,如“苹果被弟弟吃了”可改为“苹果弟弟吃了”。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被”字句往往是为了强调被动关系。如果主语是指人名词,施事也须指明,就必须用“被”字句。 15、简述常见的语法错误。 答:1)词性弄错。 A、在谓语的位置上,该用谓词的,误用了名词,如:“小王这次非常决心。” B、在述语的位置上,该用动词的,误用了名词/形容词,如“这我一直在思想着这件事。” C、在述语的位置上,该用及物动词的,误用了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如“校园里悠扬着动人的乐曲。 D、宾语的词性弄错。如“他订出每天自学两小时左右。” E、修饰语的词性弄错。如“动员起来,把爱国卫生运动推向更高潮。” F、联合短语内部成分的词性一致。如“这帮小流氓成天干的是谎言、欺诈和骗人的勾当。” 2)词语运用不当。 A、实词运用不当。如“本市有名的音乐界人士都到齐了。” B、缺少必要的虚词。如“至于月食,天文学家就不像日食那样有兴趣了。” C、滥用多余的虚词。如“不久,他又亲自主持召开了对剧本的讨论会。 D、虚词用错。如“市领导昨日为坚守岗位的职工拜年、送温暖。” 3)残缺。 A、放在主语位置上的是不能作主语的词语,造成“主语残缺”。如“在她最劳累时,也想到过甩手不干。” B、处在一个分句位置上的是不一个名词性短语,它既不能独立构成一个分句,又不是后面分句的一个成分,从而造成“谓语残缺”语法错误。如“原来,耳石这种精巧的器官,当外界声波传送到鱼体时,内耳中的淋巴就发生同样的震荡,这种震荡能刺激耳石和感觉细胞,再由耳石经过神经传到脑中去,发生听觉。” 4)搭配不当。 A、主谓搭配不当。如“她的这次考已经录取了。” B、述宾搭配不当。如“早在1500多年以前,人们就已经在这里开发茶叶了。” C、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她们那一颗支持军队建设的心意是十分感人的。” 5)语序不当。如“这是一个无疑的英明决策。” 6)结构杂糅。如“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加和美得多了。” 7)几种特殊句式中常见的错误。 A、“把”字句: a、把”字句的述语是不及物动词,或虽是及物动词,但意念上不能支配“把”字后面的词语,如“班主任老师在新学员进校以后,先把班级干部一一谈心。” b、“把”字句的动词是光杆动词。如“请大家把这个问题考虑,以后再抽时间讨论。” c、“把”字结构误放到否定副词、助动词的前面了。 B、“被”字句: a、可用可不用“被”字的被动句,用上“被”字,反而不妥。如“这些彩旗都被悬挂在高空,迎风飘扬。” b、“被”字句的主语不是谓语动词的受事。如“小沈被当选为团支部书记。” c、“被”字结构与动词中间被否定副词或助动词等隔开。如“我们被困难不能吓倒。” 8)复句中常见的语病。 A、关联词语的位置弄错。如“不但她音色美丽,而且音域宽广。” B、关联词语用错。 a、关联词语用错,把分句间的关系搞错了。如“他因为保卫工厂的财产,勇敢地同盗窃犯展开了博斗。” b、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如“如果路比较远,可是坐汽车还是很快就可以到的。” c、分句音的层次关系搞错。 16、简述各种语气词的用法。 答:的:表示确实如此。如“他乘车去的。” 了:表示事态发生变化或新情况的出现。如“电视机他会修理了。” 罢了:表示不过如此,常跟“不过、只是、无非”这类词呼应,有把事情往小里说的意思。 吗:表示疑问。 呢:用于指明某种事实,有时带有夸张意味。如“他还写得一手好字呢。” 用于疑问句,带有深究意味。如“他说了些什么呢?” 吧:用于陈述句表示同意某种意见。如“就这么办吧。” 用于祈使句,表示请求、劝告-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必考 知识点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