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理论的反思与重构.doc
《老年教育理论的反思与重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教育理论的反思与重构.doc(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老年教育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基于西方现代老龄化理论视野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因西方福利国家危机而盛行的老年歧视主义,到八九十年代因西方学者在寻求应对老龄化之策过程中发现老龄化自身的潜能而相继提出的成功老龄化、健康老龄化、产出性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等理念,人类现代老龄化视野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经历了从歧视到平等、从消极到积极、从危机到发展的巨大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西方社会老年学领域涌现了许多老龄化理论,包括关注社会结构因素对个人及行为影响的宏观理论,如年龄分层理论、现代化理论、老龄政治经济学理论等;关注个体的内在动力和社会过程两个层次同时发生老龄现象的中观理论,如生命进程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活动
2、理论、亚文化理论等;关注个人及个人间互动的微观理论,如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超老化观感、选择-优化-补偿理论、智慧等。这些老龄化理论有争议更有价值,整体上推动了老年教育学的产生,并为老年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渊源。然而,通过对我国老年教育实践的现实考察发现,我国老年教育理论的发展相对落后于人类老龄化理论视野的积极转换,或者说对上述现代老龄化理论的理解与接纳产生了偏差与误解,因而客观上造成了老年教育发展的价值定位模糊不清,也制约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的实践发展。本文将以西方现代老龄化理论视野为基础,对老年教育的目标、对象、内容、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反思与重构,以期为我国
3、老年教育的未来发展找到新的方向。一、活动参与或精神发展:老年教育目标何在?国内外老年教育理论主要形成了社会参与和丰富老年人生活两类体系。前者是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实践最重要的理论,它从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角度强调老年人是社会的一员,是社会成果的分享者和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强调社会参与是实现老年人自身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成功老龄化目标的核心内容。而后者是我国老年教育的理论取向,更注重老年人的休闲活动与生活质量。从本质上来讲,这两种理论都是以参与活动(个人或社会活动)为目标。这一取向应该是受哈维格斯特提出的活动理论的影响。该理论认为成功老化的人是那些仍保留中年时的社会角色与个人关系的老年人
4、,它的基本假设是参与的活动越多,生活满意度越高。这一理论相对于卡明斯和亨利同年提出的分离理论(建议将老年人从积极参与生活事件和社会关系中分离出来为即将到来的死亡作准备)是进步的,但遭到了超老化观感研究者拖恩斯戴姆等人的质疑。他们发现,老年人对积极独处的需要与快乐非常明显,而对社会活动及其它活动的参与变得非常精心选择,并且对他们的生活与社会活动有高度的满意感。也就是说,那些因身体疾病或兴趣爱好(如宗教信仰)退出社会角色与活动去享受沉思与独处的老年人同样具有超然的心理状态和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因此,拖恩斯戴姆等人认为“老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生命发展时期”,并支持老年人在有限生命期里获得无限的超老化观感
5、的发展,即“一个元观念的转变过程从物质的和理性的世界观转向更超越自然的世界观,并且通常伴随着生活满意度的增加”。他们的观点得到了心理学家荣格的生命发展两阶段心理模型的支持,即在上半阶段,个体的任务是建立他或她的外部世界及在某个文化内的社会化,由此获得一个发展的自我;在下半阶段,个体超越生理机能的视野理想地建立“一种更高、更广的意识状态”(或曰集体无意识),并在这个意识状态里寻找完善与和谐。这两个阶段任务的关注焦点是直接对立的从专注他人到专注个体内在自我。简言之,即个体随着老化有一个从外倾性到内倾性的转换。这种内部关注应当是“健康基因”的发展(即信仰、态度和行为是健康的促进因素),而不是心理状态
6、的病态发展。可见,从这些西方学者对老化的理解来看,老年期的差异、脆弱和依赖是不可逆转的,只有超老化观感或精神(如信仰、态度、行为等)的积极发展才是“老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生命发展时期”的根本内涵,而活动参与(个人或社会活动)只是促进精神(或超老化观感)发展的手段或途径。进入终身教育时代,“教育的起点是社会要求,终点是人的发展”杜威的教育目的说已得到了来自学前教育、教育学、成人教育学和老年教育领域理论家与实践者的一致认同。然而,未成年人、成年人和老年人三个生命存在的特殊性却决定了教育的“发展目的说”在具体的教育实践应用的极为不同。如果说未成年人教育具有未来性,因为要把身心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培养成为
7、一定社会需要的人;那么成人教育则应该具有现实性,因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成年人的学习意向与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及其发展任务是紧密相关的,并且是以解决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而老年教育则应具有超然性,因为要引导逐渐退出社会角色的老年人获得超老化观感的精神发展,即发现生命的意义、寻找内心平和,促其自我接纳和完善。二、老年人或所有人:老年教育应以谁为对象?1996年颁布、2012年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保障我国老年教育的最高法律,其第七章第七十条明确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2002年,天津颁布了我国首
8、部老年教育地方性法律天津市老年人教育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的老年人教育,是指以提高老年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受教育者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增进健康、服务社会为目的所实施的非学历的老年人学校教育和其他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五年之后,江苏徐州也颁布了徐州市老年教育条例,其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老年教育,是指对六十周岁以上公民实施的非学历教育。紧接着,上海和宁波分别于2011年和2015年颁布的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中所涉及的老年教育均指以老年人为对象开展的教育活动。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于推动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确产生了积极作用。不过,这些法律条文中所体现的老年教育
9、理念明确以活动参与为目标,且专门针对老年人群开展。倘若我们将老年教育的目标转向精神发展,那么老年教育的对象是否仅限于老年人?对此疑问,依然可以从老龄化理论视野中寻找到答案。1994年,超老化观感学者托恩斯戴姆对912位74-100岁的丹麦老人的访谈中发现,受访者的超老化观感并没有在老年期增加。为了解释这点,他将超老化观感从年龄中分离出来,并提出超老化观感可能发生在被试到达74岁之前(即研究人口的最低年龄)。由此,他发现年龄与超老化观感之间的积极相关并不能支持超老化观感的基本主张老年期本质上不同于中年。同年,他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超老化观感从儿童早期的高超然性,到中年的低超然性,再到老年期的高超然
10、性的“U”型发展曲线,而后他又在1997年发现,青年才是超老化观感的暴发期,老年并不是主要发展期,甚至是下降期。从托恩斯戴姆的研究来看,超老化观感的引导若只在老年期进行显然太晚,这种教育至少应提前至中年,甚至青少年。奥德杰也提出类似观点,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30岁是身体发展的分水岭,此后各项生理机能开始衰老,身体逐渐变得极易感染疾病,同时精神也开始受损,最突出的老化表现是老年性痴呆人的推理与概念、注意力和记忆力(特别是短期记忆)都遭受了破坏。而且,随着信息爆炸、科学技术进步、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属于老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土地所有权和传统与智慧的监护权也被剥夺,青年人不再为了获得这些权利而不得不依靠
11、老年人,因而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也随之降低。身体、精神和社会地位的衰退变化在成人发展任务与责任增加时就已经开始,成人必须额外花精力应对这些变化,因此成人需要学习,学习如何优雅地老化因而,老年教育应当是一种提前教育在成人到达老年之前很早就应提供的一种教育,它可以在退休前几年就开始,而最有利的开始时间应该约在30岁即我们认同的人类寿命的分水岭。克莱因等人进一步指出,目前学校并没有为学生提供任何有关老化的课程以学习如何对待老年人的知识和积极态度。由于老化教育在学校的缺失,学生毫无意识地接受了来自社会的老化的神秘与刻板印象,然后他们又会有意识地实践老年歧视主义:一方面,青少年会歧视老年人,另一方面,他们对
12、自己的老化也有焦虑。因此,如果学生在学校继续学习变老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他们更可能逃避老年人,实践年龄歧视主义,拒绝自己的老化,并发展对老年低的自我概念。综上可见,现代西方老龄化理论视野为老年教育带来了新的内涵: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都要为人子女赡养父母。而且,我们中的有些人还会以服务、照料或教育老年人为终身职业,因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接受超老化观感的培养与老年教育,这一教育应该是在我们开始变老之前就进行并持续至退休、死亡的终身过程。所以,老年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我们所有人。三、知识或智慧:老年教育应该教什么?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上海就已成为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第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因而其老龄化程度
13、也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记录。截至2014年12月,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计413.98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28.8%,比上年增加26.36万人,占比提高1.7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吴振东,2015)。在此背景下,上海的老年学校教育的发展也较我国其他城市起步早且更发达。除老年学校的数量和规模发展迅速外,课程体系的建设也相对完善。上海老年大学自创立就开始了课程开发的探索之路。随着社会时代背景的变迁,老年大学课程开发先后经历了框架形成(1985-1990年)、精细化(1991-1995年)、新突破(1996-1999年)和新层次(2000至今)四个阶段,由最初的时事政治类、法律哲学类、文
14、学艺术类三个层次的课程,到今天的传统课程(书画类、外语类、家政类、保健类、文艺类、文史类)与新兴类课程(计算机类、钢琴类、器乐类)两个层次体系。显然,这些课程内容的设置代表了知识技能取向,也是与丰富老年人生活的目标相符的。虽然活动参与本身可能会给老年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但它并不直接为精神发展的新目标服务。那么,老年教育到底应该教什么?让我们继续求解于老龄化理论视野。托恩斯戴姆认为,超老化观感是个自然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人们不断改变原有基本观念,从而导致他们对现实的重新定义。当尽可能理想化时,超老化观感的发展将最终导致新的视野,即从物质与理性的世界观向更超越自然的世界观的元观念转变,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年 教育 理论 反思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