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社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方案.docx
《顶社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社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顶社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1、工程概况 港尾铁路顶社隧道全长580米,单线电气化隧道,设计行车速度120Km/h,隧道建筑限界采用《GB146.2-8.3》之隧限-2A,开行双层集装箱。隧道进口采用单压式明洞门,出口采用双侧挡墙式洞门(1:1.25),进口边仰坡及挡墙背后临时开挖面采用锚网喷防护(参数:喷C25混凝土,厚8cm。钢筋网采用¢8钢筋,网格间距25cm×25cm;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间距1m,每根长3m,梅花形布置)。其余永久开挖边仰坡采用浆砌片石或骨架护坡防护,并撒草籽绿化。 本隧道除明洞段采用明洞衬砌,洞口段、浅埋段采用V级浅埋加强衬砌,其余均采用一般复合式衬砌,仰拱超前,拱墙一次衬砌。 2、编制依据 (1)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J163-2002; (2)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手册; (4)铁道部【2010】120号文; (5)中铁二院下发的新建漳州港尾铁路设计文件及施工图; 3、监控量测目的 (1)、通过对围岩变化情况及支护结构的观察和动态量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综合评价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并提出注意事项和建议,以达到合理安排施工工序、进行日常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修改设计参数和积累资料的目的。 (2)、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量测,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及时进行预测和反馈,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给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以便指导施工作业和业主、设计作出决策依据。 (3)、经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以保证施工安全和隧道围岩及支护衬砌结构的稳定。 4、适用范围 新建漳州港尾铁路顶社隧道(SDK3+200-SDK3+780)工程监控量测作业。 5、监控量测管理组织人员及仪器配备 6、监控量测管理工作流程图 监控量测项目制定 管理基准的设定 人员、仪器准备 隧道开挖 初期支护施工 修改管理基准值 修改支护设计参数 已施工段支护加强措施 测点埋设 量测数据采集 量测数据分析 不满足 安全分析 满足 结束 监测总结 施工建议 7.监控量测项目 该工程监测项目计划根据围岩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同时考虑量测费用的经济性基础上进行确定。 隧道在实施阶段的监控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 必测项目 序号 监测项目 测试方法及仪器 测试精度 备注 1 洞内外观察 现场观察、地质罗盘 2 净空变化 隧道净空变化测定仪(收敛计、全站仪) 0.5~1mm 3 拱顶下沉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钢尺 0.5~1mm 4 浅埋段地表下沉 水准测量的方法,水准仪、水准尺 0.5~1mm H0<2B 注:H0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最大开挖断面。 必测项目的各项参数必须按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量测,选测项目在考虑经济性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量测的内容和频率。在监测过程中,监测小组按照监测成果的时效(特殊情况下应缩短资料的处理时间)通过对各量测项目现场测试数据的归纳和整理,动态地掌握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化信息并及时地将其反馈到施工现场,一方面用于指导施工,另一方面根据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位、应力发展情况,用于对支护系统和支护参数的修改,确保隧道在施工和运营中的安全。 8.监控量测断面和测点布置技术要求 8.1 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隧道横断面方向的地表下沉量应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以外,并在开挖影响范围外设置基准点。地表下沉量测的测点应布设在由设计确定的重要的施工地段,包括地表有建筑物地段。对施工中地表发生塌陷并经修补过的地段,以及预先探测到地中存在构筑物或空洞的施工地段,测点应尽量接近构筑物或空洞上方。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按表8.1的要求布置: 表8.1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 纵向测点间距(m) 2.5B>H>2B 20~50 B<H≤2B 10~20 H≤B 5~10 注:H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 图8.1 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 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B,地表有控制性建(构)筑物时,量测范围应适当加宽。其测点布置如图8.1。 8.2 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和隧道浅埋段地表沉降监控量测断面布置原则:拱顶下沉、净空变化测点应与洞外隧道浅埋段地表沉降监测点在同一断面里程。地表沉降测点在隧道开挖前布设。 8.3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和地表沉降监控量测断面间距应满足下表规定: 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表 围岩级别 量测断面间距(m) 施 工 间 距 (m) Ⅴ-Ⅵ 5~10 10 Ⅳ 10~30 20 Ⅲ 30~50 40 II 视具体情况确定间距 视具体情况确定间距 8.4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量测线数布设要求: 8.4.1拱顶下沉测点布设:原则上布设在拱顶轴线附近。 8.4.2净空变化量测线数量布置符合下表如图要求: (1)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量表 (2)拱顶下沉量测和净空变化量测测线布置示意图 开挖方法、地段 一般地段 特殊地段 全断面法 一条水平测线 台阶法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 8.5 洞内不同断面测点布设原则: 9、监控量测频率 9.1 洞内、外观察频率 9.1.1 洞内观察频率 1、开挖面观察:每次开挖后(即每施工循环)进行一次。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后绘制开挖面地质素描略图、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 洞内观察时,除用肉眼观察外,还可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现场实况。 9.1.2.洞外观测频率 结合地表沉降量测过程和频率要求进行洞外观察。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地段。其观察主要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等。 9.2.洞内必测项目监控量测频率 9.2.1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和地表沉降量测频率相同。 9.2.2必测项目监控量测的频率:根据测点距离及位移速度按下表规定执行。按距开挖面距离和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加大监控量测频率。 按距开挖面距离和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监控量测断面到开挖面距离(m) 监控量测频率 (0~1)B 2次/d (1~2)B 1次/d (2~5)B 1次/2~3d >5B 1次/7d 位移速度(mm/d) 监控量测频率 1-5 1次/d 0.5-1 1次/2~3d 0.2-0.5 1次/3d <0.2 1次/7d 1-5 1次/d 10.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10.1 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包括隧道内位移、地表沉降、爆破振动等,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安全性、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周围建(构)筑物特点和重要性等因素制定。 10.2 参照表10.1和表10.2 表10.1 跨度B≤7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 围岩级别 隧道埋深h(m) h≤50 50<h≤30 300<h≤500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 Ⅱ - - 0.20~0.60 Ⅲ 0.10~0.50 0.40~0.70 0.60~1.50 Ⅳ 0.20~0.70 0.50~2.60 2.40~3.50 Ⅴ 0.30~1.00 0.80~3.50 3.00~5.00 拱脚相对下沉(%) Ⅱ - 0.01~0.05 0.04~0.08 Ⅲ 0.01~0.04 0.03~0.11 0.10~0.25 Ⅳ 0.03~0.07 0.06~0.15 0.10~0.60 Ⅴ 0.06~0.12 0.10~0.60 0.50~1.20 注:(1)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表列数值可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做适当修正。 (2)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3)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2~1.3后采用。 表10.2 跨度7m<B≤12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值相对位移 围岩级别 隧道埋深h(m) h≤50 50<h≤30 300<h≤500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 Ⅱ - 0.01~0.03 0.01~0.08 Ⅲ 0.03~0.10 0.08~0.40 0.30~0.60 Ⅳ 0.10~0.30 0.20~0.80 0.70~1.20 Ⅴ 0.20~0.50 0.40~2.00 1.80~3.00 拱脚相对下沉(%) Ⅱ - 0.03~0.06 0.05~0.12 Ⅲ 0.03~0.06 0.04~0.15 0.12~0.30 Ⅳ 0.06~0.10 0.08~0.40 0.30~0.80 Ⅴ 0.08~0.16 0.14~1.10 0.80~1.40 注:(1)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表列数值可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做适当修正。 (2)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3)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1~1.2后采用。 10.3 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按表10.3要求确定。 表10.3 位移控制基准 类别 距开挖面1B(U1B) 距开挖面2B(U2B) 距开挖面较远 允许值 65%U0 90% U0 100% U0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U0为极限相对位移值。 10.4 根据位移控制基准,按表10.4分为三个管理级别。 表10.4 位移管理等级 管理等级 距开挖面1B 距开挖面2B Ⅲ U< U1B/3 U< U2B /3 Ⅱ U1B/3≤U≤2U1B/3 U2B /3≤U≤2U2B /3 Ⅰ U>2U1B/3 U> U2B /3 注:U为实测位移值。 10.5 爆破振动控制基准按表10.5的要求确定。 表10.5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振速 序号 保护对象类别 安全允许振速(cm/s) <10Hz 10~50Hz 5~100Hz 1 土窖洞、土坯房、毛石房屋 0.5~1.0 0.7~1.2 1.1~1.5 2 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 2.0~2.5 2.3~2.8 2.7~3.0 3 钢架混凝土结构房屋 0.0~4.0 3.5~4.5 4.2~5.0 4 一般古建筑与古迹 0.1~0.3 0.2~0.4 0.3~0.5 5 水工隧道 7~15 6 交通隧道 10~20 7 矿山巷道 15~30 8 水电站及发电厂中心控制器设备 0.5 9 新浇筑大体积混凝土 龄期:初凝~3d 龄期:3~7d 龄期:7~28d 2.0~3.0 3.0~7.0 7.0~12 注:(1)表列频率为主振频率,系数值指最大振幅所对应波的频率 (2)频率范围可根据类似工程或现场实测波形选取。选取频率时 易可参考下列数据:深孔爆破10~60Hz;浅孔爆破40~100Hz。 (3)有特殊要求的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 10.6 地表沉降控制基准应根据地层稳定性、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要求分别确定,取最小值。钢架内力、喷混凝土内力、二次衬砌内力、围岩压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锚杆轴力控制基准应满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的相关规定。采用分部开挖法施工的隧道应每分部分别建立位移控制基准,同时应考虑各分部的相互影响。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应根据控制基准,结合时态曲线形态判别。 10.7 一般情况下,二次衬砌的施做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1)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 (2)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 (3)对浅埋、软弱围岩等特殊地段,应视现场具体情况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 11、量测方法及数据记录格式 11.1 开挖工作面观察(必测项目) 开挖工作面观察可获得与围岩稳定有关的直观信息,可以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根据喷层表面状态机锚杆的工作状态,分析支护结构的可靠程度。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1)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进行观察,主要是了解开挖工作面下列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 岩质种类和分布状态,结构面位置的状态; ★ 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 ★ 地层时代归属及产状; ★ 节理性质、组数、间距、规模、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和方向性,结构面状态特征,充填物的类型和产状等; ★ 断层的性质、产状、破碎带宽度、特征等; ★ 地下水类型、涌水量大小、涌水位置、涌水压力、湿度等; ★ 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有无剥落现象。 (2)对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其目测内容如下: ★ 初期支护完成后对喷层表面的观察以及裂缝状况的描述和记录,要特别注意喷混凝土是否发生剪切破坏; ★ 有无锚杆脱落或垫板陷入围岩内部的现象; ★ 钢拱架有无被压曲、压弯现象; ★ 是否有底鼓现象。 观察到的有关情况和现象,应详细记录,并绘制隧道开挖工作面及两侧素描图,要求每个断面至少绘制1张,同时进行数码成像。观察中如果发现异常现象,要详细记录发现时间、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等。洞内、外观察填写可参照表7.1。 11.2 地表下沉量测(必测项目) 地表下沉量测一般用水准测量,量测结果能反映浅埋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表变形的全过程,其量测精度一般为±1mm。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宜与洞内周边围岩和拱顶下沉量测设置在同一断面,当地表有建筑物时,应在建筑物周围增设地表下沉观测点。 11.3 拱顶下沉量测(必测项目) 拱顶下沉量测最能直接反映围岩和初期支护的工作状态。目前拱顶下沉量测大多数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挂尺等。拱顶下沉监控量测测点的埋设,一般在隧道拱顶轴线处设1个带钩的测桩(为了保证量测精度,常在左右各增加一个测点,即埋设三个测点),吊挂铟钢挂尺,用精密水准仪量测隧道拱顶绝对下沉量。可用Ф6mm钢筋弯成三角形钩,用砂浆固定在围岩或混凝土表层。测点的大小要适中。过小,测量时不易找到;过大,爆破时易被破坏。支护结构施工时要注意保护测点,一旦发现测点被埋掉,要尽快重新设置,以保证数据不中断。拱顶下沉量测示意图11.1。 表11.1 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 图11.1拱顶下沉观测示意图: 拱顶下沉量的确定比较简单,即通过测定不同时刻相对标高h,求出两次量测的差值△h,即为该点的下沉值。 拱顶下沉量测也可以用全站仪进行非接触量测,特别对于断面高度比较高的隧道,非接触量测更方便,其具体量测方法与三维位移量测方法类似。 地表沉降、拱顶下沉记录可参照表11.2。 表11.2 隧道拱顶沉降记录表 11.4 隧道净空变化量测(必测项目) 隧道净空变化量测可采用接触量测和非接触量测两种方法,其中接触量测主要用收敛计进行量测,非接触量测则主要用全站仪进行。 用收敛计进行隧道净空变化量测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即通过布设于洞室周边上两固定点,每次测出两点的净长L,求出两次量测的增量(或减量)△L,即为此处净空变化值。 用全站仪进行隧道净空变化量测方法包括自由设站和固定设站两种。与传统的接触量测的主要区别在于,非接触量测的测点采用一种膜片式回复反射器作为测点靶标,以取代价格昂贵的圆棱镜反射器。具有回复反射性能的膜片塑料胶片,其正面由均匀分布的微型棱镜和透明塑料薄膜构成,反面涂有压敏不干胶,它可以牢固地粘附在构件表面上。这种反射膜片,大小可以任意裁剪,价格低廉。反射膜片贴在隧道测点处的预埋件上,在开挖面附加的反射膜片,应采用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以免施工时反射膜片表面被覆盖或污染,保证预埋件不被碰歪和碰掉。通过对比不同时刻测点的三维坐标[x(t),y(t),z(t)],可获得该测点在该时段的三维位移变化量(相对于某一初始状态)。在三维位移矢量监控量测时,必须保证后视基准点位置固定不动,并定期校核,以保证测量精度。 隧道净空变化量测记录可参照表11.3。 表11.3 隧道水平收敛量测记录表 11.5 围岩内部位移(选测项目) 围岩内部位移是为了判断开挖后围岩的松动区、强度下降区以及弹性区的范围,确定围岩位移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和判断锚杆长度是否适宜,以便确定合理的锚杆长度。 围岩内变形量测的设备主要使用位移计,它可量测隧道不同深度处围岩位移量。在位移计的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 安装、量测方便,性能稳定可靠; ★ 能较长期进行监控量测; ★ 造孔方便(孔径Φ40~50mm),安装及时; ★ 锚头抗振,能适应各类围岩,也可在土层中锚固; ★ 精度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 价格合理。 11.6 应力、应变监控量测(选测项目) 应力、应变监控量测的内容应根据监理量测设计而定,目前应力、应变监控量测主要采用弦式、光纤光栅等传感器。在一般施工监控量测中,主要以振弦式传感器为主。 11.7 喷混凝土、二次衬砌混凝土应力量测(选测项目) 喷混凝土、二次衬砌混凝土应力量测是为了了解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应力状态,掌握喷混凝土受力状况。混凝土应变计是量测混凝土应力的常用仪器,量测时将应变计埋入混凝土内,通过频率测定仪测出应变计振动频率,然后从事先标定出的频率-应变曲线上求出应变,在转求应力。当用光纤光栅传感器进行混凝土应变量测时,则应将传感器成对的埋入混凝土内,通过光纤光栅解调仪获得不同时刻的波长,然后再把波长转换为混凝土的应变值,求出应力。测定混凝土应力时,不论采用哪一种量测法,均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定期进行测量,每次每个测点的测量应不小于三次,力求测量数据可靠、稳定,并做好原始记录。 11.8 围岩压力(选测项目) 围岩压力量测是为了解围岩压力的量值及分布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分析二次衬砌的安全性。接触压力量测仪器根据测试原理和结构可分为液压式测力计和电测式测力计。液压式测力计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现场直接读数,使用比较方便;电测式测力计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可远距离和长期观测。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是振弦式压力盒,属电测式测力计。在埋设压力盒时,要求接触紧密,防止接触不良。埋设好压力盒后应将其电缆统一编号,并集中放置于事先设计好的铁箱内,以免在施工中被压断、拉断。观测时,根据具体情况及要求,定期进行测量,每次每个压力盒的读数应不小于三次,力求测量数值可靠、稳定,并做好原始记录。 11.9 孔隙水压力(选测项目) 孔隙水压力监控量测一般采用孔隙水压计,其埋设方法与土压力盒相同,可采用挂布法、顶入法、弹入法、埋置法和钻孔法。 11.10 其他选测项目参照《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规定执行。 12、数据处理及预测方法 12.1 监控量测数据取得后,应及时进行校对和整理,同时注明开挖方法和施工工序以及开挖面距监控量测点距离等信息。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一般采用散点图和回归分析方法。 12.2 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包括数据校核、数据整理及数据分析。每次观测后应立即对观测数据进行校核,如有异常应及时补测。每次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包括观测数据计算、填表制图、误差处理等。监控量测数据可采用指数模型进行分析,并预测最终值。 指数模型:U=A(e-B/t-e B/t0) U=Alg((B+t)/(B+t0)) 式中 U—变形值(或应力值); A,B—回归系数; t0—测点的观测时间(d)。 12.3 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根据量测值绘制时态曲线; ★ 选择回归曲线,预测最终值,并与控制基准进行比较; ★ 对支护及围岩状态、工法、工序进行评价; ★ 及时反馈评价结论,并提出相应工程对策建议。 12.4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可根据爆破振动速度计算: R=(K/V)1/a *Q1/3 式中 R—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m); Q—炸药量,齐发爆破为总药量,延时爆破为最大一段药量(kg); V—保护对象所在地质振动安全允许速度(cm/s); K,a—与爆破点计算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按表8.1选取,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表12.1 爆破区不同岩性的K,a值 岩性 K a 坚硬岩石 50~150 1.3~1.5 中硬岩石 150~250 1.5~1.8 软岩石 250~350 1.8~2.0 13.监控量测数据分析 13.1每次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包括观测数据计算,填表制图,误差处理等。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根据量测值绘制时态曲线; (2)选择回归曲线,预测最终值,并与“位移控制基准”进行比较; (3)对支护及围岩状态、工法,工序进行评价; (4)及时反馈评价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建议,以便于按“位移管理等级”指导施工。 13.2量测数据处理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次测量数据及时整理,并绘制测量数据时态曲线和开挖面的关系图; (2)对初期的时态曲线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变化速度; (3)数据出现异常时,并当天以口头形式向监理报告,第二天以正式资料的形式提交;并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如及时采取加厚喷层、加密锚杆、增加钢架等加固措施、调整爆破参数、支护参数等。 (4)根据业主要求,提交监测报告,做到监测信息的及时反馈,以达到安全预报反馈设计、指导施工的目的。 (5)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则表明围岩和支护结构已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就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并采取措施加强支护,必要时应暂停施工进行处理。 (6)当位移变化率无明显改变,而实测位移值已接近允许值,或喷射混凝土表面出现明显裂缝时,应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调整原支护设计参数或开挖方法。 14、信息反馈及对策 14.1 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应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对工程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工程对策与建议。监控量测信息反馈按图12.1的程序进行。 图12.1 监控量测信息反馈程序框图 14.2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控量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和阶段分析。 (1)实时分析:每天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发现安全隐患应分析原因并提交异常报告; (2)阶段分析:按周、月进行阶段分析,总结监控量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对施工情况进行评价,提交阶段分析报告,指导后续施工。 14.3 工程安全性评价应根据表5.4分三级进行,并采用表12.1相应的工程对策。工程安全性评价流程见图12.2。 表12.1 工程安全性评价分级及相应应对措施 1、 管理等级 2、 应对措施 3、 Ⅲ 4、 正常施工 5、 Ⅱ 6、 综合评价设计施工措施,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采取相应工程对策 7、 Ⅰ 8、 暂停施工,采取相应工程对策 图12.2 工程安全性评价流程 14.4 根据工程安全性评价的结果,需要变更设计时,应根据有关铁路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及时进行设计变更。 14.5 工程对策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4.5.1设计方面: (1)根据工程安全性评价结果,需要变更设计时,根据有关铁路工程变更设计管理办法及时进行设计变更。 (2)经过判别不能满足隧道安全性要求时,设计单位修改设计或加强支护。 1 )隧道施工中修改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围岩级别的变更; (2)预留变形量的增减; (3)监控量测项目或测点位置的变动; 2 )对初支护的加强措施包括: (1) 增加喷射混凝土厚度,考虑使用早强水泥配制的喷射混凝土。 (2)加密或加长锚杆; (3)增加钢筋网或者考虑使用喷射钢钎维混凝土; (4)采用或加密钢拱架; (5)加固围岩以提高围岩的物性指标。 (6)采用预支护技术(管棚、旋喷拱等)减少洞内变形。 14.5.2 施工方面 (1)一般措施: 1)稳定开挖工作面; 2) 调整开挖方法 ; 3)调整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并及时支护; 4) 降低爆破振动影响; 5)围岩与支护结构间回填注浆。 (2)辅助施工措施: 1)地层预处理,包括注浆加固、降水等方法; 2)超前支护,包括超前锚杆、管棚、15、监控量测验收资料 监控量测验收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监控量测设计;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及批复;监控量测结果及周(月)报;监控量测数据汇总表及观察资料;监控量测工作总结报告。-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监控 专项 方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