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doc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doc(1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程序与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正一步步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怎样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改革目标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中,这对即将走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的师范生来说是迫在眉睫的。通过本章节的参与学习,你不但能了解在新课程视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程序,还能了解作为一名合格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我们相信,通过学习与训练,你一定会有收获。 我们需要了解 小学语文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反思 我们需要掌握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技能: 编制教案、设计板书、说课、课堂教学导入、课堂教学提问、 课堂教学讲解等 我们需要实践 根据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的项目进行分项练习 按照小学语文教学程序进行教学设计并试讲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 小学语文教师是教学程序的实施者,实验教材的操作者,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者,是对新一代的发展具有最广泛影响的人物。因此,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师职业素质,熟练掌握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的总和。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按照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规律,我们重点介绍编制教案技能、设计板书技能、说课技能、课堂教学导入技能、课堂教学提问技能、课堂教学讲解技能等。 编制教案技能 教案,也称课时教学计划,是教师上课的实施方案。它是教师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地处理语文教科书、教法和学生的关系,对每一节课设计的教学蓝图,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写教案,就是将备课过程中所研究的全部问题加以整理,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说,教案是教师备课劳动的心血结晶。 通常来说,教案应包括以下内容:①课题;②教学目标;③教学重点、难点;④教学方法;⑤教学用具;⑥课时数;⑦教学过程;⑧板书等。当然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学设计思路多元化,教案编写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如有的教案为了体现课改精神,按照“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五个部分来编写。还有的教案按照“定位—切入—探究—拓展”四个层面来设计。“定位”说明的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设计意图。“切入”是课前导入和创设情境。而“探究”说明的是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和教师的组织活动安排。“拓展”是对课堂向课外延伸的设计。 在编制教案前,要做大量的案前工作,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备课。备课的步骤应该按照学期备课、本册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这样的程序来做。 学期备课 在学期刚开始时,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对整本教科书的通读,把握学期教学目标与要求,领会编者意图,熟悉全册教科书的知识范围,明确各个单元的目的要求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制定出全学期的教学计划。 单元备课 在一个单元或一个主题教学之前进行的备课。单元备课时要进一步熟悉掌握本教科书的内容,领会本单元编排的目的意图,确定单元教学要求及单元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分析本单元一组课文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研究教学的方法,安排本单元授课时数。 课时备课 是在单元备课的基础上,写出的每一课的课时计划,即教案。教案可以写详细一些,也可以写简略一些。笔者认为,新教师应该将教案写详细一些,因为对新教师而言,教案是备忘录,它能够将教师备课过程中对课程的学习,对文本的钻研处理,以及查阅的资料作较详细的记载。它能够把新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方法步骤的设想记录下来,以减少新教师上课的忙乱性。 由于教案是具有个性特点的文稿,我们不能用一种模式来要求教师编制教案形式,应该鼓励教师博采众长,既学习吸收,又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须要强调的是在备课中应突出“三个体现、三个注重”,即体现课堂学习形式的多样性,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体现教案使用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注重学法的归纳与指导,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与指导,注重课后的教学反思。 设计板书技能 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和教学行为的方式。人们把精心设计的板书称为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案,也有人称其为“课文的缩影”,因为板书可以显示文章重点及脉络,重点词语也充实其间。好的板书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印象。 怎样设计板书呢?设计板书的要求我们在第一节已谈过,板书设计作为一种教学技能,除了明确设计要求外,还要了解板书设计的方法和板书的一些形式。 一、板书设计的方法 就一篇课文来说,哪些该板书,哪些不该板书,要根据教学目的、课文的特点及学生的接受水平而定。一般来说,是按照课文的“文路”来设计。 1. 从题目入手,抓关键字眼 文题,往往是文章中心的揭示,文章内容的概括。抓住题目中贯穿全文的关键词语,从题入手设计板书,就会使课文的主线清晰地展示出来。 如《捞铁牛》一文,紧扣“捞”字设计板书。 这个板书概括了全文的每一个部分,使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楚,学生看着板书,就能回忆起全文,帮助学生完成背诵课文的任务。 2. 从课文层次结构入手,抓文章思路 文章的层次反映作者的写作思路,可按照文章的层次来设计板书,或按时间变化,或按事情经过,或按空间变换,或按并列的几件事进行板书设计。 如《草原》一课的板书: 这个板书就是按照课文的描写顺序,把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情感的变化有序地展示出来,最后用“民族团结”点明文章的中心。 3. 从课文重点段入手,抓关键词语 重点段体现事物的特点,表达文章的中心。设计板书突出重点段,就能直奔中心,揭示特点,把握全文。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板书设计: “望灵车”是课文的重点段,通过对重点段中重点词的理解,明白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也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发展思维。 4. 抓文章重点词语 课文的重点词语,往往体现在含义深刻的句子里,体现在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里,体现在点题的句子里,抓住重点词语设计板书,就能将文章的中心和特点展现出来。 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板书: 此板书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左右对照,把昔日的美好、今日的荒芜展示在学生面前。中心在对比中突出出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板书的形式 板书形式是指板书的结构、布局和安排,它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向。板书形式要根据教学目的、课文特点、学生水平精心设计,做到简明醒目,条理清楚,活泼多样,富有启发性。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比较有特色的板书形式供学习者参考。 1. 提纲式板书 它是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将课文的中心、层次及特点等,用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给人以纲举目张之感。例如前面提到的《草原》一课的板书设计就是提纲式板书。 2. 线索式板书 它是以事物发生和发展的时间、地点、过程及变化特征为线索,按事物的变化和内在联系,将课文的梗概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形成一个显示教学内容的整体框架,使学生对教学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 如《跳水》一课的板书: 3. 图示式板书 它是在黑板上画出具有一定意义的线条、箭头、符号等组成某种文字图形的板书形式。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既能引起学生注意,又可激发兴趣。 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板书设计: 4. 表格式板书 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可明显分项比较的特点,进行归类,将其格式化,让人一目了然。 如《挑山工》一课的板书设计: 项 目 挑 山 工 行 人 负 荷 担着沉甸甸的物品 轻 装 路 线 折尺形 直上直下 行 程 比游人多一倍 比挑山工少一倍 到达先后 先到达目的地 后到达目的地 原 因 一步不实不行 停停住住不行 东看看西看看 玩玩闹闹 5. 对比式板书 它是以反映教学内容中的两种事物或两种情况之间的对比关系为主的一种板书形式。对比式板书形象鲜明,感知强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麻雀》一课的板书设计: 6. 简画式板书 它是教师把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形态、结构等简单扼要地在黑板上画出来,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简画式板书,要求教师掌握简笔画的基本技巧,否则就会费时多或视觉效果差。好的简画式板书具有图文互补的特点,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板书设计: 7. 填充式板书 它是教师在板书设计时有意留一些空缺,让学生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填充板书写缺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学。 如《新型玻璃》一课的板书设计: 新型玻璃名称 特 点 作 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玻璃中有一层金属网 防 盗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 藕断丝连 高层建筑采用安全 变色玻璃 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 这个板书设计旨在教师领学之后,学生独立完成后三种玻璃的特点及作用的归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上主要谈的是板书设计技能,但在实际操作中,板书展示的时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涉及教学内容的进程、学生的思维速度、在课堂讲解与评议时板书出示的时机等因素。一般来说,板书是伴随着教学过程一步步展示出来的,教师在边讲边议中书写,当堂成型。有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可让学生参与完成板书设计。对某些适合学生独立自学的课文,可让学生自己设计板书,或老师提供雏形后,让学生变换表达方式,重新进行板书设计。然后选有代表性的板书进行展示,供课堂集体讨论和评价。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说 课 技 能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人员述说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一、说课的特点 说课与备课、上课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1. 说理到位,突出理论性 说课不是宣讲教案,不是浓缩课堂教学过程。说课的最大特点在于“说理”,不但要求教师说出“教什么”和“怎样教”,更要说清楚“为什么这样教”。因为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2. 客观分析,具有操作性 说课不仅要求教师要讲出怎样教,还要说出学生怎样学。因此说课前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自学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进行客观分析,尽可能地预见可能出现的有利或不利因素,预见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预先想出相应的策略。而这些相应策略中的“怎样教”与“怎样学”都应具有操作性,不能一言以蔽之,如启发学生理解,如何启发,怎样操作,却不见下文。因此,要具有操作性,就要落实在“怎样做”上。 3. 短时高效,又有灵活性 单纯的说课一般时间较短,20—30分钟即可完成,但内容却十分丰富,既包括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又包括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及设计意图的理论分析。而且说课不受时间、地点、教学设备的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也不受教学对象和参加人数的制约,简便易行。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参与合作性。 二、说课的基本内容 小学语文说课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说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说课的基础内容。首先要介绍教材的版本、年级,其次要介绍所说篇目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此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通过分析此内容的编写意图及特点,既可为听众提供对说课者随后说及的根据教材内容所要采取的教法、学法、教材处理等教学行为是否合理、科学作出判断的前提条件,又可谈谈自己对教材的独特见解。通过教材分析可看出教师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基本能力,也可透视课堂教学。因此,教材分析应准确,简明,层次清楚。 2. 说学生的学情 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确立是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的,了解学情主要是关注学生进入教学前的学习状态,即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学习态度、阅读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等,并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为合理地确定目标作准备。 3. 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导向和终结,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后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说教学目标时一说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二说教学目标确定的根据,即教学目标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哪些要求,怎样切合学生实际,三说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即目标要求要具体,明确,可通过怎样的教学行为来检测和评价。如果所说课文是分几课时完成的,除了要说清楚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外,还应该说清所说课的教学目标。 4. 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说课不仅要说出教学本课的重点、难点,还要说出确定重点、难点的依据。这个依据的确定来自对目标、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 5. 说教学设计 即说教学基本结构及实施策略,这是说课的重点。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整体设计和过程设计。 (1)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是一节课的主要框架,它体现课堂结构和整体思路。表述整体设计思路时,语言要简练,说清一节课的整体特色即可。 (2)过程设计 过程设计是指某节课的教学过程,它是说课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怎样教、怎样学的具体做法)、重要提问、主要教学手段,还有板书设计等。对主要环节、重点问题、有特色的设计、板书设计等还要说明设计意图。因为,说设计意图是说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它将教学过程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但不必各环节都说,选其重点就行。如果意图说得多,反而冲淡了“课”,造成喧宾夺主。 总之,说课是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说课对教师备课、上课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要积极开展说课活动,一方面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更合理,更科学,进而增强运用教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可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导入技能 清代文人李渔曾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文章开头必须讲究落笔艺术,新课导入也应如此,导入得法,能扣住学生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用的导入方式有: 1. 激趣导入法。兴趣是感情的体现,能促使动机的产生。导入新课时利用别出心裁、诙谐幽默的语言做导语,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创造愉悦的心境。例如,小学语文低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许多画,它们都是画家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画的。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群特殊的画家,他们不用笔墨、不用纸去作画,他们必须在雪地里才能作画,那他们都是谁呢?又是怎么画的呢?学了课文你们就知道了。这段导言,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顿时高涨起来,迫不及待地想打开书看个究竟。 2. 激情导入法。就是通过看图,看文,听背景音乐、歌曲,运用引言,生动且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教学手段,创造意境,奠定学文基调,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文章的阅读中。例如,学习《月光曲》可以欣赏《月光曲》音乐片断,引出课题。再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草》一课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桃红柳绿的春天悄然来临,瞧,小草已急急忙忙地从地里冒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师边说边用课件出示《草》的画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诗《草》。亲切自然的导语,有声有色的画面,使学生一开始便置身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未入诗句先入境”的效果。 3. 设疑导入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质疑,引起学生渴望阅读的心理状态,抓住此契机诱导学生读书思考,解决疑惑,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点。例如,学习《爬山虎的脚》时老师可以先用好奇的语气问:“爬山虎是动物吗?要不,怎么会爬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爬山虎会爬的秘密,好吗?”这样的疑问导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通过紧张的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喜悦。 4. 审题导入法。小学语文课题多种多样,有概括内容的,如《亡羊补牢》,有点明中心的,如《尊严》,有用与内容相关的时间、地点和物件的,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旨和脉络,因此由标题导入课文,可以使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最大的“书”》一课的导语设计:板书课题,“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书?课题中的‘书’为什么要用引号呢?现在让我们读读文章找找答案吧”!审题可以使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出示课题由学生来质疑,然后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5. 以旧引新法。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看,单元与单元之间,课文与课文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以旧引新”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运用旧知为新授知识引路。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以依照教材本身内在的逻辑关系,设计出既能联系旧知、又能提示新知的导语,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如学习《颐和园》一文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请同学们想一想《长城》一文中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什么?在文章中的什么地方?起什么作用?(“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在文章结尾,起总结作用)那《颐和园》一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又在文章的什么地方?起什么作用?(“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在文章开头,起总起作用)这样的导语可以引发学生对疑惑问题的注意,他们会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探求新旧知识间矛盾的学习中去,使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渴望,而且学生以后遇到这一类型的课文自己也能独立学习了。 6. 直接进入课题。这一方法体现了简约之美,即所谓“大道至简”,“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例如,《数星星的孩子》导语设计:晴朗的夜空挂着许多美丽的星星,大约在1800年前,有一个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特别爱数星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则故事———《数星星的孩子》(板书课题)。这种方式简洁,省时,可以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 7. 资料交流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我们可以利用导入环节进行资料交流,既可以补充课文内容,又可以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让学生带着丰厚的知识背景,带着交流后的自信,走进新课的学习。例如:《恐龙的灭绝》一文导入可以这样考虑,“恐龙”是现代孩子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文章从题目到内容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然而恐龙却是生活中已经不存在的生物了。课前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丰富学生对恐龙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上课伊始,老师可以利用课件或模型提问:“你们课前对恐龙有了一些了解,老师现在要考考你们,认识这些是什么恐龙吗?”在学生抢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对恐龙的了解。“这么多不同类型的恐龙都灭绝了,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赶快在文中找找答案吧!”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设计抢答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交流对恐龙的了解,让学生发现自己已有生活经验与课题内容之间的相似性,激活原有体验,激发求知的兴趣,让学生在开课时就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 应注意的是:各种方法的运用不是独立的,可以互相配合使用;教师导入的形式,语言应简洁,不能占用课堂上过多的时间。 课堂教学提问技能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方式,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提问技能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提问的手段达到某一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教师掌握提问技能,就能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或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这是激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这个目的。如果提问的质量低劣或提问不得法,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提问要有目的性 所谓目的性是指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难点、训练重点,要问到关键之处。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围绕课题设计了一组问题:什么叫“将相和”?课文中的“将”和“相”各指的是谁?他们因什么“不和”?又因什么“和”了呢?这一组问题环环相扣,切中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真正起到一问牵全篇的作用,使教与学双边活动目的性十分明确。 2. 提问要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首先应该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每名学生的认知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学习起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如《月光曲》一课,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充分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回答。问题一:贝多芬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夜晚创造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问题二: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穷兄妹俩说了些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他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夜晚能创造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难度不是很大。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回答问题二比回答问题一可能容易一些,因为问题二有一个思维的坡度。所以,我们常说好的问题应该是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3. 提问要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教师课堂上问得热热闹闹,学生答得痛痛快快,如教学低年级《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样描述:古时候,有一个人,他想要葫芦。于是,老师问: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谁?想干什么?这三个问题都是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充斥课堂,不仅是一种时间的浪费,更是对生命的浪费,看似活跃的课堂,其教学效率是很低的,因此,课堂提问要避免向学生提没有启发性的问题。 4. 提问要有层次性 提问的层次性就是要求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般来说,认知记忆性问题在先,推理性问题次之,创造性及评价性问题在后。所谓认知记忆性问题是指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需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的重复,比如记忆资料、命名、观察、分类、朗读、准备已知定义。而推理性问题是指学生回答问题时,须对所接受或所记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合、推理、比较,提供简单的叙述和解释。创造性问题是指学生回答问题时,须将要素、概念等重新组合或采用新奇、独特的观点作出异乎寻常的反应,此类问题并无单一性质的标准答案。评价性问题是指学生回答问题时,须先设定标准或价值观念,据此对事物进行评价判断或选择。 提问注重层次性能使多数学生参与,使全体学生都能注意反应。 5. 提问要把握好时机 提问要把握时机,最好在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时进行,这是具有启发意义的最佳时机。此时,学生思维活跃,跃跃欲试,教师把握好这个时机提问,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解决。 6. 提问要面向全体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被几个班级的学优生垄断,众多的学生处于陪读、陪听的地位,这严重影响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遵循教育公平的原则,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言、展示自我见解的机会,让每名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权利,当然这不是在一节课上能做到的,但在一个相对长的教学时间里是应该考虑到的。其次,在备课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优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到”,“吃得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外,还要注意提问的策略,提问时应当面向全体,先把问题提出来,给全体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再指名让学生回答。如果先指名后提问,其他学生会误认为问题是为这名同学个人提出的,也就“事不关己”了。 这里须要特别强调的是,课堂提问已不是教师的专利,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产生问题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质疑的平台,教给质疑、解疑的方式方法,使师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激活课堂的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讲解技能 讲解技能作为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技能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教师有无高超精湛的讲解技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氛围和教学效果,也影响教学其他环节的实施。但有人担心,讲得多,不就是“满堂灌”、“填鸭式”吗?讲多了,不就是“越俎代庖”了吗?这主要是因为讲解具有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如果讲解不得法,造成完全以教师为主的单项信息交流,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结果很容易导致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参与意识减弱,进而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同时,在讲解的信息传播中,学生只听不做,获得的只是间接的感性材料,没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感悟,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讲解不能作为教学的唯一方式。讲解只有与其他教学方式合理搭配与构建,才能有真正的实效性。一般来说,教师的讲解放在导入环节、过渡环节、重难点的点拨以及点评和总结环节。 小学语文课中的讲解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描述性讲解 描述性讲解是指教师在讲解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客观事物的外部形象特征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 如李心学老师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导入语中这样描述:岁月的风雨,可以洗去我们许多记忆;历史的车轮,可以磨掉我们许多的往事。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1976年1月8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敬爱的周总理离开了我们。1976年1月11日下午,在长安街上,百万群众自发云集在街道两旁,在泪雨与哀号中,向缓缓驶去的灵车沉痛地告别。这是历史上空前的葬礼!时至今日,已隔多年,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尽管同学们没有亲眼看到这动人的一幕,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却可以把我们带到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 这段富有激情的描述,起到了酝酿情绪、激发情感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学生在教师语言的感染下,很快入境入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2. 概括性讲解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难点、知识的重点、学习方法以及存在认识分散、含糊混淆的情况进行归纳、整理、概括总结的一种方式。 如一位老师在讲《田忌赛马》一课时,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讲: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想提些什么问题?学生答:田忌是谁?他是怎样一个人?田忌跟谁赛马?怎样赛马?赛马的结果怎样?老师问:刚才你们提的问题是围绕哪个词来提的?生答:赛马。老师又说:我们提问题不是随便提的,而要抓住重点词来问。提问时要讲究提问的方式,如:问人的问题要用“谁”来问,问事的问题要用“怎么样”来问,问理的问题要用“为什么”来问。下面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下文。 这段话通过学生质疑,讲解了怎样提出问题和表达问题的方法。 3. 启发性讲解 启发性讲解是通过教师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进行回忆,或者通过启发性的引导和问题建立起联系来认识事物的本质。 如一位老师在《第一场雪》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作者喜欢上这一场雪,仅仅是因为雪大、雪美吗?依照你们平时的学习习惯,运用你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联想”这一段,开始吧!(学生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概括性的语言汇报—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是啊!三年以来的第一场雪,作者心里能不高兴吗?因此,他联想到这样一句俗话———瑞雪兆丰年,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是作者对这场雪的直接赞美!此时,再来读课题,你会怎么读?(生答:读出“喜”、“赞”) 在这里老师抓住一句俗语、一句谚语点明作者喜欢这场雪的原因,并启发学生感悟作者写这场雪的情感点。 语文课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还有说明性讲解、解释性讲解等。但无论如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上出语文课独特的魅力,就必须善于“讲”,把“讲”作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去训练。从根本上说,老师的“讲”不仅仅是个语言表达的问题,更是一个学识水平问题。因此,要提高教师“讲”的水平,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学识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多读书,多学习,广泛涉猎,博古通今,使自己有“一桶水”、“一缸水”直至“长流水”,这样语文课上需要讲的时候,才能讲得精当,讲得出神入化,讲得学生沉浸其里,陶醉其中,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使学生在教师春风化雨般的语言中潜滋暗长。 除了以上谈到的主要教学技能以外,作为语文教师还应该掌握朗读技能、写字技能等。因为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书写能力。一位语文教师能否具备良好的朗读技能、书写技能,对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起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求教师说好普通话,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和书写能力,在教学中既能给学生以指导,又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1. 请你结合当地小学语文教学情况,选取某一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认真备课,编写一份教案,并在微机教室或小组内试讲,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2. 请你利用图书馆或网络,尽可能多地收集一些小学语文教案、说课稿。每人设计一份说课稿,建议在班级或年级开展一次说课比赛。 3. 请你听几节小学语文课,就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或想法,并在小组内与同学、老师交流。-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教师 教学 技能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