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清单梳理.doc
《高中历史知识清单梳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知识清单梳理.doc(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一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三个特点: 1.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二、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小农经济的弊端: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脆弱性。 三、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 原始至商周:石、木、骨; 春秋战国:铁农具; 春秋后期:牛耕出现; 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 西汉中期:牛耕广泛推广; 唐代:曲辕犁,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定型。 四、农业灌溉工具:曹魏翻车(人力) 唐代筒车(水力) 五、水利设施:春秋战国时期芍陂、李冰父子的都江堰、郑国渠、西汉的漕渠、白渠;西域的坎儿井。 第二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商周时期—井田制(土地国有); 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 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是中国征收农业税的开始,实际上客观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井田制被取代根本原因: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封建社会,土地分为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其中私有土地占主体。 二、土地私有制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主要);自耕农私有土地。 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的私有。为了抑制兼并,北魏开始采取均田、限田措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因仍是土地是私有的。);明代的鱼鳞图册也是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三、租佃关系:战国产生; 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普及到全国。 第三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山西、山东、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二、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区域的多样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人口的三次南迁:两晋之际、安史之乱之后、两宋之际 四、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劳动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稳定的环境、南方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南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 第四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金属冶炼术: 1、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青铜时代。 2、春秋时期冶炼生铁、钢; 3、燃料:汉代用煤做燃料冶铁,北宋冶铁普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南宋,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 二、纺织业: 丝织业: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汉代获得了“丝国”称号;唐代缂丝技术; 棉纺织业: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黄道婆;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松江;明后期,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三、陶瓷业: 制陶业: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成就; 制瓷业: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隋唐—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唐三彩(陶器);宋代—瓷都;元代—彩瓷、青花瓷;明—五彩瓷、斗彩;清—粉彩、珐琅彩。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类型(3种): 1、家庭手工业(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稳定小农经济,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 2、官营手工业(西周开始,产品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从征役制到雇募制,强制服役,工匠不满,明前期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3、私营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局部地区的局部行业产生了雇佣关系) 第五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商业的发展: 商朝—职业商人、最早货币; 周朝—工商食官; 春秋—私商、都会; 隋唐—商业贸易蓬勃,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宋—最早纸币(交子),集镇、夜市兴盛; 元代—广泛流通纸币; 明清—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区域性的大商帮出现。 二、城市的发展: 周至唐代以前:坊市分开,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唐代: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经济功能加强; 明清时期: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这类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 三、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通道: 1、汉代:丝绸之路 2、唐代: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造船业、制瓷业发达) 3、宋代:海上陶瓷之路(政治上的不统一) 4、明清:明(明州、杭州、泉州、广州);清(十三行) 明实行海禁,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因此明清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朝贡贸易”。 四、重农抑商 商鞅变法开始推行,基本延续到清朝灭亡(中唐后有所松动,宋出现榜下捉婿)。 评价:利:重农抑商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在封建社会初期或朝代初期,有利于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及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弊:但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成为导致中国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六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农业:明清时期生产技术提高,双季稻,引进玉米、番薯高产作物,广泛种植棉花; 手工业:明中叶,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工商业市镇兴起; 综合国力:明清,世界白银产量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二、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叶以后出现; 1、判断标准:商品生产(流入市场,增殖利润),雇佣劳动,手工工场; 2、范围: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存在。3、无法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居主导地位,加上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及其低下,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三、海禁、闭关锁国:为了巩固统治,明—海禁、清—闭关锁国,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四、明清时期,中西方对比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一、世界市场形成的三个阶段: 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1500年前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2、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3、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二、世界市场形成途径: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逼迫。 第七课 新航路的开辟 一、原因:根本原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社会原因:对东方贵重金属和贵重物品的渴望; 政治因素: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宗教动力:基督教传教; 客观条件:航海造船技术的提升,具备了远洋航海的条件。 二、新航路开辟的概况:葡萄牙往东,西班牙往西 弟弟(迪亚士)到非洲;哥哥(哥伦布)去美洲; 大家嘛(达伽马)到印度;没钱了,卖着轮船(麦哲伦)环球走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全球: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欧洲:商路、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美洲:灭顶之灾,金银矿的开采、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原始积累做出贡献; 非洲:黑奴贸易; 亚洲:大量白银流入。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评价的方法: 1、 三个原则: 全面性(一分为二,辩证地分析); 历史性(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不苛求古人); 史论结合(有史实有依据,不脸谱化、不贴标签)。 2、两个标准: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标准,而非道德的标准; 实践的标准。即看事件的客观结果,而非主观动机。 以多元史观角度解读新航路的开辟: 全球史观: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世界由孤立走向整体; 现代史观:是西欧资本主义扩张发展和资产阶级壮大之路; 文明史观: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新旧世界,亚非美欧文明 的交汇融合; 革命史观:是殖民掠夺之路,是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之路; 社会史观:增加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第八课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欧洲早期殖民扩张(控制海上霸权) 1、16世纪:葡萄牙(往东)、西班牙(往西) 殖民重点:葡萄牙(亚非+巴西);西班牙(美洲+菲律宾群岛) 衰落原因:西葡并未将金银转化为资本。 2、17世纪上半叶:荷兰(海上马车夫) 崛起原因:造船业、航海业发达;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最大特点); 衰落原因:英国的工业资本 荷兰的商业资本。 3、18世纪下半叶:英国(殖民帝国) 与荷兰相比,英国崛起最突出的特点是:工业资本战胜商业资本(注意:此处的“工业资本”其实指的是制造业,而非工业革命后用机器生产的工业)。 英国成为头号殖民帝国的途径:海盗劫掠、商业战争、黑奴贸易。 三次商业战争: (1)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了海上殖民扩张。 (2)17世纪通过三次英荷战争,取得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 (原因:17C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进入英国和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英国船只载运,荷兰反对,结果:英夺取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 (3)18世纪中期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 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从法国手中获得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下图),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自诩日不落帝国。 第九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况(重点识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 间 开始于1760s,完成于1840s 开始于1870s,完成于20世纪初 发生国家 始于英国,向欧美大陆扩散 在英、美、德等国同时进行 发生条件 ①市场、制度、资本 ②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实质:农业资本主义化)提供廉价自由劳动力。 补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提高土地使用能力(推广机械化)加速圈地。政府议会立法确认,使圈地合法化。 ③科技:牛顿经典力学、手工工场时期的技术积累 ④英国煤铁资源丰富;专利法保护私人产权,鼓励发明。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再度扩大,迫使生产领域进一步进行技术革新 标志性成就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电力(电动机、发电机、电灯、电影)内燃机 新兴工业部门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开采业、石化工业 交通、通讯 火车、汽轮、有线电报 汽车、飞机、xx、无线电报 主要特点 科学与技术未结合,发明主要来自发明家的经验积累 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发明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 影 响 生产力 手工工场 机器工厂,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城市化进程开始。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对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深刻的影响。 生产组织形式 以工厂制为组织形式,所有权经营权合一。 以垄断(大企业、跨国公司)为组织形式,所有权经营权相分离,生产效率提高。 生产关系 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迁,封建等级制度彻底消亡。但贫富分化拉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资本主义各国进入帝国主义(垄断)时代,主要大国拉开瓜分世界的序幕。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对外侵略方式 经济上以输出商品为主,军事上到处扩张。 经济上以输出资本为主,军事上到处扩张,彼此争夺,企图瓜分世界。 第十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鸦片战争后的变化: 1、中国古代传统的经济结构是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结构;2、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耕织分离;为19世纪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3、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4、鸦片战后,社会结构出现变化:买办阶层兴起。 二、洋务企业——1861年至1895年,清政府自上而下自强求富的革新运动: 1、内容:创办军用、民用工业;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创办近代海军。 2、军用企业 第一家——安庆内军械所(开启了近代化); 规模最大——江南制造总局; 民用企业 最大——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第十一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发展历程: 产生:19世纪70年代(外资、洋务企业的刺激影响;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夹缝中生存 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收回利权运动)。夹缝中生存 黄金时期(短暂春天):1912—1919 (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契机;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轻工业发展迅速,化学工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短暂发展:1927——1937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出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 陷入困境:1937——1945(日本侵华“适地适产主义”) 日益萎缩:1945——1949(三座大山“官僚资本、外国资本主义、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 第十二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对官服产生冲击(西式军服); 民国期间—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 中山装、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清政府颁布自由剪发令; 辛亥革命后发出《剪辫通令》剪发成为一种政治象征。 “缠足运动”兴起早结束晚。 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太平天国起义后,民众有了“新闻”的观念。《申报》是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新文化运动以后,报纸普及。 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20世纪30年代,出现电影院; 见面、称谓的变化体现了平等、自由的文明精神; 近代婚姻风俗的变化是在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的推动下,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 近代生活的变迁是在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影响下发生的。 第十三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英国修); 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 宫廷专列——紫光阁铁路; 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京张铁路(国人第一条自行设计的铁路)。 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轮船招商局; 航空事业起步于1918年——研制水上飞机,设“筹办航空事宜处”; 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1877年,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增强,促使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十四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7—1921年 1、背景:内忧外患(国外,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与封锁;国内,叛军的存在。) 2、内容:余粮征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强制劳动。 3、影响: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列宁想要通过这一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引发了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 1、内容:固定粮食税;重要企业仍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及国家无力经营的允许本国及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企业;自由贸易;按劳分配。 2、“新”指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发展生产力,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行粮食税,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政权。 三、新经济政策向斯大林体制过渡:1928年—20C30S中期 1、内容: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即集体农庄。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逐步取消新经济。 四、斯大林模式:20世纪30年代中期确立 1、内容:单一的公有制;指令性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2、特点(表现僵化):①所有制:单一公有制;②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分配方式:平均主义;④产业结构:重工业优先发展,农重轻比例严重失调;⑤积累及消费:重积累,不注重消费,民众生活水平长期没有提高。 3、评价: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1937年,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日后战胜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农重轻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企业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发展。 第十五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 经济危机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主要原因:供求矛盾。 政策原因:自由放任政策。 直接原因:股市崩盘。 2、危机处理及后果: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提高关税、货币贬值),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国内: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新”指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1、内容: 1)整顿财政金融(首要环节); 2)调整工业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核心):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3)农业: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4)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2、核心内容: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3、实质: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第十六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3方面) 一、国家大力干预经济(三个方面) 1、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英法德)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日本) 3、扩大政府开支利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美国) 影响:通过国家干预,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但国有企业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二、企业自我调整: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分散化)和经营者革命(企业经营权、所有权分开。出现新中间阶层)。 三、福利国家(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的社会化。影响: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是,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PS: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 1)20C50—60S,黄金时期 2)1973年后, 出现“滞涨”现象(政府应对措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3)20C90S,美国实行“新中间道路”,即介于计划与市场的道路。 (20C90S,美国还致力于发展“新经济”(知识经济),即依靠信息、科技维持经济的增长,而非依靠传统的土地资源支撑。) 第十七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核心农业)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在理论上没有突破,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核心工业,运用价值规律)仍未突破原有经济体制。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与美国的军备竞赛,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本性的变革,经济改革失败后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十八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过渡阶段:1949——1956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1956):一化三改。 1、工业化—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建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2、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生产资料由私转公,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3、改造的方式: 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初级—高级) 资本主义工商业:1953年前,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1953—1956年,公私合营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1、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2、“左倾”错误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大跃进(城市、农村):以大炼钢为中心,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1960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调整轨道。1962年,国民经济基本好转。 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实际就是对中国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所有制、体制、分配方式和经济结构进行改革。 2、经济改革的步骤:农村—城市—体制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2)城市: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体制:(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十四大)。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中国对世界开放:点线面点面 1980年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984年沿海开放城市;随后,沿海经济开发区;1992年开放浦东(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特点:中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世界对中国开放: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二十三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个中心,二个体系,三大支柱:以美国为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世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贸总协定。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世行(长期贷款,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恢复)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短期贷款,稳定国际汇率)。 3、实行“双挂钩”原则。 评价:确立了二战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体系(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关贸总协定:1947年签订。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1995年更名为世界贸易组织。 第二十四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一、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1. 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2. 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3. 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 4. 法德和解 二、 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经济合作组织,在经济、政治方面合作。)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开始运作。1991年通过《欧洲联盟条约》,将“欧共体”改名“欧盟”。1993年,欧盟(经济政治合作组织,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合作)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 三、 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有利于欧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平与稳定,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二十五课 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东盟 1967年“东盟”成立。1976年将政治合作列入联盟合作范围。1999,东南亚10个国家加入东盟。2002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域组织。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贸易伙伴关系,实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三、亚太经合组织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APEC方式:开放主义原则、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 第二十六课 经济全球化趋势 90年代经济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一、原因: 根本推动力:科学技术。 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两极格局为经济全球化消除了障碍。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表现: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三、影响: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资源;提高生产率;为各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四、问题: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引发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五、解决方式: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知识 清单 梳理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