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白皮书 2023.pdf
《中国移动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白皮书 202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白皮书 2023.pdf(9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前 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2022 年 6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 号)、2022 年 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国办函2022102 号)及 2023 年 2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系列会议精神和政策文件旨在加强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以促进政府履职协同高效为主线,以数据资源要素为核心驱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建立健全权威高效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整合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增强数字政府效能,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有效利用,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有助于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造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优质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面对新形势新机遇,作为网信领域中央企业,中国移动锚定创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新定位,践行创世界一流力量大厦新战略,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我们持续发挥基础设施、数据、平台、应用端到端贯通的禀赋优势,推进新基建、融合新要素、激发新动能,全面提升面向数字政府建设的一站式、全流程信息服务能力,勇担支撑数字政府智能集约发展的排头兵。中国移动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白皮书(2023 版)阐述了中国移动在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领域的政策分析、趋势判断、整体架构、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典型案例和生态体系,旨在为数字政府深入规划建设中提供系统性、先进性、高质量的服务能力。本书编写组指导单位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政企事业部编写单位中移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目录01行业趋势02愿景内涵03整体架构04应用场景05典型实践06产业协作101行业趋势21.1.1 党和国家发展战略部署:持续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数字政府建设进入全面加速期2022 年是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全面实施的关键一年,自 2022 年 3 月以来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的指导意见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相继制定印发,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数字政府发展战略部署的高瞻远瞩。现阶段,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在政策推动、基础建设、服务保障、平台支撑、创新探索等方面都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数字政府建设进入全面加速期,已然成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形成数字治理新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1.1.2 新型生产要素创新驱动: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2017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2019 年 10 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3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将数据视作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并列,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为进一步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指明了方向。2021 年 3 月,中央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强调,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统筹数据开发利用、隐私保护和公共安全,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2022 年 6 月,国务院印发 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 号)指出,构建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加强数据治理,依法依规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确保各类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2022 年 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国办函2022102 号)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立健全权威高效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整合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增强数字政府效能,营造良好数字生态,进一步发挥数据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和群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有效利用,构建完善数据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充分释放政务数据资源价值,推动政府治理4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023 年 2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到 2025 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大幅增强,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数字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数字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应用创新全球领先,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打开新局面。1.1.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规划建设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2017 年 12 月 8 日,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提出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2020 年 12 月 30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提出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要坚持统筹协调应用牵引、安全可控、依法依规,以业务协同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全面构建政务数据共享安全制度5体系、管理体系、技术防护体系,打破部门信息壁垒,推动数据共享对接更加精准顺畅。首次提出建设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2022 年 4 月 19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提出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进一步明确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国家已明确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的建设任务,但是时间要求紧、建设任务重,必须加快推进部署建设,不断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1.2.1 建设现状(1)政务数据管理职能基本明确2016 年以来,国务院出台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发201651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应用工作。目前,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结合政务数据管理和发展要求明确政务数据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大数据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组织实施政务数据采集、1摘自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22102 号文6归集、治理、共享、开放和安全保护等工作,统筹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2)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基本形成目前,覆盖国家、省、市、县等层级的政务数据目录体系初步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汇聚编制政务数据目录超过 300 万条,信息项超过 2000 万个。人口、法人、自然资源、经济等基础库初步建成,在优化政务服务、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生态环保、信用体系、安全生产等领域主题库建设,为经济运行、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等政府职责履行提供有力支撑。各地区积极探索政务数据管理模式,建设政务数据平台,统一归集、统一治理辖区内政务数据,以数据共享支撑政府高效履职和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 26 个政务数据平台、257 个市级政务数据平台、355个县级政务数据平台。(3)政务数据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基础能力不断提升,已实现县级以上行政区域100%覆盖,乡镇覆盖率达到 96.1%。政务云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夯实,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云基础设施基本建成,超过 70%的地级市建设了政务云平台,政务信息系统逐步迁移上云,初步形成集约化建设格局。建成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起覆盖国务院部门、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数据7共享交换体系,初步实现政务数据目录统一管理、数据资源统一发布、共享需求统一受理、数据供需统一对接、数据异议统一处理、数据应用和服务统一推广。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已接入各级政务部门 5951 个,发布 53 个国务院部门的各类数据资源 1.35 万个,累计支撑全国共享调用超过 4000 亿次。国家公共数据开放体系加快构建,2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成了数据开放平台,提供统一规范的数据开放服务。1.2.2 取得的成效(1)经济调节方面,利用大数据加强经济监测分析,提升研判能力。数字技术在宏观调控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分析、投资监督管理、数字经济治理等方面应用持续深化,政府经济调节数字化水平逐步提高。各地区运用大数据强化经济监测预警,加强覆盖经济运行全周期的统计监测和综合分析,不断提升对经济运行“形”和“势”的数字化研判能力。(2)市场监管方面,通过数据共享减轻企业负担,提升监管能力。利用前端填报合并、后端数据共享等方式,推进市场监管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海关、商务等多部门业务协同,实现企业年报事项“多报合一”,减轻企业负担,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利用法人基础信息,支持地方和部门开展企业违规行为监管、行业动态监测和辅助决策分析,防范企业经营风险。8(3)社会管理方面,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大数据算法建模、分析应用为手段,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通过数据融合支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开展危化品、矿产等重点企业风险态势分析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等工作,提升社会治理、应急指挥的效率和质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信用状况分析,揭示社会主体信用优劣,警示社会主体信用风险,整合全社会力量褒扬诚信、惩戒失信。(4)公共服务方面,促进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提升办事效率。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数据资源,促进政务服务办理方式不断优化、办事效率不断提升,创新个税专项扣除、跨省转学、精准扶贫、普惠金融等服务模式,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目前,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 90%以上,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速推进。(5)生态环保方面,强化环境监测和应急处理能力。建设生态环保主题库,涵盖环境质量、污染源、环保产业、环保科技等数据,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支撑环境质量监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等 23类应用,为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了数据支持。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及时响应并解决各地区提出的数据共享需求,推动各类防疫数据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互通共享,目前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共享调用健康码、核酸检测、疫苗接种、隔离管控等涉疫情数据超过 3000 亿次,为有效实施精准防控、9助力人员有序流动,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务数据统筹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国家层面已明确建立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但部分政务部门未明确政务数据统筹管理机构,未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各级政务部门既受上级主管部门业务指导,又归属于本地政府管理,政务数据管理权责需进一步厘清,协调机制需进一步理顺。基层仍存在数据重复采集、多次录入和系统连通不畅等问题,影响政务数据统筹管理和高效共享。(2)政务数据共享供需对接不够充分当前政务数据资源存在底数不清,数据目录不完整、不规范,数据来源不一等问题,亟须进一步加强政务数据目录规范化管理。数据需求不明确、共享制度不完备、供给不积极、供需不匹配、共享不充分、异议处理机制不完善、综合应用效能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3)政务数据支撑应用水平亟待提升政务云平台建设与管理不协同,政务云资源使用率不高,缺乏一体化运营机制。政务数据质量问题较为突出,数据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亟待提升。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综合分析需求难以满足,数据开放程度不高、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地方对国务院部门10垂直管理系统数据的需求迫切,数据返还难制约了地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数字化创新应用。(4)政务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健全由于各地区各部门产生政务数据所依据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不尽相同,政务数据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化支撑,在数据开发利用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数据进行清洗、比对,大幅增加运营成本,亟需完善全国统一的政务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部分地方和部门对标准规范实施推广、应用绩效评估等重视不足,一些标准规范形同虚设。(5)政务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亟须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后,亟须建立完善与政务数据安全配套的制度。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数据安全技术防护能力亟待加强。缺乏专业化的数据安全运营团队,数据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在制度规范、技术防护、运行管理三个层面尚未形成数据安全保障的有机整体。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逐渐成为政府提高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的发展趋势,主要包含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数据共享、数据安全、数据开放、创新应用、标准引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111.3.1 数据整合数据整合是政务大数据体系发展的基础,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整合方式:从传统的静态、单一、分散式向动态、多元、协同式的整合方式转变,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整合。(2)整合技术:采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数据整合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和深度挖掘。(3)整合效果:通过数据整合,实现政务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共享化,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1.3.2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在政务大数据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发展趋势如下:(1)分析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先进方法,实现数据的深度分析和预测,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分析技术:运用大数据技术,如 Hadoop、Spark 等,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快速处理和挖掘。(3)分析成果: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为政府决策、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指导。1.3.3 数据共享数据共享是政务大数据体系的关键,其发展趋势如下:12(1)共享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共享机制,促进政务数据的流通和利用。(2)共享平台: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调度,提高数据共享的效率和质量。(3)共享安全:采用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安全措施,保障数据共享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性。1.3.4 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政务大数据体系的基础保障,其发展趋势如下:(1)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手段,确保政务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安全机制: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职责和权限,实现数据安全的全面管理和监控。(3)安全技术:采用数据加密、安全存储、访问控制等安全技术,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或损坏,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1.3.5 数据开放数据开放是政务大数据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发展趋势如下:(1)开放平台:建设开放的数据平台,促进政务数据的开放和流通,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和影响力。(2)开放数据:开放有价值的政务数据,鼓励企业和社会公众对数据进行利用和创新,推动数据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最大化。13(3)开放共享:通过数据开放,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创新和发展。1.3.6 创新应用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具有广泛的创新应用场景,其发展趋势如下:(1)政府决策: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针对性。(2)社会治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社会问题的监测和预警,提高社会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公共服务:通过数据整合和开放,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和质量,提高公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1.3.7 标准引领标准引领是推动政务大数据体系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发展趋势如下:(1)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包括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标准,促进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2)标准规范:制定具体的标准规范,如数据格式、数据处理流程、数据质量评估等方面的规范,确保数据处理和利用的可靠性。(3)标准实施:加强标准实施力度,推动标准在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和推广,提高数据的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141.3.8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政务大数据体系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发展趋势如下:(1)人才培养:加强政务大数据领域的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政务大数据体系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人才引进: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弥补政务大数据领域的人才缺口,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推动政务大数据体系的创新发展。人才使用:建立合理的人才使用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当前,政务数据逐渐呈现出资源化、资产化和货币化三项必然趋势转变,根据国家要求及其他省份的典型经验,可以推知政务数据体系的建设模式有如下发展趋势:统建是主流,数据质量是关键,数据目录是核心,分级分类是基础,全省统筹一盘棋,数据运营是保障。1.4.1 国家要求“2023 年底前,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具备数据目录管理、数据归集、数据治理、大数据分析、安全防护等能力,数据共享和开放能力显著增强,政务数据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面摸清政务数据资源底数,建立政务数据目录动态更新机制,政务数据质量不断改善。建设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经济、电子证照15等基础库和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生态环保、应急管理、信用体系等主题库,并统一纳入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政务大数据管理机制、标准规范、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政务数据资源基本纳入目录管理,有效满足数据共享需求,数据服务稳定性不断增强。到 2025 年,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更加完备,政务数据管理更加高效,政务数据资源全部纳入目录管理。政务数据质量显著提升,“一数一源、多源校核”等数据治理机制基本形成,政务数据标准规范、安全保障制度更加健全。政务数据共享需求普遍满足,数据资源实现有序流通、高效配置,数据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有效支撑数字政府建设。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显著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数字政府建设和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要求,以高效支撑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治理能力为目标,构建“数据资源领先、数据技术领先、数据运营领先、数据安全领先、数据创新领先”的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引领数字经济发展,为数字中国建设构建强力数据引擎。”22摘自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22102 号文1602愿景内涵17中国移动明确“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定位,高度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至诚尽性、成己达人”的履责理念,以数智创新、包容成长、绿色低碳为行动主线,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以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推动数字政府建设,让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中国移动全力构建基于 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的“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围绕数字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大数据、社会治理、市场经济、生态环保等各个重点领域,坚持深化创新链和产业链双链融合,凝聚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协同发展。构建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微企业高效协作、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链协同联动体系,共创生态共荣新格局,为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落实国家数字政府建设和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要求,以高效支撑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治理能力为目标,构建“数据资源领先、数据技术领先、数据运营领先、数据安全领先、数据创新领先”的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引领数字经济发展,为数字中国建设构建强力数据引擎。1803整体架构19中国移动基于丰富的数字政府建设经验总结形成开放协同的整体性数字政府架构体系,并根据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要求从该架构体系中提炼出涵盖了云、网、数据基座、政务服务能力平台、统一入口、应用以及安全等数字政府建设全要素的一体化大数据支撑体系。通过能力复用与开放,实现业务协同和行业生态接入,适应省、市、县等各级数字政府建设需求,成为中国移动在数字政府领域的最核心的抓手。以政务服务和特色应用为驱动,构建一站式政务服务能力超市,实现全面能力开放。实现业务功能原子化沉淀,通过统一接口标准打破已有壁垒,实现能力统一汇聚和调用。实现多源异构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开发、数据服务等功能,为上层应用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服务。通过 AI 算法的集成、训练与推理,为数字政府提供智能问答、智能审批、精准推荐等多场景应用。提供统一消息推送和即时通信能力,实现政务办公和应用集成,助力政务办公高效协同。系统能力开放水平和技术能力已达到全国第一梯队。中国移动一体化大数据支撑体系基于数字政府架构体系,按照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文件要求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包括数据仓/库、数据目录系统、数据开放系统、数据治理系统、数据共享系统、标准规范、安全保障、管理机制等内容。以全国最高标准构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制定一体化政务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及运营运维体系,全面涉及数20据分析系统、数据目录系统、数据开放系统、数据治理系统、供需对接系统、数据共享系统等标准规范领域,并在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中得到全面实践。3.1.1 技术架构中国移动一体化大数据支撑体系基于中国移动开放协同的整体型数字政府架构体系,按照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文件要求进行顶层规划设计,包括数据仓/库、数据目录系统、数据开放系统、数据治理系统、数据共享系统、标准规范、安全保障、管理机制等内容。中国移动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顶层设计纵向贯穿国家级、市县乡级政务大数据平台,自下而上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支撑层、数据资源库、应用支撑系统、政务数据服务门户等模块,横向从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管理机制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顶层设计的整体架构。21图 1 整体架构图政务数据平台的建设包括目录编制、供需对接、汇聚整合、共享开放,与国家平台实现级联对接等。依照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文件要求,各县(市、区、旗)原则上不独立建设政务数据平台,可利用上级平台开展政务数据的汇聚整合、共享应用。(1)基础设施层基础网络:依托中国移动网络资源优势,推动 5G 与电子政务网络的深度融合,应用网络切片技术、区块链服务网络 BSN、量子通信、物联网技术,构建全方位支持 IPv6 的新一代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电子政务网络设施,致力于助力各级政府打造覆盖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政务业务支持网络。为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网络互通、数据共享、应用协同提供支撑。打造先进、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网络云平台:依托中国移动 OneCity 平台,融合 5G+AICDE 等新技术,按照“多云统管”的思路,形成一体化云管理平台,对云资源实22行统一管理、统一监控和统一运维。坚持自主创新原则,持续提升云平台的支撑能力、安全水平,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业务应用提供安全、稳定、可靠、按需使用、弹性伸缩的云资源能力。构建数据、AI、集成和各类基础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智能化云网融合底座。(2)数据支撑层数据服务平台:包括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据安全治理平台等应用支撑系统。通过多源数据的归集、治理、交换,构建数据融合共享、全域动态感知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和应用,驱动数字化转型,打造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生态宜居、产业创新新方式,全面赋能数字政府,实现治理模式、服务模式、经济发展模式优质升级。推动数据要素开放共享。强化国家、省、市三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级联,建立“应享尽享”管理制度,扩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覆盖范围,完善数据回流机制,加速数据流动,盘活数据资产,满足各方数据共享需求。深化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建设,围绕需求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屏统揽应用需求为导向,重点针对高频事项清单、权责清单等服务事项,明确数据责任主体,加强数据资源普查,建立数据统一资源目录,实现数据规范化管理。形成包括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部门政务专题数据库为核心的政务大数据基座,为建立大数据战略及提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打下坚实基础。23公共支撑服务平台:提供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统一公共支付体系、统电子证照库、统一电子印章等共性服务能力,融合 5G、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为各级、各部门和各类应用系统提供公共应用和支撑能力保障,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好办”等应用场景。(3)数据资源库数据资源库包括基础信息库、主题库、专题库等应用支撑系统。基于业务应用驱动,建立综合人口库、综合法人库、自然资源和地理信息库等资源库,通过对省内部门数据、基础数据、主题数据等进行抽取、清洗、挖掘、分析后形成主题、专题事项服务型数据集,为数据运营中心提供数据资源、数据分析和指标服务,满足运营指挥中心大屏应用板块展示和分析统计需求,同时衍生出数据变化的影响分析。并统一归集治理数据,同时形成数据质量检查的规则规范,提高数据质量。打通数据共享的通道,并形成数据追溯的机制。确保关键主题、专题数据效能及指标的一致性,保障专题库数据的有效、全面、及时性,高效支撑运营指挥中心,同时打通信息壁垒,满足跨部门、跨层级应用需求,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应用效率。从源头上加强数据汇聚共享和数据挖掘分析,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政务服务、城市综合管理决策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综合能力,为领导决策和部门决策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4)应用支撑系统24应用支撑系统包括数据仓/库、数据目录系统、数据开放系统、数据治理系统、数据共享系统。数据仓/库:实现海量数据的转换清洗,同时支持各异构数据源之间的全量、增量同步需求,以及数据流的在线监控,通过平台可以实现数据融合、数据共享以及业务协同,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数据汇聚平台主要包括数据源管理、按需归集、增量字段管理、数据流管理、数据流监控、整库同步、CDC 实时同步、单位管理、数据汇聚监测等功能。数据目录系统:即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包括数据资产盘点、数据地图、资产监控、资产可视化等功能,实现数据的资产化,实现数据资产的集中管理、分类检索,为数据管理者和使用者理解数据、增强共享和使用数据提供帮助。数据资产管理平台,汇集所有能够产生价值的数据资源,以数据目录的形式提供了数据展示的窗口。对政务数据资产进行组织,目录、表、字段等所有资产清楚可见,资源资产覆盖数据归集;支持模糊全文检索,快速定位;实现数据资产的盘点与数据资产的评估。数据开放系统:通过搭建政务大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实现数据开放,数据安全组织管理体系明确“谁”在“什么时候”能对数据资产的“哪些方面”进行决策和行使管辖权;对于数据基于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违规使用监测等进行集中化和体系化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是计划、制定、执行相关安全策略执行的流程,确保数据和信息资产在25使用通过恰当的认证、授权、访问和审计等机制实现数据安全的治理目标。在数据安全建设过程行使评价、指导、监督、沟通的职能。数据治理系统:数据治理实现对数据资源的规范治理,构建数据资产清单,通过对数据标准的定义,规范化数据,基于数据仓库的业务数据,面向数据主题进行数据建模,建立维度逻辑表和事实逻辑表,并运用数据中台建模方法论,定义业务指标,通过数据任务计算指标数据,最终将数据提供上层业务应用,沉淀数据资产,使数据治理更加便捷和高效。数据共享系统:根据“以共享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以放管服为抓手、以安全为支撑、以制度为保障”的基本原则,搭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以电子政务各业务系统为数据来源,梳理各部门信息资源目录,理清政府信息资产家底,汇聚各部门的业务管理数据,打破信息孤岛,支撑跨部门、跨地域、跨系统的业务协同应用,简化优化群众办事流程,最大程度利企便民,打造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新模式,为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大数据产业发展打造良好的信息化基础。面向社会提供开放数据,促进公共服务领域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政府数据的免费使用来带动创新,创造出一些有助于大众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实用工具和产品。提供大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可视化和大数据展示能力,基于多维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大数据技术,基于共享交换平台汇聚的数据,展示各领域宏观运行态势。(5)政务数据服务门户26建设政务数据服务门户,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以政务数据平台为基础,推动构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从而有效解决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数据信息难以共享、业务难以协同、基础支撑不足等突出问题。全面梳理政务数据,形成较为完整、规范的统一政务数据库,建成覆盖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的统一网上政务数据平台。2704应用场景284.1.1 应用需求2015 年以来,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从共享交换时代进入大数据时代。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将“加快政务数据开发利用和共享开放,推动信息资源整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宏观调控科学化,推动政府治理精准化,推进商事服务便捷化,促进安全保障高效化。加快推动四项政府大数据工程实施,主要是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国家大数据资源统筹发展工程、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和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2017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有序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切实避免各级政务部门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加快推进“十件大事”:加快消除“僵尸”信息系统,促进部门内部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提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支撑能力,推进接入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快公共数据开放网站建设,建设完善全国政务信息共享网站,开展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和全国大普查,加快构建政务信息共享标准体系,规范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系统互认共享,实现政务数据共享和开放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到 2018 年 6 月底前,实现国务院各部门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统一接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29台,各地区结合实际统筹推进本地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初步实现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2017 年 12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时,对推进政府大数据发展给出明确指示:第一,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要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数字政府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综合分析风险因素,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要加强政企合作、多方参与,加快公共服务领域数据集中和共享,推进同企业积累的社会数据进行平台对接,形成社会治理强大合力。第二,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化民生服务,弥补民生短板,推进教育、就业、社保、医药卫生、住房、交通等领域大数据30普及应用,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要加强精准扶贫、生态环境领域的大数据运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助力。因此,打造大数据基座,旨在通过数据融合,打通业务壁垒,提升政府治理效率、改善营商环境,是数字政府建设、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4.1.2 应用方案(1)总体架构图 2 大数据基座总体架构图(2)大数据基座大数据平台搭建满足政务大数据汇聚、计算、存储、应用的大数据基础平台和数据仓库,支撑梳理政务和社会信息资源,编制大数据目录体系,支撑统筹规划建设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实现 5 大基础信息资源库(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31社会信用、电子证照)和数字政府相关主题库建设,支撑政务服务、指挥运行中心建设等。(3)大数据基座数据治理系统基于信息化服务框架体系的构建目标,以数据治理为抓手,通过各业务系统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形成以服务应用需求为主导的各类公共信息资源数据库,构建统一的数字政府数据资源中心,面向各类监管应用和大数据分析提供全面的、可靠的数据支撑的需求,大数据平台需要实现各部门的数据汇聚、发掘和应用,整合分散的数据资源和信息系统,加快完善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加快大数据采集利用。1)促进数据汇聚通过构建统一的云计算平台、统一数据中台,打破烟囱式的信息化体系,消除系统的隔阂统一管理,实现各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跨时间的互联互通、提高运行效率。2)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在大数据平台,对数据进行清洗、治理、加工等一系列操作处理,做到标准统一、术语规范、内容准确,结合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需求,构建数据治理模型,确保指标的一致性和可解释性,实现指标的全平台共享互认。数据及时更新、甄别、优化和维护数据,确保数据处于最新、连续、有效、优质和安全状态。通过多模块全平台强有力的数据治理,提升数据的价值。3)推动大数据服务和应用的发展32依据国家建设指南要求的业务指导系统、监督检查系统、综合评价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应用维护系统五大系统建设要求,结合项目建设实际需求,需要提供一体化支撑服务。大数据平台需要面向应用服务的需求,开放多种类型的数据服务,对各业务部门,各服务系统的构建和开发提供有力支撑。(4)大数据基座区块链在区块链技术提升到国家及省市战略高度的背景下,结合各单位对新技术服务工具的实际需求,并立足于解决当前政务事项办理过程中存在的业务流程繁琐及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数据确权、溯源、审计、存在泄露风险等问题,进行区块链政务外网节点平台及部分区块链应用场景数据上链存证建设。依托现有电子政务外网环境搭建区块链底层支撑服务平台,在政务外网云平台上部署搭建区块链门户、节点网关、运行维护平台、各底层框架等,共同组成政务外网区块链服务节点,通过面向各单位提供“统管共用”的区块链基础支撑服务平台,形成区块链资源管理、用户管理和应用管理核心能力,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系统共同维护和利用,为后期各领域区块链应用广泛开发与部署提供基础环境支撑,为各委办局及区县区块链应用提供底层支撑服务,结合应用场景进行核心数据上链,最终通过区块链基础支撑平台及场景搭建形成区-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移动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白皮书 2023 中国移动 一体化 政务 数据 体系 建设 白皮书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tan****Shan】。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tan****Shan】。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