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pdf
《2021年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pdf(13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第一章 2 0 2 1 年中国展览业发展回顾与2 0 2 2 年展望本章以 2021 年中国展览业重大活动及获取的第一手调研资料为基础,对 2021 年中国展览业的总体运行状况进行简要回顾,并展望 2022 年发展前景。一、2021 年中国展览业发展态势2021 年是中国实施“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面临众多新情况、新变化,中国展览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总体呈现如下五大发展态势。(一)境内展览发展韧性和活力开始增强2021 年,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展览界齐心协力迎接挑
2、战,努力克服不利影响,加快推进展会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业态模式创新,加快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中国展览业在 2020年基础上继续恢复发展,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较上年均实现较快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在已采集到面积信息的展览中,中国境内共举办经贸类展览 2949 个,同比增长 48.6%;展览总面积 92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27.2%。从区域分布看,各地区举办经贸类展览数量和面积分布存在差异,华东地区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均处于领先位置,东北和西北地区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仍相对落后;西北、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办展数量增幅均超过 50%,同比分别增长 71.9%、70.4%、60.5%和 53.2%;东北、
3、华中、华南和西北地区办展面积增幅较大,同比分别增长 49.3%、47.8%、34.3%和 33.5%。其中,上海和广东举办展览数量和面积保持前两位,两地区办展面积均超过 1500 万平方米。从行业分布看,不同行业展览办展规模差异化明显,轻工业类展览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均位居所有行业之首,共举办 1224 个,占已知行业分类展览总数量的 41.5%;展览总面积约 3819 万平方米,占已知行业分类展览总面积的 41.1%。专项类展览办展数量和面积增幅最大,同比分别增长 83.8%和 105.3%。(二)展览馆市场规模持续保持微弱增势2021 年中国展览馆的数量与面积较 2020 年均保持微弱增势,
4、但尚未恢复至 2019 年水平。据统计,2021 年国内展览馆数量达到 151 个,比 2020 年增加 2 个,增幅约 1.3%;室内可租用总面积约 1034 万平方米,比 2020 年增加约 76 万平方米,增幅约 7.9%,体现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展2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馆总供应量持续增长的趋势。从数量上看,全国共有 32 个展览馆室内可租用面积在 10 万平方米以上,比 2020 年增加 2 个,约占全国展览馆总数量的 21%。对比 2020 年可以看出,大中型展馆数量稳步增长,显示我国展览馆市场规模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一期)、株洲国际
5、会展中心、淮州国际会展中心等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二期、杭州大会展中心、厦门新会展中心、贵阳宝能国际会展中心、东北亚国际会展中心、商丘市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完成规划并投入建设,预计新增展览面积共超过 100 万平方米。当前在建的重点展馆建设项目如济南先行区国际会展中心、武汉天河国际会展中心、郑州新国际会展中心、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二期)、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广交会展馆四期等克服疫情影响,进展顺利,展馆建设稳步推进。未来,随着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二期、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二期、杭州大会展中心等大型展馆项目落地,展馆总供给面积预计将继续增加。(三)数字展览成为线下展览的重要补充2021 年,展
6、览界将其称为展览业“元宇宙”元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展览的影响继续恶化,但线下展览向数字化转变不断加速,各大展览企业积极寻找线下展览的替代模式。根据 UFI 发布的UFI 全球展览行业晴雨表数据,全球 58%的受访者在现有的展览产品中增加了数字服务和产品。中国各地积极借助数字展览融汇线上线下,联结国内国际,以数字经济新时代展览业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累计服务上万家参展商,吸引上百万专业卖家入场,助力中外企业保持和拓展国际贸易渠道。升级后的“贸促云展”平台累计服务展览项目 20 多项,其中既包括“中国中西非国际贸易数字展览会”“中国中亚国际贸易数字展览会”“中国中北美洲数字贸易展”等中国贸促会主办
7、的国家级数字经贸展览会,也包括“长沙轨道交通展”“沈阳机器人展”“盐城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等地方性商业展会线上平台,还包括“2021 南通名品海外行”等中小型线上商贸交易促进会,还为迪拜世博会内蒙古、山西、河北、江西和海南等省区市活动开辟线上展示平台,对助力中外企业保持和拓展国际贸易渠道、增进中外经贸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第四届进博会“6 天+365 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依托信息技术将线下 6 天展会场馆实景搬到线上,进行 365 天常年展示。“云上服贸会”突破时间、空间、语言的限制,完美呈现云上“展、论、洽”三大主题场景的技术创新。第 130 届广交会在线上线下融合举办,线上展览约
8、2.6 万家中外企业参展,累计上传展品 287.39 万件,比上届增加 11.36 万件。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以线上为主”方式,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搭建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经贸合作平台。(四)国家级展会第一梯队发挥引领作用面对疫情冲击,全球范围内的线下展览均受到严重影响,2021 年汉诺威展览会、2022 年德国慕尼黑太阳能光伏展览会等不少展会选择了延期举办或关闭,而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3第一章 2021 年中国展览业发展回顾与 2022 年展望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全部实现线下举办,且各显特色,形成了中国国际化大市场的“四轮驱动”。第四届进博会共
9、有来自 127 个国家和地区的 2900 多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 36.6 万平方米,再创历史新高,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 422 项,来自 55 个国家的 640 家展商、766 家采购商,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大型贸易投资对接会,达成合作意向 273 项,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 707.2 亿美元,线上举办的国家展累计访问量已经超过 5800 万次,为促进各国交往、开创线上国家展示新模式作出有益尝试。2021 年服贸会首次以“一会两馆”形式举办,吸引了来自 153 个国家和地区的 1.2 万余家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参会,达成各类成果1672个,参与国家比上届增加5个,企业数量增加4500余
10、家,参展参会企业数量和国际化程度均超过上届水平;其中,专题展线下参展企业世界 500 强、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达 30%,比上届提高 21 个百分点。第 129 届广交会共吸引了来自 227 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注册观展,官网累计访问量达 3538万次;第 130 届广交会首次恢复线下办展,首次线上线下融合举办,首次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首次举办国家级国际贸易论坛,首次在线下设立“乡村振兴特色产品”展区,开启了双线办展的新模式、新常态、大场景,线上约 2.6 万家中外企业参展,线下参展企业 7795 家,累计进馆60万人次,线上平台累计访问量3273万次,为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经济贸
11、易复苏、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了积极贡献。首届消博会共举办一系列新品发布、采购对接、行业推介等配套活动 130 余场,吸引了来自全球 70 个国家和地区的 1505 家企业、2628 个消费品牌参展,展会期间进馆人次超 24 万,不仅为全球消费精品企业搭建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桥梁,也为国内消费精品进入全球市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此外,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等一大批政府主导型展览活动相继举办,为展览活动恢复、提振展览业界信心和疫情防控规范发挥了较好示范效应。(五)阿联酋迪拜世博会中
12、国馆亮点突出阿联酋迪拜世博会是在中东地区举办的首次世博会,各国围绕“沟通思想,创造未来”这一主题,展现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和成就,加强对话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主席为中国馆作视频致辞,高度评价迪拜世博会重要意义,全方位介绍中国馆展示内容,发出加强全球治理、创新引领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传递了中国与各国携手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坚定决心。2021 年 10 月 1 日,2020 年迪拜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揭幕,“云上中国馆”同步上线。中国馆占地面积 4636 平方米,是本次世博会面积最大的展馆之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和机遇”为主题,从“共同的梦想”“共同的地球”“共同的家园”“
13、共同的未来”等 4 个层次,4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展示了中国在航天探索、信息技术、现代交通、人工智能、智慧生活等方面的发展成就,截止到2021 年 12 月 31 日,中国馆接待游客 74 万,占全园接待游客总数十分之一。二、2022 年中国展览业前景展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基于对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科学判断,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 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2022年,中国展览经济也将把牢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快展览业的恢复和发展,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由外延规模扩张型高速增长转向内涵提质增效的新
14、发展阶段,总体呈现如下五大发展趋势。(一)“双循环”格局将推动展览业实现新发展中国展览业将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紧密配合“双循环”格局构建,发挥展览业平台桥梁作用,服务好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再建和价值链提升,助推展览业形态将向更为多元的产业融合形态转变。一是展览产业链增值更加具有溢出效应。展览上中下游链条的高效协同,将促进交通、住宿、餐饮、物流、通信、金融、保险及文化、旅游、策划、广告、设计、印刷等领域联动发展。“展览+”(产业、城市、功能区、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产业集群和展览商圈,将更加扩大产业溢出效应。展览与优势产业更加融合发展,各地特色优势产业将更加壮大,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15、,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要素升级和业态创新,充分释放“展览经济”新动能。二是展览业活动将使供应链创新升级。供应链是指跨企业的物流活动和商业活动的集成。供应链需要集成化管理,是跨企业的供给和需求的协同。对于一些渴求转型创新,却又没有明确发展方向的企业,展览全球供应链体系的产生将是解决这一发展难题的一味良药。展览全球供应链体系将是顺应当下数字化社会经济发展契机下的产物,并注重结合自身人才、技术、管理、资金、模式等优势资源条件,从而实现各产业的联动、互利,并助力企业产业链结构及运行方式的创新与升级。三是延伸展览价值链将增加展览有效供给。展览产业价值链具有多功能属性、跨界属性、多盈利来源特性。主动为客商设
16、计经贸行为轨迹,在提供商品交易和投资合作这一展览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围绕客商参与经济合作的关联领域,如信息、金融、物流、通关便利化、园区合作、科技研发等,举办一系列有机互动的展示、会议、交流活动,使客商一次参展获得多重效益,将带动展览机构的可持续成长,促进展览业提质增效。(二)绿色低碳将成为展览业高质量发展方向2021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 202145第一章 2021 年中国展览业发展回顾与 2022 年展望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号)明确提出:“推进会展业绿色发展、指导制定行业相关绿色标准、推动办展设施循环使用,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展
17、览业将迈入高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是绿色、低碳办展理念将实现升级。主办方、场馆方、承办方与消费者对新型绿色展览的认知进一步提高,逐步形成“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低碳理念,将助推全展览产业生态链融合发展、转型创新。二是绿色、低碳将保障实现展览业双碳目标。在场馆设施及展会组织、展示设计、展台搭建及展会服务等环节将实现绿色化,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将促进绿色布展参展常态化,推动绿色服务在展览领域安全高效利用。展览环保展台循环利用或将成为常态,在满足展示需求的情况下,环保展台设计制作提倡减少构件材料,实现
18、模块化组装,要求采用低能耗、低污染、可降解、可循环的材料进行搭建。三是低碳领域的资源整合将进一步加快。在展览内容上,围绕高效、绿色、低碳发展一些大型展览逐渐会向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环保等领域延伸。在展览硬件上,新一代展馆建设升级,展览业与多元产业融合加快;在展览服务上,展览服务商从单一业务模式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品牌服务商转型,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展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三)专业化品牌展览将成为展览业发展主流在国际上,专业性的展览已成为展览业发展的主流,代表着展览经济的发展趋势。与一般的展览相比,专业性展览的针对性更强、观众质量更高、参展效果更好、市场功能更强,更能反映行业整体状况。未来展览
19、内容更加注重精耕细作,大型展览将由展览对象的横向分割向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细分发展,国际大型展览的新增专题展或同期举办的展览增多,展览范围、展品种类和用途越来越专业。一是新兴产业的发展蕴藏着展览业发展的巨大机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打造新兴产业链”“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等方面作出了安排和部署。新兴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国展览业将聚焦新一代信息网络、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业性品牌展会。二是新消费领域展览将释放新动能。全面促进消费,是“十四五”时期加快培育完整内需
20、体系的关键抓手。中国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为展览业的主题选择和策划提供了新商机。紧跟新消费主义浪潮,助力弘扬新国风,宣传新国货,新消费及消费模式的升级逐渐形成新的蓝海。据最近政策导向及新闻发布情况来看,人们对大健康和大娱乐的需求正成为热点,受这种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休闲度假、老年医疗、养老护理、和文化旅游等主题的展览会,有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展览业的热点领域之一。同时,随着“00 后”人群逐渐成为新的消费主体,动漫、游戏、电竞、宠物等类型的高水平专业品牌展览将实现快速增长,“展览品牌化”和“公司品牌化”6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将进一步加强。三是聚焦国际赛
21、事成展览热点。2022 年是我国的体育大年,在北京冬奥会之后,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和 2022 年亚运会又将在成都和杭州相继登场。以体育赛事为主题的展览有望借 2022 年体育大年回暖,全民健身产业将成为未来展览的方向之一。(四)境外参办展形势将加快与国际展览接轨一是 RCEP 等国家和地区将成为办展焦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生效,协定覆盖人口 23.7 亿、区域 GDP 总值 25.6 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0.2 万亿美元,在全球总量中三项占比均达 30%左右,已经成为北美、欧盟、RCEP 世界三大自贸区中规模最大、活力最强、
22、潜能最具预期的自贸区,RCEP 生效将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带来重大利好,随着相关各国就海关程序、检验检疫、技术标准达成的一系列高水平规则落地,RCEP 将显著降低域内贸易成本,提升区域产品竞争力,未来我国境外展览将重点聚焦 RCEP 国家,引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扩大 RCEP 国家进出口。二是双边、区域性展览将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为展览业带来新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展览领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务实,双边、区域性展览平台以及地区性特色展览将更加深入发展,中国和东盟、东北亚、南亚、中东欧、西亚非等国家间的国际合作,都有望成为展览业国际合作的重点区域,中国东盟、中国东北亚、中国蒙古、中国俄罗斯、中国南亚、中国
23、中东欧国家、中国阿拉伯国家、中国亚欧、中国非洲等双边、区域性大型涉外经贸博览会将在题材上实现新的突破,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三是境外参展办展模式将进一步创新。海外办展力度将继续加大,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参展类别将从轻工服装、化工机械、农产品等方面拓展到更多的展览空间,更多企业将在境外参展办展、以线上或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开展境外参展办展。中国展览业将在充分引进国际重要会议、著名企业的同时,强化“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将中国展览公司、展览品牌植入国际市场。中国展览业将继续加强与国外展览企业的深度合作,在场馆建设、科技手段、展览流程、人才培养、管理水平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全球化。
24、(五)线下展览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愈加明显2021 年 11 月,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发布的第二版行业合作伙伴基准调查报告显示,66%的受访者在未来会展活动中对虚拟现实的应用有很高需求,59%的受访者对撮合交易有较高需求,其中,亚太地区的受访者更需要撮合交易,而欧洲受访者更需要虚拟现实。同时,数字经济已上升至中国国家战略,成为“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长“新引擎”。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让行业间技术、业务交集越来越密切,科技的进步为传统展览业带来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机遇。展览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7第一章 2021 年中国展览业发展回顾与 2022 年展望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一是线上线下
25、展览融合发展。传统活动展览+数字化=双线活动展览,双线活动展览将数字化技术与线下活动展览紧密结合,线下活动展览与线上数字化活动展览一体化,将企业、客户、线上、线下四点联动,打通关系流与信息流,发挥线上线下各自的优势,互补线上线下各自的瓶颈,双线驱动效果叠加。通过展览“云”实现,线上线下“共振”,把线下展览用数字化方式投射到网络上。从云参展、到云洽谈、再到云签约,打通线上展览全流程,提高展览业数字化水平。二是展览场馆智能化建设强化。从市场需求看,传统展览运营模式毋庸置疑越来越多地受到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的挑战,展览老三件套:场馆-组展组会-参展邀观,每一件都存在基于新技术的某些替代,网上展览、视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中 展览 经济发展 报告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tan****Shan】。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