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期末考试简答论述题.doc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论述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期末考试简答论述题.doc(2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理想四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 答:①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怎样理解社会物质性 答:社会的物质性性表现在: ①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实践活动无法进行。 ②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离开自然界)就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所以人类不可能离开自然。 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4、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其重大意义是: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5、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 ① (客观)物质性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构成实践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客体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可以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是对象的客观变化,具有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实践的过程也是客观的)。 ②自觉能动性 实践的能动性是指实践不同于动物盲目的本能活动,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不仅适应自然界,更重要的是改造自然界。人则通过改造客观对象使外部环境适应自己不断变化着的需要。 ③ 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是说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进行,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都随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是具体的、历史的。 实践的基本形式 ①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 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人们运用自身的力量,借助于物质工具和手段,改造自然以获取人们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劳动实践的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基本面貌。 ②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多种社会关系,调整和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矛盾活动,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所必须进行的实践活动。 在阶级社会中,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我国各项改革、司法人员办案、行政人员办公、开会等都属于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③ 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的实验活动(试验田、物理实验等),而且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实验活动(经济特区是改革实验基地)。 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在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7、什么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 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新的的结构和功能更加适应变化了环境和条件。 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的因素,增加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这两方面是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它比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在社会历史领域,新生事物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没有,这是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客观物质世界矛盾运动形式是无限多样的,因而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二是指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过程个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社会主义是矛盾的普遍性;中国特色是矛盾的特殊性。中国特色的特殊性要与社会主义的普遍性相联系,否则会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中国特色的特殊性中,否则会脱离中国国情。(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又要注重中国的国情,从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基本国情出发,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9、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斗争有两种基本形式。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A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得到各自的发展; C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A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事物的转化和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B矛盾双方的斗争,是推动事物质变的决定力量。 总之,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共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因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如何把握质量互变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答: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质量互变规律既是我们在工作中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也是我们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原则。 这一规律启示我们,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就要重视量的积累,工作和学习都应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同时要防微杜渐。既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就要抓住机遇促成事物质的飞跃。要重视新生事物的发现,重视社会前进与人生发展的契机,敢闯敢干,跃上新的台阶。 11、怎样理解辩证否定观 答: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的发展只有通过否定才能实现;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在考察事物时,必须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在对待文化遗产上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待传统文化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对复古主义和虚无主义。对待向国外学习的问题上,要“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既要反对全盘照搬,又要反对盲目排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胆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其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地批判。 1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因为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 把握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 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首先,要充满必胜信心。既然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无论怎么曲折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因此,我们在中国特色社社会主义建设中,在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中,要满怀信心,不为暂时的困难所吓倒。其次,准备走曲折的道路。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往往不是一帆风顺。总之,我们要把坚定的革命性和灵活的斗争艺术有机结合起来。 1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规律观? 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是: 1、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但非本质的联系是不能称之为规律的。规律所反映的关系或联系都是本质的,即体现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和发展过程。 2、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规律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 3、 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规律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中相对稳定和巩固的联系。规律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就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就必然会表现出某种特定的自然过程和规律,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定会重复出现。 4、规律是客观的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心主义否认规律的客观性。)人们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14、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及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结合实际阐述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谈谈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又称为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能力 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如下: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的活动中预定的蓝图、目标、活动方式和步骤等,都体现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反映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3、意识具有指导人们的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在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的对物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实现,还要受物质条件的制约。片面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要把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的活动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严肃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热情结合起来,既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盲目蛮干、急于求成;又要发扬大胆创新精神,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15、如何理解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实践和认识的客体 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指进入到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范围的客观事物) 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实践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认识关系),而且也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实践关系)。 16、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哲学坚持先验论,颠倒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成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17、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两者又有着性质上的区别。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直观的反映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它有两个根本缺陷:一是脱离实践,二是不懂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坚持能动的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一是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二是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这种能动的反映论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它是反映能动性的基本标志。(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 18、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9、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20、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1.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含义 ① 反复性 人们对于一个复杂问题的认识,往往不是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两次飞跃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等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 无限性 即使人们对某一具体事物的具体认识,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得到了正确的认识,但是客观事物及实践过程本身的推移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因而人的认识也没有止境。 认识运动中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体现了认识的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 2、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① 客观条件的限制 主体对客体事物的认识要受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 主体的认识要受到各种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② 主观条件的限制 主体认识还要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 3、把握认识发展规律的重大意义 ① 能使我们避免割裂理论和实践二者统一的“左”的和右的错误 ② 可以使人们自觉地尊重群众的实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21、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绝对真理表明每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有其客观内容,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无限接近,从这一点来说是绝对的; 相对真理表明真理性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个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对立的,它们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相互区别,不能混淆。 第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真理总是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第三,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相互转化的。真理是一个过程,人类认识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这一原理可以指导我们树立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要坚持;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没有穷尽一切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要发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既坚持又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这一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件批判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武器。 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 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主要表现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怀疑论”、“过时论”。 22、简述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范畴。 真理的根本属性(本质)是客观性,表现在: 真理内容是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的最根本特征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检验真理的标准(即社会实践)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 24、实用主义真理观的错误何在?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范畴。真理的根本属性(本质)是客观性。真理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真理形式的主观性要求人们必须认识到,真理同它所反映、认识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们既不能把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对象的客观性,把真理当作客观实在,又要反对唯心主义否认客观真理的错误观点。 实用主义鼓吹“有用就是真理”,如詹姆士和杜威等人的实用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我们所谓真理原不过是人的一种工具,这就否认了真理内容和标准的客观性。实用主义真理观是主观真理观的一个典型。 2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就要求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只能是社会实践才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其次,这也是由实践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6、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当今的社会思潮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派生物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客观内容 ②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但当今的社会思潮中有些不好的思想会传入中国,如和平演变、拜金主义等,这会给中国带来不好的影响。在当代中国,发挥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27、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的变化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如封建迷信、拜金主义等。社会意识超前于社会存在,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预见社会存在,起着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在当代中国,发挥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29、简述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依据国家的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相应地将国家分为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国体指国家的根本制度。 国体是规定国家类型的主要标志。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国体(国家类型):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织形式,也就是政权构成形式。它表明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实现自己的统治。 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国体是国家的阶级内容,政体是国家的组织形式。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并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重要作用。 31、怎样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强大杠杆。 具体地来说: 1.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改变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2. 对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等手段,给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使人们能够更多地从事科学、艺术、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创造性活动。 3.促进了思维方式变革 主要表现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变革。 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 科技革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社会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同时也意味着增强了人类破坏自然的能力。生态环境恶化、战争、克隆人等,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全球问题”。但“全球问题”决不能单纯归结为科学技术的原因。全球问题是社会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产生同人们长期以来片面看待科技的作用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直接相关。而造成全球问题更为主要的根源是各种社会因素,如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念等因素导致对科学技术使用不当,以及科学技术本身发展不充分等。 全球问题的最终解决,不仅要依赖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的变革,依赖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也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合理利用。 37论述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重要观点,并联系实际谈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理,说明党的群众路线的正确性。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质),是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量)。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重要观点主要有: 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客观物质力量。) ⑴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⑵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⑶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却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实现和完成,而必须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在特定的环境中,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要求改进生产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包括: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⑴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伟大理论贡献。 ⑵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是否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 ⑶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改进领导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恢复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⑷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强调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从而为我们树立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都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8、如何理解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唯物史观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基本前提出发,科学地说明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参与历史活动的个人,按其对历史影响作用的大小,可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作用大的个人称历史人物;作用小的个人称普通人物。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过重大影响的人物。历史人物按其发挥作用的性质分为杰出人物和反面人物。杰出人物是起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的历史人物。反面人物是起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作用的历史人物。 总之,历史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作用,但它不能决定历史发展进程,不能改变历史发展方向和总的发展趋势。相反,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历史条件,同样也制约着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活动。 2、从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时势造英雄” 3、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历史分析方法(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 是指要把历史人物置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去认识和评价,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标准去苛求古人。判断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要看历史人物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什么新的东西(进步)。 阶级分析方法 就是要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同样要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既要尊重领袖,发挥领袖的作用,但又不能搞个人崇拜、神化领袖。 二、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块整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主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 2、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和方法论。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理想四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答:①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答:(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6、 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其重大意义是: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7、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第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源泉不在人脑,而在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 另一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具有主观特征。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是庸俗唯物主义。 8、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其他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9、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答:辩证否定观的内容:第一,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事物的发展只有通过否定才能实现;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10如何理解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答: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11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答: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①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②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 各种运动形式的承担者都是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12、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 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更加适应变化了环境和条件。 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比旧事物具有-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word 期末考试 论述题 文档 良心 出品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