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碳普惠发展调研报告-基于全国试点区域与山东省沿黄河流域市区的对比调查.pdf
《2023碳普惠发展调研报告-基于全国试点区域与山东省沿黄河流域市区的对比调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碳普惠发展调研报告-基于全国试点区域与山东省沿黄河流域市区的对比调查.pdf(3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联合出品单位联合出品单位20242024 年年 2 2 月月 9 9 日日执行执行摘要摘要2022 年,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均公布了系列推动开展碳普惠活动的相关政策,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也积极投入其中。在此被誉为“碳普惠元年”之际,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国际低碳学院组织多所高校 37 名在校生形成全国碳普惠调研团队,以“碳普惠机制推行成熟度高”和“高碳排放、人口密集度高”的选择原则选取山东、广州、北京、上海、杭州等重点区域,辅以非试点区域的对比调研,走访了 13 座城市和区域,对我国碳普惠机制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随后在学院合作伙伴的支持下,于 2023 年开年之际,联合发布了碳普惠 2022 年调
2、查报告推动绿色低碳生活,碳普惠机制能否挑起大梁?。通过调研发现,碳普惠机制正在逐渐成为一种聚焦公众生活消费领域的新型减排机制,有利于促进公众转变消费理念,形成绿色低碳生活习惯、践行绿色低碳行为,并在国内各试点区域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自发、政府与企业联合等多种推行机制。但作为一种新机制,要想全面深入撬动绿色低碳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作为发展初期阶段,碳普惠机制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情况也有较大差异。紧随“碳普惠机制能否以及如何在推动绿色低碳生活中挑起大梁”这一问题,中国国际低碳学院将碳普惠机制在全国应用的整体情况作为持续追踪调查的重要议题之一,于 2023年上半年(含暑假)以“碳普惠机制推行时间
3、和“碳普惠试点区域”为特征选取山东省沿黄八个非试点地市和 1 个试点地市以及广州、北京、上海、杭州、太原、武汉等试点城市,以“问卷调研+实地走访+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式开展第二年的调查研究,观察并分析公众在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和行为等方面的特点与变化趋势。报告主要通过多维度对比分析包括本期调研与 2022 年调研的对比分析,试点区域与非试点区域的对比分析,试点区域内新老试点的对比分析,宣教活动开展前与开展后的对比分析等,挖掘我国碳普惠机制应用推广的现状。研究表明:2023 年碳普惠机制在我国整体得到了快速推广,有效提升公众对气候变化和碳减排的认识水平和参与碳普惠活动的意愿程度。但在区域内这一
4、推广效果差异较大,尤其是在试点和非试点城市之间。尽管有效宣讲能够提升公众认知和参与意愿,但转化为低碳行动还有一定障碍。这说明目前碳普惠机制依然还处在初级推广阶段,尚没有形成有效的模式能够持续改变人们的生活消费行为。报告进一步指出了我国碳普惠机制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即公众对碳普惠的基本认知不足、缺乏长期有效的激励措施、减排行动的场景分散和统一的碳减排核算标准缺失等。并根据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要想转变公众生活消费方式,就需要重新在个人、行为和环境之间建立新的互动关系,让三者之间互为协作从而有效达成公众消费生活行动的转变。为此,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中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型创建了碳普惠机制推广应用理论框架,
5、并提出了低碳型社会文化发展模式的概念。最后,报告提出了推动碳普惠机制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包括充分发挥政府在宣传教育方面的主导作用、强调市场在碳普惠平台建设与推广方面的关键作用、推动碳普惠与碳交易等减排机制的交互融合、推动社会资源有效整合以及推动统一的碳普惠方法学和区域应用场景开发等。总之,碳普惠机制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际低碳学院将持续调查中国不同区域碳普惠机制推广现状,探寻我国碳普惠机制实施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为打造低碳型社会文化模式,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感谢合作伙伴和参与调研与报告撰写的小伙伴们的大力支持,也希望该报告对各位读者了
6、解 2023 年度我国碳普惠机制的发展现状有所帮助。关键词:碳普惠机制;碳普惠试点区域;低碳生活与消费;低碳意识与行为;调查研究目 录一、绪论.1(一)调研背景.1(二)调研目的.2(三)调研思路.2二、碳普惠与个人碳交易.3三、调研设计与实施情况.4(一)调研区域与访谈对象选择.41.试点区域选择.42.非试点区域选择.43.访谈对象选择.5(二)问卷设计与说明.51.调研主题与设计框架.52.设计原则.53.问卷评估与确定.5(三)数据回收情况.5四、碳普惠机制现状调研分析.6(一)各省市碳普惠机制发展现状概要.61.试点区域碳普惠机制发展概要.62.非试点区域碳普惠机制发展现状.83.各
7、省市碳普惠机制宣传方式现状分析.9(二)基于碳普惠年度调研数据的对比分析.101.公众对碳普惠机制发展认知程度对比分析.102.居民践行低碳行为意愿对比分析.12(三)碳普惠机制推行已久与推行尚短试点区域间差异分析.12(四)试点区域城市间差异分析:以上海与武汉为例.13五、基于济南市社区居民碳普惠宣讲活动的效果分析.13(一)调研对象基本信息状况.141.社区受访者性别比例与年龄分布情况.152.社区受访者职业分布情况.15(二)济南市公众碳普惠认知及参与意愿分析.161.受访者对“碳普惠”的认知程度较高.162.受访者碳普惠参与意愿显著提升.16(三)碳普惠宣教活动效果对比分析.17六、碳
8、普惠机制推行中的问题与困境.18(一)公众对碳普惠缺少基本认知和认同.19(二)碳普惠机制缺少激励低碳行为的长期有效设计.19(三)减排行动的场景分散与平台覆盖不全.19(四)统一的碳减排核算标准仍然缺失.19七、推动碳普惠机制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20(一)充分发挥政府在碳普惠宣传教育方面的主导作用.20(二)强调市场在碳普惠平台建设与推广方面的关键作用.21(三)推动碳普惠、碳交易等减排机制的交互融合.21(四)推动社会资源有效整合下的碳普惠平台链接通路.21(五)推动全国统一的碳普惠方法学和区域应用场景开发.22八、总结与未来展望.22参考文献.241一、绪论一、绪论(一)调研背景(
9、一)调研背景联合国环境署2020 排放差距报告曾指出,家庭消费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二。而我国作为目前全球温室气体年排放量最大国家(2022 年占全球 29%),近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消费领域也成为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领域。2012 年以来,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 21 万亿元增长到 2018年的 38 万亿元,年均增速为 11%。预计 2021 年2035 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约为 5.3%,到 2035 年规模将达到 135 万亿元;2035 年205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约为 3.5%,到 2050 年规模将达到 340万亿元。随着我国消费水
10、平持续增长,中国家庭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水平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而且由于家庭消费活动的自身特点,其减排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工业部门,因此消费端减污降碳面临巨大的挑战1。加快转变居民消费端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碳普惠机制,作为一种新兴的减排机制,是对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并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设立碳交易市场和碳配额制度,引入货币化的碳价概念,并将个人或组织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可交易的商品,通过供需关系来减少人为碳排放。碳普惠制是对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
11、价值,旨在普及低碳知识,推行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推广使用低碳产品、技术。碳交易普惠制不仅能提高公众的低碳环保意识,引导公众养成低碳健康的生活和消费习惯,还可以间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低碳转型升级和绿色消费行为的形成。在碳普惠机制下,每个人、每个家庭、甚至于每个企业的点滴行动都可以在碳市场中获得价值,激励全社会共同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权益、人人共享”。自 2021 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国家战略目标之后,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类政策之中陆续出现了面向公众积极推进碳普惠机制、构建碳普惠制度的相关内容,也有越来越多的省市和区域陆续推出碳普惠机制推行的促进措施和更多应用场景。截至 202
12、3 年 9 月,全国已有 21 个省市将建立碳普惠机制作为重点工作,北京、深圳、上海、济南等已出台碳普惠机制的工作方案。2023 年碳普惠更是首次出现在中央政策文件中2023 年 12 月 2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可见,碳普惠机制已经成为我国推动消费侧和公众端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碳普惠机制的建设工作也已经从政府推动与社会呼吁上升到国家和地方生态保护的整体布局与具体实践。正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务的意见(法发20235 号)所提出的:“提升公众对自身节能降碳行为的
13、感知”,进而“鼓励企业、机构、个人建立碳账户、优先使用碳普惠减排量进行碳中和”,才能有效“加快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共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为此,2022 年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国际低碳学院(下文简称“学院”)组织多所高校 37 名在校生形成全国碳普惠调研团队,以“碳普惠机制推行成熟度高”2和“高碳排放、人口密集度高”的选择原则选取山东、广州、北京、上海、杭州等重点区域,辅以非试点区域的对比调研,通过“问卷调研+实地走访+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式开展广泛调查研究。共收集 1160 份有效问卷,走访了13 个城市和区域。2023 年开年之际,学院与合作伙伴机构联合发布了碳普惠2
14、022 年调查报告推动绿色低碳生活,碳普惠机制能否挑起大梁?。调研发现,碳普惠机制正在逐渐成为一种聚焦公众生活消费领域的新型减排机制,有利于促进公众转变消费理念,形成绿色低碳生活习惯、践行绿色低碳行为,并在国内各试点区域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自发、政府与企业联合等多种推行机制。但作为一种新机制,碳普惠机制的发展尚处初级阶段,且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情况差异较大。为了持续追踪了解碳普惠机制在全国应用的整体情况,持续观察居民消费端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和行为特点与变化趋势,中国国际低碳学院开展年度碳普惠调研活动,并于 2023 年以碳普惠机制推行时间和碳普惠试点区域为标准选取山东省沿黄九市和广州、北京、上海、杭
15、州、太原、武汉等试点城市,以“问卷调研+实地走访+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式开展第二年的调查研究。(二)二)调研目的调研目的本研究定期开展全国范围内碳普惠机制推行与应用情况调研,以动态持续观察碳普惠机制发展进程特点和我国公众在碳普惠机制推行过程中的低碳理念、低碳生活意愿及低碳行动的变化趋势。具体到本年度报告,调研目的包括:(1)了解本年度居民对碳普惠机制的认知程度、意愿程度及参与程度;(2)通过横向(时间)、纵向(各区域)的对比分析,探索 2023 年碳普惠机制在试点、非试点区域的应用趋势以及碳普惠应用过程中对公众认知、意愿和行动方面的影响;(3)通过在试点城市的社区开展公民低碳教育行动试验
16、,探索有利于提升公众碳普惠认知和参与度的全民教育模式。(4)通过调研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碳普惠体系,建立健全区域碳普惠制度和管理规范,激励更多居民践行低碳行动,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最终有利于形成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三)调研思路(三)调研思路首先在全国范围内选取本年度拟调研的碳普惠试点城市区域,辅以非试点区域作对比,采取线上问卷、线下发放问卷和实地访谈等方式展开对居民碳普惠认知、参与意愿及采取行动的情况进行调研,同时对生态环境部门相关人员、碳交易机构、开发碳普惠 APP 的相关机构等开展实地访谈,以动态、全面掌握各地碳普惠机制的推行现状、实施效果、存在的挑战与不足等相关数据和信息。其次选取济
17、南市多个社区的广大居民为试验对象,开展为期 21 天的全民低碳行动教育活动,以收集活动前后居民在意识、意愿和行动方面的信息数据。随后,进行多维度对比分析,包括:本年度调研与 2022 年调研数据资料的对比分析、本年度试点与非试点区域数据的对比分析,以及试验区域接受全民低碳行动教育前后的对比分析。最终,整合以上分析,形成对当前我国碳普惠机制应用现状中的特点、不足的系统梳理,并提出完善碳普惠机制的对策建议。3二、碳普惠与个人碳交易二、碳普惠与个人碳交易碳普惠机制是指通过财政支持、商业激励等方式对社会公众节能降碳等绿色行为产生的减碳量予以量化并以碳惠形式进行奖励的制度2。该机制的核心是通过将公众的低
18、碳行为产生的减碳量转化为相应的碳积分,并提供平台助力公众建立的个人碳账户累积碳积分,从而换取商品或服务等方式,以促进全民减排行动,形成全社会减排的良好氛围和生活方式,进而转变政府治理和社会运转模式。我国碳普惠制试点区域的政府主管部门在出台相关政策时,也对碳普惠制进行了界定,如广东省发改委(2015)就提出,碳普惠制是指为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并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广州市发改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碳普惠制是指通过财政支持、商业激励等方式,对社会公众节能降碳等绿色行为产生的减碳量予以量化并以碳惠形式进行奖励的
19、制度3。2023年各省市陆续出台了各类推动碳普惠机制应用的政策(表 1)。碳普惠机制作为引导消费端节能降碳,推行绿色生活的有效手段,使居民建立起了个人碳账户,为实现个人碳交易提供了极大助力。个人碳交易,通常是指在年度碳预算总量目标内,按照相对公平原则将碳交易市场上的碳排放额度按年度初始分配给成年个体,建立个人信息账户和交易平台系统,并允许个人在碳交易市场上自由买卖碳排放指标4。当个体购买燃料或电力等能源时,同步记录对应的碳排放数据,当个人账户碳排放指标不足时,就需要在碳交易市场上从碳排放指标富余个体手中购买,并在碳交易市场完成指标出让和购进信息登记及个人信息的更新。碳排放指标交易价格由碳交易市
20、场碳排放指标供需情况来决定。总体而言,关于居民参与低碳行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碳普惠机制的实践过程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较少5,尽管 2023 年由不同机构发布的相关调研报告开始陆续出现,但该领域需要持续观察与研究。毕竟作为初期阶段,碳普惠从制度设计、推广模式、应用场景、公民认知等各方面势必会不断发展变化,无法用静态和过去的观察对当下与未来提供全面的分析与预测。因此,本调查研究侧重居民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了解居民的低碳认知、碳普惠认知和态度、碳普惠行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碳普惠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表 1.2023 年各省市碳普惠政策推行情况概览表发布时间发布时间发布
21、单位发布单位文件名称文件名称主要内容或涉及范畴主要内容或涉及范畴2023 年 1 月 31 号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广州市碳普惠自愿减排实施办法碳普惠方法学及减排量申报管理,规范自愿减排量抵消碳排放的要求2023 年 4 月 4 号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省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2023 年版)红树林碳汇方法学2023 年 8 月 25 号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河北省住宅建筑居住节能碳普惠降碳产品方法学规定居民住宅建筑中产生二氧化碳减排量的核算流程与方法2023 年 9 月 20 号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完善“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推进绿色低碳出行4北京市经济和信
22、息化局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农业农村局2023 年 9 月 25 号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碳普惠方法学、项目、场景及减排量管理2023 年 1 月 12 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制度标准和方法学、核证减排量消纳2023 年 7 月 11 号青岛市生态环境局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岛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碳普惠方法学、项目及场景建设2023 年 1 月 16 号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天津市碳普惠体系建设方案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碳普惠制度框架设计2023 年 2 月 20 号海南省国家生态文
23、明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海南省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碳普惠方法学、场景管理及减排量交易与管理2023 年 4 月 4 号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碳普惠管理体系、平台体系及产品开发体系构建2023 年 8 月 18 号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武汉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碳普惠方法学、场景管理及减排量交易与管理2023 年 7 月 20 号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安徽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碳普惠管理体系、平台体系及产品开发体系构建2023 年 9 月 28 号衢州市人民市政府衢州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 年)林业碳汇推行方案2023 年11 月 29 号
24、抚州市生态环境局抚州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碳普惠方法学、低碳场景及减排量交易与管理2023 年12 月 25 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机构碳普惠机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完善制度体系、开展减排量核算消纳、低碳场景2023 年12 月 22 号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山西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三、调研三、调研设计与实施情设计与实施情况况(一)调研区域与访谈对象选择(一)调研区域与访谈对象选择1.1.试点区域选择试点区域选择根据推行时间长短,本研究将我国碳普惠试点城市分为两大类,即较早推行与近一年刚刚推行的试点城市,并分别从中选取了济南市、广州市、北京市、上海市、杭州市四个
25、代表性试点城市和太原市、武汉市两个新试点城市。2.2.非试点区域选择非试点区域选择非试点区域的选取,则是结合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高度和调研团队便利性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了山东省沿黄河流域九市区(除济南以5外,其它八市区均为非试点区域)。各城市的碳普惠机制建设尚未建立,或仍处于政策制定层面。选取山东省沿黄流域非试点区域城市(荷泽、济宁、泰安、聊城、德州、滨州、淄博、东营在内的八个市区)作为调研对象,可以有效了解山东省非试点区域城市碳普惠推行现状和居民的认知度与参与意愿,进而根据试点城市的调研总结归纳出的经验做法为非试点区域碳普惠机制建设提供参考。3.3.访谈对象选择访谈对象选择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碳普惠 发展 调研 报告 基于 全国 试点 区域 山东省 黄河流域 市区 对比 调查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tan****Shan】。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