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doc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doc(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早期政治制度 特点: (1)神权色彩(神权与王权相结合,通过占卜决定国事) (2)血缘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地方独立性强(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西周: (1)分封制 (2)宗法制 项目 分封制(国家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 宗法制(按照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 目的 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权的矛盾 内容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权力: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定期纳贡、朝觐述职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宗法:就是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 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嫡长子继承(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余子分封;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 瓦解 周朝末期,周王与诸侯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遭到破坏,分封制走向崩溃战国末年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发展) 随着分封制的破坏、瓦解而破坏、瓦解,但其影响延续至今 作用 通过层层分封的方式,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明确了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即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周天子成为天下的共主 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易导致诸侯国分裂割据 巩固分封制、强化王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中央集权制度(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集权机制)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制定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建立基础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官员产生方式 诸侯王位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 官吏地位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周王无法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 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等)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 影响 随着生产力发展,诸侯实力增强,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官制的演变 (1)西汉时期:内外朝制度(汉武帝让近侍参与军国机要,形成内朝,成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即“外朝”) 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2)东汉时期:尚书台取代三公 (3)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新设立中书省与门下省,但未成为中枢权力机构 (4)唐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5)宋朝:“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度支、盐铁、户部合称“三司”(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 (6)元:一省制。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7)明朝: 明太祖:废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向皇帝负责;置殿阁大学士,充当顾问,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票拟权),内阁制度确立,之后内阁职权逐渐扩大,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 内阁特点:无法定地位、不是行政机构、不能统率百官,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的“票拟”能否生效取决于皇帝的“朱批”;内阁大臣常受太监制约 (8)清朝: 康熙帝时期,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 雍正时设军机处,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但他们品级不高,不得私自和官员交往,日夜轮流在军机处值班,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机处的设置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规律总结: ①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直至宋元发展,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的趋势。 ②历代封建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体现了中国封建统治“家天下”思想的根深蒂固。 ③在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削弱相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分割相权,使之相互牵制;二是转移相权至其他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内朝或宫内的侍臣转移,即由远及近;同时,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不断地由内朝向外朝转移,即由内向外。 3、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 (2)西汉 ①汉初,刘邦为巩固皇权分封刘家子弟为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但后来王国势力逐渐坐大、威胁到中央集权。 ②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王国势力被削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以和平手段解决王国问题,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督地方官员,郡县制再次成为大一统帝国的地方行政规制。 ③东汉时,形成州(从西汉时的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3)北宋: ①军事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编练禁军,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②行政上,设置知州、通判,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上,设转运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4)元朝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设行省。行省长官由朝廷命官,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特点: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代表中央分驻各地,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不可世袭;行省具有两重性,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掌握权力大而不专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规律总结: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体制的演变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其认识是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地方完全失去独立性;绝对服从中央,不利于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4、选官制度的演变 (1)西周: 世卿世禄制 贵族子弟,继承祖权 血缘 (2)战国至秦: 军功爵制 战功封爵 战功 (3)西汉: 察举制、征辟制 官吏查访 推举征召 品行(孝廉) (4)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中正官评定授官 门第族望 (5)隋唐—明清: 科举制 考试选官 才能 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①隋朝:隋文帝开科取士,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②唐代:唐太宗时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考。 ③宋代:分乡试、省试(明清称会试)、殿试三级;省试由礼部主持,殿试是省试的复试,由皇帝主持,举人通过殿试称为进士;科目减少,名额增加,实行糊名法;王安石变法时,废明经科、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 ④明清:八股取士、日益僵化;1905年清末新政正式废除科举制。 影响: ①出身寒微的读书人获得了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扩大了官吏来源;进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动 ②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③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繁衍;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知识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④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品德的考查,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 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 ⑴古代选官标准由血缘、财产和门第逐渐转向才学,趋于公平客观; ⑵历代统治者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完善和严密,目的在于将社会各阶层的人吸引到封建官僚体系中,以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⑶科举制在唐宋时以积极作用为主,明清时日益僵化。近代被西方借鉴,成为今天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5、中国古代监察与谏议制度 (1)演变: ①秦朝: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②汉代:中央设御史府,地方设刺史; ③隋唐: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 ④宋代: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机构。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台谏官的选择和去留由皇帝亲自决定)。地方设通判监督知州。 ⑤明清:监察达到顶峰,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在地方设按察使司;已经没有专门的谏议机构。 (2)评价: ①作用: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局限: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梳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 (1)土地公有制:原始公社时期 (2)井田制:商周-春秋(西周时盛行。名义上为土地国有,实际上土地为周天子私有,贵族占有,不允许转让和买卖;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公田”被大量抛荒,“私田”成为耕种者的私有土地,土地私有现象日益严重,井田制瓦解) (3)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三大改造完成 A 确立: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 土地兼并: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危害:影响政府财政收入、激化社会矛盾;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土地兼并使两种矛盾突出:一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一般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 (4)均田制的实施:北魏、隋、唐朝前期 ①目的: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 ②内容:政府将掌握的大量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承担相应的赋税(丁男、中男授田一顷、其中八十亩为口分田,二十亩为永业田。身死则口分田归还政府,永业田则为世业) ③作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收入增加 ④破坏:唐代中叶,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国有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被两税法所取代。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 ⑴过程:三阶段(奠基于魏晋,开始于唐后期,完成于南宋)。 转移规律:国家处于分裂战乱时期,南移特征较突出;经济重心南移受政治重心南移影响;由北向南,由内地向东南沿海地区 ⑵原因: ①自然条件: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气候变迁,使江南地区适宜农耕,北方气候逐渐变冷变干,加上长期开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②社会环境:北方战乱较多,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吸引大量北民南迁; ③人口因素: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④政策因素: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奖励垦荒、减免赋税、兴修水利); ⑤隋大运河的开凿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⑥政治中心的南移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晋室偏安建康,宋室南渡临安)。 ⑶启示:政局的稳定是必要条件;统治者的重视程度是重要因素;及时引进、吸收最先进的技术是重要保证。 ⑷影响: ① 江南地区户口数超过北方,人口比重趋于合理 ② 手工业重心、商业重心随之南移 ③ 促进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人才结构发生变化) ④ 促进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民族融合 (二)古代手工业 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规律: (1) 两大变化:一是由官府垄断、主导到三态并存,最后私营超过官营,占据主导;二是生产关系由官营中的征役制发展为雇募制,最后在私营中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 (2) 受古代宗法观念及男尊女卑思想影响,手工业技术一般不传外姓,“传儿不传女,传媳不传女”,导致技术封闭、容易失传,不利于手工业的发展 (3)四大特点: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2、三种经营模式 产生时间 特点 地位 其他 官营手工业 商周 政府垄断,生产规模大、技术力量强、资金雄厚、产品质量高,产品不进入市场流通(多为军用品及皇室享用的奢侈消费品) 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明中期以前居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弊端:产品缺乏竞争;生产不计成本,浪费严重;工匠强制劳动,生产积极性低(征役-雇募) 民营手工业 春秋战国 民间私人经营,产品主要投放市场, 明中期以后,地位逐渐上升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手工工场,江南地区丝织部门出现雇佣关系 家庭手工业 春秋战国 农户的家庭副业,供自己消费、交纳赋税,少量投放市场(明清时期增加) 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古代商业的发展 A 概括 时期 概况 原始社会 产生原始商业,以物易物 商周 商朝出现货币、职业商人;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对商人进行集中管理,商业活动被官府垄断、控制 春秋战国 官府垄断、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品交换发展,私商成为商人主体,城市繁荣,各诸侯国都城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抑商政策开始出现 秦汉 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汉代专供贸易的“市”出现;政府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歧视商人,实行盐铁专卖制度。海上、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南北朝 北方战乱,商品经济水平低,南方相对活跃。出现草市(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隋唐 商品经济繁荣。商业流通范围扩大,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外贸频繁;实行坊市制,长安设东西两市,坊、市分开,交易实行“日中而市”,唐代中后期出现“夜市” 宋元 商品经济活跃。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夜市繁华,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朝海运发达,对外贸易兴盛,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 商品经济达到顶峰 ①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白银广泛流通; ②专业性生产区城出现,种植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如:玉米、棉花、茶叶、甘蔗、烟草; ③江南纺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萌芽现象; 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地域性商帮(商人借助群体力量维护自身商业利益和安全。如:晋商、徽商)从事长途贩运,经营票号、钱庄; ⑤出现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苏州、景德镇、佛山镇、朱仙镇 B 古代城市的演变 ①先秦: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都城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 ②隋唐:市坊分开,城市的职能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中心;唐代商业城市有所发展,古代的长安、洛阳等是重要城市。 ③南方城市的崛起:唐代开始,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有“扬一益二”的说法 ④宋元:市坊界限被打破,开封、临安,大都等主要商业城市繁荣;城市的经济职能大大加强。 ⑤明清:出现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的城市 (四)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 含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明清时期,中唐之后有所松动) ① 目的:维护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农业生产关系国家财政收入和国家稳定) ②直接原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③表现: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汉初,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武帝一系列经济政策如盐铁专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势力。 明清时期,奖励农民垦荒,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加重对民营商业的税收,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④影响:前期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明清时的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①根源: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自然经济的稳定性和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②客观原因:防御外国侵扰、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断绝台湾郑氏与大陆反清力量的联系(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日益严重,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日益疯狂,威胁中国沿海安全;清初,郑氏割据东南沿海地区从事抗清斗争) ③表现:严格禁止沿海人民下海经商,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④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殖民势力,维护了独立自主地位;但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中国与外界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五)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⑴汉至元:历代朝廷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陆路、海路交通发达,贸易频繁; ⑵对外贸易以官方“朝贡贸易”为主要形式(进贡-回赐),实行“厚往薄来”,不计经济利益的得失,其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 (朝贡制度: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是以“夷夏”传统关系为基础来建立起来的,古代中国人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属于天下的中央,其余则称之为“蛮夷”,这一制度起源于先秦,建立于西汉,成熟于唐,鼎盛于明,至清朝,朝贡体系被一个个条约削弱直至最终衰落。)-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中国 古代史 知识 清单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