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城市报告.pdf
《韧性城市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韧性城市报告.pdf(7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1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韧 性 城 市城 市 更 新 白 皮 书 系 列韧性城市6第 一 太 平 戴 维 斯韧 性 城 市目录PART 1 韧性城市综合分析韧性城市概念韧性城市的演变韧性城市的主要特征韧性城市的国际探索中国的韧性城市政策脉络更新时代下韧性城市建设的四大维度0910111117157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韧 性 城 市PART2 韧性城市更新策略韧性城市规划设计策略统筹规划推动区域持续发展多措并举促进社区功能完善创新技术赋能建筑效能提升韧性城市开发运营策略产业升级支撑区域发展动力商业激活提振区域消费引擎历史活化,文化传承韧性提升的制度创新策略PART3 韧
2、性城市的更新趋势韧性提升的规划设计趋势韧性提升的开发运营趋势韧性提升的制度创新趋势2626343846465052616971748第 一 太 平 戴 维 斯韧 性 城 市PART1韧性城市综合分析9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韧 性 城 市虽然各界对韧性城市的概念描述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均是聚焦在城市面对各类冲击、压力下的适应和恢复能力的表述。因此,本文认为“韧性城市”是指:在面对各类急性风险冲击和慢性社会压力时,能够有效承受、适应并快速恢复的城市。来源 Holling 谢映霞 联合国气候委员会(IPC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盟委员会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指南(GB/T 4094
3、7-2021)北京市人民政府网概念解析韧性是指系统能较快恢复到原有状态,并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用于描述一个系统能够吸收干扰,同时维持同样基础结构、功能的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有能力吸收、恢复并为未来冲击(经济、环境、社会和制度)做好准备的城市,能够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社会福祉和包容性增长。能够在任何冲击或压力下保持服务和功能的连续性,同时保护和改善人们的生活。在灾害环境中能够承受、适应和恢复的城市。具备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是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系统面临的未知风险和社会压力也
4、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提高城市系统面对急性冲击和慢性压力时的抵御力、适应力和恢复力,加强城市韧性,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提出“建设韧性城市”,标志着韧性城市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期白皮书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存量发展时代下的城市更新要求,对韧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更新策略与趋势开展研究,以期为中国存量发展时代下的韧性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图:系统韧性示意图预先准备 抵御与吸收 响应与适应 快速恢复韧性城市概念由于韧性城市内容广泛,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概念界定,本文罗列了部分学者、
5、国际组织、政策标准对“韧性城市”的概念解析:10第 一 太 平 戴 维 斯韧 性 城 市“韧性”一词起源于拉丁语“resilio”,本意是“回复到原始状态”,最早被物理学家用来描述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形变之后的复原能力,即“工程韧性”。直到 1973 年,加拿大生态学家霍林首次将韧性的思想应用到系统生态学,提出“生态韧性”的概念,将韧性从传统的工程技术层面引申为一种系统理念。90 年代,学界进一步将韧性从自然生态学向人类生态学延伸,强调个体不断演化调整的动态过程,即“演进韧性”,随后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2016第三届联合国住房与可持续城市发展大会(简称“人居三”)发布新城市议程,将倡导“城市生态与
6、韧性”作为核心内容之一,从经济、生态、社会、城市规划等领域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总体来看,韧性城市的理念经历了从单一应对城市急性灾害,到多维应对城市急性冲击和社会慢性压力的转变,成为对建设、经济、生态、社会、制度等领域持续关注的多维城市发展规划理念。21世纪初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灾害的显著增加,国际学者陆续开始关注城市系统应对灾害的韧性问题。2005第二届世界减灾会议通过了兵库宣言,把“韧性”纳入灾害讨论的重点,将防灾、减灾、备灾和减少城市脆弱性等纳入可持续发展政策。此时,国际上“韧性城市”的发展概念主要聚焦在城市实体灾害的防治,对社会经济层面的重视不足。2013洛克菲洛基金会启动“全球 100 韧
7、性城市”项目,旨在提升城市韧性,应对 21 世纪物理、社会、经济、制度等多领域的挑战,中国黄石、德阳、海盐、义乌四座城市成功入选。2002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 首次提出“韧性城市”议题,将其引入城市与防灾研究中。2010 年开始随着人们对金融危机、气候变暖、网络攻击等多维急性冲击,以及贫困、老龄化等社会慢性压力的关注,“韧性城市”的概念逐渐拓展到更多维的城市系统。赵瑞东,方创琳,刘海猛.城市韧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J.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0):1717-1731.韧性城市的演变11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韧 性 城 市韧性城市
8、的 国际研究为了有效评价和科学量化城市韧性,不同研究机构从各自领域出发建立起韧性城市研究的框架体系,如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韧性城市研究框架、EMI的城市韧性总体规划、韧性联盟的韧性城市研究主体框架、联合国大学环境与人类安全研究所的大韧性城市研究框架、联合国减灾署(UNISDR)降低灾害风险的韧性城市研究框架以及日本分别针对城市系统和能源系统构建的韧性城市框架等。EMI的城市韧性总体规划2015 年,EMI 组织(Earthquake em-ergency initiative)针 对 发 展 中 国家 发 布 了Urban Resilience Master Planning城市韧性总体规划。具体
9、实施过程分组织与准备、诊断与分析、规划编制、实施监测和评估四个阶段。组织与准备Organization and Preparation 组织利益相关者,明确职责分工。诊断与分析Diagnosis and Analysis开展风险和脆弱性的全面评估与预测,利用树状图、网络分析等方法确定风险的损失和影响。通过情景分析的方法确定影响城市韧性的主要因素或关键环节。规划编制Plan Development制定城市发展目标和相应的规划对策,并明确责任分工、时间节点和投资成本等。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Plan Implementation,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建立有效的监控和评估
10、机制对规划的实施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调整。该规划强调由政府和专家、媒体、民众等非政府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形成韧性联盟的韧性城市研究主体框架韧性联盟(Resilience Alliance)成立于 1999 年,是一个由各国科学家组成的专注于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研究的非营韧性城市的主要特征韧性城市的 国际探索鲁棒性即 Robust,是一个系统或组织有抵御或克服不利条件的能力,韧性城市的鲁棒性特征主要是指城市在抵抗灾害时,有可以面对复杂环境的能力,减轻城市由灾害导致的在经济、社会、人口等多方面的损失。可恢复性指城市面对灾害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城市的备灾救灾系统完善且能迅速启用,灾害不发生连锁反应。城市能
11、够在灾后较短的时间内维持城市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等主要功能继续正常运行,确保城市的整体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冗余性是指韧性城市各子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备用模块,当灾害突然发生造成部分设备设施功能受损时,有相同功能的可替换要素进行备选,整个系统仍能发挥作用而不至于瘫痪,增加城市各个功能的可靠性。韧性城市的智慧性代表城市在有限的资源下能够通过合理储备和调配优化决策,并且可以最大程度提升资源效益,不仅储备了基本的救灾资源还能够合理调配资源。反思性强调能够从过往的经验和知识中通过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对问题的应对能力,以更加创新有效的方式提高城市的适应和应变能力。鲁棒性 Robustness可恢复性
12、 Rapidity冗余性 Redundancy智慧性 Intellectuality 反思性 Reflectiveness 12第 一 太 平 戴 维 斯韧 性 城 市利性组织,韧性联盟从管治网络构建、代谢流、建成环境和社会动力机制四个方面总结了韧性城市研究的主体框架。管治网络构建governance networks主要着眼于负责城市正常运作的相关机构、组织的网络体系;代谢流metabolic flows从生产、供给和消费链条的角度,研究城市物质能量流通的规律;建成环境built environment主要研究具有适应和调整能力的城市空间和建成区的塑造;社会动力机制social dynami
13、cs从社会生态学角度探索城市韧性与人口特征、人力资源、社会资本以及社会不公平性等方面的关联。其中,建成环境是城市韧性的物质基石,代谢流是城市韧性的运转手段,管治网络和社会动力机制则是实现前两者的动力机制。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来增强城市系统韧性。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城市韧性框架(CRF)城市韧性框架(CRF)于 2013 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所启动的全球 100韧性城市项目(100 Resilient City Project)中提出。该项目在全球选择100 个城市进行实践探索,通过对世界各地城市经验的广泛研究和评估,总结出城市韧性框架包括健康和福祉(Health&wellbeing)、经济
14、和社会(Economy&society)、基础设施和环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社会响应机制,并且注重多规合一,提出韧性城市总体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有效对接,制定分时分期分阶段的计划任务,以保证规划的实施落地。图:灾害风险管理总体规划工作流程(图片来源:EMI,2015)13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韧 性 城 市图:韧性城市框架及指标体系图(图片来源:Arup,2013)境(Infrastructure&environment)、领导力和战略(Leadership&strategy)4 个维度,涵盖提高城市在逆境中的生存、适应和发展能力的 12 个主要目标,
15、分别为满足基本需求;支持民生和就业;确保公共卫生服务;促进社区凝聚力和参与性;确保社会稳定、安全和公正;促进经济繁荣;加强并提供保护性的自然和人工资产确保关键服务的连续性;提供可靠的通信和交通服务;提升领导力和有效的管理机制;赋予更广泛的相关者参与管理权;促进长期和综合性的规划。其下还包括 52 个绩效指标和 156 个二级指标,用于评估重点专项领域。每个城市可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及其实现方式。并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城市的现状绩效水平和未来发展轨迹,进而确定相应的规划策略和行动计划以强化城市韧性。洛克菲勒基金会倡导的 100RC 项目是为了帮助全球的城市更有韧性地应
16、对 21 世纪新的物理、社会和经济的挑战,其中我国四川德阳、湖北黄石、浙江义乌和海盐成功入选全球 100 韧性城市。尽管洛克菲勒基金会于2019 年宣布终止 100 RC 项目,但洛克菲勒基金会并没有放弃韧性城市的理念,并且韧性理念已经被广泛认可,许多国际超大城市都提出了韧性城市的提升策略。123456789101 11214第 一 太 平 戴 维 斯韧 性 城 市韧性城市的 国际实践全球不同地区和组织的探索,明确了韧性提升行动的框架结构与重点内容。为提升城市韧性,发达国家多单独编制适应性规划,类似于城市战略规划。据估计,全球已有约 1/5 城市制定了适应性规划。国家、城市美国纽约美国旧金山英
17、国伦敦美国芝加哥荷兰鹿特丹厄瓜多尔基多南非班德日本京都澳大利亚墨尔本韩国首尔新加坡意大利米兰战略及政策一个更强大,更有韧性的纽约发布海平面上升行动计划,改进连接,增强邻里赋能管理风险和增强韧性芝加哥气候行动计划鹿特丹气候防护计划基多气候变化战略气候变化适应性规划:面向韧性城市2021 年将恢复力战略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通过 100RC 与大自然保护协会建立伙伴关系,制定全面的城市林业战略重塑老化的城市基础设施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建立社区弹性制定城市森林策略,制定项目标准工作目标及重点修复“桑迪”飓风影响,改造社区住宅、医院、电力、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改进沿海防洪设施等改造及重建防御地震的基础设
18、施,建立强大、健康和相互联系的社区,增强居民防灾意识以及与政府的联系管理洪水风险、增加公园和绿化,到 2015 年更新改造 100 万户居民家庭的水和能源设施;建立防灾教育体系目标:人居环境和谐的大城市典范;重点领域:绿色建筑、洪水治理、植树和绿色屋项目,并致力于社区投资,增加就业机会目标:到 2025 年具有充分的气候变化韧性,建成世界最安全的港口城市;重点领域:城市管理,船舶和乘客的可达性,适应性建筑,城市给排水系统,浮动式防洪闸、浮动房屋等,城市生活质量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饮用水供给、公共健康、基础设施和电力生产、气候风险管理目标:建成为非洲最富关怀、最宜居城市;重点领域:水资源、健康
19、和灾害管理对空置传统房屋及景观、道路等进行更新升级,开发社区新的运营方式,增强公民安全网的弹性。城市绿化和植被恢复项目,提供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实施包容的社区商业模式,为居民提供实践技能和就业机会目标:设计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中心和通往城市的象征性门户;拆除首尔立交桥,改造成新绿地,提高游客对城市本地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目标:以人为本;适应气候变化,改善资源利用,创造增长空间减轻米兰的洪水风险,协调紧急情况;对重要历史建筑进行修缮恢复,并致力于居民公共服务的获得15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韧 性 城 市纽约建设韧性城市的实践探索纽约是一个地处沿海的国际大都市,其面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气候变化
20、引发的自然灾害风险、高密度人口带来的社会服务设施风险、异质性和不平等带来的社会公共安全风险、新一代信息和数字技术引发的网络安全风险。总体而言,纽约韧性城市建设的经验主要包括如下 6 方面:设立协同推动城市韧性发展的权威职能机构从顶层设计出发,针对重大风险,设立专职机构,制定统一行动方案和政策框架。制定具有韧性价值导向的城市总体战略规划在桑迪飓风后的 2013 年,纽约市政府制定了题为一个更强大、更有韧性的纽约的总体规划,规划提出“拥抱海岸线”“将使纽约成为一个更强大、更有韧性的城市”的韧性原则,采取举措将进一步保护海岸线,防止风暴和海平面上升,强化建筑物以及所有支持城市生活的重要系统。对城市建
21、筑、重要基础设施网络进行战略改造从而提升设施韧性提升交通、能源、燃气、电力等基础设施系统对灾害的应对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以及灾害发生时基础设施系统抵御灾害、吸收损失并及时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的能力。实施海岸洪水韧性分区规划突出强调滨水区的防御功能,成为城市防范自然灾害风险的主要路径。实施韧性社区规划和行动计划通过采取制定分区战略、提供混合收入的住房和配套服务、改善公共空间、培育社会资本、开展公共安全教育项目等特定韧性策略,支持社区的活力和韧性,并为未来灾难做准备,从而提升特殊社区的韧性程度。整合性实施网络风险防范及韧性计划尝试以一种集中、协调、全市范围的方法来减轻网络安全威胁带来的风险,提高网络
22、韧性。伦敦建设韧性城市的实践探索伦敦针对气候变化编制了风险管理和韧性提升,该项战略着力于日常预防措施,降低灾害事前、事中、事后的破坏影响。强调评估城市的敏感性、抗扰能力与对风险的适应性差隙(adaptation gap)。首先确定敏感性的阈值,进而基于适应性差隙制定可负担、可持续的适应性行动方案。战略行动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主要内容包括 3 部分:1.针对洪涝、干旱、高温 3 种极端气候,提出“愿景 政策 行动”的风险管理框架,依次按背景分析、风险评估、情景预测、风险管理的程序进行分析;2.针对健康、环境、经济和基础设施 4个交叉公共领域,预测极端气候对各类基础设施运行的影响3.
23、从上述 4 个领域出发,提出具体的行动,并制定韧性行动路线图(roadmap to resilience),包括领导机构及相关责任机构、责权机制和日程安排。4.强调政府、规划力量、气候研究组织、媒体等三十多个机构进行跨部门、跨领域合作。此外,伦敦政府还制定了实施情况监测评估机制,以便及时调整行动策略。16第 一 太 平 戴 维 斯韧 性 城 市东京建设韧性城市的实践探索东京所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海啸和自然灾害频发,加之狭长的国土特征限制了人口与经济活动的布局,导致其比较容易受到突发灾难的冲击。东京对韧性城市的建设相当重视,于2014 年 12 月发布创造未来-东京都长期战略报告。规划提
24、出了两个发展愿景,一是举办史上最佳奥运会和残奥会,二是实现东京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以及公共治安的应急预案,城市面对灾害的韧性调节能力大大提升。随后东京还提出多项韧性城市规划的建设举措,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基础设施方面完善主要公路、机场等交通网络设施,增强地区间的通达性和可达性。2.经济韧性方面,持续践行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并出台政策限定生产企业能耗,鼓励新型能源的开发和使用。3.社会韧性方面,建设提高建筑抗震抗灾等级,完善应对突发灾害的紧急预案以及相关准备工作。4.制度韧性方面,政府加速完善治安监控与安保支援队伍的建设,并履行维护公众安全的职责。新西兰基督城建设韧性
25、城市的实践探索新西兰基督城位于太平洋地震活跃带,在 2010 到 2011 年间持续遭受强烈地震导致东部城区受灾严重。持续不断的地震造成财产损失和城市人口的持续流失。基督城为应对困境,重拾居民对城市的信心,在社会治理层面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1.重建过程中注重政府与居民的沟通,使其了解重建方案规划、编制和具体的建设过程。开发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使居民参与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建议之中,促进公众对政府的信任。2.在受灾最严重的东部地区集结志愿者组织,开发面向公众的“东区愿景规划”网站收集意见,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和地图数据将规划方案直观展示,促进参与和建设方案动态的了解。3.加大公众能力建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韧性 城市 报告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tan****Shan】。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