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pdf
《中国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pdf(5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 2024年3月 中国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中国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 (2 202024 4 年)年)前前 言言当前,数字技术和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底层驱动力。但是,数字技术在创造巨大财富、推动经济社会包容发展的同时,也可能进一步加剧经济社会的不平等。如何建设一个更加平等、普惠、包容的数字世界,越来越成为各界关注的重大问题。2016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
2、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2017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指出,我们要把提升包容性置于更突出位置,处理好公平和效率、资本和劳动、技术和就业的关系,重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就业的影响,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2022 年 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提出,各国应该携手推动数字时代互联互通,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和素养,尤其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弱势群体融入数字化浪潮,努力消除数字鸿沟。2023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致辞中强调,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缩小数字鸿沟,在互联网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
3、更多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本报告旨在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数字包容(Digital Inclusion)的概念内涵、全球困境、中国实践以及推进策略等进行分析总结,推动形成对数字包容的广泛共识。报告主要观点包括:数字包容是对原有相关概念的整合和升华。数字包容概念是结合数字鸿沟、包容性发展等概念提炼发展而来的。数字包容更加关心如何采取行动影响技术应用效果、更具实践意义,更加关注人们应用数字技术、参与数字生活的结果。数字包容的本质是数字化技术-经济范式两面性的体现。数字化技术-经济范式变革相比以往更为迅速,其带来的偏向性也更加明显和激烈。未来,在充分发挥技术赋能作用的同时,也需要新的理念和制度安
4、排,克服技术扩散中产生的偏向性。数字包容在全球推进面临困境,中国方案具有参考借鉴价值。全球来看,各国数字化发展水平差异明显,数字时代的“南北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或将更加悬殊。相比之下,中国构建了一整套推动实现数字包容的“中国方案”,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把握数字技术变革机遇、推动数字化红利普惠共享提供了有益参考。数字包容不会自发实现,需要积极开展实践。当前,数字包容仍处于发展初期,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各类主体结合各领域实际特点和需求,瞄准难点堵点问题、创新推进机制、探索实施方式、积极筹措资源、明确发展路径。本报告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大力支持,包括华为 TECH
5、4ALL 数字包容项目办公室、华润智能与数字化部、腾讯研究院、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等,在此一并致谢。研究报告仍有诸多不足,望请各界批评指正、共同探索。目目 录录 一、数字包容概念的源起和意义.1(一)源起:数字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变量.1(二)概念:减少数字时代不平等的一种理念和安排.3(三)意义:推动数字红利普惠共享的关键举措.6 二、推动数字包容的全球困境与中国实践进展.9(一)技术-经济范式视角下数字包容的本质特征.9(二)部分欠发达国家和地区面临在数字时代掉队风险.12(三)中国数字包容实践探索取得积极进展.15 三、践行数字包容的典型案例.22(一)青椒计划:以“互联网+
6、”赋能乡村青年教师全面发展.22(二)小修补大民生:腾讯推出“小修小补”便民地图.27(三)以科技为“耳目”:鸿蒙用数字技术打造有温度的无障碍体验.30(四)数字助农:华润“软硬件+物联网”一体化解决方案加快推动农产品数字化管理.33 四、加快推进数字包容的策略建议.39(一)加快数字包容发展的推进思路和整体框架.39(二)加快数字包容发展的推进建议.41 参考文献.45 图图 目目 录录 图 1 腾讯小修小补便民地图.28 图 2 腾讯便民生活圈地图.29 图 3 鸿蒙开放计算视觉能力.32 图 4 业务信息框架图推动.36 图 5 数字包容的整体框架.41 中国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202
7、4 年)1 一、数字包容概念的源起和意义(一)源起:数字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变量(一)源起:数字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变量 当前,数字技术各领域颠覆创新与协同演进日新月异。全面联网、广泛覆盖、实时在线的新一代高速网络设施加快形成,传输与感知技术正向系统化、体系化的协同创新转变,边缘智能感知设施低成本广泛部署,有力支撑与塑造万物互联新世界。深度学习、类脑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进步,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逐渐走入日常生活。内存、闪存等各级存储介质的存储密度和存取速度持续提升,能够在多数领域应用,持续促进生产率提高,推动新产品新模式产生,促进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同期,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与
8、生物、能源、材料和神经等领域交叉融合。通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新技术与新探索持续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生产力发生飞跃,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潜在能力,展现出塑造经济社会新形态的强大驱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规模稳居全球第二,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随着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的加速演进,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进一步拓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化发展迸发出强大活力,对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包容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促进经济社会
9、发展来看,数字经济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引擎,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中国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2 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看,数字技术的快速应用,为实现治理的精准精细和公共服务的高效透明提供了支撑,切实助力实现“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有效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来看,人们越来越多的活动直接发生在虚拟世界之中,线上线下生活紧密交融,数字化生活时代已经到来。然而,数字化的春风并没有吹到每一个角落,在发展中与欠发达经济体,仍然有大量人
10、口生活在完全无移动网络覆盖或仅有 2G 网络覆盖的环境下,亦或无法负担数字接入的费用,因此很难享受数字红利。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不同个体的经济能力、受教育程度和身体状况等也都存在较大差异,数字技术在带来效率提升、推动社会包容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不平等、不平衡,突出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概念起源于 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关注的重点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访问权限对不同人群带来的差异化影响,主要指在接触数字技术和使用数字终端上的个体差异一些无法获得和使用数字技术与终端的人不能在快速变革的信息社会中同步获益,且机会、收入和财富等方面的差距扩大。伴随着数字技术与生
11、产、生活以及社会治理的融合,数字鸿沟围绕互联网接入可及性、应用性以及创新性等方面的差异,被划分为接入鸿沟、应用鸿沟等多个层级。前者着眼于国家公共政策和基础设施供给的普及性,后者则关注由不同区域、不同个体能力差异所带来的不平等。中国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3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技术演进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形态的变动。人类从几乎完全依靠大自然或直接利用自然物作为生活资料,到逐渐发挥人的主动性与选择性,构筑了一个“人工世界”。技术变革带来产业变革、生产组织方式变革,进而引发社会制度、思想文化变革,从而带来了文明变迁。与此同时,每一次新的技术变革都不是线性向
12、前的,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隐藏着巨大风险,在带来生产力进步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新的理念和制度安排以做出适应性调整与适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新技术的内在潜力,克服技术扩散中产生的偏向性。(二)概念:减少数字时代不平等的一种理念和安排(二)概念:减少数字时代不平等的一种理念和安排 包容一词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近现代以来,包容含义不断丰富,从社会领域向发展领域延伸,衍生出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发展等概念。这些概念均强调要通过快速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为更多人创造就业和其他发展机会,促进机会的相对平等和社会福祉的扩大,尽可能地保护每个个体的尊严和行动
13、能力。伴随着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生产生活,能否充分参与数字化发展过程并从中受益,对于每个个体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国在积极推动数字化发展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和解决数字技术应用带来的不利影响,数字包容逐渐成为相关政策主张、学术议题和社会行动的核心概念。数字包容的国际关注度逐渐提升。在政策主张方面,早在 2000年 7 月,八国峰会发布的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中就提出信息社中国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4 会的包容原则,即“任何人、任何地方都应该参与到、并受益于信息社会,任何人不应该被排除在外”。同年 10 月,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在互联网发展报告网络的落伍者:走
14、向数字包容中明确提出数字包容(Digital Inclusion)一词,但仅仅是作为数字鸿沟扩大的反向趋势,并未涉及更多清晰的概念界定。2006 年,“数字包容”一词被正式纳入欧盟的政策话语体系,欧委会发布报告数字包容:创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技术欧洲,提出“致力于通过 ICT 技术消除限制人们参与经济活动和融入社会生活的屏障,并寻求去除 ICT 技术使用和服务的障碍”。2015 年,联合国 193 个成员国通过涵盖教育、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等多领域的 17 项发展目标(2015-2030 年),数字包容被作为实现目标的重要工作之一加速推进。2019 年,国际电信联盟将数字包容界定为“旨在确保所有人
15、都有平等的机会和适当的技能,从广泛数字技术和系统中受益的策略”。在学术研究方面,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数字包容的关注度逐年提升,以“Digital Inclusion”、“E-Inclusion”为关键词的英文文献数量(2010-2021 年)明显上升1,从 2016 以前的年均 5 篇以下上升到 2019、2020、2021 年的 10、22、35 篇。研究包括“ICT 接入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性别差异”“数字包容与数字排斥”等主要议题,涉及数字包容的内涵(数字包容是什么),影响因素(影响数字包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实践内容和效果(数字包容实践的内容包括什么,效果如何),以及反思和优化(数字包容
16、实践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提升)等研究主题。1 来源: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国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5 数字包容在国内认可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加。在政策主张方面,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的普惠性、包容性建设,数字中国建设、宽带中国战略、数字乡村建设、信息无障碍行动、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等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为解决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的可及性、可用性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2023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弥合数字鸿沟、推进数字包容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国对数字包容的研究近年来呈明显增多趋势,据中国知网显示,以“数字包容”为关键词的中
17、文文献数量明显上升,从 2019 以前的年均 10 篇以下上升到 2020、2021、2022 年的 11、14、32 篇,学科领域包括图书情报、信息经济、新闻与传播等,研究范畴包括数字包容的概念综述、作用机制、重点群体、实现路径等方面。此外,许多科技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探索提出数字包容的主张并付诸实践。关于数字包容的概念内涵,目前国内外尚未有明确、一致的定义。梳理国内外文献和相关报告发现,尽管各方对数字包容的理解存在差异,但其核心内容都肯定了数字包容与数字鸿沟的关系,并且在关注数字技术的获取、使用之外,更关心如何采取行动影响技术的应用效果。数字包容最早是作为弥合
18、数字鸿沟2的动态过程被提出,随着数字技术影响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提升,以及相关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在原有数字鸿沟概念“有/无”二元划分已经无法有效分析和应对现实 2 数字鸿沟概念起源于 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关注的重点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访问权限对不同人群带来的差异化影响。数字鸿沟从纵向看,具体表现为“接入鸿沟”、“使用鸿沟”和“能力鸿沟”。从横向看,既有微观主体视角下个人、企业层面的数字鸿沟,也有宏观地理范围视角下地区、国家层面的数字鸿沟。中国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6 中复杂的数字不平等、数字排斥等问题的背景下,数字包容逐渐成为新的概念主张和政策话语。综合各类观点和主张,本报
19、告认为数字包容可以理解为:让每个个体都有机会和能力使用数字技术,并在数字化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过程中使相对差距缩小的一种状态。相比数字鸿沟概念,数字包容更具实践意义,更加关注人们应用数字技术、参与数字生活的结果,既有应对数字技术不利影响的一面,更有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社会包容性的一面,目的是提升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均等性与包容性。数字包容既具有“目的性作用”实现数字包容发展,本身就是“消除新型不平等,实现经济社会包容”的重要目标;也具有“工具性作用”以数字化的手段推动经济社会的机会平等、普惠共享,是实现包容性发展的重要路径。(三)意义:推动数字红利普惠共享的关键举措(三)意义:推动数字红
20、利普惠共享的关键举措 数字时代发展的美好愿景,不仅仅要包含更加繁荣、富裕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也要构建让全民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数字包容,正是主动应对数字化发展形势变化,避免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成为加大城乡发展差距和两极分化的诱因,积极开展相关实践行动的选择。第一,数字包容是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数字化发展不仅仅是解决物质基础问题,也是促进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7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
21、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引擎推动作用,并将数字包容理念贯穿数字化全局,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充分不均衡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的整体性、跨越式发展,从而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方面,通过数据要素与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的优化重组,以及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的融合渗透与全面赋能,从而在消费、投资、制造、外贸等多方面对经济发展产生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速社会财富的创造与积累,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另一方面,利用数字技术更加高效地促进区域发展协同化、资源共享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偏远地区、弱势群体,从而促进社会财富的共享与普惠,实现分好“蛋糕”的目标。第二,数字包容是适应数字技术
22、加速演进浪潮的重要行动。数字技术变革推动的颠覆式创新正在构建全新的经济活动生产函数,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增加经济社会福祉的重要源泉。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与世界经济论坛分别发布的全球十大突破性和新兴技术清单,2018-2022 年间超六成技术创新与数字技术有关。沉浸式体验、人工智能自动化、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生成式 AI、大规模城市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面对数字技术融合、渗透、驱动作用日益增强的现实,加快数字化转型,坚持数字包容原则,应用数字化手段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成为各国共同选择。中国也积极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连续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
23、,适时出台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国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8 等战略性、全局性、总体性部署,加快提升数字化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推动数字化发展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第三,数字包容是汇聚各类主体参与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支点。实际上,数字化技术-经济范式要趋向普惠,促进农村及偏远地区居民、残障群体、低收入群体等共享数字红利并非易事。相比于传统工业时代“点状突破”单一环节新产品(要素)的大量持续投入仍能带来一定的边际回报而言,数字化需要具备一个由硬件与软件所共同构筑的,集“感知、传输、计算、存储、应用”等为一体的“闭环”,并使数据能在其中顺畅流动,以实现数据驱动。这就需要基础设
24、施、服务可负担性、技能素养和制度支持等基本条件预先建设、同步发力,需要大量高技术企业、高水平数字人力资本协同建设,才能有效实现数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但是,这种庞大的协调、巨额的投入,以及高技术的企业与人才又是最需要数字包容的领域所欠缺的。单一市场行动主体的数字包容实践行为,并不能产生足够覆盖其成本的效益。当前,政府、部分企业在推动数字包容建设方面已采取了一些行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需要进一步将数字包容作为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话语和理念目标,调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更多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从基础设施、关键要素、技能素养、产业、制度等方面同步推进,帮助弱势群体跨越一
25、系列结构、成本和禀赋障碍,让每个个体都能成为数字包容的参与者、享受者,让每个个体都能共享数字红利。中国数字包容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9 二、推动数字包容的全球困境与中国实践进展(一)技术(一)技术-经济范式视角下数字包容的本质特征经济范式视角下数字包容的本质特征 1982 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多西提出了技术范式概念,认为技术范式是解决技术选择问题的一种模型或模式,规定了技术进步的领域、问题、步骤和重点任务等。之后,佩蕾丝在多西等人技术范式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技术-经济范式理论,认为技术-经济范式是一个最佳惯行模式(A Best-Practice Model),它由一套通用的、同类型的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数字 包容 发展 研究 报告 2024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tan****Shan】。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