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4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 定义: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准确理解高等教育的概念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来看,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高层次教育。二是从高等教育的任务看,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是按照社会需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但并非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而是经过了完全的中等教育后的专业教育。三是从高等教育的特征看,高等教育是养成学生良好素养、学术品质和创新精神的教育,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还应包括学术教育,是兼有学术性和职业性的教育。 高等教育具有如下内涵: (一)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 (二)高等教育是由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 既包括综合性大学、多科性院校和高职高专,又可以划分为研究性、教学研究性、研究教学型大学和教学型院校等。 (三)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高等教育的功能突出地体现在社会需要上,实行以学科为参照,按照社会分工或行业分类设置专业,学生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研修学业,以满足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 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即参照社会分工情况,以社会专门职业门类为参照,进行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三)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 起初,高等教育只行使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的职能,在当代高校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对社会服务也越来越产生重要影响。 三、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 (一)教育和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主要部分,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二)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 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高等教育是指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各种专业教育。高等教育是社会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具有密切的联系,并承担着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高等学校是中等教育后开展高层次教育活动的场所,是普及型中等教育向专业教育的延伸。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直接面向社会,与社会对接。同时高等学校还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通过自身职能的发挥,实现高等教育的功能。因此,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是密不可分的。高等教育的功能和高等学校的职能也是相互对应的,甚至可以互相代替。高等教育功能的发挥往往通过高等学校的职能来表现,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的物质载体。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 1、萌芽和形成时期 萌芽形态应起源于商朝时期的官办机构“右学”,从奴隶社会逐步转向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官学日渐衰落私学盛极一时,有“天子失学、学在四夷”之说,形成了早期的教育言论集,如《学记》《大学》《论语》等。 2、发展和兴盛时期 西汉时期在京师长安开办了中央级的高等学府“太学”,汉代还设有鸿都门学,是世界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朝时期已经有了留学生教育,当时从日本、朝鲜、吐蕃和东南亚国家前来留学的人很多。 建元六年,汉武帝在京师长安开办了中央级别的高等学府“太学”。汉代的鸿都门学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隋朝的国子监,宋朝的书院。宋朝时期,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并开始盛行。书院萌芽于唐朝,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宋代最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 3、衰落时期 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制度也在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后终结。 (二)近现代高等教育 1、1862年,在北京设立专科层次、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这是清代最早的“洋务学堂”。1902年,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1895年,经光绪皇帝批准,盛宣怀在天津设立中西学堂。1903年正式命名为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的前身)。 1898年,清光绪皇帝下谕设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型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随着天津中西学堂头等学堂、南洋公学上院和京师大学堂的先后创办,我国近现代大学诞生。至晚清时期,公立高等教育共包括3所公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24所省立高等学堂和127所省里专门学堂。 2、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日本侵华战争,北大、清华、南开先迁至湖南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解散,三校回迁。 (三)当代高等教育 1、1949-1966高等教育 1949年至1959年间,我国照搬苏联模式,1959年至1961年间复归了“传统”,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当代,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等根据地举办高等教育的经验、办法来指导高等教育。1961年,9月中共中央批准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工作条例》,进一步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2、1966-1976高等教育 文化大革命期间,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影响。 3、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 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颁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993年,中央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4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实施“211工程”,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1998年5月,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为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从1999-2006年底,教育部与部分省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分批将34所国内知名高校列为国家跨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这些大学分别由国家、地方及相关部委共同建设,被称为“985工程”。 1998年8月,全国人大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这是新中国成立50年来第一部高等教育法。《教育法》规定了: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施民主管理。 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663所,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6个。 二、 外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外国古代高等教育 西方古代高等教育肇始于古希腊时期,公元前393年,柏拉图在雅典开办了“学园”,被视为雅典的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教育史上公认的正规高等学校,同时也是西欧最早的一所学术研究机关。希腊化时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时期,公元425年政府创办了君士坦丁堡大学。 (二)中世纪大学 12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教师讲学或学生求学的聚集性行会,行会的名称叫做“大学”。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12世纪的西欧。 中世纪大学形成类型有三种,分别是:自然形成型、国家或教会创办型、衍生型。意大利和法国是最早出现大学的国家。牛津大学衍生自巴黎大学,随后,脱离牛津大学的部分师生创建了剑桥大学。数百年后,毕业于剑桥大学的一批传教士又成了哈佛大学的创始人。 中世纪大学的管理方式也分三种:一是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教师型大学,二是以波隆那大学为代表的学生型大学,另外还有部分混合型大学。教师型大学后来成为主流。 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征:1、大学拥有自治权和学术自由。2、大学具有宗教性和国际性。3、大学兼具专业性和学术性。 (三)近代外国高等教育 柏林大学被誉为“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方国家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国家干预管理的局面,近代高等教育体系逐步建立起来。1806年在巴黎设立帝国大学。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后,柏林大学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等教育的特点:第一学校类别比较齐全。第二继承和发扬了柏林大学的科研和教学相统一、学术自由的传统。 1636-1769年间,美国就建立了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大学等9所大学。1877年日本成立东京大学。 (四)二战后的高等教育 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把高等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教育时期。各主要发达国家开办了不同形式的非正规高等教育授学形式,一些非全日制和灵活学制的高等教育机构纷纷出现,以广播、电视、函授形式进行教学,课程多种多样,求学人数不限,入学年龄不限,设有各种学位课程,如英国的开放大学、美国的大学虚拟课程等。 第三节 高等教育学概说 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的特殊问题、揭示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学科。 高等教育现象相对于一般教育现象而言具有特殊性、专业性。特殊性体现在: 1.高等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首先高等教育的性质属于培养高级人才的专业教育,在教育层次上高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而且在高等教育内部,也有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层次,具有比较鲜明的层次性。其次,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不能仅仅停留在“高”和“专”的圈子内,还要考虑大众文化教育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如何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因而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有其特殊性。 2.高等学校的教师行为与活动具有特殊性。除了具有一般教师的特点外,高等学校教师还具有更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特点。相对而言,大学教学还更具有创新性。大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靠经验积累和技能的熟练,更需要科学研究,学术探索作支撑。 科学研究作为高校教师的职责之一,更体现了大学教师的创新性。一方面,大学教师通过开展科学研究,能够开拓新的科学领域、创造新知识、解决产业领域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技术问题,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促进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大学教师的科研活动,能够成为提高教学水平的有力支撑。教师可以通过探索性、创造性的研究,形成丰厚的教学底蕴,并影响教学过程。 3.高等学校学生具有特殊性。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决定了大学的教育活动应更加注重引导,教学活动的目标也必须更多地联系学生的成才愿望,联系社会需要,要更多地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4.高等学校职能具有特殊性。和初等、中等学校相比,高等学校具有教育教学职能、科学研究职能、社会服务职能。有的学者认为,还有社会文化的引领作用。 高等学校不仅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次,还承担着科学研究的使命,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机构。自柏林大学创办以来,科学研究就成为大学的使命之一。大学拥有雄厚的人力和智慧资源,利用大学科技和人才资源开展社会服务,能使大学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大学开展社会服务的渠道很多,可以与企业、行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社区开展不同程度的联系和合作。高等学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重要阵地,科学技术文化水平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高校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不断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大学生求知、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是高校的职责所系。因此,高校在社会文化的引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并派生出自己的分支学科,如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学校管理学、高等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发展史、比较高等教育学、大学教育论、大学生心理学等等。 高等教育的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是: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功能,高等教育基本规律,高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教师与学生,高等学校的德育、校园文化等等。 三、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发展 高等教育研究是揭示高等教育本质、探索高等教育内在规律和意义的一种认识活动。 1843年英国的休伯著《英国的大学》,1852年纽曼的演讲集《大学的理想》是有关高等教育研究的两部早期著作。 1920年,在芝加哥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率先开设了“高等教育专业”。 1930年美国学者佛莱克斯勒出版了《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大学》,针对美国大学的现实问题,系统比较了美英德三国的大学,并以德国大学为样本提出了“现代大学”概念。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次大会决议成立了“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1957年厦门大学教育学教研室编印了《高等教育学讲义》。1978年5月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的专门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1984年,潘懋元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出版。 四、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了解高等教育 (二)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 (三)有助于高校教师从事教学改革和研究 (四)有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高校教师应达到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其中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既有学历标准要求,也有必要的高等教育理论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了解学生的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具备评价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的能力;具有学者的敬业精神,具有本学科的专业水准和知识;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本学科;对本专业学生的市场需求能做出及时反映;掌握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等。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 第一节 高等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 一、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方针 (一)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指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所制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从概括。 (二)我国的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一词,在我国始于蔡元培的《关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61年,《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将以上两条合并,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1年,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设》中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有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们服务,与生产拉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7年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段评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思考学校的发展和改革,这对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我国的高等教育方针 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该法律第一章第四条写到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一致的。 二、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涵义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所寄予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要达到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或设想。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体现,反映高等教育对所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集中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高等教育目的既有主观性的一面,又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是一种主观性与客观性在现实基础上的统一。具体体现在: 1.高等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高等教育目的作为教育者在观念上预先建立起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主观形象,往往反映的是理想的目标预期。 2.高等教育目的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具有客观性。高等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质,但这并不是说高等教育目的可以主观臆断、随心所欲,实质上他是一种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由于主观性和客观性是俱在的,都对高等教育目的产生影响。因此,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目的都是当时的高等教育主体根据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因素制定的,带有理想色彩的目标追求。 (二)高等教育目的的几种价值取向 1.高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要是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强调个体的利益和权利,兴趣和爱好、社会参与及自我实现。代表人物是卢梭、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奇、马斯洛和中国的老子。 2.高等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这是基于人的社会性提出的,主张人的教育和发展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代表人物是孔子、斯宾赛、涂尔干、孔德等人。他们认为教育应该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认为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受制于社会,人的身心各方面都要靠社会来提供营养。 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观,强调了人是社会的产物,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它特别关心个体社会化、公民道德和社会政治。 3.高等教育目的文化本位论 这是指由于文化教育学的弘扬而形成的教育目的观,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哥、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与政治、经济相比,教育的本质更倾向于文化的范畴;认为教育活动是一种文化生产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存在的方式。 文化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但从文化学的角度,强调人与文化的关系,强调高等教育应该更多地启发学生的心智和提高文化修养。这种观点非常不全面。 4.高等教育无目的论 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一种表现,是不科学的。 5.高等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 这是马克斯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担不是抽象地脱离社会和历史来谈人的发展,而是把个体的发展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把两者辩证的统一起来。 作为教育实践活动,首先要服务的是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一定社会培养人才。而社会对人的需要必然涉及到人才的发展问题。二者共同作为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并根据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日认识各自在教育目的确定中的具体作用,未解决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确定了正确的途径。 (三)全面理解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 1.注重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 高等教育目的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高等教育目的能够确保人们的活动不偏离目标,使人们在统一目标的指引下进行活动,从而保证教育活动的整体性。 (二)调控作用 调控作用包括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两个方面。宏观方面说,高等教育目的对高等教育饿规划、高等教育政策、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等都具有支配控制作用。从微观上说,高等教育目的对高等教育实际的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组合,也具有支配和调控作用,比如教育计划的制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手段和技术的运用等。同时对学生也有规范作用,使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朝着预定的培养目标。 (三)激励作用 目的能够知道人们的整个实践活动,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四)评价作用 高等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归宿。 第二节 高等教育目的体系与实现途径 一、高等教育目的体系 包括: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三个层次结构。 (一)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对接受高等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所提出的统一标准与总体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具有多样性 特点。 1998年人大通过了《高等教育法》,其中规定:1.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2.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技能、方法和根本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3.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指高等教育的各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而确定的对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的总规定。 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培养方向、使用规格和相应的质量要求。 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的因素有: 第一,专业培养要与教育方针、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学位条例相一致。 第二,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求。 第三,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高等学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 第四,专业培养目标要使专业人才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 (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试试先专业培养目标的手段。具体有两层含义:一是为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要建设的课程体系;而是没门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二、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 (一)教学工作 广义教学包括培养人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学指学校教育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处于中心地位。一方面,高等学校的教育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的,主要是教学活动。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不同专业,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往往有各自的特殊性,但是其教育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 (二)科研训练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可以直接推动学科的发展,使学科教学内容不断得以更新,教师通过授课使学生所学内容是当前最新的。教师通过学校开展学科研究,能全面把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更深刻了解社会对高等教育所培养人才的要求,能准确的认识自己所教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有效地反映到自己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高等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可以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在科研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热爱真理的科学酒神。 (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其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事件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其群众观点,培养其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互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三者着力点和具体方法不同:教学工作主要在于掌握人类知识,虽也有研究探索性,也较多强调创造性学习,但主要是紧密围绕“传道、授业、解惑”展开;科研训练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寻知识的能力,虽也存在教与学的成分,但主要是培养科学研究素养和能力;社会实践主要在于使学生了解社会、提高素质、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其间虽也有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主要还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三者在实施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都是尽力围绕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共作任务来进行的,从而全面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结构 一、高等教育的结构类型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 (一)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 1.形式结构 形式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的办学方式及其比例关系,即一般高等教育与其他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之间的比例。通常意义分: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分:公立、私立、双轨型(既有政府也有社会机构或个人)。 (1)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泛指按照国家招生计划招生并开展全日制教育的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则是指面向成年人或具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人开设的以提高学历或专业水平为目的的高等教育形式。 教育部1980年制定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1981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始试点并在全国推广。 (2)公立高等学校和私立高等学校 按照办学主体的不同,高等学校可分为公立院校和私立院校。 在国际上可分为公立主导型、私立主导型和双轨型。公立主导型代表国家有美国、英国、德国。私立主导型代表国家有日本、韩国、印度等。双轨型代表国家有荷兰、比利时等。 2.层次结构 高等教育层次机构是指高等教育中的各级教育,一般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级。各个层次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从专科层次向上一级层次的纵向梯级衔接关系。 专科教育一般为2-3年,以培养职业技能型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本科教育一般为4-5年,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技能、方法和根本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研究生教育一般为2-3年,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博士教育一般为4-5年,强调学生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学科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3.科类结构 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是指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主要表现为校、系、科、专业的结合形式。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是高等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的横向结构,它包括专业结构的比例关系,以及专业门类与经济结构、科技结构、产业结构等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受到经济结构、科技结构、产业结构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到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的影响。 4.类型结构 类型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类别的高等学校的构成状态。按照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我国高等学校包括三种类型,即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主要实施本科以及以上教育,高等专科学校实施专科教育。 按照学科门类划分,高等学校可以划分为单科性院校、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 按照职能划分为,教学型院校、教学研究型院校和研究型大学。 5.区域结构 高等学校的区域结构主要是指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状态,或者高等学校数量、类型、层次的地区分布情况。教育部直属的高校有76所,其中25所在北京,有12个省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都是西部欠发达地区。 (二)高等学校的内部结构 1.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 高等学校的组织是一定的教育管理体制下,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设立的机构及管理体系。其组织结构指的是按照高校管理和业务职能划分的部门、单位以及按照科类职能设置的院系结构。 高校内部的科层制具体表现为,每所高校都有职能部门,管理层次大致分为3-4个,即校长—副校长—处长或者是校长—副校长—处长—科长。有的高校规模大,采用事业部制,具有分权特征;有的高校规模较小,采用职能结构,具有集权特征。 我国高校内部学术组织结构一般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大学—学院和学系”;第二类是大学下面仅有学院,在学院之外设置了基础部、外语部、体育部等机构,这些机构有的是学院级,有的是系级;第三类是“大学—学部—学院—系,所”模式;第四类是“大学—系,所”两级结构,存在于规模较小的高校。 2.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 高等学校课程是各类高等学校规定的和大学生自我安排的学习、活动的总体计划及其过程中的多种内容的统称。从层次上看,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从教学管理形式上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限选修课;从学生学习的形式看,可以分为正式课程、潜在课程。 3.高等学校的教师结构 高等学校的教师结构是指高等学校教师群体的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等要素的构成状态。 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是指高校教师群体学历层次的构成状态。高等学校教师的职称结构是拥有高、中、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务的比例。其中专任教师队伍的专业技术职务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四种。高等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是指高等学校教师群体中各年龄阶段的教师构成比例。高等学校教师的学缘结构指的是高等学校教师学历的来源构成情况及不同来源学历的结构比例。 二、高等学校的体制 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利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总称。 高等学校的体制指的是高等学校这个具体的组织中,领导和管理高等学校正常运行的制度、方式、方法的总称。 机制是事物内部各部分的相互关系。高等学校的运行机制是指对高等学校运行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行方式,是引导和制约高等学校决策,协调人、财、物使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 (一)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主要是指高等学校的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及其运行机制。 从宏观上看,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类型: 1.中央集权型 中央集权的高等学校的管理权限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优点:有利于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有利于保持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中央政府的相关决策能有效实施。缺点:限制高等学校因地制宜的发展,缺乏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法国是实行中央集权型的典型代表。 2.地方分权型 地方分权型是指高等学校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责任主要以地方政府为主,地方政府为主,地方政府及其机关在其管理权限范围内,具有完全独立权力,中央政府对其权限内事务不加干预。优点:高校能根据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差异对高校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办出特色,便于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规划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足:地方政府难以根据国家整体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对本地高校发展进行调控。代表是美国。 3.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型 这是介于中央集权型和地方政府分权型之间的一种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按照管理对象和内容的划分,分别行使管理权。代表国家是英国和日本 (二)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1995年以后,我国开始建立“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管理体制,即中央与省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为主。 (三)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1.高等学校的校长 在集权型管理体制下,公立大学的校长由政府任命;在自治型的高等学校,则由学校董事会等机构来任命。代表是美国。 我国高等学校内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法定代表人,在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的行政工作。我国高校先后经历了如下阶段:(1)1950-1956年校长负责制(2)1956-1961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3)1961-1966党委领导下,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4)1966-1978党委一元化领导。(5)1978-1985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6)1985-1989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7)1989之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高等学校的决策机构 主要形式有: (1)董事会 董事会是国外很多高校的决策机构。董事会是高等学校举办者或者是办学经费的主要提供者,同时也是高等学校联系社会的桥梁是处理公共关系的枢纽。英美等国的董事会在学校决策中具有最高决策权力。职责:决定学校重大事项,负责提供筹集办学经费,决定校长的任免。 (2)理事会 国外很多高校都设有理事会,也称校务委员会。理事会是高等学校的日常行政决策机构。理事会或者校务委员会在人员组成上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由非专业人员组成,如美国。第二类是由学术人员组成,如法国。第三类分别由上述两类人员组成,如英国。剑桥大学的决策理事会由16人组成。大学校长通常是著名政治家或王室成员担任,只是名义上的领导。 (3)学术委员会 负责学术事务的决策。学术委员会作为管理各个学科和各类学术工作的指导机构,学术委员会由大学所有的教授及其他代表人员组成,在学术方面行使决策权力。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价值 一、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 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是指高等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及意义。 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既可以从社会实践活动领域考察,也可从社会生活领域来体现。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看,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主要包括: (一)经济价值 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高等教育能够满足人们从事生产和再生产活动需要,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主要体现在:1.可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从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生产效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2.高等学校通过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创造和生产科学技术,为社会输送先进科学技术和知识,改进社会生产方式,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3.高等教育可以为社会提供高级人才智力资源支持,直接为社会经济活动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和服务。高校可以与企业联合研发,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指导企业发展。提供高级管理人才进修班,为企业量身定做发展战略。 (二)科技价值 高等教育的科技价值是指高等教育在促进科技生产、发展、推广和应用等方面的作用。主要通过培养科技人才和进行科技活动体现出来:1.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应用工作者。2.促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和传播。3.直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文化价值 高等教育的文化价值指的是高等教育在社会文化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 1.高等学校是社会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和传播者。 2.大学在于社会的交互活动不断用自己潜在的文化影响着社会。 3.大学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很具有社会文化价值。 (四)教育价值 高等教育的教育价值是高等教育对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主要体现在:1.高等教育活动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进行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研究的成果,积累教育经验,编写教材,对整个教育事业产生持续的影响。2.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活动,有一部分是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师资。3.高等教育通过培养教育学科理论人才推动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五)生活价值 高等教育的生活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生活经验、生活技能、生活环境和生活品位等方面。人们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可以获得更充实、更丰富的生活技能和生活经验,在观念、思维、兴趣、情感、审美等方面得到更充分的培养,熏陶和感染,能够-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word 高等 教育学 考试 复习资料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1587****927】。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1587****927】,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1587****927】。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1587****927】,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