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doc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doc(2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山东交通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1.概述 1.1设计任务依据及概况 根据公路工程毕业设计任务书,进行本次施工图设计。 本次初步设计为山东省烟台市境内省道228线阳安至孔镇二级公路新建工程,工程起点在阳安,桩号为K0+000,终点在孔镇,桩号K4+985.170,路线4.985170Km。本工程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根据沿线村镇的分布情况,并与现有公路和规划路网相结合,在相应的地方道路、机耕路、人行路上设置平交道口。在排灌沟渠间设置涵洞、桥梁。 1.1.1设计标准 (1)主线设计标准 本工程是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 80公里/小时; 路基宽度: 12米 其中: 行车道宽度: 2×3.75 米 硬路肩: 2×1.5米 土路肩: 2×0.75米 (2)线形要素标准 平曲线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 400米; 极限最小半径: 250米; 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最小半径: 2500米 纵坡: 最大纵坡: 5% 最小纵坡: 路堑或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不小于0.3% 最大坡长: 1100米(坡度为3%时) 900米(坡度为4%时) 700米(坡度为5%时) 500米(坡度为6%时) 竖曲线要素: 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4500/3000米; 凹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 3000/2000米; 竖曲线最小长度: 70米 (3)桥涵设计标准 桥涵宽度:与路基同宽; 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4)路面设计标准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100KN; (5)道路平面交叉标准 平面交叉路线尽可能为直线、并尽量正交。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度应大于45度。平面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宜设置为平坡,当条件受限制时,纵坡不大于3%。所有的平面交叉口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设置了警告标志、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等,在主要的交叉口还设置转弯车道。 1.1.2总体设计原则 本工程为省道228线阳安至孔镇二级公路公路的新建路段,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 (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的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控制点。 2、确定公路等级和技术指标 2.1公路等级的确定: 根据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一般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15000辆的公路为二级公路,其远景设计年限为15年,它是为中级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或者是通往大工矿区,港口的公路。 计算设计年标准车型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NT公式为: NT=∑NiKi(1+γ) n-1 NT——远景交通量 Ni——某种车型的交通量 Ki ——某种车型的折算系数,参见下表(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 γ——年平均增长率 n——公路使用期末年年份——交通量统计年份 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表 车型 车辆折算系数 说明 小客车 1.0 ≤19座的客车和载重量≤2t的货车 中型车 1.5 >19座的客车和载重量>2t~7t的货车 大型车 2.0 载重量>7t~≤14t的货车 拖挂车 3.0 载重量>14t的货车 计算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NT 计算说明如下: 东风 NT =350×1.5×(1+8%)20-1=2265.7辆/昼夜 黄河 NT =415×2×(1+8%)20-1=3582.0辆/昼夜 江淮 NT =65×2×(1+8%)20-1=561.0辆/昼夜 拖挂 NT =150×3×(1+8%)20-1=1942.0辆/昼夜 远景交通量NT=8350.7辆/昼夜 计算可知,能够满足二级公路的交通量。应选用二车道二级公路,能适用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交通量5000-15000辆/昼夜,远景设计年限为15年,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 2.2公路技术指标的选用: 根据沿线地形和自然条件,确定计算行车速度,选用相应的技术指标,结果如下 公路 等级 地形 计算 行车 速度 (km/h) 行车道 宽度 (m) 路基宽度(m) 极限 最小 半径 (m) 停车 视距 (m) 最大纵坡(%) 桥涵设计 车辆荷载 二级 平原微丘 80 3.75*2 12 250 110 5 公路Ⅰ级 3、线形设计 3.1 平面线形设计 3.1.1选线 (1)选线的依据: ①道路选线就是根据路线的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地物及 其它沿线条件和施工条件等,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② 选线是道路路线形设计的重要环节,选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质量和工 程造价。选线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 (2)选线的原则: ① 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先进的手段对路线方案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 在方案论证、比较的基础上,选定最优的路线方案。 ②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营 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宜轻易采用低限指标,但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③ 选线应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耕地,注意尽量地不占高产田、经济作 物田或经济林园(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 ④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与周围的环境、景观相协调,并适当照顾 美观。注意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重要的历史 文物遗址。 ⑤ 选线时应对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的勘探,查清其对道路工程的影 响程度。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当路线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⑥ 选线时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 问题,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路线对自然环境与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b.占地、房屋拆迁所带来的影响。 c.路线对城镇布局、行政区划、农耕区、水利排灌体系等现有设施造成分割,而产生的影响。 d. 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e.汽车尾气对大气、水源、农田所造成的影响。 f.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影响和污染的防治措施及其对政策实施的可能性。 (3)原则性方案比较 路线方案比较可分为质的比较和量的比较两个方面。原则性的方案比较,主要是质 的比较,多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通过详细计算经济和技术指标进行的比较,而是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评比。主要综合的因素有: ① 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 要求,以及战备、支农、综合利用等重要方针的贯彻和体现程度。 ② 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等网系中的作用,与沿线工矿、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 及与沿线农田水利建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 ③ 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对道路的影响;要求的路线等 级与实际可能达到的技术标准及其对路线的使用任务、性质的影响;路线的长度、筑路材料的来源、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量、三材(钢材、木材、水泥)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其运营、施工、养护的影响等。 ④ 路线与沿线历史文物、革命史迹、旅行风景区等的联系。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各种因素又多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路线在满足使用任务和性质要求的前提下,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技术标准和技术指标、工程投资、施工期限和施工设备等因素,精心选择、反复比较,才能提出合理的推荐方案。 (4)选线的方法 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按具体作法不同可分为实地选线、纸上选线和自动化选线三 种。我们本次采用的是纸上选线,它是在已经测得的地形图上,进行路线布局和方案比选,从而在纸上确定路线,再到实地放线的选线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野外工作量较小、测设速度快;测设和定线不受自然因素干扰;能在室内纵观全局,结合地形、地物、地质等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因素,使所选定的路线更为合理。缺点是纸上定线必须要有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地形图的测设需要较大的工作量和较多的设备。 (5)选线的步骤: 一条路线的选定是一项研究范围由大到小、工作深度由粗到细、工作方法由轮廓到 具体,逐步深入的工作。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①全面布局 全面布局是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工作。就是根据公路的技术等级、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结合地形地物条件,在路线的起、终点及中间必须通过的控制点间寻找可能通行的“路线带”,并进而确定一些大的控制点,将其连接起来,即形成路线的基本走向。路线布局是关系到公路质量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在选线中首先应着眼于总体布局工作,解决好基本走向问题。全面布局是通过路线视察、经过方案比较来解决的。 ②逐段安排 逐段安排是在路线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加密控制点,解决路线局 部方案的工作。即在大控制点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逐段定出中、小的控制点。逐段安排路线是通过踏勘测量或详测前的路线察看来解决的。 ③具体定线 在所有的控制点间,根据技术标准、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 素,反复穿线插点,具体定出路线位置的工作。这是一步更深入、更细致、更具体的工作。具体定线在详测时完成。 3.1.2定线 (1)定线依据:根据已定的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从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综合考虑、具体定出道路中线 (2)定线步骤: ① 分段安排路线:在选线布局定下的控制点间,沿拟订的方向。用试坡方法粗略定出沿线应穿越、避让的中间控制点,定出路线的轮廓方案。 ② 放坡:纵坡的安排和选择,应考虑《标准》要求,如最大纵坡、合成坡度、缓坡段等,并力求两控制点间的坡均匀,越岭线不应设反坡,各段应结合地形选用,尽可能不用极限值,也不应太缓,以接近控制点间平均坡度为宜。放坡时要估计平曲线的大致位置和曲线半径,以便考虑折减。 ③ 修正导向线:坡度点是概略的路基设计标高,线位应放在路基稳定和经济点上,这就需要按横断要求在实地定出最合适的中线位置并插上标志。 ④ 穿线交点:穿线即在上述坡度点和修正导线线间进行实地穿线,以满足平面线的要求,因而穿线时应尽可能多地穿过或靠近这些特征点,使平、纵、横三方面协调配合得当。即穿出与地形想适应的若干直线,相邻两直线的交点,从而获得整条路线的导线。 ⑤ 设置平曲线:设置平曲线的主要问题是拟定平曲线半径,应根据技术标准和交点实际情况拟定。一般情况下,应选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一般最小半径,只有当受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一般最小半径。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同时还要考虑弯道前后线形标准的协调。 3.1.3平面线形组成设计 (1)平面线形组成要素 平面线形主要组成要素为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路线线形设计理论要点为线形与地物景观相协调,与交通量相协调,与计算行车速度和实际行车速度相协调,与平、纵、横面设计相协调,与相邻路段的线形相协调。 (2)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① 线形与地形、地物相适应。 ② 线形应是连续的,必须避免线形的突变。 ③ 线形组合的各种技术标准,应符合相应技术等级的有关规定。 (3)直线长度的限制 ①直线的最大长度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地形条件差异非常大,很难统一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我国在道路设计中参照使用国外的经验值,根据德国和日本的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以m计)为20V(V—设计速度, 用 km/h 表示)。虽然地域不同、环境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地避免追求过长的直线指标。 ②直线的最小长度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相邻两曲线之间应具有一定的直线长度。这个直线长度是指前一曲线的终点 ( 缓直 HZ 或圆直 YZ) 到后一曲线起点 ( 直缓 ZH 或直圆 ZY) 之间的长度。 图3.2.1 同向与反向曲线 a)同向曲线 b)反向曲线 a.对于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简称《规范》)规定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6V(以km/h 计)为宜,如图3.2.1a)所示。另外,对于计算行车速度V≤40km/h的山岭重丘区公路的特殊困难地段,可以适当放宽。 b.对于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2V(以km/h 计)为宜,如图3.2.1b)所示。 (4) 圆曲线的运用: ① 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在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应与计算行车速度相适应,并应尽可能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 ② 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时设计规范规定极限最小半径为250m,一般最小半径为400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为2500m(路拱≤2%)。 ③ 当平曲线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超高加横坡度按计算行车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类型、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此路线超高值应不大于8%。 (5) 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 圆曲线能较好的适应地形的变化,并可以获得圆滑的线形。在与地形、地物等条件相适应的前提下,宜尽量采用较大曲线半径,以优化线形和改善行车条件。 确定圆曲线半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在条件许可时,争取选用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 ② 在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横坡度为(2~4)%的圆曲线半径。 ③ 当地形条件受到限制时,曲线半径应尽量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 ④ 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严格限制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圆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 ⑤ 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 (6)缓和曲线的应用: 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两个圆曲线之间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化的线形。《标准》规定,除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外,其余各级公路在其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都应设置缓和曲线。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上,缓和曲线均得以广泛的应用。 ①缓和曲线的作用: a.曲率逐渐变化,便于驾驶操作 b.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消除了离心力突变 c.与圆曲线配合得当,美化线形圆曲线与直线径相连接,在连接处曲率突变,视觉效果差,产生折点和扭曲现象。 加设缓和曲线以后,曲率渐变,线形连续圆滑,增加线形的美观程度。同时,能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直线同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径相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采用回旋值。 3.1.4 平曲线的计算 : (1) 平曲线1计算 确定两交点转角的的α1= 24°01′11.0″。 拟定半径R=1000m。 ① 缓和曲线长度计算 a.按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计算:(m) b.按驾驶员的操作及反应时间计算: 66.67(m) c.按超高渐变率计算 由《标准》图4.0.3可得:=3.75m; 由《规范》表7.5.3查得:; 由《规范》表7.5.4查得: 。 (m) d.按视觉条件计算: (m) 综合以上各项,为保持现行连续性确定m ② 曲线要素的计算 (m) (m) (m)(满足要求) (m) (m) (m) HY、YH点的坐标(X。,Y。) ③ 曲线1主点桩号计算如下: = K0+877.278-315.573=K0+561.705 =K0+561.705+205= K0+766.705 = K0+766.705+ = +205= K1+185.928 = K1+185.928-= K0+873.817 = K0+873.817+= (计算无误) (2) 平曲线2计算 确定两交点转角的的α2= 19°46′33.6″。 拟定半径R=750m。 ① 缓和曲线长度计算 a.按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计算:(m) b.按驾驶员的操作及反应时间计算:66.67(m) c.按超高渐变率计算 由《标准》图4.0.3可得:=7.5m; 由《规范》表7.5.3查得:; 由《规范》表7.5.4查得: 。 (m) d.按视觉条件计算:(m) 综合以上各项,为保持现行连续性确定m ② 曲线要素的计算 (m) (m) (m) (m) (m) (m) HY、YH点的坐标(X。,Y。) ③ 曲线2主点桩号计算如下: = -193.371= K1+795.364 = K1+795.364+125= K1+920.364 = K1+920.364+ K2+054.231 = K2+054.231+125= K2+179.231 = K2+179.231-= K1+987.298 = K1+987.298+=(计算无误) (3)平曲线3设计 ① 两交点转角α3=11°41′12.3″。JD2、JD3间距1403.806m。 根据实际地形情况,JD3处设圆曲线。拟定曲线3的半径R3为4000m。 圆曲线的几何要素 切线长:==409.365 曲线长:=815.888 外 距:20.893 切曲差:=2×409.365-815.888=2.841 ② 曲线3主点桩号计算: 曲线3的主点桩号计算如下: = -409.365= K2+980.302 = K2+980.302+= K3+388.246 = K3+388.246+815.888= K3+796.190 = K3+388.246+= K4+822.977(计算无误) 。 (4)平曲线4计算 确定两交点转角的的α4= 23°08′32.1″。 拟定半径R=650m ① 缓和曲线长度计算 a.按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计算:(m) b.按驾驶员的操作及反应时间计算:66.67(m) c.按超高渐变率计算 由《标准》图4.0.3可得:=7.5m; 由《规范》表7.5.3查得:; 由《规范》表7.5.4查得: 。 (m) d.按视觉条件计算:(m) 综合以上各项,为保持现行连续性确定m ② 曲线要素的计算 (m) (m) (m) (m) (m) (m) HY、YH点的坐标(X。,Y。) ③ 曲线4主点桩号计算如下: = -198.285= K4+159.621 = K4+159.621 +130= K4+289.621 = K4+289.621+ K4+422.162 = K4+422.162+130= K4+552.162 = K4+552.162-= K4+355.892 = K4+355.892+=(计算无误) 3.2 纵断面设计: 沿着路中线竖向剖切、再行展开即得到了路线的纵断面。路线纵断面一般情况下是一条在竖向上有起伏的空间线形。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确定纵面线形的竖向位置与形状, 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经济与舒适的目的 3.2.1纵断面设计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① 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中的各项规定与要求。 ② 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尽量避免采用《规范》中的极限纵坡值,并留有一定的余地。 ③ 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地下管线、气候和排水等进行综合考虑,并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通畅。 ④ 一般情况下纵坡设计应尽量减少土石方及其它工程数量,以降低工程造价和节省用地。 ⑤ 山岭微丘区的纵断面设计应考虑纵向填、挖平衡,尽量使挖方作为就近路段的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平原微丘区的纵断面设计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⑥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低等级公路,应注意考虑民间运输、农业机械等方面的要求。 (2)最大纵坡 ① 概念 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 它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在山岭重丘区,它直接影响着路线的长短、线形的好坏、道路使用的质量、工程数量和运输成本等。 ② 最大纵坡的影响因素 各级道路允许的最大纵坡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以及工程经济与运营经济等因素,通过全面考虑,综合分析而确定的.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的规定见表所4.2.1示 表 4.2.1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大纵坡(%) 3 4 5 6 7 8 9 (3)最小纵坡 挖方路段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良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称为最小纵坡。各级公路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0.5%为宜。 当必须设计平坡或纵坡小于0.3%时,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 注:干旱少雨地区的最小纵坡可不受此限制。 (4)坡长限制 根据希望速度V1和容许速度V2,可以得出对应于V1的“理想的最大纵坡”i1和对应于V2的“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i2。 ① 小于i1 的纵坡称为缓坡,汽车在缓坡上可以加速行驶; ② 大于i1的纵坡称之为陡坡。 1)当 i<i2的纵坡,汽车在其上行驶时,设初速为V1,则终速不会低于V2; 2)当 i>i2的纵坡,应对其长度进行限制。 a.最小坡长限制 最小坡长的限制主要是从汽车行驶平顺性和布设竖曲线的要求考虑的。《标准》,《城规》规定,各级道路最小坡长应按表 4.2.3 和表中4.2.4选用。 注:在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的匝道以及过水路面地段,最小坡长可不受此限。 表 4.2.3 各级公路最小坡长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短坡长(m) 300 250 200 150 120 100 60 b.最大坡长限制 道路纵坡的大小及其坡长对汽车正常行驶的影响很大。纵坡越陡,坡长越长,对行车影响也将越大。 所谓最大坡长限制是指控制汽车在坡道上行驶,当车速下降到最低允许速度时所行驶的距离。《标准》规定的最大坡长见下表4.2.4 表 4.2.4 各级公路纵坡长度限制 (m)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坡 度 % 3 900 1000 1100 1200 ― ― ― 4 700 800 900 1000 1100 1100 1200 5 ― 600 700 800 900 900 1000 6 ― ― 500 600 700 700 800 7 ― ― ― ― 500 500 600 8 ― ― ― ― 300 300 400 9 ― ― ― ― ― 200 300 10 ― ― ― ― ― ― 200 (5)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① 应保持线形在视觉上连续性,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使之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能安全舒适的行车。道路线形不应使驾驶员感到茫然、迷惑或判断失误。为此,要避免在视线所及的路段内,出现转折、错位、突变、遮断等不好的线形。 ② 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均衡,使线形在视觉和心理方面保持协调。 在保证有足够视距的前提下,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平原区二级公路,驾驶员在任意点上所能看到前方平面线形弯曲一般不应超过两个、纵面起伏不应超过三个。 ③ 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设计时要注意纵坡不要接近水平状态;同时,应避免形成合成坡度过大的线形。 ④ 注意与道路周围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 良好的组合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适宜的景观设计还能起到诱导视线的作用。 (6)平、纵组合的基本要求 ① 平包竖 ② 平曲线与竖曲线对应关系曲中点与变坡点相重合最好;错开不超过平曲线的1/4 时较好,超过其 1/4时很差;竖曲线起终点分别置于两条缓和曲线上。 ③ 平、竖曲线半径均较小时不宜重合。 ④ 平、竖曲线半径大小要均匀。 ⑤ 选择适宜的合成坡度,,一般最大合成坡度不大于8%,最小坡度不宜小于0.5%。 3.2.2 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 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① 准备工作。 ②标注控制点。控制点是指影响纵坡设计的标高控制点。有以下两类: a.路线起终点、越岭垭口、重要桥涵、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铁路道口、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 b.山区道路还有根据路基填挖平衡关系控制路中心填挖值的标高点,称为“经济点”。 ③ 试坡。在已标出“控制点”、“经济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指标、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变化,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的原则,在这些点位间进行穿插与取直,试定出若干直坡线。对各种可能坡度线方案反复进行比较,最后定出即符合技术标准,且土石方较省的设计线作为初定坡度线,将前后坡度线延长交会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 ④ 调坡。将所定坡度与选线时坡度的安排比较,二者应基本相符,若有较大差异时应全面分析,权衡利弊,决定取舍。然后对照技术标准检查设计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等是否满足规定,平纵组合是否得当,以及路线交叉、桥隧和接线等处的纵坡是否合理,若有问题应进行调整。调整方法是对初定坡度线平抬、平降、延伸、缩短或改变坡度值。 ⑤ 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检查是否填挖过大、坡脚落空或过远、挡土墙工程过大、桥梁过高或过低、涵洞过长等情况,若有问题应及时调整纵坡。 ⑥ 定坡。经调整核对无误后,逐段把直坡线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变坡点标高是由纵坡度和坡长依次推算而得。 ⑦ 设置竖曲线。拉坡时已考虑了平纵组合问题,在此应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等确定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 ⑧ 标高计算。 a.坡线标高计算: 坡线标高=变坡点标高± b.竖曲线标高计算:设计标高=坡线标高±y c.施工标高计算:施工标高=设计标高-地面标高 (2) 纵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① 设置回头曲线地段,拉坡时应按回头曲线技术标准先定出该路段的纵坡,然后从两端接坡,应注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设竖曲线。 ② 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的起终点应设在桥头10m以外. ③ 小桥涵允许设在斜坡地段或竖曲线上,为保证行车平顺,应尽量避免在小桥涵处出现驼峰式纵坡。 ④ 注意平面交叉口纵坡及两端接线要求。道路与道路交叉时,一般宜设在水平坡段,其长度应不小于最短坡长规定。两端接线纵坡应不大于3%,山区工程艰巨地段不大于5%。 ⑤ 拉坡时如受“控制点”或“经济点”制约,导致纵坡起伏过大或土石方工程量太大,经调整仍难以解决时,可用纸上移线的方法修改原定纵坡线。 ⑥ 连接段的纵坡应和缓、避免产生突变。 3.2.3 纵断面图的绘制 纵断面设计图是道路设计重要文件之一,也是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 纵断面采用直角坐标,以横坐标表示里程桩号,纵坐标表示高程。为了明显地反映沿着中线地面起伏形状,通常横坐标比例尺采用1:2000(城市道路采用1:500~1:1000),纵坐标采用1:200(城市道路为1:50~1:100)。 纵断面图是由上下两部分内容组成的。 (1)上部主要用来绘制地面线和纵坡设计线; 另外,上部也用以标注竖曲线及其要素;沿线桥涵及人工构造物的位置、结构类型、孔数 与孔径;与道路、铁路交叉的桩号及路名;沿线跨越的河流名称、桩号、常水位和最高洪水位;水准点位置、编号和标高;断链桩位置、桩号及长短链关系等。 (2) 下部主要用来填写有关内容,自下而上分别填写:超高方式:直线及平曲线;里程桩号;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填、挖高度;土壤地质说明;设计排水沟沟底线及其坡度、距离、标高、流水方向。 3.2.4 竖曲线的设计计算:(K0+000-K4+980) 变坡点 桩号 高程 坡度 起点 K0+000 47.000 变坡点1 K0+900 42.000 -0.556% 变坡点2 K1+980 45.5 0.324% 变坡点3 K3+380 40 -0.393% 变坡点4 K4+360 44 0.408% 终点 K4+980 37.4 -1.065% (1)变坡点1处的竖曲线计算: ①判断竖曲线类型: ω=(凸形) ②竖曲线半径确定: 按L=70控制设置此竖曲线 取:R=50000m ③曲线要素计算: ④竖曲线范围: 起点桩号= K0+900-220= K0+680 终点桩号= K0+900+220= K1+120 (2) 变坡点2处的竖曲线计算: ① 判断竖曲线类型: ω=(凸形) ② 竖曲线半径确定: 按T=100控制设置此竖曲线 取:R=30000m ③ 曲线要素计算: ④ 竖曲线范围: 起点桩号= K1+980-107.55=K1+872.45 终点桩号= K1+980+107.55= K2+087.550 (3) 变坡点3处的竖曲线计算: ① 判断竖曲线类型: ω=(凹形) ② 竖曲线半径确定: 按L=110控制设置此竖曲线 取:R=60000m ③ 曲线要素计算: ④ 竖曲线范围: 起点桩号= K3+380-240.3= K3+139.700 终点桩号= K3+380+240.3= K3+620.300 (4) 变坡点4处的竖曲线计算: ① 判断竖曲线类型: 应设置凸形竖曲线。 按L=110控制设置此竖曲线 计算可取:R=3000m ②曲线要素计算: 曲线长 L=Rω=3000×0.09=270(m) 切线长 (m) 外距(m) ③ 竖曲线范围: 竖曲线起点桩号=(K6 + 100.00)-135= K5+965 竖曲线终点桩号=(K6 + 100.00)+135= K6+235 ④列表计算各中桩的设计高程 桩号 x(m) (m) 切线高程 (m) 设计高程 (m) K5+965 0 0 132.750 132.750 K5+980 15 0.038 133.350 133.312 K6+000 35 0.204 134.150 133.946 K6+020 55 0.504 134.950 134.446 K6+040 75 0.938 135.750 134.812 K6+060 95 1.504 136.550 135.046 K6+080 115 2.204 137.350 135.146 K6+100 135 3.038 138.150 135.112 K6+120 115 2.204 137.150 134.946 K6+140 95 1.504 136.150 134.646 K6+160 75 0.938 135.150 134.212 K6+180 55 0.504 134.150 133.646 K6+200 35 0.204 133.150 132.946 K6+220 15 0.038 132.150 132.112 K6+235 0 0 131.400 131.400 3.3 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俗称“戴帽子”,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公路等级,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综合考虑交通安全、路基稳定,公路排水、节省用地和工程经济等的要求,确定能够公路横断面的组成部分及其几何尺寸。横断面设计本着经济,避免大填大挖,填挖平衡的原则。本次设计中横断面的比例尺为1:200. 3.3.1横断面设计的要求 (1)设计施工前须做好工程地质、水文等有关的自然条件的勘察工作。 (2)设计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要求。 (3)设计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等的需要,尽可能少占耕地。 (4)应使路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3.3.2横断面设计时应收集的资料有: (1)平曲线的始终点桩号、转角方向及其各个桩号的超高、加宽值; (2)桩号的填挖高; (3)路基宽度; (4)路基边坡坡度; (5)边沟形势和断面尺寸; (6)试距不良路段所设是试距台的位置和断面尺寸; (7)其他资料 ,如地质、土质、水文资料及特殊限制情况等。 3.3.3路基横断面的绘图步骤。 (1) 根据平纵横上的设计成果,在各桩号的地面横断面图上,逐桩号标注填挖高路基宽度。 (2) 按土地质资料示出各断面的覆盖层厚度或土石层的分界线、土石成分,所应采取的边坡坡度。 (3)逐桩绘制各横断面。 3.3.4 填挖面积计算 本设计中用几何图形法求个横断面的面积 填挖方面积计算的常用方法有积距法、几何图形法、混合法、求积仪法 3.3.5平曲线加宽 我国《规范》规定。平曲线的半径等于或小于250米时,应在曲线内侧设置加宽。 3.3.6平曲线超高 对于二级公路 ,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2500米时,应在曲线上设超高 。超高横坡度按计算行车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类型、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二级公路的超高横坡度不应大于8%。当超高横坡度的计算值小于路拱时应设置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设置超高的目的是为让汽车在曲线上行使时能够获得一个指向曲线内侧的横向分力,以克服离心力对行车的影响。 设置超高的方式应根据地形-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勘测设计 完整版 道路 勘测 设计 课程设计 说明书 样本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