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追随理想的实验”应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2.如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 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 B.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 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 D.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 3.(2017·海南卷)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 ) A.二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 4.“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当时俄国得以“复苏”主要是因为( ) 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C.开展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 5.(2017·河北张家口一中高一月考)1925年,是苏俄政权发展历史上值得记住的一年。这一年,粮食产量比1921年提高了一倍,农业基本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工业指标也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苏俄政权在经济战场上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 ) A.苏联成立调动了民众生产积极性 B.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C.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6.在《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________”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________”成为最时髦的名词。这里“________”应填写的是 ( ) A.计划 B.法治 C.集体化 D.工业化 7.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主要表明( ) A.苏联对德国的侵略有充分准备 B.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抗击侵略 C.斯大林模式具有很高的动员能力和组织效率 D.斯大林模式产生于战争环境中 8.叶书宗在《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中认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这里的“改变”主要表现为( ) ①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的改变 ②所有制结构的改变 ③经济管理体制的改变 ④分配制度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10.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C.分析了苏联迅速工业化的弊端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11.(2017·河北省广平一中高一月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 ) A.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 C.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D.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12.(2017·河北大名高一期中)有学者评论说:“20世纪中叶,俄罗斯的农村成了国家农奴制农村,而且国家从农民那里夺去了除空气以外的所有东西。”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 B.斯大林时期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C.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 D.勃列日涅夫改革只注重发展重工业 13.据《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1938年出版,斯大林亲自撰写、修订)记载:“(1935年)建筑新粮仓和仓库已成为集体农庄农户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因为原有的储藏室的设计只考虑到每年分到少量产品,对于现在集体农庄庄员的新的需要是十分之一也不能满足的”。由此可知( ) A.苏联的农业政策符合国情 B.苏共极力为农业集体化政策辩护 C.苏联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D.苏联农业生产缺乏宏观计划指导 14.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表明( ) A.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 B.苏联迅速实现了全面工业化 C.危机迫使美国调整对苏联政策 D.经济危机给苏联带来发展机会 15.戈尔巴乔夫曾指出:“在斯大林时期,工业化是靠利用集中营的囚犯,同时也是靠农业的破产来实现的。对农业来说,集体化实际上成了新的农奴制。”下列对材料中戈尔巴乔夫的评价,理解正确的是( ) A.农业集体化限制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B.苏联工业化导致国民经济发展失衡 C.对外争霸影响农业发展与民生改善 D.高度集权破坏民主制,法律被践踏 16.下面两图是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B=F B.A=E C.D=H D.B=H 17.20世纪20年代以来,苏俄率先实现了突破,开创了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措施,所以是完全错误的 B.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所有农产品的权利 C.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以失败而告终,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仍然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的束缚,仍属于修补性的变革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因为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18.从1953年到1964年,苏联的钢产量从3 810万吨增加到8 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 280万吨增加为 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B.以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主 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19.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有( )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 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到1959年,苏联几乎每个农户都养了奶牛。此外,城镇居民还养了350万头奶牛。全国牛奶产量明显增加。几年内,羊的头数增长了一倍,猪和家禽的数量也大大增加,果园又兴旺起来。私人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从1954年起开始下降,农贸市场日趋繁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集体农庄规模迅速扩大 B.副业义务交售制取消 C.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确立 21.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 A.罗斯福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2.1973年,勃列日涅夫在全国范围内改组工业管理机构,实行2~3级管理制,成立各种联合公司,如生产联合公司、科研生产联合公司等。这些联合公司兼有行政管理与生产经营两种职能。这些联合公司的成立( ) A.旨在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B.反映出苏联推行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战略 C.凸显工业为经济改革的重点领域 D.服务于发展工业与美国争霸的外交战略 23.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这种情况出现在( ) A.1925~1953年 B.1954~1964年 C.1965~1982年 D.1982~1991年 24.戈尔巴乔夫于20世纪80年代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如图)。封面主题词是“Starting Over”(重新开始)。此图透露的信息是( ) A.试图说明战后美苏争霸结束 B.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质疑 C.借用媒体宣传图谋思想渗透 D.旨在消除意识形态的矛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共52分) 25.(18分)苏联解体以来,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03年3月4日,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俄罗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作家)发文说:“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他称斯大林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材料二: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写道:“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了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 材料三:1957年7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又通过决议,从1958年1月起取消农庄庄员和其他个人副业的各种农产品的义务交售,代之以支持较高价格的国家收购,在政府的扶植下,家庭副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58年同1953年相比,个人副业生产的肉增加33%,奶增加27%,蛋增加44%,羊毛增加91%。 (1)材料一、二主张是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政策的?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10分)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4分) (3)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4分) 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我国学术界对“斯大林体制”的历史功过的争议,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主要观点:一是“功大于过”说,实践证明它对生产力发展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二是“过大于功”说,他不应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材料三: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 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举措有什么特点?有何意义?(6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一观点?说明你的理由。(4分) (3)材料三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生产领域?依据材料简要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4分)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 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据耶金等《制高点》 材料二: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6分) (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8分) 答案与解析 1.A 据所学知识可知,“追随理想的实验”是指按马克思主义设想进行的实验,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面对现实的实验”指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即新经济政策;“回归理想的实验”指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2.B 从材料中的“1921年”“上访农民”可知,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遭到农民的反对,B项正确。 3.B 从材料中的“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可知,当时十月革命已经取得胜利,A项错误;德国进攻苏联是在1941年,D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时期,苏联经济继续发展,不符合材料中的“经济进入停滞状态”的要求,C项错误;由此判断B项正确。 4.B 题干信息“重新组织……”说明,在此之前俄国的经济中商业因素被取消,此种情况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余粮收集制,此后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 5.D 苏联成立是在1922年,与材料中的1925年不符;农业集体化不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B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不利于农业发展,C项错误;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项正确。 6.A 解答此题注意时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此时期苏联创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飞速发展;而同时段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处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之下,社会危机严重。故题中的“________ ”应为“计划”。所以应选A。 7.C 苏联在战时能快速、高效地整合资源,主要在于斯大林模式的高度集中体制。 8.D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通过恢复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壮大社会主义经济,逐步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斯大林的政策是运用国家的力量,实行全部公有制,强制向社会主义过渡,①②③④都是其对新经济政策的改变。 9.B 结合时间来看,1928年苏联开始执行五年计划,4年后的1932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这是引起美国重视的主要原因,所以B项正确。当时美国正经历经济危机,与苏联形成对比,这才有了两个著作。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C项表述与材料无关;由于当时社会制度的原因,美国不可能改变所有制,D项不对。 10.B “苏联制度”指斯大林模式。“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说明斯大林模式在保障国家工业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1.A “五年计划”指的是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表明斯塔夫里阿诺斯肯定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斯塔夫里阿诺斯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失望,B项错误;斯塔夫里阿诺斯不是社会主义者,C、D两项错误。 12.B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20世纪中叶”、“国家从农民那里夺去了除空气以外的所有东西”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D两项的表述均不符合题干时间“20世纪中叶”,排除;进一步分析B、C两项,可知,B项最符合题意。C项是赫鲁晓夫着手解决斯大林农业集体化带来的诸多问题而推行的农业改革。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13.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农业集体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没有明显发展。但材料中斯大林却说集体农庄的农民担心原有粮仓满足不了储藏粮食的需要,而要建筑新粮仓,这明显是在美化农业集体化,B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降低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不符合国情,A、C两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项错误。 14.D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931、1932年正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材料表明苏联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进口大量机器设备,这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与D项比较,D项更符合题意。 15.B 材料所述是戈尔巴乔夫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主要观点是工业化是建立在对农业掠夺的基础上,农业集体化违背农民意愿,B项正确。 16.D C=G说明苏联和中国这两个阶段处于相同的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这两个阶段都采取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因此题目要求回答苏联和中国在经济所有制形式上还有哪两个阶段是相同的。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B和H两个阶段是相同的,B段是新经济政策时期,H段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17.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保证军事胜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政策,农民有权处理剩下的粮食,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因为突破斯大林体制后没有把握好改革的方向,以致偏离了社会主义,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D项错误。 18.D 1953~1964年期间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苏联重工业和工人生活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这是因为其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而取得了一定成效,D项正确。A项不能解释材料中重工业的发展;B项不能解释工人生活的改善;C项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内容。 19.C “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这两个目标的提出都不切合实际,反映了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和经济建设上的急于冒进,①②③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是在斯大林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没有背离社会主义的方向,④错误。 20.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到1959年,苏联几乎每个农户都养了奶牛”“私人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从1954年起开始下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正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政府取消了副业义务交售制,从而导致农副产品不断增加。所以答案选B。 21.C 材料反映了“他”的改革具有开创性,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是在旧有模式下进行的局部改革,符合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 22.B 从材料中“兼有行政管理与生产经营两种职能”可知A项错误,政企合一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突出特征之一;材料中的“联合公司”是在企业合并基础上建立的,反映出苏联推行以集约经营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故B项正确;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23.C 材料信息“国家实力加强”“争夺霸权”说明了军事实力的加强,这与勃列日涅夫重视军事改革有关。A项是斯大林时期;B项是赫鲁晓夫时期;D项是戈尔巴乔夫时期。 24.C 20世纪80年代,苏联还未解体,美苏争霸还没有结束,故A项错误;“Starting Over”(重新开始)是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肯定赞赏,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倡导“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使苏联改革走上歧途,但有助于西方思想的渗透,因此西方媒体在舆论宣传上肯定、赞赏他,故C项正确;美苏社会制度的差异、意识形态的矛盾无法消除,故D项错误。 25.(1)角度:时代背景(环境、国情)、实践效果。 合理性:时代背景:从国内看,苏联重工业落后;国防力量薄弱;粮食供应困难。从国际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和包围之中;20世纪20年代美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威胁苏联。 实践效果:斯大林领导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维护了国家利益,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做了物质准备。 (2)积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不足: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最终失败。 (3)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上没有取得预期成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后,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 26.(1)措施:实施新经济政策。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意义: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2)答案一:“功大于过”说。理由: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答案二:“过大于功”说。理由:它超越了苏联当时生产力的水平,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等问题,阻碍了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后来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3)重点:农业方面。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尊重客观规律,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4)启示:实事求是;要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政策;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等。 27.(1)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由加强转变为一定幅度的降低;减少政府开支,缩小福利规模,紧缩通货,削减税收,以刺激投资。 (2)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50年代的赫鲁晓夫改革、60~70年代的勃列日涅夫改革、80年代中期开始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局限性:未从根本上认识苏联的国情,改革未坚持实事求是。 (3)关系:应该把政府的计划性和市场的自由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理由:①列宁时代的新经济政策是把政府计划性和市场自由性有机结合的典范,推动了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②美国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结合,起到了渡过经济危机,推动美国发展的作用,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③社会主义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是计划和市场的结合,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这一做法值得俄罗斯借鉴。 12 / 12-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人教版 高中历史 必修 第七 单元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测试 答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