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归纳.doc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归纳.doc(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 一、辩证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 一、辩证唯物论: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①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 ③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向上,催人奋进。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 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方法论: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对:①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②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稳中求进)。 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①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②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反对:否认规律客观性、企图创造或消灭规律、冒险盲干的唯心主义观点。 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反对: ①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②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二、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1、联系普遍性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反对:①否定联系的存在,②主观臆造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4、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但具体联系的存在和发生作用都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5、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②必须重视部分,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反对:①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的本位主义。 ②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 6、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①认识角度:学会运用综合思维的方法。②实践角度:着眼于整体功能状态的优化,力求系统的最佳效应。 二、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论(如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 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也不能撇开外因单独起作用。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现实要求:①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反对:①盲目乐观主义; ②悲观主义。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现实要求: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坚持对外开放的有机统一。②个人成长要正确地对待外部条件,顺境不陶醉,逆境不悲观。 反对:①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②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 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①重视量的积累(防止消极量变、促进积极量变)。 ②不失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需要改变事物性质时)。 ③坚持适度原则(需要保持事物性质时)。 现实要求:①个人成长:“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步骤,分阶段进行。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反对:①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或不去防范于未然;②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③忽视度的把握,不注意“过犹不及” 二、唯物辩证法——矛盾观 1、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敢于承认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反对:①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 ②人为地制造矛盾,激化矛盾。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始终不可分割。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或斗争性,事物都不能存在和发展。 方法论: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反对: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反对:“千篇一律”、“一刀切”、“一风吹”、“生搬硬套”。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遵循”特殊—普遍—特殊“的认识秩序去认识事物。②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反对: ①只看到矛盾普遍性,忽视矛盾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 ②只看到矛盾特殊性,忽视矛盾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中存在多种矛盾,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矛盾,它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②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做到统筹兼顾。 反对: ①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 ②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的地位和力量是不平衡的。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主次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的性质。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中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在矛盾双方中有主次方面之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都是不平衡的,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①坚持两点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把握主要方面,又不忽视次要方面即支流。 ②坚持重点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即抓重点;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主要方面即抓主流。 反对: ①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因为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②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因为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二、唯物辩证法——辩证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①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反对:一切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指导作用,而错误理论则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①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②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反对:①脱离实践,夸大认识的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②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 2、真理客观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真理所反映的对象——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具有客观性,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因此,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方法论:①划清真理与谬误的界限。②坚持用实践去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反对:①混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②用真理去检验认识的正确性。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即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真理是具体的。 方法论:①正确认识真理适用的范围与条件,坚持与时俱进。 ②坚持从实践出发,并在实践中a不断地检验和发展。 反对:①认为有绝对真理的存在。②把真理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由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四、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方法论:①在社会历史观上要坚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先进社会意识的指导作用。 反对: ①历史唯心主义 ②机械唯物主义 2、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原理 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方法论: ①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②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反对:①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历史唯心主义错误。②否认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①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 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生道路选择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现实要求: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反对:个人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价值观。 5、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反对: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错误。 6、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 (团队合作精神的必要性)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反对: ①个人英雄主义;②片面强调社会条件、社会环境而无所作为的观念和做法。 7、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方法论: 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发扬顽强奋斗精神,又要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反对:①脱离社会实际的盲目蛮干; ②片面强调社会条件、社会环境而无所作为。 8、理想和现实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对人生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理想来源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①人生理想设计既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又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②要在尊重规律和条件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反对:①沉醉于幻想之中。②安于现状,缺乏目标,迷失方向。 【关键词的罗列、整合与运用】 一、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 根据……, 调查, 由……情况得出, 国情之类的, 面对、应对, 立足 客观分析 (2)意识的能动作用:方法、措施、战略、精神、思想、法则、规定、立志、建议/方案的制定与指导。法律的颁布、计划制定、思考研究论证、设计、预见能体现意识特点;目标、计划、政策指导体现反作用 整合拓展:这些词语在唯物论里面就是意识;在认识论是认识或者真理;在历史唯物主义里面就是社会意识或者价值观 (3)按规律办事与实事求是,必由之路,法则,环境与人,科学,高效,价值规律,经济规律(科学发展观类经济问题),事半功倍;自然灾害周期性,因地制宜,模式,走道路……按……方式,顺势而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4)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的想、做、精神状态):艰苦奋斗,拼搏,下决心,改革,改变。破解,信心,转型,努力,遏制、加强、增加、实行、抑制、研究决定、远见、为了……而举办……, 决心,致力于,自主研发,尽力,全力抓好。推断,调控,开创了……为了……争取……措施,创造机会/模式,调整,改进,引导 二、认识论: (1)实践决定认识:调研 改革开放中形成、实验研究、临床应用后总结,试点,实际,认识工具的发展推动进一步认识,与时俱进,经多年实践得出结论,经过……艰苦探索,下基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调查研究,把产品拿到……(试验),经验证明,获取,勤劳,……铸就了……精神, (2)认识的反作用:理论推动,科学发展观指导,认识导致,经验策略、政策、方针指引,发扬……精神,在……的指引下,计划指导取得成效 整合:该原理可以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互相替代 (3)真理的特点:不是终极真理,认识变化发展,进一步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原先认为……后来认为……,不断探索研究……,认识突破转变 (4)认识反复性与无限性:多次认识,认识失败,认识成功,最初……,接下来、随着……深入;解放思想;……年后认识……(时间变化),不断改进,逐渐完善,与时俱进,经过分析,提出不同认识,冲破,打破旧理论(如相对论的提出);过去……现在……,很久以来,人们认为……;但目前人们认识到……;曲折,上升。 三、辩证法 (一)联系: (1)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衍生品,合作伙伴,效应,造成、带动……,关系到,影响,在……条件下作用突出,合作,交流,……之间,人与自然,促进合作,引起,制约,产生,带来,经济链条,与…相关,产业链条,由于……原因,相结合。客观性往往从方面命题如臆造联系、违背客观联系受惩罚。多样性更强时间地点条件改变导致的不同的结果 (2)整体与部分及系统优化:团队合作,一体化,大局,总工作,党中央领导,中央与地方。国家与地方;团队与个人,服从指挥,关键地方,重要部分,体系,全局,系统工程 协调,因地制宜,优势组合,统筹,结构性调整,项目、工作分配,内部调整,优化,组合,顺序(两个要素之间有关联时也可但要一大一小范围) (二)发展: (1)发展普遍性:创新,长远,前进,进步,深化,探索,前景,预期,改革,新模式,最终,发展,向前,调整,变化,……之初……后来,新时期,不断,解放思想,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情况复杂、反复探索,挫折,艰难,曲折,突破,克服了,阴碍,徘徊,成功,跌倒,重复,前景好,趋势好,困难,起伏低谷,民族分裂分子破坏。 (3)量变与质变:抓住机遇,飞跃,积累,逐步,过度,突破,适度,抓住时机,悄然中,转折,蜕变,无数次;几年来,渐渐,具体数量词,减排目标,把握,努力,积累,飞跃,一个新台阶。 (4)辩证否定:创新、新问题、新方法、突破,解放思想,改革,自主品牌、打破旧思维、批判继承、体制改革、自我完善、变革、怀疑、否定、新模式、继承……发展……,创业 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 (三)矛盾: (1)矛盾普遍性“种种问题”、“然而”“存在问题”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既要又要,仍在危险,虽然……但是,一分为二,让……是不可能的,尽管 整合:两个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为矛盾 三个以上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为联系 (2)矛盾特殊性:国情比较,根据……(因XXX: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面对、针对、区别、不同、多样、特点(特色)、“与……相比……” “从……到……”(不同阶段不同特点)、当前,自身、本地、极少数、专门、专长、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共性与个性,相同点与不同点,试点、XX试点,试点,推广,举一反三,“一般号召、个别对待”,“典型”经验,普遍理论与和具体实际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借鉴指导,中央与地方。 (4)矛主、矛次(主次方面):总体,基本方面,主流,主体,方向,性质,形势,利弊,大局,机遇与挑战,大于、大局,机遇和挑战,着力……优势劣势,局限性,利弊、主导、多数、九个指头、主要,基本上,辩别,倾向于,及对互联网等的评价“一味推崇,坚决反对”(反例) (5)主矛、次矛:重点、关键、核心、突破口、中心、主线、重中之重、第一要务,最重要环节,首要,放在首位,高度重视,最重要的是;统筹,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个好汉三个邦;一个篱巴三个桩“两手抓”,牵牛要牵牛鼻子,首先, 整合:主次矛盾 是解决问题 不同于矛盾主次方面,干事情 与矛盾主次方面不能同时存在一道题的答案里,把握不准就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四、历史唯物主义: (一)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作用)、广泛调研,深入论证,科学发展观,党的政策,针对中国国情……宗教神学,我国现阶段存在着的落后,腐朽思想,政策,措施。 (2)两个基本规律:“改革”,制度改革,上层建筑变革,生产力发展→所有制、分配制度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文化社会体制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变革(经济制度多为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政治体制 制度的多为上层建筑 如一根三基、)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农民”“民生”“征求群众意见”“农民首创”,社保,医保,农民工,工人,公民,提升全民的XXX意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社会保障,以人为本(整合:解决民生 发展民主的问题) (二)价值观,人生观: (1)价值观导向作用:淡泊名利,偷菜,地震捐款,范跑跑,英雄人物,三聚氰氨,就业观,消费观,科学发展观,诚信,教育,引导,某官员好/坏行为,有的人认为……而有的人则认为……,拾金不昧,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观念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多和社会意识反作用同时存在 (2)人生价值观:贡献,索取,劳动,集体主义,投身社会与为人民服务、“社会效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赞赏,荣誉,“勇挑重担,刻苦攻关”,“勤奋学习,不断钻研”:实现人生价值,英雄人物的事迹 整合:好人问题 能人问题(好人干好事,社会对他也好) (3)价值判断选择:选择了……的道路,有人认为……,为人民服务,有“人民群众”的关键词的, 整合:一个理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述(社会历史性),不同人就某一个问题的不同利益诉求(主体性)对社会、他人好(正确性) 6-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高中政治 哲学原理 方法论 归纳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